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幼儿园中班教案《风筝》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幼儿园中班教案《风筝》,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幼儿园中班教案《风筝》1
一、活动目标:
(一)初步学唱歌曲,唱准歌曲中的顿音部分。
(二)在合作表演风筝的游戏中,感受放风筝的快乐。
二、活动准备:
风筝一只,歌词图谱。
三、活动过程:
(一)出示风筝,了解放风筝的`过程。
T:看,今天我带来了什么?你放过风筝吗?那放风筝需要什么样的线呢?
(1)风筝会飞到哪里去?他会怎么飞呢?
1. 欣赏歌曲,理解歌词
(1)师:风筝飞的时候你觉得他像什么?我们来一起听听歌曲里是怎么说的吧!
(2)教师演唱歌曲一遍
提问:你听见了什么?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出示相应的图谱。
(3)再听听看,有没有都听出来了。
教师演唱歌曲第二遍
请幼儿根据顺序来放,教师根据幼儿放的情况来决定演唱次数。
3.幼儿尝试演唱歌曲
(1)幼儿和教师一起演唱歌曲一遍
师:现在我们来一起试试唱唱这首歌吧!
(2)引导幼儿唱准歌曲中“啦”的部分
师:这里有几个啦?他们谁和谁是好朋友要住在一起的呢?(教师范唱拉部分)
我们来一起试试
(3)减少图片幼儿尝试演唱歌曲
师:听!是什么?一阵风吹来了,他把几张图片吹走了,现在你还能把歌曲唱出来吗?
(4)将图片全拿走幼儿演唱
又来了一阵风,这下把图片全斗吹走了,这次难度大了,想不想挑战一下?
4.表演歌曲
(1)猜猜这个好听的歌曲叫什么名字?《放风筝》
师:你们想不想也来放风筝?请几个小朋友来做风筝和线来进行表演,集体幼儿为他们演唱。
(2)集体幼儿一起来进行表演。
男小朋友做风筝线,女小朋友做风筝。
再进行交换
结束:我们到外面去放一放风筝吧!看看风筝在天空中是怎么飞舞的。
幼儿园中班教案《风筝》2
教材分析
《小风筝上蓝天》是一首2/4拍的歌曲。这首歌曲节奏简单,曲调欢快柔和,旋律优美,富有童趣,表现了小风筝飞翔在蓝天上的快乐心情。中班幼儿对旋律的感知能力逐步提高,对音准的把握能力和对歌曲节奏的表现能力也有一定程度的提高。本活动中通过理解歌词内容、学唱歌曲、表演歌曲等环节,引导幼儿感受小风筝上蓝天的快乐心情。
活动目标
1.学习演唱歌曲,唱准附点音符。
2.能用轻快活泼的声音演唱歌曲,尝试用声音、动作表现小风筝上蓝天的样子。
3.感受小风筝在蓝天上的快乐心情。
活动准备
1.小风筝的头饰。
2.音乐、课件、视频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活动,激发幼儿活动兴趣,初步了解风筝起飞降落的有关常识。
“有一种东西像鸟儿一样能在天空中自由飞翔,一根小线轻轻牵着它,是什么?”
二、教师演唱歌曲,引导幼儿初步理解歌词内容。
1.教师演唱歌曲前两句,提问:小风筝是什么样子的?为什么说它真灵巧?它是怎样飞上蓝天的?
帮助幼儿梳理歌词:小风筝,真灵巧,真呀真灵巧。乘着风儿飞得高,飞呀飞得高。
2.引导幼儿讨论:小风筝在蓝天上会遇见谁?它会怎么做呢?
3.教师演唱歌曲后两句,帮助幼儿梳理歌词:先跟白云拉拉手,再跟太阳问声好。
三、播放课件,引导幼儿学唱歌曲,尝试用声音、动作表现小风筝上蓝天的快乐心情。
1.播放课件,教师和幼儿一起演唱歌曲,引导幼儿唱准附点音附。小风筝和白云拉手的.时候有什么不一样?引导幼儿拐个弯再拉手,重点唱准浮点音符。
1.引导幼儿用轻巧、欢快的声音和动作表现歌曲的情绪。
小风筝在蓝天上飞的心情怎样?我们应该用怎样的声音演唱?它是怎样跟白云和太阳打招呼的?它会做什么动作?
四、幼儿听音乐进行表演,尝试用身体基本动作表现小风筝快乐的样子。
重点指导:声音和动作要轻巧、欢快,这样风筝才会飞得高,飞得快乐。
五、创编歌曲表演,进一步体验小风筝的快乐心情。小风筝在蓝天上还会遇见谁?它会怎么做呢?
