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教案3篇(精品)
作为一名老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幼儿园大班教案3篇,欢迎大家分享。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能理解电影票上数字的意义。
2.认识排与座,尝试运用序数的经验寻找座位。
3发展空间方位能力,感受数学活动的有趣。
活动准备
1.电影票,座位图,两张方向相反的座位图。
2.三个方向不同、座位数不同的模拟影厅。
3.电影票若干张(座位号各不相同)。
活动过程
一、了解电影票上的秘密
1.出示电影票,师:认识这个吗?它现在还有用吗?
2.幼儿根据已有经验解读票面信息。
教师引导性提问:票上的信息你们看懂了吗?文字表示什么?数字又有什么意义?
小结:这是一张电影票,时间是20xx年的11月28日,地点是启东永乐影城3号厅,电影的名字叫《里约大冒险》,座位号是1排5座,票价是40元。
二、了解排与座的意义
1.了解电影票与座位的关系。
教师提问:电影院的座位可以随便坐吗?为什么?
小结:电影院的座位不能随便坐,要根据电影票上的排号和座号找座位,每张电影票代表一个座位。
2.尝试寻找座位。
出示座位图,师:这就是永乐影城3号厅,你能找到这张电影票的座位吗?
师:一张电影票,小朋友找到了几个不同的'座位.到底哪个是正确的呢?我们先看看1排究竟在哪里。
(1)认识“排”。出示方向相反的座位图,师:这是我们教室椅子的座位图,这两张图的1排分别在哪里?为什么觉得在这里?你们发现了什么?(引导幼儿观察排与黑板的关系,从而理解排与屏幕的关系)
教师梳理总结:电影院中,离屏幕最近的是第一排,然后依次是第二排、第三排……
(2)认识“座”。出示座位图,师:5座在哪里呢?你是怎么数的?如果从左到右数,5座在哪里?如果从右到左数,5座又在哪里?
(3)找出正确的电影票座位。师:这张电影票是1排5座.刚才小朋友找到好几个座位,哪个是正确的呢?启东永乐电影院3号厅的座号是从左到右排列的,1排5座在哪里?
三、体验生活中的对号入座
1.教师带幼儿来模拟影院1号厅,边分发电影票边说:各位观众,本厅的《灰太狼与喜羊羊》马上就要放映了,请还未入座的观众赶快对号入座。重点关注:幼儿寻找座位的策略,遇到什么困难,如何解决的,并适时引导幼儿间互动,帮助能力弱的幼儿寻找座位。
2.教师带领幼儿来到方向与标记均有变化的2号厅、3号厅,请幼儿重新取票观看电影。重点关注:方向与标记的改变对幼儿寻找座位的影响。
游戏次数根据幼儿的掌握情况而定,教师可与幼儿共同布置不同方向、不同座位数的电影厅继续游戏。
活动延伸
在活动区中摆放操作卡,让幼儿根据操作卡的提示帮助小动物对号入座。
活动反思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数学认知的目标之一是“初步感知生活中数学的有用和有趣”。因此,我利用生活中的情景提高数学活动的有效性。
1.源于生活的活动导入,凸显了数学活动的有趣。我在投影仪上出示一张孩子们熟悉的电影票,直截了当地提问“它现在还有用吗”,引发幼儿争论和探讨,幼儿很快投入到学习新知的情景中。
2.寓于生活的教学过程,体现了数学活动的有效。我力求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生活情景,让幼儿主动提取已有经验,自觉通过观察、比较、分析,不断获得数学知识。特别是当幼儿对第一排位置产生不同意见,谁也说服不了谁时,我及时出示了不同方向摆放的椅子图,引导幼儿发现椅子与黑板之间的关系,使教学效果变得实在而有效。
3.用于生活的模拟游戏,体现了数学活动的有用。学习数学的重要目的,在于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孩子们拿着电影票进入三种不同方向的电影厅,看三场短小的动画片,这样的安排,更能让幼儿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体验到学而有用的喜悦感。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感受月亮姑娘做衣裳的趣事,知道月亮是不停变化的。
2、学习故事中描写月亮变化的评句,初步了解故事中比喻手法的运用。
重点难点:
学习描述月亮变化的语句。
活动准备:
《月亮姑娘做衣装》故事视频、PPT课件。
活动过程:
1、以猜谜语的形式导入活动。
“有时弯弯像只船,有时圆圆像个盘子,要问这个是什么?晚上抬头向天看。”
2、播放故事视频,请幼儿完整欣赏故事。
这个故事题目是什么?故事里说了件什么事?
最后怎么样了?
3、教师运用课件分段讲故事,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
讲述第一段,提问:
月亮姑娘为什么要做衣?
讲述第二段和第三段,提问:
(1)裁缝师傅给月亮做了几次衣袭?
(2)月亮姑娘一开始像什么,第二次又像什么,第三次又像什么。
最后变成什么?
(3)月亮姑娘为什么几次都没做成衣裳?
