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空气炮》教学设计及反思
在现在的社会生活中,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课堂教学,反思自己,必须要让自己抽身出来看事件或者场景,看一段历程当中的自己。我们该怎么去写反思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空气炮》教学设计及反思,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空气炮》教学设计及反思 1
设计意图:
大班幼儿对空气都不陌生,但认识尚处于“知其存在”等基础层面。由于空气无处不在而又无色无味,又根据孩子爱玩、好奇等天性,活动中我将空气与发射“炮弹”相结合。从而让孩子在玩中,发现与空气特性有关的现象。进而激发幼儿探索的欲望,在体验与交流中真切的感知科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目标:
1、经过尝试、比较,探索使用空气炮的最佳方法。
2、在操作游戏中,感受并发现空气能产生推力的有趣现象。
3、游戏时,能与同伴交流,体验团结合作的乐趣。
活动准备:
各种型号PVC管若干(长、短、粗、细);泡沫小球;示意图;飞机粘贴图;音乐
活动过程:
一、我是小小解放军
1、幼儿分蓝队和绿队入座,角色扮演,导入活动
(1)教师:“我们今天有一个新角色—解放军。你们知道解放军是干什么工作的么?”(幼儿表述自己的想法,教师小结)
(2)教师:“我们来学做一下解放军吧!立正!敬礼!”(幼儿学做动作)
2、介绍操作材料及规则
(1)教师:“解放军打仗需要武器,我们这里也准备了一些。但是解放军也是非常有纪律的,听到集合令,立刻坐在自己的位置上。
(2)介绍炮管和炮弹,细长型、双头封闭型两种发射管。
二、战前训练
1、提问:如何才能将炮弹发射出去呢?根据自己的猜想,个别幼儿尝试操作。
小结:将炮管和发射管进行组合就可以把炮弹发射出去。
2、幼儿选取炮管和发射管,自由练习,尝试发射炮弹,初步感知空气的作用。(提醒拿细长管的幼儿换成短管进行尝试发射炮弹)
3、分享讨论:为什么短管也能把炮弹发射出去?是什么推出了炮弹?幼儿表述自己的想法。
4、出示原理图示,小结:炮管里也存在空气,短管推动炮管里的空气就可以把炮弹发射出去。
三、军事演习
1、交代游戏规则
教师:“我即将要进行一次军事演习了,比一比谁的炮弹打得又
远又准。”(幼儿分蓝、绿队,面对站立,用“炮管”将炮弹打入对方的框子中。)
2、幼儿游戏,教师个别指导。
观察要点:幼儿是否关注到影响炮弹发射距离的各种因素。
3、经验分享
(1)提问:“如何把炮弹打得更远?”幼儿自己表述,并做以师范。
(2)教师小结:对准目标、用力快速推动炮管才能将炮弹发射成功。
四、射击敌机
1、出示飞机粘贴图
教师:“看!空中有两艘敌机飞来了!我们不论是蓝队还是绿队,都是中国的解放军。我们团结合作,怎样可以射击中它呢?”
幼儿讨论发射方法。
2、出示图纸,介绍秘诀
(1)幼儿解读图示,探索发射炮弹的新方法。
(2)教师小结:将“发射器”快速从“炮管”中抽出来。
3、威力炮管射击
幼儿面对有粘性的“大飞机”,用新的方式发射“炮弹”。
4、提问:为什么这种发射方法会让炮弹的威力变大呢?
幼儿讲述自己的想法,教师小结。
延伸活动:
教师提出问题:更大的“炮管”发射效果会有什么不同呢?幼儿在活动后进行再次探索。
活动反思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提出: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所以教师要善于发现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充分利用自然和实际生活中的教育契机,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操作、实验等方法,学习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不断积累经验,并运用于新的学习活动,形成受益终身的学习态度和能力。无处不在的空气,在幼儿眼中蕴含着许多“小秘密”,空气本身就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空气炮》这一活动的`内容实际是很抽象的,空气的压力不能直观看到,但生活中又有许多利用此原理的地方。因此对幼儿进行这方面的知识积累是必不可少的。如何能让幼儿理解这个知识点呢?对照《指南》的要求以及根据幼儿年龄的特点,我设计了一个以幼儿动手操作“空气炮”为主要游戏的活动,从而在活动的观看中,感知空气的压力。视频中,活动以解放军导入,在“武器”的图片展示中,引起孩子的兴趣。
接着展示操作材料,并且视频中有孩子操作的方法,为观看的孩子提供了操作演示,以更清楚的了解探究方法。并且以动画的演示,解释“空气炮”的原理既简单易理解,又生动形象,这对孩子的知识经验积累给予帮助。并且,结合音乐效果和孩子击打“飞机”的操作视频,使活动趣味性增强。活动后,鲜明的动画形象,结合一首关于“空气”的儿歌,使活动完美结束。孩子在观看此活动视频时,不但有知识点的掌握,更是乐趣贯穿前后,不断的设疑增加了孩子探索的欲望。在观看此整个活动中,时时调动幼儿的好奇心,以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并且让其知道团结、合作的必要性,同时培养了幼儿的观察力。总之,幼儿在观看中可以很好的达到预期目标。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空气炮》教学设计及反思 2
一、活动目标
引导幼儿感知空气的存在,了解空气的特性。
通过制作空气炮,激发幼儿对科学探索的兴趣。
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提高幼儿的思维能力。
二、活动准备
材料准备:塑料瓶、气球、剪刀、胶带、蜡烛、打火机等。
