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聚优范文网>幼师资源>幼儿教案>幼儿园音乐活动教案

幼儿园音乐活动教案

时间:2024-06-26 13:49:44 幼儿教案 我要投稿

实用的幼儿园音乐活动教案模板汇编10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幼儿园音乐活动教案10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实用的幼儿园音乐活动教案模板汇编10篇

幼儿园音乐活动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通过听、唱、说、演和游戏欣赏感受歌曲《下蛋啰》,从而表现出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

  2、学习模仿歌曲《下蛋啰》的衬词韵律节奏xxxx x|xxxx x|xx xx|xx x|。

  3、鼓励幼儿积极地参与活动,能大胆地表现自己。

  【教学重点】

  通过听、唱、说、演和游戏欣赏感受歌曲《下蛋啰》,从而表现出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

  【教学难点】

  能掌握歌曲中的衬词(gegegege da gegegege da)要求不多唱不少唱。

  【活动准备】

  flash动画、图谱、节奏卡、场景布置、鸡蛋若干、草窝每人一个。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激发兴趣。

  师:今天天气真好,我带你们到小鸡家里去做客好吗?看,谁的家到了?你们知道鸡爸爸是怎样叫的呢?鸡妈妈又是怎样叫呢?

  二、欣赏歌曲《下蛋啰》

  1、教师演唱歌曲,并用flash演示母鸡下蛋的情景。

  2、师:母鸡是怎么下蛋的`?母鸡坐在哪里下蛋?为什么要坐在草窝里下蛋?下蛋时为什么它脸要涨得通红?(用劲)鸡妈妈还可以做什么动作把鸡蛋生下来?(再听一遍歌曲)。

  三、学习歌曲《下蛋啰》的衬词韵律节奏

  1、你们觉得歌里哪一句最好听最有趣?(完整听flash的节奏)。

  2、教师引导幼儿边看图谱边有节奏地说唱。(分两部分进行练习,强调不多唱也不少唱)。

  3、演示flash节奏图谱,幼儿模仿节奏说唱。(引导幼儿用肢体模仿母鸡开心的动作与表情)

  师:出示草窝、交代规则:唱得像母鸡妈妈一样的不多也不少,就会奖励一个草窝学做母鸡下蛋了。

  四、游戏:分角色对唱。

  现在我们都有草窝了,请所有的小母鸡一块来下蛋吧,你们可以用自己喜欢的动作来表演。我做大母鸡来(唱词),你们唱(母鸡叫声),比一比,哪只小母鸡下得蛋最多。母鸡们辛苦了,我们快把喜事去告诉其他小朋友好吗。

幼儿园音乐活动教案 篇2

  《捉小鱼》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手眼协调能力

  2、 训练幼儿协作能力和 身体的平衡能力

  3、体验师生共同活动的快乐,激发幼儿共同学习的愿望,提高活动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能准确快速的抓到鱼,在游戏中 不能碰到扮演鱼儿的小朋友,只能碰到夹子。

  活动准备

  1、教师提前布置活动的场所,小猫的头饰,小鱼卡片。

  2、几十个夹子。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教师出示准备好的小猫头饰,问:小朋友们,这是什么啊?(小猫)

  2、“有谁知道小猫最喜欢吃什么?”(鱼)

  3、“那么我们就来玩一个小猫捉鱼的游戏吧,好不好?”

  二、基本环节

  (一)小猫捉鱼

  1、教师请小朋友们带上小猫的头饰,并扮演猫妈妈的角色。

  2、猫妈妈找宝宝了:喵喵喵,孩子们,你们在哪里啊?小猫听到了就回答:喵喵喵,妈妈我们在这里。“今天妈妈发现一个地方有很多的鱼,我们赶紧去捉吧,好吗?”教师带领幼儿到放有小鱼卡片的活动区域,让小猫去把鱼儿捉回来,放到老师提前准备好的盆子里,看是 捕鱼能手,捉的鱼最多。

  3、幼儿开始自由的捉鱼。

  4、“宝贝们,真棒这么快就把小鱼捉完了,可刚刚我们捉的鱼都不会游,下面我们就去会游的鱼好吗?”

  (二)捉“活”鱼

  1、教师首先介绍游戏的方法和规则:在地上圈定一个区域,选几个孩子当鱼,在衣服上夹上十几个夹子代表鱼鳞;其他幼儿当渔夫。游戏开始,鱼儿可以跑出圈外,这时大家可以去追鱼并设法取下衣服上的夹子,当鱼儿回到圆圈里就不能去夹子了,直到“鱼儿“身上的夹子取完游戏结束,取下夹子最多的就是胜利者。

  2、教师选定区域让幼儿扮演小鱼,其他幼儿开始捉鱼活动。

  3、幼儿活动是教师提醒幼儿只能取夹子,不能碰到扮演小鱼的幼儿。

  4、评出胜利者给予表扬。

  5、活动课变换角色反复进行。

  三、活动总结

  1、 教师要捉鱼最多的小朋友说说自己的经验,并和其他幼儿交流。

  2、 教师小结活动内容、表扬、鼓励幼儿。

  四、延伸活动

  在日常生活中多给幼儿提一些身体动作的要求,以培养他们身体运动的各种能力。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主要是培养幼儿手眼协调能力,训练了他们的`协作能力和 身体的平衡能力。但在捉活鱼的环节当中,好多小朋友都不能准确的捉住夹子,更别说不碰到扮演小鱼的幼儿,有的小朋友更是一条鱼都没抓上。我想可能是平时对孩子们身体的协调性训练的太少了,一直与他们在玩捉鱼游戏的时候没那么顺利。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我一定要对孩子们多做这方面的练习,以提高他们身体运动的各种能力。

幼儿园音乐活动教案 篇3

  目标:

  1.感受将生活中的物品运用于音乐活动中所带来的创意性的表达方式。

  2.尝试运用多种方法让纸杯发出不同的声响,表现出一定的节奏。

  3.能与同伴协商、合作。

  准备:

  1.幼儿在集体活动中欣赏用纸杯作打击乐材料的表演视频,尝试模仿视频中的不同动作让纸杯发出不同的声响。

  2.将幼儿在集体活动中欣赏的`视频资源添加到音乐区PPT节目菜单中,便于幼儿自主欣赏、学习。

  3.纸杯4~6个,便于幼儿摆放、敲击纸杯的操作台。

  玩法说明:

  幼儿在欣赏视频的基础上充分探索让纸杯发出声音的方法,形成自己的一种演奏方式和节奏型后,协商演奏的顺序,合作表演。

  指导要点:

  1.教师要给予足够的时间,鼓励幼儿自由探索让纸杯发出声音的方法。

  2.引导幼儿通过协商共同明确演奏的顺序,知道一轮演奏完后要重头开始、循环表演。

  小贴士:

  在网络上搜索关键词“节奏纸杯”,即可获得多个用纸杯进行演奏的视频,教师可选择其中动作易于观察、时长较短的视频给幼儿欣赏,丰富幼儿的经验。

幼儿园音乐活动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在情境中学唱歌曲《小鸭嘎嘎》,并初步尝试用分组唱的形式进行歌唱。

  2、体验和朋友共同歌唱的快乐。

  活动重点:能用愉快的情绪演唱歌曲,并唱准附点节奏。

  活动难点:尝试分组演唱,并能快速准确接唱歌曲。

  活动准备:《小鸭嘎嘎》音乐,ppt课件,分组标志。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师幼互动,组织教学。

  二、基本部分1、导入:水中游来小鸭子(1)、(出示ppt图片)看一看,这是什么地方?听一听这是什么声音?这个浴缸大吗?请你学一学。

  (2)、今天,我请来了一位喜欢水的朋友,看看是谁?(出示小鸭)这是我朋友哎,猜猜我为什么喜欢它?它摸上去什么样?眼睛大吗?学一学。

  2、小鸭嘎嘎叫(1)、欣赏歌曲第一段师:我喜欢小黄鸭可爱的样子,我还喜欢它什么地方呢,这回要请你们的耳朵来帮忙听一听了,这首歌会告诉你,我为什么喜欢小黄鸭。问:我为什么喜欢它?你们会洗澡吗?一起来学一学吧!

  你们知道我为什么喜欢和小黄鸭一起洗澡吗?因为这个浴缸太大了,我一个人洗很孤单,小黄鸭陪我洗澡,还陪我玩水呢!你们喜欢玩水吗?怎么玩?来,学一学。

  (2)、重点练唱小鸭叫声(附点节奏)师:刚才你们玩水的时候,来了两只小黄鸭,还记得小黄鸭的叫声吗?哪一只是我的朋友呢?请你听一听吧!

  (师分别演唱两只小鸭的`叫声,幼儿听辨并练习附点节奏,并学会控制声音的强弱)(3)、学唱歌曲后一部分师:我的小鸭还有本领呢,快来找找吧!

  ①师逐句弹唱唱后一部分。幼儿倾听并找出小黄鸭的本领。

  ②欣赏ppt课件,引导幼儿添加象声词。

  刚才你们听到"我会游"的后面有什么声音?"我会唱"的后面有什么声音?"我会吹泡泡"的后面又有什么声音?两次吹泡泡的方向一样吗?请你学一学怎样吹出向上和向下的声音呢?

  ③幼儿随乐表演唱。

  3、小黄鸭合唱队(1)、齐唱练习师:(出示ppt图片六只小鸭)小朋友的歌声引来了一群小黄鸭,这六只小鸭子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小黄鸭和唱队",今天它们是来演唱《小鸭嘎嘎》这首歌的,可是他们还不会唱呢,你们会唱了,你们来教教它们,好吗?

  (2)、分组演唱小鸭子合唱队要去沙滩上演出,他们要分成三组,一组唱游泳的,一组唱唱歌的,一组唱吹泡泡的,怎么分呢?你们愿意和它们一起表演吗?请你自己选一个队加入吧!