附:小风筝上蓝天
1=C 2
4
351|351|5363|5-|
小风筝,多灵巧,多呀多灵巧,
6644|553|2256 |2-|
乘着风儿,飞得高,飞呀飞得高,
3235 |1·2|656|323 |
先跟白云拉拉手,2·3 |65|4323|1-|再向太阳问个好。
幼儿园中班教案《风筝》3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初步感受风筝的对称美。
2、启发幼儿大胆想象、创造,运用对称的方式装饰风筝面。
3、使幼儿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活动准备:
每组放有各种彩纸、剪好的几何图形若干、剪刀、彩笔。
活动重点:知道了解对称图形。
活动难点:能画出对出图。
活动过程:
一、自由欣赏各种风筝:
1、幼儿自由欣赏各种风筝。
“哇!这么多的`风筝,我们一起来看看!”
2、幼儿自由的和同伴交流,教师在旁倾听。
“请和你的好朋友说说你喜欢那个风筝?为什么喜欢它?”
二、引导幼儿感受风筝的对称美:
小朋友刚才都找到了自己喜欢的风筝,老师这里也有一只我喜欢的风筝。
1、出示一只图案对称的风筝。
你们觉得它怎么样?(幼儿自由发表意见)
2、引导幼儿感受这只风筝的左边和右边的形状和图案都是一样的。
请小朋友看看这只风筝左边的翅膀和右边的翅膀,你发现了什么?翅膀上的图案呢?
三、幼儿讨论如何装饰风筝面:
“这些风筝真漂亮,我们也来做一只漂亮的风筝好吗?”
1、教师出示制作好的风筝面,请幼儿比较怎样装饰可能最好看。
(1)你最喜欢哪只风筝?为什么?
(2)怎样才能剪出两个一样的图形。
四、幼儿制作风筝面:
“请小朋友用自己喜欢的彩纸、彩笔剪出各种漂亮的图形把自己的风筝装饰的最漂亮。”
幼儿园中班教案《风筝》4
教材分析
风筝起源于中国,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是我国一种传统的民间艺术。阳光明媚的春天,正是放风筝的好季节。风筝种类繁多,颜色艳丽,高高飘扬在空中的风筝令幼儿心驰神往。中班幼儿对风筝是熟悉的,但对风筝的种类却比较陌生,开展此活动的目的在于让孩子了解一些独具地方特色的风筝文化,感知风筝的多种多样,激发幼儿对风筝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活动目标
1、欣赏各种各样的风筝,感知风筝的`造型、颜色等特征,知道风筝是中国人发明的。
2、能用较完整的语言与同伴交流分享搜集的风筝的知识。
3、感受我国民间艺术的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准备
风筝的课件,音乐、各种风筝展览,风筝的轮廓画若干。
活动过程
1、猜谜语导入课题,激发幼儿欣赏风筝的兴趣。长长一根线,挂在天空中。不怕风来吹,只怕雨来淋。
2、欣赏各种各样的风筝实物和图片,了解风筝的起源。
(1)观看课件,欣赏风筝展,了解各种各样的风筝。提问:你欣赏到了哪些风筝?它们是什么样子的?小结:蝴蝶风筝,鱼形风筝、蜈蚣风筝等,风筝的种类很多,颜色多样,但它们都有一条长长的线牵着。
(2)引导幼儿了解风筝的起源。
①观看课件,了解“龙”形风筝。提问:这是什么样的风筝?龙代表什么?小结:“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象征,我们都是龙的传人。风筝就诞生在我们中国,是我们的祖先发明创造的。
②听故事《风筝的起源》。
提问:是谁在很久很久前发明了风筝?小结:风筝是在很久很久以前,一个叫墨子的人发明的,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民间艺术。
3、观看课件,欣赏特殊风筝图片。
(1)了解夜光风筝。提问:这只风筝很特别,上面有什么?(一亮一亮的小灯)这叫夜光风筝。它适合在白天放还是晚上放?为什么?
(2)看课件了解最大和最小的风筝,激发幼儿的民族自豪感。
提问:世界上最长的风筝有6000米长,重200公斤,这样的风筝一个人能放起来吗?怎样才能放起来?(需要很多人帮忙、合作、团结)
世界上最小的风筝,只有零点几厘米长,比蚊子还小,需要用放大镜才能看清。你知道最长的风筝和最小的风筝是哪个国家的人制造的吗?你觉得我们中国人怎么样?
小结:世界上最长的风筝和最小的风筝都是中国人制造的,中国人真了不起!我们要为自己是一名中国人而感到骄傲和自豪!
