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聚优范文网>幼师资源>幼儿教案>幼儿园大班拼音教案

幼儿园大班拼音教案

时间:2024-06-09 07:54:58 幼儿教案 我要投稿

幼儿园大班拼音教案

  作为一名老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幼儿园大班拼音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幼儿园大班拼音教案

幼儿园大班拼音教案1

  学习目标

  学会后鼻韵母“ang、eng、ing、ong”和整体认读音节“yìng”,读准音,认清形,并能正确地进行书写。

  学会韵母“ang、eng、ing、ong”的音形和整体认读“yìng”。

  读准后鼻韵母“ang、eng、ing、ong”的音,记清字母的形。

  一、谈话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5个前鼻韵母,还记得是哪5个吗?(an en in un ün)今天我们学习汉语拼音的最后一课,在这课中我们要学习4个后鼻韵母,在发音上有一定的难度,比比谁学得最好。

  板书:ang eng ing ong

  二、学习“ang、eng、ing、ong”的音形及整体认读音节“yìng”

  (一)学习韵母“ang”的音形

  1、出示书中第一幅图,问:这是什么?

  2、出示图下音节“yáng”。

  3、教师示范读“yáng”,学生随读。

  4、教师范读“ang”,学生随读“ang”。

  5、师讲发音方法:发“ang”音时,先摆好“ a”的口形,发“ a”,紧接着舌头往后缩,舌根抵往软腭,气流从鼻腔中出来,声音响,气流强,手指按着鼻梁有些颤动。

  6、学生读中体会,指名读,齐读,开火车读等多种形式巩固字母的音。

  7、在学生读准“ang”的基础上再读读“yáng”这个音节。

  8、请同学们观察“ang”是由哪三个字母组成的?

  出示卡片:

  三个字母依次出现:先出示“ a”,再出示“ n”,“ a”和“ n”组成的.字母念什么?最后出示“ g”,合起来就是“ang”。

  注:教师可以做一个由后面向前面翻动的纸片,让“ a”变为“e、i、o”,使复韵母随之变为“ang、ing、ong”便于后面字母的学习。

  (二)学习韵母“eng”的音形

  1、出示第二幅图,说说图的内容。

  2、出示音节“dēng”,教师范读,学生随读“dēng”。

  3、教师在音节中提出“eng”,进行范读,学生随读。

  4、师讲发音方法:以韵母“ e”的口形开始,气流从鼻腔中流出。教师范读“eng”,学生练习体会。

  5、请同学读“dēng”来巩固“eng”的发音。

  6、记忆“eng”的形:“eng”是由哪几个字母组成的?

  学生边说教师边演示翻动卡片,使“ang”变成“eng”,只从后边向前翻动“ e”纸片,“ng”不用动,即成为“eng”字母。使学生可以比较出字母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三)学习韵母“ing”的音形及整体认读音节音节“yìng”。

  1、出示书中第三幅图:

  2、出示图下整体认读音节“yìng”,教师范读,请同学们说说和前2幅图下面的音节读法有什么不同?

  3、告诉学生“yìng”是整体认读音节,不用拼,应整体记忆。学生练习读。

  4、教师范读“ing”,学生随读。教师随时纠正不正确的读法。

  5、记忆“ing”的形:怎么记住它的形呀?随着学生回答教师翻动纸片使“eng”变成“ing”。

  6、采取多种形式读,巩固字母的读音。

  (四)学习韵母“ong”的音形

  1、出示图,这是什么?

  2、出示图下音节“zhōng”教师范读,学生随读。

  3、教师提出“ong”进行范读,学生随读,同桌互读。

  4、记忆“ong”的形:说说“ong”与前边字母有什么不同?

  教师翻动卡片使“ing”变成“ong”。

  三、书写韵母“ang、eng、ing、ong”

  1、自己试着练习抄写韵母。

  2、展示学生书写情况,说说哪儿写得好,哪写得还不够好。

  3、教师强调3个字母要靠拢,不要写成“ a n g”。

  四、小结

  照着板书把本节课的内容读一读就可以了。

  附:板书设计

幼儿园大班拼音教案2

  知识与目标:

  1、学会复韵母“ui”能认清形,读准音。

  2、学会“ui”的四个声调。

  3、能正确拼读、书写音节。

  方法与技能:掌握复韵母的音、形及四声。

  情感与态度:掌握复韵母的音、形、标调方法,认字。

  教学准备:字母卡片,配合学习ui的录音带、教学挂图和生字、词语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看卡片,读字母:“a、o、e、i、u、黒~”。

  2、教师谈话:同学们,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认识了ai、ei朋友,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ui朋友好吗?请大家看黑板:

  板书:10。ui

  二、看图学习复韵母ui的音形

  (一)学习“ui”的音形

  1、出示“ui”图:“ui”

  (1)问:谁能自己试着借助图画来学习“ui”的音形?学生自学。

  (2)同桌同学互相说说你是怎样学的?

