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聚优范文网>儿童故事>童话故事>六年级一千零一夜童话故事

六年级一千零一夜童话故事

时间:2024-03-19 18:48:08 童话故事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六年级一千零一夜童话故事

  在平时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对童话都不陌生吧,童话故事主要是写给孩子的,不过,有童心的成年人同样能够在童话故事中找到快乐,让心灵纯净。还记得都学过哪些童话故事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六年级一千零一夜童话故事,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六年级一千零一夜童话故事

六年级一千零一夜童话故事1

  从前,有个叫多尼尔的希腊大哲学家,他学识渊博,理论高深。学术界对他在哲学理论上的独到见解以及不朽贡献都有口皆碑。大家都师承他的学派,他的弟子堪称桃李满天下。但非常遗憾的是,直到晚年,多尼尔都没有一个后人。

  一天晚上,他想到自己没有一个儿子,无人来继承他那丰富的学术遗产,深感心里不安。接着他又想:不是说上帝是会答应所有虔诚向他祈求的人的要求吗?我为什么不试试。于是,他立即虔心虔意地祷告起来,恳求仁慈的上帝赏他一个聪明可爱的儿子,以继承他的遗产,将来能出人头地,过上好日子。

  多尼尔把自己一切希望和理想都托付给上帝后,才安然地陪着老伴进入梦乡。

  也许是他的的虔诚感动了上帝,他得到了回报。经过这一晚,他的老伴果然有了身孕。这给他们老夫妻带来了无限的欢乐。为此,他也就放心地继续四处周游、讲学去了。

  一次他带着全部著作到异地讲学,没想到在回归途中,他乘坐的船在海上遇险,他自己幸亏攀着一块木板,才得以保全性命。而他的著作,除随身装在衣袋里的五页外,其它全部都随船沉入了海底。回到家里,他把仅剩的五页残书珍藏在一个纸盒里,锁起来,作为传家至宝。这天,他把老伴叫到身边,对他吩咐道:

  “我就快去另一个世界了。动身启程之前,还有一点事要向你交待。我死后,你生下的`可能是个男孩。我们给他取名哈·曼丁吧。希望你好生抚养他。等他长大成人,你就把我给他留下的遗产,也就是这匣子中的五页纸给他。他读了这些遗书,就会领会它的意思,慢慢会成为一代博学之士的。”接着他替老婆祈祷一番后,便溘然长逝。

  他逝世的噩耗很快便传了出去,亲朋好友以及他众多的弟子都来哀悼,大家替他料理善后,举行了隆重的葬礼。

  多尼尔死后不久,他老婆果然给他生下一个可爱的男孩。她遵照丈夫的遗嘱,给儿子取名哈·曼丁,并请来一帮的占星家替儿子预卜一生的祸福吉凶。

  他们仔细卜算之后,对她说:“令郎的寿命很长,年轻时代,他将饱受风险和磨难。如能安然渡过这些危险,他会成为当代最负成名的哲学家的。”

  哈·曼丁的母亲怀着忧喜参半的心情,精心地哺育儿子。儿子满两周岁时才给好读书,学了几年,毫无成就。母亲也只好作罢,改让他去学手艺。可他还是不安心,混了几年一事无成。做母亲的望子成龙心切,眼看儿子书读不进去,技艺也学不到手,整日里游手好闲,无所事事,因而只得伤心哭泣。亲戚邻居非常同情可怜她的处境,便给她出主意道:

  “给他娶个媳妇吧!也许成家后,他就会改变自己的行为的。”

  她觉得亲戚邻居说的有理,便张落着替儿子说亲,给他娶了媳妇,然而事与愿违,婚后的他依然如故,还是不务正业。做母亲拿他毫无办法。这时候,她的亲戚邻居中那些靠砍柴为生的小伙子觉得她可怜,纷纷来看望她,又给她出主意道:

  “让你的儿子跟我们一起上山砍柴去吧,这样他可以每天分得一份卖柴的钱,一方面可以接济一下家里,另一方面也不至于无事可干。你只需为他准备一匹驴、一柄斧和一些绳子就行了。”

  她听了樵夫们的建议,喜出望外,马上给儿子买了一匹驴,一把斧和一些绳子,然后带他去见樵夫们,当面把他托付给他们。

  他们安慰她:“你别为这个孩子担忧!他出身高贵,不久的将来一定会有出息的。”

  于是当天一早,他们就带他上山,下午将砍的柴禾驮到城市中卖了,给他一份钱拿回家。就这样,哈·曼丁天天跟随樵夫们上山砍柴。有一天,他们照例去山里砍柴,突然下起了倾盆大雨,大伙奔进附近一个山洞躲雨。哈·曼丁一个人坐在角落里,闲得无聊,便拿着斧子东敲一下,西敲一下。忽然,他听见被敲打的地方发出空响的回声,这才知道山洞下面原来是空的,挖开一看,发现一块带环的圆形石板。他惊喜万分,大声呼喊起来。

  樵夫们闻声过来,不管三七二十一,七手八脚地把石板揭起来,发现石板下有扇门。开门一看,见是个装满蜂蜜的洞穴,于是有人提议:“这个洞里装满了蜂蜜,我们必须回到家去取些东西来将蜂蜜装走,然后驮进城去卖,卖得的钱大家平分。但目前需要留一个人在这里看守,别让别人拿走。”

