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模板汇编8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8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 篇1
活动设计背景
有一天户外活动时,我发现孩子们自发玩起了踩影子的游戏。有几个小朋友竟跑到我面前问:“老师,影子是怎么形成的?为什么有的地方有影子,有的地方没有影子呢?”中班的幼儿已经认识了影子,我见他们对影子的形成很感兴趣,所以我决定以此开展活动,让幼儿在影子的游戏中初步了解影子是怎样形成的,知道光与影子的关系。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影子是怎样形成的,感知光与影子的关系。
2、体验影子游戏的乐趣。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进行探索的兴趣。
5、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初步了解影子是怎样形成的,
教学难点:感知光与影子的关系
活动准备
动画课件、手电筒、玩具狗、幻灯机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
1、猜谜激趣
师:人人有个好朋友,乌黑身子乌黑头,阳光下面在一起,你停它也停,你走它也走,就是不开口。咱们小朋友仔细想一想这是什么呀?谁最先告诉老师。
幼:影子。
师:对,是影子。中班小朋友特别特别地棒,来每人一朵小红花。
2、师:那么影子是什么形成的呢?
二、动画演示,探索新知
1、打开幻灯机,将光投到墙上。
师:小朋友仔细看一看,墙上有影子吗?
幼:没有影子。
(2) 教师用玩具狗挡住光线。
师:现在看一看墙上有影子吗?
幼:有。
师:刚才没有影子,现在有了,为什么呢?
幼:开始没有小狗,现在有小狗了。
师:小朋友们观察的很仔细。那么有了小狗就有影子吗?
(3) 教师关掉幻灯机。
师:现在看一看,墙上有影子吗?为什么?
幼1:没有。
幼2:没有小狗了。
教师总结:没有光,有物体,也不会产生影子。
2、看动画——深层理解影子的形成原因
演示课件:小猫咪咪是怎么挡住光线宝宝,在它身后形成影子的。
师:那么咪咪的影子是怎么形成的?让我们来看一看。
幼儿看动画,教师形象表述。
师:太阳公公发出许多光线宝宝,照到咪咪身上,咪咪的身体挡住了光线,光线“闯”不过去,在咪咪身后就有了黑黑的`影子。
三、游戏
1、看一看
教师打开幻灯机,请几名幼儿在幻灯机前看影子。幼儿自由动作(或伸手、或弯腰、或跳舞、或踢腿……)
师:哈哈,影子多有趣呀,谁来说一说影子是怎么形成的?
幼1:有光就有影子。
师:有光就有影子吗?
幼2:身子挡住了光,就有了影子。
幼3:物体挡住了光,就有了影子
2、做一做
师:小朋友们闭上眼睛,看老师给你们变一个魔术。一只小鸟飞来了,飞呀飞。一只小羊走来了,咩咩咩。一只大灰狼走来了,啊呜啊呜,我要吃了你们。呯,猎人来了,大灰狼吓跑了,小羊跑了,小鸟也飞走了。(来时边说边做手影)
发给幼儿手电筒,让幼儿自由分组合作做手影,互相猜一猜像什么。看谁做得更像。
四、总结
出示课件:咦,咪咪还在哭呀,让我们一起来告诉咪咪好不好?
幼:好。咪咪身子挡住了太阳光,光透不过去,你身子后面就有了影子。
师:咪咪明白了,它说中班的小朋友可真聪明,谢谢你们帮助了我。我要走了,咱们再见吧!