  三、结束部分请幼儿为小班的弟弟妹妹演出。

  活动反思:

  《小鸭嘎嘎》这首歌曲非常贴近幼儿生活,歌曲内容生动有趣,富于表演,很适合中大班幼儿学习。

  这次活动也是一次游戏化教学教改模式的尝试。改变传统的教师示范,幼儿理解记忆,学唱模式,将歌曲内容生活化、游戏化,让幼儿在不断变化的游戏场景中通过听一听,说一说、学一学、做一做,潜移默化的学会了歌曲,整个过程像是在玩耍,没有了教的痕迹。事实证明,这种游戏化的教学模式是非常适合幼儿的,在活动中幼儿通过不同的形式反复欣赏感知音乐,体验到了音乐带来的快乐,孩子们的情绪是快乐的,态度是积极的,身心处于一种放松的状态中。

  这种游戏化教学模式更贴近《指南》的目标要求,感受与欣赏,表现与创造。让幼儿在不断的感受与欣赏中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进行表现,用理论指导实践,用实践验证《指南》。

  我会把这次观摩示范活动做为起点,在游戏化教学模式的探讨中不断提高,不断进步,使我们的游戏化教学更有效。

幼儿园音乐活动教案 篇5

  设计意图

  童谣《城门城门几丈高》是首经典的民间童谣,它富有情节又很有趣味,非常贴近幼儿生活。我将童谣内容进行了剪辑,并配上旋律,以对唱表演的形式重新演绎,让童谣变得既传统又现代,积极促进幼儿的游戏和生活。同时,也赋予童谣传承新的生机。

  活动目标

  1.学习用对唱的形式演唱民间童谣。

  2.运用动作、表情大胆表现、演绎对歌曲的理解。

  3.遵守游戏规则,体验合作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PPT、课件,歌曲《城门城门几丈高》(课件和歌曲录音见本期附赠的光盘)。

  活动过程

  一、欣赏歌曲,感知对唱(出示PPTl-2)

  导语: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首好听的歌,这首歌是小哥哥进城时唱的,你们看小哥哥已经来到了城门前。

  提问:你觉得这首歌和平时听的歌曲有什么不同?

  小结:歌曲里有两种声音,一个人问,一个人答,这是一首问答歌。

  (这是一首对唱歌曲,有两种不同的声音,一种是清脆的童声,还有一种是洪亮有力的男声。不同的演唱形式一下子吸引住幼儿,并让他们对歌曲的曲式有了初步的感知)

  二、理解歌词,学唱歌曲

  1.观看PPT3-6,感知歌词。

  导语:歌曲中谁在问?谁在答?我们再来听一听这首歌。

  提问:你听见小哥哥问了什么?城门又是怎么回答的?

  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出示相应图片。

  (课件的故事性和画面性,使幼儿对歌曲有了更加深入、形象的感知,从而对童谣产生了兴趣)

  2.运用图谱,理解歌词(出示PPT7)。

  (1)完整理解歌词。

  导语:小哥哥对着城门还问了什么呢?我再唱一唱,你们听仔细。

  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将其余的图片点出,帮助幼儿完整理解歌词。

  (2)体验歌曲情感。

  提问:①你觉得这座城门怎么样呀?②你知道“三十六丈高”有多高?③城门在回答时语气是怎样的?为什么?④开不了门,就进不了城,小哥哥想了什么办法开锁?⑤金刚大铁锁有没有被大刀和大斧砍断?城门回答时的语气如何?为什么?⑥小哥哥有没有放弃呢?最后他说了什么?

  小结:我们看出小哥哥勇敢、坚强、毫不畏惧.所以我们要用响亮的声音唱出小哥哥的自信。城门高大威武、雄伟坚固,所以,我们要用非常坚定的语气和洪亮浑厚的声音表现城门的坚不可摧。

  (图谱的出现赋予童谣节奏感,而且,图谱排列整齐、有序,让幼儿一目了然地感知歌曲的对答与呼应、乐句的长短以及不同乐句表现出的不同情绪。巧妙提问使幼儿对歌曲中人物的个性特征逐渐明晰,为分角色演唱加深了感知)

  3.大胆表现、演绎。

  (1)配上动作,完整演唱。

  提问:小哥哥问了城门几次?城门答了几次?现在,我们看着图唱一唱这首问答歌。

  导语:小哥哥要问得清楚,城门要回答得响亮,我们一边唱一边做动作。

  (2)发挥想象,创编造型。

  提问:小哥哥问完最后一句,做了很有力量的造型动作,城门打开了吗?我们一起看一看(出示PPT8)。

  导语:我们也来学小哥哥做一个造型动作,比一比,谁的`动作最有力量(出示PFT9)。

  (本环节增加了对形象特征的感知,让幼儿知道遇事要勇敢、坚强、不退缩,这不仅有助于幼儿演唱时注意音高、音色,对幼儿性格的培养也具有积极的引导作用、)

  三、扮演角色,趣味演唱

  1.扮演角色,练习对唱。

  (1)多问一答。

  提问:你们的歌儿唱得这么好听,想不想试试我这座城门?你们当小哥哥,我来当城门。

  小结:小哥哥的歌声响亮有力,问题也问得清楚干脆,所以我的门被你们打开了。

  (歌曲的难点主要是提问部分,回答的部分相对简单些,所以分角色演唱时教师先让全体幼儿一起扮演小哥哥,这样,更能激发幼儿的挑战欲望)

  (2)多问多答。

  导语:请当城门的小朋友站这边,当小哥哥的小朋友站那边,我们面对着面站好唱唱这首问答歌。

  (3)一问一答。

  导语:你想不想和好朋友一起唱歌?两个好朋友面对面,商量一下谁来问谁来答。

  2.游戏“城门城门几丈高”。

  (1)讨论、制订游戏规则(出示PPTlO)。

  导语:如果你当城门准备怎么守,当小哥哥又准备怎么攻呢?

  小结:小哥哥来攻城,守城的小朋友要守住城门就必须手拉手,威武地站着不移动。攻城的小哥哥歌曲唱完就攻城,注意不能攻击小朋友的身体。攻进城者为胜。

  导语:我来采访一下胜利者,你此时的心情如何?说说你是怎么攻进城的?

  小结:老师发现我们的城门非常坚固,威武地站着一动不动,小手还拉得紧紧的。可聪明的小哥哥从城门的下面钻了进去,他们获胜了。小朋友想一想,怎样做才能阻止他们从城门下面钻进去呢?

  (2)互换角色重复游戏。

  小结:如何攻城不仅要有力量也要有智慧。小朋友们想尽了各种办法攻城,守城的小朋友也能灵活应对,都是好样的。

  (这个环节,活动进入了高潮,幼儿对歌曲内涵的理解在游戏中得到充分表现)

  四、合作游戏,经验拓展

  1.导语:“城门城门几丈高”的游戏真好玩。尽管城门非常高大、威武,聪明的小哥哥总能想到办法攻进城。小朋友,你们有什么办法帮助城门,让它变得更牢固吗?

  2.导语:老师有个好办法.我们来变成一把同心锁,牢牢地锁住城门,这个锁可不是一般的锁,是小朋友变成的锁,你们愿意帮忙吗?我们一起拉起手来,一边唱歌一边变(出示PPTll)。

  3.导语:我们的同心锁,把城门锁住了。如果你是小哥哥,你会想什么办法打开城门呢?我们下一次接着玩。

  (“同心锁”不仅让幼儿体验到团结与合作的重要,更把幼儿的思维引得更远,让他们的想象继续)

  本活动为江苏省“十二五”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自筹课题“幼儿园民间童谣音乐化的实践研究”的研究成果。

幼儿园音乐活动教案 篇6

  设计意图:

  我园致力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节”课程的开发与实践,其中的“戏曲节”活动给幼儿带来了全新的艺术感受和体验。《夫妻观灯》是黄梅戏的经典之作,表现了人们正月十五上街看花灯,人山人海、花灯各异、热闹非凡的场景。两个演员把看灯人的动态、神情表演得惟妙惟肖。

  本活动主要表现“长子(矮子、胖子、瘦子……)来看灯”这一片段,教师将重难点前置引导幼儿学习。首先,通过引导幼儿回忆元宵灯会的热闹场面,引出黄梅戏《观灯》片段。其次,通过三组图谱帮助幼儿理清人物的形象特点及动作方式(谁来看灯了,是怎么看灯的)。最后,提供表现的机会,让幼儿自由发挥,并初步尝试合作表演,在唱唱演演的过程中感受戏曲表演艺术的魅力,从而产生自发表现和创造的愿望。

  目标:

  1.欣赏黄梅戏《观灯》片段,感受诙谐、夸张的表演风格,能初步根据歌词进行表演。

  2.萌发对戏曲表演的兴趣,体验想象、表现的快乐。

  准备:

  1.知识准备:了解元宵节习俗。

  2.教具准备:(1)元宵灯会的PPT。(2)黄梅戏《观灯》片段的视频。(3)长子、矮子、胖子、瘦子、小孩、老头的图片。(4)小梅花贴纸。

  过程:

  一、引出元宵灯会

  师:我们中国人要过元宵节。谁知道元宵节是怎么过的?那天我们会做些什么呢?

  幼:吃元宵,看花灯。

  (播放PPT“元宵灯会”。)

  师:你们看,元宵灯会什么多?

  幼:灯多。

  师:还有什么也很多?

  幼:人多。

  师: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去看灯会?

  幼:花灯很好看,灯会很热闹。

  师:人多了会怎么样?

  幼:挤来挤去。

  师:人那么多,挤来挤去,那怎样看灯呢?

  幼:挤进去看/伸长脖子看/踮起脚看……

  师:谁愿意来学学挤来挤去看灯的样子?

