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案集锦[15篇]
作为一名老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幼儿园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幼儿园教案1
活动目标:
1、分辨男孩,女孩的不同特征。
2、感受秋天是金色的季节。
3、激发幼儿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培养幼儿初步的审美能力。
4、引导孩子们在活动结束后把自己的绘画材料分类摆放,养成良好习惯。
活动准备:
歌曲“郊游”的录音,纸,记号笔,蜡笔。
活动过程:
一、回忆经验,感受秋天是金色的季节
在你眼里秋天是什么颜色?
小结: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到处都是金灿灿的。
二、区别男孩女孩的不同特征
妹妹去郊游会怎么打扮自己?
小结:梳好漂亮的辫子,换上裙子,穿上运动鞋,背上旅行包就可以出发啦。
弟弟去郊游会怎么样穿着?
小结:换上衣服和裤子,穿上运动鞋,背上旅行包也可以出发了。
三、表现自己秋游画面。
要求:
1、画自己旅行的样子。
2、穿戴整齐才能出发。
3、用各种黄色的颜料,手指点画,表现秋天是金色的季节。
四、交流分享
谁穿戴的最整齐,就能出发去郊游。
小结:弟弟和妹妹一起出发郊游去。
作品展示:
请幼儿讲述自己作品,对画面颜色鲜艳、联想丰富、创作新颖的幼儿给予表扬和鼓励。
结束部分:
今天玩的很开心,现在天色已晚,让我们一起乘车回家吧!
活动反思:
幼儿对秋天的一般常识还是有的,知道春天的.树叶会枯萎。会慢慢的飘落到地上,等待着明年春天的到来。教学是需要老师用心一点一滴的去学习积累的,教师要善于联系生活。善于利用幼儿的生活体验,拓展启发幼儿,构建知识体系,促动幼儿主动发展。让活动生动、精彩。
幼儿园教案2
目标:
1、了解各种鞋子的特点,尝试按特征分类。
2、学习制作标记卡,体验合作的快乐。
准备:
1、每个孩子从家中带来一双鞋子。
2、若干个鞋架、蜡笔及方形纸。
3、已装饰好的鞋底,鞋面若干,画笔、双面胶等。
过程:
一、穿鞋子,体验其乐趣,感受鞋的作用。
1、穿鞋,体验其乐趣。
师:我们教室里有这么多的鞋子,现在我们就来穿上鞋子走一走、跳一跳、跑一跑,看看有什么感觉?
2、谈话,交流穿鞋的感受。
1)刚才你们穿了什么鞋?感觉怎样?
2)师:为什么有的小朋友觉得鞋子太松,有的.小朋友觉得鞋子小而且紧呢?
3)小结:穿鞋子一定要合脚,这样才舒服,活动起来才方便。
3、了解鞋子上数字的含义。
1)那怎么选择适合我们自己的鞋呢?(用眼睛看,用尺量……)引导幼儿观察鞋底有什么?
二、办鞋展,分类。
1、这么多的鞋子我们来把它放到鞋子商店去吧。不过我可是有要求的,可要认真听哦,请你们和好朋友一起商量你们准备根据鞋子的什么不同来摆放。
2、幼儿操作。
3、集中交流。请幼儿说说你们是怎么样摆放的,为什么?
三、根据分类标准,制作标记卡。
1、讨论有什么办法能让顾客一看就知道这个货架上有哪些鞋子?
2、幼儿设计分类标记卡。
幼儿园教案3
活动目标:
1、知道保健老师很关心小朋友,愿意亲近保健老师,会向保健老师问早。
2、懂得晨检的卫生要求,逐步养成乐意参加晨检的好习惯。
活动重、难点:
尊重保健老师,对保健老师有礼貌。
活动准备:
与保健老师联系,请其协助有关工作。
一、方法与手段:演示讲解法
活动过程:教师活动一、引导幼儿认识保健老师并了解她的工作师:小朋友,早晨在门口检查的老师你们知道她是谁吗?她和别的老师的工作一样吗?
二、请保健老师介绍自己的工作内容1、进行晨检检查。
提问:小朋友每天刚上幼儿园的时候,都是由保健老师检查我们的卫生情况,我们幼儿园的保健老师叫倪老师。倪老师早晨给我们检查哪些方面的卫生呢?还要检查我们是不是生病,给小朋友的嘴巴里喷药水,防止生病。
2、倪老师还要关心幼儿园里生病的或受伤的小朋友。
保健老师可以给生病的小朋友喂药,如果有人在幼儿园突然生病了,老师可以给他进行简单的治疗。而且保健老师那儿有好多的药,如果哪个小朋友跌淞耍流血了,可以找保健老师处去处理伤口。
3、保健老师还负责制定食谱。
食谱就是我们每天吃什么菜?什么点心。保健老师为我们制订的食谱,让我们小朋友吃了长得高、长得胖,他们很能干。
三、组织幼儿结合经验讨论,保健老师是怎样关心、爱护自己的。
没有保健老师,小朋友在幼儿园生病了怎么办?
没有保健老师,谁来给大家定食谱?
没有保健老师,谁来为小朋友体检呢?
