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幼儿园教案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幼儿园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幼儿园教案1
目标:感知冬季的季节特征
活动(一)
观察:冬天的花草树木
目标:通过观察,用语言描述观察结果。
准备:
(1)秋天观察花草树木的经验
(2)已凋谢的花及枯萎的草坪等的照片。
过程:教师带领幼儿一起观察、讨论冬天的树、草、花与秋天的树、草、花的不同:树叶掉了,小草没了花谢了等。教师简单讲述其原因。
活动(二)
绘画:冬天的树
目标:会用简单的线条画出树干、树枝。
准备:彩笔;白纸;观察树干、树枝的经验。
过程:导语:我们观察的冬天的树是什么样子的?(树叶掉了)我们给冬天的树画一张相片吧!教师重点指导幼儿画出树干粗、树枝细的关系,引导孩子回忆树枝 的位置,并进行绘画。
讲评:请幼儿讲解自己的画,从颜色、线条、形状等多方面评价幼儿作品。评价以肯定为主。
活动(三):
与墙饰互动《冬天到》
目标:
1、能把自己理解的冬天表现出来。
2、喜欢装饰自己班的墙饰
过程:
1、讨论:怎样把《好朋友》的墙饰变成“冬天的.墙饰”?(下雪、树叶该掉了……)
2、教师和幼儿一起摘下“朋友树”的叶子,经讨论,收集在蓝猫、淘气的箩筐里。
教师帮助幼儿把他们的作品《冬天的树》粘贴在墙上。
教师和幼儿一起剪雪花装饰在天空。
活动(四):
谈话:冬天到了,你怎么知道?
过程:教师引导幼儿讲出,自己观察到的冬天的现象和自己在冬天的感受。
活动(五):
教育活动:《天冷我不怕》
目标:通过活动培养幼儿不怕天冷的勇敢品质,及适应天气变化的能力。
大运动量的户外活动:《小白兔和大灰狼》、《狐狸捉小兔》、《老狼几点了》、《红绿灯》等。
过程:教师在游戏中充当主角、配角,激发幼儿参与游戏的积极性,指导幼儿掌握正确的跑、跳动作,并保障幼儿的安全(提醒幼儿在跑时和同伴离开一定距离)。
故事:《天冷我不怕》、《不怕冷的红气球》、《北风爷爷你吹吧》
过程:
1、利用图片,幼儿边看边回答问题。
2、欣赏故事,想一想: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办?
活动(六):
随机教育《雪》
目标:
1、感知雪的特性
2、喜欢玩雪中游戏
过程:
1、在下雪天,教师和幼儿一起摸雪、看雪、踩雪,感知雪的颜色,雪花形状及摸在手里、踩在脚下的感觉。
2、教师和幼儿一起在雪地中,堆雪人、打雪仗。
《堆雪人》:教师和幼儿一起找工具堆雪人,幼儿寻找雪人眼睛、鼻子、嘴及其他装饰用品,并打扮雪人。
《打雪仗》:教师和幼儿一起团大、小适中的小雪球打假想敌人(如:墙上的大灰狼等),或和同伴、老师对砸。
活动(七):
常识:《小动物怎样过冬》
目标:了解动物在寒冷的冬天是怎样过冬的?
他们的过冬方式与人有什么不同?
准备:《冬天的动物》图片、常识资料:动物过冬
过程:
1、引导幼儿观察图片,讲一讲它们在干什么?讲解“冬眠”的动物:熊、蛇、青蛙及在冬天脱毛的动物等。
2、幼儿和家长一起搜集各种小动物过冬的资料:图片、文字。将它们充实在《冬天到》墙饰中。
1、教师和幼儿再次讨论小动物怎样过冬。
幼儿园教案2
大班美术教案《我的漫画像》
活动目标:
1.在对比明星的照片和漫画中,了解漫画夸张、变形手法。
2.认真观察自己的特征,初步学习用夸张、变形的画法,画一幅漫画像。
活动准备:人物漫画像、小镜子、记号笔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引导幼儿细致观察照片和漫画的区别。
1.出示幼儿熟悉的人物漫画像,引导幼儿观察。
提问:你觉得他们的画像怎么样?跟平时的画像有什么区别?
2.教师小结:这些是漫画像,人们看了会想笑,并能留下深刻的印象。
二、通过观察和比较,分析人物照片和漫画的区别,找出漫画的`特点。1.再次引导幼儿观察照片和漫画。
提问:我们来看一看这些人物的照片,再看一看他们的漫画像。你能找出漫画的特点吗?幼儿间可以先互相讨论一下。
2.教师小结:漫画的特点是把人物外形及表情夸张变形了。把人物最有特点的地方表现出来。
三、幼儿进一步了解漫画的表现手法。
1.请幼儿观察教师脸部特征,说一说什么地方最特别,如果你来画,你会夸张哪个部位。
2.教师告诉幼儿抓住突出的特点,从整体入手,不要从小部分画,请个别幼儿示范。
四、通过观察镜子里的自己,找出自己脸部的特点。
1.教师:我们今天也来画一画自己的漫画像。
2.拿出镜子对照着观察自己。还可以让幼儿之间互相找特点。
五、给自己画一张漫画像,体验创作的乐趣。
六、展示作品,引导幼儿相互欣赏和交流。
幼儿园教案3
主题一:中国有56个民族
活动一:中国有多少个民族
目标:通过亲子调查,了解中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族人民生活在一起。
准备:亲子调查每人一份。
组织:
1、幼儿经验讲述:我认识的民族。
教师记录幼儿讲述:汉族、傣族、佤族……
2、中国有多少个民族?