  师:大家—起来做做这几个动作。

  师:有一位叔叔和阿姨在元宵节那天也去看灯了,我们一起来听听他们看到了什么。

  二、了解戏曲内容

  1.观看视频,初步感受戏曲内容。

  师:看了以后,你有什么感觉?我看到很多小朋友在笑,你们为什么笑啊?

  幼:他们在表演,很有趣。

  师:他们在表演什么?

  幼:他们在表演看灯的样子。

  师:是啊,他们在演戏呢。他们表演的是黄梅戏,黄梅戏是中国很有名的一种戏曲。

  2.观看视频,了解谁来看灯了。

  师:他们都唱了什么?(根据幼儿的回答出示相应的图片,并按歌词顺序摆放长子、矮子、胖子、瘦子、小孩、老头的图片。)

  幼:长子来看灯。

  师:“长子”是什么意思?

  幼:高高的人。

  师:是的,黄梅戏中把个子高高的人叫作“长子”。

  师:还有谁来看灯了?

  幼:矮子。

  师:“矮子”是什么意思?

  幼:矮矮的人。

  师:对,个子矮矮的人。黄梅戏中“矮”是怎么发音的?大家一起来学一学。(教师示范发音,幼儿跟学。)

  (教师运用同样提问引导幼儿回忆并表达谁来看灯了,直至戏曲唱段中六个人物的图片全部出现。)

  师:看一看,这些人有什么特点?(引导幼儿分别观察三组图片,发现人物高矮、胖瘦、老少的`特点。)

  幼:长的矮的,胖的瘦的,小的老的,他们每组正好是相反的。

  3.欣赏教师清唱表演,了解观灯人是怎么看灯的,并学习动作。

  (1)倾听教师表演唱,了解内容,学习动作。

  师:我也会唱黄梅戏,我来给大家表演这一段怎么样?仔细看,谁来看灯了?仔细听,他们是怎么看灯的?(教师表演唱。)

  师:我唱得怎么样啊?

  幼:很好。

  师:都有谁来看灯了?他们是怎么看灯的?(按人物出场顺序提问。)

  师:“长子来看灯”(表演唱),他怎么样啊?(根据幼儿的应答情况适时出示图片,鼓励幼儿学习表演动作。)

  幼:头一伸。

  师:“挤得头一伸”(表演唱)。

  (教师运用同样提问引导幼儿回忆并表达观灯人是怎么看灯的,直至表演唱完以下六句唱词。)

  “长子来看灯,他挤得头一伸!”

  “矮子来看灯,他挤在人网里蹲!”

  “胖子来看灯,他挤得汗淋淋!”

  “瘦子来看灯,他挤成一把筋!”(解释“筋”,演示动作。)

  “小孩来看灯,他站也站不稳!”

  “老头来看灯,切,走不动路来戳呀戳拐棍啊!”(解释“戳拐棍”,演示动作。)

  师:最后一句跟前面的歌词不一样,最长。我们一起来学习两遍,大家边唱边做动作哦。

  (2)师幼合作表演唱。

  师:我来唱第一句,你们接唱第二句。

  三、自由表演唱

  师:这么多的人来看灯,你想表演哪一位呢?

  幼:我想表演瘦子。

  师:好,请上台表演。

  师:他表演得怎么样?谁也想上来表演?你想表演谁?

  幼:小孩。

  师:还有谁也想表演小孩?

  (请幼儿分别选一角色来表演唱,开始时人可少点,后来可增加,教师简单评价幼儿表演情况。)

  四、尝试合作表演

  1.合作表演“长子来看灯”片段。

  师:叔叔阿姨是手拉手看灯的,请你也找一个小伙伴手拉手一起去看灯吧。

  (播放视频“长子来看灯”片段,幼儿自由合作表演。)

  2.学习表演该戏曲片段的开始部分。

  师:叔叔阿姨有没有看到好看的灯呢?他们是怎么表演自己看到许多灯的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观看视频“东也是灯~闹啊闹哄哄啊”片段。)

  师:叔叔阿姨是怎么表演自己看灯的?谁来演一演?

  师:他们几个演得怎么样?

  幼:××演得好,她好像真的看到了灯。

  师:我们这儿并没有灯,但××表演出了好像看到灯的样子。她是怎么做到的呢?

  师(教师清唱并带领一位幼儿示范表演):看,这边有好多灯呢,我们走过去看看。好看吗?真好看!哎,那边也有灯呢。看到了吗?真漂亮Ⅱ阿!

  师:我们大家都来演一演吧。

  3.合作完整表演。

  师:这是“小梅花”,“小梅花”要找表演得好的小朋友做朋友。我们也来演一演,看看“小梅花”会找谁做朋友。

  (教师播放完整视频,幼儿尝试自由结对合作表演。)

  4.评出梅花奖。

  师:“小梅花”眼睛很亮,它找到好朋友了。(教师将小梅花贴纸粘在幼儿胸前。)

  师:现在,有请获得“小梅花奖”的演员给大家表演“看灯”。(教师和几对“小梅花奖”得主共同完整表演。)

  附《观灯》唱词:

  东也是灯,西也是灯。

  南也是灯来,北也是灯。

  四面八方闹啊闹哄哄啊。

  长子来看灯,他挤得头一伸!

  矮子来看灯,他挤在人网里蹲!

  胖子来看灯,他挤得汗淋淋!

  瘦子来看灯,他挤成一把筋!

  小孩来看灯,他站也站不稳!

  老头来看灯,切,走不动路来戳呀戳拐棍啊!

幼儿园音乐活动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学习用接唱对唱的方式演唱歌曲,并尝试按节奏创编歌词。

  2、能积极参加猜谜活动,并能接受挑战,勇于战胜困难,体验音乐活动的快乐。

  重点:愿意通过问答的形式歌唱谜语歌。

  难点:模仿歌曲中描写动物外型的歌曲进行创编并歌唱。

  【活动准备】

  数张谜语造作图片。

  【活动过程】

  开始部分:

  《师生问好歌》、练声3遍

  基本部分:

  熟悉歌曲内容,学习用歌曲回答出谜语的答案。

  师:我听说大一班的小朋友猜谜语猜得最棒了,今天我就来考考你们。

  1、师边出示图边唱:脑袋圆圆的,眼睛亮亮的,挫挫挫、挫挫挫、挫挫挫挫挫挫,你们猜猜这是什么动物呀?

  师请个别幼儿说出是什么动物,并引导幼儿唱出谜底,“知道知道这就是**呀。”

  2、“下面我再加两个特征,看看你们能不能猜出来?并且把谜底唱给我听”、

  “脑袋圆圆的,眼睛亮亮的,耳朵尖尖的,胡子长长的,你们猜猜这是什么动物呀?”

  师引导幼儿边看图片边唱出谜底。

  再次出图片,说唱谜语。

  “脑袋圆圆的,眼睛亮亮的,身体胖胖的,喜欢吃竹子,”

  幼儿一起唱歌回答。

  4,连续猜谜语:脑袋圆圆的`,眼睛亮亮的,身上有羽毛,打开像扇子。

  幼儿一起唱出答案

  不看图片听老师唱歌提问

  师:下面我要换一种方式出谜语,我们不看图片了,看王老师的动作来猜。

  脑袋圆圆的,眼睛亮亮的,耳朵长长的,尾巴短短的

  脑袋圆圆的,眼睛亮亮的,身上有口袋,跑得快快的

  脑袋圆圆的,眼睛亮亮的,个子高高的,脖子长长的

  自己尝试按节奏创编

  1、师:我准备的小动物都让你们猜出了,你们自己能编个谜语让大家猜猜吗?

  (1)请个别幼儿上来创编(3——4个)

  (2)师针对提醒可不可以加上小动物喜欢吃什么?可不可以加上小动物长什么样子?可不可以加上小动物的叫声?

  (3)师加以完善,幼儿一起唱歌回答。

  (4)表扬完全是自己唱出提问的部分幼儿

  2、现在我要让你们来编一个,我告诉你谜底,你编给我听,今年是猪年,编个小猪吧?

  请个别幼儿说出小猪的特征,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加以总结。

  “我们再编一个,谁来说说我们编个什么呢?”

  请一个幼儿说说要大家编什么?

  师带领幼儿一起讨论有什么特征,创编动物谜语。

  结束部分

  “今天,我们学习了一个新的本领,是把谜语唱出来的,现在我们去出一个谜语给后面的客人老师猜猜,也可以请客人老师出给小朋友猜”

幼儿园音乐活动教案 篇8

  目标:

  1.了解小老鼠看病的情节,熟悉音乐旋律, 学跳集体舞。

  2.学习用老鼠跑、打喷嚏的动作表现A段音乐,创编晒太阳的动作表现B段音乐。

  准备:

  课件一份、音乐《音乐的瞬间》、老鼠胸贴、地上圆圈过程一、谈话导入,引发兴趣。

  师:你们看谁来了?(小老鼠)这几天,天气忽冷忽热,有一只小老鼠它怎么了?(打喷嚏的动作)师:你们有没有打过喷嚏?喷嚏是怎么打的?为什么你要用手挡着?(打喷嚏时一只手捂着嘴巴,冲着没人的'方向,防止传染)二、打喷嚏的小老鼠1. 小老鼠感冒(A段)(1)A段感受在背景音乐下,教师对应着图谱讲故事A段。

  师:小老鼠生病了,没精打采,还会忍不住"阿嚏!阿嚏",一点力气也没有,想还是到动物医院去看一看吧,小老鼠走在路上,走走走走,阿嚏阿嚏;走走走走,阿嚏阿嚏……(2)动作创编师:你发现小老鼠每次走几步路会打喷嚏?谁可以来学一学,小老鼠是怎么走路?谁能来学一学老鼠没精打采的样子?

