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聚优范文网>幼师资源>幼儿教案>幼儿园大班教案

幼儿园大班教案

时间:2025-04-09 08:14:11 幼儿教案 我要投稿

幼儿园大班教案经典(10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幼儿园大班教案10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幼儿园大班教案经典(10篇)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认识数字8、9、10并了解其意义。

  2、认识数字8、9、10,能够将数字与相应数量的物体匹配。

  3、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大数字卡片1-10(2套)

  2.果树3棵

  3.苹果8个 4、梨9个 5、桃子10个

  活动过程:

  1、“拍手应数字”复习数字1-7 2、参观果园导入活动,认识数字8、9、10

  (1)认识数字8、9、10,,初步感知数量8、9、10。

  (2)请幼儿说说水果可以用几表示?例:出示数字8,说出8可以表示什么?

  3、幼儿操作练习

  (1)请幼儿给相应的水果送上数字。

  (2)请幼儿听声音匹配相应数字。

  4、游戏:“1234567”

  (1)介绍游戏规则:“我们围成圆圈边走边唱歌曲《1234567》,当老师说3个小朋友是一家时,大家就要找三个小朋友,抱在一起组成一个家。”

  (2)幼儿游戏3-4遍,教师引导能力较弱的幼儿找朋友。

  5、游戏:“数字蹲蹲”

  介绍游戏玩法:老师选4个小朋友分别拿上7-10的数字卡,教师手拿数字卡7,为游戏开头,如“数字7蹲,数字7蹲,数字7蹲完数字9蹲”“数字9蹲,数字9蹲,数字9蹲完数字8蹲”以此类推,直至4位小朋友全蹲完。

  6、教师总结,结束活动

  活动反思:

  虽说每堂课都会有瑕疵,但只要善于反思修正就是在进步,所以在后面的复习中,我会尽量填补一下之前课堂中有些没讲到的内容和单独指导学习进度稍慢的幼儿。增强巩固幼儿所学的知识,是每天都要进行的.事,教师的持之以恒才能让幼儿的知识开出花,结上丰硕的果实。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学习6的第二组加减。

  2、通常观看实物图的变化,进一步理解算式表达的含义,感知数量间的可逆性。

  3、积极地参与碰球游戏,愿意一个人和集体玩游戏。

  活动准备:

  1、教具 三幅实物图。

  2、学具若干。

  活动过程:

  集体活动。

  复习6的组成。

  我们来玩碰球游戏,你们的球和我的球合起来要是6。谁愿意一个人和大家玩这个游戏?

  学习6的.第二组加法。

  出示3幅实物图,引导幼儿观察。图上有什么?讲的是一件什么事?用什么算式来表示?(小河里有2条小船,又来了4条小船,现在一共有6条小船)学习6的第二组减法。

  调整三幅图的顺序,变第三幅图为第一幅图,第一幅为最后一幅图。现在图上讲的是一件什么事?用什么算式来表示?(河里有6条小船,开走了4条小船,现在还剩下2条小船。)2、小组活动。

  第一、二组看图列算式。

  第三、四组用小盘子的数字、符号来摆算式题,再读一读。

  教后感:孩子们通过学习6的组成对加减法很容易掌握,这节课我通过游戏的形式让孩子学习,效果较好!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3

  【设计意图】

  幼儿到了大班,身体骨骼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在动作技能上也有很大的发展潜能,动作的协调性、体力都明显增强。活泼好动,喜欢尝试新奇富有挑战性的活动。喜欢与同伴一起合作游戏,来获得对身体运动的经验,也有一定的安全意识。奔跑是大班孩子特别喜欢一项活动,但单一的跑对大班的孩子已没有什么挑战性,于是我在设计《合作拿圈追逐跑》活动时,为孩子制定了符合他们年龄特点以及本班幼儿实际发展情况的活动内容。用孩子喜爱的游戏情境“捕蝴蝶”来调动孩子参与游戏的兴趣。用两人、三人合作及添加道具网(大圈),来增加游戏的难度,提高活动的挑战性,通过躲闪及网住“蝴蝶”使孩子获得对自己身体发展的自信心等。让孩子始终积极的参与游戏并在游戏中获得快乐及满足。并充分发挥大班的孩子能动性,请孩子在游戏中自己拿游戏需要的道具及游戏结束时和老师一起收拾道具和场地。

  通过游戏使幼儿两两合作跑的动作得到练习,符合幼儿由易到难的学习特点,以及身体发展循序渐进的原则。在教学上采取两人合作做网、三人合作做网、分组比赛及发挥看课教师的资源,让孩子与老师一起参与活动,逐渐增加游戏的难度等多种形式,来激发幼儿对活动的兴趣和积极性。通过尝试练习,可以让他们动作更轻松、自然、协调,从而提高他们的身体综合素质。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的教育原则。

  【活动目标】

  1.学习两人或三人合作拿圈四散追逐跑。

  2.在游戏相互讨论中,探索网捕蝴蝶及蝴蝶躲散的不同方法。

  3.在合作跑中,尽量和同伴协调一致。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小圈若干、筐2个前期

  经验准备---听哨音站队形

  重点:两人拉圈协调跑

  难点:捕蝴蝶及蝴蝶躲的多种方法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活动手膝关节

  师:稍息,立正。今天我们的游戏主要是奔跑游戏,听口令活动一下我们的身体(第一节:头部运动第二节要部运动第三节膝盖运动第四节手腕脚腕)

  二、基本部分

  1.全体幼儿两两结伴拉环跑

  师:上次我们玩了一个拉环跑游戏,还记得怎么玩吗?

  师:请1、3组的小朋友每人到筐里拿一个圈快速与旁边的朋友拉圈站好。

  师:听哨音我们一排一排的,快速跑到对面的红线再跑回来。

  师:第一排准备……(一排一排的听哨音练习)

  2.游戏捕蝴蝶

  (1)1/2人当蝴蝶,1/2人当网

  师:刚才我们跑的都不错,这次我们来用圈玩个捕蝴蝶鱼的游戏。

  师:怎么玩呢?这次第1、2组的小朋友当蝴蝶到花园里飞来飞去,我们3、4组的小朋友快速与旁边的'朋友拉圈捕蝴蝶。

  师:蝴蝶怎样才算被捕到了呢?只要做网的小朋友手抓到你了,就算被捕到了,不能再逃跑。

  师:预备(吹哨音)

  (2)交换角色

  师:刚才有几张网捕到了好只蝴蝶,网怎样才能又快又稳的捕到蝴蝶呢?

  (两人的速度、两人协调、两人看准同一只蝴蝶、朝蝴蝶多的地方捕)

  师:那蝴蝶如何躲才能不被捕到呢?(找空地方、转身快、蝴蝶不能挤在一起)

  师:好,这次请第3、4组的小朋友当蝴蝶,1、2组的小朋友两人拉圈做网。3、4组的小朋友把圈给1、2组的小朋友。

  师:我们就用刚才大家说的那些好办法再玩一次捕蝴蝶的游戏。

  师:请第3、4组的蝴蝶到花园里准备。

  师:预备(吹哨音)

  (3)再次交换角色

  师:这次很多网都用了刚才大家说的好办法,但我们的蝴蝶也很狡猾,不好捕呀!