没有保健老师,谁来为小朋友晨检,谁来给小朋友打预防针呢?
你们喜欢保健老师吗?为什么喜欢?
怎样来表示你喜爱保健老师呢?当你早上见到保健老师时应该怎样做?保健老师给小朋友体检时我们应该怎样?
四、教师小结
幼儿园的保健老师像妈妈一样关心爱护小朋友,给生病的小朋友喂药、打针,给小朋友定食谱、检查身体,我们大家都很喜欢保健老师,应该挺她的话,对她有礼貌,吃药打针时不哭也不闹,吃饭时不剩饭菜,这样小朋友们会长的很好,保健老师就会很高兴。
幼儿活动幼儿思考问题,说出早晨在门口帮小朋友们检查的是保健老师,她和其他老师的`工作是不一样的。
检查是不是剪了指甲,是不是带了干净的手帕,穿的衣服是不是很干净,还要检查一下小朋友是不是生病,给小朋友嘴巴里喷药水,防止生病。并且要给生病的宝宝吃药还有给他们处理临时的伤口,包括还有负责幼儿的食谱。
幼儿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如有答不上来的,老师加以提醒,让幼儿喜欢我们的保健老师,知道保健老师和老师一样,都是在关心小朋友。
通过小结,让幼儿知道保健老师工作重要,并且要让幼儿尊重保健老师。
设计意图让幼儿知道保健老师和别的老师有些不同,她们经常穿着白色的衣服,她们检查小朋友的卫生情况,关心每个小朋友的健康。
让幼儿知道保健老师工作的重要性,给我们的身体带来了健康,进一步了解保健老师工作的重要性。
让小朋友们了解保健老师叫杨老师,知道杨老师的工作就是为小朋友们健康,从而使幼儿初步萌发尊敬保健老师的意识。
通过提问幼儿回答,加深保健老师在幼儿心里的位置,能更好地了解保健老师的工作。
激发幼儿热爱保健老师的情感,并知道怎样做才是爱保健老师。
通过学习,懂得晨检的卫生要求,逐步养成乐意参加晨检的好习惯。
幼儿园教案4
活动目标
1、认识"上"、"下"的位置关系。
2、能口头描述玩偶在上面还是在下面。
活动准备
1、《我的数学》第12页。
2、挂图:《上下、里外》。
3、两个纸盒、动物玩偶(如小熊、小青蛙)、水笔。
活动过程
1、把两个形状大小相同的纸盒互相粘贴成上、下两层,两个纸盒盖当作门。
2、把玩偶藏在口袋的`两边,各露出一点。
请幼儿猜猜口袋里有什么。
3、拿出纸盒,打开纸盒的门,让幼儿看看里面分成两层。
告诉幼儿:小动物要和大家玩躲猫猫。请幼儿把眼睛闭起来,将小熊从后面放进纸盒,让幼儿看纸盒外的玩偶,猜猜看是谁躲在里面。
4、请幼儿把眼睛闭起来,教师把小熊和小青蛙分别放进盒中的上、下层。
请幼儿睁开眼睛猜猜看谁躲在上面,谁躲在下面。
引导幼儿用"上面"、"下面"来描述动物的位置。
5、打开挂图《上下、里外》,引导幼儿看图,说说哪些动物在山(桌子、树、楼)上面,哪些动物在下面。
6、带领幼儿打开《我的数学》第12页,引导幼儿看图,说说山(桌子、树、楼)的上面有什么,下面有什么。
要求幼儿给下面的小动物做标记。
幼儿园教案5
背景:
色彩鲜艳、形象逼真、动作操作性强,深受幼儿喜欢,这就是幼儿美术活动中的泥工活动。小班的孩子对彩泥非常感兴趣,他们揉揉捏捏,搓搓压压,感受着彩泥活动带来的乐趣。
分析:
这是孩子们在玩泥的过程中所呈现的作品。下面我就小班幼儿玩泥的特点对孩子的作品进行解读。
1、以玩泥为主,感受彩泥的柔软性,体验泥工活动的快乐。
作品1中的小朋友把一块橡皮泥放在桌上,在用手掌不断地拍打着橡皮泥,橡皮泥在幼儿的拍打中越来越扁,而孩子的脸上带着新奇和满足的笑容。
在整个过程中,孩子并没有要塑造某一物体的形象,只是单纯地在玩泥,并且随着橡皮泥越来越扁感受着彩泥是柔软,变形的。
2、运用辅助材料
作品二中两块橡皮泥都是扁扁的,左边的`作品是幼儿用橡皮泥盒的底座挤压而成的,作品非常地平整。红色的橡皮泥上有一条美丽的小蛇,这是幼儿用瓶盖拓压而成的。
在这两幅作品中幼儿都使用了触手可及的材料“橡皮泥盒”,在挤压和托压得过程中感受着彩泥是柔软,可变的。
3、一种形状的塑造,学习搓长的技法。
作品三中幼儿开始利用彩泥的柔软性将彩泥搓成了长条状。从搓得效果来看,黄色的长条表面粗细不一,有些地方还有凸起的块状,孩子满足于把橡皮泥变长。蓝色的橡皮泥明显表面光滑,粗细比较均匀。
这两种搓长的作品可以看到前一名幼儿搓长的技能明显逊于后一名幼儿,这是孩子在搓长的过程中手部肌肉力度掌握,用力是否均匀有关。
4、组合塑造
