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聚优范文网>幼师资源>幼儿教案>幼儿园小班音乐公开课《猫捉老鼠》教案

幼儿园小班音乐公开课《猫捉老鼠》教案

时间:2024-05-19 06:54:50 幼儿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幼儿园小班音乐公开课《猫捉老鼠》教案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幼儿园小班音乐公开课《猫捉老鼠》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幼儿园小班音乐公开课《猫捉老鼠》教案

幼儿园小班音乐公开课《猫捉老鼠》教案1

  活动目标:

  1、熟悉音乐旋律,乐意用动作进行表现。

  2、能听辩音乐中的滑音部分并作出反应,学习遵守游戏规则。

  3、在轻松愉快的游戏场景中主动地参与游戏。

  4、随歌曲旋律唱出来。

  5、有感情地学唱歌曲。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已学过歌曲《猫捉老鼠》的前三段,由配班教师扮演大猫。

  2、材料准备:活动场地内摆放自制的立体的树木、花朵、蘑菇等,《猫捉老鼠》音乐完整版及分段版,猫和老鼠的胸饰若干。

  活动过程:

  1、小老鼠吃米

  (1)明确角色,提炼动作。

  师(戴上鼠妈妈的胸饰,给幼儿戴上鼠宝宝的胸饰):宝宝们,你们知道我是谁吗?嗯,我是鼠妈妈,你们是......

  师:听,鼠宝宝们在做什么?(播放《猫捉老鼠》前三段音乐)

  师:你会跑来跑去吗?谁会轻轻地跑来跑去?(幼儿个别及集体相结合做动作。)

  (2)跟着音乐做动作。

  师:哎呀,我的肚子好饿。你们饿吗?我们一起出去找点米吧!(引导幼儿在场地中间根据音乐的变化做动作。)

  师:米的味道怎么样?你是怎么吃米的?(请个别幼儿示范。)

  (3)再次表现。

  师:你还想吃点什么米?我们一起去找一找。(鼓励幼儿尝试运用不同动作表现“吃”这一行为。)

  师:宝宝们,吃了这么多米,让我们回去休息一下吧!

  师(小结):刚才有的`鼠宝宝会轻轻地跑来跑去,找到米还会一口一口地吃,这些鼠宝宝真能干!

  2、大猫来了

  (1)听辩音乐。

  师:听,谁来了?它来做什么?(播放歌曲的第四段。)

  师:你是从哪里听出来的?

  师:大猫是在什么时候发现小老鼠的?(再次听辩第四段音乐中的滑音部分。)

  (2)明确游戏规则。

  师:听到大猫的叫声,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师:对,我们要一起快快地逃回家。

  3、游戏:猫捉老鼠

  (1)由教师扮演大猫,师幼共同游戏。教师鼓励每个幼儿参与游戏,观察幼儿能否遵守游戏规则,即听到滑音后逃回家。

  (2)由幼儿扮演大猫,师幼共同游戏。

  师:大猫是什么时候出来的?它是什么时候去捉老鼠的?(帮助幼儿梳理游戏情节,将其与音乐进行匹配。)

  师:谁想做大猫?

  (3)引导幼儿变换躲藏地点进行游戏。

  师:如果我们到离家很远的地方去找米吃,大猫来了,我们还可以躲在哪里呢?(如大树后面、花丛后面等。)(游戏进行2――3次,教师逐渐退出游戏。)

  师:宝宝们,现在我们到更远的地方去找一找还有些什么米可以吃。

  活动反思:

  第一、创设情境。活动中教师用自制的立体、色彩鲜艳的树木、花丛等道具布置森林的场景,分散在场地四周,形象而生动,深深地吸引了幼儿的视线。这样的场景不仅能使幼儿主动参与、融入游戏,而且能够帮助幼儿逐步制定和完善游戏规则。

  第二、变化玩法。本次活动的环节层层递进,在巩固歌词、熟悉歌曲最后一个音为抓、逃信号的规则后,教师通过变化玩法来调控游戏的节律。首先,是师幼共同游戏,由教师扮演“大猫”,幼儿扮演“老鼠”;接着,由一位幼儿扮演“大猫”,其余幼儿扮演“老鼠”;最后,引导幼儿根据场地特点任意躲藏在自己觉得隐蔽的地方,增加游戏难度。教师通过变化玩法,不断添加新的刺激与挑战,使幼儿在游戏中始终保持积极的情绪。

  第三、适时退出。在幼儿熟悉游戏规则后,教师给予幼儿自主学习的时间与机会,逐渐减少语言提示,引导幼儿专注地倾听音乐,并通过表情和肢体动作给予暗示,直到完全退出。孩子们在自然、轻松的游戏氛围中个个跃跃令人令人欲试,热情高涨。