活动延伸
观看课件欣赏不同风筝图案,引导幼儿装饰风筝。
(1)欣赏不同风筝的图案和颜色。
(2)幼儿动手操作装饰风筝,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幼儿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用多种材料装饰出漂亮的风筝来。
幼儿园中班教案《风筝》5
教案目标:
1、让幼儿通过学习懂得风筝可以在天上飞是靠风。学习用肢体动作表演内容。
教案准备:
幼儿用书
教案过程:
一、引起兴趣
小朋友,你们看这是什么?(出示用书图片)你们还记得我们学过的这首吗?谁还记得它的名字叫什么吗?(纸风筝)对了,的'名字就叫《纸风筝》还记得里是怎么念的吗?一起再听老师念一遍。
二、 进一步帮助幼儿理解。
1、教师完整朗诵童谣,幼儿欣赏。
的名字叫什么?这首里是怎么说的呢?
2、结合用书边讲述边帮助幼儿进一步理解。
里是怎么说的呢?(纸风筝、天空飘,)引导幼儿用里的句子来回答。带领幼儿回答。(脑袋摇,尾巴翘)请幼儿学说里的句子。
3、里是怎么形容风筝跑得快的?(白云没我跑得快,燕子没我飞得高)
4、凤儿听了是怎么样?
三、完整朗诵内容。
1、教师完整朗诵内容,幼儿边看图边欣赏。
2、教师带领幼儿完整朗诵。
三、幼儿朗诵。
小朋友,你们喜欢这首吗?那谁来完整的把它念出来呢?(请个别幼儿朗诵)
全班幼儿完整朗诵。
四、幼儿表演。
我们一起念一起来边表演吧!
幼儿园中班教案《风筝》6
教材分析
中班幼儿已经掌握双脚行进跳的动作要领,但是双脚向上纵跳触物对他们来说具有一定的挑战性。本次活动创设了“小兔和风筝握手”、“小兔追逐风筝”的有趣情境,通过过小桥、钻山洞等障碍物,激发幼儿双脚向上纵跳触物的兴趣,使幼儿在愉快的游戏中达到锻炼的目的。活动最后适时加入“追逐风筝”的情节,増加了活动的难度,鼓励幼儿尝试在奔跑的过程中纵跳触物,促使幼儿在原有水平上进一步提升。
活动目标
1.能看准目标双脚同时向上纵跳触物,掌握动作要领。
2.尝试快速越过障碍物,提高动作的协调性和灵活性。
3.体验和同伴共同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风筝若干,将风筝悬挂在绳子上(可设置不同高度),竹竿、拱形门、平衡木若干,音乐。
活动建议
1.创设游戏情境导入活动,激发幼儿兴趣。
组织幼儿玩游戏“小兔爱锻炼”,带领幼儿活动身体的各个部位,达到热身的目的。
2.创设“和风筝握手”的游戏情境,引导幼儿练习纵跳触物。
(1)请幼儿自由选择不同高度的`风筝,练习纵跳触物。
教师导语:春天来了,天上的风筝真美。它们有的飞得高,有的飞得低,快和风筝握握手吧。
(2)请个别幼儿示范,引导幼儿掌握纵跳触物的动作要领。
结合幼儿示范讲解纵跳触物的动作要领:眼睛看着风筝,双膝稍稍弯曲,双脚用力蹬地,向上跳起,手臂伸长,用指尖触摸风筝。
(3)组织幼儿分散练习,关注个别幼儿的动作,及时给予指导。
3.组织幼儿玩游戏“追风筝”,提高幼儿动作的协调性和灵活性。
(1)介绍游戏玩法与规则:幼儿走过小桥、钻过山洞,教师手持悬挂风筝的竹竿从幼儿面前走过,幼儿双脚向上跳起触摸风筝,不能用手拽风筝。
(2)分组玩游戏,尝试越过障碍物在奔跑中纵跳触物。
幼儿熟练掌握动作后,分组进行游戏。教师可手持悬挂纸蝴蝶的竹竿跑动,让幼儿追逐蝴蝶,练习在奔跑过程中纵跳触物,增加游戏的挑战性。教师要有意识地在幼儿面前停顿,便于幼儿跳起触摸。
4.播放音乐,带领幼儿进行放松活动。
引导幼儿随舒缓的音乐创造性地模仿小免子深呼吸、走、等动作,放松身体各个部位。
幼儿园中班教案《风筝》7
一、会飞的娃娃
材料与工具:各色塑料袋、色卡纸、绳子、双面胶、剪刀。
制作方法:
1.用色卡纸将塑料袋装饰成娃娃、怪兽等模样。