作品4中幼儿在运用搓圆的技能,会按照所需部位取适量的泥,将橡皮泥搓成大小不同的圆,并且将这些圆进行组合构造,形成了小动物的头像。
从照片中可以看到该幼儿在组合时两只小手非常地默契。一只小手捏着“头部”,另一只小手把“眼睛”放在“头部”,之后用大拇指轻轻地摁压,让眼睛与头部粘合在一起。
这幅作品中幼儿会熟练地搓圆,并且将这些大小不同的圆进行组合塑造,在组合过程中手部的动作比较熟练,小肌肉发展较好。
反思
对于泥工活动来说,幼儿的双手就是最基本的“工具”,泥工作品的最终完成与双手肌肉发展,小手制作技法的熟练性程度息息相关。
措施:
1、在幼儿进行创意泥的制作过程中巧用儿歌进行引导
幼儿的记忆是无意识记忆,他们不会有目的地去记住老师示范的过程,因此,在制作创意泥的过程中我们经常会发现有的小朋友忘记下一步改怎么做,此时,很多孩子会跟老师说:“老师,我不会做了!”其实是他们忘记怎么做了。根据这种现象,老师可以尝试把制作的过程编成一首朗朗上口的儿歌,幼儿一边做,一边念儿歌,不仅生动有趣,又加深了他们对制作步骤的印象。
2、肯定作品,激发创作的愿望
不管幼儿制作的作品是否优秀,我们都要肯定他的成果,老师的肯定,会让他们富有成就感,激发他们再次进行创作的愿望。
3、鼓励幼儿边玩边自由交流,引导他们互相学习。
4、请个别幼儿介绍自己玩你的方法,以拓展其他幼儿的思路。
幼儿园教案6
活动目标
能理解故事情节并感受和朋友一起玩的乐趣。
了解故事中各种车的声音及外形。
活动准备
课件准备:《一起去海边》故事音频及图片;《一起去海边》故事视频;“车辆”图片及音效。
纸面教具:《去海边的小动物》。
活动过程
引导幼儿分享自己去过的.地方以及乘坐的交通工具。
——你有去过海边玩吗?
——和谁一起、是坐什么车去的?
播放故事音频及图片《一起去海边》,引导幼儿理解故事内容。
1、播放故事音频及图片《一起去海边》第一段。
——小兔子是怎么去海边的?
——小兔子走着走着,它碰到了谁?
——小狗准备怎么去海边?你们骑过自行车吗?谁来学一下骑自行车的动作?
2、播放故事音频及图片《一起去海边》第二、三段。
——看看又是谁来了?它坐着什么车呢?说说山羊的车长什么样?
——小猪们坐着什么车?你坐过大巴车吗?
3、播放故事音频及图片《一起去海边》第四至六段。
——小松鼠们搭乘的是什么车呢?你见过长长的火车吗?
——最后谁也来了?大象能坐得上火车吗?为什么坐不上?
——谁能帮他们想想办法?
4、播放故事音频及图片《一起去海边》第七段。
——来看看小动物们最后是怎么一起去到海边的。播放故事视频,幼儿欣赏故事;根据故事中出现的车子思考问题。
播放故事视频《一起去海边》,请幼儿完整欣赏故事,进一步认识故事中出现的车子。
——故事里都出现了哪些车子?
播放音效及图片“车辆”,结合车的外形及声音,巩固幼儿对车的认知。
——自行车/汽车/大巴车/火车都是什么声音?我们来听听。
——自行车和小汽车分别有几个轮子?
——哪种车可以坐最多的人?为什么?哪种车跑得最快?
活动延伸
区域活动
在表演区投放纸面教具《去海边的小动物》以及“一起去海边”故事图片,供幼儿阅读,鼓励幼儿表演故事内容。
家园共育
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留心观察生活中各种车子的外观、声音、速度以及搭乘人数等。
附【故事】
一起去海边
兔子走路去海边玩。叮铃叮铃!小狗来了。“上车吧!朋友一起玩,更好!”
嘟嘟!山羊来了。“上车吧,朋友一起玩,更好!”
叭叭!小猪来了。“上车吧,朋友一起玩,更好!”
哐当哐当!松鼠来了。“上车吧,朋友一起玩,更好!”
“啊!大象也来了。”
糟糕卡住了!一、二、三,用力拉!
大象说:“上车吧,好多朋友一起去海边,最好玩!”
幼儿园教案7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让幼儿体验与同伴合作、共同游戏的快乐。
2、培养幼儿大胆撕画、贴画的手工技能。
活动准备:
1、塑料筐人手一个(作乌龟壳):
2、各种色彩的蜡光纸,胶水。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
1、师:“嘘!小宝宝们都去找张筐筐床,轻轻地睡进去!”教师轻轻地哼唱歌曲《小乌龟》
2、师:“天亮了,小宝宝们睡醒了,揉揉眼睛,伸伸懒腰起床啦!”