场地准备:宽敞的室内或室外场地。
三、活动过程
导入活动
(1)教师点燃蜡烛,让幼儿观察蜡烛的燃烧情况。
(2)教师提问:“蜡烛为什么会燃烧呢?” 引导幼儿思考蜡烛燃烧需要什么条件。
(3)教师引出主题:“今天我们要探索一种神奇的力量 —— 空气,看看空气是如何让蜡烛熄灭的。”
感知空气的存在
(1)教师让幼儿用手扇动空气,感受空气的流动。
(2)教师拿出一个塑料袋,让幼儿把塑料袋张开,然后快速地合上,观察塑料袋的变化。
(3)教师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为什么塑料袋会鼓起来呢?” 引导幼儿认识到空气的存在。
制作空气炮
(1)教师出示塑料瓶和气球,向幼儿介绍制作空气炮的材料和方法。
(2)教师示范制作空气炮:将气球剪开,套在塑料瓶的瓶口上,用胶带固定好。
(3)幼儿动手制作空气炮,教师巡回指导。
探索空气炮的威力
(1)教师将蜡烛放在桌子上,让幼儿用空气炮对准蜡烛,然后轻轻拉动气球,观察蜡烛的'变化。
(2)教师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为什么蜡烛会熄灭呢?” 引导幼儿思考空气炮的原理。
(3)教师讲解空气炮的原理:当我们拉动气球时,塑料瓶内的空气被压缩,形成一股强大的气流,这股气流可以吹灭蜡烛。
活动延伸
(1)教师让幼儿思考空气炮还可以用来做什么,引导幼儿发挥想象力,探索空气炮的更多用途。
(2)教师带领幼儿到室外,用空气炮吹灭远处的蜡烛或纸片,增加活动的趣味性。
四、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通过制作空气炮,让幼儿感知了空气的存在和特性,激发了幼儿对科学探索的兴趣。在活动中,幼儿积极参与,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得到了提高。但是,在活动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例如,在制作空气炮时,有些幼儿遇到了困难,需要教师的帮助才能完成;在探索空气炮的威力时,有些幼儿过于兴奋,没有注意安全。在今后的活动中,我将更加注重幼儿的个体差异,提供更多的帮助和指导,同时加强安全教育,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空气炮》教学设计及反思 3
一、活动目标
让幼儿了解空气炮的原理,知道空气的力量。
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
通过实验,让幼儿体验科学的乐趣,培养幼儿的探索精神。
二、活动准备
材料:塑料瓶、气球、剪刀、胶带、蜡烛、打火机。
场地:室内或室外安全的场地。
三、活动过程
导入
(1)教师展示一个吹起来的气球,问幼儿:“气球里面有什么?” 引导幼儿回答 “空气”。
(2)教师再问:“空气有力量吗?” 让幼儿思考并回答。
(3)教师引出今天的主题:“我们要做一个空气炮,看看空气的力量有多大。”
制作空气炮
(1)教师介绍制作空气炮的材料和步骤。
将气球剪开,留下气球的颈部。
将气球的`颈部套在塑料瓶的瓶口上,用胶带固定好。
(2)幼儿动手制作空气炮,教师巡回指导,帮助有困难的幼儿。
材料:塑料瓶、气球、剪刀、胶带。
步骤:
实验探索
(1)教师点燃蜡烛,放在桌子上。
(2)让幼儿用空气炮对准蜡烛,轻轻拉动气球,观察蜡烛的变化。
(3)教师提问:“蜡烛为什么会熄灭?” 引导幼儿思考空气炮的原理。
(4)教师讲解空气炮的原理:当我们拉动气球时,塑料瓶内的空气被压缩,形成一股强大的气流,这股气流可以吹灭蜡烛。
拓展活动
(1)教师让幼儿思考空气炮还可以用来做什么?比如吹灭远处的纸片、吹走小物体等。
(2)幼儿分组进行拓展实验,教师观察指导。
总结
(1)教师和幼儿一起回顾空气炮的制作过程和原理。
(2)教师表扬幼儿的动手能力和探索精神,鼓励幼儿在生活中继续探索科学的奥秘。
四、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通过制作空气炮和实验探索,让幼儿亲身体验了空气的力量,激发了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在活动中,幼儿的参与度很高,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也得到了锻炼。但是,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比如,在制作空气炮的过程中,有些幼儿使用剪刀不够熟练,需要教师更多的指导;在实验探索环节,有些幼儿过于兴奋,没有注意安全。在今后的活动中,我会更加注重幼儿的安全问题,同时提供更多的机会让幼儿练习使用工具,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此外,我还会引导幼儿进行更深入的思考和探索,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能力。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空气炮》教学设计及反思】相关文章:
幼儿园空气炮教案12-24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鸡蛋的沉浮秘密》教学设计及反思04-03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学设计3篇07-29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小纸张大力士》教学设计及活动反思04-05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学设计10-15
大班幼儿园的教学活动设计06-14
幼儿园科学教案《空气的力量》含反思10-28
幼儿园寻找空气教学设计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