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聚优范文网>幼师资源>幼儿教案>幼儿园大班教案

幼儿园大班教案

时间:2024-08-23 09:01:14 幼儿教案 我要投稿

幼儿园大班教案汇总十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幼儿园大班教案10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幼儿园大班教案汇总十篇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遵守游戏规则,学习正确的猜拳与跨步。

  2、两两合作,配合协调。

  3、培养竞争意识,体验游戏带来的挑战与快乐。

  4、培养幼儿健康活泼的性格。

  【活动准备】

  场地上贴好起止线、红蓝标记若干、课件。

  【活动过程】

  一、热身操。(队形:半圆形,看到每一个幼儿)

  喜欢运动吗?这儿有一段适合的音乐,找个空的地方跟着我一起动起来!

  二、谈话导入。

  师:哇,运动的感觉真好!知道吗?我小时候除了和你们一样喜欢做运动,还喜欢玩各种有趣的游戏。比如老鹰捉小鸡、跳房子、踢毽子,还有猜拳跨步。你们想玩吗?今天,我们就来玩一个猜拳跨步的游戏,好吗?

  三、教师讲解游戏规则及玩法。(队形:两竖排,让每一个幼儿看清楚游戏的玩法)

  1、玩这个游戏必须会猜拳会跨步,你们都会吗?

  ①猜拳怎么猜?剪刀赢?布赢?石头赢?非常清楚,真棒!

  ②跨步会吗?试试看?跨得又大又稳,真不错!

  2、怎么玩呢?请一个孩子和我一起先来玩一下!看仔细,我们是怎样玩的.!

  这是起跑线,那是终点线。两个人站在起跑线上,然后猜拳,谁赢了,谁就往前跨一步,跨好后站着不能动,然后继续猜拳,最先到达终点的就是胜利者。明白了吗?

  (注意:只有猜拳胜出的才能向前跨一步,然后向原地后转再进行猜拳,没有决定胜负前,不能移动。)

  3、我和他谁会先到到终点呢?请看仔细!

  四、幼儿自主游戏两遍,教师观察指导。

  1、幼儿第一次两两合作玩游戏。

  知道怎么玩了吗?找一个朋友,一起来玩一玩!

  2、交流遇到的问题,重申活动规则。

  刚才玩的时候有没有遇到什么问题?谁来说一说?

  3、幼儿第二次两两合作玩游戏。

  只有遵守规则,才能玩得快乐。换个朋友再来玩一玩。

  五、游戏《猜拳跨步之红蓝大对抗》。

  1、介绍比赛内容。

  ①这个游戏好玩吗?喜欢吗?这样,我们来个《猜拳跨步之红蓝大对抗》吧!红队队员和蓝队队员猜拳跨步,胜利的获得一颗星,比比哪个队的星星多!

  ②红队队员在哪里?蓝队呢?开始组合。

  2、红蓝对抗第一轮。

  3、红蓝对抗第二轮。

  换个对手,重新组合!

  六、放松活动。

  多优美的乐曲啊,跟着旋律一起放松我们的肢体。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教幼儿学习3的组成,会正确认识分合式。

  2、让幼儿学习用教为清楚的语言表达分和合的过程,初步理解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活动准备:

  1、教具玩具熊1个玩具香蕉3个香蕉卡片3个

  2、学具人手一份材料纸蜡笔和若干记号笔

  活动过程:

  1、集体活动。

  (1)教师以故事的形式引出3可以分成2和1,1和2合起来是3。

  例:今天的小熊家里来了两位客人小猫,(出示玩具熊和猫),小熊拿出了几个香蕉来招待客人呢?(3个),小熊送给小熊1个香蕉,送给小猫2个香蕉。同时用语言表述:3个香蕉可以分成1个和2个,可是小猫说了他们不爱吃香蕉,于是就把香蕉还给了小熊,现在小熊的`手里有几个香蕉呢?并用语言表述:1个香蕉和2个香蕉合起来是3个香蕉,最后,教师在黑板上贴上卡片香蕉和数字,表示上述分和过程,同时出示分和符号“^”,向幼儿说明分合号及其用途,讲解分合号的使用方法,并教幼儿正确用语言表达3可以分成2和1,1和2合起来就是3。

  (2)启发幼儿学习用口语表述其分和关系。3可以分成2和1,1和2合起来就是3。

  教师出示3个塑料球和2个盘子,问:“要把3个球放在2个盘子里,并且每个盘子里都有球,应该怎么放呢,引导幼儿说出3可以分成2和1,再用同样的方法把两个盘子的球合起来,表述称:2和1合起来就是3。

  2、小组活动。

  第一、二组,点子房子图。

  第三、四组,涂颜色。

  第五、六、七组,填空缺。

  3、活动评价。

  让幼儿根据展示自己做的材料纸进行讨论。

  幼儿大班数学教案篇三:4的组成

  目标:

   1、学习4的组成,知道4分成两份有三种分法

  2、学习用实物和数字表示这个过程

  准备:

  圆点图片卡1、2、3、4及分合号;数学练习册

  过程:

  一、集体活动

  1、复习2、3的组成

  教师:“上次我们学习了2和3的组成,一起来复习一下吧。”

  2、学习4的组成

  (1)教师:“今天,我们要来学习4的组成。请小朋友来看一看。”看一看:教师逐一在黑板上画出四只桃子,引导幼儿把四只桃子分别放在下面两个盘子里(用笔画)

  (4可以分成2和2、1和3、3和1)

  (2)请个别幼儿上黑板操作(不会画桃子的幼儿可以用圆来代替)

  教师:“我们请某某小朋友把黑板上的四只桃子分放到下面两只盘子里,其他小朋友做小评委,看看他有没有分对?”

  (3)老师引导幼儿一起观察操作情况,一起学用完整地话讲述分解的图。

  教师:“我们来看看刚才小朋友分的苹果对不对?谁能用分合式表示分桃子的事?”

  (4)(教师出示带有四个小圆片的图片)请个别幼儿上来示范分解四个小圆片

  教师:“小朋友都知道怎么分苹果了,老师现在把苹果换成了小圆片,有谁会分?”

  (5)请个别幼儿来做数学4的分解,其他幼儿一起验证是否正确。

  二、个别操作

  重点指导能力弱的幼儿,知道分桃子时下面要画桃子而不能用数字来代替,下面有几条线就是有几种方法。分解数字时下面就要用数字来表示。

  教师:“请小朋友把练习册打开到第25页,完成4的分解组成及加减法”

  教师:“做加减法时,题目的要求是:右边每个盘里原来有4个桃子。小动物们分别拿走了几个?还剩几个?听清楚题目,想好了再做。”

  三、评价幼儿的操作情况

  1、对上课认真听讲并独立完成作业的小朋友予以表扬。

  2、对能力较弱的幼儿再进行重点指导,直到弄明白为止。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让幼儿知道去安全的地方游泳没有危险,反之有危险。

  2、培养幼儿的公德意识和良好的公共礼仪行为。

  3、激发了幼儿对游泳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4、学会保持愉快的心情,培养幼儿热爱生活,快乐生活的良好情感。

  活动准备:

  禁止游泳的标志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

  老师:在上节课中,我们也学会了很多种游泳知识,那么今天老师要问的时候应该到哪里去游呢?

  (二)关键步骤。

  1请幼儿谈论:在哪里游泳是安全的?在哪里游泳是危险的.?(到有救生员的游泳馆才安全,不能到每人管的河里、池塘、有禁止游泳标志的地方游泳。)

  2、“朗格小朋友都去游泳,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都发生了什么事情?

  老师讲故事游泳一、游泳二。

  3、提问:

  (1)故事中的陶陶做了一个什么样的梦?

  (2)请告诉老师你人文陶陶和家家谁做的对?谁做的不对呢?为什么?

  (3)天热了,如果你先更有用的话,你会怎么做呢?