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幼儿园中班的科学课,我主要通过生动有趣的游戏,使幼儿了解影子的形成,知道光与影子的关系,让幼儿在游戏中体验学习的乐趣。
一、谜语引入,激发幼儿主动参与的意识。
二、从图入手,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影子的形成原因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在这里采用小实验和动画的演示,形象直观,化难为易,层层深入,便于幼儿理解,有效地突出了重点,成功地突破了难点。
三、教学方式丰富多彩,灵活多变
本次活动运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创设了多种游戏。如:通过形象的课件演示,彩色鲜活的图画直观教学。巩固知识时通过的影子游戏,让幼儿主动去探索,去寻求答案,孩子乐此不疲。
当然,本次活动还存在着缺点和不足,如教师的语言不够丰富,教学环节衔接不大自然,这与教师自身素质有一定关系。今后我会加强这方面的学习。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能观察比较黄豆芽与绿豆芽的不同特征,区分黄豆芽与绿豆芽。
2、知道豆芽是蔬菜,很有营养,教育幼儿乐意吃豆芽,养成不挑食的好习惯。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发展动手观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简单的实验记录方法。
5、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教学重难点:
能观察比较黄豆芽与绿豆芽的不同特征,并区分黄豆芽与绿豆芽。
教学准备:
1.黄豆芽,绿豆芽若干,小脸盆,每组一个,黄豆种,绿豆种若干,人手一份碗筷。
2.多媒体课件《豆芽的营养》。
3.烧熟的黄豆芽每人一份。
教学过程:
一、导入活动
了解豆芽的特征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春天到了小草都发芽了,小豆子也发芽了,今天老师带来了两种豆芽,请小朋友来猜猜它们是什么豆发出的芽?你是怎么知道的?
1.幼儿观察桌上的两种豆芽,并交流自己的观察。
2.教师小结:这种细细的`,芽的头上有两瓣绿颜色的芽叶的是绿豆发出来的芽,我们叫它绿豆芽。这种芽的茎茎粗一点的,头上有两瓣黄颜色的芽叶是黄豆发出的芽,我们叫它黄豆芽。
二、引导幼儿尝试分豆芽,进一步了解黄豆芽与绿豆芽的特征。
1.师:“老师这里有一些黄豆芽和绿豆芽,可是它们混在一起,我请小朋友们来把它们分出来,送到各自的家里,把分出来的黄豆芽和绿豆芽分在你的两个点心盆里,边送边说:“黄(绿)豆芽,我送你回家。”
2.幼儿尝试分豆芽,教师巡回指导。
三、了解豆芽的营养价值,引导幼儿乐意吃豆芽。
1.观看多媒体课件,了解豆芽的营养价值。
师:“刚刚我们已经认识了黄豆芽与绿豆芽,你们知道它们有什么用吗?(可以吃)对呀,黄豆芽和绿豆芽都可以当菜来吃,它们的营养可丰富了,那你们知道它们有什么营养呢?请小朋友来看一段录像,看看营养专家是怎么说的?
2.讨论课件内容,了解豆芽的营养。
师:“你们看了录像知道豆芽有什么营养吗?”
幼儿回答
教师小结:因为豆芽是豆子发出来的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B与维生素C。在春季维生素B与维生素C会大量缺乏所以在春季要多吃豆芽以补充维生素B与维生素C。所以,我们小朋友不能挑食,要多吃豆芽。
四、请家长来烧制豆芽,幼儿品尝豆芽,体验豆芽的美味。
师:“豆芽中含有丰富的营养,小朋友们你们想不想尝一尝啊?你们吃过哪些用豆芽做的菜呢?今天我们请XX的妈妈来为我们烧一盘营养丰富的韭菜炒绿豆芽,老师这里已经有做好的黄豆芽请小朋友先来尝一尝,我们一边吃一边看着XX的妈妈来烧菜,好吗!”
五、父母与幼儿一同品尝豆芽菜,体验活动的快乐。
1.师:“小朋友们豆芽好吃吗?你们爱吃吗?豆芽有着丰富的营养,我们大家都爱吃。这么有营养的菜该和我们的爸爸妈妈一起分享。现在小朋友拿起你的碗去喂给你的爸爸妈妈吃,好吗!”