2.用绳子系住袋口(不能扎紧袋口)。
玩法:手拉绳子迎风快跑,塑料袋灌进风后就会飞起来(图一)。
特点:美观、制作简便,像个简易小风筝。
二、好长的毛毛虫
材料与工具:各色塑料袋若干、色卡纸、铅丝、双面胶、剪刀。
制作方法:
1.将几只塑料袋剪去口和底(其中一个不剪底)。
2.用双面胶带将塑料袋一个个粘起来,使之形成一个长长的袋子。
3.用色卡纸将袋子装饰成毛毛虫(也可装饰成龙、鱼等)。
4.将铅丝做成有手柄的圆环,将袋口套在铅丝上并固定。
玩法:手持圆环迎风快跑,长长的.毛毛虫就会鼓起,在空中摇曳(图二)。
特点:在空中摇曳的毛毛虫非常有趣,能营造一种欢乐热闹的活动气氛。
幼儿园中班教案《风筝》8
教材分析
风筝是我国一种传统民间艺术文化。在两千多年前,中国人发明了风筝。时至今日,风筝以它优美的造型、鲜艳的色泽、在空中盘旋的舞姿,深深吸引了大人和孩子的心。每到春天来临、阳光明媚时,在户外都可以看到家长带着孩子在放风筝。看到风筝,孩子们都很好奇,七嘴八舌,你一言,我一语:“风筝为什么会飞呢?风筝是怎样飞上天的呢?风筝是用什么做的?为什么风筝不一样呢?……”本活动利用幼儿的求知欲望,让幼儿在看看说说、做做玩玩中了解有关风筝的更多知识,感受到民间传统文化艺术的美。
活动目标
1、了解风筝的制作步骤,学习制作风筝。
2、学习用不同的线条做花纹,装饰风筝,完成风筝的制作。
3、感知风筝的对称美,体验制作风筝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活动前请幼儿欣赏“潍坊风筝节”风筝漫天飞舞的视频。
2、柔美的音乐,彩色纸、见到、水彩笔、风筝绳、各种装饰用的辅助材料,风筝的制作步骤。
活动建议
一、欣赏不同样式的风筝,观察风筝的造型、图案、颜色。
提问:画面中有什么样的风筝?有哪些好看的图案和颜色?你想制作什么样的风筝?引导幼儿了解风筝的不同造型和图案。
二、引导幼儿观看步骤图,探索风筝的制作方法。
1、请幼儿观察风筝的制作步骤,讨论风筝的制作方法。
提问:风筝为什么能飞起来?怎样又快又好地拼插风筝的骨架呢?风筝的.尾巴有什么作用?
2、请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材料装饰、制作风筝。
提问:你想设计一个什么样的风筝?用哪些材料?哪种方法进行装饰?
3、幼儿装饰风筝,教师观察并给予指导。
提醒幼儿风筝的骨架要拼插结实,指导幼儿用涂色、组合图案线描、剪贴等方式进行装饰,注意装饰图案要对称,鼓励幼儿设计独特的风筝。
4、展示幼儿自制的风筝,鼓励幼儿互相欣赏、交流。
鼓励幼儿向大家介绍自己制作的风筝的造型和图案,引导幼儿互相欣赏。
延伸活动
带幼儿到户外放飞自己制作的风筝,感受放风筝的乐趣。
幼儿园中班教案《风筝》9
教材分析
山东潍坊是世界风筝的发源地,制作风筝历史悠久,工艺精湛。潍坊风筝是山东潍坊传统手工艺珍品,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中班幼儿对风筝有了初步的认识,但只限于表面印象,对风筝的来历不甚了解,为加深幼儿对风筝的认识,让幼儿了解风筝的来历,增加幼儿的自豪感, 我们开展了本次活动。
活动目标
1、感知风筝的多种造型和左右对称的特点,了解风筝的来历。
2、通过观察比较发现风筝左右对称的特点,尝试制作简单的风筝。
3、体验成功的快乐,享受放风筝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收集各种各样的风筝实物和图片,布置“风筝展”。
2、风筝骨架一付、面纸一张、尾纸两张、棉线一根:未装饰的风筝一个。
活动过程
1、与幼儿谈话,帮助幼儿回忆放风筝的'经历。
(1)提问:你见过或放过什么样的风筝?你是怎样放风筝的?