  小百科:游泳是人在水的浮力作用下产生向上漂浮,凭借浮力通过肢体有规律的运动,使身体在水中有规律运动的技能。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了解五官的重要性。

  2、能大胆表述、辩论。

  活动准备:

  五官图片、音乐《身体音阶歌》

  活动过程:

  1、游戏-你说我猜师:小朋友们,今天我们来玩儿个游戏-你说我猜,请一个小朋友上来背对图片,小朋友来形容一下图片上是什么,但是,不能把名称说出来。(依次出示五官图片,幼儿进行游戏)2、辩论-五官争功师:刚才我们猜的是我们人身上的五官,这五官不知道怎么回事突然吵起来了,它们都觉得自己很厉害,都觉得自己很重要,于是呢,它们准备来一场辩论赛,现在请你们来选一选,觉得谁重要一点。

  3、师小结-五官的'重要每个器官都有它存在的作用,少了任何一起器官都不行,看来,我们的五官都得好好合作,而且还要保护我们的五官。

  4、韵律--《身体音阶歌》

  我们身上除了五官,还有很多部位很多器官也是很重要的,少了任何一部分,都会让我们的生活变得不方便,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活动活动我们的身体吧!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5

  教学由来:

  在主题教学“我想飞”执行的过程内,小孩们对飞的观念有了清楚明了的认知,他们通过自个儿的搜集资料、沟通讨论等模式清楚了哪一些物品是能飞的,哪一些物品是不可以飞的,为让这一些琐碎的物品整合为小孩自个儿心底的经验,我认为有必要来将它设计成一個完好无损的集体教学,让小孩通过教学来有些许提高。此外,幼儿园大班孩子已然基本能独自开展图案、东西的一级归类,可是对2次归类或许便会出现艰难。并且因为孩子各个方面的进一步提高还稚嫩,他们对某一东西可能清楚,但是没法从具体变为自个儿内部抽象的观念,因此通过教学我期望他们能把自个儿对东西的外在特点的认知变为内部的、有规则的思索。

  目标:

  1、学习按物品的某一特点归类后,再按另一特点再一次归类,或者对已分的两类物件又一次归类。

  2、提升多视角思索问题的综合能力。

  研究:这2个目标中蕴涵了数学能力的培育、积极探究的经验得到与对东西概括汇总的综合能力的提升,体会了目标的综合性与层面性。我将这一次教学的要点放于 “培育孩子发现、观测和察看比较、概括东西的综合能力”;难点是“怎样让孩子理解包括关系”。我设计了下面几个过程来突破这一次教学的重难点,也便是我的教学过程:

  预备:

  1、描绘12张物品小卡片。

  2、师幼一致搜集种种小件货物的包装,并贴好价钱标贴。教学前将货物陈列在一個架子上,并用布盖好。

  过程:

  1、会飞与不会飞。

  我们已然认知了很多会飞的物品,教师这儿有很多小卡片,要请孩子看看是些啥物品,接着将他们分为2个部分。

  幼儿教师一一展示小卡片,孩子指认后开展首次归类,并讲明归类的标准。(会飞的与不会飞的)

  请孩子为这2个标准设计简易明了的字符标识。

  实时记录:因为孩子已然有了前一时期的搜集资料及沟通讨论的过程,因此在此个过程中小孩显现出了相当高的一致性,没啥不解。当请小孩们为这2个标准来设计字符标识时小孩们有一些艰难,他们均会用语言来表述“会飞的与不会飞的”,但是不晓得怎样用字符来表示。因此,我就多增添了个过程,让小孩们来开展充足的探讨、沟通。小孩们各抒己见,张健讲:“我画一個翅膀表示会飞的,画脚表示不会飞的。”但是立刻就有声音反对驳斥了:“会飞的亦有脚的。”原本是见多识广的包诚。听一听他的看法吧:“我也画翅膀表示会飞的,不会飞的就在翅膀上打个叉。”这一个方式有了多半小孩的认可赞同。但是,善动脑子的华锐超孩子有自个儿的观点:“我想画一只小鸟表示会飞的,画一只小鸡表示不会飞的。”好好呀,我及时地予以他勉励与赞美的掌声,有了他的影响,许多小孩讲出了不一样的字符,有些讲画飞机表示会飞的,画车子表示不会飞的;有些讲画星星表示会飞的,画青草表示不会飞的……种种不一样的思维火花开展摩擦并启发出越发强烈的创想之火。

  研究:在数学教育里,探讨是种经常用的方式,探讨的机会选取在动手操作的不一样时间,便会对孩子的具体动手操作及思维教学起不一样的作用。此外,归类标准的表述不单单限制于小孩的动手操作与语言,我们都明白小孩有一百种语言,怎么样方可更加好地启发小孩的思维,培育小孩的创造性成了我们教师此刻持续追求的教育效果。因此,通过這樣的一個探讨,展现在我们前面的将是个充实多采的表述方法的显现。

  2、与生俱来的与人造的。

  这12张小卡片亦能换一种分的方法。怎么样分哩?

  幼儿教师展示“与生俱来的与人造的”两种标识图“人与机器人”,引导孩子留意这一些物品有些是与生俱来的,有些是人造的,按此标准再一次开展归类。

  请个别孩子上来动手操作,集身体检查验,清楚明了归类的标准。

  研究:孩子对刚刚的“会飞的与不会飞的”理解上较直观形象,可是对此刻的“与生俱来的与人造的”或许就缺少一点经验,理解上不是非常容易,正由于這樣,教师才能展示标识图,让小孩有个更明了的思路。更况且,要让小孩从刚的一個归类标准变换到另一個一点都不同又不甚理解的归类标准上去,跟他们而言是个不小的艰难,此刻有了标识的提示,毫无疑问给小孩减低了困难程度。

  3、商店管理人员。

  孩子懂得了分小卡片的本事,商店里的叔叔阿姨要请你们帮忙收拾货物。

  说明架子。商店里有哪一些货物?每种货物的价钱是多少?

  按物品的一個特点归类。这一些货物一样吗?请把一样的.放于一块儿。

  孩子开展首次归类教学,并讲明归类标准。(用处)

  实时记录:小孩们最喜爱操作,有些小队的协作能力也十分强,在动手操作前他们便讨论好了归类标准的标识图,并记录了下来,例如有些画了张嘴表示吃的物品,画了只手表示用的物品;有些索性就画了物品来表示自个儿不一样的意思。他们把标识图贴与箱子的不一样层面,并依照标识图来开展归类放置。动手操作过程差不多没出现啥问题。可是有些小队却缺少协作性,例如周烨康、贡豪杰等,能力强的仅仅顾及着自个儿动手操作,不让其它人帮忙,能力弱的想去做却被“拒之于门外”,致使游手好闲,唯有到其余小队“闲逛”、“捣蛋”。

  研究:协作是个社会人所需要具有的较佳的修养与能力。协作能力是个体成功的决定性原因。可是此刻的小孩均是没有兄弟姐妹的孩子,自身与小伙伴协作的机会就相当少,因此我们教师就要多创造这一种机会让小孩体会与小伙伴协作的愉快,并叮嘱小孩些许具体的“怎样协作”的方式,渐渐的增强小孩的协作能力。

  再按另一特点给已分的物品开展再次归类。这一些分好的货物另外还有啥不同的地方吗?能给他们再分一次吗?