  “这样吧,你们回去取东西,我留在这里看守好了。”哈·曼丁自告奋勇留下看守蜂蜜。

  樵夫们同意了曼丁的意见,飞快地赶回家,迅速取来坛坛罐罐,装满蜂蜜,用毛驴驮进城去卖了。

  由于蜂蜜很多,一次装不完,因此,樵夫们就一次又一次来回地装运、卖掉,而哈·曼丁却一直留在山洞中。眼看就要搬运完的时候,他们之中有人就起坏心眼了。他对其他人说:“由于蜂蜜是哈·曼丁首先发现的,假若他强调这一点,硬要独享卖蜂蜜的钱,我们还真拿他没办法。由此看来,我们若不想办法把他除掉,大家就都要吃亏的。”

  “怎么除掉他呢?”有人提出疑问。

  “这好办,只需让他下洞去

六年级一千零一夜童话故事2

  宰曼听了弟媳的诉苦,才猛然想到平时自己忙忙碌碌,对她母子俩关照得少了,显得疏远了许多。便亲切地安慰她,说道:

  "你刚才所说的这一切,都是人间实情,我也疏忽了这一点,其实你的处境的变化我也是清楚的,我们并不是对你漠不关心,而是不敢接济你,只怕你多心,以为是向你们施舍呢。我们又怎能忘记你们呢,我们之所以能有今天,不都是你丈夫给予的吗?咱们之间的关系非同寻常,又分什么你我呢?我们的产业。房子。财物,不就是你们的吗?我们以前情同手足,今后更要同甘共苦一起生活呀。"

  从此,宰曼对她们母子俩关怀备至,给她们安排最豪华的宫殿住。给她们最华丽的衣服穿,选派更多的奴婢供她们使唤,让她们母子过着丰衣足食。荣华富贵的日子。侍从武官从宰曼那里听说孔马康母子的境况,不胜感慨,泪流满面地对宰曼说:

  "世间的人情冷暖,由此可见一斑!孔马康母子与我们是至亲,今后应该多加关照,尽量满足她们的需求,使她们心情愉快。"

  时光荏苒,似水流年,孔马康和斐康不觉间,都年满15岁了。俩人身体发育茁壮,看上去像大人似的,犹如一颗巨大树上的两个粗壮的树干,又好像是光芒四射的太阳和皎洁明亮的月亮。斐康长得明眸皓齿,身段窈窕,天生丽质;孔马康长得体魄健壮。威武过人,从而声誉日高,逐渐博得人们的好感。

  在一个节日里,斐康略施粉黛,穿着一身新衣服在婢女们的簇拥下,笑逐颜开地走来。孔马康看到她的倩影,觉得她在婢女之中,犹如鹤立鸡群,众星捧月,显得十分艳丽。出众。他凝神注目,不停地看着她,心里不住地赞赏着她。

  斐康见孔马康目不转睛地看着她,觉得很奇怪,便问他:

  "你今儿个怎么这样盯着我看,好像不认识似的?"

  孔马康走近她,拉着她的手说:"你长得太美了!我的心因为见到你而狂跳不止,不知我们什么时候能住在一起?"

  斐康听孔马康越说越不正经了,她满面含羞地甩开孔马康紧握着的手,急忙跑到母亲面前告孔马康的状,说道:

  "妈呀,孔马康今天戏弄了我!"

  宰曼将女儿斐康搂进怀里,亲切地说:"好闺女,孔马康对你不会存有恶意的。不过,此事你不要告诉你父亲知道,免得他一时性起,闹得不愉快,甚至会影响了孔马康的名声。毁坏了他的'前程,那是划不来的。"

  可是孔马康爱怜斐康之事,在巴格达城中早已是公开的秘密,人们都喜欢谈论此类事情,因此此事一传十。十传百,几乎家喻户晓。

  自从那天孔马康跟斐康开了个过头玩笑后,斐康便对他不像以往那样地无拘无束了,每次见到他,心中似乎就产生一种莫名其妙地感觉。孔马康则时时想见到斐康,一时见不到她,心中便有一种空虚感,他觉得忧愁。苦恼,惶惶不可终日。他愁形于色,人们见了,免不了又纷纷议论开了,这种情况反而使他更加苦恼。烦闷,他多么想与她再恢复到往日那种两小无猜的平静的交往中啊。

  侍从武官自从受命摄政以来,大权独揽,为所欲为,被称为萨桑王。他一心想着如何巩固自己的既得权势,不想再让大权旁落,把国王这一职位让予他人。自从孔马康和斐康相好的消息传到他耳中后,他就开始琢磨这对年轻人发展这样的关系是否对自己有利。他想,孔马康是世袭王位之人,他成了自己的女婿后,势必会影响到自己的实际国王的地位。因此,他患得患失,对孔马康与斐康之间关系的发展存有戒心。一天他对妻子宰曼挑明此事,对她说道:

  "把芦苇草放在火边,这不啻是引火烧身,其后果是不堪设想的。俗话说得好,男女授受不亲,一对年轻的男女,整天厮混在一起,眉来眼去。勾勾搭搭的,这成什么体统?你的侄子孔马康,现在已经成年了,就应该安分守己,不该再随便闯入斐康的闺房。我不准已成大人的斐康再抛头露面。跟男孩子接触了,你作为她的母亲,应该对她严加管教才对!"

