当前位置: 聚优范文网>儿童故事>寓言故事>寓言故事的成语

寓言故事的成语

时间:2023-11-03 15:50:05 寓言故事 我要投稿

有关寓言故事的成语

  寓言故事的结构简短,多用借喻手法,使富有教训意义的主题或深刻的道理在简单的故事中体现,

有关寓言故事的成语

。unjs小编今天就为大家带来有关寓言故事的成语,欢迎阅读。

有关寓言故事的成语

  寓言故事的成语1

  拔苗助长 井底之蛙 刻舟求剑

  滥竽充数 南辕北辙 惊弓之鸟

  对牛弹琴 画蛇添足 守株待兔

  掩耳盗铃 叶公好龙 鹬蚌相争

  黔驴技穷 东施效颦 杞人忧天

  狐假虎威 买椟还珠 画饼充饥

  自相矛盾 量体裁衣 杯弓蛇影

  螳螂捕蝉 亡羊补牢 人面兽心

  无价之宝 曲高和寡 自作聪明

  囫囵吞枣 庖丁解牛 起死回生

  患得患失 庸人自扰 随声附和

  嗟来之食 塞翁失马 痴人说梦

  寓言故事的成语2

  起死回生的故事

  春秋时期,齐国神医扁鹊经过虢国听说虢太子猝死,就问术士中庶子太子的症状,认为虢太子只是假死可以救活。经虢君同意后,叫弟子子阳磨好针,在太子的穴位上扎了几针,不一会太子就苏醒过来,再经汤药调解,20天后就完全康复

  起死回生:把快要死的人救活。形容医术高明。也比喻把已经没有希望的事物挽救过来。

  患得患失的故事

  春秋时期,孔子经常与学生讨论为人的问题,他说:可鄙的庸俗低级的家伙不能与之同事,当他没得到权势或好处时,他生怕得不到就想方设法得到。而当他得到时,却又怕丢失掉。像这样的人都是利欲熏心,处处为个人打算,什么坏事都能干得出来。

  患:忧患,担心。担心得不到,得到了又担心失掉。形容对个人得失看得很重。

  庸人自扰的故事

  唐朝蒲州刺史陆象先对手下十分宽容,对于犯错的官员他都是批评教育,因此很多人都认为他在怂恿官吏犯错误。一次一个官吏犯了错误,陆象先在批评他,秘书说要体罚,陆象先反对。秘书退下去说:“天下本无事,庸人扰之而烦耳。”

  自扰:自找麻烦。指本来没事,自己找麻烦。

  嗟来之食的故事

  春秋时期,齐国发生严重的饥荒,很多人被活活地饿死,贵族钱敖想发点善心,他在大路上摆上食物,准备施舍给饥饿的人群,当有难民经过时,他傲慢地喝道:“喂,来吃吧!”谁知那饿汉表示宁愿饿死也不吃这嗟来之食

  嗟来之食:指带有侮辱性的.施舍。

  痴人说梦的故事

  从前一个外国和尚到一座中国庙里烧香,庙里的小和尚问他何姓及来自何国,外国和尚不懂他的话,跟着说何姓何国人,

资料共享平台

《有关寓言故事的成语》()。小和尚向住持报告外面来了何国一个姓何的和尚。众和尚纷纷出来看热闹,搞得大家啼笑皆非。

  痴:傻。原指对痴人说梦话而痴人信以为真。比喻凭借荒唐的想象胡言乱语。

  塞翁失马的故事

  战国时期有一位老人,名叫塞翁。他养了许多马,一天马群中忽然有一匹走失了。邻居们听到这事,都来安慰他不必太着急,年龄大了,多注意身体。塞翁见有人劝慰,笑笑说:“丢了一匹马损失不大,没准还会带来福气。”

  邻居听了塞翁的话,心里觉得好笑。马丢了,明明是件坏事,他却认为也许是好事,显然是自我安慰而已。可是过了没几天,丢 马不仅自动回家,还带回一匹骏马。

  邻居听说马自己回来了,非常佩服塞翁的预见,向塞翁道贺说:“还是您老有远见,马不仅没有丢,还带回一匹好马,真是福气呀。”

  塞翁听了邻人的祝贺,反到一点高兴的样子都没有,忧虑地说:“白白得了一匹好马,不一定是什么福气,也许惹出什么麻烦来。”

  邻居们以为他故作姿态纯属老年人的狡猾。心里明明高兴,有意不说出来。塞翁有个独生子,非常喜欢骑马。他发现带回来的那匹马顾盼生姿,身长蹄大,嘶鸣嘹亮,膘悍神骏,一看就知道是匹好马。他每天都骑马出游,心中洋洋得意。

  一天,他高兴得有些过火,打马飞奔,一个趔趄,从马背上跌下来,摔断了腿。邻居听说,纷纷来慰问。

  塞翁说:“没什么,腿摔断了却保住性命,或许是福气呢。”邻居们觉得他又在胡言乱语。他们想不出,摔断腿会带来什么福气。

  不久,匈奴兵大举入侵,青年人被应征入伍,塞翁的儿子因为摔断了腿,不能去当兵。入伍的青年都战死了,唯有塞翁的儿子保全了性命。

  井底之蛙的故事

  一口废井里住着一只青蛙。有一天,青蛙在井边碰上了一只从海里来的大龟。 青蛙就对海龟夸口说: “你看,我住在这里多快乐!有时高兴了,就在井栏边跳跃一阵;疲倦了,就回到井里,睡在砖洞边一回。或者只留出头和嘴巴,安安静静地把全身泡在水里:或者在软绵绵的泥浆里散一回步,也很舒适。看看那些虾,谁也此不上我。而且,我是这个井里的主人,在这井里极自由自在,你为什么不常到井里来游赏呢!” 那海龟听了青蛙的话,倒真想进去看看。但它的左脚还没有整个伸进去,右脚就已经绊住了。它连忙后退了两步,把大海的情形告诉青蛙说: “你看过海吗?海的广大,哪止千里;海的深度,哪只千来丈。古时候,十年有九年大水,海里的水,并不涨了多少;后来,八年里有七年大早,海里的水,也不见得浅了多少。可见大海是不受旱涝影响的。住在那样的大海里,才是真的快乐呢!” 井蛙听了海龟的一番话,吃惊地呆在那里,再没有话可说了。