  请两名孩子动手操作,并互相沟通归类标准。

  全部孩子检查归类结果,又一次清楚明了归类标准。

  实时记录:因为刚刚有了给小卡片归类的经验限制,致使小孩只会给这一些物件再一次指定一個归类标准再一次为他们归类。因此,在此个过程里,一度十分地杂乱,小孩没观念在已分好的物件中再去分,而是又混合在了一块儿。唯有2个小队的小孩开展了2次归类:吴子昊1组的小孩立刻发现了货物上的价钱标贴的奥秘,他们立马把一元的分在了一块儿,两元、三元、五元按顺序类推;包诚1组的小孩没依照价钱来分,而是越发细化,把吃的物品里头的喝的饮料类分了出来,可真够认真的。我请吴子昊1组的小孩来推荐他们的归类标准,也将他们的经验教授给更加多的小孩。并请小孩用语言来完好无损地表述自个儿的归类过程:例如价钱是一元的吃的物品有哪一些?按顺序类推。然后我让小孩再去动手操作1遍,此次小孩的思路明了啦,每一个小队均可井然有序地开展2次归类。

  研究:在数学教学中务必着重重审让孩子亲手动手操作教学材料,在现实的动手操作中探究与学习,得到相关数学观念的感性经验。孩子唯有在“做”的过程内,在和教学材料互相作用的过程内,才或许对某一数学观念属性或规则有所体会,才或许得到直接的经验。在此个教学里,我们运用日常生活中小孩常常接触到的物件,通过自个儿动手把玩后,尝试找着归类的方式,并开展经验概括。我想,在孩子时期,数学不是抽象的观念,而是融和于日常生活,为日常生活服务的,运用日常生活内的物件来归类不单单理解了2次归类的涵义,更在看不见摸不着中培育了小孩的自我服务、收拾物件的综合能力,更充实了小孩的日常生活经验。

  教学后的体会:在教学过程内,我深刻地体会到,幼儿教师在孩子学习过程内要做到面向全部,留意个别差别,让每一个孩子在自个儿不一样水平上有所提升。依照孩子的综合能力差别,启发能力强的孩子先观测和察看,再尝试找到最佳的归类方式,启发能力弱的孩子在逐一尝试后,得出2次归类的特点。此外,需要越发注重的是小孩协作能力的培育与小队协作型学习的形式,亦是需要持续讨论的。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6

  活动名称:

  采茶扑蝶

  活动目标:

  1、初步熟悉乐曲旋律,能跟着音乐做采茶、扑蝴蝶等动作,理解舞蹈动作所表达的内容与情感。

  2、通过模仿他人、调动生活经验等创编采茶、找蝴蝶、扑蝴蝶等情节动作。

  3、注意观察教师的动作,乐意学习同伴创编的动作。

  活动准备:

  1、蝴蝶饰品

  2、头巾

  3、多媒体课件:茶山风光图、采茶扑蝶音乐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

  教师带领学生到茶山旅游,讲述有关茶山的.传说。

  二、欣赏茶山美景和音乐:

  1、多媒体课件展示茶山风光图。

  师:人们在茶山上干什么呢?

  他们是怎样采茶的?

  2、幼儿欣赏采茶扑蝶音乐。

  三、幼儿学习第一段动作。

  1、幼儿创编采茶动作。

  2、教师引导学生丰富采茶动作。

  3、师生跟音乐表演采茶一段。

  四、幼儿创编第二段动作。

  1、教师出示蝴蝶饰品。

  师:看,谁来了?(蝴蝶)你想不想和蝴蝶一起玩儿啊?

  让我们一起去找蝴蝶吧!

  2、教师引导幼儿创编找蝴蝶动作。

  3、引导幼儿创编扑蝴蝶的动作。

  4、幼儿在教师引导下听音乐做第二段动作。

  五、跟蝴蝶一起飞出教室。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7

  一、活动目标

  1.练习绕口令,练习发准易混淆的字音"关(guan)","夸(kua)","瓜(gua)",感知绕口令的韵味。

  2.通过看图文以及轮流接念的方式学习绕口令。

  3.乐意参与游戏活动。

  二、活动准备

  1.图片:冬瓜、西瓜若干。

  2.文字标记:西关队、东关队、夸各若干。

  三、指导要点

  1.活动重点:学习绕口令,感知绕口令的韵味。

  2.活动难点:发准易混淆的字音。

  3.指导要点:鼓励幼儿仔细观察图文、注意倾听、积极参与游戏,在看图文、玩游戏的活动中学会准确念读绕口令。

  四、活动过程

  1.游戏导入交代规则:老师把"关"字说给一排的第一个人听,一直往下传,传到最后一个人时大声念出,若念对那全体幼儿就跟着练习发"关"字的音。(同样方法练习发"夸、瓜"字的音。)

  2.学习绕口令。

  (1)教师朗诵绕口令。(提示幼儿听一听绕口令中有刚才我们传字游戏中的哪个字)

  (2)绕口令讲了些什么?(根据幼儿的回答出示相应的图片)

  (3)教师带领幼儿朗诵绕口令1到2遍。

  3.绕口令游戏

  (1)分组开展游戏。

  将小朋友分成"东关队"、"西关队"两队,采用轮流念绕口令的方法,进行游戏活动。(提示幼儿念绕口令时,声音响亮、清楚、正确的一队就添上一个瓜,如果说错了,就不给瓜。最后,数一数、比一比、哪一队的瓜最多,就是胜利的生产队。)

  (2)教师和幼儿扮演角色,轮流接说绕口令,使幼儿进一步了解游戏规则。

  教师:西关队种冬瓜。

  幼儿:东关队种西瓜。

  教师:西关队夸东关队的西瓜大。

  幼儿:东关队夸西关队的`冬瓜大。

  (3)分组一对一开展游戏。

  分别请两队的幼儿,一对对地轮流接说绕口令。

  教师和其他幼儿评判,教师分别在黑板上添画冬瓜和西瓜。

  教师带领幼儿数一数"东关队"的西瓜和"西关队"的冬瓜数量,评出胜利者,并给予掌声奖励。

  交换生产队,游戏重新进行。

  4.小结你发现这个绕口令中有哪些容易混淆的字?(关、夸、瓜)教师小结:原来,绕口令是由许多读音相近,容易混淆的字词组成的句子,念起来较拗口,念快时容易念错,只要我们平时多多练习就会读得又快又准又好。

  五、评价要素

  1.是否积极主动参与游戏。

  2.是否念准、念清楚易混淆的字。

  六、活动建议

  1.日常生活动经常与孩子玩绕口令游戏。

  2.家长与孩子在家中玩类似游戏。

  附:绕口令

  瓜儿大西关队种冬瓜,东关队种西瓜。

  西关队夸东关队的西瓜大,东关队夸西关队的冬瓜大。

  冬瓜大,西瓜大,西瓜大,冬瓜大,今年的瓜儿个个大。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在游戏中归纳总结学习6以内的组成,知道6分成两份有5种分法。

  2、在操作中不断探索数的多种分法,并学会记录。

  3、发展动手操作能力及多维度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教具:稻田背景图一张,小青蛙胸饰若干,虫子一条,剪刀一把,记录纸一张,记号笔一支,练习卡片若干学具:虫子人手五份,记录纸人手一份,剪刀、笔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1、老师扮演青蛙妈妈,幼儿扮演青蛙宝宝。

  师说:青蛙宝宝们,现在我要带你们去稻田捉害虫,好吗?来,出发啦!(音乐响起,幼儿跟老师学做小青蛙跳的动作)教师带领幼儿进场后转一圈坐在中间位置上。

  2、无意间发现虫子。

  师说:(出示稻田图)呀,这块稻田真漂亮,黄灿灿的稻子长得多好呀!

  师说:咦!这边的稻子怎么这样乱?(有虫子)师说:让我们来看看到底怎么了?(出示隐藏在稻田里的害虫)原来是虫子在捣乱。

  3、认识虫子。

  师说:这条虫子长得怎么样?(长长的﹑有一个一个圆圈﹑一节一节的……)师说:小朋友说得真好!这条虫子一节一节的,有几节?用数字"几"来表示?我们就叫它"六节虫"。(教师写"6"在记录纸上)师说:"六节虫"很厉害,它能在短时间内毁坏我们的稻田,吃掉我们的粮食,大家想一想用什么办法来对付它们呢?

  幼儿讨论回答。

  师小结:刚才小朋友想得办法真多,现在妈妈就来教你们怎样消灭"六节虫"?

  4、学习捕虫本领。

  师说:(师拿出灭虫武器——剪刀)这是消灭"六节虫"的武器,看我的。(师用剪刀将虫子一剪为二)师说:我的刀剪在虫子的第几节?把虫子分成了几段?(两段)左边有几节?用数字几来表示?右边有几节?用数字几来表示?