  "是呀,"宰曼同意丈夫的意见,说道,"你说得有道理,你料事比我周全!"

  孔马康每天都去向姑母宰曼请安。这天,宰曼让他坐在身边,正儿八经地对他说:

  "孩子,有几句话我本不愿意说出来的,但是事已至此,我又不得不对你说。"

  孔马康说:"姑母有话请讲,侄儿洗耳恭听。"

  宰曼说:"你姑父摄政王说你追求斐康,已达到火热的程度,让我对你们俩要严加管教。斐康已长大了,到了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年龄了,以后我要对她严加管束,不许她再随意抛头露面。你呢,恕我直言,也不要再直接到她闺房中去了,你要找她,需要什么东西,应该先通过我,我可以把东西从后门使人递给你,你和她不要直接见面了。"

  孔马康对斐康的一片炽热爱心,被姑母宰曼犹如一盆冷水的话,浇得快凉了。他顿时张口结舌,无言以对。他感到自己受到了羞辱,委委屈屈地来到母亲面前,把姑母对他所说的话,说给她听。他母亲听了,对他说:

  "这都是你惹出来的是非!你爱斐康的事,宫里宫外外。城里城外,尽人皆知。你也不想想,咱们现在寄人篱下。受人供养,你怎么能与人家的女儿谈恋爱呢?"

  孔马康在母亲面前振振有辞地说:"我与她谈情说爱,最终要结为夫妻,她是我伯父的女儿,我最有权利娶她为妻,这是名正言顺的事,为什么不可以呢?"

  "住口!"母亲动怒了,教训他道,"你绝对不能这样胡言乱语,这种话如果传到萨桑王那里,不仅你会自找苦吃,而且弄不好他会与我母子断绝关系,并切断我们的生活来源,将我们赶出宫去,流落街头,只能靠四处乞讨勉强度日了。"

  孔马康在姑母那里受到了一番训斥,回到家中,又受到母亲的一通责骂,他心中窝火,充满悲伤,眼泪汪汪地对母亲说:

  "妈妈,我在宫中看来已无立足之地了,我要离开这里,到偏僻的地方去,跟庶民百姓在一起,过自食其力的日子,不仰人鼻息,也不受他们的气!"

  孔马康一气之下,毅然离开王宫,住到百姓中去了。他这一走,他母亲更加孤单了,她继续住在宫里。吃在宫里。过了几天,斐康看不到孔马康,心里想他,便主动找上门来,问她:

  "舅妈,这些日子怎么看不见孔马康了,他怎么样?他还好吧?"

  她舅妈对她说:"这孩子一直心事重重,终日茶不思。饭不想的,只是以泪洗面,难以从爱情的束缚中解脱出来。"

  斐康听了,似乎明白了什么,流着泪说:"那次我说了他,其实并不是因为生他的气,只是希望他在众人面前检点些,以免让多嘴的人传出闲话去,对他影响不好,也败坏了我们的名节。说心里话,我对他的爱慕比他对我的钟情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的。假如他说话不那么放肆。毫无顾忌的话,我继父爱护他的心情也不至于中途改变。当然,人情冷暖,世态炎凉,总是难免的,做人应懂得逆来顺受的道理。他如今离宫而去,说不定什么时候就又会回来的,分久必合,这是必然的。"

  宫里人尽管在私下里议论纷纷,但是却都不敢公开主持公道,都害怕惹恼摄政王萨桑王,只是敢怒不敢言罢了。有人听到孔马康出走后,只是争着向摄政王报告,抢头功,但是报告之余,只是补充说:

  "孔马康是先王马康的儿子,是先帝努尔曼的孙子,他本来应该像先人一样,好好为国做出很大的贡献的,可是他不争气,为了生活之事,远走他乡,这样的人,也难成大器!"

  摄政王听了宫里人的议论,大为光火,他恼羞成怒,把议论此事者抓起来,活活地绞死,杀一儆百,使其他人畏首畏脚,不敢在下面妄加议论。宫里人为了保住自身性命,便明哲保身。守口如瓶,不敢再说什么了。过了些日子,摄政王心境平和下来,想起王室对他的重用。关怀。信任以及托付的事情,觉得一桩桩事情记忆犹新,他思前想后,触景生情,终于良心发现,自惭形秽,对孔马康母子产生怜悯之心,便下决心派人去找回孔马康,并善待孔马康的母亲。他派大将突尔科带100名骑兵,去寻找孔马康。大将突尔科带领人马出城四处寻找,找了十天,也不见孔马康的身影,只好回来,报告说:

  "启奏陛下,微臣奉命带领人马连续跋涉,四处去寻找孔马康,却始终不见他的踪影。"

  摄政王听了,大失所望,觉得此事如不有个交待,他在王位上也不好过。

  孔马康独自一人离开巴格达,踏上茫茫征程。他走着走着,越走越觉得前途渺茫,走投无路。他漫无目的地走了三天,始终没见到一个行人。这时他开始想家了,觉得在家里有许多好处,有亲人,有情人,有朋友,有许多好玩。好吃的东西,他思乡心切,虽然疲惫不堪,却毫无睡意。一路上,他饿了就采野果充饥,渴了就找积水解渴。在荒漠中行走,头上是火辣辣的太阳,晒得他头晕目眩,脚下是滚烫滚烫的砂石,他赤着两脚,简直寸步难行,他不得不经常在树阴下歇歇脚,再继续一步一步地往前走。第四天,他终于走到一个野草丛生。树木茂盛的地方,他环顾四周,见此地景色挺美的,环境幽静,气候宜人,雨水稠密,鸟语花香。他很喜欢这个美丽的地方,在泉水边洗了脸,摘了些果子充饥,便开始祷告起来。日落后,他靠在一棵树干下,不知不觉地睡着了。不知何时,他的耳边传来一阵朗诵声:

  与意中人晤面生活才有意义,

  钟情者互诉衷情彼此吐心迹;

  在此鸟语花香溪水长流之际,

  志同道合者聚首更具有情趣;

  这时节谈恋爱眼中别有天地,

  仿佛置身于百花争妍乐园里。

  孔马康侧耳倾听着,觉得朗诵者的声音清脆悦耳,十分好听。他抬头看看月亮,知道此时正是深夜。他睁大眼睛看看四周,想看到是什么人在朗诵,可是四周夜色茫茫,什么也看不清。他惴惴不安地站起身来,向前走去,他越过洼谷。踏上河堤。这时,朗诵声又起:

  你曾为爱情严守秘密,

  分手时难舍难分洒泪;

  我与你曾订豪言誓语,

  心心相印要永不分离;

  我的生命寄托爱情里,

  狂风恶浪都难以抹去;

  风儿呀我要打听消息,

  她是否还常把我提及?

  在这心绪不宁的日子里,

  甘为你赴汤蹈火不推辞!

六年级一千零一夜童话故事3

  哈希姆在洞底叫天天不应,喊地地不灵,正当他绝望之际,突然从洞墙上掉下来一只大蝎子,落在他身边,吓了他一跳.他忙将大蝎子弄死,心想,这蝎子能掉到洞底,莫非这洞墙上有缝隙?他仔细地察看那面墙,果然发现墙上有不易察觉的缝隙.他抽出随身携带的砍刀,对准缝隙,用力撬着,缝隙扩大成小洞,小洞变成大洞,他便就势爬了过去.他爬了一段,面前出现一条宽宽长长的走廊;沿着长廊往前走,走到长廊尽头,来到一道大铁门前,铁门被一把银锁锁着,锁上挂着一把金钥匙.他来到门前,扒着门缝往里看,见门里光芒四射.好奇心驱使他打开铁门,走了进去.低头一看,下面是一个大湖,湖中银光闪闪,大湖的旁边有一座小山,是用碧玉堆砌而成的,山顶上置放着一个宝座,是镶满珍珠宝石的黄金宝座,周围整齐地排列着一把把交椅,样式和装潢各异,有黄金的,有白银的,有翡翠的,有玛瑙的.,有珍珠的,有白玉的,共有一万多把.

  他感叹着坐在宝座上,环视这仙境般的大湖宝山,感到十分惊奇.羡慕.他累极了,不知不觉中睡着了.突然他听到一阵咝咝沙沙的声音,睁眼一看,见所有的交椅上都坐着一丈多长的大蛇,它们的眼睛闪闪发光,再往湖中一看,里面密密麻麻全是小蛇,数不胜数.这一惊,非同小可,他目瞪口呆,心想,这一下可完了,死定了!

  这时,湖面上出现一条巨形蛇,朝他这里慢慢移动,爬上岸来.这条巨形蛇,就像一头骡子,背上驮着一个金盘,金盘中坐着一条浑身像水晶一样透明闪亮的人面蛇身的母蛇.当她被驮到哈希姆跟前时,便说起话来,向他问好.几条蛇上来将金盘从巨蛇背上端下来,将母蛇扶到宝座上.母蛇坐定,群蛇便一齐俯伏在地,向她致意.她示意让它们平身,坐在两旁.这时她对哈希姆说:

  "你到我们蛇国来,请放宽心,一切有我呢,我是蛇王."

  哈希姆听了蛇王的话,心头的疑虑顿时烟消云散,变得轻松.欢快起来.蛇王吩咐上苹果.葡萄.石榴.榛子.椰子.杏仁和芭蕉等鲜果,热情招待他,问他:

  "在这儿见到你,我很高兴,请问你叫什么?"

  哈希姆说:"我叫哈希姆."

  蛇王说:"在我们这里,平时吃的主要是水果,你可以随便用."

  哈希姆听了蛇王的话,大吃起来.待他吃饱了,蛇王又问他:"哈希姆,你是怎么到这儿来的?"

  于是哈希姆便将自己的坎坷遭遇.父亲死后母亲如何费尽心血养育他,如何送他上学读书没有长进,如何让他学手艺毫无成就,如何给他买驴跟大家上山砍柴,如何发现洞中的蜂蜜,如何被伙伴骗入洞底,如何碰到蝎子,如何撬开裂缝逃出深洞,如何打开大铁门进入蛇国的经过,原原本本,从头至尾,详细叙述一遍.

  蛇王听了,安慰他说:"你以前的经历充满了苦难,但你放心,今后你遇到的却必定是顺利和幸福.这样吧,你留下来住些日子,也好听听我充满奇特情景的经历."

  哈希姆说:"这太好了,我正想知道你的情况呢."

  于是蛇王给他讲......