(1)幼儿回答。
(2)读幼儿调查资料。
(3)教师小结:中国有56个民族,人口最多的是汉族,汉族和55个少数民族共同生活在一个大家庭里。
调查表:中国有多少种民族
中国有多少个民族
我认识的民族
活动二:表达与创造
目标:
1、欣赏歌曲《56个民族56朵花》,激发幼儿热爱祖国的情感。
2、能随音乐创编动作,表达自己愉悦的心情。
准备:
歌曲音像带、影碟机、电视机。
过程:
1、欣赏音乐《56个民族56朵花》,感受优美、热情的旋律,体会乐曲表达的意境。
2、听音乐说感受,教师提问“听完音乐之后你想到了什么”?幼儿自由交流,相互讨论。
3、听音乐表达
(1)听音乐做动作。
(2)听音乐自由讲述。
(3)听音乐绘画民族娃娃。
活动三:表达与交流:我是什么民族
目标:
1、了解各民族的'民族文化传统。
2、知道各民族不同特点,各民族之间要相互尊重民族风俗。
准备:
调查表每一份。
组织:
一、经验讲述
1、我是什么民族?
研习民族2、本民族的衣着装扮。
3、有趣的传说。
二、选读幼儿调查表
我是什么民族
我是什么族
民居
服饰
饮食
传说
幼儿绘画记录、家长讲述文字记录
活动四:表达与创造:我是什么民族(绘画)
目标:
1、通过绘画进一步认识本民族服饰文化。
2、学习画人物。
准备:
少数民族图片若干,水彩笔、油画棒、作业纸若干。
组织:
3、幼儿欣赏少数民族图片
4、幼儿绘画:我是什么民族。
鼓励幼儿大胆构图学习人物绘画。能力弱的幼儿在图片上涂色或印画。能力强的幼儿临摹画。
活动五:表达与创造:民居(绘画、制作)
目标:
1、让幼儿通过绘画、制作、进一步了解不同民族不同生活方式。
2、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
准备:
1、少数民族居住地图片苦干
2、幼儿绘画制作材料、纸、彩笔、胶水、稻草梗各苦干
组织:
1、欣赏少数民族民居:傣族竹楼、佤族草房、白族房子、蒙古包……
2、幼儿自选结伴合作:①绘画房子;②剪、粘贴、制作房子、风景。
活动六少数民族分布
目标:
通过学习,了解几种民族,分布区域
准备:
(1)中国少数民族分布示意图一份。
(2)中国地图绘制几份(大图)
研习民族(3)少数民族人物图片若干。(回族、藏族、蒙古族)
(4)油画棒、彩笔若干、胶水若干。
组织:
1、幼儿观察地图:少数民族分布图
教师读文字、重点讲读几种民族居住自治省份。
2、幼儿涂色:少数民族娃。
3、少数民族娃娃回家
幼儿把涂好色的少数民族娃娃粘贴在地图上。
4、展示幼儿作品(中国地图)
5、教师小结:中国56种民族。各民族多数杂居,如云南省居住的少数民族最多,有26个民族。
幼儿园教案4
活动目标:
1、感受民族乐曲的风格,尝试用不同的动作表现沉香跋山涉水的故事情节。
2、迁移生活中传递游戏经验,通过观察线索找到宝莲灯花瓣,体验音乐游戏中的乐趣。
3、激发不怕困难,战胜困难的勇气,体会母子团聚的温情。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了解《沉香救母》的故事。
物质准备:音乐、课件PPT、自制莲花教具一个、图谱一套。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感知音乐风格。
1、教师讲故事,帮助幼儿理解故事情节。
师:沉香你们认识吗?沉香的母亲被二郎神关在了华山顶上。沉香很想救出自己的母亲,于是拜孙悟空为师傅,每天起早贪黑努力练功,终于有一天功夫练成,决定上山救母。出发前,孙悟空告诉他,宝莲灯就是打开山门的钥匙,可是宝莲灯被可恶的二郎神弄坏了,只剩下了灯心,四片花瓣掉在了山涧。所以沉香去华山的.路上,要边走边找花瓣。
2、教师提问,梳理、明确任务。
提问:沉香要用什么打开山门救母亲?可是宝莲灯的花瓣丢失了,山路又那么曲奇,需要跋山涉水,可真难啊!你们愿意帮助沉香吗?孙悟空给沉香准备了四个锦囊,说只要你够勇敢、够努力,就会给一个锦囊提供线索。究竟宝莲灯的花瓣掉到了哪儿呢?让我先来边走边找,试一试。
二、感知音乐结构,尝试用动作表示跋山涉水的情节。
1、教师随乐动作,幼儿初步感受音乐。
(1)师:千难万阻我不怕,妈妈、妈妈我来啦!(过河、爬山、凿石、爬藤蔓)宝莲灯、宝莲灯你在哪里?宝莲灯、宝莲灯你在哪里?找……看……找……看……
(2)提问:沉香都到哪里去找了?你能用动作来做一做吗?