  (老师边讲边写完整分合式)师说:这是我捉到的第一条"六节虫",现在我把它分成的两段数字记录下来了,这样别人一看就知道我已经捉了一条虫子。

  师说:刚才"六节虫"被我的刀剪在第一节分成两段死掉了,还可以剪在虫子哪里,虫子也会变成两段死掉呢?

  幼儿讨论回答。

  师小结:看来只要把"六节虫"剪成两段它就会死掉。宝宝们要把每次捉的虫子怎么剪的记录下来,我们比一比谁捉的.方法最多。

  5、尝试捉"六节虫"师说:在后面的稻田里还有许多的"六节虫",能干的宝宝们跟着妈妈一起去捉害虫吧!

  幼儿回到自己座位上自由练习,师巡回指导。

  师说:宝宝们,回家啦!(组织幼儿回中间座位)6、交流捉虫经验师说:宝宝们,你们都捉到虫子了吗?谁来告诉我,你是怎样消灭虫子的?

  师问:

  (1)你剪在第几节?

  (2)分成了几和几?

  (3)6可以分成几和几?

  幼儿讲述师演示并写出"6"的分解式,重复的去掉。找出记录方法——有序排列。

  师小结:6有5种分法,6可以分成1和5,6可以……师说:我们一起来读一下这些分合式,好吗?

  7、游戏:找朋友师说:我们已经把所有的害虫消灭了,不过青蛙妈妈还要看看你们今天的本领学得怎么样?我们来玩一个找朋友的游戏,好吗?

  宝宝们,看看你的小青蛙背后有什么?(数字)如果我拿出数字2,数字2的青蛙宝宝就去找和它合起来是6的数,我说:"2的朋友在哪里?"你找到后说:"我的朋友在这里。"并和找到的朋友抱在一起。

  8、结束师说:宝宝们今天学到了新本领真能干,现在我们跳回去,休息一会儿吧!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9

  设计意图:

  我在设计本次数学活动中,以操作法为主要学习方法,通过投放幼儿自己收集、非常熟悉的大小不一的种子材料,创设问题情景,让幼儿带着问题去操作、思考、探索。通过豆豆排队、球铺路、走直线,三个层层递进的环节,让幼儿感知物体大小、数量与排列长短之间的一种互逆关系。在这个感知过程中,将重点放在思维的练习和学习习惯的培养上,让幼儿在探索、记录、讨论、讲述中求知,并在原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感受新的体验,获得新的经验。

  活动目标:

  1.学习将收集的豆子进行分类排列,并做记录。

  2.积极探索,分析讨论,感知物体的大小、数量与排列长短的关系。

  3.能在操作活动中提升学习数学的兴趣,发展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1.每个幼儿红豆、黄豆、蚕豆一份。

  2.幼儿操作纸("0"是豆子的标记,红、黄、绿分别表示红豆、黄豆、蚕豆);画好的验证纸两张。

  3.铅笔每人一支。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引起幼儿兴趣。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宝贝,会是什么呢?听…师;让我们看看有哪些豆宝宝? 这三种豆豆有什么不同?

  二、第一次探索活动:感知数量相同、大小不一的豆豆,排列长短不一样。

  1.讲解操作要领。

  师:今天我们要给这些豆宝宝分分家、排排队(出示操作纸)。这就是豆豆排队的标记图。猜猜第一条线上排什么?为什么?

  幼:红豆,因为有红豆标记。

  师:那第二、第三条线上呢?

  幼:黄豆、蚕豆。

  师:在给豆宝宝排队的时候要注意,要把豆宝宝竖着排,排的时候要从线的起点开始,一个靠着一个,不能有空隙,每种豆子排8颗,音乐停止小朋友就要停止动作,朝着前面坐好。

  2.幼儿操作,用豆豆在操作纸上排队。

  3.幼儿讲述排列结果师:快看看你们帮三种豆豆排的队伍,谁的最长?谁的最短?

  出示ppt1师:同样是8颗,为什么红豆排的队伍最短?蚕豆排的队伍最长?

  幼:因为红豆最小,所以排得最短。

  幼:因为蚕豆最大,所以排得最长。

  幼:因为黄豆比较大,所以排的队伍比较长。

  4.小结:相同数量的豆豆,豆豆越小,排的队伍越短;豆豆越大,排的队伍越长。

  三、第二次探索活动:感知大小不一的豆豆,排列长短相同时,数量不同。

  1.再次出示操作纸师:快看,快看,豆宝宝还想在这三条一样长的线上排队,你们愿意来帮帮忙吗?

  想一想,排一样长的队伍,豆子的数量会不会一样多?

  2.交代要求,幼儿操作师:请小朋友把豆宝宝排满整条直线,再数一数每种豆豆有几颗记录在后面的方格里,排的时候也要一个靠着一个不能有空隙。

  3.讲述操作结果。

  师:你的每种豆宝宝排了几颗?哪种豆子多?哪种豆子少?

  出示ppt3师:看老师的`豆宝宝,谁的数量最多?谁的数量最少?

  讨论:为什么队伍一样长,红豆用得最多,蚕豆用得最少?

  5.小结:队伍一样长时,豆豆越小,数量越多;豆豆越大,数量越少。

  四、结合生活实际,进一步感知大小与排列长短的关系。

  1.出示海洋球、乒乓球提问:这是什么?

  2.出示ppt3师:小兔有颗7海洋球,小狗有7颗乒乓球,他们想用海洋球和乒乓球来铺两条路,谁的路比较长?谁的路比较短?为什么?

  小结:乒乓球小,排的队伍短;海洋球大,排的队伍长。

  2.游戏:"走直线"师:中间有一条直线,从起点处脚跟对脚尖走到终点老师一共走了10步,如果是小朋友们来走,你们的走的步子比老师的多还是少呢?

  请一个幼儿来演示师:为什么老师用的步子少,你们用的多呢?

  小结:老师脚大,用的步子少;小朋友的脚小,用的步子多。

  师:看来你们真的学到了本领。请小朋友们下课后可以到直线上去走一走,看看你走了几步。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10

  活动目标

  1.知道植物的根可以吸收水分和营养,根是多种多样的。

  2.教育幼儿要爱护花草树木的根。

  活动准备

  1.图片:青菜(大葱,芹菜等)

  2.实物:带根的.青菜

  3.薯条

  过程过程

  一、出示大葱,导入课题。

  1.教师:小朋友,你们看这是什么?(大葱)

  老师给你们跳一个《甩葱舞》好不好?

  2.组织幼儿跟老师一起跳甩葱舞,激发幼儿兴趣。

  二、引导幼儿观察植物的根。

  1、幼儿自己观察植物的根。

  教师:大葱还能陪我我们一起跳舞呢,

  小朋友,你们看桌上都有什么?

  (葱、青菜……)

  2.请你们仔细看看、摸摸、再说说它们是什么样子的?

  (幼儿观察讨论,对植物感兴趣。)

  3.你们发现了什么?

  引导幼儿说出,这些植物都有根。

  请幼儿互相说一说根是什么样的?

  三、认识植物的变态根。

  1.出示胡萝卜

  教师:谁认识它呀?

  请小朋友说一说胡萝卜的根是哪一步分?

  2.小结:植物的根是多种多样的。

  四、根的吸收。

  1.根有什么作用呢?

  幼儿讨论,教师讲解,让幼儿知道:

  根吸收营养,就象小朋友吃饭一样重要。

  2.除了大树用根来吸收养料和水分,你们还知道哪些植物也用根来吸收养料和水分?

  五、根的用途

  1.这些植物的根对我们还有什么用途呢?哪些可以食用?

  (红薯、山药、胡萝卜、白萝卜……)

  让幼儿了解,这些根是变态根。

  2.出示红薯条

  这些根是可以吃的,谁想来尝一尝?

  3.你们知道,树根有什么用吗

  请幼儿欣赏:根雕

  六、活动结束

  讨论:根对植物的生长很重要,我们应该怎样保护花草树木呢?