  (3)音乐+动作(连着2遍)师:这么难受,我们赶快去看医生吧!要跟着你前面的老鼠,才能找到医院哦!(间奏)马上就要到医院喽,请小老鼠们再坚持一下。

  2. 小老鼠晒太阳(B段)(1)B段故事师:终于到医院了,小老鼠赶紧坐下休息吧,听听看医生怎么说的?

  (2)动作创编师:太阳出来真暖和,你想晒哪里?应该怎么晒?你还可以晒身体的什么部位?真暖和,一起来晒一晒,你们现在舒服一点没有?

  (3)音乐表演(2遍)师:想好三个你要晒的地方,想好了吗?你刚刚晒了哪里?你晒了哪里?趁太阳还没下山,我们再去晒一晒,这次晒晒你刚刚没有晒到的地方,让感冒快快好起来,好吗?准备好3. 小老鼠病好了(A段)师:请所有小老鼠轻轻坐下休息一会,晒过太阳后,你感觉怎么样?让我们高高兴兴地回家吧!在回家的路上,你会用什么动作来表现你很高兴?这只小老鼠真开心,开心得都跳起来了,它走走走走,跳跳,走走走走,跳跳!它还会干什么?走走走走,然后?怎么样?还会做什么?小老鼠生病好了,走路可轻快了,轻轻地用脚尖走路回家。

  师:小老鼠们,跟着我回家吧!这一只小老鼠真开心,感冒也好了,你怎么看出小老鼠病好了?(很精神、很开心)小老鼠回家吧(坐回座位)三、完整表演1.教师整体复习图谱师:还记得小老鼠的故事吗?谁能说一说?然后呢?

  2.完整表演(2遍)师:小老鼠,请你准备(间奏)再来一次,请小老鼠听好音乐,我不提醒喽!

  四、结束师:老鼠晒了太阳后,感冒就好了,下次感冒你知道怎么做了吗?小老鼠们,让我们听着音乐,做着动作回教室吧!

幼儿园音乐活动教案 篇9

  教学准备:

  1、音乐磁带《我爱洗澡》、《江南sty》、洗澡录像。

  2、各类洗澡用品。

  教学过程:

  一、引起幼儿洗澡兴趣。

  1、幼儿随《喜唰唰》音乐做律动。跳一跳。

  2、热了怎样才会舒服?

  3、看一看妈妈是怎么给宝宝洗澡的。哗啦啦,哗啦啦……水龙头快活地唱起歌。妈妈说:宝宝,该洗澡了!” 妈妈把宝宝放进浴盆。“嚓嚓嚓,嚓嚓嚓。”搓搓脖子搓搓背,滑溜溜的泡泡满身跑。“嚓嚓嚓,嚓嚓嚓。”搓搓胳膊搓搓脚,亮晶晶的泡泡满屋飞。“扑腾扑腾!”宝宝乐得玩起水来了。

  二、介绍洗澡的步骤。

  娃娃是怎样洗澡的?请幼儿用语言或动作来表达。教师引导幼儿洗澡的步骤和方法:

  第一步:打开水龙头,试试水温。

  第二步:用水冲冲身,湿润身体。

  第三步:打上肥皂,洗洗身体,洗洗头,搓一搓。 提示:洗澡的时候注意不要让泡泡水流到眼睛里,耳朵里和嘴巴里哦!

  第四步:冲干净,用毛巾擦身体,换上干净衣服。

  师:洗好之后,还可以抹上香香,这样就更加舒服啦!

  三、听音乐表演。

  1、教师边喊:“宝宝们,洗澡啦”,一边做拧水龙头的动作,然后给每个幼儿“抹香皂”, 幼儿跟音乐做洗澡,教师观察,及时给予肯定。

  2、幼儿跟着音乐有节奏地扭动,用引导语带动幼儿。

  3、注意洗澡时保护好眼睛、耳朵、嘴巴不让脏水进入。

  四、跟音乐做律动,并总结。

  1、洗澡都会用到什么?(幼儿自由发言“毛巾、浴花、沐浴露、洗头膏、肥皂”后老师分别出示实物)

  2、为每个小朋友准备礼物。看!是浴花,那我们跟着音乐一起来洗洗澡吧!

  3、表演结束,教师给幼儿“抹爽身粉”,闻一闻,告诉幼儿“香极了”。

  4、教师总结:天气热了,容易出汗。我们要勤洗澡、勤换衣,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小朋友都要做一个爱干净的好孩子。

  教学反思:

  洗澡是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整个活动以游戏贯穿,引导幼儿结合生活经验创编各种洗澡的动作,幼儿参与性高,对音乐的行进和停止掌握得很好,达到了预设目标。但有部分幼儿不能较好的跟着节奏做洗澡的动作,在节奏把握上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可以采用趣味节奏语言来帮助孩子更好地压准节奏。活动中,应以幼儿为主体,教师适时引导与提示,让幼儿在活动中保持积极主动的状态,形成良好的师幼互动,让幼儿在活动中大胆的表现自我。

  总之,在小班韵律活动的组织中应以培养完整儿童为目标,在发展幼儿音乐能力的'同时,注重幼儿情感能力的培养,鼓励幼儿大胆、创造的表演,充分感受韵律的美和快乐。通过此活动使幼儿喜欢洗澡,养成讲卫生的良好习惯。

幼儿园音乐活动教案 篇10

  活动目标:

  1、感受与练习四拍的节奏。

  2、理解歌词、学唱歌曲。

  3、通过音乐游戏与表演加强拍子之间的连贯性及体验 音乐带来的快乐。

  4、在感受歌曲《小花狗》的基础上,理解歌曲意境。

  5、学唱歌曲,掌握断顿、欢快和连贯、舒缓的不同演唱方法。

  活动准备:

  1、骨头卡片、小猫、小鸭图片、手铃

  2、歌曲《小花狗》、《小狗圆舞曲》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师生问好,以说唱打节奏的形式进行

  师:小朋友们好,老师好。(变换不同的形式进行问好,让幼儿熟悉节奏的形式)

  二、基本部分

  1、已变魔术的.形式出示卡片,激发幼儿的兴趣

  师:小眼睛看老师,仔细看老师要给小朋友变魔术,看看老师变出什么来了?(骨头)

  师:谁最喜欢吃骨头?(小狗)对啦,小朋友们真聪明!

  师:小狗看见骨头会怎么样呢?(把它吃掉、会叫)那小狗怎样叫?(汪汪汪)

  教师小结:继续出示卡片,小狗看见骨头就叫“汪”,两个骨头就叫“汪汪”,如果没有骨头就不出声。

  2、出示四张骨头卡片组成一个节拍,进行交换练习节奏(此环节重复进行)

  3、以小狗唱歌为由引出歌曲

  师:小狗玩累了听到有人在唱歌,(教师演唱歌曲幼儿欣赏)唱的好不好听?(好听)

  师:小狗也想唱歌,可是小狗怎样唱?(引导幼儿学习在结尾处唱汪汪)

  师:教师领唱,幼儿在最后一个拍子处唱

  师:小朋友唱的真好听,除了小狗会唱歌还有哪些小动物会唱歌?(小鸭子、小兔)那我们请他们出来唱唱吧!(出示小猫、小鸭子图片)

  4、运用身体动作代替“汪”的节拍

  师:小朋友唱了这么长时间,我们听音乐跟着音乐休息休息好不好?(好)(放音乐带领幼儿做动作)

  5、听音乐用乐器演唱

  师:小朋友表现的真棒,看老师请谁来和小朋友做游戏!(出示手铃)

  师:每个小朋友两个小手铃,拿到的小朋友使劲摇一摇你手里的小手铃,看老师的手一收,看谁的小手铃收的最快没有声音。(幼儿玩手铃)

  三、结束部分

  1、音乐欣赏《小狗圆舞曲》

  师:小朋友的小手铃真听话,现在把小手铃放好,老师要给小朋友讲个故事,故事里也有只小狗,看看这只小狗在干什么,好不好?(好)(教师讲故事,带领幼儿放音乐跟随音乐玩游戏)

  2、以说唱的形式结束整节课

  师:小朋友玩的开不开心(开心)我们下节课再一起玩好不好?(好)

  小朋友再见,老师再见。(以打节奏的形式结束)

  评价反思:

  1、教师指导:音乐戏课程之前没有接触过,所以在上课之前让幼儿对打击乐器有所了解,带领幼儿玩手铃,以多种形式了解打击乐器。活动过程以小花狗唱歌的形式让幼儿熟悉歌曲,整节课以幼儿为主,教师引导,让幼儿多唱、多听、多玩。在熟悉歌曲后让幼儿创编歌词,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及兴趣。

  2、幼儿反应:以骨头卡片的形式体现乐句,幼儿能够积极参与,个别幼儿精神不集中,拿到手铃后秩序有些混乱,精力集中到手铃乱敲乱玩的现象。欣赏《小狗圆舞曲》时随音乐不太熟悉但是都可以跟随老师做动作。

  3、反思:整节课比较顺利,幼儿挺感兴趣也很配合,但是时间过长,中间衔接不是很好,最后音乐欣赏可以作为另一节课单独进行,这样效果可能会更好。这节课重点难点不突出,没有明确的目标,再加上幼儿对歌曲本身已经熟悉,所以在学唱部分很轻松。在玩手铃的部分有些混乱,需要课后让幼儿多接触多练习。

  小百科:狗属于脊索动物门、脊椎动物亚门、哺乳纲、真兽亚纲、食肉目、裂脚亚目、犬科动物。中文亦称“犬”,狗分布于世界各地。狗与马、牛、羊、猪、鸡并称“六畜”。

《实用的幼儿园音乐活动教案模板汇编10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幼儿园音乐活动教案】相关文章:

幼儿园音乐活动教案06-13

幼儿园音乐活动教案06-20

幼儿园音乐游戏活动教案11-01

幼儿园音乐活动教案[优选]05-25

幼儿园音乐活动教案(精品)05-25

幼儿园音乐活动教案优秀01-31

幼儿园音乐活动教案【荐】02-21

幼儿园大班音乐活动教案【经典】06-24

【推荐】幼儿园音乐活动教案06-13

【热门】幼儿园音乐活动教案06-13

文章代写服务

资深写手 · 帮您写文章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实用的幼儿园音乐活动教案模板汇编10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幼儿园音乐活动教案10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实用的幼儿园音乐活动教案模板汇编10篇

幼儿园音乐活动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通过听、唱、说、演和游戏欣赏感受歌曲《下蛋啰》,从而表现出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

  2、学习模仿歌曲《下蛋啰》的衬词韵律节奏xxxx x|xxxx x|xx xx|xx x|。

  3、鼓励幼儿积极地参与活动,能大胆地表现自己。

  【教学重点】

  通过听、唱、说、演和游戏欣赏感受歌曲《下蛋啰》,从而表现出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

  【教学难点】

  能掌握歌曲中的衬词(gegegege da gegegege da)要求不多唱不少唱。

  【活动准备】

  flash动画、图谱、节奏卡、场景布置、鸡蛋若干、草窝每人一个。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激发兴趣。

  师:今天天气真好,我带你们到小鸡家里去做客好吗?看,谁的家到了?你们知道鸡爸爸是怎样叫的呢?鸡妈妈又是怎样叫呢?