3、教师哼唱《小乌龟》的歌曲,明确“小乌龟”的角色。
师:“小乌龟们都去爬山坡了,我们也真想变成小乌龟上山玩。我们怎样才可以变成小乌龟呢?”引导幼儿背上箩筐。
(二)幼儿手工操作,装扮乌龟壳。
1、欣赏教师的花衣裳,探究操作方法。
师:“你们看,我的花衣裳漂亮吗?颜色多不多?都有些什么颜色?”
2、教师演示操作:我是用各种各样颜色的蜡光纸,撕成一块一块。我们一起来撕撕。然后均匀的抹上胶水贴在乌龟的背上。
3、提出操作的难点,引发合作方法:“小乌龟,你们瞧!我们的壳都长在后背,要是
自己打扮可困难了。你们说有什么好办法吗?“引导幼儿互相帮忙。
4、引导操作:
师:“我给乌龟准备了许多的材料,每只乌龟都去找个好朋友帮你的.忙,装扮自己
的花衣裳。可要记住要做个讲卫生的小乌龟,把撕下的脂肪导纸篓里。小乌龟找朋友打扮去喽!”
教师巡回指导,提醒幼儿互相帮助装扮,启发幼儿相互欣赏。
5、互相欣赏,教师作简要评价。
(三)成果展示:
1、幼儿围圆圈,跳乌龟舞。
2、创设情景,唱着歌爬出活动室:“下雨啦,小乌龟们我们赶快躲到龟壳里去,头脚
都不要露出来……雨停了慢慢地伸出我们的手脚,玩了一天,我们回家!”
幼儿园教案8
活动目标:
1、大胆尝试使用记号笔,用画圆和添加线条的方法画出小鸡的基本特征和简单的动态。
2、乐意用棉签画添加背景,丰富画面,感受棉签画的乐趣。
3、在活动中初步体验合作的.乐趣活动准备:圆形纸片、记号笔、棉签、颜料、蜡笔活动过程:
一、激发幼儿兴趣今天圆形宝宝来我们班做客了,数数,来了几个圆形宝宝?圆形宝宝要变魔术给小朋友们看,猜猜它会变成什么呢?幼儿园小班美术教案
二、圆形变小鸡1、“圆圆圆圆画个圆,找到一点变眼睛,圆形前面是嘴巴,圆形下面画小脚。”(边念儿歌边示范画)瞧,圆形宝宝变成了什么?(小鸡)2、刚才圆形宝宝是怎样变成小鸡的?(请幼儿跟着老师边念儿歌边徒手练习)3、猜猜,这只小鸡在干什么?
4、现在圆形宝宝又要变了。“圆圆圆圆画个圆,找到一点变眼睛,圆形下面是嘴巴,圆形上面是小脚”,一只小鸡又变出来了!猜猜,这只小鸡在干什么?
5、这两只小鸡什么地方不一样?
6、你还想让小鸡宝宝做什么动作?(鼓励幼儿大胆尝试,进行示范画)7、刚才我们变小鸡的时候使用几个圆形的?现在用两个抱在一起的圆形宝宝能不能变出小鸡呢?(请幼儿示范)三、幼儿作画1、多可爱的小鸡啊,我们都来和小鸡宝宝交朋友好吗?
2、幼儿绘画,鼓励幼儿大胆画圆,并能用棉签画来添画小草等背景四、讲评,互相欣赏作品展示幼儿作品:1、你的小鸡宝宝在干什么?
2、你最喜欢哪个小鸡宝宝?
幼儿园教案9
一、 目标:
1、通过房子,培养幼儿对事物提出问题的能力;
2、引导幼儿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途径;
3、培养幼儿的逻辑思维,自己生成主题。
二、 准备:
1、幻灯片(各种房子:石头房、木房、竹房……)
2、房子图一个。
三、 过程:
1、引课:
(1)歌曲:数高楼。
(2)谈话导入课题。
(3)观看幻灯。
2、鼓励幼儿提出对房子的`各种疑问,并进行相关的记录。
(1)幼儿自由讨论
(2)幼儿提出问题 ,请其他幼儿帮助解决,不能解决的,教师简略写在黑板上。
3、鼓励幼儿思考,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途径。
(1)分组讨论一个问题,并商量出最佳方法。
(2)每组派一个代表,说出该问题的方法,并说明理由,
教师作相应的记录。
4、结束语:
教师:这节课我们提出了很多关于房子的问题,解决了一部分,还有一部分没有解决,但是我们已经找到了解决他的办法了。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们一起采用这些方法,相信我们一定能找到问题的答案。
幼儿园教案10
一、内容与要求:
通过看看、说说小图书“有趣的衣橱”,送送、折折衣服,满足孩子对情感、语言、动作发展的需求。
二、观察要点:
1、在看图书时对什么有兴趣,已有的认知经验有哪些。
2、是否有初步的分类意识?
3、在找、折、放衣服的时候自理生活的能力如何?