  师:好,这次请第1、3组的小朋友当蝴蝶,2、4组的小朋友两人拉圈做网。

  师:请第1、3组的蝴蝶到花园里准备。

  师:预备(吹哨音)

  3.增加难度

  (1)三人拉两环做网捕蝴蝶

  师:刚才我们蝴蝶、网都很厉害,现在我们来织张大网变成三人拉两圈捕蝴蝶。有没有信心捕到蝴蝶?

  师:请第2、4组的蝴蝶到花园里准备。

  师:1、3组的小朋友三人拉两圈做网。没有圈的请到圈筐里去拿。

  师:预备(吹哨音)

  (2)全体幼儿当网,请客人老师做蝴蝶

  师:我们网太厉害了,这次我们请所有的客人老师当蝴蝶,小朋友都当网来捕蝴蝶,看哪些网能捕到哪只蝴蝶。

  师:请客人老师到花园里准备好。

  师:预备(吹哨音)

  (3)请客人老师做网,全体幼儿当蝴蝶

  师:我们小朋友做网很厉害,做蝴蝶会怎么样呢?

  师:这次我们客人老师做网,全体小朋友当蝴蝶,看看谁不被大网网住。

  三、结束部分放松手膝关节——抖抖手腕、拍拍小腿、甩甩膀子,相互按摩、跟着老师沿着操场走一走。

  师:今天我们都玩累了,请手里有圈的小朋友把圈放回筐里。

  师:我们跟着音乐一起抖抖手腕、拍拍小腿、甩甩膀子。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探索了解人的舌头、动物舌头的特征及作用。

  2、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学会分辨熟悉的几种动物舌头。

  3、激发幼儿观察动物的兴趣,培养幼儿关爱动物的情感。

  4、在交流活动中能注意倾听并尊重同伴的讲话。

  5、体验解决问题的成就感。

  【活动准备】

  两杯水、青蛙图片、PPT。

  【活动过程】

  一、了解人体舌头的功能。

  1、品一品,尝一尝。

  桌上放两杯水,分别是盐水和糖水,让幼儿观察。

  (1)桌子上有两杯水,你能看出它们有什么不一样吗?

  (2)你能看出哪杯是盐水哪杯是糖水吗?

  (3)用什么办法可以知道呢?我们的舌头还能分辨什么味道?

  (4)我们的舌头长什么样?请小朋友相互观察一下。(扁扁的、宽宽的、淡红色、均匀小颗粒)

  2、想一想、说一说。

  (1)我们的舌头除了能分辨出各种味道,还有什么作用?

  教师小结:人体的舌头作用真大,不仅能尝出各种味道,还能帮助我们说话、唱歌,舌头还是搅拌机呢,能帮助牙齿把食物嚼碎。

  (2)如果舌头生病或受伤了,我们一定觉得很难受的,我们应该怎样来保护自己的舌头呢?

  教师小结:我们吃东西不要吃太辣、太烫或太冷的,也不要吃得太快,以免咬着舌头,保持口腔卫生。

  二、探讨青蛙舌头的特点及作用。

  小动物们有舌头吗?人的舌头有很多作用,小动物们的舌头也有很多作用。

  1、议一议。今天我们教室还来了一位小动物(青蛙),你们知道它的舌头有什么作用吗?(捉虫子)小朋友们,它是怎么用舌头捉害虫的呢?

  2、看一看。演示青蛙捉虫的情景。

  问:青蛙的舌头有什么特点?

  青蛙的舌头长在口腔的'前端,而舌尖位于咽部,舌上布满了粘液,能很快粘住害虫,将其直接送入咽部而吞入腹中。

  3、学一学。启发幼儿用手部动作边学习青蛙捉虫。

  三、观察并谈谈其它有趣的舌头。

  1、猜一猜。看图片,启发幼儿讨论。

  问:这些舌头有什么特征?猜猜他们分别是谁的舌头?

  2、操作游戏“找舌头”,让幼儿给动物和相应的舌头连线。

  3、谈一谈。观看PPT。

  (1)啄木鸟的舌头上带钩,能伸进树皮里勾出害虫。

  (2)蛇的舌头是裂开的,可以用来捕捉外面的气味。

  (3)老虎的舌头上有很多肉刺,能帮助老虎把骨头上的肉舔干净。

  (4)炎热的夏天,小狗的舌头能流出汗水,帮助它散热,可以凉快些。

  (5)食蚁兽的舌头又长又圆,能伸进蚁窝,吃掉白蚁。

  问:你还知道哪些动物的舌头也很有趣?

  【活动结束】

  人和动物的舌头这么能干、有趣,以后要保护自己的舌头,也要保护动物,同时要多留心,观察其它动物,发现一些更有趣的舌头。

  【活动反思】

  整个活动先让幼儿了解人类舌头的味觉功能,再提问“我们的舌头除了能分辨出各种味道,还有什么作用?”引导幼儿积极讨论,使整个活动气氛都活跃起来,再引导观察动物的舌头。在幼儿猜测这是谁的舌头时,我先让幼儿小组讨论操作“给动物找舌头”提高幼儿的兴趣,然后再讲述每个动物的舌头特点和作用。活动中培养了幼儿的观察能力,让幼儿学会分辨熟悉的几种动物舌头。

  小百科:舌,俗称“舌头”。在口腔底部。人类的舌是进食和言语的重要器官。在口腔内活动的肌性器官,对味有特别的感觉,有助于咀嚼、吞咽、发音。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让孩子们知道草莓的特征以及草莓的味道。

  2.学会用白糖装饰出草莓。

  活动准备

  红色的粉笔,刀,白糖,木工胶

  教学具图片

  活动过程

  [导入]

  1. 通过猜谜语的方式向孩子们介绍草莓。

  - 我是酸甜可口的水果,我红红的表皮上长着籽儿。

  - 我可以加工成果酱和果汁。我是谁呢?[展开]

  1. 谈谈草莓。

  - 你吃过草莓吗?

  - 草莓的味道怎么样?

  - 吃草莓的时候你的心情怎么样?

  2. 说说草莓的特征。

  -草莓是怎样制作生产出来的呢?它长什么样子?

  (我们喜欢的'草莓是用花苞发育出来的,有的发育成球形,有的发育成颗粒状。)

  - 草莓的籽儿长什么样?

  (草莓不像其他的水果,籽儿长在里面而是长在果皮上。)

  - 水果是怎样长成的?

  (我们吃的水果是花的一部分变化而成的。花的子房、花萼,花苞等部分的养分聚在一起形成了水果。像柿子,葡萄这些水果是子房发育成的被叫做假果,而梨,草莓是花苞和花萼变大形成的被叫做真果。)

  3. 制作草莓并研究制作材料。

  - 如果要装饰出草莓需要哪些材料?