  寓言故事的成语3

  战国的时候,楚国的楚襄王即位后,重用奸臣,政治腐败,国家一天天衰亡下去。楚国有一个大臣,名叫庄辛,看到这样情况非常着急,总想好好劝劝他,但是楚襄王只顾享乐,根本听不进别人说的话。有一天,庄辛实在忍不住了。对楚襄王说:“你在宫里和一些人奢侈淫乐,不管国家大事,国家迟早有一天会灭亡啊!”

  楚襄王听了大怒,骂道:“你老糊涂了吧,竟敢这样诅咒楚国,说这些险恶的话惑乱人心吗?”庄辛不慌不忙的回答说:“我实在感觉事情一定要到这个地步的,不敢故意说楚国有什么不幸。如果你一直宠信这个人,楚国一定要灭亡的'。你既然不信我的话,请允许我到赵国躲一躲,看事情究竟会怎样。”就这样,庄辛见楚襄王不纳忠言,只好躲到了赵国。

  庄辛到赵国才住了五个月,秦国果然派兵攻打楚国,楚国几乎没有什么抵挡就让秦国攻陷了楚国的都城郢城。楚襄王惶惶如丧家之犬,逃到城阳城(今河南信阳市一带)。到这时,他想到庄辛的忠告,才觉得庄辛的话不错,于是,又悔又恨,便派人把庄辛迎请回来,说:“过去因为我没听你的话,所以才会弄到这种地步,现在,你看还有办法挽救吗?”

  庄辛说:“主公果真有悔改之意吗?”楚襄王说:“我现在太后悔了,不知道现在还迟不迟?”庄辛说:“那我给你讲一个故事吧”于是,庄辛就讲道:从前,有人养了一圈羊。一天早晨,他发现少了一只羊,仔细一查,原来羊圈破了个窟窿,夜间狼钻进来,把羊叼走了一只。邻居劝他说:“赶快把羊圈修一修,堵上窟窿吧!”那个人不肯接受劝告,回答说:“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第二天早上,他发现羊又少了一只。原来,狼又从窟窿中钻进来,叼走了一只羊。他很后悔自己没有听从邻居的劝告,便赶快堵上窟窿,修好了羊圈。从此,狼再也不能钻进羊圈叼羊了。

  楚襄王一听到这个故事就明白了庄辛的意思,于是他接着对庄辛说:“庄爱卿,那么我们该怎么办呢?”于是,庄辛给楚襄王分析了当时的形势,认为楚国都城虽被攻陷,但只要振作起来,改正过错,秦国是灭不了楚国的。楚襄王听了,便遵照庄辛的话去做,果真度过了危机,振兴了楚国。“亡羊补牢”这句成语,便是根据上面约两句话而来的,表达处理事情发生错误以后,如果赶紧去挽救,还不为迟的意思。

  寓言故事的成语4

  打草惊蛇,破镜重圆,才高八斗,一毛不拔

  迎刃而解,毛遂自荐,八仙过海,一鸣惊人

  纵虎归山,世外桃源,项庄舞剑,下笔成章

  天衣无缝,呆若木鸡,怒发冲冠,鱼目混珠

  乐不思蜀,班门弄斧,走马观花,后来居上

  狼狈为奸,半途而废,得意洋洋,望梅止渴

  塞翁失马,掩耳盗铃,叶公好龙,凿壁借光

  骄兵必败,磨杵成针,入木三分,呕心沥血

  才高八斗,伯乐相马,夸父追日,愚公移山

  精卫填海,拔苗助长,亡羊补牢,南辕北辙

  寓言故事:

  拔苗助长

  从前,宋国有个急性子的农民,总嫌)田里的秧苗长得太慢。他成天围着那块田转悠,隔一会儿就蹲下去,用手量量秧苗长高了没有,但秧苗好象总是那么高。

  用什么办法可以让苗长得快一些呢?他转啊想啊,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我把苗往高处拔拔,秧苗不就一下子长高了一大截吗?”说干就干,他就动手把秧苗一棵一棵拔高。他从中午一直干到太阳落山,才拖着发麻的双腿往家走。一进家门,他一边捶腰,一边嚷嚷:“哎哟,今天可把我给累坏了!”他儿子忙问:“爹,您今天干什么重活了,累成这样?”农民洋洋自得地说:“我帮田里的.每棵秧苗都长高了一大截!”

  他儿子觉得很奇怪,拔腿就往田里跑。到田边一看,糟了!早拔的秧苗已经干枯,后拔的也叶儿发蔫,耷拉下来了。

  打草惊蛇

  公元前627年,秦穆公发兵攻打郑国,他打算和安插在郑国的奸细里应外合,夺取郑国都城。大夫蹇叔以为秦国离郑国路途遥远,兴师动众长途跋涉,郑国肯定会作好迎战准备。秦穆公不听,派孟明视等三帅率部出征。蹇叔在部队出发时.痛哭流涕地警告说,恐怕你们这次袭郑不成,反会遭到晋国的埋伏,只有到崤山去给士兵收尸了。

  果然不出蹇叔所料,郑国得到了秦国袭郑的情报,逼走了秦国安插的奸细,作好了迎敌准备。秦军见袭郑不成,只得回师,但部队长途跋涉,十分疲惫。部队经过崤山时,仍然不作防备。他们以为秦国曾对晋国刚死不久的晋文公有恩,晋国不会攻打秦军。哪里知道,晋国早在崤山险蜂峡谷中埋伏了重兵。一个炎热的中午,秦军发现晋军小股部队,孟明十分恼怒,下令追击。追到山隘险要处.晋军突然不见踪影。