(2)请幼儿说说自己放风筝的经历。
2、观看课件,欣赏各种各样的风筝,了解风筝的来历。
(1)引导幼儿观看潍坊风筝节风筝满天飞的视频,感知风筝的美丽。
(2)教师简单介绍风筝的发展史和制作过程,了解风筝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民间工艺。知道我们山东有个潍坊市,因为独特的风筝文化而被誉为
“国际风筝之都”。
3、自由参观风筝展,引导幼儿从造型、图案、色彩等方面展开讨论, 发现风筝的不同特点。
幼儿自由参观风筝展,感受风筝的多样。提问:这里都有哪些造型的风筝?它们分别是什么样子的?有什么特点?为什么风筝都用鲜艳、漂亮的颜色?
小结:风筝的颜色五颜六色,很鲜艳,鲜艳的风筝即使飞得高也能看得到。
引导幼儿观察,发现风筝左右对称的特点。提问:风筝上画着什么图案?这些图案有什么特点?为什么要把风筝制作成成左右对称的?
小结:风筝是左右对称的,这样能使风筝两翼保持平衡,不会掉下来。
4、请幼儿设计图案并简单制作风筝。
引导幼儿设计自己喜欢的风筝样式,提醒幼儿注意图案的对称。完成后教师指导幼儿粘贴风筝的“尾巴”,系好长线绳。
5、带领幼儿到户外放风筝,体验放风筝的乐趣。
(1)教师示范讲解放风筝,提醒幼儿奔跑时注意安全。
(2)请幼儿自由结伴配合,尝试放风筝。
活动延伸
可借此机会举行“亲子放风筝比赛”。
幼儿园中班教案《风筝》10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学习用吹画和手指点画的方法来装饰风筝。
2、培养幼儿大胆想象和动手能力,体验制作带来的快乐。
3、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4、培养幼儿的欣赏能力。
【活动准备】
1、风筝ppt
2、铅画纸、皱纹纸、吸管、水粉颜料、毛笔、抹布等。
【活动过程】
1、谜语导入活动。
像蝶不是蝶,像鸟不是鸟,
不怕大风吹,就怕雨水浇。(风筝)
2、欣赏“风筝博览会”。
(1)师:春天是放风筝的季节,小朋友们有没有放过风筝?你放过什么样子的风筝?
幼儿自由讨论,回答问题。
(2)幼儿欣赏各种风筝的图片,交流自己的发现。
老师这也有很多美丽的风筝,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提问:这些风筝有几部分组成?(风筝面、尾巴、支架、线)
3、讨论用吹画和手指点画的方法来装饰风筝
(1)你们想不想亲手做一个风筝?
(2)教师示范吹画方法:先用毛笔蘸上颜料,让颜料滴几滴在纸上,然后用吸管对着颜料往前吹,并稍稍改变吹的方向,可向上、向下、向左、向右吹,慢慢吹出像树枝的形状,用其他颜色也试试。然后用右手食指蘸上颜料,在空白的地方点上小花,把风筝装饰的更美丽。
(3)介绍支架的做法:我们每个小朋友拿两根纸棒,先横过来贴上短的棒子,再竖过来贴上长的棒子,这样我们的风筝支架就做好了。
(4)看看我们的.风筝做完了吗?看看风筝还缺少什么?(尾巴)
示范:用两条皱纹纸贴在风筝的尾部,做风筝的尾巴。
4、交代要求,幼儿操作,教师指导。吹画时要注意画面干净、整洁,点画好后要在抹布上把手擦干净。
指导幼儿将画好的风筝贴上支架、尾巴。
5、活动结束,幼儿互相欣赏风筝。
师:天气好的时候我们拿着自己做的风筝,系上线,一起去操场放风筝。
教学反思
幼儿学习兴趣高,师生互动较融洽,完成了此次教学目标。
幼儿在动手制作风筝的时候,老师没有关注到个别动手能力较弱的幼儿。
小百科:风筝真正的考起源,现在已无法证。有些民俗学家认为,古人发明风筝主要是为了怀念世故的亲友,所以在清明节鬼门短暂开放时,将慰问故人的情意寄托在风筝上,传送给死去的亲友。
幼儿园中班教案《风筝》11
教材分析
“风筝”艺术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之一,它融科技、娱乐、文化等要素于一体,是孩子们喜欢的娱乐活动。他们对高高飘扬着的风筝更是感到好奇。风筝为什么会在高高的蓝天上飞呢?风筝飞得高矮与哪些因素有关?本活动给孩子们提供了探究风筝秘密的机会,孩子们在亲身体验放风筝的基础上,了解风筝的放飞原理、风筝的种类、风筝的材质等等,通过记录表征、交流讨论、梳理总结等,让孩子们了解风筝飞起来的秘密。
活动目标
1.通过对放风筝记录卡的交流、统计,让幼儿了解风筝飞上天与风、材料、技能的关系。
2.尝试与同伴合作放风筝,能主动与同伴交流自己的发现。
3.感受放风筝的愉快情绪和探究风筝飞起来的乐趣。
活动准备
小记录卡人手一张、大记录卡一张、实物风筝若干。
活动建议
一、幼儿手持小记录卡交流自己放风筝的'感受。1.幼儿介绍自己的记录卡。
2.老师根据幼儿的介绍汇总在大记录卡上,成功的用红色笔打“√”,失败的用绿色笔打“×”。
二、交流讨论放风筝的三个成败因素。
1.观察大记录卡,统计全班幼儿放风筝的成功次数,了解风筝飞起来与风的关系。
(1)讨论:有风的日子里和没有风的日子里放风筝,成功和失败有什么不同?