  二、欣赏歌曲《下蛋啰》

  1、教师演唱歌曲,并用flash演示母鸡下蛋的情景。

  2、师:母鸡是怎么下蛋的`?母鸡坐在哪里下蛋?为什么要坐在草窝里下蛋?下蛋时为什么它脸要涨得通红?(用劲)鸡妈妈还可以做什么动作把鸡蛋生下来?(再听一遍歌曲)。

  三、学习歌曲《下蛋啰》的衬词韵律节奏

  1、你们觉得歌里哪一句最好听最有趣?(完整听flash的节奏)。

  2、教师引导幼儿边看图谱边有节奏地说唱。(分两部分进行练习,强调不多唱也不少唱)。

  3、演示flash节奏图谱,幼儿模仿节奏说唱。(引导幼儿用肢体模仿母鸡开心的动作与表情)

  师:出示草窝、交代规则:唱得像母鸡妈妈一样的不多也不少,就会奖励一个草窝学做母鸡下蛋了。

  四、游戏:分角色对唱。

  现在我们都有草窝了,请所有的小母鸡一块来下蛋吧,你们可以用自己喜欢的动作来表演。我做大母鸡来(唱词),你们唱(母鸡叫声),比一比,哪只小母鸡下得蛋最多。母鸡们辛苦了,我们快把喜事去告诉其他小朋友好吗。

幼儿园音乐活动教案 篇2

  《捉小鱼》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手眼协调能力

  2、 训练幼儿协作能力和 身体的平衡能力

  3、体验师生共同活动的快乐,激发幼儿共同学习的愿望,提高活动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能准确快速的抓到鱼,在游戏中 不能碰到扮演鱼儿的小朋友,只能碰到夹子。

  活动准备

  1、教师提前布置活动的场所,小猫的头饰,小鱼卡片。

  2、几十个夹子。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教师出示准备好的小猫头饰,问:小朋友们,这是什么啊?(小猫)

  2、“有谁知道小猫最喜欢吃什么?”(鱼)

  3、“那么我们就来玩一个小猫捉鱼的游戏吧,好不好?”

  二、基本环节

  (一)小猫捉鱼

  1、教师请小朋友们带上小猫的头饰,并扮演猫妈妈的角色。

  2、猫妈妈找宝宝了:喵喵喵,孩子们,你们在哪里啊?小猫听到了就回答:喵喵喵,妈妈我们在这里。“今天妈妈发现一个地方有很多的鱼,我们赶紧去捉吧,好吗?”教师带领幼儿到放有小鱼卡片的活动区域,让小猫去把鱼儿捉回来,放到老师提前准备好的盆子里,看是 捕鱼能手,捉的鱼最多。

  3、幼儿开始自由的捉鱼。

  4、“宝贝们,真棒这么快就把小鱼捉完了,可刚刚我们捉的鱼都不会游,下面我们就去会游的鱼好吗?”

  (二)捉“活”鱼

  1、教师首先介绍游戏的方法和规则:在地上圈定一个区域,选几个孩子当鱼,在衣服上夹上十几个夹子代表鱼鳞;其他幼儿当渔夫。游戏开始,鱼儿可以跑出圈外,这时大家可以去追鱼并设法取下衣服上的夹子,当鱼儿回到圆圈里就不能去夹子了,直到“鱼儿“身上的夹子取完游戏结束,取下夹子最多的就是胜利者。

  2、教师选定区域让幼儿扮演小鱼,其他幼儿开始捉鱼活动。

  3、幼儿活动是教师提醒幼儿只能取夹子,不能碰到扮演小鱼的幼儿。

  4、评出胜利者给予表扬。

  5、活动课变换角色反复进行。

  三、活动总结

  1、 教师要捉鱼最多的小朋友说说自己的经验,并和其他幼儿交流。

  2、 教师小结活动内容、表扬、鼓励幼儿。

  四、延伸活动

  在日常生活中多给幼儿提一些身体动作的要求,以培养他们身体运动的各种能力。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主要是培养幼儿手眼协调能力,训练了他们的`协作能力和 身体的平衡能力。但在捉活鱼的环节当中,好多小朋友都不能准确的捉住夹子,更别说不碰到扮演小鱼的幼儿,有的小朋友更是一条鱼都没抓上。我想可能是平时对孩子们身体的协调性训练的太少了,一直与他们在玩捉鱼游戏的时候没那么顺利。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我一定要对孩子们多做这方面的练习,以提高他们身体运动的各种能力。

幼儿园音乐活动教案 篇3

  目标:

  1.感受将生活中的物品运用于音乐活动中所带来的创意性的表达方式。

  2.尝试运用多种方法让纸杯发出不同的声响,表现出一定的节奏。

  3.能与同伴协商、合作。

  准备:

  1.幼儿在集体活动中欣赏用纸杯作打击乐材料的表演视频,尝试模仿视频中的不同动作让纸杯发出不同的声响。

  2.将幼儿在集体活动中欣赏的`视频资源添加到音乐区PPT节目菜单中,便于幼儿自主欣赏、学习。

  3.纸杯4~6个,便于幼儿摆放、敲击纸杯的操作台。

  玩法说明:

  幼儿在欣赏视频的基础上充分探索让纸杯发出声音的方法,形成自己的一种演奏方式和节奏型后,协商演奏的顺序,合作表演。

  指导要点:

  1.教师要给予足够的时间,鼓励幼儿自由探索让纸杯发出声音的方法。

  2.引导幼儿通过协商共同明确演奏的顺序,知道一轮演奏完后要重头开始、循环表演。

  小贴士:

  在网络上搜索关键词“节奏纸杯”,即可获得多个用纸杯进行演奏的视频,教师可选择其中动作易于观察、时长较短的视频给幼儿欣赏,丰富幼儿的经验。

幼儿园音乐活动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在情境中学唱歌曲《小鸭嘎嘎》,并初步尝试用分组唱的形式进行歌唱。

  2、体验和朋友共同歌唱的快乐。

  活动重点:能用愉快的情绪演唱歌曲,并唱准附点节奏。

  活动难点:尝试分组演唱,并能快速准确接唱歌曲。

  活动准备:《小鸭嘎嘎》音乐,ppt课件,分组标志。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师幼互动,组织教学。

  二、基本部分1、导入:水中游来小鸭子(1)、(出示ppt图片)看一看,这是什么地方?听一听这是什么声音?这个浴缸大吗?请你学一学。

  (2)、今天,我请来了一位喜欢水的朋友,看看是谁?(出示小鸭)这是我朋友哎,猜猜我为什么喜欢它?它摸上去什么样?眼睛大吗?学一学。

  2、小鸭嘎嘎叫(1)、欣赏歌曲第一段师:我喜欢小黄鸭可爱的样子,我还喜欢它什么地方呢,这回要请你们的耳朵来帮忙听一听了,这首歌会告诉你,我为什么喜欢小黄鸭。问:我为什么喜欢它?你们会洗澡吗?一起来学一学吧!

  你们知道我为什么喜欢和小黄鸭一起洗澡吗?因为这个浴缸太大了,我一个人洗很孤单,小黄鸭陪我洗澡,还陪我玩水呢!你们喜欢玩水吗?怎么玩?来,学一学。

  (2)、重点练唱小鸭叫声(附点节奏)师:刚才你们玩水的时候,来了两只小黄鸭,还记得小黄鸭的叫声吗?哪一只是我的朋友呢?请你听一听吧!

  (师分别演唱两只小鸭的`叫声,幼儿听辨并练习附点节奏,并学会控制声音的强弱)(3)、学唱歌曲后一部分师:我的小鸭还有本领呢,快来找找吧!

  ①师逐句弹唱唱后一部分。幼儿倾听并找出小黄鸭的本领。

  ②欣赏ppt课件,引导幼儿添加象声词。

  刚才你们听到"我会游"的后面有什么声音?"我会唱"的后面有什么声音?"我会吹泡泡"的后面又有什么声音?两次吹泡泡的方向一样吗?请你学一学怎样吹出向上和向下的声音呢?

  ③幼儿随乐表演唱。

  3、小黄鸭合唱队(1)、齐唱练习师:(出示ppt图片六只小鸭)小朋友的歌声引来了一群小黄鸭,这六只小鸭子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小黄鸭和唱队",今天它们是来演唱《小鸭嘎嘎》这首歌的,可是他们还不会唱呢,你们会唱了,你们来教教它们,好吗?