  孟明一见此地山高路窄,草深林密,情知不妙。这时鼓声震天,杀声四起,晋军伏兵蜂拥而上,大败秦军,生擒孟明视等三帅。秦军不察敌情,轻举妄动,“打草惊蛇”终于遭到惨败。

  当然,军事上有时也可故意“打草惊蛇”而诱敌暴露,从而取得战斗的胜利。

  寓言故事的成语5

  释亚楼是唐代一位和尚。他久居寺庙,烧香念经。别的和尚空闲时就偷偷下棋睡觉,释亚楼却买了砚墨笔纸练习书法。有时深更半夜,他还在苦苦练习。一年年过去,他写字的功夫越来越深。许多烧香拜佛的人,也来请他写字。他都一一答应。他的.草书,写得尤其飘逸奔放。有人问他:“草书怎样算好?”释亚楼写了八个字:“飞鸟出林,惊蛇入草!”

  “飞鸟惊蛇”形容字体飘逸像小鸟飞翔,笔势遒劲连蛇也受惊吓。

  寓言故事的成语6

  人面兽心的故事

  杨朱特地请老子到家里请教问题,老子给他将各种各样的为人,圣人都是看心智的而不是看外表,凡人则看中人的外表。伏羲氏、女娲氏、神农氏都是蛇身人面,牛头虎鼻,没有人的'外表。而夏桀、殷纣、鲁桓、楚穆这些人面兽心的家伙危害人间。

  人面兽心:面貌虽然是人,但心肠象野兽一样凶狠。形容为人凶残卑鄙。

  寓言故事的成语7

  唐朝的大臣羹光上书唐玄宗要求把唐初名相魏征整理修订过的《类礼》(即《礼记》)列为经书,也就是作为儒家的经典著作。玄宗当即表示同意,并命元澹等仔细校阅一下,再加上注解。不料,右丞相张说对此提出不同看法。他说,现在的《礼记》,是西汉戴圣编篡的本子,使用到现在近千年;再说东汉的郑玄也已加了注解,已经成为经书,有什么必要改用魏征整理修订的.本子呢?玄宗觉得他说得也有道理,便改变了主意。但是元澹认为,本子应该改换一下。为此,他写了一篇题为《释疑》的文章表明自己的观点。《释疑》是采用主客对话的形式写成的。先是客人问:《礼记》这部经典著作,戴圣编篡、郑玄加注的本子与魏征修订的本子相比,究竟哪个好?”主人口答说:“戴圣编篡的本子从西汉起到现在经过了许多人的修订、注解、互相矛盾之处很多,魏征正是考虑到这些因素而重新整理,谁会想到那些墨守成规的人会反对!”,客人听后点点头,说:“是啊,就像下棋一样,下的人反倒糊涂,旁观者却看得很清楚。

  寓言故事的成语8

  诗曰:贵显闻天下,平生孝事亲。亲自涤溺器,不用婢妾人。

  这首诗说的是黄庭坚奉母尽诚的事。这是《二十四孝》中的第二十四则故事。

  黄庭坚,北宋诗人、词人、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他二十三岁就中了进士,苏轼是这样赞他的:“瑰伟之文,妙绝当世;孝友之行,追配古人。”说他文章瑰玮超然,当世无可比拟;而他孝顺父母友爱兄弟之美德,又可媲美古人。涤亲溺器,也就是说他亲自为母亲刷便桶,这在一般老百姓看来似乎也没有什么,但是一个人身居高位,刷一次便桶容易,难的是刷一辈子便桶。这还要从他小的时候说起。

  黄庭坚的父亲黄庶为人刚正,饱读诗书,曾中过进士,但一生未能发达,仅是州府的幕僚,后来到康州任了一官半职。康州地偏民困,动乱不断。黄庶不畏艰难,鞠躬尽瘁,最后积劳成疾,中年卒于任所。母亲李氏,是著名藏书家、诗人李常的妹妹,出身于仕宦读书世家。父亲在临终前把年仅十三岁的黄庭坚叫到床前,对他说:“为父命不久矣,我儿长大了,不要只顾着读书,要好好照顾母亲,好好跟随舅舅。”黄庭坚含泪答应了。父亲不久便去世了,这让平素活泼好动的黄庭坚一下子陷入了沉默,常常一个人躲在藏书室里翻书度日。舅舅李常把他当亲儿子一样对待,耳提面命,尽心栽培。他看出端倪,便悄悄走进藏书室找了个机会安慰他。黄庭坚哀伤地说:“以前我只顾戏耍和读书,从来没有想过人会死去,父亲大人待我恩重如山,我却再也见不到他,再也没有机会帮他做事,为他尽孝了。”李常说:“尽孝不是感恩戴德忘乎所以,也不是做什么了不起的大事,而是在平素点滴中学会关照至亲,在务正业的同时见缝插针利用闲暇满足家人所需,这两件事并不矛盾。”黄庭坚想起父亲的遗言,忽然意识到自己只顾着自己哀伤,忽略了此刻比他更哀伤百倍的母亲,于是便往母亲房间跑去。

  父亲死后,母亲思念成疾,身体抱恙,常常卧床休息。他走进母亲的.卧房,发现母亲正在吃药,药汤极苦,母亲直皱眉头,恰巧贴身丫鬟告假回家探亲,母亲吃完药端起茶杯想抿一口水,杯里却是空的,杯沿上还有茶垢,她看了一眼就放下了。父亲在任时为官清廉,生活节俭,家中并不曾雇用过多的仆役婢女。黄庭坚立即自动请缨,跑去为母亲清洗茶杯并沏好茶。母亲看着干净的茶杯,喝着黄庭坚泡的茶,甚感欣慰地笑了。黄庭坚看看便桶还没有倒,又跑出去倒了。这一切做完后才去学堂。

  到了晚上,黄庭坚又来了。这次他是有备而来,他带了把刷子,来给母亲刷便桶。母亲爱干净,可便桶往往不能及时清洁,好脾气的母亲不愿为难婢女,他决定不劳烦别人,亲自做好这件事情。

  当他人到了中年,身为朝廷官员,公务十分繁忙,每天忙完公事回来,第一件事仍是去探望已经年迈的母亲,端茶递水,精心照料并陪伴,每天晚上依然为母亲刷洗便桶,从不让他人代劳。

  有一次,有人问黄庭坚:“您身为高贵的朝廷命官,家里又有仆人,为什么要亲自来做这些杂细的事务,甚至还亲手做刷洗母亲便桶这样卑贱的事情呢?”