沉香先找了哪里?再去哪找了?最后找到花瓣了吗?请给他们排排队,究竟我们说的是否正确?让我们再来看一次。
2、教师随乐动作,进一步感知跋山涉水的动作。
提问:哪些地方需要调整的吗?沉香到了山顶后找了几次?又看了几次?
三、寻找线索,进一步感知音乐。
1、练习A段,提供线索,找出花瓣。
师:你们找到宝莲灯花瓣了吗?想要锦囊提示吗?孙悟空说我们要够勇敢、够努力,就会给我们锦囊。这次老师不帮助你们,你们自己看图谱,敢不敢来试一试?(第一片花瓣:黑板后面)
2、去除图谱,记忆动作,尝试听音乐游戏。
师:更难的挑战来了,没有图谱你们还可以听音乐做吗?请勇敢的人来试一试。(第二片花瓣:小朋友帽子里)
3、反思评价:这次我们做得怎么样?哪里还不够好?怎样做还能更好呢?(第三片花瓣:小椅子下面)
4、巩固游戏,鼓励幼儿听音乐,有表情地做动作。(第四片花瓣:老师身上)
四、尝试玩“传递”游戏,寻找重组宝莲灯线索。
1、师幼随乐B段,初步尝试传递游戏。
师:宝莲灯的花瓣已经全部找到了,试一试是否能打开山门?(咒语:宝莲灯、宝莲灯,快显灵!)原来宝莲灯需要更多的能量,让我们一起努力,围成一个圆圈,跟着音乐传递我们手中宝莲灯,把我们每个人的能量都积攒到神灯上,当音乐结束后,灯在谁的手上谁就去开门,好吗?
2、玩传递游戏,尝试打开山门。
五、二郎神出现,提升游戏难度。
1、困难出现,讨论解决。
师:不好,被谁发现了?二郎神带着哮天犬把沉香打到了山下,让天空突降大雾,不一会儿大雾笼罩整个华山,沉香几乎连路都看不清。孩子们,这可怎么办呀?沈香是否要继续前行,还是放弃?
2、听音乐,完整游戏。
师:看不清山,我们只有更加安静,用心听着音乐,一起爬到山顶,帮助沉香救出母亲。
六、母子团圆,成功救母,表达对自己母亲的感恩之前。
轰的一声,山门打开了,沉香终于救出了自己的母亲,成功啦!沉香非常感谢小朋友们的帮助。当你们的妈妈遇到危险、困难,需要你们关系和帮助的时候,你们愿意向沉香一样帮助妈妈、照顾妈妈吗?老师相信你们,都是善良孝顺的好孩子。好了,带着我们的宝莲灯和其他小朋友一起来玩这个游戏吧。
幼儿园教案5
活动目标
1、让幼儿知道均衡营养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
2、进一步认识各类常见食物,懂得要科学合理地进食。
3、教育幼儿养成不挑食的好习惯。
活动重点
教育幼儿养成不挑食的好习惯。
活动难点
懂得要科学合理地进食。
活动准备
1、音乐律动《小猪吃的饱饱》
2、常见食物图片
3、蔬菜沙拉和水果沙拉。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
小朋友们早上好,现在我们一起来做个音乐律动《小猪吃的饱饱》来放松放松吧。
二、展开话题谈话
教师:小朋友们,小猪是不是睡的很香呀?你们知道为什么吗?
幼儿:是的,因为小猪吃的饱饱的。
教师:你们想想你们印象中的小猪是怎样的呢?胖胖的?瘦瘦的?
幼儿:小猪是胖胖的。
教师:对的。因为小猪不挑食,什么都吃,特别的容易满足,所以小猪才吃肥肥胖胖的',身体特别的健康。那小朋友现在开动你们的小脑筋想想,如果小猪会挑食,会有什么样的后果呢?
幼儿:小猪会变得瘦瘦的,身体会很差。
教师:那你们会挑食吗?你们最喜欢吃什么,最不喜欢吃什么?
让幼儿自由讨论。
三、深入了解
教师:小朋友们,你们现在看看黑板上都有什么食物啊?幼儿:胡萝卜,鸡腿,葡萄。教师:你们知道吃了它们都有什么好处吗?幼儿:对身体好。教师讲解蔬菜肉类水果对我们身体健康的好处。并且让幼儿懂得均衡营养,不可以光吃肉不吃蔬菜,也不可以光吃蔬菜不吃肉,这样会使我们身体营养不均衡,会给身体健康造成危害。(让幼儿知道如果光吃肉,会导致身体肥胖,心血管疾病等)
四、小结
我们的身体需要各种营养,这些营养来源于各种不同的食物,只有不挑食,我们的身体才能获得生长发育所需的各种养分,只有营养均衡了,我们的身体才能健康成长。
五、品尝蔬菜沙拉和水果沙拉
教师把提前做好的沙拉分给小朋友吃,品尝沙拉的同时引导幼儿多吃蔬菜和水果,养成不挑食的习惯。
幼儿园教案6
主题生成
幼儿在参观幼儿园附近的生活小区时,看见很多房子在装修,提出了很多问题“房子是怎样建成的?房子外面白颜色的是什么?是谁在建房子……于是我们开始进行“房子”的探究活动。
目标
了解房子的基本构造及建筑风格,让幼儿发挥想象,大胆的设计未来的房子。
活动一:谈话
师:“小朋友你们见过哪些房子?”“它们是什么样的?”