  (3)请同学汇报学习结果:(图上画的是一个小女孩围着围巾,我借助“围”的音学习“ui”的读音。小女孩脖子上的围巾和搭拉下来的围巾,加上小辫子上的花合起来就是“ui”的形。)

  (4)教师纠正发音方法。发“ui”时,先发“u”的音,接着发“ei”,口形由圆到扁,逐步交成“i”的音。最后读成“ui”。

  (二)总结复韵母的发音方法

  (1)师讲:复韵母“ui”是由两个单韵母组成的一个整体,发音时,要先发第一个韵母的音,再从第一个韵母的音向第二个韵母的音快速滑行,改变成第二个韵母的口形,口形由大逐渐交成“i”的口形。

  (2)用这样的`方法再试着读读“ui”,体会方法。

  三、学习复韵母“ui”的四声

  1、读“ui”3个复韵母

  2、按顺序读6个单韵母“a、o、e、i、u、”,告诉学生他们是好兄弟,老大a,老二o,老三e,老四i,老四u,老六。

  3、“ui”都是由两个单韵母合成的。那么在标调的时候,应该标在谁的头上呢?我们来学一首标调歌。板书出示标调小儿歌:

  6个兄弟标调号,没a找o e,i u并列标调号,谁在后面送给谁。

  (1)学生读读儿歌

  (2)想想什么意思?

  4、结合刚才的小儿歌试着给3个复韵母标调号。

  出示

  游戏名称:顺风耳

  适用范围:复习音近的拼音字母(前后鼻音、平翘舌音)和生字。

  游戏准备:学生每人准备一套拼音卡片,和有关的生字卡片。

  操作过程:

  (1)老师或小老师报音,其他同学找出相应的声母、韵母、音节或生字卡片,边举起卡片边迅速读出来“找到了,找到了ao ao ao”。看谁找得对、准,读得快、准。

  (2)这样能帮助学生区分浙江方言中较难分辨的平翘舌音、前后鼻音,提高学生的听音辨别能力,培养学会倾听的良好学习习惯。

《幼儿园大班拼音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幼儿园大班拼音教案】相关文章:

幼儿园大班拼音教案12-14

幼儿园大班《拼音》教案优秀09-09

幼儿园大班拼音教案:g07-19

幼儿园大班拼音教案a o e01-10

幼儿园大班拼音h的教案优秀11-22

幼儿园大班拼音教案(15篇)03-30

幼儿园大班拼音教案15篇03-24

幼儿园大班拼音优质课教案04-27

[必备]幼儿园大班拼音教案a o e03-06

文章代写服务

资深写手 · 帮您写文章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幼儿园大班拼音教案

  作为一名老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幼儿园大班拼音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幼儿园大班拼音教案

幼儿园大班拼音教案1

  学习目标

  学会后鼻韵母“ang、eng、ing、ong”和整体认读音节“yìng”,读准音,认清形,并能正确地进行书写。

  学会韵母“ang、eng、ing、ong”的音形和整体认读“yìng”。

  读准后鼻韵母“ang、eng、ing、ong”的音,记清字母的形。

  一、谈话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5个前鼻韵母,还记得是哪5个吗?(an en in un ün)今天我们学习汉语拼音的最后一课,在这课中我们要学习4个后鼻韵母,在发音上有一定的难度,比比谁学得最好。

  板书:ang eng ing ong

  二、学习“ang、eng、ing、ong”的音形及整体认读音节“yìng”

  (一)学习韵母“ang”的音形

  1、出示书中第一幅图,问:这是什么?

  2、出示图下音节“yáng”。

  3、教师示范读“yáng”,学生随读。

  4、教师范读“ang”,学生随读“ang”。

  5、师讲发音方法:发“ang”音时,先摆好“ a”的口形,发“ a”,紧接着舌头往后缩,舌根抵往软腭,气流从鼻腔中出来,声音响,气流强,手指按着鼻梁有些颤动。

  6、学生读中体会,指名读,齐读,开火车读等多种形式巩固字母的音。

  7、在学生读准“ang”的基础上再读读“yáng”这个音节。

  8、请同学们观察“ang”是由哪三个字母组成的?

  出示卡片:

  三个字母依次出现:先出示“ a”,再出示“ n”,“ a”和“ n”组成的.字母念什么?最后出示“ g”,合起来就是“ang”。

  注:教师可以做一个由后面向前面翻动的纸片,让“ a”变为“e、i、o”,使复韵母随之变为“ang、ing、ong”便于后面字母的学习。

  (二)学习韵母“eng”的音形

  1、出示第二幅图,说说图的内容。

  2、出示音节“dēng”,教师范读,学生随读“dēng”。

  3、教师在音节中提出“eng”,进行范读,学生随读。

  4、师讲发音方法:以韵母“ e”的口形开始,气流从鼻腔中流出。教师范读“eng”,学生练习体会。

  5、请同学读“dēng”来巩固“eng”的发音。

  6、记忆“eng”的形:“eng”是由哪几个字母组成的?