  黄庭坚回答说:“孝顺父母是我的本分事,同自己的身份地位没有任何关系,怎能让仆人去代劳呢?再说孝敬父母,是出自一个人对父母至诚感恩的天性,又怎么会有高贵与卑贱之分呢?”

  寓言故事的成语9

  《目不见睫》

  楚庄王准备去攻打越国,他把这个想法告诉了他的谋臣杜子。杜子问:“不知大王出兵越国的理由是什么?”楚庄王说:“越国目前政治腐败,兵力不足,正是攻打的好机会,我不想放过这个机会。”杜子又问:“大王有成功的把握吗?”楚庄王十分自信地说:“当然有把握。越国眼下正不堪一击,我出兵必定是马到成功!”

  看着楚庄王那盲目自信的样子,杜子语重心长地说:“大王,您所说的情况并不全对。越国目前情况的确很糟,可是我们楚国的情况也很不妙啊。人的智慧跟人的眼睛一样,一个人可能常常深谋远虑,但往往想不到近忧,这就像人的眼睛常常看得很远却难以看清自己的睫毛一样。大王您很清楚地看到越国的危机,却对楚国的不足缺乏足够的分析。您仔细想想,楚国的军队其实并不强大,曾被秦国、晋国打败,还丢失了几百里的疆土,这不是兵力不强的表现吗?楚国的政治也未必清明,像庄(足乔)(jue)这样的大强盗,可以在国内横行霸道,肆意违法,而各级官吏却对他毫无办法,这不也是政治腐败的表现吗?依我看,楚国的情况要比越国更加糟糕,大王您看不到这些,却还想着要对越国用兵,这不正像目不见睫那样缺乏自知之明吗?您是否想到别的国家也会像您对越国的考虑一样而对楚国虎视眈眈呢?因此,大王的当务之急应是认真把楚国自己的事办好才对呀!”

  杜子的一番话,说得楚庄王如梦初醒,心服口服,他决定不去攻打越国,从此加强对楚国的治理,使楚国真正强大起来。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很容易犯“目不见睫”的错误,看别人的缺点很容易,看自己的不足则很难;考虑问题常常想将来很远的事,却难以把握眼前的情况。这种对待问题的.态度和思维方式是不对的,如不进行矫正将是很危险的。

  《灵猿受窘》

  在原始的大森林间,到处都生长着高大挺拔、郁郁葱葱的乔木,如叶形椭圆的楠木、叶子对生的梓树、可防虫蛀的樟树、可做染料的栎(li)树等等。它们枝繁叶茂,遮天蔽日,令人望而生畏。

  有一种善于飞腾、跳跃的灵猿,生活在这原始大森林里,恰似如鱼得水。您瞧,它们在这些又粗又直的乔木之间轻盈敏捷地攀援,时而跃上,时而落下,不时还会扯住一很藤蔓,荡到另一棵大树的树杈上去小憩片刻。它们在大森林内嬉戏玩耍,逍遥自得,神气活现,好不威风,俨然就像这深山老林中的君王一般,谁也奈何它不得。由于它们的身体十分灵巧,行踪无定,哪怕是像后羿、逢蒙那样的神射手吧,恐怕也没有办法去瞄准它。

  然而,若是将这群灵猿赶到一片荆棘丛生的灌木林中去生活,那就会变成另外一番景象了。那里尽是生有长刺的柘(zhe)树、满身棘刺的酸枣、味道酸苦的枳(zhi)树等等。在这些浑身长刺的灌木丛中,灵猿再也不敢轻举妄动了,它们无树可攀,无枝可跳,善于腾跃的本领无法施展,稍有行动,往往就会被繁枝利刺扎得疼痛难忍,真可谓是危机四伏。因此,它们只能小心谨慎地在林间东张西望,左顾右盼,战战兢兢地爬行,全身紧张得直打哆嗦,好不凄惶!

  同样是这群灵猿,为什么在乔木林和灌木丛中的表现竟有天壤之别呢?这并不是由于灵猿的筋骨突然得了什么急病而变僵硬了,而只是因为它后来所处的环境,使它不能充分施展其攀援腾越的本领所造成的结果啊!

  灵猿受窘的遭遇说明,任何一种技能技巧能否得以充分施展,除主观努力外,客观环境也是必不可少的,有时甚至还会起决定的作用。由此可见,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时代,创造一种宽松、和谐的客观环境,使各种人才都能充分发挥各自的聪明才智,该是何等重要啊。

  寓言故事的成语10

  【成语】:分道扬镳

  【拼音】:fēn dào yáng biāo

  【解释】:分路而行。比喻目标不同,各走各的路或各干各的事。

  【出处】:《魏书·河间公齐传》:“洛阳我之丰沛,自应分路扬镳。自今以后,可分路而行。”

  【举例造句】:第二军总司令李烈钧,亦向广西进发,分道扬镳,为国效力去了。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第五十九回? 【拼音代码】:fdyb

  【近义词】:各奔前程、风流云散

  【反义词】:志同道合、并驾齐驱

  【歇后语】:

  【灯谜】:分手

  【用法】: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书面语

  【英文】:separate and go different ways

  【故事】: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洛阳县官元志与御史中尉李彪在路上相遇,双方都认为自己的官职比对方的高而互不相让,就去找孝文帝评理。孝文帝说:“洛阳是寡人的京城,应该分路扬镳。你们各走各的.道就是。”

  寓言故事的成语11

  寓言故事的成语:曲高和寡的`故事

  【注音】qǔ gāo hè guǎ

  【出处】引商刻羽,杂以流徵,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人而已。是其曲弥高,其和弥寡。  战国·楚·宋玉《对楚王问》

  【解释】曲调高深,能跟着唱的人就少。旧指知音难得。现比喻言论或作品不通俗,能了解的人很少。

  【用法】作谓语、定语、分句;含讽刺意味

  【近义词】阳春白雪

  【反义词】下里巴人

  【同韵词】尻轮神马、一定之法、披袍擐甲、舞文玩法、涉笔成雅、不变之法、束兵秣马、半真半假、临崖失马、避世金马、......

  【成语故事】战国时期,楚襄王问文学家宋玉为什么那么多人对宋玉有意见,怎么没有附和的人?宋玉回答道:有一个唱歌的人在郢都街上唱《下里》《巴人》,很多人跟唱,唱《阳春》《白雪》,附和的人就少了,可见“其曲弥高,其和弥寡。”

  寓言故事的成语12

  一言九鼎

  战国时,秦国的军队团团包围了赵国的都城邯郸,形势十分危急,赵国国君孝成王派平原君到楚国去求援.平原打算带领20名门客前去完成这项使命,已挑了十九名,尚少一个定不下来.这时,毛遂自告奋勇提出要去,平原君半信半疑,勉强带着他一起前往楚国.

  平原君到了楚国后,立即与楚王谈及“援赵”之事,谈了半天也毫无结果.这时,毛遂对楚王说:“我们今天来请你派援兵,你一言不发,可你别忘了,楚国虽然兵多地大,却连连吃败仗,连国都也丢掉了,依我看,楚国比赵国更需要联合起来抗秦呀!”毛遂的.一席话说得楚王口服心服,立即答应出兵援赵.

  平原君回到赵国后感慨地说:“毛先生一至楚,而使楚重于九鼎大吕.”(九鼎大吕:钟名,与鼎同为古代国家的宝器.)

  成语“一言九鼎”由这个故事而来,形容一句话能起到重大作用

  寓言故事的成语13

土崩瓦解的故事

  商纣王是商朝的末代君主,是一个暴虐无道的昏君。他贪恋酒色、荒淫无度,整日花天酒地,寻欢作乐,不理朝政。

  他听信谗言,重用奸臣,残害忠良,戮杀无辜,他强征暴敛,动用巨资,强迫百姓为自己修建宫苑,他惨无人道,制造种种酷刑,以观看人受刑后的痛苦为乐。在他暗无天日的统治下,百姓无不怨声载道,苦不堪言。

  虽说商朝的疆土辽阔广袤[mào] ,左起东海,右至杳无人烟的沙漠,南从五岭以南的交趾,北至遥远的幽州,军队从容关一直驻扎到蒲水。士兵不下数万,但打起仗来,因为兵士不愿意为纣王战死,所以“倒矢而射”把兵器扔在一边。商朝军队士气如此低落,商朝的政权自然是岌岌可危了。

  所以,当周武王左手擎[qíng]着用黄金作装饰的.大戟[jǐ],右手节用牦牛尾装饰的白色旌[jīng]旗、坐着战车,势不可挡地杀来时,所到之处,无不披靡,讷纣王军队的溃败,商纣王政权的垮台,就如瓦片的碎裂,泥上倒塌,迅速而无法挽救。

  寓意:凡是没有让人们过上好日子,反倒是怨声载道,苦不堪言,这样的国家必定只会有一个结局——灭亡。这个故事启示我们,做人一定要有好的品质,首先你的面子决定了别人愿不愿意与你做朋友,而你内在的品质是决定你们能不能长期做朋友的因素,如果你毁坏了自己的名誉,那么你建立起来的关系也是很容易瓦解的哟~

  寓言故事的成语14

  伯乐是古代以善于相马出名的人物,著有《相马经》。

  《相马经》上记载:良马的.样子是高额映日、四蹄圆实。他的儿子就手拿《相马经》,出去寻找良马。

  他儿子一出门,看见了一只癞蛤蟆,就对父亲说:“我找到了一匹良马,和《相马经》上说的大体相同,只是蹄子不圆实。”

  伯乐了解儿子很蠢笨,只得转怒为笑说:“你找的这匹马喜欢跳,只是不能架车。”

  寓言故事的成语15

  一:[关于寓言故事的成语]寓言故事的成语

  坐井观天 [zuò jǐng guān tiān] 坐在井底看天。比喻眼界小,见识少。

  井底之蛙 [jǐng dǐ zhī wā] 井底的蛙只能看到井口那么大的一块天。比喻见识狭窄的人。

  刻舟求剑 [kè zhōu qiú jiàn] 比喻不懂事物已发展变化而仍静止地看问题。

  狐假虎威 [hú jiǎ hǔ wēi] 假:借。狐狸假借老虎的威势。比喻依仗别人的势力欺压人。

  守株待兔 [shǒu zhū dài tù] 株:露出地面的树根。原比喻希图不经过努力而得到成功的侥幸心理。现也比喻死守狭隘经验,不知变通。

  揠苗助长 [yà miáo zhù zhǎng] 揠:拔。把苗拔起,以助其生长。比喻违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急于求成,反而把事情弄糟。