幼儿的谈话记录:
“我看见的房子是三角形的。”
“有的房子是半圆形、方形的。”
“我见房子在水上。”
“半圆形的房子、三角形的`房子只有一层,因为站不稳。平顶的房子才有楼上。”
“房子的上面可以放一个钟,告诉大家时间。”
“房子的玻璃有很多种颜色。”
“有的房子高高的,上面有天台。”
“地王大厦上有两个长长的东西。”
“有的楼顶上有报警器。”
活动二:幼儿对房子的疑问
师:“你们想知道房子的哪些事情?”
幼儿的谈话记录
“房子为什么不会倒”
“为什么房子有烟囱?”
“为什么船上有房子?”
“有像导弹的房子吗?”
“为什么有的房子上面有灯,一闪一闪的?”
“为什么房子是直直的?”
“涂在房子墙上黑黑的东西是什么?”
“为什么房子有楼顶?”
“为什么房子会变旧?”
“房子上白色的东西是
什么?”
“墙壁的皮为什么会掉?”
“为什么窗户的花纹都不一样?”
“为什么要有窗户?”
“房子为什么要有瓷片?”
“楼房有的有后门,有的没有?”
“地王大厦那么高,它不会到云里去吗?”
“房子为什么有各种各样的顶呢?”
“房子里为什么有房间?”
“为什么房子里有厕所?”
“为什么房子要有墙?”
活动三:制作房子剪贴报
活动四:写生--房子
参观房子,幼儿讲述自己的感受和选景。
幼儿绘画,展示分享作品:
活动五:了解房子的发展史
师出示图片:洞穴、草房、砖瓦房、现在的高楼大厦。
活动六:了解房子的作用
师:“小朋友你们家里有那些房间?”“它们都有什么作用?”
幼儿谈话记录:
“房子可以保暖、可以给我们提供方便。“
“我家里都有客厅、房间、厨房、洗手间,很方便。”
“房子可以用来休息的。”
“可以遮风挡雨,取暖。”
“在房子里,外面的风沙也进不来。”
活动七:欣赏不同风格的房子
师展示图片
活动八:我是小小设计师
1、设计房子平面图
&nbs
p;
2、设计未来的房子
主题小结: 通过各种活动,幼儿了解了房子的构造及不同风格的房子,对房子的有关知识有了更深的认识。
幼儿园教案7
活动目标:
1、学会按顺序抹桌椅的方法。
2、对劳动感兴趣,能爱护桌椅。
活动准备:
抹布人手一块。
活动过程:
1、出示两张椅子(一张干净一张脏),使幼儿直观地比较干净和脏。
2、提问:
(1)你喜欢哪一张椅子?为什么?
(2)怎么样使这张脏椅子也变干净呢?
3、教师示范抹桌椅,让幼儿掌握抹椅子的方法。
4、明确抹椅子的.方法与顺序。
(1)拿了抹布先干什么?
(2)抹椅子先抹什么地方?最后抹什么地方?
5、请一名幼儿用抹布练习抹椅子,其他幼儿空手练习。
6、抹布的一面脏了,怎么办?(示范换另一面)
7、幼儿练习抹椅子、抹桌子。
8、教育幼儿爱劳动、爱护自己的桌椅。
幼儿园教案8
活动目标:
1.让他们初步理解古诗内容,想象诗中描写的景象;
2.激发幼儿对古诗吟诵的兴趣,让他们初步学习按古诗的节律吟诵。
3.培养幼儿的欣赏能力。
4.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活动准备:画有古诗情节的图片一幅,VCD教材。
活动过程:
(一).出示图片,引导观察,讲述。
1. 刚才我们看了碟片,知道了故事中的人在清明节发生了什么事啊?请幼儿讨论。
2. 现在老师要请幼儿看一副图片,你在图片都看到了什么呢?(一个小孩,一个老人…)他们在干什么呢?(在问路,在说话…)天上怎么了?
(二).幼儿观看VCD教材,引起兴趣
1. 教师讲解:小朋友们,你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春天)对,春天到了,小鸟们都飞回来了,花儿也都开了,在春天呢,有一天就叫做清明节,你们说清明节人们都要干什么啊?(幼儿自由回答)
2. 教师总结:清明节是人们踏春扫墓的日子,古时候啊,有一位叫做杜牧的'诗人啊,就在这天写了一首诗,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吧,好不好?