2.幼儿和父母一同分享食物。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纲要》在科学领域中要求我们结合和利用生活经验,引导幼儿注意身边常见的科学现象,萌发对科学的兴趣。为幼儿提供观察、操作、试验的机会,支持鼓励幼儿动手动脑大胆探索,发现周围有趣的事情,并积极寻求答案。
根据中班幼儿年龄特点及实际情况,特拟以下目标:
1、体验数学活动带来的乐趣。
2、巩固已认识的图形: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初步感知半圆形和圆形的转换关系。
3、能运用一一对应的方法进行铺路。
活动准备:物质准备:PPT,音乐,图形卡片,为铺完路的小房子。
经验准备:对各种常见图形有初步的认识。
活动过程:
一、导入由小鸭子的新房子,巩固已学的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等。
二、铺路
1、情景展现:小鸭子在回家的路上摔跤引出路不平。
师:请小朋友们帮助它把路铺好。
2、铺小路
(1)先引导幼儿观察小路中土坑的.形状。
师:土坑有哪些形状?请你把与土坑形状相同的石头填进去,然后检查是否填平,要大小正好。
(2)指导幼儿操作,用图形一一对应地填好。
(3)还有坑没填好,但是没有与它形状相同的图形怎么办?
引导幼儿观察旁边的半圆形石头:鼓励幼儿尝试拼一拼,教师用大小不一的拼一拼,让幼儿观察比较。
归纳并小结:两个大小一样的半圆形可以拼成一个圆形。
(4)喊小鸭子回家引出铺路任务。
交代用一一对应的方法铺路幼儿人手一张要铺路的图,强调在铺路的时候应边对边、角对角铺平。
幼儿完成后点评、展示。
三、活动结束:
将我们铺好的小路图送到教室的科学活动区展示,大家一起去欣赏吧!
四、活动延伸
请幼儿回家找找有哪些东西的形状是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等。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以自身或客体为中心比较物体的前后方位,体验空间方位的相对性。
2、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和空间方位感。
3、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
活动准备:音乐录音带,汽车叫声,教学挂图《赛车》,自制红绿灯
环行公路(事先在场地中布置好),红、蓝色汽车头饰人手一个
活动过程:
一、声音导入
1、师:孩子们,老师今天早上来得时候听到了一种声音,是什么声音呢?老师把它带来了,你们听!(放汽车录音)大家一起告诉老师是什么声音?
2、幼:开汽车的声音
3、师:对,是开汽车的声音
二、游戏:开汽车
1、师:孩子们,老师今天就带你们去开汽车,好不好?
幼:好
师:孩子们,看看你的小椅子底下是什么?
幼儿带头饰
2、师(游戏规则):孩子们,你们扮演小司机,老师扮演交通警察,小司机们开汽车时一定要在公路两条线的中间开,要与别的汽车保持距离,不能撞到别的汽车,要注意安全,避免发生车祸。老师出示绿灯时,小司机开始开汽车,老师出示红灯时,小司机们一定要将汽车停好,谁闯了红灯,老师就要吊销他的驾照,他就不能再开汽车了。
3、师出示绿灯,幼儿开汽车(放音乐),出示红灯(音乐停),幼儿停止开车。提问:
(1)、XXX的前面是谁?XXX的后面是谁?
(2)、你是怎么知道自己的前面和后面?(在观察中引导幼儿知道自己的胸口面对的方向是前面,后背面对的方向是后面)
(3)仔细地看一下自己的前面是谁?自己的后面是谁?
4、师出示绿灯,幼儿继续开汽车(放音乐),出示红灯(音乐停),幼儿停止开车。提问:
(1)、XXX的前面是谁?XXX的后面是谁?(让幼儿观察的小朋友和上个环节中的幼儿是一样的,方便幼儿感受空间方位的变化)
(2)、仔细地看一下自己的前面是谁?自己的后面是谁?
(3)他们前面和后面还是以前的小朋友吗?你的前面和后面还是以前的小朋友吗?
5、有规则的`开汽车
(1)、师:下面请所有的红汽车开在最前面,所有的蓝汽车开在红汽车的后面。
(2)、师出示绿灯,幼儿开汽车(放音乐),出示红灯(音乐停),幼儿停止开车。
三、观察教学挂图《赛车》
1、师:孩子们,森林里的小动物也会开汽车,还进行了一场汽车比赛。下面咱们悄悄地坐到小椅子上看看小动物们的比赛情况。
2、观察挂图,回答问题
(1)、数一数:一共有几只小动物参加比赛?