(2)用数数方法验证有风时成功机会多,没风时成功机会少。
师生共同小结:有风的时候成功的机会多,没有风的时候成功的机会比较少,原来风筝飞上天与风有关。
2.风筝飞起来与风筝构造、材料的关系。
(1)讨论:没有风为什么风筝也飞上天了?
(2)出示两只风筝:观察、比较、讨论它们的构造、式样、材料、尾巴等不同之处。
师生共同小结:原来风筝飞上天还与风筝的样子有关,与长长的尾巴有关,与制作用的材料有关……。
3.放风筝与放飞技能的关系。
(1)讨论:为什么有的风筝用的材料很好,尾巴也又轻又长,风也有,但没有飞上天呢?
(2)观察大记录卡:比较同样有风或无风的情况下大人和小孩成功的机会多和少。(验证大人放风筝的技术高)
小结:原来想要风筝飞上天,不仅和风有关、和选择的风筝有关,还要掌握一定的放风筝技术,这样你的风筝就会在天上飞得又高又好。
活动延伸
1.出示幼儿收集的有关放风筝的资料及尾巴材料,交待需要的幼儿可以在区角内学习并调整风筝的结构等。
2.再次尝试到室外放风筝,并做好记录。
幼儿园中班教案《风筝》12
活动目标:
1、初步理解散文诗的内容,学习词汇:五彩缤纷。
2、尝试仿编散文诗句,表现风筝的特征。
3、体会散文诗优美、宁静的意境,表达对风筝的喜爱之情。
活动准备:
散文诗课件、优美的背景音乐、放风筝的视频
活动过程:
1、播放视频“放风筝”,引起幼儿兴趣。提问:这些人在干什么?都有什么样的风筝?什么颜色的风筝?一只只风筝是怎样飞到天空中的?
提问:你放过风筝吗?你放的风筝是什么样子的?你是怎样让风筝飞得又高又远的?
小结:风筝是各种各样的,人们会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风筝,风筝由一条长长的线牵引着,很多风筝飞在天空中很美丽。
2、欣赏散文诗《放风筝》,理解散文诗的内容。
(1)教师配乐朗诵散文诗,引导幼儿感受诗歌的意境美。提问:你听了散文诗后有什么感受?心情怎样?散文诗的'名字叫什么?
(2)提问:他们的风筝都是什么样子的?用散文诗中的语言梳理、提升幼儿的答案。
3、结合课件图片再次欣赏散文诗,加深幼儿对散文诗的理解。
提问:很多颜色的风筝在天空中飘荡,一眼望去,就变成了什么样的风筝?引导幼儿理解词汇:五彩缤纷。
提问:孩子们为风筝做了什么事情?用什么把它送上了蔚蓝的天空?散文诗中他们在比什么?
小结:有的风筝是黄蜜蜂,有的风筝是红蜻蜓,有的风筝是白蝴蝶,颜色五彩缤纷,小朋友们用一根长长的线拉着他们,比一比谁的飞得高,谁的飞得远。
4、仿编散文诗句,大胆表达。
提问:除了散文诗中说的风筝,还有什么样的风筝?请你用散文诗中的语言来说一说。
5、讨论:怎样让风筝飞得又高又远?