  (2)、分组演唱小鸭子合唱队要去沙滩上演出,他们要分成三组,一组唱游泳的,一组唱唱歌的,一组唱吹泡泡的,怎么分呢?你们愿意和它们一起表演吗?请你自己选一个队加入吧!

  三、结束部分请幼儿为小班的弟弟妹妹演出。

  活动反思:

  《小鸭嘎嘎》这首歌曲非常贴近幼儿生活,歌曲内容生动有趣,富于表演,很适合中大班幼儿学习。

  这次活动也是一次游戏化教学教改模式的尝试。改变传统的教师示范,幼儿理解记忆,学唱模式,将歌曲内容生活化、游戏化,让幼儿在不断变化的游戏场景中通过听一听,说一说、学一学、做一做,潜移默化的学会了歌曲,整个过程像是在玩耍,没有了教的痕迹。事实证明,这种游戏化的教学模式是非常适合幼儿的,在活动中幼儿通过不同的形式反复欣赏感知音乐,体验到了音乐带来的快乐,孩子们的情绪是快乐的,态度是积极的,身心处于一种放松的状态中。

  这种游戏化教学模式更贴近《指南》的目标要求,感受与欣赏,表现与创造。让幼儿在不断的感受与欣赏中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进行表现,用理论指导实践,用实践验证《指南》。

  我会把这次观摩示范活动做为起点,在游戏化教学模式的探讨中不断提高,不断进步,使我们的游戏化教学更有效。

幼儿园音乐活动教案 篇5

  设计意图

  童谣《城门城门几丈高》是首经典的民间童谣,它富有情节又很有趣味,非常贴近幼儿生活。我将童谣内容进行了剪辑,并配上旋律,以对唱表演的形式重新演绎,让童谣变得既传统又现代,积极促进幼儿的游戏和生活。同时,也赋予童谣传承新的生机。

  活动目标

  1.学习用对唱的形式演唱民间童谣。

  2.运用动作、表情大胆表现、演绎对歌曲的理解。

  3.遵守游戏规则,体验合作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PPT、课件,歌曲《城门城门几丈高》(课件和歌曲录音见本期附赠的光盘)。

  活动过程

  一、欣赏歌曲,感知对唱(出示PPTl-2)

  导语: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首好听的歌,这首歌是小哥哥进城时唱的,你们看小哥哥已经来到了城门前。

  提问:你觉得这首歌和平时听的歌曲有什么不同?

  小结:歌曲里有两种声音,一个人问,一个人答,这是一首问答歌。

  (这是一首对唱歌曲,有两种不同的声音,一种是清脆的童声,还有一种是洪亮有力的男声。不同的演唱形式一下子吸引住幼儿,并让他们对歌曲的曲式有了初步的感知)

  二、理解歌词,学唱歌曲

  1.观看PPT3-6,感知歌词。

  导语:歌曲中谁在问?谁在答?我们再来听一听这首歌。

  提问:你听见小哥哥问了什么?城门又是怎么回答的?

  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出示相应图片。

  (课件的故事性和画面性,使幼儿对歌曲有了更加深入、形象的感知,从而对童谣产生了兴趣)

  2.运用图谱,理解歌词(出示PPT7)。

  (1)完整理解歌词。

  导语:小哥哥对着城门还问了什么呢?我再唱一唱,你们听仔细。

  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将其余的图片点出,帮助幼儿完整理解歌词。

  (2)体验歌曲情感。

  提问:①你觉得这座城门怎么样呀?②你知道“三十六丈高”有多高?③城门在回答时语气是怎样的?为什么?④开不了门,就进不了城,小哥哥想了什么办法开锁?⑤金刚大铁锁有没有被大刀和大斧砍断?城门回答时的语气如何?为什么?⑥小哥哥有没有放弃呢?最后他说了什么?

  小结:我们看出小哥哥勇敢、坚强、毫不畏惧.所以我们要用响亮的声音唱出小哥哥的自信。城门高大威武、雄伟坚固,所以,我们要用非常坚定的语气和洪亮浑厚的声音表现城门的坚不可摧。

  (图谱的出现赋予童谣节奏感,而且,图谱排列整齐、有序,让幼儿一目了然地感知歌曲的对答与呼应、乐句的长短以及不同乐句表现出的不同情绪。巧妙提问使幼儿对歌曲中人物的个性特征逐渐明晰,为分角色演唱加深了感知)

  3.大胆表现、演绎。

  (1)配上动作,完整演唱。

  提问:小哥哥问了城门几次?城门答了几次?现在,我们看着图唱一唱这首问答歌。

  导语:小哥哥要问得清楚,城门要回答得响亮,我们一边唱一边做动作。

  (2)发挥想象,创编造型。

  提问:小哥哥问完最后一句,做了很有力量的造型动作,城门打开了吗?我们一起看一看(出示PPT8)。

  导语:我们也来学小哥哥做一个造型动作,比一比,谁的`动作最有力量(出示PFT9)。

  (本环节增加了对形象特征的感知,让幼儿知道遇事要勇敢、坚强、不退缩,这不仅有助于幼儿演唱时注意音高、音色,对幼儿性格的培养也具有积极的引导作用、)

  三、扮演角色,趣味演唱

  1.扮演角色,练习对唱。

  (1)多问一答。

  提问:你们的歌儿唱得这么好听,想不想试试我这座城门?你们当小哥哥,我来当城门。

  小结:小哥哥的歌声响亮有力,问题也问得清楚干脆,所以我的门被你们打开了。

  (歌曲的难点主要是提问部分,回答的部分相对简单些,所以分角色演唱时教师先让全体幼儿一起扮演小哥哥,这样,更能激发幼儿的挑战欲望)

  (2)多问多答。

  导语:请当城门的小朋友站这边,当小哥哥的小朋友站那边,我们面对着面站好唱唱这首问答歌。

  (3)一问一答。

  导语:你想不想和好朋友一起唱歌?两个好朋友面对面,商量一下谁来问谁来答。

  2.游戏“城门城门几丈高”。

  (1)讨论、制订游戏规则(出示PPTlO)。

  导语:如果你当城门准备怎么守,当小哥哥又准备怎么攻呢?

  小结:小哥哥来攻城,守城的小朋友要守住城门就必须手拉手,威武地站着不移动。攻城的小哥哥歌曲唱完就攻城,注意不能攻击小朋友的身体。攻进城者为胜。

  导语:我来采访一下胜利者,你此时的心情如何?说说你是怎么攻进城的?

  小结:老师发现我们的城门非常坚固,威武地站着一动不动,小手还拉得紧紧的。可聪明的小哥哥从城门的下面钻了进去,他们获胜了。小朋友想一想,怎样做才能阻止他们从城门下面钻进去呢?

  (2)互换角色重复游戏。

  小结:如何攻城不仅要有力量也要有智慧。小朋友们想尽了各种办法攻城,守城的小朋友也能灵活应对,都是好样的。

  (这个环节,活动进入了高潮,幼儿对歌曲内涵的理解在游戏中得到充分表现)

  四、合作游戏,经验拓展

  1.导语:“城门城门几丈高”的游戏真好玩。尽管城门非常高大、威武,聪明的小哥哥总能想到办法攻进城。小朋友,你们有什么办法帮助城门,让它变得更牢固吗?

  2.导语:老师有个好办法.我们来变成一把同心锁,牢牢地锁住城门,这个锁可不是一般的锁,是小朋友变成的锁,你们愿意帮忙吗?我们一起拉起手来,一边唱歌一边变(出示PPTll)。

  3.导语:我们的同心锁,把城门锁住了。如果你是小哥哥,你会想什么办法打开城门呢?我们下一次接着玩。

  (“同心锁”不仅让幼儿体验到团结与合作的重要,更把幼儿的思维引得更远,让他们的想象继续)

  本活动为江苏省“十二五”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自筹课题“幼儿园民间童谣音乐化的实践研究”的研究成果。

幼儿园音乐活动教案 篇6

  设计意图:

  我园致力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节”课程的开发与实践,其中的“戏曲节”活动给幼儿带来了全新的艺术感受和体验。《夫妻观灯》是黄梅戏的经典之作,表现了人们正月十五上街看花灯,人山人海、花灯各异、热闹非凡的场景。两个演员把看灯人的动态、神情表演得惟妙惟肖。

  本活动主要表现“长子(矮子、胖子、瘦子……)来看灯”这一片段,教师将重难点前置引导幼儿学习。首先,通过引导幼儿回忆元宵灯会的热闹场面,引出黄梅戏《观灯》片段。其次,通过三组图谱帮助幼儿理清人物的形象特点及动作方式(谁来看灯了,是怎么看灯的)。最后,提供表现的机会,让幼儿自由发挥,并初步尝试合作表演,在唱唱演演的过程中感受戏曲表演艺术的魅力,从而产生自发表现和创造的愿望。

  目标:

  1.欣赏黄梅戏《观灯》片段,感受诙谐、夸张的表演风格,能初步根据歌词进行表演。

  2.萌发对戏曲表演的兴趣,体验想象、表现的快乐。

  准备:

  1.知识准备:了解元宵节习俗。

  2.教具准备:(1)元宵灯会的PPT。(2)黄梅戏《观灯》片段的视频。(3)长子、矮子、胖子、瘦子、小孩、老头的图片。(4)小梅花贴纸。

  过程:

  一、引出元宵灯会

  师:我们中国人要过元宵节。谁知道元宵节是怎么过的?那天我们会做些什么呢?

  幼:吃元宵,看花灯。

  (播放PPT“元宵灯会”。)

  师:你们看,元宵灯会什么多?

  幼:灯多。

  师:还有什么也很多?

  幼:人多。

  师: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去看灯会?

  幼:花灯很好看,灯会很热闹。

  师:人多了会怎么样?