《幼儿园大班教案汇总十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幼儿园大班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安全教案_幼儿园大班安全教案06-06

幼儿园大班教案05-23

幼儿园大班教案(经典)08-17

【精选】幼儿园大班教案09-07

幼儿园大班教案(经典)09-26

幼儿园大班教案[精选]07-20

幼儿园大班教案[经典]07-24

幼儿园大班教案【精选】08-10

幼儿园大班教案12-18

幼儿园大班教案12-18

文章代写服务

资深写手 · 帮您写文章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幼儿园大班教案汇总十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幼儿园大班教案10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幼儿园大班教案汇总十篇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遵守游戏规则,学习正确的猜拳与跨步。

  2、两两合作,配合协调。

  3、培养竞争意识,体验游戏带来的挑战与快乐。

  4、培养幼儿健康活泼的性格。

  【活动准备】

  场地上贴好起止线、红蓝标记若干、课件。

  【活动过程】

  一、热身操。(队形:半圆形,看到每一个幼儿)

  喜欢运动吗?这儿有一段适合的音乐,找个空的地方跟着我一起动起来!

  二、谈话导入。

  师:哇,运动的感觉真好!知道吗?我小时候除了和你们一样喜欢做运动,还喜欢玩各种有趣的游戏。比如老鹰捉小鸡、跳房子、踢毽子,还有猜拳跨步。你们想玩吗?今天,我们就来玩一个猜拳跨步的游戏,好吗?

  三、教师讲解游戏规则及玩法。(队形:两竖排,让每一个幼儿看清楚游戏的玩法)

  1、玩这个游戏必须会猜拳会跨步,你们都会吗?

  ①猜拳怎么猜?剪刀赢?布赢?石头赢?非常清楚,真棒!

  ②跨步会吗?试试看?跨得又大又稳,真不错!

  2、怎么玩呢?请一个孩子和我一起先来玩一下!看仔细,我们是怎样玩的.!

  这是起跑线,那是终点线。两个人站在起跑线上,然后猜拳,谁赢了,谁就往前跨一步,跨好后站着不能动,然后继续猜拳,最先到达终点的就是胜利者。明白了吗?

  (注意:只有猜拳胜出的才能向前跨一步,然后向原地后转再进行猜拳,没有决定胜负前,不能移动。)

  3、我和他谁会先到到终点呢?请看仔细!

  四、幼儿自主游戏两遍,教师观察指导。

  1、幼儿第一次两两合作玩游戏。

  知道怎么玩了吗?找一个朋友,一起来玩一玩!

  2、交流遇到的问题,重申活动规则。

  刚才玩的时候有没有遇到什么问题?谁来说一说?

  3、幼儿第二次两两合作玩游戏。

  只有遵守规则,才能玩得快乐。换个朋友再来玩一玩。

  五、游戏《猜拳跨步之红蓝大对抗》。

  1、介绍比赛内容。

  ①这个游戏好玩吗?喜欢吗?这样,我们来个《猜拳跨步之红蓝大对抗》吧!红队队员和蓝队队员猜拳跨步,胜利的获得一颗星,比比哪个队的星星多!

  ②红队队员在哪里?蓝队呢?开始组合。

  2、红蓝对抗第一轮。

  3、红蓝对抗第二轮。

  换个对手,重新组合!

  六、放松活动。

  多优美的乐曲啊,跟着旋律一起放松我们的肢体。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教幼儿学习3的组成,会正确认识分合式。

  2、让幼儿学习用教为清楚的语言表达分和合的过程,初步理解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活动准备:

  1、教具玩具熊1个玩具香蕉3个香蕉卡片3个

  2、学具人手一份材料纸蜡笔和若干记号笔

  活动过程:

  1、集体活动。

  (1)教师以故事的形式引出3可以分成2和1,1和2合起来是3。

  例:今天的小熊家里来了两位客人小猫,(出示玩具熊和猫),小熊拿出了几个香蕉来招待客人呢?(3个),小熊送给小熊1个香蕉,送给小猫2个香蕉。同时用语言表述:3个香蕉可以分成1个和2个,可是小猫说了他们不爱吃香蕉,于是就把香蕉还给了小熊,现在小熊的`手里有几个香蕉呢?并用语言表述:1个香蕉和2个香蕉合起来是3个香蕉,最后,教师在黑板上贴上卡片香蕉和数字,表示上述分和过程,同时出示分和符号“^”,向幼儿说明分合号及其用途,讲解分合号的使用方法,并教幼儿正确用语言表达3可以分成2和1,1和2合起来就是3。

  (2)启发幼儿学习用口语表述其分和关系。3可以分成2和1,1和2合起来就是3。

  教师出示3个塑料球和2个盘子,问:“要把3个球放在2个盘子里,并且每个盘子里都有球,应该怎么放呢,引导幼儿说出3可以分成2和1,再用同样的方法把两个盘子的球合起来,表述称:2和1合起来就是3。

  2、小组活动。

  第一、二组,点子房子图。

  第三、四组,涂颜色。

  第五、六、七组,填空缺。

  3、活动评价。

  让幼儿根据展示自己做的材料纸进行讨论。

  幼儿大班数学教案篇三:4的组成

  目标:

   1、学习4的组成,知道4分成两份有三种分法

  2、学习用实物和数字表示这个过程

  准备:

  圆点图片卡1、2、3、4及分合号;数学练习册

  过程:

  一、集体活动

  1、复习2、3的组成

  教师:“上次我们学习了2和3的组成,一起来复习一下吧。”

  2、学习4的组成

  (1)教师:“今天,我们要来学习4的组成。请小朋友来看一看。”看一看:教师逐一在黑板上画出四只桃子,引导幼儿把四只桃子分别放在下面两个盘子里(用笔画)

  (4可以分成2和2、1和3、3和1)

  (2)请个别幼儿上黑板操作(不会画桃子的幼儿可以用圆来代替)

  教师:“我们请某某小朋友把黑板上的四只桃子分放到下面两只盘子里,其他小朋友做小评委,看看他有没有分对?”

  (3)老师引导幼儿一起观察操作情况,一起学用完整地话讲述分解的图。

  教师:“我们来看看刚才小朋友分的苹果对不对?谁能用分合式表示分桃子的事?”

  (4)(教师出示带有四个小圆片的图片)请个别幼儿上来示范分解四个小圆片

  教师:“小朋友都知道怎么分苹果了,老师现在把苹果换成了小圆片,有谁会分?”

  (5)请个别幼儿来做数学4的分解,其他幼儿一起验证是否正确。

  二、个别操作

  重点指导能力弱的幼儿,知道分桃子时下面要画桃子而不能用数字来代替,下面有几条线就是有几种方法。分解数字时下面就要用数字来表示。

  教师:“请小朋友把练习册打开到第25页,完成4的分解组成及加减法”

  教师:“做加减法时,题目的要求是:右边每个盘里原来有4个桃子。小动物们分别拿走了几个?还剩几个?听清楚题目,想好了再做。”

  三、评价幼儿的操作情况

  1、对上课认真听讲并独立完成作业的小朋友予以表扬。

  2、对能力较弱的幼儿再进行重点指导,直到弄明白为止。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让幼儿知道去安全的地方游泳没有危险,反之有危险。

  2、培养幼儿的公德意识和良好的公共礼仪行为。

  3、激发了幼儿对游泳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4、学会保持愉快的心情,培养幼儿热爱生活,快乐生活的良好情感。

  活动准备:

  禁止游泳的标志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

  老师:在上节课中,我们也学会了很多种游泳知识,那么今天老师要问的时候应该到哪里去游呢?

  (二)关键步骤。

  1请幼儿谈论:在哪里游泳是安全的?在哪里游泳是危险的.?(到有救生员的游泳馆才安全,不能到每人管的河里、池塘、有禁止游泳标志的地方游泳。)

  2、“朗格小朋友都去游泳,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都发生了什么事情?

  老师讲故事游泳一、游泳二。

  3、提问:

  (1)故事中的陶陶做了一个什么样的梦?

  (2)请告诉老师你人文陶陶和家家谁做的对?谁做的不对呢?为什么?

  (3)天热了,如果你先更有用的话,你会怎么做呢?