三、准备:
1、自制大图书一本、小儿人手一份小图书“有趣的衣橱”(新教材132页内容)
2、贴有衣、裤、袜标签的.绳网各一,夹子,衣、裤、袜图片多于宝宝人数。
3、宝宝自带衣、裤、袜一套,宝宝每人自己有一只贴有标签的小抽屉。
四、环节:
1、看看说说:
(出示小图书)这是什么?小儿自己边看边说“有趣的衣橱”。
出示大书与孩子一起看看说说:打开橱门说说衣橱里有什么,是谁穿的衣服、鞋子?
观察小儿在看图书时对什么有兴趣,已有的认知经验有哪些?
2、找找、折折自己的衣服
请宝宝从一堆放乱的衣服中找出自己的衣服,并折叠好放回自己的小抽屉。
用儿歌指引:抱娃娃,抱娃娃,弯弯腰,抱宝宝。
观察小儿在找、折、放衣服的过程中自理能力如何?
3、送衣宝宝回家
请小儿把衣服、裤子、袜子分类,夹到相应的绳网上。
请一个小儿示范,看好绳网上的标记用夹子夹好。
小儿送衣宝宝回家(观察小儿是否有初步的分类意识)。
幼儿园教案11
活动名称:
春天的柳树
活动目标:
1、尝试用棉签在柳树上添画柳条。
2、喜欢观察周围的花草树木,感知春天明显的季节特征。
活动准备:
PPT(春天)柳树图片、幼儿操作包、棉签、水彩颜料
活动过程:
一、出示PPT:
1、现在是什么季节啊?
2、你从哪里看出来春天来了?
(幼儿根据自己的'经验大胆表达,教师进行小结)(小树发嫩芽了,花儿都开了,燕子朝南方飞来了,小蝌蚪也游来了)
二、出示柳树,教师示范添画柳条:
1、看一看,这是什么?(柳树)
2、柳树妈妈的柳条象什么呢?(小辫子等)
3、春风一吹,柳树妈妈的头发越长越长了,怎么办呢?
4、我来帮柳树妈妈梳头发,怎么梳呢?(教师示范添画柳条)
三、幼儿添画柳条,教师巡回指导:
引导幼儿用棉签在柳树上添画柳条,并粘贴春天的相关贴纸,教师巡回进行指导。
四、展示作品,交流分享:
看一看,谁的柳树最漂亮?嫩芽都出来了。
五、延伸活动:
在班级的个别化学习活动中提供幼儿操作包、棉签、水彩颜料等,供幼儿继续操作。
幼儿园教案12
一、主题的产生
前些日子,我班在重新创设自然角,建议大家带一些小动物来,放在幼儿园的饲养角中。第二天,大家陆陆续续地带来了,主要有小金鱼、小龙虾、螺丝、蜗牛等。圆圆小朋友提来了一只鸟笼,里面有一只鸽子,眼睛骨碌碌地转着,似乎对幼儿园这个新环境感到很新奇。小朋友们一下子就喜欢上它了,鸟笼前顿时围满了人。“这是鸽子。”“不对,这是画眉。”圆圆骄傲地说:“告诉你们吧,这是鸽子。”有的小朋友到草地上扯了几根草来喂鸽子,可鸽子不吃,于是纷纷讨论鸽子到底吃什么。教师意识到既然小朋友对鸟的主题这么感兴趣,而且幼儿已准备了初步的探索能力,就可以组织小朋友观察、饲养、讨论鸟,寻找有关鸟的知识,“可爱的鸟”的主题就这样诞生了。
二、主题的目标
1、喜欢小鸟,有观察鸟的兴趣,能比较不同鸟的形态和习惯,了解鸟与人类的关系,知道鸟是人类的朋友。
2、能以各种方式积极参与护鸟行动,有爱鸟、护鸟的情感和初步的环保意识。
三、主题的进程
活动一、你认识哪些鸟
方案诞生后,我们开始了对实物鸟、标本鸟、图片鸟及有关鸟的图画书的搜集活动,并在活动室内开辟了两个展览区。有关鸟类的图书摆在图书架最醒目的地方,有的小朋友还在走廊的小木屋内挂上自带的鸟笼,神气地想别人炫耀。
孩子们的讨论也很激烈。
恢恢:“你们知道我这是什么鸟吗?不知道吧。这叫画眉,叫起来可好听了,是我爷爷养的。”
翎翎:“我家也有画眉鸟,贴在墙上,和你这只一样。”
恢恢:“你那鸟是假的,我的可是真的。你的鸟不会叫,我的会叫。”
仿佛是为了验证恢恢的话,画眉对着孩子叫了起来,引起了一阵欢呼。
甜甜:“你的鸟会叫有什么稀罕,我的鸟本领可大了,还会说话呢。你好!”
“你好,你好。”鸟叫道。
小朋友们兴奋了:“真好玩,这是什么鸟?”