  - 用粉笔怎样装饰出草莓呢?

  4. 用活动纸中的粉笔装饰出草莓。

  ① 准备好红色的粉笔。

  ② 把粉笔划出粉末来。

  ③ 把白糖和粉笔末混在一起,使白糖染上红色。

  ④ 在草莓上涂上木工胶把混合好的粉末粘在草莓上。

  ⑤ 说说草莓的味道和白糖的味道。[结尾]

  1. 让孩子们把做好的草莓介绍给朋友们

  2. 总结活动

  [活动图片]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6

  教材分析

  《小猪家的房顶》,活动来自《弯弯绕绕》这个主题活动,主题活动从引领幼儿进入生活环境中的弯绕世界开始,让他们面对各种物体,饶有兴趣地去发掘和体验与之相关的造型、作用和乐趣,然后用他们熟悉的材料和方式去创造一片弯弯绕绕的天地。本活动以“小猪的新房子”为情景,小猪一家造了新房子,这幢房子的'房顶是梯形的从而导入活动,让幼儿了解梯形的基本特征,能找出梯形图形。活动中,让幼儿动脑动手的过程中,调动各种感官,插上想象的翅膀,主动学习、不断成长。

  活动目标

  1、了解梯形的基本特征,能不受其他图形的干扰找出梯形

  2、认识不同的梯形,发展观察、比较、动手能力。

  活动准备

  1、幼儿活动材料《数学》第21页《梯形大聚会》。

  2、图片:由长方形、正方形和梯形组合而成的一间屋顶为梯形的房子,图形可以拆分。

  3、等腰梯形、直角梯形等各种梯形图片,长方形、三角形的纸(数量与幼儿人数相同),剪刀。

  4、人手一张白纸,上画三个正方形;剪刀。

  活动过程

  (一)找梯形

  1.引导幼儿关注“小猪的新房子”:小猪一家造了新房子,这幢房子的屋顶很特别,让我们一起来找一找,这幢房子上有什么形状。

  2.请幼儿在“小猪的新房子”中找出长方形和正方形,数一数各有几个。

  3.剩下的形状就是小猪家的房顶,这个形状叫什么?(梯形)摸一摸它和长方形、正方形有什么不一样?

  4.将梯形图片倒着放、斜着放,请幼儿说说这个图形还是不是梯形。

  5.出示直角梯形图片。这个一边可以当滑梯的图形是不是梯形?

  6.出示等腰梯形图片。这个两边有一样长滑梯的图形是不是梯形?

  (二)变梯形

  1.猪妈妈又生了很多猪宝宝,她准备给每只小猪盖一幢房子,小猪们都喜欢梯形的房顶,请你们一起来帮忙!

  2.出示长方形、三角形纸。请你们用折纸的方法把长方形(三角形)变成梯形,谁来试试?

  3.幼儿尝试用折的方法来变梯形,再将剪下来的梯形贴在白纸上原来画的正方形房子上,作为“小猪家的房顶”。

  (三)梯形大聚会

  1.出示幼儿活动材料《数学》第21页《梯形大聚会》,引导幼儿通过观察、寻找、涂色、连线活动再次感知梯形的特征。

  2.幼儿操作,教师巡回观察、指导需要帮助的幼儿。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知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属相。

  2、能听懂故事的主要情节并能简单概述出来。

  3、了解十二属相具体有哪些动物表示以及轮换的规律。

  活动准备:

  1、老鼠、猫、牛的手偶各一个,十二属相轮换的规律图或图片一张或小动物玩具。

  2、故事挂图《十二生肖》。

  3、了解家庭成员的属相。

  活动过程:

  一、请幼儿交流属相,引入主题。

  1、幼儿自我介绍自己或家人的属相。

  2、属相也叫生肖,都是由动物代表的,为什么要用动物代表呢?引出故事。

  二、讲述故事,帮助幼儿理解故事的主要情节。

  1、教师利用手偶生动地讲述《十二生肖》的故事。 提问交流:属相里面有没有猫?为什么没有猫?谁排在了第一?为什么小小的老鼠排在了第一?

  2、进一步理解故事的主要情节。

  3、幼儿利用老鼠、猫、牛的手指玩偶,两人一组进行故事主要情节的再现和讲述。

  三、引导幼儿了解十二属相的代表动物和十二属相的轮换规律。

  1、利用小动物玩具或教学挂图,了解十二属相的代表动物。提问交流:有哪些动物被选为属相?一共有多少属相?我们一起数一数。十二属相是由自然界的十二种动物:鼠、牛、虎、兔、蛇、马、羊、猴、鸡、狗、猪以及传说中的.龙组成的,属相的作用就是可以计算年。

  2、了解十二属相的轮换规律。属虎的小朋友是虎年生的,属兔的就是兔年生的,这说明一年有一个属相,十二属相转一圈就需要十二年。十二个属相就是按照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的顺序排列的。 老师和小朋友一起借助动物玩具或幼儿用书说一说轮换规律。了解十二属相的我国特有的民间风俗。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学会手工的步骤、折纸的形状和方向,能恰当的语言表述。

  能认真观察、养成注意听和问的习惯。

  学会剪纸,往不同方向折纸,折成不同的形状。

  探索、发现生活中陀螺的特征。

  培养幼儿反应的敏捷性和对动作的控制能力。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学会手工的步骤、折纸的形状和方向,能恰当的语言表述。

  教学难点:折纸的形状和方向。

  活动过程

  开始环节:

  1、出示剪刀、画有虚线大正方形的纸张,引起幼儿的兴趣

  2、分发学具,并提示安全使用事项,提醒幼儿注意观察

  基本环节:

  一、教师示范,幼儿学习折纸陀螺。(教师说方法,幼儿跟着说,训练语言表达能力)

  1、 示范使用剪刀和拿纸的正确方法。

  2、 示范按虚线剪出两个正方形 ,教师巡视指导并给予帮助。

  3、 剪好正方形后,教师和幼儿比较是否为正方形。

  4、 教学按正方形中的两条虚线反折成长方形,巡视指导,完成后再比较。

  5、 两个正方形都折成长方形后再折成平行四边形,巡视指导,完成后再比较,这个过程要多花时间,多点耐心。

  6、 两个平行四边形交叉成十字形,将四个角往里折,最后一个角插入第一个角的缝隙里。教师巡视指导,给予帮助。

  二、让折好的幼儿按方法重折,保持课堂纪律,教师留出时间帮助其他幼儿

  三、幼儿出示自己折好的作品,和教师作品做比较,进行鼓励评价,提升幼儿成就感和喜悦感。

  四、将正方形的作品四条边往里压成立体的陀螺身,再往中心孔里插入一根短木棍,一个完整的陀螺就做好了。

  结束环节:指导幼儿用不同方式玩陀螺。

  延伸环节:

  1、课后比赛玩转陀螺;