3. 教师播放VCD,请幼儿观看。
3. 教师向幼儿介绍那个老人就是行人,那个小孩就是牧童,刚才看的那首诗呢,就是描写行人向牧童问路的情节。
(三)教师朗诵并帮助幼儿理解
1. 教师有表情,有节奏的朗诵一遍,请幼儿欣赏。
2. 教师朗诵第二遍,请幼儿边听边对照图片内容。
3. 教师请幼儿回答有没有在诗歌中听到什么?教师朗诵第三遍,请幼儿可以慢慢的跟读。
4. 教师请几个幼儿上来给下面的幼儿表演,可以边念边对照图片。教师在一旁进行知道提醒,可以轮流请几批幼儿。
5. 请幼儿再一起朗诵1-2遍。
(四)结束部分。请幼儿把学会的古诗在家朗诵给爸爸妈妈听。或者在幼儿之间进行交流。
教师参考资料:
清明 (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幼儿园教案9
一、教学目标
1、了解10以内数字的排列位置。
2、培养幼儿的秩序感和记忆能力。
二、重点难点
1、通过学习活动,掌握10以内的序数。
2、学会从左到右进行10以内序数的操作应用。
三、教学准备
10个盘子、1——10数字、10种蔬菜、智慧盒。
四、教学过程
1、手指操放松。
2、瞬间记忆。今天小动物们和蔬菜宝宝的运动会已经闭幕了,要给他们颁奖了,你们想去参加吗?首先要先过小动物们给我们出的通行证,我们才能去。
3、出示课件。获得本次运动会表现最好的前十名的小动物有:熊猫、长颈鹿、猫、豹、兔子、大象、小狗、公鸡、老虎、乌龟。同时出示数字1、2、 3、4、5、6、7、8、9、10。提问:排在第一名的.小动物是谁?第二名是谁?大象排第几名?
4、下面有请蔬菜宝宝们闪亮登场。请10个小朋友托盘出来。第一个是土豆,第二个是西红柿,第三个是黄瓜,第四个是芹菜,第五个是萝卜,第六个是芸豆,第七个是洋葱,第八个是姜,第九个是胡萝卜,第十个是香菜。
5、请幼儿给获奖的蔬菜颁奖吧。让幼儿在蔬菜面前放上数字。提问:第一名是谁?第五名是谁?萝卜排在第几名?
6、游戏放松《打害虫》。
7、请幼儿操作智慧盒,请小朋友请出种类不一样的10个小动物插在插板上的第一行,请给小动物排排顺序吧。提问:小猫排第几?小老虎排第几?
8、小猫钓鱼。请把10只小猫插在智慧盒上的第一行,把10条鱼插在第五行。黄色的棋子当鱼线,我们来钓鱼。听口令:第2只猫去钓第2条鱼,第3只猫钓第5条鱼......
9、结束。
五、教学反思
1.整个活动,幼儿自始至终保持了浓厚的兴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起到了导向辅助的作用。
2.本节课游戏性、趣味性强,课堂气氛活跃,充分激发了幼儿学习积极性。
幼儿园教案10
课题
第一章:声现象第二节:我们怎样听到声音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人类听到声音的过程;知道骨导的原理;了解双耳效应及其应用
能力目标
通过实验和生活经验,体验人是如何听到声音的
情感目标
学会关心他人,特别是关心残疾人
学习重点
人耳的构造;
骨传声和空气传声
学习难点
听到声音的过程。
教具与媒体视频资料,音叉,教学程序内容与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设计依据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复习提问:
1、声音是如何产生的?
2、振动的物体一定发声吗?
3、声音是借助于什么向外传声的?
4、传声介质有哪些?真空能不能传声?
引入新课:老师的讲课声大家都能听到,你想过没有,为什么你能听到我的讲课声呢?它应具备什么样的条件呢?
1、要有声源;
2、要有传声介质;
3、人耳能感受声音。前两个我们上节课已经讨论过了,这节课我们通过对人耳朵的学习,认识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二、新课教学
1、提出问题:人耳是怎样听到声音的呢?
2、猜想与假设:大家猜想一样,人耳要想能感受声波的振动,它应该具有什么样的结构呢?
上节课我们知道,声音在传播时是以声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的,声波本身就携带着大量的声音信息,这些信息要能被我们所感受,人耳中应该有什么样的结构呢?让同学们每人吹一个气球,双手捧起,然后老师在讲台前用较低沉的声音大声说话,学生会有什么样的感受。
总结:人耳中要有一个能接收声音的“膜”。
3、老师通过幻灯片讲解人耳的结构,及声音是如何被我们感知的。
并板书如下内容:
外界的声音→外耳道→鼓膜→听小骨→听觉神经
4、神经性耳聋和非神经性耳聋
由于听觉神经损坏而引起的耳聋叫神经性耳聋,它不易治愈;如果耳聋是由非神经性引起的,而只是声音的传导发生了障碍(如耳膜损坏),叫做非神经性耳聋,它是比较容易治疗的。
介绍贝多芬的耳聋就是非神经性耳聋,他是通过骨传导听声音的,用牙咬住木棒的一端,另一端顶在钢琴上来听自己演奏的琴声,从而创做出了大量的乐曲。以此激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会关心他人,特别是关心聋哑人的良好思想品质。
5、尝试用骨传导听声音
方法1、用音叉听声音
(1)将敲响的音叉放在耳朵附近,听音叉的声音。
(2)用手指将耳朵堵住,把振动的音尾部用嘴咬住,看能否听到声音,并比较一下,声音有什么不同。
方法2、用笔杆听声音
(1)先咬住笔杆的一端,用手指弹击他的另一端,感受声音的大小。
(2)将牙松开,仍用指弹击笔杆的另一端,这时再感受声音,两次的声音一样吗?