小结:放风筝要在一个空间较大的、还要避免有电线、高架桥等的地方,放风筝时要有风,然后根据风向放风筝,当风筝升起到一定高度时,前后轻轻抖动,使风筝稳定下来。当风筝有下坠的趋势时,要迅速收回一部分风筝线,直到风筝在空中停住了不再下坠。
幼儿园中班教案《风筝》13
活动目标:
1.能将风筝的不同区块分解为颜色和形状两种特征。
2.能进行颜色。形状和空间位置的二次对应关系联系。
3.乐于用动作表现空间位置。
4.体会数学的生活化,体验数学游戏的.乐趣。
5.初步培养观察、比较和反应能力。
活动准备:
1.孔雀、鳄鱼、大象和小马的图片各一张
2.菱形格
3.三角形、圆形、正方形和菱形图卡各一张。
4.红色、黄色、蓝色、绿色卡纸各一张。
5.幼儿用书、教学挂图。
活动过程:
1.游戏:"我演你猜。"
(1)教师做动作请幼儿猜一猜是什么小动物?(教师分别用左右手和左右脚做孔雀、鳄鱼、大象和小马的动作。)
(2)幼儿模仿老师用相应手、脚坐相应的动作。
(3)教师出示菱形格,把四中动物分别放在菱形格里相应的位置。
2.游戏开始。
(1)教师在菱形格的某个位置出示小动物图片,幼儿看到什么动物就对应某个部位做相应的动作。
(2)慢慢过渡到只在菱形格某个位置打√,幼儿看到那个位置有√就做什么动作。即将菱形格相应的位置和动作建立起对应的关系。
(3)复习几种常见的图形,如三角形、圆形、正方形、菱形,将√换成各种形状继续游戏。
(4)复习几种常见的颜色,再将图形换成颜色继续游戏。
3.打开幼儿用书或观看挂图,完成连线联系、
(1)教师交代题意并示范做题方法,请幼儿按照要求进行连线。
(2)教师指导帮助能力较差,或没有弄清楚题意的幼儿。
幼儿园中班教案《风筝》14
目标:
1、学会“放风筝”儿歌
2、喜欢讨论风筝的话题
3、了解风筝的各种造型和颜色
准备:
1、儿歌磁带“放风筝”
2、各种造型和颜色的风筝或者风筝图片
过程:
1、播放“放风筝”儿歌,并与幼儿讨论儿歌的内容,激发幼儿对风筝的.兴趣。
2、引导幼儿观赏五颜六色、造型各异的风筝或图片,并自由讨论。
3、教师与幼儿共同讨论风筝话题,并激发幼儿对风筝进一步的认识和想做风筝的愿望。
大家动手做
目标:
1、了解风筝制作的基本原理
2、喜欢与他人合作制作风筝,并分享喜悦,交流经验
3、体验动手操作的乐趣
准备:
1、竹条,细绳,剪刀,纸,颜料,水粉笔等
2、各种风筝模型
过程:
1、拿出几只不同造型的风筝,与幼儿讨论分析“风筝为什么能飞起来”
(1) 发现关键在于骨架重量适宜,左右对称
(2) 风筝有尾巴保持平衡
2、分析出原理后,鼓励幼儿自由分组(3-5人/组),互相协作准备制作风筝。
3、首先鼓励幼儿用喜欢的颜色和形状制作风筝面,再用竹条和绳子做出风筝架
(1) 在画纸上画出风筝的图案,剪下。
(2) 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
(3) 互相交流讨论并适当剪贴修改,使图案更美观,更利于起飞。
(4) 风筝骨架应左右对称,大小适合风筝面。
(5) 骨架捆绑结实,并与风筝面粘合紧密。
4、制作过程中,教师应及时给予指导协助,并提醒幼儿使用剪刀等工具时注意安全,尽量不要把颜料沾到衣服上。
5、试飞风筝,并做一定修改。
一起放风筝
目标:
1、学会放风筝的基本方法,乐于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2、享受大自然的乐趣,乐于与朋友合作放风筝
准备:
1、教师确定放飞的地点,时间
2、通知各小组幼儿带上自己制作的风筝
3、带上修补的工具,如剪刀,胶水,纸,绳子等
过程:
1、确定地点要开阔和安全。
2、与幼儿讨论怎样才能放飞风筝,确定风向风力。
3、每小组幼儿互相协作放飞风筝、
4、若有某小组幼儿的风筝不能起飞,组织大家讨论风筝不能起飞的原因(骨架太松,不对称,尾巴轻等问题)。
5、鼓励幼儿探索解决的办法,并对风筝进行改进。
6、教师对活动进行,并夸奖幼儿的表现。
幼儿园中班教案《风筝》15
活动目标:
1、学会放风筝的基本方法,乐于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2、享受大自然的乐趣,乐于与朋友合作放风筝。
3、教育幼儿养成做事认真,不马虎的好习惯。
4、培养幼儿有礼貌、爱劳动的品质。
活动准备:
教师确定放飞的地点,时间、通知各小组幼儿带上自己制作的风筝、带上修补的工具,如剪刀,胶水,纸,绳子等