  幼:挤来挤去。

  师:人那么多,挤来挤去,那怎样看灯呢?

  幼:挤进去看/伸长脖子看/踮起脚看……

  师:谁愿意来学学挤来挤去看灯的样子?

  师:大家—起来做做这几个动作。

  师:有一位叔叔和阿姨在元宵节那天也去看灯了,我们一起来听听他们看到了什么。

  二、了解戏曲内容

  1.观看视频,初步感受戏曲内容。

  师:看了以后,你有什么感觉?我看到很多小朋友在笑,你们为什么笑啊?

  幼:他们在表演,很有趣。

  师:他们在表演什么?

  幼:他们在表演看灯的样子。

  师:是啊,他们在演戏呢。他们表演的是黄梅戏,黄梅戏是中国很有名的一种戏曲。

  2.观看视频,了解谁来看灯了。

  师:他们都唱了什么?(根据幼儿的回答出示相应的图片,并按歌词顺序摆放长子、矮子、胖子、瘦子、小孩、老头的图片。)

  幼:长子来看灯。

  师:“长子”是什么意思?

  幼:高高的人。

  师:是的,黄梅戏中把个子高高的人叫作“长子”。

  师:还有谁来看灯了?

  幼:矮子。

  师:“矮子”是什么意思?

  幼:矮矮的人。

  师:对,个子矮矮的人。黄梅戏中“矮”是怎么发音的?大家一起来学一学。(教师示范发音,幼儿跟学。)

  (教师运用同样提问引导幼儿回忆并表达谁来看灯了,直至戏曲唱段中六个人物的图片全部出现。)

  师:看一看,这些人有什么特点?(引导幼儿分别观察三组图片,发现人物高矮、胖瘦、老少的`特点。)

  幼:长的矮的,胖的瘦的,小的老的,他们每组正好是相反的。

  3.欣赏教师清唱表演,了解观灯人是怎么看灯的,并学习动作。

  (1)倾听教师表演唱,了解内容,学习动作。

  师:我也会唱黄梅戏,我来给大家表演这一段怎么样?仔细看,谁来看灯了?仔细听,他们是怎么看灯的?(教师表演唱。)

  师:我唱得怎么样啊?

  幼:很好。

  师:都有谁来看灯了?他们是怎么看灯的?(按人物出场顺序提问。)

  师:“长子来看灯”(表演唱),他怎么样啊?(根据幼儿的应答情况适时出示图片,鼓励幼儿学习表演动作。)

  幼:头一伸。

  师:“挤得头一伸”(表演唱)。

  (教师运用同样提问引导幼儿回忆并表达观灯人是怎么看灯的,直至表演唱完以下六句唱词。)

  “长子来看灯,他挤得头一伸!”

  “矮子来看灯,他挤在人网里蹲!”

  “胖子来看灯,他挤得汗淋淋!”

  “瘦子来看灯,他挤成一把筋!”(解释“筋”,演示动作。)

  “小孩来看灯,他站也站不稳!”

  “老头来看灯,切,走不动路来戳呀戳拐棍啊!”(解释“戳拐棍”,演示动作。)

  师:最后一句跟前面的歌词不一样,最长。我们一起来学习两遍,大家边唱边做动作哦。

  (2)师幼合作表演唱。

  师:我来唱第一句,你们接唱第二句。

  三、自由表演唱

  师:这么多的人来看灯,你想表演哪一位呢?

  幼:我想表演瘦子。

  师:好,请上台表演。

  师:他表演得怎么样?谁也想上来表演?你想表演谁?

  幼:小孩。

  师:还有谁也想表演小孩?

  (请幼儿分别选一角色来表演唱,开始时人可少点,后来可增加,教师简单评价幼儿表演情况。)

  四、尝试合作表演

  1.合作表演“长子来看灯”片段。

  师:叔叔阿姨是手拉手看灯的,请你也找一个小伙伴手拉手一起去看灯吧。

  (播放视频“长子来看灯”片段,幼儿自由合作表演。)

  2.学习表演该戏曲片段的开始部分。

  师:叔叔阿姨有没有看到好看的灯呢?他们是怎么表演自己看到许多灯的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观看视频“东也是灯~闹啊闹哄哄啊”片段。)

  师:叔叔阿姨是怎么表演自己看灯的?谁来演一演?

  师:他们几个演得怎么样?

  幼:××演得好,她好像真的看到了灯。

  师:我们这儿并没有灯,但××表演出了好像看到灯的样子。她是怎么做到的呢?

  师(教师清唱并带领一位幼儿示范表演):看,这边有好多灯呢,我们走过去看看。好看吗?真好看!哎,那边也有灯呢。看到了吗?真漂亮Ⅱ阿!

  师:我们大家都来演一演吧。

  3.合作完整表演。

  师:这是“小梅花”,“小梅花”要找表演得好的小朋友做朋友。我们也来演一演,看看“小梅花”会找谁做朋友。

  (教师播放完整视频,幼儿尝试自由结对合作表演。)

  4.评出梅花奖。

  师:“小梅花”眼睛很亮,它找到好朋友了。(教师将小梅花贴纸粘在幼儿胸前。)

  师:现在,有请获得“小梅花奖”的演员给大家表演“看灯”。(教师和几对“小梅花奖”得主共同完整表演。)

  附《观灯》唱词:

  东也是灯,西也是灯。

  南也是灯来,北也是灯。

  四面八方闹啊闹哄哄啊。

  长子来看灯,他挤得头一伸!

  矮子来看灯,他挤在人网里蹲!

  胖子来看灯,他挤得汗淋淋!

  瘦子来看灯,他挤成一把筋!

  小孩来看灯,他站也站不稳!

  老头来看灯,切,走不动路来戳呀戳拐棍啊!

幼儿园音乐活动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学习用接唱对唱的方式演唱歌曲,并尝试按节奏创编歌词。

  2、能积极参加猜谜活动,并能接受挑战,勇于战胜困难,体验音乐活动的快乐。

  重点:愿意通过问答的形式歌唱谜语歌。

  难点:模仿歌曲中描写动物外型的歌曲进行创编并歌唱。

  【活动准备】

  数张谜语造作图片。

  【活动过程】

  开始部分:

  《师生问好歌》、练声3遍

  基本部分:

  熟悉歌曲内容,学习用歌曲回答出谜语的答案。

  师:我听说大一班的小朋友猜谜语猜得最棒了,今天我就来考考你们。

  1、师边出示图边唱:脑袋圆圆的,眼睛亮亮的,挫挫挫、挫挫挫、挫挫挫挫挫挫,你们猜猜这是什么动物呀?

  师请个别幼儿说出是什么动物,并引导幼儿唱出谜底,“知道知道这就是**呀。”

  2、“下面我再加两个特征,看看你们能不能猜出来?并且把谜底唱给我听”、

  “脑袋圆圆的,眼睛亮亮的,耳朵尖尖的,胡子长长的,你们猜猜这是什么动物呀?”

  师引导幼儿边看图片边唱出谜底。

  再次出图片,说唱谜语。

  “脑袋圆圆的,眼睛亮亮的,身体胖胖的,喜欢吃竹子,”

  幼儿一起唱歌回答。

  4,连续猜谜语:脑袋圆圆的`,眼睛亮亮的,身上有羽毛,打开像扇子。

  幼儿一起唱出答案

  不看图片听老师唱歌提问

  师:下面我要换一种方式出谜语,我们不看图片了,看王老师的动作来猜。

  脑袋圆圆的,眼睛亮亮的,耳朵长长的,尾巴短短的

  脑袋圆圆的,眼睛亮亮的,身上有口袋,跑得快快的

  脑袋圆圆的,眼睛亮亮的,个子高高的,脖子长长的

  自己尝试按节奏创编

  1、师:我准备的小动物都让你们猜出了,你们自己能编个谜语让大家猜猜吗?

  (1)请个别幼儿上来创编(3——4个)

  (2)师针对提醒可不可以加上小动物喜欢吃什么?可不可以加上小动物长什么样子?可不可以加上小动物的叫声?

  (3)师加以完善,幼儿一起唱歌回答。

  (4)表扬完全是自己唱出提问的部分幼儿

  2、现在我要让你们来编一个,我告诉你谜底,你编给我听,今年是猪年,编个小猪吧?

  请个别幼儿说出小猪的特征,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加以总结。

  “我们再编一个,谁来说说我们编个什么呢?”

  请一个幼儿说说要大家编什么?

  师带领幼儿一起讨论有什么特征,创编动物谜语。

  结束部分

  “今天,我们学习了一个新的本领,是把谜语唱出来的,现在我们去出一个谜语给后面的客人老师猜猜,也可以请客人老师出给小朋友猜”

幼儿园音乐活动教案 篇8

  目标:

  1.了解小老鼠看病的情节,熟悉音乐旋律, 学跳集体舞。

  2.学习用老鼠跑、打喷嚏的动作表现A段音乐,创编晒太阳的动作表现B段音乐。

  准备:

  课件一份、音乐《音乐的瞬间》、老鼠胸贴、地上圆圈过程一、谈话导入,引发兴趣。

  师:你们看谁来了?(小老鼠)这几天,天气忽冷忽热,有一只小老鼠它怎么了?(打喷嚏的动作)师:你们有没有打过喷嚏?喷嚏是怎么打的?为什么你要用手挡着?(打喷嚏时一只手捂着嘴巴,冲着没人的'方向,防止传染)二、打喷嚏的小老鼠1. 小老鼠感冒(A段)(1)A段感受在背景音乐下,教师对应着图谱讲故事A段。

  师:小老鼠生病了,没精打采,还会忍不住"阿嚏!阿嚏",一点力气也没有,想还是到动物医院去看一看吧,小老鼠走在路上,走走走走,阿嚏阿嚏;走走走走,阿嚏阿嚏……(2)动作创编师:你发现小老鼠每次走几步路会打喷嚏?谁可以来学一学,小老鼠是怎么走路?谁能来学一学老鼠没精打采的样子?