  叶公好龙 [yè gōng hào lóng] 叶公:春秋时楚国贵族,名子高,封于叶(古邑名,今河南叶县)。比喻口头上说爱好某事物,实际上并不真爱好。

  自相矛盾 [zì 某iāng máo dùn] 矛:进攻敌人的刺击武器;盾:保护自己的盾牌。比喻自己说话做事前后抵触。

  掩耳盗铃 [yǎn ěr dào líng] 掩:遮蔽,遮盖;盗:偷。偷铃铛怕别人听见而捂住自己的耳朵。比喻自己欺骗自己,明明掩盖不住的事情偏要想法子掩盖。

  南辕北辙 [nán yuán běi zhé] 想往南而车子却向北行。比喻行动和目的正好相反。

  画蛇添足 [huà shé tiān zú] 画蛇时给蛇添上脚。比喻做了多余的事,非但无益,反而不合适。也比喻虚构事实,无中生有。

  滥竽充数 [làn yú chōng shù] 滥:失实的,假的。不会吹竽的人混在吹竽的队伍里充数。比喻无本领的冒充有本领,次货冒充好货。

  亡羊补牢 [wáng yáng bǔ láo] 亡:逃亡,丢失;牢:关牲口的圈。羊逃跑了再去修补羊圈,还不算晚。比喻出了问题以后想办法补救,可以防止继续受损失。

  杯弓蛇影 [bēi gōng shé yǐng] 将映在酒杯里的'弓影误认为蛇。比喻因疑神疑鬼而引起恐惧。

  买椟还珠 [mǎi dú huán zhū] 椟:木匣;珠:珍珠。买下木匣,退还了珍珠。比喻没有眼力,取舍不当。

  夜郎自大 [yè láng zì dà] 夜郎:汉代西南地区的一个小国。比喻人无知而又狂妄自大。

  捕风捉影 [bǔ fēng zhuō yǐng] 风和影子都是抓不着的。比喻说话做事丝毫没有事实根据。

  二:[关于寓言故事的成语]成语故事

  鹬蚌相争

  赵国将要讨伐燕国,苏代(战国时策士,纵横家苏秦的弟弟)替燕国游说赵惠文王,讲了如下的寓言故事:“我来的时候经过易水,恰好看到蚌出来晒太阳。鹬趁机啄蚌的肉,蚌把两扇介壳一闭就夹住了鹬的喙。鹬说:‘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就有死蚌。’蚌也针锋相对地说:‘今天不出,明天不出(夹住不放),就有死鹬。’两者谁也不肯罢休,这时过来一个渔父把两者一起拎走了。”燕赵相对抗,都搞得很疲劳,我恐怕强大的秦国正在扮演渔父的角色,所以希望大王深思熟虑。惠文王赞同苏代的意见,停止对燕国用兵。

  三:[关于寓言故事的成语]儿童寓言故事

  蚂蚁

  从前有只蚂蚁力大无穷,这样的大力士前所未闻。据给它立传的人说。他能一下举起两粒麦仁。

  这只蚂蚁还无比勇猛,一见虫子便扑去咬紧。他还独自袭击过蜘蛛,因而在蚁穴里大名鼎鼎。

  颂扬赞美之词不绝于耳,他在蚁穴里踌躇满志。过分的颂扬本是毒饵,怎耐这只蚂蚁热衷于此。

  他决定坐上农夫的马车,到城里去把威风显示。大模大洋,大摇大摆,十分傲气,等待他的却是意外的打击。他想人们会涌上来把它围住,恰似听到了火警那样紧急,然而谁都没有把他睬理,各人竟自干着各人的事。

  那蚂蚁拣起片树叶故作姿势,他跌倒爬起,又把腰挺直,可是仍然无人把他放在眼里。他折腾得实在太累了,找到了路边的一只小狗诉苦:“城里的全是瞎子,你说是不是?谁都把我正眼不瞅,太无道理!我在这里白白劳累了一小时。蚁穴里,我的大名谁人不知!”

  蚂蚁羞惭地转回家去。

  世上真有这样的角色,自以为大名震世界。事实上他的名声,只限在他的蚁穴。

  寓言故事的成语16

  羽毛未丰

  羽毛未丰,指小鸟的羽毛还没有长全。比喻尚未成熟或力量还不够强大。

  战国时期,苏秦到秦国去,想劝说秦国征伐六国,称霸天下。可是,秦惠王对他的意见不感兴趣,说道:“现在的秦国,就好比一只羽毛还未长全的小鸟,如果硬要展翅高飞,必定会遇到灾祸。先生从很远的地方来到我国,对我进行开导,我表示感谢。可是,关于争霸称帝的事,还是以后再说吧。”

  苏秦不愿意就此离去,于是给惠王上了十多次奏章,说明争霸的'重要性。可是,秦惠王对他的意见越来越反感。这时,苏秦的资财也耗费光了,只得垂头丧气地回家去了。

  寓言故事的成语17

  (一)【买椟还珠】

  传说楚国有个珠宝商到郑国去卖珍珠,为了吸引顾客,他做一个很漂亮的用名贵木料做成的盒子,匣子还镶嵌着宝石和翡翠,看起来十分华贵。一个郑国的买主抱着珍珠匣子便以高价买下,打开匣子取出珍珠还给楚国商人。

  比喻没有眼力,取舍不当。

  (二)【疑邻盗斧】

  从前有个乡下人,丢了一把斧子。他以为是邻居家的儿子偷去了,于是处处注意那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越看越觉得那人像是盗斧的`贼。

  后来,丢斧子的人找到了斧子,原来是前几天他上山砍柴时,一时疏忽失落在山谷里。找到斧子后,他又碰见了邻居的儿子,再留心看看他,怎么也不像贼了。

  疑邻盗斧:不注重事实根据,对人、对事胡乱猜疑。

  (三)【拔苗助长】

  春秋时期,宋国有一个农夫,他总是嫌田里的庄稼长得太慢,今天去瞧瞧,明天去看看,觉得禾苗好像总没有长高。他心想:有什么办法能使它们长得高些快些呢?