《六年级一千零一夜童话故事.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六年级一千零一夜童话故事】相关文章:

一千零一夜童话故事(通用22篇)03-29

六年级童话故事10-14

六年级经典童话故事大全10-24

六年级童话故事大全01-02

童话故事一千零一夜读后感范文02-15

童话故事06-20

经典童话故事02-11

经典童话故事08-05

童话故事最新09-11

童话故事睡前09-21

六年级一千零一夜童话故事

  在平时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对童话都不陌生吧,童话故事主要是写给孩子的,不过,有童心的成年人同样能够在童话故事中找到快乐,让心灵纯净。还记得都学过哪些童话故事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六年级一千零一夜童话故事,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六年级一千零一夜童话故事

六年级一千零一夜童话故事1

  从前,有个叫多尼尔的希腊大哲学家,他学识渊博,理论高深。学术界对他在哲学理论上的独到见解以及不朽贡献都有口皆碑。大家都师承他的学派,他的弟子堪称桃李满天下。但非常遗憾的是,直到晚年,多尼尔都没有一个后人。

  一天晚上,他想到自己没有一个儿子,无人来继承他那丰富的学术遗产,深感心里不安。接着他又想:不是说上帝是会答应所有虔诚向他祈求的人的要求吗?我为什么不试试。于是,他立即虔心虔意地祷告起来,恳求仁慈的上帝赏他一个聪明可爱的儿子,以继承他的遗产,将来能出人头地,过上好日子。

  多尼尔把自己一切希望和理想都托付给上帝后,才安然地陪着老伴进入梦乡。

  也许是他的的虔诚感动了上帝,他得到了回报。经过这一晚,他的老伴果然有了身孕。这给他们老夫妻带来了无限的欢乐。为此,他也就放心地继续四处周游、讲学去了。

  一次他带着全部著作到异地讲学,没想到在回归途中,他乘坐的船在海上遇险,他自己幸亏攀着一块木板,才得以保全性命。而他的著作,除随身装在衣袋里的五页外,其它全部都随船沉入了海底。回到家里,他把仅剩的五页残书珍藏在一个纸盒里,锁起来,作为传家至宝。这天,他把老伴叫到身边,对他吩咐道:

  “我就快去另一个世界了。动身启程之前,还有一点事要向你交待。我死后,你生下的`可能是个男孩。我们给他取名哈·曼丁吧。希望你好生抚养他。等他长大成人,你就把我给他留下的遗产,也就是这匣子中的五页纸给他。他读了这些遗书,就会领会它的意思,慢慢会成为一代博学之士的。”接着他替老婆祈祷一番后,便溘然长逝。

  他逝世的噩耗很快便传了出去,亲朋好友以及他众多的弟子都来哀悼,大家替他料理善后,举行了隆重的葬礼。

  多尼尔死后不久,他老婆果然给他生下一个可爱的男孩。她遵照丈夫的遗嘱,给儿子取名哈·曼丁,并请来一帮的占星家替儿子预卜一生的祸福吉凶。

  他们仔细卜算之后,对她说:“令郎的寿命很长,年轻时代,他将饱受风险和磨难。如能安然渡过这些危险,他会成为当代最负成名的哲学家的。”

  哈·曼丁的母亲怀着忧喜参半的心情,精心地哺育儿子。儿子满两周岁时才给好读书,学了几年,毫无成就。母亲也只好作罢,改让他去学手艺。可他还是不安心,混了几年一事无成。做母亲的望子成龙心切,眼看儿子书读不进去,技艺也学不到手,整日里游手好闲,无所事事,因而只得伤心哭泣。亲戚邻居非常同情可怜她的处境,便给她出主意道:

  “给他娶个媳妇吧!也许成家后,他就会改变自己的行为的。”

  她觉得亲戚邻居说的有理,便张落着替儿子说亲,给他娶了媳妇,然而事与愿违,婚后的他依然如故,还是不务正业。做母亲拿他毫无办法。这时候,她的亲戚邻居中那些靠砍柴为生的小伙子觉得她可怜,纷纷来看望她,又给她出主意道:

  “让你的儿子跟我们一起上山砍柴去吧,这样他可以每天分得一份卖柴的钱,一方面可以接济一下家里,另一方面也不至于无事可干。你只需为他准备一匹驴、一柄斧和一些绳子就行了。”

  她听了樵夫们的建议,喜出望外,马上给儿子买了一匹驴,一把斧和一些绳子,然后带他去见樵夫们,当面把他托付给他们。

  他们安慰她:“你别为这个孩子担忧!他出身高贵,不久的将来一定会有出息的。”

  于是当天一早,他们就带他上山,下午将砍的柴禾驮到城市中卖了,给他一份钱拿回家。就这样,哈·曼丁天天跟随樵夫们上山砍柴。有一天,他们照例去山里砍柴,突然下起了倾盆大雨,大伙奔进附近一个山洞躲雨。哈·曼丁一个人坐在角落里,闲得无聊,便拿着斧子东敲一下,西敲一下。忽然,他听见被敲打的地方发出空响的回声,这才知道山洞下面原来是空的,挖开一看,发现一块带环的圆形石板。他惊喜万分,大声呼喊起来。

  樵夫们闻声过来,不管三七二十一,七手八脚地把石板揭起来,发现石板下有扇门。开门一看,见是个装满蜂蜜的洞穴,于是有人提议:“这个洞里装满了蜂蜜,我们必须回到家去取些东西来将蜂蜜装走,然后驮进城去卖,卖得的钱大家平分。但目前需要留一个人在这里看守,别让别人拿走。”