  小百科:猫,属于猫科动物,分家猫、野猫,是全世界家庭中较为广泛的宠物。家猫的祖先据推测是起源于古埃及的沙漠猫,波斯的波斯猫,已经被人类驯化了3500年(但未像狗一样完全地被驯化)。

幼儿园小班音乐公开课《猫捉老鼠》教案2

  活动目标

  1、学习遵守游戏规则,按歌词有创造性地做动作。

  2、在游戏的过程中,体验和同伴一起游戏的乐趣。

  3、熟悉歌曲旋律,学唱新歌。

  4、能唱准曲调,吐字清晰,并能大胆的在集体面前演唱。

  活动重难点

  按歌词有创造性地做动作。

  活动准备

  猫头饰一个,老鼠头饰若干个,录音机,磁带

  活动过程

  (一)复习歌曲

  1、小朋友们,我们一起来把《猫和老鼠》的歌曲来唱一遍,进一步让幼儿理解歌词。

  2、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讲个故事,有一群小老鼠肚子饿了,他们就跑来跑去,找吃的东西,后来找到了很多大米,他们就高高兴兴地吃起大米了,吃完了句想睡觉,正当他们睡觉的时候一只小猫跑上来了,来捉老鼠了。我们跟着录音机再来把这首歌唱一遍。

  3、带领幼儿们自由地学学小老鼠的样子。

  (二)讲解游戏玩法和规则

  小朋友们你们听牢了小老鼠在找吃的东西时要全部蹲下,老鼠吃大米了就做双手取物送口中的动作,老鼠睡觉了就作睡觉的动作,后来一只小猫来了,我们小老鼠就跑到自己的'座位上去。

  (三)延伸活动

  老师想请小朋友们也来当当小猫,去捉老鼠,好不好?

  教学反思:

  《猫捉老鼠》是一首充满童趣、富有情景、节奏鲜明的儿童歌曲。我根据小班幼儿思维处于从直觉行动思维向具体形象思维过渡的时期以及情感外露、不稳定的特点,本次活动我主要运用了表演法、游戏法、情境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幼儿扮演小老鼠,在玩耍、吃米、躲藏等不同情境中,反复感受音乐旋律和歌词,提高对音乐感受力和表现力,真正做到玩中学、学中乐。

《幼儿园小班音乐公开课《猫捉老鼠》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幼儿园小班音乐公开课《猫捉老鼠》教案】相关文章:

幼儿园小班音乐猫捉老鼠教案12-11

幼儿园小班教案《猫捉老鼠》06-25

幼儿园音乐教案:老鼠画猫08-25

猫抓老鼠幼儿园教案01-09

幼儿园小班小老鼠教案05-17

幼儿园小班语言《大老鼠找小老鼠》教案04-03

幼儿园小班《小老鼠奇奇》教案08-27

幼儿园音乐公开课教案03-24

幼儿园公开课音乐教案06-30

文章代写服务

资深写手 · 帮您写文章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幼儿园小班音乐公开课《猫捉老鼠》教案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幼儿园小班音乐公开课《猫捉老鼠》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幼儿园小班音乐公开课《猫捉老鼠》教案

幼儿园小班音乐公开课《猫捉老鼠》教案1

  活动目标:

  1、熟悉音乐旋律,乐意用动作进行表现。

  2、能听辩音乐中的滑音部分并作出反应,学习遵守游戏规则。

  3、在轻松愉快的游戏场景中主动地参与游戏。

  4、随歌曲旋律唱出来。

  5、有感情地学唱歌曲。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已学过歌曲《猫捉老鼠》的前三段,由配班教师扮演大猫。

  2、材料准备:活动场地内摆放自制的立体的树木、花朵、蘑菇等,《猫捉老鼠》音乐完整版及分段版,猫和老鼠的胸饰若干。

  活动过程:

  1、小老鼠吃米

  (1)明确角色,提炼动作。

  师(戴上鼠妈妈的胸饰,给幼儿戴上鼠宝宝的胸饰):宝宝们,你们知道我是谁吗?嗯,我是鼠妈妈,你们是......

  师:听,鼠宝宝们在做什么?(播放《猫捉老鼠》前三段音乐)

  师:你会跑来跑去吗?谁会轻轻地跑来跑去?(幼儿个别及集体相结合做动作。)

  (2)跟着音乐做动作。

  师:哎呀,我的肚子好饿。你们饿吗?我们一起出去找点米吧!(引导幼儿在场地中间根据音乐的变化做动作。)

  师:米的味道怎么样?你是怎么吃米的?(请个别幼儿示范。)

  (3)再次表现。

  师:你还想吃点什么米?我们一起去找一找。(鼓励幼儿尝试运用不同动作表现“吃”这一行为。)

  师:宝宝们,吃了这么多米,让我们回去休息一下吧!

  师(小结):刚才有的`鼠宝宝会轻轻地跑来跑去,找到米还会一口一口地吃,这些鼠宝宝真能干!