甜甜:“这是八哥,别看它身上黑黑的不太漂亮,可会说很多话。”
沈一帆:“我爷爷家养了一只鹦鹉,也会说话,长得比你的八哥漂亮多了。”
“那你带来给我们看看。”
看着他们对鹦鹉神往的样子,我为他们提供了鹦鹉的图片,但孩子们在欣赏之余还是想亲眼目睹鹦鹉说话的风采。几天后,殷士君满足了他们的要求,看着平时在电视上、图片上看到的鸟现在来到了自己的身边,小朋友非常激动,一边观察鹦鹉的外形,一边逗鹦鹉讲话,这只鹦鹉确实能干,不仅会说“你好”,还会说“好孩子”、“谢谢”、“再见”、“真好吃”,甚至还说了句俏皮话“你坏,你坏”,惹得小朋友哈哈大笑。
范琪问我:“老师,鹦鹉为什么会说话?”是啊,鹦鹉、八哥为什么会说话呢?我说:“老师也说不清楚,你们自己去找答案吧。”第二天,小朋友通过各种途径找来了答案。在爸爸妈妈的帮助下,他们有的上网查询,有的翻阅百科全书,有的打电话询问生物老师,答案是——鸟不是真的说话,而是对声音的机械模仿。
小朋友们在开始阶段只注意实物鸟和色彩鲜艳的鸟,为了开阔他们的视野,我将鸵鸟和蜂鸟的图片放在最显眼的地方,果然引起了大家的注意。“这只大鸟是鸵鸟。这只鸟好小啊,是什么鸟?”孩子们说。我打开 《鸟的世界》,向小朋友介绍了这两种鸟:蜂鸟是世界上最小的鸟,生活在高山上,能像直升机一样悬停在空中。鸵鸟是世界上最大的鸟,一般生活在沙漠中,跑得非常快,小朋友开始关注鸟的形体的大小,嘴的大小,爪的大小,由此认识了很多鸟。
在搜集、观察的过程中,幼儿不仅见识了各种各样的鸟,丰富了知识,还学会了自己提出问题自己寻找答案的学习方法,随着活动的深入,小朋友提的问题更多、更深了。
活动二:鸟都会飞吗
星期一,刚从乡下奶奶家回来的贝贝说:“鸟都是有翅膀,奶奶家的鸡也有翅膀,可能鸡也是鸟类。”徐暄撇着嘴不屑地说:“鸡又不会飞,怎么是鸟呢?所有的鸟都是会飞的。”贝贝说:“有翅膀就会飞,不然它长翅膀干什么?”旁边的小朋友也分成两派,一派认为鸡属于鸟类,因为它有翅膀,一派认为鸡不属鸟类,因为它不会在天上飞。鸡到底属不属于鸟类呢,我没有立即告知答案,也没有纠正讨论中出现的其他错误,而是找来一只鸡的标本。可是标本只能让幼儿看到鸡有翅膀和羽毛,于是我们来到幼儿园旁边的石里村,实地观察鸡到底会不会飞。主人将鸡从鸡舍里放出,小朋友立即围了上去,还没有等大家看清是什么样子的,鸡已连飞带跳地躲到一边去了。“呦,鸡会飞的呀。”“只是飞得不高、不远。”“怎么样,我说鸡会飞吧。”贝贝一脸得意。“会飞的就是鸟,所以鸡也是鸟。”“会飞的都是鸟吗?”我轻轻地提醒。机灵的徐暄一眼看见空中飞舞的蝴蝶,忙大叫起来:“不对不对,蝴蝶也会飞,蝴蝶不是鸟。”“蜜蜂也会飞,蜜蜂也不是鸟。”“蚊子也会飞,蚊子也不是鸟。”小朋友们七嘴八舌地说了起来。那么,哪些会飞的动物是鸟呢?小朋友们通过自己的比较,得出了“身上长着羽毛的,会飞的动物属鸟类”的结论。
可是,还存在一个问题,所有的鸟都会飞吗?小朋友的回答都是肯定的,因为他们记忆中的鸟都是会飞的。我从家里带来一本《新世纪百科全书》,和小朋友一起查阅了“鸟类”栏,发现不是所有的鸟都会飞,企鹅、鸵鸟等鸟就不会飞。“真的吗?”看着孩子们疑惑的眼神,我决定带小朋友到森林公园看鸵鸟去。来到养殖鸵鸟的地方,孩子们不禁叫道:“好大的鸟啊!”