  2、回家折陀螺给家人看,教他们折陀螺。

  教学反思

  由于是学前班幼儿的动手能力和接受能力已经比较强了,做这次的手工对他们来说并不难。所以,选材和教学时间的安排上我处理得比较恰当,在每一个步骤中让先完成的幼儿重做和帮助别的'幼儿,使整节课堂能维持课堂纪律和保证教学质量起到关键的作用。但因为并非每个幼儿的能力都是一样的,因此,在本节课中我还巡视并帮助有困难的幼儿。然而这个过程中还存在了一些问题:第一,需要帮助的幼儿占大多数,他们太依赖教师的帮忙。这时应该鼓励学生大胆去折。第二,因为时间的关系,指导到后面的学生时由原先的教方法让他折变成了一边说一边帮他做。这样这个幼儿就缺失了动手的机会,是不利于幼儿的自我动手能力发展的。今后再上手工课时我一定会注意这样的问题,尽量妥善解决。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9

  设计意图:孩子们在户外观察秋天的景色时,对大树的外形特征产生了兴趣,荣寅宸与毛坚在讨论小花园里的雪松有多高、有多粗?尤阳与王浩在争论雪松和谷树谁长得高?谁长的粗?为满足幼儿的好奇心,从他们的兴趣出发,引导幼儿用自己的方式进行测量,所以设计了这一活动。

  活动目标:

  1、各种材料、各种方法测量树,知道树干有高矮、粗细等。

  2、初步学习测量及记录的方法。

  环境创设:

  1、户外。

  2、长短绳子、各种尺、记录纸、笔、竹竿等,地上画有刻度线。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用目测的方法观察树,用语言简单表述出树的不同。

  1、小花园里的树真多,你知道他们的名字吗?

  2、这些树长得一样吗?怎么不一样?

  二、组织幼儿开展讨论,寻找测量树干粗细的方法。

  1、刚才小朋友说树干有粗细,哪棵粗?哪棵细?你是怎么知道的?

  2、有没有办法知道××到底有多少粗?××有多少细呢?

  幼儿讨论:用手环抱、尺量、绳子量……

  三、幼儿自由选择各种材料测量雪松后交流:

  1、粗细:

  (1)、用什么材料测量?有多少粗?什么方法测量的'?

  (2)怎样知道测出来的数字是多少?

  (3)、为什么测量出的粗细不一样?

  2、高矮:

  (1)、小花园里哪棵树最高?

  ·有多高?你怎么知道?

  ·怎么记录?

  (2)、瓜子黄杨树长得高不高?怎么测?

  (3)、龙柏长得不高不矮,有什么方法测量?

  ·用钢皮卷尺直接测量;

  ·用竹竿等替代物量,然后竹竿放地上用尺量。

  四、小小树医生

  1、医生每年都要给小朋友体检,量量身高和胸围。现在请你们来做树医生,给这些树检查身体。幼儿每人选择一棵树进行高矮、粗细的测量,并把数字记录在记录表上。

  2、互相交流记录结果。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10

  一、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发现生活中有规律的事物,感受规律的存在和美感;规律,运用规律。

  2、掌握按颜色、数量的排序规律,并按规律推理。

  3、发展幼儿观察、分析、判断、推理等思维能力。

  二、活动准备:

  教师演示版一套;幼儿镶嵌板每人一套;一套有规律的串珠,一套没有规律的串珠;卡片3张;绿色、红色珠子若干;活动课程实录:幼儿随音乐有序取牌入座。

  三、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1、大家好,我是小熊,小朋友欢迎你们来我家,你们能告诉我刚才是怎么进教室的?(我们是听音乐进教室的,我们是取牌进教室的)

  2、幼儿入座后,互相观察牌的颜色,感受规律。

  (二)操作探索:

  1、游戏一:观察串珠,初步感受规律的存在和美感。

  (1)师:出示两串串珠(一串是有规律的,一串是没有规律的),请小朋友仔细看看,这两串串珠各有什么特点?师:哪串珠子串的有规律?

  (2)师:哪串是没有规律的?

  (3)师:哪串珠子串的漂亮?

  (4)师:那就请小朋友也试着串出一串有规律的串珠吧!教师播放动感音乐,小朋友开始串珠子。音乐结束后,请小朋友展示自己的作品。

  (5)幼:我是按二个绿色二个红色的规律串成的;我是按三个绿色一个红色的规律串成的……(幼儿纷纷讲述自己的作品)。

  (6)师:大家的作品都很好。下面,就带好自己的串珠,摆个姿势小熊给你们照个相吧。

  (7):设计本环节,就是让幼儿感知有规律的串珠更美,并能从中找出简单的规律。

  2、游戏(二): 迎新年。让幼儿动手操作,体验规律,并按规律推理。

  (1)铺地板。

  ①教师在演示版上布置小熊的家,说,“马上就要过新年了,小熊开始装修自己的房子。它想请小朋友来帮忙,小朋友愿意帮助小熊吗?”

  幼:愿意。

  ②师:小熊说,“铺地板得按着它要求的规律来铺。小熊小熊装新房,地板铺得真漂亮。黑白黑白有规律,铺完地板又刷墙。”(老师拿出一张自制的黑白变化规律的.地板图片,请幼儿观察。幼儿观察地板颜色变化的规律后,按规律镶嵌)

  (2)刷墙。

  师:小熊说,“小朋友真能干,地板铺好了,再帮我刷刷墙吧。”

  “小熊家的墙壁是要刷彩条状图案的。小朋友仔细听,墙壁彩条的颜色是怎么排列的?”

  “小熊小熊装新房,又铺地板又刷墙。红蓝黄、红蓝黄,按着规律来刷墙。”(老师拿制图片,请幼儿观察墙壁彩条,按着彩条规律在插板上镶嵌)

  (3)挂彩灯。

  ①师:小熊说,“小朋友,真能干,地板铺好,墙壁刷完,再来帮我挂彩灯吧。”

  ②小熊家的彩灯也是有规律的。看谁设计的最好,小熊就选谁的彩灯挂在门口。

  ③教师巡回指导并、表扬"彩灯"设计有创意的小朋友。并请最有创意的小朋友在教师的演示版上"挂彩灯"。

  ④:设计本小节活动,让幼儿亲自动手操作体验规律,按规律推理,并能用镶嵌在插板上把规律摆出来。

  (4)游戏:风水轮流转,身体体验:幼儿围成一圈,按规律做动作。

  ①师:游戏方法:小朋友一边跟我说儿歌"请你先来拍拍手,请你再来拍拍肩,最后再来跺跺脚。一边从壮壮小朋友开始,依次做这三个动作。轮完一圈为止。如果哪个小朋友做错了动作,就进圈里给小朋友表演个小节目。好不好玩?