(2)、说一说:哪种颜色的车开在最前面?是谁开的?
谁在最后面?
小熊的前面和后面分别是谁?
小猫的前面有谁?
四、开车去看比赛
1、师:孩子们,这场比赛到底是谁得了第一呢?让我们开着汽车到森林里去给他们加油助威吧!
2、师带领幼儿开汽车出(放音乐)。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区分上午、下午,并尝试用完整的语言表达上午我在干什么,下午我在干什么?
活动准备:红、绿各一个小房子
幼儿一日生活图片
幼儿一日生活的课件
活动重、难点:区分上、下午,并能用完整的语言表达
活动过程:
一、手指游戏
1、大胖子睡了,二胖子睡了,高个子睡了,你睡了,我睡了,大家都睡了,公鸡喔喔叫,太阳出来了,大胖子醒了,二胖子醒了,高个子醒了,你醒了,我醒了,大家都醒了。
2、公鸡喔喔叫,太阳出来了,是什么时候?(白天)
二、谈话导入
1、白天小朋友干什么?(上幼儿园)
2、上了幼儿园先干什么?(上课)
3、上完课了,我们坐的有些累了,我们要去干什么呢?(做早操)
4、做完操了,我们要干什么去了?(回教室)
5、这时候,我们觉得口渴了,要干什么呀?(喝水、看电视)
6、看完电视了,宋佳老师和大家一起干什么呢?(唱歌、跳舞)
7、这是,我们觉得肚子饿了,要干什么去呀?(吃饭)
8、吃完饭了,我们要干什么了?(睡觉)
9、睡醒后我们又干什么呢?(喝水、吃午点、滑滑梯、滚皮球)
10、玩的有些累了,我们去哪儿呀?(教室)
11、回教室干什么呢?(洗手、洗脸、喝水)
12、这个时候呀,你看谁来了?(爸爸、妈妈)
13、爸爸、妈妈接小朋友回家了,你跟老师说什么呀?(再见)
二、观看小朋友一日活动照片
1、小朋友在幼儿园一天的活动,老师把它变在电视机里边了,你们想不想看呀?(想)
2、出示PPT,介绍幼儿在园活动情况,并用完整的话说
三、变魔术
1、小朋友看看,老师今天给你带来了什么?(大大的房子)
什么颜色的呀?(红色的,绿色的)
2、小朋友在幼儿园又是做操,又是滑滑梯,有这么多的事,现在呢?老师把它从电视里变出来,信不信呀?
3、依次出示幼儿一日活动图片
4、用完整的语言表达
上午小朋友上幼儿园
上午小朋友在上课
上午小朋友在做操
5、老师呀,告诉你一个秘密,睡午觉以前叫上午(把上午两字贴在红色的房子上),那睡午觉以后叫什么呀?(下午)
6、上午小朋友做了好多事情,下午,我们做什么了?
下午小朋友在玩皮球
下午小朋友在滑滑梯
下午爸爸妈妈接小朋友回家
7、总结
刚才,我们说了睡午觉以前是上午,睡午觉起来是下午。小朋友说说,现在是上午还是下午?为什么呢?