是啊,虽然小朋友平时也见过鸵鸟,但那都是在电视上、图书中看到的,实地看到还是让他们有些吃惊。小朋友很快发现,鸵鸟身上有翅膀。“瞧,鸵鸟有翅膀,有翅膀肯定会飞。”部分小朋友又发现了新情况:鸵鸟只是拦在栅栏里。为了试验鸵鸟是否会飞,孩子们嘴里一边“喔喔”叫着,一边用手势赶鸵鸟,结果鸵鸟无动于衷。一旁的饲养员笑着说:“鸵鸟的翅膀退化了,已经不会飞了。”孩子们用同情的目光看着鸵鸟,似乎觉得它不会飞是件很悲惨的事。
实地观察不仅带给孩子们无限的乐趣,还培养了他们的探索精神。
活动三:原来,鸟是没有牙齿的。
小朋友们对鸟吃什么,怎么吃一直很感兴趣,所以每天总有不少人去喂鸟,并摸索出了哪些鸟吃玉米、麦子,哪些鸟吃虫子的知识,一天,有个小朋友来报告:“老师,张文杰在打鸟。”我急忙走过去,看见张文杰一只手提着鸽子,另一只手捏着各自的最,看见我来了,连忙为自己辩护:“我不是在打鸟,刚才我看到鸽子吃玉米,没嚼就咽下去了,想看看它是怎么吃的。”原来是这样,“那你看出什么了?”“真奇怪,鸽子嘴里没有牙齿。”张文杰说。
小朋友听见了,都围过来看。他们又检查了别的鸟,发现别的鸟也没有牙齿。陆云华说:“可能它的牙齿藏在嗓子里,我们看不见。”我提议:“我们到菜场去看看。”菜场有专门杀鸡的店,我们请里面的师傅解剖了一只鸽子,小朋友们仔细作了检查,发现鸽子确实没有牙齿,而胃里的玉米、麦子等都是完整的,没有牙齿嚼过的痕迹。“鸟为什么没有牙齿呢?”这个问题难倒了大家,连卖鸟人也不知道。“成成的爸爸是生物老师,他知道好多关于鸟的知识,我们去问问他吧。”我给成成的爸爸打了电话,答案是牙齿太重了,会让鸟飞不起来的。“哦,原来是这样。”孩子们恍然大悟,觉得有道理。对于卖鸽人的杀鸽行为,我又适时做了解释:菜场卖的是采鸽,是专门养来食用的,对野生的鸟类我们要保护。
后来,小朋友们对鸟的食物及怎样捕食又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由此所积累的丰富的知识也是我史料不及的,如:信天翁在海面上捕鱼;企鹅游在水中捕鱼;有种鸟能潜入二三十米深的水底去捕鱼、老鹰捕兔子等猎物、猫头鹰夜里出来捕食田鼠;麻雀、乌鸦等鸟不仅吃种子,还吃小虫、水果等物。这使我对幼儿的能力有了新的认识。
活动四:小鸟的家
一次有关“家”的谈话后,我问幼儿:“小鸟有家吗?”“有。”“小鸟的家在哪里呢?”有的幼儿说在笼子里,有的说在树上。我告诉他们,笼子不是鸟真正的.家,大部分的鸟都是“建筑师”,会自己造房子。我在墙上布置了墙饰“小鸟的家”的外形,并贴上自己画的麻雀的家—草窝。同时鼓励幼儿了解其他鸟的家,把它画下来布置在“小鸟的家”里,还要向大家介绍鸟是怎样做窝的。林沈达画了缝叶莺的家,告诉大家缝叶莺用嘴当针,用蜘蛛丝当线,把树叶缝起来做窝,金婧画了海鸥的家,她说海鸥用粪便将海草粘起来做窝。渐渐地,“小鸟的家”丰富了,幼儿对鸟的了解也更多了。
活动五:我们该为鸟做些什么
随着活动的深入开展,幼儿对鸟的命运也更加关注了,通过讨论,我们发起了“鸟——人类的朋友”的宣传活动,提醒人们不仅要保护鸟,更要保护鸟类生存的环境,使鸟类和人类能和谐地相处。幼儿还和爸爸妈妈一起制作了各种各样的鸟窝:王雨洋和爸爸共同制作了一个很大的木头鸟窝,外面画上美丽的图画;徐暄卉带来了纸板鸟窝;董羽欣带来了竹窝等。我们把鸟窝放在屋顶上、树上、草地上,装上一些食物,希望能吸引小鸟来住,但遗憾的是可能城市中鸟本来就不多,周围环境太嘈杂,鸟儿们害怕有危险,很少有鸟来,即使飞来,也不敢来住,只悄悄地去啄食物,于是添鸟食成了孩子们心中的又一个期盼。
哟而对鸟的喜爱也表现在语系活动中,区域活动时,他们表演“鸟的一家”,表现鸟爸爸、鸟妈妈带孩子是怎样生活的,歌曲《小乌鸦爱妈妈》也成了表演的好节目。
塑造自己心中的鸟的形象成了一件流行的饿事。小朋友或者用五彩的画笔画出了自己最喜欢的鸟;或者用多彩的橡皮泥,塑出自己心中的鸟;或者用剪刀剪出各种形态的鸟。真鸟、假鸟在一起相映成趣,幼儿园成了鸟的世界、鸟的乐园。
四、方案实施后的思考
对鸟的观察、研究、探索断断续续持续了一个多月,幼儿对鸟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及能力有了较详细的了解。幼儿不断地观察、讨论,不断地产生问题,教师没有轻易地给出答案,而是提供研究、探索的条件,一步步引导幼儿寻找答案。这个过程中幼儿的主动性、创造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在这个过程中,幼儿合作的技能、探索的方法、对周围事物的关注、对课程的兴趣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并能在活动中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
幼儿园教案13
活动目标:
1、学习用长方形粘贴公共。
2、培养幼儿的粘贴的兴趣,感受合作的愉快情感。
3、尝试将观察对象基本部分归纳为图形的方法,大胆表现它们各不相同的特征。
4、培养幼儿初步的`创造能力。
活动准备:
1、一张粘贴好的公共范画。
2、幼儿每人一份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纸。
活动过程:
1、出示风景图引起
都都都什么车开来了
你们看它用什么形状粘贴起来的
让幼儿说出用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粘贴成的。
2、教师分别出示图形,示范粘贴。
提问:出示长方形,像的什么地方?同样出示正方形、圆形。
3、指导幼儿粘贴。要把纸反过来粘,手在抹布上擦一下。贴好用手掌按按平。
4、将幼儿粘贴好的粘合在一起。小朋友真能干,粘贴了一辆。把带回家给爸爸妈妈看看!