  学生边说教师边演示翻动卡片,使“ang”变成“eng”,只从后边向前翻动“ e”纸片,“ng”不用动,即成为“eng”字母。使学生可以比较出字母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三)学习韵母“ing”的音形及整体认读音节音节“yìng”。

  1、出示书中第三幅图:

  2、出示图下整体认读音节“yìng”,教师范读,请同学们说说和前2幅图下面的音节读法有什么不同?

  3、告诉学生“yìng”是整体认读音节,不用拼,应整体记忆。学生练习读。

  4、教师范读“ing”,学生随读。教师随时纠正不正确的读法。

  5、记忆“ing”的形:怎么记住它的形呀?随着学生回答教师翻动纸片使“eng”变成“ing”。

  6、采取多种形式读,巩固字母的读音。

  (四)学习韵母“ong”的音形

  1、出示图,这是什么?

  2、出示图下音节“zhōng”教师范读,学生随读。

  3、教师提出“ong”进行范读,学生随读,同桌互读。

  4、记忆“ong”的形:说说“ong”与前边字母有什么不同?

  教师翻动卡片使“ing”变成“ong”。

  三、书写韵母“ang、eng、ing、ong”

  1、自己试着练习抄写韵母。

  2、展示学生书写情况,说说哪儿写得好,哪写得还不够好。

  3、教师强调3个字母要靠拢,不要写成“ a n g”。

  四、小结

  照着板书把本节课的内容读一读就可以了。

  附:板书设计

幼儿园大班拼音教案2

  知识与目标:

  1、学会复韵母“ui”能认清形,读准音。

  2、学会“ui”的四个声调。

  3、能正确拼读、书写音节。

  方法与技能:掌握复韵母的音、形及四声。

  情感与态度:掌握复韵母的音、形、标调方法,认字。

  教学准备:字母卡片,配合学习ui的录音带、教学挂图和生字、词语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看卡片,读字母:“a、o、e、i、u、黒~”。

  2、教师谈话:同学们,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认识了ai、ei朋友,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ui朋友好吗?请大家看黑板:

  板书:10。ui

  二、看图学习复韵母ui的音形

  (一)学习“ui”的音形

  1、出示“ui”图:“ui”

  (1)问:谁能自己试着借助图画来学习“ui”的音形?学生自学。

  (2)同桌同学互相说说你是怎样学的?

  (3)请同学汇报学习结果:(图上画的是一个小女孩围着围巾,我借助“围”的音学习“ui”的读音。小女孩脖子上的围巾和搭拉下来的围巾,加上小辫子上的花合起来就是“ui”的形。)

  (4)教师纠正发音方法。发“ui”时,先发“u”的音,接着发“ei”,口形由圆到扁,逐步交成“i”的音。最后读成“ui”。

  (二)总结复韵母的发音方法

  (1)师讲:复韵母“ui”是由两个单韵母组成的一个整体,发音时,要先发第一个韵母的音,再从第一个韵母的音向第二个韵母的音快速滑行,改变成第二个韵母的口形,口形由大逐渐交成“i”的口形。

  (2)用这样的`方法再试着读读“ui”,体会方法。

  三、学习复韵母“ui”的四声

  1、读“ui”3个复韵母

  2、按顺序读6个单韵母“a、o、e、i、u、”,告诉学生他们是好兄弟,老大a,老二o,老三e,老四i,老四u,老六。

  3、“ui”都是由两个单韵母合成的。那么在标调的时候,应该标在谁的头上呢?我们来学一首标调歌。板书出示标调小儿歌:

  6个兄弟标调号,没a找o e,i u并列标调号,谁在后面送给谁。

  (1)学生读读儿歌

  (2)想想什么意思?

  4、结合刚才的小儿歌试着给3个复韵母标调号。

  出示

  游戏名称:顺风耳

  适用范围:复习音近的拼音字母(前后鼻音、平翘舌音)和生字。

  游戏准备:学生每人准备一套拼音卡片,和有关的生字卡片。

  操作过程:

  (1)老师或小老师报音,其他同学找出相应的声母、韵母、音节或生字卡片,边举起卡片边迅速读出来“找到了,找到了ao ao ao”。看谁找得对、准,读得快、准。

  (2)这样能帮助学生区分浙江方言中较难分辨的平翘舌音、前后鼻音,提高学生的听音辨别能力,培养学会倾听的良好学习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