四、送图片
每位幼儿一张图片(上午或下午图),先观察,再说一说,图片上的幼儿在什么时候干什么?(大生的告诉爸爸妈妈,说对的小朋友把图片送给爸爸妈妈)
活动反思:
作为新手的我,在教学方面没有太多的经验,我不断学习不断积累,以下是我的几点认识:
一、充分了解托班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积累的认识上午、下午的.经验
托班幼儿的孩子,每天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幼儿园度过的,带领幼儿回忆一天的生活情况,上午小朋友高高兴兴上幼儿园、上午小朋友跟老师一起跳舞……;下午小朋友滑滑梯、下午爸爸妈妈姐小朋友回家……学生有一些了解,这就是本课的一个知识基础。
二、帮助幼儿构建知识框架
(1)学生的生活经验一般是感性的、点滴的,老师需要通过一节课把这些点滴有条理有层次地串联起来,为学生构建起知识的框架。在这节课中,我以幼儿的一日生活为主,抓住幼儿感兴趣的图片,让幼儿在图文并茂的结合下,认识上午小朋友在幼儿园干了什么,同时,能用比较完整的语言表达。
(2)在逐步、具体的构建知识框架过程中,老师要引导幼儿认识下午。通过幼儿对上午的认识,大部分幼儿掌握了其特点,在表达下午小朋友将干什么时,不用教师提醒就可以较完整的说出,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三、让学生充分体验“生活数学”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把点滴生活经验变成系统数学知识目的在于使其更好地运用到生活中去,以幼儿的一日生活为主,激发幼儿的学习热情,联系生活实际,让幼儿用完整的语言说出自己上、下午在幼儿园分别干了什么。
时间概念的初步建立,这是一个笼统的概念,活动中教师说出一个内容,请幼儿说一说是上午还是下午,但是笼统的描述孩子不好接受,感觉到区分上午与下午对于孩子来说有些难度,不能够很好的进行区分,虽然告诉孩子们在睡午觉之前是属于上午,睡醒觉之后是下午,但部分幼儿不能够准确的说出来,所以活动中调整的活动形式,教师出示各种一日生活图片,请幼儿为图片区分上午与下午,这样孩子能够较容易的分出上下午。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尝试用多种工具将黄豆从大米中分离出来。
2、知道有洞眼的漏勺能很快地将黄豆从大米中分离出来,是快捷、方便的工具。3、能运用记录表记录自己的猜测和实验结果,对探索活动感趣
活动准备:
黑板、纪录表,幼儿标记贴,五个澡盆,内放大米和黄豆,漏勺、勺子、筷子、夹子、小桶人手一份,透明杯子5个
活动过程:
1、以厨师阿姨遇 到的问题导入活动,引起幼儿探索的兴趣师:厨师阿姨今天遇到了一个麻烦,她把黄豆和大米不小心混在了一起,谁来想一想办法,用什么方法可以帮阿姨将黄豆从大米里面分出来?(鼓励幼儿大胆设想和表达)
2、幼儿根据工具进行猜测并进行记录师:今天,老师还给小朋友准备了一些工具,看一看,都有些什么呀?(出示工具)请你猜一猜,这些工具中哪一种能最快、最方便地把黄豆从大米里面分出来呢?(鼓励幼儿大胆猜测、讲述)师:(出示记录表)你觉得那一种工具最快、最方便,就把自己的小标记贴到这种工具的下面。(幼儿记录自己的猜测)
3、幼儿操作并记录实验结果师:究竟哪种工具又快、又方便呢?老师要请小朋友自己动手来试一试。注意每一种工具都要用一用,都用过了再找出最快、最方便的那一种,最后把你的小标记贴在记录表的小手这一行的工具下面。
(幼儿操作教师指导,注意提醒幼儿每种工具都要尝试,最后再记录结果。重点观察、指导幼儿使用漏勺,探索用法)
4、结合记录表集体讨论,发现漏勺能更多更快的将黄豆和大米分开师:刚才,我们用了各种工具来分黄豆。试过以后,你觉得那一种工具最快、最方便?为什么漏勺能很快、地把黄豆分出来,而且看不见一粒米呢?谁来说一说,你是怎么使用漏勺的?(请个别幼儿上来演示、讲解漏勺的.使用方法)师小结:原来,漏勺上有许多的洞眼,当我们用漏勺去盛米和黄豆时,米就会从洞眼中漏下去,勺子里只留下了黄豆。当漏勺中盛了米和黄豆时,我门只要用手轻轻地左右晃动,就能让漏勺中的米更多、更快地漏下来了。所以,漏勺是我们今天分黄豆最有用的工具。
5、比赛:分黄豆师:下面,我们就来进行一场有趣的分黄豆比赛,男孩子一组,女孩子一组,用漏勺将剩下的黄豆和大米分开,看哪一组分得又快、又多!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体验到吹泡和发现秘密的快乐、成功,获得自信;
2、在操作活动中能认真观察、积极探究,并能够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3、通过实验知道粗吸管容易吹出大泡,细吸管容易吹出小泡;尖的方的吹泡工具都会吹出圆圆的泡。
活动重点:
不同的吹泡工具吹出泡泡的不同点和相同点。
活动难点:
观察并记录,尖的方的吹泡工具会吹出什么样的泡泡。
活动准备:
粗细吸管,圆的尖的方的自制吹泡工具,泡泡水,记录单,抹布每人一份。
活动过程:
1、入场,教师吹泡,幼儿玩泡进教室。教师示意幼儿坐好。
2、探究粗细不同的吸管吹出的泡泡有什么不一样。
师:小朋友发现没,老师刚才用什么工具吹的泡泡?(教师持有吸管的手背后)
幼:XX。(老师出示吸管验证幼儿的答案)
师:老师还有一根(出示备用细吸管)这两根有什么不一样?