活动结束:
组织幼儿听音乐一起开车子并且要遵守交通规则。
幼儿园教案14
设计思路
最近几天气温骤降,幼儿陆陆续续开始戴手套了。来园的时候,我们会在一起谈论手套,幼儿很开心,这给了我教育的灵感。我想:手套是幼儿生活中常见的用品,能否利用手套演绎一个有意义的集体活动呢?结合托班时我们曾开展过的“袜子找朋友”活动,幼儿已积累了初步的配对经验,我预设了集体教学活动“有趣的手套”。
本次活动凸现一个“趣”字,即各种各样不同手套的“有趣”,让幼儿找找、说说、戴戴手套的“乐趣”,以及在宽松的环境中快乐学习的“兴趣”,从而挑战并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促进幼儿多向思维的发展。
活动目标
1.喜欢各种各样的手套,初步感知其明显不同。
2.知道手套可以保暖,体验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创设手套商店场景,其中包括各种不同种类的手套(如五指的、并指的、半指的、能翻盖的、有挂绳的,大人戴的手套和幼儿戴的手套等)。
2.事先带领幼儿参观过手套商店。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引起兴趣
呈现“手套商店”场景,引起幼儿的活动兴趣。
1.这是什么地方?(教师带领幼儿学说“手套商店”。)
2.手套商店里有些什么?我们一起进去看看吧!
二、看看说说,感知手套的不同
1.参观手套商店,引导幼儿发现手套的不同。
(1)手套商店里有那么多手套,你最喜欢哪一副手套?(鼓励幼儿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2)这只手套有什么特别?
(3)这两只手套有什么不一样?(引导幼儿从手套的颜色、大小、花纹、款式进行感知比较。)
2.根据幼儿的描述,教师简单小结手套的不同。
三、找找戴戴,体验手套能保暖
1.幼儿自由挑选手套,鼓励他们自己学戴手套。
(1)每个人要选几只手套?为什么要选两只手套?(丰富词汇:一副手套)
(2)请你去选一副自己最喜欢的手套,戴在手上。(重点帮助戴“分指手套”的幼儿。)
2.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幼儿说说自己喜欢的手套是什么样的?戴上手套后有什么感觉?
(1)你的手套是什么样子的?(鼓励同伴之间互相交流。)
(2)带上手套后你的小手有什么感觉?(丰富词汇:暖和、温暖、舒服……)
3.教师带领幼儿念儿歌《小手套》,激发幼儿喜欢自己的小手套。
一副小手套,真呀真漂亮。带上小手套,真呀真暖和。
4.幼儿为教师挑选手套。
(1)你们戴上了手套都觉得很暖和,我的手好冷呀。(引发幼儿主动为教师挑选手套的愿望。)
(2)今天来了许多客人老师,他们也想戴上暖和的手套,请你们挑选一副手套送给他们。
活动延伸
1.让幼儿在角色游戏中“玩”手套商店。
2.在区域活动中开设手套商店,并投放手套纸样,供幼儿玩涂色、配对游戏。
3.在生活区中让幼儿学戴手套,并创设“小阳台”,鼓励幼儿每天将自己带来的一副手套夹在一起摆放。
幼儿园教案15
教育目标:
1、学习用英语向人打招呼,巩固HELLO的发音。
2、培养幼儿对英语发音和英语活动的`兴趣。
教学准备:
1、 图片(四幅) 2、录音带(一盒);
3、录音机(一台);
教学过程:
一、 师生问候
1、与全体幼儿打招呼
T: Hello, children!
C: Hello, teacher!
2、 分别与个别幼儿练习打招呼
T: Hello, children!
C: Hello, teacher!(个别幼儿)
二、逐一出示图片,与幼儿一起和图片中的人物打招呼
1、教师示范,幼儿练习打招呼
T: Who is she? Let’s say hello!
Hello, teacher(doctor、uncle、aunt)
T&C: Hello, teacher(doctor、uncle、aunt)
2、指导个别幼儿学习打招呼
3、 教师
与幼儿唱 “Hello, Hello”
三、复习游戏
“Row your Boat”
Let’s play “Row your Boat!”
四、离场
“Riding in my car”
【幼儿园教案】相关文章:
健康教案幼儿园教案01-17
幼儿园教案01-12
幼儿园教案05-29
(精选)幼儿园教案07-05
幼儿园的教案11-19
幼儿园教案06-12
幼儿园精选教案11-07
幼儿园的经典教案02-19
幼儿园活动教案_中班教案06-23
幼儿园教案科学教案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