  ②幼:好玩!游戏开始……

  (三)活动延伸:

  小朋友今天来小熊家玩得开心吗?接下来和小熊一起到外面去找找还有什么东西也是很有规律的排列在一起的。

《幼儿园大班教案经典(10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幼儿园大班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安全教案_幼儿园大班安全教案06-06

幼儿园大班教案08-06

大班幼儿园教案07-15

幼儿园大班的教案10-24

幼儿园大班教案01-03

【精选】幼儿园大班教案09-07

(经典)幼儿园大班教案10-12

幼儿园大班教案12-17

幼儿园大班教案12-17

幼儿园大班教案12-18

文章代写服务

资深写手 · 帮您写文章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幼儿园大班教案经典(10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幼儿园大班教案10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幼儿园大班教案经典(10篇)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认识数字8、9、10并了解其意义。

  2、认识数字8、9、10,能够将数字与相应数量的物体匹配。

  3、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大数字卡片1-10(2套)

  2.果树3棵

  3.苹果8个 4、梨9个 5、桃子10个

  活动过程:

  1、“拍手应数字”复习数字1-7 2、参观果园导入活动,认识数字8、9、10

  (1)认识数字8、9、10,,初步感知数量8、9、10。

  (2)请幼儿说说水果可以用几表示?例:出示数字8,说出8可以表示什么?

  3、幼儿操作练习

  (1)请幼儿给相应的水果送上数字。

  (2)请幼儿听声音匹配相应数字。

  4、游戏:“1234567”

  (1)介绍游戏规则:“我们围成圆圈边走边唱歌曲《1234567》,当老师说3个小朋友是一家时,大家就要找三个小朋友,抱在一起组成一个家。”

  (2)幼儿游戏3-4遍,教师引导能力较弱的幼儿找朋友。

  5、游戏:“数字蹲蹲”

  介绍游戏玩法:老师选4个小朋友分别拿上7-10的数字卡,教师手拿数字卡7,为游戏开头,如“数字7蹲,数字7蹲,数字7蹲完数字9蹲”“数字9蹲,数字9蹲,数字9蹲完数字8蹲”以此类推,直至4位小朋友全蹲完。

  6、教师总结,结束活动

  活动反思:

  虽说每堂课都会有瑕疵,但只要善于反思修正就是在进步,所以在后面的复习中,我会尽量填补一下之前课堂中有些没讲到的内容和单独指导学习进度稍慢的幼儿。增强巩固幼儿所学的知识,是每天都要进行的.事,教师的持之以恒才能让幼儿的知识开出花,结上丰硕的果实。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学习6的第二组加减。

  2、通常观看实物图的变化,进一步理解算式表达的含义,感知数量间的可逆性。

  3、积极地参与碰球游戏,愿意一个人和集体玩游戏。

  活动准备:

  1、教具 三幅实物图。

  2、学具若干。

  活动过程:

  集体活动。

  复习6的组成。

  我们来玩碰球游戏,你们的球和我的球合起来要是6。谁愿意一个人和大家玩这个游戏?

  学习6的.第二组加法。

  出示3幅实物图,引导幼儿观察。图上有什么?讲的是一件什么事?用什么算式来表示?(小河里有2条小船,又来了4条小船,现在一共有6条小船)学习6的第二组减法。

  调整三幅图的顺序,变第三幅图为第一幅图,第一幅为最后一幅图。现在图上讲的是一件什么事?用什么算式来表示?(河里有6条小船,开走了4条小船,现在还剩下2条小船。)2、小组活动。

  第一、二组看图列算式。

  第三、四组用小盘子的数字、符号来摆算式题,再读一读。

  教后感:孩子们通过学习6的组成对加减法很容易掌握,这节课我通过游戏的形式让孩子学习,效果较好!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3

  【设计意图】

  幼儿到了大班,身体骨骼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在动作技能上也有很大的发展潜能,动作的协调性、体力都明显增强。活泼好动,喜欢尝试新奇富有挑战性的活动。喜欢与同伴一起合作游戏,来获得对身体运动的经验,也有一定的安全意识。奔跑是大班孩子特别喜欢一项活动,但单一的跑对大班的孩子已没有什么挑战性,于是我在设计《合作拿圈追逐跑》活动时,为孩子制定了符合他们年龄特点以及本班幼儿实际发展情况的活动内容。用孩子喜爱的游戏情境“捕蝴蝶”来调动孩子参与游戏的兴趣。用两人、三人合作及添加道具网(大圈),来增加游戏的难度,提高活动的挑战性,通过躲闪及网住“蝴蝶”使孩子获得对自己身体发展的自信心等。让孩子始终积极的参与游戏并在游戏中获得快乐及满足。并充分发挥大班的孩子能动性,请孩子在游戏中自己拿游戏需要的道具及游戏结束时和老师一起收拾道具和场地。

  通过游戏使幼儿两两合作跑的动作得到练习,符合幼儿由易到难的学习特点,以及身体发展循序渐进的原则。在教学上采取两人合作做网、三人合作做网、分组比赛及发挥看课教师的资源,让孩子与老师一起参与活动,逐渐增加游戏的难度等多种形式,来激发幼儿对活动的兴趣和积极性。通过尝试练习,可以让他们动作更轻松、自然、协调,从而提高他们的身体综合素质。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的教育原则。

  【活动目标】

  1.学习两人或三人合作拿圈四散追逐跑。

  2.在游戏相互讨论中,探索网捕蝴蝶及蝴蝶躲散的不同方法。

  3.在合作跑中,尽量和同伴协调一致。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小圈若干、筐2个前期

  经验准备---听哨音站队形

  重点:两人拉圈协调跑

  难点:捕蝴蝶及蝴蝶躲的多种方法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活动手膝关节

  师:稍息,立正。今天我们的游戏主要是奔跑游戏,听口令活动一下我们的身体(第一节:头部运动第二节要部运动第三节膝盖运动第四节手腕脚腕)

  二、基本部分

  1.全体幼儿两两结伴拉环跑

  师:上次我们玩了一个拉环跑游戏,还记得怎么玩吗?

  师:请1、3组的小朋友每人到筐里拿一个圈快速与旁边的朋友拉圈站好。

  师:听哨音我们一排一排的,快速跑到对面的红线再跑回来。

  师:第一排准备……(一排一排的听哨音练习)

  2.游戏捕蝴蝶

  (1)1/2人当蝴蝶,1/2人当网

  师:刚才我们跑的都不错,这次我们来用圈玩个捕蝴蝶鱼的游戏。

  师:怎么玩呢?这次第1、2组的小朋友当蝴蝶到花园里飞来飞去,我们3、4组的小朋友快速与旁边的'朋友拉圈捕蝴蝶。

  师:蝴蝶怎样才算被捕到了呢?只要做网的小朋友手抓到你了,就算被捕到了,不能再逃跑。

  师:预备(吹哨音)

  (2)交换角色

  师:刚才有几张网捕到了好只蝴蝶,网怎样才能又快又稳的捕到蝴蝶呢?