  有一天,他来到田里,把禾苗一棵一棵地往上拔。一大片禾苗,一棵一棵地拔真费了不少的力气,等他拔完了禾苗,已经累得筋疲力尽了,可是他心里却很高兴。回到家里还夸口说:“今天可把我累坏了,我帮助禾苗长高了好几寸!”他儿子听了,赶忙跑到田里去看,发现田里的禾苗全都已经枯死了。

  (四)【不可救药】

  周朝有位卿士叫凡伯。凡伯不但有诗才,而且善于治理国事。后来,他在周厉王身边辅佐朝政。可是,周厉王飞横跋扈,枉法断事。奸臣则百般诌媚讨好。凡伯直言相劝,列数朝政弊端,奸臣却在周厉王耳边说他的坏话。

  周厉王对凡伯十分厌烦,从此,奸臣出入宫廷,不把凡伯放在眼里。凡伯十分愤慨,写了一首诗,后来收入《诗经》。诗中抨击奸臣说:“作恶多端,不可救药!”

  “不可救药”:病重到不能用药救活。后比喻事物坏到无法挽救的地步。

  (五)【黔驴技穷】

  从前贵州一带没有毛驴,有一个好事者从北方运来一头毛驴放到山脚下吃草,山上的老虎发现了这个怪物,开始只有远远的望着,然后慢慢地靠近毛驴,被毛驴大叫吓了一跳,最后发现毛驴只能用蹄踢,再也没有别的本事就跳上去饱餐一顿。

  黔:今贵州省一带;技:技能;穷:尽。比喻有限的一点本领也已经用完了。

  (六)【对牛弹琴】

  古代音乐家公明仪每次弹琴时,他的琴声引来很多鸟儿与蝴蝶。当看到水牛在吃草,就对水牛弹奏几曲,结果水牛无动于衷地走开,公明仪大叹:“对牛弹琴,一窍不通。”

  讥笑听话的人不懂对方说得是什么。用以讥笑说话的人不看对象。

  (七)【南辕北辙】

  战国时期,魏安王决定攻打赵国都城邯郸,大臣们都反对他,季梁给他讲一个故事:太行山的一个人驾车准备到楚国去,但他却坚持往北走,这样越走越远。争霸不是靠打仗,而是靠赢得民心,靠打仗就像南辕北辙一样。魏安王决定不打仗了。

  想往南而车子却向北行。比喻行动和目的正好相反。

  (八)【东施效颦】

  说春秋时候,越国有个名叫西施的姑娘,她非常美丽、漂亮,一举一动也很动人。他有心口疼的疾病,犯病时总是用手按住胸口,紧皱眉头。因为人们喜欢她,所以她这副病态,在人们眼里也妩媚可爱,楚楚动人。

  寓言故事的成语18

  赵奢是赵国名将,为赵国屡建战功。可是赵奢的儿子赵括却不象父亲。赵括从小的确读了不少兵书,谈起用兵之道那简直是滔滔不绝,连他父亲都不如他。于是,赵括自以为是,觉得自己是了不起的军事家,他狂妄地认为自己在军事上已经是天下无敌了。然而赵奢却不这么认为,他不但从未赞扬过儿子的夸夸其谈,反而却常常担忧地说:“日后赵国不让赵括带兵便罢,假如让他带兵打仗,那么断送赵国前程的`将必是赵括无疑。”

  过了几年,赵奢死去了。

  这一年,秦国对赵国大举进攻,赵国派了年龄很大的将军廉颇率军迎敌。开始,赵军连连失利。在这样的情况下,廉颇改变战略方针,他下令让队伍坚守城池,以逸待劳,不要主动出击,保存实力把住阵地从而拖垮秦军。结果真的,秦军由于远道而来,经不住廉颇的拖延,粮草渐渐接不上,快要支撑不下去了,秦军十分恐慌。于是秦军也施展汁谋,派人悄悄潜入赵国散布流言说:“秦军谁都不怕,就怕赵括担任大将。”

  赵王正在为廉颇在军事上毫无进展而闷闷不乐,听到外面流传的那些说法,便撤掉廉颇,要派赵括为大将来统帅队伍。赵括的母亲记住丈夫生前的嘱咐,再三向赵王说明情况,极力劝告赵王收回决定,可是赵王哪里听得进去,他真的任命了赵括担任大将来取代廉颇。

  赵括一到前线,便开始胡乱指挥起来。他完全改变了廉颇的策略,大量撤换将官,一时间弄得人心惶惶军心涣散。

  秦军得知赵军这些情况,自然正中下怀。一天深夜,秦军派一支队伍偷袭赵营,刚一交战,便佯装败走。同时,秦军又派兵乘机切断了赵军的粮道。

  赵括不知实情,还以为秦军真的是败逃。他得意地想,取胜即在眼前,这正是表现自己的时候。于是他命令部队紧紧追击。结果,赵军追了一段后即被秦军伏兵将追兵拦腰截断,使赵军首尾不能相顾。然后,秦军一齐杀出,将赵军各个击破,团团围住。

  赵军被秦军围困40多天,粮食早已吃光又没有接应,一时间军心大乱。赵括一筹莫展,满肚子的兵法也不知如何施展。眼看守下去也是活活饿死,便率军仓皇突围。可是怎敌秦军四面掩杀,哪里突得出去。结果赵括被乱箭射死,40万赵军也全军覆没。从此以后赵国就一蹶不振。

  赵括纸上谈兵并无真才实学,而赵王还对他委以重任,结果招致惨痛失败。看来,教条主义的危害是不可轻视的。

  寓言故事的成语19

  西汉时期,邹阳有一次因为受人诬陷,被梁孝王关进监牢,准备处死。邹阳十分激愤,他在狱中给梁孝王写了一封信,信中列举事实说明:“待人真诚就不会被人怀疑,纯粹是一句空话。”