方法3、用录音机录下一个学生的声音用录音机录下学生的一段说话声,然后再放出来,让全班同学听,问这位学生:你自己感到录音机里发出的声音发生变化了吗?然后再问全体学生:这是他平时的声音吗?
这位学生认为录音机里的声音与自己平时的感受会有很大的差别,而其他同学则认为这就是他平时的声音,这说明这位同学自己听到的声音有骨传导的成分,而通过录音机录下的声音和其他同学听他平时的说话声就只有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了,所以他们听起来是有差别的。
6、双耳效应
由于声音传到人的两只耳朵时的时刻、强弱及其他特征有时会有不同,人们通过这种微小的差异就能判断出声源的方向及位置,这就是双耳效应。
观看录像(双耳效应)。
7、双耳效应的小游戏
根据录像中的介绍,我们也做个小游戏。让一位同学的一只耳朵堵上,只用一只听声音,并且合上眼,找一位同学要他的旁边拍手,看这位同学对声源的感觉如何。
如果把堵上的耳朵再放开,用两只耳朵听声音,看他对声源的感觉有什么变化。
三、小结
四、布置作业
学生回答相应的问题
老师与学生一起得出这三条结论
学生可能有难以解决的表情
感到气球振动
学生回答
学生举例
学生做实验,加以感受
学生感受
学生感受
学生观看
学生操作
复习巩固
贴近学生的生活
人耳的结构我们通过探究的方式让学生自己得出
低成本实验
多媒体辅助,增强效果
兴趣是通过活动培养出来的,用贝多芬的'故事来激励学生
通过低成本实验,让所有学生参与,感到物理就在自己身边
让学生对身边的事物产生兴趣,激发学习的积极性
教室里小,该实验不易操作,通过录像可以感知生活中的这种现象
课堂小结
这节课把声现象与人听声音紧密地联系在一起,通过人耳的构造,分析了人听声音的过程,引出了耳聋的原因,使人们增强了对残疾人的认识和了解;通过贝多芬的故事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课本上的双耳效应则让物理与生活的联系更紧密了。
教学流程
板书设计
第二节: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一、人耳的结构
二、人耳听声音的过程:外界的声音→外耳道→鼓膜→听小骨→听觉神经
三、神经性耳聋和非神经性耳聋
四、双耳效应
课后反思
1、这节课内容少,要多通过增加些学生的亲身活动,既能提高兴趣,又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2、提倡用学生身边的物品进行实验,对他们进行物理其实就在身边的教育;提倡用高科技手段进行教学,使学生充分感受科技给我们带来的便利。
幼儿园教案11
重点领域:
健康、社会
活动方式:
分组
预设目标:
1、引导幼儿大胆讲述过“六一”节的欢快情景。
2、鼓励幼儿用绘画来表现节日中最感兴趣的情景或最开心的时刻。
3、培养幼儿愿与朋友分享快乐之情。
活动准备:
1、围绕“六一”儿童节启发幼儿谈论、交流。
2、纸、笔。
活动预设:
1. 引导幼儿讲述“六一”节的快乐。
(1)提问:“六一”节你最想做什么?或者想得到什么
(2)讨论:为什么觉得快乐?你都做了哪些事?(帮助幼儿回忆所过“六一”节的情景:一起布置教室、有许多好吃的东西等)
(3)过“六一”节很开心,开心时喜欢用什么颜色来表现?或者你看到什么颜色觉得开心,很快乐?
3.幼儿绘画的'形式,表现自己过“六一”节心情。
(1)“六一”节给我们留下了这么多快乐,让我们把它画下来吧!
(2)幼儿作画,教师鼓励幼儿把最感兴趣的情景或最开心的事画下来。
(3)把先画好的作品张贴在展板上,幼儿结伴欣赏并交流作品。
4.集体欣赏,请个别幼儿来介绍一下作品。
幼儿园教案12
活动目标
一、在老师的引导下大胆想象,愿意在同伴面前讲述。
二、愿意尝试小段文字的阅读。
三、认识“顶、蘑菇、伞、芭蕉、荷叶、折、手帕”等字词。活动准备
1、故事相关的图片四幅,字卡若干。
2、大图书一本,小图书人手一本。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引起幼儿兴趣(放录音)“听,是什么声音?”(打雷、下雨)“放学的时候,突然下雨了,如果没有雨伞,怎么办呢?”(幼儿讨论)
二、激发说话欲望,潜意识感知目的字
1.“放学啦,小白兔、小黄狗、小青蛙和小娃娃走到幼儿园门口,突然下雨啦,可是他们没有伞,怎么办呢?”(出示字卡“伞”)
2.出示图片一:“兔妈妈来了,小白兔是怎样回家的?”(出示字卡“顶”、“蘑菇”)
3.出示图片
二:“小黄狗顶着什么伞回家的?”(出示字卡“芭蕉”)
4.出示图片三:“青蛙妈妈带来了什么?小青蛙心里觉得怎么样?”(出示字卡“荷叶”)
5.出示图片四:“娃娃的妈妈没有来,怎么办呢?请小朋友帮她想想办法。”(出示字卡“折”、“手帕”)
三、完整讲述,进一步感知目的字
1.教师启发:“小动物们回到了家会怎么样?我们看着图来编一个故事,把小动物们怎么回家的、心情怎么样都编进去,好吗?”