  (两人的速度、两人协调、两人看准同一只蝴蝶、朝蝴蝶多的地方捕)

  师:那蝴蝶如何躲才能不被捕到呢?(找空地方、转身快、蝴蝶不能挤在一起)

  师:好,这次请第3、4组的小朋友当蝴蝶,1、2组的小朋友两人拉圈做网。3、4组的小朋友把圈给1、2组的小朋友。

  师:我们就用刚才大家说的那些好办法再玩一次捕蝴蝶的游戏。

  师:请第3、4组的蝴蝶到花园里准备。

  师:预备(吹哨音)

  (3)再次交换角色

  师:这次很多网都用了刚才大家说的好办法,但我们的蝴蝶也很狡猾,不好捕呀!

  师:好,这次请第1、3组的小朋友当蝴蝶,2、4组的小朋友两人拉圈做网。

  师:请第1、3组的蝴蝶到花园里准备。

  师:预备(吹哨音)

  3.增加难度

  (1)三人拉两环做网捕蝴蝶

  师:刚才我们蝴蝶、网都很厉害,现在我们来织张大网变成三人拉两圈捕蝴蝶。有没有信心捕到蝴蝶?

  师:请第2、4组的蝴蝶到花园里准备。

  师:1、3组的小朋友三人拉两圈做网。没有圈的请到圈筐里去拿。

  师:预备(吹哨音)

  (2)全体幼儿当网,请客人老师做蝴蝶

  师:我们网太厉害了,这次我们请所有的客人老师当蝴蝶,小朋友都当网来捕蝴蝶,看哪些网能捕到哪只蝴蝶。

  师:请客人老师到花园里准备好。

  师:预备(吹哨音)

  (3)请客人老师做网,全体幼儿当蝴蝶

  师:我们小朋友做网很厉害,做蝴蝶会怎么样呢?

  师:这次我们客人老师做网,全体小朋友当蝴蝶,看看谁不被大网网住。

  三、结束部分放松手膝关节——抖抖手腕、拍拍小腿、甩甩膀子,相互按摩、跟着老师沿着操场走一走。

  师:今天我们都玩累了,请手里有圈的小朋友把圈放回筐里。

  师:我们跟着音乐一起抖抖手腕、拍拍小腿、甩甩膀子。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探索了解人的舌头、动物舌头的特征及作用。

  2、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学会分辨熟悉的几种动物舌头。

  3、激发幼儿观察动物的兴趣,培养幼儿关爱动物的情感。

  4、在交流活动中能注意倾听并尊重同伴的讲话。

  5、体验解决问题的成就感。

  【活动准备】

  两杯水、青蛙图片、PPT。

  【活动过程】

  一、了解人体舌头的功能。

  1、品一品,尝一尝。

  桌上放两杯水,分别是盐水和糖水,让幼儿观察。

  (1)桌子上有两杯水,你能看出它们有什么不一样吗?

  (2)你能看出哪杯是盐水哪杯是糖水吗?

  (3)用什么办法可以知道呢?我们的舌头还能分辨什么味道?

  (4)我们的舌头长什么样?请小朋友相互观察一下。(扁扁的、宽宽的、淡红色、均匀小颗粒)

  2、想一想、说一说。

  (1)我们的舌头除了能分辨出各种味道,还有什么作用?

  教师小结:人体的舌头作用真大,不仅能尝出各种味道,还能帮助我们说话、唱歌,舌头还是搅拌机呢,能帮助牙齿把食物嚼碎。

  (2)如果舌头生病或受伤了,我们一定觉得很难受的,我们应该怎样来保护自己的舌头呢?

  教师小结:我们吃东西不要吃太辣、太烫或太冷的,也不要吃得太快,以免咬着舌头,保持口腔卫生。

  二、探讨青蛙舌头的特点及作用。

  小动物们有舌头吗?人的舌头有很多作用,小动物们的舌头也有很多作用。

  1、议一议。今天我们教室还来了一位小动物(青蛙),你们知道它的舌头有什么作用吗?(捉虫子)小朋友们,它是怎么用舌头捉害虫的呢?

  2、看一看。演示青蛙捉虫的情景。

  问:青蛙的舌头有什么特点?

  青蛙的舌头长在口腔的'前端,而舌尖位于咽部,舌上布满了粘液,能很快粘住害虫,将其直接送入咽部而吞入腹中。

  3、学一学。启发幼儿用手部动作边学习青蛙捉虫。

  三、观察并谈谈其它有趣的舌头。

  1、猜一猜。看图片,启发幼儿讨论。

  问:这些舌头有什么特征?猜猜他们分别是谁的舌头?

  2、操作游戏“找舌头”,让幼儿给动物和相应的舌头连线。

  3、谈一谈。观看PPT。

  (1)啄木鸟的舌头上带钩,能伸进树皮里勾出害虫。

  (2)蛇的舌头是裂开的,可以用来捕捉外面的气味。

  (3)老虎的舌头上有很多肉刺,能帮助老虎把骨头上的肉舔干净。

  (4)炎热的夏天,小狗的舌头能流出汗水,帮助它散热,可以凉快些。

  (5)食蚁兽的舌头又长又圆,能伸进蚁窝,吃掉白蚁。

  问:你还知道哪些动物的舌头也很有趣?

  【活动结束】

  人和动物的舌头这么能干、有趣,以后要保护自己的舌头,也要保护动物,同时要多留心,观察其它动物,发现一些更有趣的舌头。

  【活动反思】

  整个活动先让幼儿了解人类舌头的味觉功能,再提问“我们的舌头除了能分辨出各种味道,还有什么作用?”引导幼儿积极讨论,使整个活动气氛都活跃起来,再引导观察动物的舌头。在幼儿猜测这是谁的舌头时,我先让幼儿小组讨论操作“给动物找舌头”提高幼儿的兴趣,然后再讲述每个动物的舌头特点和作用。活动中培养了幼儿的观察能力,让幼儿学会分辨熟悉的几种动物舌头。

  小百科:舌,俗称“舌头”。在口腔底部。人类的舌是进食和言语的重要器官。在口腔内活动的肌性器官,对味有特别的感觉,有助于咀嚼、吞咽、发音。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让孩子们知道草莓的特征以及草莓的味道。

  2.学会用白糖装饰出草莓。

  活动准备

  红色的粉笔,刀,白糖,木工胶

  教学具图片

  活动过程

  [导入]

  1. 通过猜谜语的方式向孩子们介绍草莓。

  - 我是酸甜可口的水果,我红红的表皮上长着籽儿。

  - 我可以加工成果酱和果汁。我是谁呢?[展开]

  1. 谈谈草莓。

  - 你吃过草莓吗?

  - 草莓的味道怎么样?

  - 吃草莓的时候你的心情怎么样?

  2. 说说草莓的特征。

  -草莓是怎样制作生产出来的呢?它长什么样子?

  (我们喜欢的'草莓是用花苞发育出来的,有的发育成球形,有的发育成颗粒状。)

  - 草莓的籽儿长什么样?

  (草莓不像其他的水果,籽儿长在里面而是长在果皮上。)

  - 水果是怎样长成的?