  (3)音乐+动作(连着2遍)师:这么难受,我们赶快去看医生吧!要跟着你前面的老鼠,才能找到医院哦!(间奏)马上就要到医院喽,请小老鼠们再坚持一下。

  2. 小老鼠晒太阳(B段)(1)B段故事师:终于到医院了,小老鼠赶紧坐下休息吧,听听看医生怎么说的?

  (2)动作创编师:太阳出来真暖和,你想晒哪里?应该怎么晒?你还可以晒身体的什么部位?真暖和,一起来晒一晒,你们现在舒服一点没有?

  (3)音乐表演(2遍)师:想好三个你要晒的地方,想好了吗?你刚刚晒了哪里?你晒了哪里?趁太阳还没下山,我们再去晒一晒,这次晒晒你刚刚没有晒到的地方,让感冒快快好起来,好吗?准备好3. 小老鼠病好了(A段)师:请所有小老鼠轻轻坐下休息一会,晒过太阳后,你感觉怎么样?让我们高高兴兴地回家吧!在回家的路上,你会用什么动作来表现你很高兴?这只小老鼠真开心,开心得都跳起来了,它走走走走,跳跳,走走走走,跳跳!它还会干什么?走走走走,然后?怎么样?还会做什么?小老鼠生病好了,走路可轻快了,轻轻地用脚尖走路回家。

  师:小老鼠们,跟着我回家吧!这一只小老鼠真开心,感冒也好了,你怎么看出小老鼠病好了?(很精神、很开心)小老鼠回家吧(坐回座位)三、完整表演1.教师整体复习图谱师:还记得小老鼠的故事吗?谁能说一说?然后呢?

  2.完整表演(2遍)师:小老鼠,请你准备(间奏)再来一次,请小老鼠听好音乐,我不提醒喽!

  四、结束师:老鼠晒了太阳后,感冒就好了,下次感冒你知道怎么做了吗?小老鼠们,让我们听着音乐,做着动作回教室吧!

幼儿园音乐活动教案 篇9

  教学准备:

  1、音乐磁带《我爱洗澡》、《江南sty》、洗澡录像。

  2、各类洗澡用品。

  教学过程:

  一、引起幼儿洗澡兴趣。

  1、幼儿随《喜唰唰》音乐做律动。跳一跳。

  2、热了怎样才会舒服?

  3、看一看妈妈是怎么给宝宝洗澡的。哗啦啦,哗啦啦……水龙头快活地唱起歌。妈妈说:宝宝,该洗澡了!” 妈妈把宝宝放进浴盆。“嚓嚓嚓,嚓嚓嚓。”搓搓脖子搓搓背,滑溜溜的泡泡满身跑。“嚓嚓嚓,嚓嚓嚓。”搓搓胳膊搓搓脚,亮晶晶的泡泡满屋飞。“扑腾扑腾!”宝宝乐得玩起水来了。

  二、介绍洗澡的步骤。

  娃娃是怎样洗澡的?请幼儿用语言或动作来表达。教师引导幼儿洗澡的步骤和方法:

  第一步:打开水龙头,试试水温。

  第二步:用水冲冲身,湿润身体。

  第三步:打上肥皂,洗洗身体,洗洗头,搓一搓。 提示:洗澡的时候注意不要让泡泡水流到眼睛里,耳朵里和嘴巴里哦!

  第四步:冲干净,用毛巾擦身体,换上干净衣服。

  师:洗好之后,还可以抹上香香,这样就更加舒服啦!

  三、听音乐表演。

  1、教师边喊:“宝宝们,洗澡啦”,一边做拧水龙头的动作,然后给每个幼儿“抹香皂”, 幼儿跟音乐做洗澡,教师观察,及时给予肯定。

  2、幼儿跟着音乐有节奏地扭动,用引导语带动幼儿。

  3、注意洗澡时保护好眼睛、耳朵、嘴巴不让脏水进入。

  四、跟音乐做律动,并总结。

  1、洗澡都会用到什么?(幼儿自由发言“毛巾、浴花、沐浴露、洗头膏、肥皂”后老师分别出示实物)

  2、为每个小朋友准备礼物。看!是浴花,那我们跟着音乐一起来洗洗澡吧!

  3、表演结束,教师给幼儿“抹爽身粉”,闻一闻,告诉幼儿“香极了”。

  4、教师总结:天气热了,容易出汗。我们要勤洗澡、勤换衣,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小朋友都要做一个爱干净的好孩子。

  教学反思:

  洗澡是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整个活动以游戏贯穿,引导幼儿结合生活经验创编各种洗澡的动作,幼儿参与性高,对音乐的行进和停止掌握得很好,达到了预设目标。但有部分幼儿不能较好的跟着节奏做洗澡的动作,在节奏把握上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可以采用趣味节奏语言来帮助孩子更好地压准节奏。活动中,应以幼儿为主体,教师适时引导与提示,让幼儿在活动中保持积极主动的状态,形成良好的师幼互动,让幼儿在活动中大胆的表现自我。

  总之,在小班韵律活动的组织中应以培养完整儿童为目标,在发展幼儿音乐能力的'同时,注重幼儿情感能力的培养,鼓励幼儿大胆、创造的表演,充分感受韵律的美和快乐。通过此活动使幼儿喜欢洗澡,养成讲卫生的良好习惯。

幼儿园音乐活动教案 篇10

  活动目标:

  1、感受与练习四拍的节奏。

  2、理解歌词、学唱歌曲。

  3、通过音乐游戏与表演加强拍子之间的连贯性及体验 音乐带来的快乐。

  4、在感受歌曲《小花狗》的基础上,理解歌曲意境。

  5、学唱歌曲,掌握断顿、欢快和连贯、舒缓的不同演唱方法。

  活动准备:

  1、骨头卡片、小猫、小鸭图片、手铃

  2、歌曲《小花狗》、《小狗圆舞曲》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师生问好,以说唱打节奏的形式进行

  师:小朋友们好,老师好。(变换不同的形式进行问好,让幼儿熟悉节奏的形式)

  二、基本部分

  1、已变魔术的.形式出示卡片,激发幼儿的兴趣

  师:小眼睛看老师,仔细看老师要给小朋友变魔术,看看老师变出什么来了?(骨头)

  师:谁最喜欢吃骨头?(小狗)对啦,小朋友们真聪明!

  师:小狗看见骨头会怎么样呢?(把它吃掉、会叫)那小狗怎样叫?(汪汪汪)

  教师小结:继续出示卡片,小狗看见骨头就叫“汪”,两个骨头就叫“汪汪”,如果没有骨头就不出声。

  2、出示四张骨头卡片组成一个节拍,进行交换练习节奏(此环节重复进行)

  3、以小狗唱歌为由引出歌曲

  师:小狗玩累了听到有人在唱歌,(教师演唱歌曲幼儿欣赏)唱的好不好听?(好听)

  师:小狗也想唱歌,可是小狗怎样唱?(引导幼儿学习在结尾处唱汪汪)

  师:教师领唱,幼儿在最后一个拍子处唱

  师:小朋友唱的真好听,除了小狗会唱歌还有哪些小动物会唱歌?(小鸭子、小兔)那我们请他们出来唱唱吧!(出示小猫、小鸭子图片)

  4、运用身体动作代替“汪”的节拍

  师:小朋友唱了这么长时间,我们听音乐跟着音乐休息休息好不好?(好)(放音乐带领幼儿做动作)

  5、听音乐用乐器演唱

  师:小朋友表现的真棒,看老师请谁来和小朋友做游戏!(出示手铃)

  师:每个小朋友两个小手铃,拿到的小朋友使劲摇一摇你手里的小手铃,看老师的手一收,看谁的小手铃收的最快没有声音。(幼儿玩手铃)

  三、结束部分

  1、音乐欣赏《小狗圆舞曲》

  师:小朋友的小手铃真听话,现在把小手铃放好,老师要给小朋友讲个故事,故事里也有只小狗,看看这只小狗在干什么,好不好?(好)(教师讲故事,带领幼儿放音乐跟随音乐玩游戏)

  2、以说唱的形式结束整节课

  师:小朋友玩的开不开心(开心)我们下节课再一起玩好不好?(好)

  小朋友再见,老师再见。(以打节奏的形式结束)

  评价反思:

  1、教师指导:音乐戏课程之前没有接触过,所以在上课之前让幼儿对打击乐器有所了解,带领幼儿玩手铃,以多种形式了解打击乐器。活动过程以小花狗唱歌的形式让幼儿熟悉歌曲,整节课以幼儿为主,教师引导,让幼儿多唱、多听、多玩。在熟悉歌曲后让幼儿创编歌词,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及兴趣。

  2、幼儿反应:以骨头卡片的形式体现乐句,幼儿能够积极参与,个别幼儿精神不集中,拿到手铃后秩序有些混乱,精力集中到手铃乱敲乱玩的现象。欣赏《小狗圆舞曲》时随音乐不太熟悉但是都可以跟随老师做动作。

  3、反思:整节课比较顺利,幼儿挺感兴趣也很配合,但是时间过长,中间衔接不是很好,最后音乐欣赏可以作为另一节课单独进行,这样效果可能会更好。这节课重点难点不突出,没有明确的目标,再加上幼儿对歌曲本身已经熟悉,所以在学唱部分很轻松。在玩手铃的部分有些混乱,需要课后让幼儿多接触多练习。

  小百科:狗属于脊索动物门、脊椎动物亚门、哺乳纲、真兽亚纲、食肉目、裂脚亚目、犬科动物。中文亦称“犬”,狗分布于世界各地。狗与马、牛、羊、猪、鸡并称“六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