  小百科:游泳是人在水的浮力作用下产生向上漂浮,凭借浮力通过肢体有规律的运动,使身体在水中有规律运动的技能。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了解五官的重要性。

  2、能大胆表述、辩论。

  活动准备:

  五官图片、音乐《身体音阶歌》

  活动过程:

  1、游戏-你说我猜师:小朋友们,今天我们来玩儿个游戏-你说我猜,请一个小朋友上来背对图片,小朋友来形容一下图片上是什么,但是,不能把名称说出来。(依次出示五官图片,幼儿进行游戏)2、辩论-五官争功师:刚才我们猜的是我们人身上的五官,这五官不知道怎么回事突然吵起来了,它们都觉得自己很厉害,都觉得自己很重要,于是呢,它们准备来一场辩论赛,现在请你们来选一选,觉得谁重要一点。

  3、师小结-五官的'重要每个器官都有它存在的作用,少了任何一起器官都不行,看来,我们的五官都得好好合作,而且还要保护我们的五官。

  4、韵律--《身体音阶歌》

  我们身上除了五官,还有很多部位很多器官也是很重要的,少了任何一部分,都会让我们的生活变得不方便,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活动活动我们的身体吧!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5

  教学由来:

  在主题教学“我想飞”执行的过程内,小孩们对飞的观念有了清楚明了的认知,他们通过自个儿的搜集资料、沟通讨论等模式清楚了哪一些物品是能飞的,哪一些物品是不可以飞的,为让这一些琐碎的物品整合为小孩自个儿心底的经验,我认为有必要来将它设计成一個完好无损的集体教学,让小孩通过教学来有些许提高。此外,幼儿园大班孩子已然基本能独自开展图案、东西的一级归类,可是对2次归类或许便会出现艰难。并且因为孩子各个方面的进一步提高还稚嫩,他们对某一东西可能清楚,但是没法从具体变为自个儿内部抽象的观念,因此通过教学我期望他们能把自个儿对东西的外在特点的认知变为内部的、有规则的思索。

  目标:

  1、学习按物品的某一特点归类后,再按另一特点再一次归类,或者对已分的两类物件又一次归类。

  2、提升多视角思索问题的综合能力。

  研究:这2个目标中蕴涵了数学能力的培育、积极探究的经验得到与对东西概括汇总的综合能力的提升,体会了目标的综合性与层面性。我将这一次教学的要点放于 “培育孩子发现、观测和察看比较、概括东西的综合能力”;难点是“怎样让孩子理解包括关系”。我设计了下面几个过程来突破这一次教学的重难点,也便是我的教学过程:

  预备:

  1、描绘12张物品小卡片。

  2、师幼一致搜集种种小件货物的包装,并贴好价钱标贴。教学前将货物陈列在一個架子上,并用布盖好。

  过程:

  1、会飞与不会飞。

  我们已然认知了很多会飞的物品,教师这儿有很多小卡片,要请孩子看看是些啥物品,接着将他们分为2个部分。

  幼儿教师一一展示小卡片,孩子指认后开展首次归类,并讲明归类的标准。(会飞的与不会飞的)

  请孩子为这2个标准设计简易明了的字符标识。

  实时记录:因为孩子已然有了前一时期的搜集资料及沟通讨论的过程,因此在此个过程中小孩显现出了相当高的一致性,没啥不解。当请小孩们为这2个标准来设计字符标识时小孩们有一些艰难,他们均会用语言来表述“会飞的与不会飞的”,但是不晓得怎样用字符来表示。因此,我就多增添了个过程,让小孩们来开展充足的探讨、沟通。小孩们各抒己见,张健讲:“我画一個翅膀表示会飞的,画脚表示不会飞的。”但是立刻就有声音反对驳斥了:“会飞的亦有脚的。”原本是见多识广的包诚。听一听他的看法吧:“我也画翅膀表示会飞的,不会飞的就在翅膀上打个叉。”这一个方式有了多半小孩的认可赞同。但是,善动脑子的华锐超孩子有自个儿的观点:“我想画一只小鸟表示会飞的,画一只小鸡表示不会飞的。”好好呀,我及时地予以他勉励与赞美的掌声,有了他的影响,许多小孩讲出了不一样的字符,有些讲画飞机表示会飞的,画车子表示不会飞的;有些讲画星星表示会飞的,画青草表示不会飞的……种种不一样的思维火花开展摩擦并启发出越发强烈的创想之火。

  研究:在数学教育里,探讨是种经常用的方式,探讨的机会选取在动手操作的不一样时间,便会对孩子的具体动手操作及思维教学起不一样的作用。此外,归类标准的表述不单单限制于小孩的动手操作与语言,我们都明白小孩有一百种语言,怎么样方可更加好地启发小孩的思维,培育小孩的创造性成了我们教师此刻持续追求的教育效果。因此,通过這樣的一個探讨,展现在我们前面的将是个充实多采的表述方法的显现。

  2、与生俱来的与人造的。

  这12张小卡片亦能换一种分的方法。怎么样分哩?

  幼儿教师展示“与生俱来的与人造的”两种标识图“人与机器人”,引导孩子留意这一些物品有些是与生俱来的,有些是人造的,按此标准再一次开展归类。

  请个别孩子上来动手操作,集身体检查验,清楚明了归类的标准。

  研究:孩子对刚刚的“会飞的与不会飞的”理解上较直观形象,可是对此刻的“与生俱来的与人造的”或许就缺少一点经验,理解上不是非常容易,正由于這樣,教师才能展示标识图,让小孩有个更明了的思路。更况且,要让小孩从刚的一個归类标准变换到另一個一点都不同又不甚理解的归类标准上去,跟他们而言是个不小的艰难,此刻有了标识的提示,毫无疑问给小孩减低了困难程度。

  3、商店管理人员。

  孩子懂得了分小卡片的本事,商店里的叔叔阿姨要请你们帮忙收拾货物。

  说明架子。商店里有哪一些货物?每种货物的价钱是多少?

  按物品的一個特点归类。这一些货物一样吗?请把一样的.放于一块儿。

  孩子开展首次归类教学,并讲明归类标准。(用处)

  实时记录:小孩们最喜爱操作,有些小队的协作能力也十分强,在动手操作前他们便讨论好了归类标准的标识图,并记录了下来,例如有些画了张嘴表示吃的物品,画了只手表示用的物品;有些索性就画了物品来表示自个儿不一样的意思。他们把标识图贴与箱子的不一样层面,并依照标识图来开展归类放置。动手操作过程差不多没出现啥问题。可是有些小队却缺少协作性,例如周烨康、贡豪杰等,能力强的仅仅顾及着自个儿动手操作,不让其它人帮忙,能力弱的想去做却被“拒之于门外”,致使游手好闲,唯有到其余小队“闲逛”、“捣蛋”。

  研究:协作是个社会人所需要具有的较佳的修养与能力。协作能力是个体成功的决定性原因。可是此刻的小孩均是没有兄弟姐妹的孩子,自身与小伙伴协作的机会就相当少,因此我们教师就要多创造这一种机会让小孩体会与小伙伴协作的愉快,并叮嘱小孩些许具体的“怎样协作”的方式,渐渐的增强小孩的协作能力。

  再按另一特点给已分的物品开展再次归类。这一些分好的货物另外还有啥不同的地方吗?能给他们再分一次吗?