  “这样吧,你们回去取东西,我留在这里看守好了。”哈·曼丁自告奋勇留下看守蜂蜜。

  樵夫们同意了曼丁的意见,飞快地赶回家,迅速取来坛坛罐罐,装满蜂蜜,用毛驴驮进城去卖了。

  由于蜂蜜很多,一次装不完,因此,樵夫们就一次又一次来回地装运、卖掉,而哈·曼丁却一直留在山洞中。眼看就要搬运完的时候,他们之中有人就起坏心眼了。他对其他人说:“由于蜂蜜是哈·曼丁首先发现的,假若他强调这一点,硬要独享卖蜂蜜的钱,我们还真拿他没办法。由此看来,我们若不想办法把他除掉,大家就都要吃亏的。”

  “怎么除掉他呢?”有人提出疑问。

  “这好办,只需让他下洞去

六年级一千零一夜童话故事2

  宰曼听了弟媳的诉苦,才猛然想到平时自己忙忙碌碌,对她母子俩关照得少了,显得疏远了许多。便亲切地安慰她,说道:

  "你刚才所说的这一切,都是人间实情,我也疏忽了这一点,其实你的处境的变化我也是清楚的,我们并不是对你漠不关心,而是不敢接济你,只怕你多心,以为是向你们施舍呢。我们又怎能忘记你们呢,我们之所以能有今天,不都是你丈夫给予的吗?咱们之间的关系非同寻常,又分什么你我呢?我们的产业。房子。财物,不就是你们的吗?我们以前情同手足,今后更要同甘共苦一起生活呀。"

  从此,宰曼对她们母子俩关怀备至,给她们安排最豪华的宫殿住。给她们最华丽的衣服穿,选派更多的奴婢供她们使唤,让她们母子过着丰衣足食。荣华富贵的日子。侍从武官从宰曼那里听说孔马康母子的境况,不胜感慨,泪流满面地对宰曼说:

  "世间的人情冷暖,由此可见一斑!孔马康母子与我们是至亲,今后应该多加关照,尽量满足她们的需求,使她们心情愉快。"

  时光荏苒,似水流年,孔马康和斐康不觉间,都年满15岁了。俩人身体发育茁壮,看上去像大人似的,犹如一颗巨大树上的两个粗壮的树干,又好像是光芒四射的太阳和皎洁明亮的月亮。斐康长得明眸皓齿,身段窈窕,天生丽质;孔马康长得体魄健壮。威武过人,从而声誉日高,逐渐博得人们的好感。

  在一个节日里,斐康略施粉黛,穿着一身新衣服在婢女们的簇拥下,笑逐颜开地走来。孔马康看到她的倩影,觉得她在婢女之中,犹如鹤立鸡群,众星捧月,显得十分艳丽。出众。他凝神注目,不停地看着她,心里不住地赞赏着她。

  斐康见孔马康目不转睛地看着她,觉得很奇怪,便问他:

  "你今儿个怎么这样盯着我看,好像不认识似的?"

  孔马康走近她,拉着她的手说:"你长得太美了!我的心因为见到你而狂跳不止,不知我们什么时候能住在一起?"

  斐康听孔马康越说越不正经了,她满面含羞地甩开孔马康紧握着的手,急忙跑到母亲面前告孔马康的状,说道:

  "妈呀,孔马康今天戏弄了我!"

  宰曼将女儿斐康搂进怀里,亲切地说:"好闺女,孔马康对你不会存有恶意的。不过,此事你不要告诉你父亲知道,免得他一时性起,闹得不愉快,甚至会影响了孔马康的名声。毁坏了他的'前程,那是划不来的。"

  可是孔马康爱怜斐康之事,在巴格达城中早已是公开的秘密,人们都喜欢谈论此类事情,因此此事一传十。十传百,几乎家喻户晓。

  自从那天孔马康跟斐康开了个过头玩笑后,斐康便对他不像以往那样地无拘无束了,每次见到他,心中似乎就产生一种莫名其妙地感觉。孔马康则时时想见到斐康,一时见不到她,心中便有一种空虚感,他觉得忧愁。苦恼,惶惶不可终日。他愁形于色,人们见了,免不了又纷纷议论开了,这种情况反而使他更加苦恼。烦闷,他多么想与她再恢复到往日那种两小无猜的平静的交往中啊。

  侍从武官自从受命摄政以来,大权独揽,为所欲为,被称为萨桑王。他一心想着如何巩固自己的既得权势,不想再让大权旁落,把国王这一职位让予他人。自从孔马康和斐康相好的消息传到他耳中后,他就开始琢磨这对年轻人发展这样的关系是否对自己有利。他想,孔马康是世袭王位之人,他成了自己的女婿后,势必会影响到自己的实际国王的地位。因此,他患得患失,对孔马康与斐康之间关系的发展存有戒心。一天他对妻子宰曼挑明此事,对她说道:

  "把芦苇草放在火边,这不啻是引火烧身,其后果是不堪设想的。俗话说得好,男女授受不亲,一对年轻的男女,整天厮混在一起,眉来眼去。勾勾搭搭的,这成什么体统?你的侄子孔马康,现在已经成年了,就应该安分守己,不该再随便闯入斐康的闺房。我不准已成大人的斐康再抛头露面。跟男孩子接触了,你作为她的母亲,应该对她严加管教才对!"