4、向幼儿介绍故事中的比喻手法。
(1)故事里把月亮姑娘比作什么?(引导幼儿学习月亮变化的词句。如;细细的、弯弯的、好像小姑娘的眉毛,好像弯弯的镰刀等。)
(2)你有观察过月亮吗?你觉得它像什么?
活动延伸:
请小朋友晚上回家观察月亮的变化并用图画作记录。
大班语言《月亮姑娘做衣裳》教学反思:
本活动我觉得有三个特色:
1.激发兴趣。让幼儿充分发挥积极主动性,用猜想、认识、理解的过程,激发幼儿的兴趣及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能力。
2.提升能力。在想象讲述中体现个别差异性的间题,能力弱的幼儿可以简单讲述:能力强的幼儿可以较详细讲述,他们在自己原有的.能力上进行了提升。
3.经验重构。这是一个老教材上的童话故事,进行重构后,赋予它新的内容和意义,给与孩子更多关于科学方面的信息。
第一环节,我采用谜语导入,引起幼儿兴趣。
第二环节,我运用了视听结合法、归纳法。教师先进行设问,为幼儿听故事提供了指向性,能让幼儿有目的的听故事。然后教师运用多媒体丰富的色彩、生动的画面、逼真的效果,充分调动了幼儿视听结合的积极性,很快的吸引了幼儿注意力,让幼儿饶有兴致得观石故事。
第三环节是本活动的重点部分,是为了幼儿更深刻理解和体会故事的内涵,教师运用了图片演示法、讲述法、迫问法、提升法,让幼儿再次听故事后,逐一对故事内容进行提问,并进行深层次的追问。
延伸活动,是本活动的补充和再思考,让幼儿对“变化的事物”保持探究的欲望和主动学习的精神,提高了幼儿问题意识。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根据画面前后的联系,理解渔夫四次向金鱼索要礼物的故事情节,懂得人不能过于贪婪,只有付出才有获。
能初步认读简单的符号和文字,并能用清晰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
领会故事蕴含的寓意和哲理。
让幼儿尝试叙述故事,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
活动准备
知识经验:有一定的阅读经验,知道渔夫是做什么的。
物质材料:教学大书1本,幼儿用书人手1本,小图片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
(1)师:今天,老师为小朋友们带来了一个好听的故事——渔夫和金鱼。你们知道渔夫是干什么的吗?他和金鱼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故事呢?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2)教师讲述故事前半段(1~4页),激发幼儿兴趣。
(3)师:渔夫捕到金鱼了吗?老太婆是怎样说的?渔夫会去向金鱼要木盆吗?
2.阅读指导
幼儿自主阅读5~l 5页,教师提出阅读要求。
(1)出示图片l,请幼儿根据图片符号的提示阅读书的第5一l5页。
(2)思考:渔夫去向金鱼要了几次东西?分别要了什么?
3.理解故事内容
(1)找出故事发生发展的线索。
①老太婆让渔夫去向金鱼要了哪些东西?一共要了几次?(教师根据幼儿回答,出示图片2、3中的相应小图)
②渔夫每次去向金鱼要东西,大海发生了什么变化?(教师根据幼儿回答,出示图片4中的相应小图)为什么?
(2)师幼共同整理图片(图片5),梳理故事情节。
4.情感升华
(1)师:听完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受?
(2)师:你们喜欢老太婆吗?为什么?如果是你,你该怎么做?
小结:老太婆因为太贪心,结果失去了一切。如果想得到,就必须付出,不劳而获是没有好结果的。
教学反思:
童话故事总能唤起孩子的幻想和美梦。《格林童话》是世界童话的经典之作,其中《渔夫和金鱼的故事》是流传最广的故事之一。渔夫和他的老太婆所经历的因贪欲过度而最终无所获的`故事,包含了深刻的道理。下面我们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下对本活动的理解和看法。
从教学策略来看,本次活动从幼儿生活经验导入——自主阅读——理解阅读——情感升华,让幼儿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来理解图画故事的意义,将幼儿引入文学欣赏的氛围,感受阅读的快乐,最终形成自主思考。接着,通过展示与故事相关的图片,清楚地交代故事发展的过程。最后,请幼儿观察每次渔夫去找金鱼时海面发生的变化,通过集体讨论,感受故事中老太婆的贪婪。
从教学目标来看,本次活动的教学目标明确,所选内容以及整个设计过程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活动环节清晰,且层层递进。
整个活动,注重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努力创设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环境,让幼儿在良好的氛围中感受到:想要得到什么,就应该付出,过度贪欲的结果必定是一无所获。
小百科:渔夫,泛指捕鱼的人,包括渔民,属第一级产业的职业。渔夫每次捕鱼时要使用一些工具,再拿到市场贩卖。
【幼儿园大班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安全教案_幼儿园大班安全教案01-13
幼儿园大班教案06-08
幼儿园大班教案01-18
(精选)幼儿园大班教案07-21
幼儿园大班教案【经典】07-21
[精选]幼儿园大班教案07-22
幼儿园大班教案(精选)07-23
(精选)幼儿园大班教案07-24
幼儿园大班教案[经典]07-24
(经典)幼儿园大班教案0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