  请两名孩子动手操作,并互相沟通归类标准。

  全部孩子检查归类结果,又一次清楚明了归类标准。

  实时记录:因为刚刚有了给小卡片归类的经验限制,致使小孩只会给这一些物件再一次指定一個归类标准再一次为他们归类。因此,在此个过程里,一度十分地杂乱,小孩没观念在已分好的物件中再去分,而是又混合在了一块儿。唯有2个小队的小孩开展了2次归类:吴子昊1组的小孩立刻发现了货物上的价钱标贴的奥秘,他们立马把一元的分在了一块儿,两元、三元、五元按顺序类推;包诚1组的小孩没依照价钱来分,而是越发细化,把吃的物品里头的喝的饮料类分了出来,可真够认真的。我请吴子昊1组的小孩来推荐他们的归类标准,也将他们的经验教授给更加多的小孩。并请小孩用语言来完好无损地表述自个儿的归类过程:例如价钱是一元的吃的物品有哪一些?按顺序类推。然后我让小孩再去动手操作1遍,此次小孩的思路明了啦,每一个小队均可井然有序地开展2次归类。

  研究:在数学教学中务必着重重审让孩子亲手动手操作教学材料,在现实的动手操作中探究与学习,得到相关数学观念的感性经验。孩子唯有在“做”的过程内,在和教学材料互相作用的过程内,才或许对某一数学观念属性或规则有所体会,才或许得到直接的经验。在此个教学里,我们运用日常生活中小孩常常接触到的物件,通过自个儿动手把玩后,尝试找着归类的方式,并开展经验概括。我想,在孩子时期,数学不是抽象的观念,而是融和于日常生活,为日常生活服务的,运用日常生活内的物件来归类不单单理解了2次归类的涵义,更在看不见摸不着中培育了小孩的自我服务、收拾物件的综合能力,更充实了小孩的日常生活经验。

  教学后的体会:在教学过程内,我深刻地体会到,幼儿教师在孩子学习过程内要做到面向全部,留意个别差别,让每一个孩子在自个儿不一样水平上有所提升。依照孩子的综合能力差别,启发能力强的孩子先观测和察看,再尝试找到最佳的归类方式,启发能力弱的孩子在逐一尝试后,得出2次归类的特点。此外,需要越发注重的是小孩协作能力的培育与小队协作型学习的形式,亦是需要持续讨论的。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6

  活动名称:

  采茶扑蝶

  活动目标:

  1、初步熟悉乐曲旋律,能跟着音乐做采茶、扑蝴蝶等动作,理解舞蹈动作所表达的内容与情感。

  2、通过模仿他人、调动生活经验等创编采茶、找蝴蝶、扑蝴蝶等情节动作。

  3、注意观察教师的动作,乐意学习同伴创编的动作。

  活动准备:

  1、蝴蝶饰品

  2、头巾

  3、多媒体课件:茶山风光图、采茶扑蝶音乐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

  教师带领学生到茶山旅游,讲述有关茶山的.传说。

  二、欣赏茶山美景和音乐:

  1、多媒体课件展示茶山风光图。

  师:人们在茶山上干什么呢?

  他们是怎样采茶的?

  2、幼儿欣赏采茶扑蝶音乐。

  三、幼儿学习第一段动作。

  1、幼儿创编采茶动作。

  2、教师引导学生丰富采茶动作。

  3、师生跟音乐表演采茶一段。

  四、幼儿创编第二段动作。

  1、教师出示蝴蝶饰品。

  师:看,谁来了?(蝴蝶)你想不想和蝴蝶一起玩儿啊?

  让我们一起去找蝴蝶吧!

  2、教师引导幼儿创编找蝴蝶动作。

  3、引导幼儿创编扑蝴蝶的动作。

  4、幼儿在教师引导下听音乐做第二段动作。

  五、跟蝴蝶一起飞出教室。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7

  一、活动目标

  1.练习绕口令,练习发准易混淆的字音"关(guan)","夸(kua)","瓜(gua)",感知绕口令的韵味。

  2.通过看图文以及轮流接念的方式学习绕口令。

  3.乐意参与游戏活动。

  二、活动准备

  1.图片:冬瓜、西瓜若干。

  2.文字标记:西关队、东关队、夸各若干。

  三、指导要点

  1.活动重点:学习绕口令,感知绕口令的韵味。

  2.活动难点:发准易混淆的字音。

  3.指导要点:鼓励幼儿仔细观察图文、注意倾听、积极参与游戏,在看图文、玩游戏的活动中学会准确念读绕口令。

  四、活动过程

  1.游戏导入交代规则:老师把"关"字说给一排的第一个人听,一直往下传,传到最后一个人时大声念出,若念对那全体幼儿就跟着练习发"关"字的音。(同样方法练习发"夸、瓜"字的音。)

  2.学习绕口令。

  (1)教师朗诵绕口令。(提示幼儿听一听绕口令中有刚才我们传字游戏中的哪个字)

  (2)绕口令讲了些什么?(根据幼儿的回答出示相应的图片)

  (3)教师带领幼儿朗诵绕口令1到2遍。

  3.绕口令游戏

  (1)分组开展游戏。

  将小朋友分成"东关队"、"西关队"两队,采用轮流念绕口令的方法,进行游戏活动。(提示幼儿念绕口令时,声音响亮、清楚、正确的一队就添上一个瓜,如果说错了,就不给瓜。最后,数一数、比一比、哪一队的瓜最多,就是胜利的生产队。)

  (2)教师和幼儿扮演角色,轮流接说绕口令,使幼儿进一步了解游戏规则。

  教师:西关队种冬瓜。

  幼儿:东关队种西瓜。

  教师:西关队夸东关队的西瓜大。

  幼儿:东关队夸西关队的`冬瓜大。

  (3)分组一对一开展游戏。

  分别请两队的幼儿,一对对地轮流接说绕口令。

  教师和其他幼儿评判,教师分别在黑板上添画冬瓜和西瓜。

  教师带领幼儿数一数"东关队"的西瓜和"西关队"的冬瓜数量,评出胜利者,并给予掌声奖励。

  交换生产队,游戏重新进行。

  4.小结你发现这个绕口令中有哪些容易混淆的字?(关、夸、瓜)教师小结:原来,绕口令是由许多读音相近,容易混淆的字词组成的句子,念起来较拗口,念快时容易念错,只要我们平时多多练习就会读得又快又准又好。

  五、评价要素

  1.是否积极主动参与游戏。

  2.是否念准、念清楚易混淆的字。

  六、活动建议

  1.日常生活动经常与孩子玩绕口令游戏。

  2.家长与孩子在家中玩类似游戏。

  附:绕口令

  瓜儿大西关队种冬瓜,东关队种西瓜。

  西关队夸东关队的西瓜大,东关队夸西关队的冬瓜大。

  冬瓜大,西瓜大,西瓜大,冬瓜大,今年的瓜儿个个大。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在游戏中归纳总结学习6以内的组成,知道6分成两份有5种分法。

  2、在操作中不断探索数的多种分法,并学会记录。

  3、发展动手操作能力及多维度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教具:稻田背景图一张,小青蛙胸饰若干,虫子一条,剪刀一把,记录纸一张,记号笔一支,练习卡片若干学具:虫子人手五份,记录纸人手一份,剪刀、笔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1、老师扮演青蛙妈妈,幼儿扮演青蛙宝宝。

  师说:青蛙宝宝们,现在我要带你们去稻田捉害虫,好吗?来,出发啦!(音乐响起,幼儿跟老师学做小青蛙跳的动作)教师带领幼儿进场后转一圈坐在中间位置上。

  2、无意间发现虫子。

  师说:(出示稻田图)呀,这块稻田真漂亮,黄灿灿的稻子长得多好呀!

  师说:咦!这边的稻子怎么这样乱?(有虫子)师说:让我们来看看到底怎么了?(出示隐藏在稻田里的害虫)原来是虫子在捣乱。

  3、认识虫子。

  师说:这条虫子长得怎么样?(长长的﹑有一个一个圆圈﹑一节一节的……)师说:小朋友说得真好!这条虫子一节一节的,有几节?用数字"几"来表示?我们就叫它"六节虫"。(教师写"6"在记录纸上)师说:"六节虫"很厉害,它能在短时间内毁坏我们的稻田,吃掉我们的粮食,大家想一想用什么办法来对付它们呢?

  幼儿讨论回答。

  师小结:刚才小朋友想得办法真多,现在妈妈就来教你们怎样消灭"六节虫"?

  4、学习捕虫本领。

  师说:(师拿出灭虫武器——剪刀)这是消灭"六节虫"的武器,看我的。(师用剪刀将虫子一剪为二)师说:我的刀剪在虫子的第几节?把虫子分成了几段?(两段)左边有几节?用数字几来表示?右边有几节?用数字几来表示?