活动过程:
1、确定地点要开阔和安全。
2、与幼儿讨论怎样才能放飞风筝,确定风向风力。
3、每小组幼儿互相协作放飞风筝。若有某小组幼儿的风筝不能起飞,组织大家讨论风筝不能起飞的原因(骨架太松,不对称,尾巴轻等问题)。
4、鼓励幼儿探索解决的办法,并对风筝进行改进。
5、教师对活动进行总结,并夸奖幼儿的表现。
活动评析:
幼儿们争先恐后的去抓风筝线,放风筝的热情很高。教学反思:
幼儿学习兴趣高,师生互动较融洽,完成了此次教学目标。
幼儿在动手制作风筝的时候,老师没有关注到个别动手能力较弱的幼儿。
【活动目标】
1、教会幼儿放风筝的`正确方法,体会其中的乐趣,练习快速跑。(重点)
2、学会按一定的规则放风筝。
3、培养幼儿一定的自我保护意识,学习协调与他人的距离。(难点)
4、通过观察、交流与讨论等活动,感知周围事物的不断变化,知道一切都在变。
5、能积极地与同伴交流自己的发现,激发进一步探索事物变化的愿望。
【活动准备】
三组幼儿、斜坡跑道、自制风筝六只、奖品。
【活动过程】
一、准备活动
1、活动幼儿的全身:头部、上肢、下肢、腹背
教师用语:春暖花开了,我们来学学花草树木在风中点头、摇晃的姿势好吗?
2、练习追逐跑,为放风筝做身体上的准备。
二、基本部分
1、请六名
幼儿放风筝,让幼儿尝试错误。
教师用语:春天到了,你们自制的这些风筝真漂亮,我们来放风筝,好吗?
幼儿放风筝
2、就幼儿在放风筝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讨论,学习正确的方法。
提问:他们六个人谁的风筝放得好?谁的风筝没有放起来,为什么没放起来?怎样才能让风筝飞上去?
幼儿讨论
小结:起跑前,一只手臂伸直上举,放出一段线,抓牢线。快速奔跑,让风速将风筝托起。
3、请第二组幼儿再次尝试,就秩序问题再讨论。
提问两位相互撞击的幼儿:你们撞到对方后,疼不疼?你为什么会撞到别人?用什么方法可以避免与人相撞?
讨论
总结:从斜坡的右边跑上去,从左边跑下来,这样就不会两人迎面相撞了解。奔跑时,注意前面小朋友,与他们保持适当距离,当前面的人停住时要能及时刹住脚步。
4、提问:如果风筝被树枝刮住了,怎么办?怎样可以避免呢?
5、请第三组幼儿尝试按正确的方法和秩序放风筝。
6、放风筝比赛。请三组幼儿中出现问题较多的幼儿进行比赛,观察他们是否真正掌握了正确的方法。为放得好又遵守规则的幼儿发奖。
7、总结?今天你们放风筝,玩得开心吗?掌握了正确的方法,不但可以玩得开心,还能避免许多的危险。既玩到了又保护了我们自己。今后在晨间体育游戏时我们再来比赛,看谁的风筝放得好。
三、结束活动
放松整理:学风中的蒲公英自由地随风飘回教室。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我从幼儿喜欢的活动——放风筝贯穿始终,环节清晰,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第一环节由幼儿感兴趣的放风筝活动引入谈话,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第二环节让幼儿观看小朋友放风筝时因为不注意安全或放风筝的地点不对而发生事故的情景,从而体会到放风筝时因为不注意安全或放风筝的地点不对所带来的后果。第三环节是本次活动的重点,主要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幼儿总结出放风筝时应该要注意的事项及放风筝地点的选择等,达到了本次活动预定的目标。因整个活动用故事贯穿,并伴随着多媒体的演示,所以幼儿的兴趣特别高。所以我觉得本次活动有以下几个方面值得肯定。1、内容贴近生活。2、形式灵活,为幼儿提供充分讨论的机会,教学过程轻松有趣。因此活动效果很好,幼儿各方面能力也得到了发展。
【幼儿园中班教案《风筝》】相关文章:
幼儿园中班教案:《放风筝》09-16
幼儿园中班音乐教案《风筝和小鸟》含反思01-24
幼儿园手工制作《制作风筝》中班美术教案04-05
幼儿园小班《风筝》教案06-12
幼儿园大班教案《风筝》01-21
幼儿园大班教案《风筝》(热门)06-02
【精】幼儿园大班教案《风筝》10-20
中班幼儿园教案03-23
幼儿园中班教案【经典】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