2.幼儿尝试看图讲述故事。
3.幼儿讲述故事时,教师适当指点目的字,以加深印象。
四、游戏“买雨伞”,巩固目的字提供音乐、背景,创设下雨天的情景。 “我们要回家啦,看,下雨啦,你想买什么伞?快去挑选吧!”(雨伞后面有字)
五、尝试小段文字的阅读
教师启发:“刚才小朋友自己编了一个故事,现在,老师来讲一个故事,听一听,我是根据什么讲的?”(教师边看文字边讲故事)2.幼儿尝试阅读大图书。
六、延伸活动幼儿边阅读小图书,边用颜色笔将认识的字圈出来。活动效果活动中充分发挥了幼儿的想象,并结合游戏的.形式,让幼儿在宽松、愉悦的氛围中轻松识字,活动构思巧妙,达到了“识字、讲述、阅读”的和谐统一。设计说明夏天经常会突然下雨,幼儿对雨天回家也有过担心焦虑,散文《下雨啦》正符合幼儿的心态,文章意境优美,想象丰富,非常适合中班幼儿阅读。在活动中,我通过游戏的形式,激发兴趣,把识字和阅读结合起来。
幼儿园教案13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体会数的意义。
2。初步形成良好的观察习惯。
3。使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到学习数学是有趣的,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
使学生初步体会到数具有表示物体个数的含义和作用。
教学难点
初步形成良好的观察习惯——有序化。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教学。
谈话引入:
小朋友们,从今天开始你们就是小学生了。我们要和同学们一起学习,一起游戏。你们喜欢我们的学校吗?
活动一:我们的校园
1。在我们的校园里你都看到了什么?
(我们的校园里有操场,我们的学校里有老师,我们的学校里有小朋友……)
2。你能用一句带有数字的话说一说你都看到了什么吗?
(我看到了1个老师,我看到了3座楼,我看到了一年级有7个班,有6个年级,有好多小朋友……)
教师:对了!你们说的真好!我们的校园里还有许多的树、许多的花、许多的教室和老师,我们要在校园里共同生活学习,老师是你们的大朋友,如果你有什么困难就来找我好吗?
(点评: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动学习作用,是课程标准中一个基本的教学理念。由于学生刚刚进入学校,对学校的了解还不多,通过学生们互相启发,引起学生对学校生活的兴趣,从而产生对学校生活的喜爱。)
活动二:动物王国的校园
教师:动物王国的动物学校也开学了,小动物们都高兴地来到学校,你们想到它们的学校看看吗?(想)
1。出示主题图:
2。观察小动物
(1)你们都看到有哪些小动物来上学了?(小熊、小松鼠、小兔子)
(2)你们能数一数这些小动物都有几只吗?(有6只小熊)
(3)我们一起数一数,看看是6只小熊吗?(师生共同数)
(4)有几只小松鼠呢?(有4只小松鼠)
(5)小兔子呢?(有2只小兔子)
(6)它们的老师是谁呀?(大象)
(7)有几位老师呀?(1位)
(点评:由于学生刚刚接触数学的学习,因此在这一环节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学会观察。教师从一开始带领学生观察画面,到由学生独立观察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需要老师经常地有意识有目的的指导。)
3。用带有数量的话说一说
在动物王国的学校里你还看到了什么?能用带有数量的话说说吗?
生1:有3座小房子
教师:对!这是动物学校的三间教室,分别标着一(1)班、一(2)班、一(3)班。
生2:有小鸟
教师:数一数有几只小鸟?(9只)
你们是怎么数的?(用手指着数)
哪个小朋友愿意到前面带着大家数一数?
生3:还有蝴蝶。
教师:蝴蝶可真多呀!有几只你们知道吗?(10只)
怎么数就能不丢不落?(可以把数过的标上记号,也可以从左到右数……)
4。观察静物
教师:你还看到校园里有哪些东西可以用数量来表示?
生1:校门口有5个大字。
教师:你们知道写的是什么吗?(欢迎新同学)
生2:教师的后面还有8棵松树。
教师:我们一起数一数。
生3:学校的门前还有花。
教师:一共有几朵花呢?(7朵)
5。小结
(1)教师:刚才我们一起参观了动物王国的学校,我们参观的时候是看到什么说什么,你们觉得是不是有点乱呢?
(2)教师:有没有更好的参观办法呢?
(3)教师:如果你是学校的小主人,你会怎样带领我们参观呢?