  (老师边讲边写完整分合式)师说:这是我捉到的第一条"六节虫",现在我把它分成的两段数字记录下来了,这样别人一看就知道我已经捉了一条虫子。

  师说:刚才"六节虫"被我的刀剪在第一节分成两段死掉了,还可以剪在虫子哪里,虫子也会变成两段死掉呢?

  幼儿讨论回答。

  师小结:看来只要把"六节虫"剪成两段它就会死掉。宝宝们要把每次捉的虫子怎么剪的记录下来,我们比一比谁捉的.方法最多。

  5、尝试捉"六节虫"师说:在后面的稻田里还有许多的"六节虫",能干的宝宝们跟着妈妈一起去捉害虫吧!

  幼儿回到自己座位上自由练习,师巡回指导。

  师说:宝宝们,回家啦!(组织幼儿回中间座位)6、交流捉虫经验师说:宝宝们,你们都捉到虫子了吗?谁来告诉我,你是怎样消灭虫子的?

  师问:

  (1)你剪在第几节?

  (2)分成了几和几?

  (3)6可以分成几和几?

  幼儿讲述师演示并写出"6"的分解式,重复的去掉。找出记录方法——有序排列。

  师小结:6有5种分法,6可以分成1和5,6可以……师说:我们一起来读一下这些分合式,好吗?

  7、游戏:找朋友师说:我们已经把所有的害虫消灭了,不过青蛙妈妈还要看看你们今天的本领学得怎么样?我们来玩一个找朋友的游戏,好吗?

  宝宝们,看看你的小青蛙背后有什么?(数字)如果我拿出数字2,数字2的青蛙宝宝就去找和它合起来是6的数,我说:"2的朋友在哪里?"你找到后说:"我的朋友在这里。"并和找到的朋友抱在一起。

  8、结束师说:宝宝们今天学到了新本领真能干,现在我们跳回去,休息一会儿吧!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9

  设计意图:

  我在设计本次数学活动中,以操作法为主要学习方法,通过投放幼儿自己收集、非常熟悉的大小不一的种子材料,创设问题情景,让幼儿带着问题去操作、思考、探索。通过豆豆排队、球铺路、走直线,三个层层递进的环节,让幼儿感知物体大小、数量与排列长短之间的一种互逆关系。在这个感知过程中,将重点放在思维的练习和学习习惯的培养上,让幼儿在探索、记录、讨论、讲述中求知,并在原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感受新的体验,获得新的经验。

  活动目标:

  1.学习将收集的豆子进行分类排列,并做记录。

  2.积极探索,分析讨论,感知物体的大小、数量与排列长短的关系。

  3.能在操作活动中提升学习数学的兴趣,发展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1.每个幼儿红豆、黄豆、蚕豆一份。

  2.幼儿操作纸("0"是豆子的标记,红、黄、绿分别表示红豆、黄豆、蚕豆);画好的验证纸两张。

  3.铅笔每人一支。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引起幼儿兴趣。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宝贝,会是什么呢?听…师;让我们看看有哪些豆宝宝? 这三种豆豆有什么不同?

  二、第一次探索活动:感知数量相同、大小不一的豆豆,排列长短不一样。

  1.讲解操作要领。

  师:今天我们要给这些豆宝宝分分家、排排队(出示操作纸)。这就是豆豆排队的标记图。猜猜第一条线上排什么?为什么?

  幼:红豆,因为有红豆标记。

  师:那第二、第三条线上呢?

  幼:黄豆、蚕豆。

  师:在给豆宝宝排队的时候要注意,要把豆宝宝竖着排,排的时候要从线的起点开始,一个靠着一个,不能有空隙,每种豆子排8颗,音乐停止小朋友就要停止动作,朝着前面坐好。

  2.幼儿操作,用豆豆在操作纸上排队。

  3.幼儿讲述排列结果师:快看看你们帮三种豆豆排的队伍,谁的最长?谁的最短?

  出示ppt1师:同样是8颗,为什么红豆排的队伍最短?蚕豆排的队伍最长?

  幼:因为红豆最小,所以排得最短。

  幼:因为蚕豆最大,所以排得最长。

  幼:因为黄豆比较大,所以排的队伍比较长。

  4.小结:相同数量的豆豆,豆豆越小,排的队伍越短;豆豆越大,排的队伍越长。

  三、第二次探索活动:感知大小不一的豆豆,排列长短相同时,数量不同。

  1.再次出示操作纸师:快看,快看,豆宝宝还想在这三条一样长的线上排队,你们愿意来帮帮忙吗?

  想一想,排一样长的队伍,豆子的数量会不会一样多?

  2.交代要求,幼儿操作师:请小朋友把豆宝宝排满整条直线,再数一数每种豆豆有几颗记录在后面的方格里,排的时候也要一个靠着一个不能有空隙。

  3.讲述操作结果。

  师:你的每种豆宝宝排了几颗?哪种豆子多?哪种豆子少?

  出示ppt3师:看老师的`豆宝宝,谁的数量最多?谁的数量最少?

  讨论:为什么队伍一样长,红豆用得最多,蚕豆用得最少?

  5.小结:队伍一样长时,豆豆越小,数量越多;豆豆越大,数量越少。

  四、结合生活实际,进一步感知大小与排列长短的关系。

  1.出示海洋球、乒乓球提问:这是什么?

  2.出示ppt3师:小兔有颗7海洋球,小狗有7颗乒乓球,他们想用海洋球和乒乓球来铺两条路,谁的路比较长?谁的路比较短?为什么?

  小结:乒乓球小,排的队伍短;海洋球大,排的队伍长。

  2.游戏:"走直线"师:中间有一条直线,从起点处脚跟对脚尖走到终点老师一共走了10步,如果是小朋友们来走,你们的走的步子比老师的多还是少呢?

  请一个幼儿来演示师:为什么老师用的步子少,你们用的多呢?

  小结:老师脚大,用的步子少;小朋友的脚小,用的步子多。

  师:看来你们真的学到了本领。请小朋友们下课后可以到直线上去走一走,看看你走了几步。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10

  活动目标

  1.知道植物的根可以吸收水分和营养,根是多种多样的。

  2.教育幼儿要爱护花草树木的根。

  活动准备

  1.图片:青菜(大葱,芹菜等)

  2.实物:带根的.青菜

  3.薯条

  过程过程

  一、出示大葱,导入课题。

  1.教师:小朋友,你们看这是什么?(大葱)

  老师给你们跳一个《甩葱舞》好不好?

  2.组织幼儿跟老师一起跳甩葱舞,激发幼儿兴趣。

  二、引导幼儿观察植物的根。

  1、幼儿自己观察植物的根。

  教师:大葱还能陪我我们一起跳舞呢,

  小朋友,你们看桌上都有什么?

  (葱、青菜……)

  2.请你们仔细看看、摸摸、再说说它们是什么样子的?

  (幼儿观察讨论,对植物感兴趣。)

  3.你们发现了什么?

  引导幼儿说出,这些植物都有根。

  请幼儿互相说一说根是什么样的?

  三、认识植物的变态根。

  1.出示胡萝卜

  教师:谁认识它呀?

  请小朋友说一说胡萝卜的根是哪一步分?

  2.小结:植物的根是多种多样的。

  四、根的吸收。

  1.根有什么作用呢?

  幼儿讨论,教师讲解,让幼儿知道:

  根吸收营养,就象小朋友吃饭一样重要。

  2.除了大树用根来吸收养料和水分,你们还知道哪些植物也用根来吸收养料和水分?

  五、根的用途

  1.这些植物的根对我们还有什么用途呢?哪些可以食用?

  (红薯、山药、胡萝卜、白萝卜……)

  让幼儿了解,这些根是变态根。

  2.出示红薯条

  这些根是可以吃的,谁想来尝一尝?

  3.你们知道,树根有什么用吗

  请幼儿欣赏:根雕

  六、活动结束

  讨论:根对植物的生长很重要,我们应该怎样保护花草树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