  "是呀,"宰曼同意丈夫的意见,说道,"你说得有道理,你料事比我周全!"

  孔马康每天都去向姑母宰曼请安。这天,宰曼让他坐在身边,正儿八经地对他说:

  "孩子,有几句话我本不愿意说出来的,但是事已至此,我又不得不对你说。"

  孔马康说:"姑母有话请讲,侄儿洗耳恭听。"

  宰曼说:"你姑父摄政王说你追求斐康,已达到火热的程度,让我对你们俩要严加管教。斐康已长大了,到了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年龄了,以后我要对她严加管束,不许她再随意抛头露面。你呢,恕我直言,也不要再直接到她闺房中去了,你要找她,需要什么东西,应该先通过我,我可以把东西从后门使人递给你,你和她不要直接见面了。"

  孔马康对斐康的一片炽热爱心,被姑母宰曼犹如一盆冷水的话,浇得快凉了。他顿时张口结舌,无言以对。他感到自己受到了羞辱,委委屈屈地来到母亲面前,把姑母对他所说的话,说给她听。他母亲听了,对他说:

  "这都是你惹出来的是非!你爱斐康的事,宫里宫外外。城里城外,尽人皆知。你也不想想,咱们现在寄人篱下。受人供养,你怎么能与人家的女儿谈恋爱呢?"

  孔马康在母亲面前振振有辞地说:"我与她谈情说爱,最终要结为夫妻,她是我伯父的女儿,我最有权利娶她为妻,这是名正言顺的事,为什么不可以呢?"

  "住口!"母亲动怒了,教训他道,"你绝对不能这样胡言乱语,这种话如果传到萨桑王那里,不仅你会自找苦吃,而且弄不好他会与我母子断绝关系,并切断我们的生活来源,将我们赶出宫去,流落街头,只能靠四处乞讨勉强度日了。"

  孔马康在姑母那里受到了一番训斥,回到家中,又受到母亲的一通责骂,他心中窝火,充满悲伤,眼泪汪汪地对母亲说:

  "妈妈,我在宫中看来已无立足之地了,我要离开这里,到偏僻的地方去,跟庶民百姓在一起,过自食其力的日子,不仰人鼻息,也不受他们的气!"

  孔马康一气之下,毅然离开王宫,住到百姓中去了。他这一走,他母亲更加孤单了,她继续住在宫里。吃在宫里。过了几天,斐康看不到孔马康,心里想他,便主动找上门来,问她:

  "舅妈,这些日子怎么看不见孔马康了,他怎么样?他还好吧?"

  她舅妈对她说:"这孩子一直心事重重,终日茶不思。饭不想的,只是以泪洗面,难以从爱情的束缚中解脱出来。"

  斐康听了,似乎明白了什么,流着泪说:"那次我说了他,其实并不是因为生他的气,只是希望他在众人面前检点些,以免让多嘴的人传出闲话去,对他影响不好,也败坏了我们的名节。说心里话,我对他的爱慕比他对我的钟情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的。假如他说话不那么放肆。毫无顾忌的话,我继父爱护他的心情也不至于中途改变。当然,人情冷暖,世态炎凉,总是难免的,做人应懂得逆来顺受的道理。他如今离宫而去,说不定什么时候就又会回来的,分久必合,这是必然的。"

  宫里人尽管在私下里议论纷纷,但是却都不敢公开主持公道,都害怕惹恼摄政王萨桑王,只是敢怒不敢言罢了。有人听到孔马康出走后,只是争着向摄政王报告,抢头功,但是报告之余,只是补充说:

  "孔马康是先王马康的儿子,是先帝努尔曼的孙子,他本来应该像先人一样,好好为国做出很大的贡献的,可是他不争气,为了生活之事,远走他乡,这样的人,也难成大器!"

  摄政王听了宫里人的议论,大为光火,他恼羞成怒,把议论此事者抓起来,活活地绞死,杀一儆百,使其他人畏首畏脚,不敢在下面妄加议论。宫里人为了保住自身性命,便明哲保身。守口如瓶,不敢再说什么了。过了些日子,摄政王心境平和下来,想起王室对他的重用。关怀。信任以及托付的事情,觉得一桩桩事情记忆犹新,他思前想后,触景生情,终于良心发现,自惭形秽,对孔马康母子产生怜悯之心,便下决心派人去找回孔马康,并善待孔马康的母亲。他派大将突尔科带100名骑兵,去寻找孔马康。大将突尔科带领人马出城四处寻找,找了十天,也不见孔马康的身影,只好回来,报告说:

  "启奏陛下,微臣奉命带领人马连续跋涉,四处去寻找孔马康,却始终不见他的踪影。"