  他写道:“荆轲冒死为燕太子丹去行刺秦始皇,可是太子丹还一度怀疑他胆小畏惧,不敢立即出发。卞和将宝玉献给楚王,可是楚王硬说他犯了欺君之罪,下令砍掉他的脚。李斯尽力辅助秦始皇执政,使秦国富强,结果被秦二世处死。所以谚语说:‘有白头如新,倾盖如故。’双方互不了解,即使交往一辈子,头发都白了,也还是像刚认识时一样;真正相互了解,即使是初交,也会像老朋友一样。”

  梁孝王读了邹阳的信后,很受感动,立即把他释放,并做为贵宾接待。

  汉代曾发生过王莽赶刘秀的事情。当时,刘秀势单力薄,被王莽一路追杀,由北向南日夜奔逃。双方交战时,刘秀手下有个叫宋弘的大将不幸负伤。当他们逃到饶阳境内时,宋弘实在走不动了,而后面追兵又紧。刘秀无奈之下将宋弘托付给郑庄一户姓郑的人家养伤。

  姓郑的这户人家很同情刘秀,而且非常善良,待宋弘亲如家人,端茶送水,好吃好喝,照顾得非常周到,尤其是郑家女儿,长得虽不很漂亮,但为人正派,聪明大方,像亲人一样对待宋弘,给宋弘煎汤熬药,嘘寒问暖。宋弘很是感动,且二人日久生情。等宋弘伤好后,便结为夫妻。

  后来,宋弘跟随刘秀南征北战,屡立战功,终于帮刘秀得了天下。刘秀当了皇帝后,万事如意,只有一件事使他放心不下:姐姐(湖阳公主)早年丧夫,整日闷闷不乐,有意将她许配给宋弘,但不知她是否同意。一天,刘秀与姐姐共论朝臣。姐姐说:“宋公(指宋弘)威容德器,群臣莫及。”刘秀听后很高兴,得知姐姐早已被宋弘的仪表及刚正耿直的气度打动了,但是宋弘已经有了妻子,光武帝不好赐婚。

  这一天,刘秀与宋弘闲谈,假装无意地试探道:“谚言贵易交,富易妻,人情乎?”意思是:俗话说,高贵了就忘掉了交情,富有了想另娶妻子,这是人之常情吗?宋弘一听,知道皇帝话里有话,便巧妙地回答说:“臣闻贫贱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意思是:我听说,对贫穷卑贱的知心朋友不可忘,共患难的.妻子糠之妻不下堂。”意思是:我听说,对贫穷卑贱的知心朋友不可忘,共患难的妻子不可抛弃。

  刘秀听完宋弘的回答,便知道他不会抛弃妻子改娶湖阳公主。刘秀被宋弘的为人深深感动,不仅没有责怪他,反而对他更加器重。

  从此,“糟糠之妻不下堂”的故事便成为美谈,流传至今。

  ——《后汉书·宋弘传》

  【糟糠之妻什么意思】指贫贱时共患难的妻子,今也用来谦称自己的妻子。糟糠,酒渣及穀皮,指粗劣的食物;糟,酒渣;糠,谷皮。

  寓言故事的成语20

  守株待兔:守是守候、等候的意思,“株”是指露在地面上的树木的根和茎。这个成语的意思是:守候在树旁,等着捡撞死的兔子。比喻不主动地努力,存着侥幸的心理,希望得到意外的收获。

  邯郸学步:故事出自《庄子·秋水》。成语“邯郸学步”,比喻生搬硬套,机械地模仿别人,不但学不到别人的长处,反而会把自己的优点和本领也丢掉。

  邯郸学步:比喻生搬硬套,机械地模仿别人,不但学不到别人的长处,反而会把自己的优点和本领也丢掉。

  狐假虎威:狐狸假借老虎的威势。比喻依仗别人的势力欺压人。

  百发百中:形容射箭或打枪准确,每次都命中目标。也比喻做事有充分把握。

  捕风捉影:风和影子都是抓不着的。比喻说话做事丝毫没有事实根据。

  杞人忧天:杞国有个人怕天塌下来。比喻不必要的或缺乏根据的忧虑和担心。

  井底之蛙:井底的蛙只能看到井口那么大的一块天。比喻见识狭窄的人。

  望梅止渴:原意是梅子酸,人想吃梅子就会流涎,因而止渴。后比喻愿望无法实现,用空想安慰自己。

  杯弓蛇影:将映在酒杯里的`弓影误认为蛇。比喻因疑神疑鬼而引起恐惧。

  郑人买履:用来讽刺只信教条,不顾实际的人。

  不合时宜:不适合时代形势的需要。也指不合世俗习尚。

  守株待兔:原比喻希图不经过努力而得到成功的侥幸心理。现也比喻死守狭隘经验,不知变通。

  愚公移山:比喻坚持不懈地改造自然和坚定不移地进行斗争。

  曲突徙薪:把烟囱改建成弯的,把灶旁的柴草搬走。比喻事先采取措施,才能防止灾祸。

  抛砖引玉:抛出砖去,引回玉来。比喻用自己不成熟的意见或作品引出别人更好的意见或好作品。

  自相矛盾:比喻自己说话做事前后抵触。

  滥竽充数:比喻无本领的冒充有本领,次货冒充好货。

  刻舟求剑:比喻不懂事物已发展变化而仍静止地看问题。

  叶公好龙:比喻口头上说爱好某事物,实际上并不真爱好。

  亡羊补牢:羊逃跑了再去修补羊圈,还不算晚。比喻出了问题以后想办法补救,可以防止继续受损失。

【寓言故事的成语】相关文章:

寓言故事的成语01-11

寓言故事 成语01-11

成语寓言故事01-11

寓言故事成语01-13

成语的寓言故事01-14

成语有寓言故事01-13

来自寓言故事的成语01-16

来自寓言故事成语01-17

含义寓言故事的成语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