(从门口开始往里走、从上到下看、从左到右、按照数量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
(4)教师:我们就请你们这些小向导带领我们进行参观。
(点评:学生学习数学是一个慢慢适应的过程,对数感的建立、符号感的建立都需要有一个过程,因此在数学课上就要求教师在言谈中帮助学生建立对数学的兴趣。包括一句话,一个思考……)
活动三:有序观察
目的: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的有序性。
1。由门口开始参观
门外:看到了2只小兔子,4只小松鼠
门口:有1只大象,它是这里的老师
门上:有5个大字(欢迎新同学)
>门边:有7朵花
学校里和学校外一共有6只小熊
学校里:有3个教室
天上:飞着9只小鸟、10只蝴蝶
学校后面有8棵松树
2。从上到下看
天上:9只小鸟,10只蝴蝶
中间:8棵松树、3间房子
地上:跑着小动物有6只小熊、4只小松鼠、2只小兔子、1头大象
门的附近:门上有5个字—欢迎新同学,门边的栅栏旁有7朵花
3。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
左边开始有花,左右一共有7朵花,1位大象老师、2只小兔子、4只小松鼠、5个字、3间教室、6只小熊、9只小鸟、10只蝴蝶、8棵松树。
4。按照数量从小到大
1头大象
2只小兔子
3间教室
4只小松鼠
5个字
6只小熊
7朵花
8棵松树
9只小鸟
10只蝴蝶
5。小结
你们都是非常合格的小向导,按照一定的顺序带着我们参观了可爱的校园,我们以后就可以用这些方法观察我们身边的事物。
(点评:观察的有序性使学生进一步学习数学所必需的,因此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有序观察。)
活动四:找数字
目的:通过游戏使学生找到画面中的数学。从而体会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
我们参观了动物王国的学校,其实这里头藏着10个数字,你们找到了吗?数字就藏
在我们的身边,你能找到我们的教室或你的身边藏着的数字吗?
总评:这节课中教师从学生生活的校园入手,引导学生学习观察身边的物体,身边的事物,并学会用带有数字的话表示出来。同时注重使学生学会按照一定的顺序观察画面。情景生动有趣,使孩子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在轻松愉快中学习活动,集知识性,趣味性,活动性于一体,突出体现学生学习数学活动的情感态度,关注了学生自身的发展,为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进行了大胆的尝试与实践。
教学设计点评
这节课中教师从学生生活的校园入手,引导学生学习观察身边的物体,身边的事物,并学会用带有数字的话表示出来。同时注重使学生学会按照一定的顺序观察画面。情景生动有趣,使孩子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在轻松愉快中学习活动,集知识性,趣味性,活动性于一体,突出体现学生学习数学活动的情感态度,关注了学生自身的发展,为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进行了大胆的尝试与实践。
幼儿园教案14
大班教案《数数》适用于大班的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大胆参与数数游戏,能在操作活动中找出几种简便的数数方法,尝试用多种方法数数,了解不同数数方法的区别,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快来看看幼儿园大班《数数》教案吧。
活动目标:
1、尝试用多种方法数数,了解不同数数方法的区别。
2、大胆参与数数游戏,能在操作活动中找出几种简便的数数方法。
3、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引发幼儿学习数数的兴趣。
活动准备:
人手1份数数材料,操作卡一份
活动过程:
一、集体活动
1、尝试用多种方法数数:请幼儿数数盆子里的豆豆有多少,想象怎样数又快又对。
2、交流数数方法:请幼儿说说自己是用什么方法数出来的。针对几种不同方法评价。
3、练习用多种方法数数。
二、小组活动
1、画一画,看看自己变出了什么小动物,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
2、填空:在空格里印上合适的数字。横着数数,竖着数数。
三、活动评价
表扬活动中大胆尝试各种方法数数的孩子。
活动延伸:
在数学区提供豆豆等数数材料,让幼儿练习方法。
小百科:数数兼具动词和名词词性,指通过某种方式或途径计算详细的数字,通常采用扳手指或嘴巴念叨或心里默念,为较普遍且较普通的一种数学行为。
幼儿园教案15
本次活动主要是分两个部分进行
1.亲子做“糖果”
2.亲子游戏揪“尾巴”
一.、本次活动目的:
通过半小时家长开放活动,让家长了解幼儿在园的学习生活情况,增进家园互动,达到家园共育。
二、 活动时间:9月29日下午9(4:00----4:30)
三、活动重点:
1、通过活动让家长了解幼儿在园的一日学习生活情况。
2、加强家园联系,增进家长与老师的沟通,更好的了解幼儿在园的'情况。
3通过亲子游戏,提供一个增进幼儿与家长之间感情的机会。
四、具体安排:
1、4:00---4:15亲子做“糖果”
活动名称:亲子做“糖果”
活动目标:练习用团、压等玩泥技能做“糖果”
活动准备:彩泥若干
活动过程:
提供各种糖果,放在活动区中,激起幼儿做糖果的欲望。幼儿与家长用 彩泥团、捏出各种形状的“糖果”。最后把做好的“糖果”放在区角让幼儿欣赏。
2、4:15----4:30亲子游戏
活动名称:揪“尾巴”
活动目标:锻炼孩子的闪躲能力
活动准备:布袋或纸袋若干
活动过程:组织家长孩子分组游戏
玩法:家长和孩子各自将带子的三分之一塞进裤腰里,剩下的部分露在外面当作“尾巴”。家长和孩子面对面站立,彼此间保持一些距离,同时喊口令“开始”后,两个人就开始挪动和闪躲互揪尾巴。
五、结束语:
感谢各位家长的到来,活动结束,家长幼儿离园。
【幼儿园教案】相关文章:
健康教案幼儿园教案01-17
幼儿园的教案11-19
幼儿园的经典教案02-19
幼儿园精选教案11-07
幼儿园的教案01-17
幼儿园教案06-12
(精选)幼儿园教案07-05
幼儿园教案科学教案11-25
小班教案幼儿园小班教案01-18
健康教案幼儿园大班教案0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