  摄政王听了,大失所望,觉得此事如不有个交待,他在王位上也不好过。

  孔马康独自一人离开巴格达,踏上茫茫征程。他走着走着,越走越觉得前途渺茫,走投无路。他漫无目的地走了三天,始终没见到一个行人。这时他开始想家了,觉得在家里有许多好处,有亲人,有情人,有朋友,有许多好玩。好吃的东西,他思乡心切,虽然疲惫不堪,却毫无睡意。一路上,他饿了就采野果充饥,渴了就找积水解渴。在荒漠中行走,头上是火辣辣的太阳,晒得他头晕目眩,脚下是滚烫滚烫的砂石,他赤着两脚,简直寸步难行,他不得不经常在树阴下歇歇脚,再继续一步一步地往前走。第四天,他终于走到一个野草丛生。树木茂盛的地方,他环顾四周,见此地景色挺美的,环境幽静,气候宜人,雨水稠密,鸟语花香。他很喜欢这个美丽的地方,在泉水边洗了脸,摘了些果子充饥,便开始祷告起来。日落后,他靠在一棵树干下,不知不觉地睡着了。不知何时,他的耳边传来一阵朗诵声:

  与意中人晤面生活才有意义,

  钟情者互诉衷情彼此吐心迹;

  在此鸟语花香溪水长流之际,

  志同道合者聚首更具有情趣;

  这时节谈恋爱眼中别有天地,

  仿佛置身于百花争妍乐园里。

  孔马康侧耳倾听着,觉得朗诵者的声音清脆悦耳,十分好听。他抬头看看月亮,知道此时正是深夜。他睁大眼睛看看四周,想看到是什么人在朗诵,可是四周夜色茫茫,什么也看不清。他惴惴不安地站起身来,向前走去,他越过洼谷。踏上河堤。这时,朗诵声又起:

  你曾为爱情严守秘密,

  分手时难舍难分洒泪;

  我与你曾订豪言誓语,

  心心相印要永不分离;

  我的生命寄托爱情里,

  狂风恶浪都难以抹去;

  风儿呀我要打听消息,

  她是否还常把我提及?

  在这心绪不宁的日子里,

  甘为你赴汤蹈火不推辞!

六年级一千零一夜童话故事3

  哈希姆在洞底叫天天不应,喊地地不灵,正当他绝望之际,突然从洞墙上掉下来一只大蝎子,落在他身边,吓了他一跳.他忙将大蝎子弄死,心想,这蝎子能掉到洞底,莫非这洞墙上有缝隙?他仔细地察看那面墙,果然发现墙上有不易察觉的缝隙.他抽出随身携带的砍刀,对准缝隙,用力撬着,缝隙扩大成小洞,小洞变成大洞,他便就势爬了过去.他爬了一段,面前出现一条宽宽长长的走廊;沿着长廊往前走,走到长廊尽头,来到一道大铁门前,铁门被一把银锁锁着,锁上挂着一把金钥匙.他来到门前,扒着门缝往里看,见门里光芒四射.好奇心驱使他打开铁门,走了进去.低头一看,下面是一个大湖,湖中银光闪闪,大湖的旁边有一座小山,是用碧玉堆砌而成的,山顶上置放着一个宝座,是镶满珍珠宝石的黄金宝座,周围整齐地排列着一把把交椅,样式和装潢各异,有黄金的,有白银的,有翡翠的,有玛瑙的.,有珍珠的,有白玉的,共有一万多把.

  他感叹着坐在宝座上,环视这仙境般的大湖宝山,感到十分惊奇.羡慕.他累极了,不知不觉中睡着了.突然他听到一阵咝咝沙沙的声音,睁眼一看,见所有的交椅上都坐着一丈多长的大蛇,它们的眼睛闪闪发光,再往湖中一看,里面密密麻麻全是小蛇,数不胜数.这一惊,非同小可,他目瞪口呆,心想,这一下可完了,死定了!

  这时,湖面上出现一条巨形蛇,朝他这里慢慢移动,爬上岸来.这条巨形蛇,就像一头骡子,背上驮着一个金盘,金盘中坐着一条浑身像水晶一样透明闪亮的人面蛇身的母蛇.当她被驮到哈希姆跟前时,便说起话来,向他问好.几条蛇上来将金盘从巨蛇背上端下来,将母蛇扶到宝座上.母蛇坐定,群蛇便一齐俯伏在地,向她致意.她示意让它们平身,坐在两旁.这时她对哈希姆说:

  "你到我们蛇国来,请放宽心,一切有我呢,我是蛇王."

  哈希姆听了蛇王的话,心头的疑虑顿时烟消云散,变得轻松.欢快起来.蛇王吩咐上苹果.葡萄.石榴.榛子.椰子.杏仁和芭蕉等鲜果,热情招待他,问他:

  "在这儿见到你,我很高兴,请问你叫什么?"

  哈希姆说:"我叫哈希姆."

  蛇王说:"在我们这里,平时吃的主要是水果,你可以随便用."

  哈希姆听了蛇王的话,大吃起来.待他吃饱了,蛇王又问他:"哈希姆,你是怎么到这儿来的?"

  于是哈希姆便将自己的坎坷遭遇.父亲死后母亲如何费尽心血养育他,如何送他上学读书没有长进,如何让他学手艺毫无成就,如何给他买驴跟大家上山砍柴,如何发现洞中的蜂蜜,如何被伙伴骗入洞底,如何碰到蝎子,如何撬开裂缝逃出深洞,如何打开大铁门进入蛇国的经过,原原本本,从头至尾,详细叙述一遍.

  蛇王听了,安慰他说:"你以前的经历充满了苦难,但你放心,今后你遇到的却必定是顺利和幸福.这样吧,你留下来住些日子,也好听听我充满奇特情景的经历."

  哈希姆说:"这太好了,我正想知道你的情况呢."

  于是蛇王给他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