  2、大猫来了

  (1)听辩音乐。

  师:听,谁来了?它来做什么?(播放歌曲的第四段。)

  师:你是从哪里听出来的?

  师:大猫是在什么时候发现小老鼠的?(再次听辩第四段音乐中的滑音部分。)

  (2)明确游戏规则。

  师:听到大猫的叫声,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师:对,我们要一起快快地逃回家。

  3、游戏:猫捉老鼠

  (1)由教师扮演大猫,师幼共同游戏。教师鼓励每个幼儿参与游戏,观察幼儿能否遵守游戏规则,即听到滑音后逃回家。

  (2)由幼儿扮演大猫,师幼共同游戏。

  师:大猫是什么时候出来的?它是什么时候去捉老鼠的?(帮助幼儿梳理游戏情节,将其与音乐进行匹配。)

  师:谁想做大猫?

  (3)引导幼儿变换躲藏地点进行游戏。

  师:如果我们到离家很远的地方去找米吃,大猫来了,我们还可以躲在哪里呢?(如大树后面、花丛后面等。)(游戏进行2――3次,教师逐渐退出游戏。)

  师:宝宝们,现在我们到更远的地方去找一找还有些什么米可以吃。

  活动反思:

  第一、创设情境。活动中教师用自制的立体、色彩鲜艳的树木、花丛等道具布置森林的场景,分散在场地四周,形象而生动,深深地吸引了幼儿的视线。这样的场景不仅能使幼儿主动参与、融入游戏,而且能够帮助幼儿逐步制定和完善游戏规则。

  第二、变化玩法。本次活动的环节层层递进,在巩固歌词、熟悉歌曲最后一个音为抓、逃信号的规则后,教师通过变化玩法来调控游戏的节律。首先,是师幼共同游戏,由教师扮演“大猫”,幼儿扮演“老鼠”;接着,由一位幼儿扮演“大猫”,其余幼儿扮演“老鼠”;最后,引导幼儿根据场地特点任意躲藏在自己觉得隐蔽的地方,增加游戏难度。教师通过变化玩法,不断添加新的刺激与挑战,使幼儿在游戏中始终保持积极的情绪。

  第三、适时退出。在幼儿熟悉游戏规则后,教师给予幼儿自主学习的时间与机会,逐渐减少语言提示,引导幼儿专注地倾听音乐,并通过表情和肢体动作给予暗示,直到完全退出。孩子们在自然、轻松的游戏氛围中个个跃跃令人令人欲试,热情高涨。

  小百科:猫,属于猫科动物,分家猫、野猫,是全世界家庭中较为广泛的宠物。家猫的祖先据推测是起源于古埃及的沙漠猫,波斯的波斯猫,已经被人类驯化了3500年(但未像狗一样完全地被驯化)。

幼儿园小班音乐公开课《猫捉老鼠》教案2

  活动目标

  1、学习遵守游戏规则,按歌词有创造性地做动作。

  2、在游戏的过程中,体验和同伴一起游戏的乐趣。

  3、熟悉歌曲旋律,学唱新歌。

  4、能唱准曲调,吐字清晰,并能大胆的在集体面前演唱。

  活动重难点

  按歌词有创造性地做动作。

  活动准备

  猫头饰一个,老鼠头饰若干个,录音机,磁带

  活动过程

  (一)复习歌曲

  1、小朋友们,我们一起来把《猫和老鼠》的歌曲来唱一遍,进一步让幼儿理解歌词。

  2、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讲个故事,有一群小老鼠肚子饿了,他们就跑来跑去,找吃的东西,后来找到了很多大米,他们就高高兴兴地吃起大米了,吃完了句想睡觉,正当他们睡觉的时候一只小猫跑上来了,来捉老鼠了。我们跟着录音机再来把这首歌唱一遍。

  3、带领幼儿们自由地学学小老鼠的样子。

  (二)讲解游戏玩法和规则

  小朋友们你们听牢了小老鼠在找吃的东西时要全部蹲下,老鼠吃大米了就做双手取物送口中的动作,老鼠睡觉了就作睡觉的动作,后来一只小猫来了,我们小老鼠就跑到自己的'座位上去。

  (三)延伸活动

  老师想请小朋友们也来当当小猫,去捉老鼠,好不好?

  教学反思:

  《猫捉老鼠》是一首充满童趣、富有情景、节奏鲜明的儿童歌曲。我根据小班幼儿思维处于从直觉行动思维向具体形象思维过渡的时期以及情感外露、不稳定的特点,本次活动我主要运用了表演法、游戏法、情境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幼儿扮演小老鼠,在玩耍、吃米、躲藏等不同情境中,反复感受音乐旋律和歌词,提高对音乐感受力和表现力,真正做到玩中学、学中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