  (我们吃的水果是花的一部分变化而成的。花的子房、花萼,花苞等部分的养分聚在一起形成了水果。像柿子,葡萄这些水果是子房发育成的被叫做假果,而梨,草莓是花苞和花萼变大形成的被叫做真果。)

  3. 制作草莓并研究制作材料。

  - 如果要装饰出草莓需要哪些材料?

  - 用粉笔怎样装饰出草莓呢?

  4. 用活动纸中的粉笔装饰出草莓。

  ① 准备好红色的粉笔。

  ② 把粉笔划出粉末来。

  ③ 把白糖和粉笔末混在一起,使白糖染上红色。

  ④ 在草莓上涂上木工胶把混合好的粉末粘在草莓上。

  ⑤ 说说草莓的味道和白糖的味道。[结尾]

  1. 让孩子们把做好的草莓介绍给朋友们

  2. 总结活动

  [活动图片]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6

  教材分析

  《小猪家的房顶》,活动来自《弯弯绕绕》这个主题活动,主题活动从引领幼儿进入生活环境中的弯绕世界开始,让他们面对各种物体,饶有兴趣地去发掘和体验与之相关的造型、作用和乐趣,然后用他们熟悉的材料和方式去创造一片弯弯绕绕的天地。本活动以“小猪的新房子”为情景,小猪一家造了新房子,这幢房子的'房顶是梯形的从而导入活动,让幼儿了解梯形的基本特征,能找出梯形图形。活动中,让幼儿动脑动手的过程中,调动各种感官,插上想象的翅膀,主动学习、不断成长。

  活动目标

  1、了解梯形的基本特征,能不受其他图形的干扰找出梯形

  2、认识不同的梯形,发展观察、比较、动手能力。

  活动准备

  1、幼儿活动材料《数学》第21页《梯形大聚会》。

  2、图片:由长方形、正方形和梯形组合而成的一间屋顶为梯形的房子,图形可以拆分。

  3、等腰梯形、直角梯形等各种梯形图片,长方形、三角形的纸(数量与幼儿人数相同),剪刀。

  4、人手一张白纸,上画三个正方形;剪刀。

  活动过程

  (一)找梯形

  1.引导幼儿关注“小猪的新房子”:小猪一家造了新房子,这幢房子的屋顶很特别,让我们一起来找一找,这幢房子上有什么形状。

  2.请幼儿在“小猪的新房子”中找出长方形和正方形,数一数各有几个。

  3.剩下的形状就是小猪家的房顶,这个形状叫什么?(梯形)摸一摸它和长方形、正方形有什么不一样?

  4.将梯形图片倒着放、斜着放,请幼儿说说这个图形还是不是梯形。

  5.出示直角梯形图片。这个一边可以当滑梯的图形是不是梯形?

  6.出示等腰梯形图片。这个两边有一样长滑梯的图形是不是梯形?

  (二)变梯形

  1.猪妈妈又生了很多猪宝宝,她准备给每只小猪盖一幢房子,小猪们都喜欢梯形的房顶,请你们一起来帮忙!

  2.出示长方形、三角形纸。请你们用折纸的方法把长方形(三角形)变成梯形,谁来试试?

  3.幼儿尝试用折的方法来变梯形,再将剪下来的梯形贴在白纸上原来画的正方形房子上,作为“小猪家的房顶”。

  (三)梯形大聚会

  1.出示幼儿活动材料《数学》第21页《梯形大聚会》,引导幼儿通过观察、寻找、涂色、连线活动再次感知梯形的特征。

  2.幼儿操作,教师巡回观察、指导需要帮助的幼儿。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知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属相。

  2、能听懂故事的主要情节并能简单概述出来。

  3、了解十二属相具体有哪些动物表示以及轮换的规律。

  活动准备:

  1、老鼠、猫、牛的手偶各一个,十二属相轮换的规律图或图片一张或小动物玩具。

  2、故事挂图《十二生肖》。

  3、了解家庭成员的属相。

  活动过程:

  一、请幼儿交流属相,引入主题。

  1、幼儿自我介绍自己或家人的属相。

  2、属相也叫生肖,都是由动物代表的,为什么要用动物代表呢?引出故事。

  二、讲述故事,帮助幼儿理解故事的主要情节。

  1、教师利用手偶生动地讲述《十二生肖》的故事。 提问交流:属相里面有没有猫?为什么没有猫?谁排在了第一?为什么小小的老鼠排在了第一?

  2、进一步理解故事的主要情节。

  3、幼儿利用老鼠、猫、牛的手指玩偶,两人一组进行故事主要情节的再现和讲述。

  三、引导幼儿了解十二属相的代表动物和十二属相的轮换规律。

  1、利用小动物玩具或教学挂图,了解十二属相的代表动物。提问交流:有哪些动物被选为属相?一共有多少属相?我们一起数一数。十二属相是由自然界的十二种动物:鼠、牛、虎、兔、蛇、马、羊、猴、鸡、狗、猪以及传说中的.龙组成的,属相的作用就是可以计算年。

  2、了解十二属相的轮换规律。属虎的小朋友是虎年生的,属兔的就是兔年生的,这说明一年有一个属相,十二属相转一圈就需要十二年。十二个属相就是按照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的顺序排列的。 老师和小朋友一起借助动物玩具或幼儿用书说一说轮换规律。了解十二属相的我国特有的民间风俗。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学会手工的步骤、折纸的形状和方向,能恰当的语言表述。

  能认真观察、养成注意听和问的习惯。

  学会剪纸,往不同方向折纸,折成不同的形状。

  探索、发现生活中陀螺的特征。

  培养幼儿反应的敏捷性和对动作的控制能力。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学会手工的步骤、折纸的形状和方向,能恰当的语言表述。

  教学难点:折纸的形状和方向。

  活动过程

  开始环节:

  1、出示剪刀、画有虚线大正方形的纸张,引起幼儿的兴趣

  2、分发学具,并提示安全使用事项,提醒幼儿注意观察

  基本环节:

  一、教师示范,幼儿学习折纸陀螺。(教师说方法,幼儿跟着说,训练语言表达能力)

  1、 示范使用剪刀和拿纸的正确方法。

  2、 示范按虚线剪出两个正方形 ,教师巡视指导并给予帮助。

  3、 剪好正方形后,教师和幼儿比较是否为正方形。

  4、 教学按正方形中的两条虚线反折成长方形,巡视指导,完成后再比较。

  5、 两个正方形都折成长方形后再折成平行四边形,巡视指导,完成后再比较,这个过程要多花时间,多点耐心。

  6、 两个平行四边形交叉成十字形,将四个角往里折,最后一个角插入第一个角的缝隙里。教师巡视指导,给予帮助。

  二、让折好的幼儿按方法重折,保持课堂纪律,教师留出时间帮助其他幼儿

  三、幼儿出示自己折好的作品,和教师作品做比较,进行鼓励评价,提升幼儿成就感和喜悦感。

  四、将正方形的作品四条边往里压成立体的陀螺身,再往中心孔里插入一根短木棍,一个完整的陀螺就做好了。

  结束环节:指导幼儿用不同方式玩陀螺。

  延伸环节:

  1、课后比赛玩转陀螺;

  2、回家折陀螺给家人看,教他们折陀螺。

  教学反思

  由于是学前班幼儿的动手能力和接受能力已经比较强了,做这次的手工对他们来说并不难。所以,选材和教学时间的安排上我处理得比较恰当,在每一个步骤中让先完成的幼儿重做和帮助别的'幼儿,使整节课堂能维持课堂纪律和保证教学质量起到关键的作用。但因为并非每个幼儿的能力都是一样的,因此,在本节课中我还巡视并帮助有困难的幼儿。然而这个过程中还存在了一些问题:第一,需要帮助的幼儿占大多数,他们太依赖教师的帮忙。这时应该鼓励学生大胆去折。第二,因为时间的关系,指导到后面的学生时由原先的教方法让他折变成了一边说一边帮他做。这样这个幼儿就缺失了动手的机会,是不利于幼儿的自我动手能力发展的。今后再上手工课时我一定会注意这样的问题,尽量妥善解决。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9

  设计意图:孩子们在户外观察秋天的景色时,对大树的外形特征产生了兴趣,荣寅宸与毛坚在讨论小花园里的雪松有多高、有多粗?尤阳与王浩在争论雪松和谷树谁长得高?谁长的粗?为满足幼儿的好奇心,从他们的兴趣出发,引导幼儿用自己的方式进行测量,所以设计了这一活动。

  活动目标:

  1、各种材料、各种方法测量树,知道树干有高矮、粗细等。

  2、初步学习测量及记录的方法。

  环境创设:

  1、户外。

  2、长短绳子、各种尺、记录纸、笔、竹竿等,地上画有刻度线。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用目测的方法观察树,用语言简单表述出树的不同。

  1、小花园里的树真多,你知道他们的名字吗?

  2、这些树长得一样吗?怎么不一样?

  二、组织幼儿开展讨论,寻找测量树干粗细的方法。

  1、刚才小朋友说树干有粗细,哪棵粗?哪棵细?你是怎么知道的?

  2、有没有办法知道××到底有多少粗?××有多少细呢?

  幼儿讨论:用手环抱、尺量、绳子量……

  三、幼儿自由选择各种材料测量雪松后交流:

  1、粗细:

  (1)、用什么材料测量?有多少粗?什么方法测量的'?

  (2)怎样知道测出来的数字是多少?

  (3)、为什么测量出的粗细不一样?

  2、高矮:

  (1)、小花园里哪棵树最高?

  ·有多高?你怎么知道?

  ·怎么记录?

  (2)、瓜子黄杨树长得高不高?怎么测?

  (3)、龙柏长得不高不矮,有什么方法测量?

  ·用钢皮卷尺直接测量;

  ·用竹竿等替代物量,然后竹竿放地上用尺量。

  四、小小树医生

  1、医生每年都要给小朋友体检,量量身高和胸围。现在请你们来做树医生,给这些树检查身体。幼儿每人选择一棵树进行高矮、粗细的测量,并把数字记录在记录表上。

  2、互相交流记录结果。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10

  一、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发现生活中有规律的事物,感受规律的存在和美感;规律,运用规律。

  2、掌握按颜色、数量的排序规律,并按规律推理。

  3、发展幼儿观察、分析、判断、推理等思维能力。

  二、活动准备:

  教师演示版一套;幼儿镶嵌板每人一套;一套有规律的串珠,一套没有规律的串珠;卡片3张;绿色、红色珠子若干;活动课程实录:幼儿随音乐有序取牌入座。

  三、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1、大家好,我是小熊,小朋友欢迎你们来我家,你们能告诉我刚才是怎么进教室的?(我们是听音乐进教室的,我们是取牌进教室的)

  2、幼儿入座后,互相观察牌的颜色,感受规律。

  (二)操作探索:

  1、游戏一:观察串珠,初步感受规律的存在和美感。

  (1)师:出示两串串珠(一串是有规律的,一串是没有规律的),请小朋友仔细看看,这两串串珠各有什么特点?师:哪串珠子串的有规律?

  (2)师:哪串是没有规律的?

  (3)师:哪串珠子串的漂亮?

  (4)师:那就请小朋友也试着串出一串有规律的串珠吧!教师播放动感音乐,小朋友开始串珠子。音乐结束后,请小朋友展示自己的作品。

  (5)幼:我是按二个绿色二个红色的规律串成的;我是按三个绿色一个红色的规律串成的……(幼儿纷纷讲述自己的作品)。

  (6)师:大家的作品都很好。下面,就带好自己的串珠,摆个姿势小熊给你们照个相吧。

  (7):设计本环节,就是让幼儿感知有规律的串珠更美,并能从中找出简单的规律。

  2、游戏(二): 迎新年。让幼儿动手操作,体验规律,并按规律推理。

  (1)铺地板。

  ①教师在演示版上布置小熊的家,说,“马上就要过新年了,小熊开始装修自己的房子。它想请小朋友来帮忙,小朋友愿意帮助小熊吗?”

  幼:愿意。

  ②师:小熊说,“铺地板得按着它要求的规律来铺。小熊小熊装新房,地板铺得真漂亮。黑白黑白有规律,铺完地板又刷墙。”(老师拿出一张自制的黑白变化规律的.地板图片,请幼儿观察。幼儿观察地板颜色变化的规律后,按规律镶嵌)

  (2)刷墙。

  师:小熊说,“小朋友真能干,地板铺好了,再帮我刷刷墙吧。”

  “小熊家的墙壁是要刷彩条状图案的。小朋友仔细听,墙壁彩条的颜色是怎么排列的?”

  “小熊小熊装新房,又铺地板又刷墙。红蓝黄、红蓝黄,按着规律来刷墙。”(老师拿制图片,请幼儿观察墙壁彩条,按着彩条规律在插板上镶嵌)

  (3)挂彩灯。

  ①师:小熊说,“小朋友,真能干,地板铺好,墙壁刷完,再来帮我挂彩灯吧。”

  ②小熊家的彩灯也是有规律的。看谁设计的最好,小熊就选谁的彩灯挂在门口。

  ③教师巡回指导并、表扬"彩灯"设计有创意的小朋友。并请最有创意的小朋友在教师的演示版上"挂彩灯"。

  ④:设计本小节活动,让幼儿亲自动手操作体验规律,按规律推理,并能用镶嵌在插板上把规律摆出来。

  (4)游戏:风水轮流转,身体体验:幼儿围成一圈,按规律做动作。

  ①师:游戏方法:小朋友一边跟我说儿歌"请你先来拍拍手,请你再来拍拍肩,最后再来跺跺脚。一边从壮壮小朋友开始,依次做这三个动作。轮完一圈为止。如果哪个小朋友做错了动作,就进圈里给小朋友表演个小节目。好不好玩?

  ②幼:好玩!游戏开始……

  (三)活动延伸:

  小朋友今天来小熊家玩得开心吗?接下来和小熊一起到外面去找找还有什么东西也是很有规律的排列在一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