幼:XX。
师:不同粗细的吸管,吹出的泡泡会有什么不一样呢?请小朋友边吹泡边观察。在椅子下面,轻轻拿出,泡泡水和吸管。
幼儿吹泡、观察、讨论。教师巡回指导。(教育幼儿,不要把泡泡水洒在地上,衣服上,更不能沾到嘴上。不要冲着伙伴的.脸吹。安全、卫生、礼貌教育。)
师:请小朋友,把吸管收好和泡泡水放回原处。
师:你两根吸管吹出的泡泡有什么不一样?(示意幼儿举手回答)
幼:XX。
师:谁还有不同发现?幼:XX。
师:原来,粗吸管容易吹出大泡,细吸管容易吹出小泡。
3、 探究尖的方的吹泡工具会吹出什么样的泡泡。
师:老师还制作了不同样子的吹泡工具,这是什么样子的?幼:XX。师:圆圆的吹泡工具吹出了什么样的泡泡?(教师用圆吹泡工具吹泡,幼儿观察)
幼:XX。
师:尖尖的吹泡工具会吹出什么样子的泡泡?(出示尖的吹泡工具)幼:XX。
师:方方的呢?(教师出示方的吹泡工具)幼:XX。
师:(出示记录纸)老师把吹泡工具的样子画在这一列,请小朋友把,猜的泡泡的样子,画在他旁边这一列。幼儿记录。
师:请早记录完的幼儿把笔收好,回去和小伙伴说说你是怎么记录的。
师:请小朋友边吹边观察,把尖的方的工具吹出泡泡的样子,画在后面格子里。在椅子后面轻轻取下工具袋。
幼儿吹泡,观察。教师个别指导。引导幼儿收好工具,记录。展示记录结果,交流(和小伙伴说说你吹出了什么样的泡泡,怎么记录的。)
师:你是怎样记录的?
幼:XX。
师:谁还有不同发现?
如有异议,我们再一起观察验证,老师吹,幼儿观察。
师:哦,原来尖的方的吹泡工具吹出的泡泡都是圆圆的。
活动延伸:
师:快看,这么多漂亮的泡泡。(出示PPT)你会发现外面的泡泡更奇妙,来孩子们,我们去外面吹泡泡吧。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对动物的活动和生长有初步的兴趣。
2.了解蝴蝶的生活习性。
3.观察认识蝴蝶的外形特征。
活动准备:
1.课件《蝴蝶》。2.幼儿用书:《蝴蝶》、《好饿的毛毛虫》。3.教学挂图:《蝴蝶》。4、音乐磁带。
活动过程:
1.通过猜谜,引出蝴蝶的话题。
如:教师:猜猜这个谜语说的是谁?“有样东西真美丽,四片翅膀象花衣,春天飞到花园里,停在花上吸花蜜。”
教师:谜语里为什么说的是蝴蝶呢?你是怎么猜出来的?
2.教师引导幼儿观察课件《蝴蝶》。
如:教师:你见过的蝴蝶是什么样子的?
幼儿凭借已有的经验,自由讲述对蝴蝶的了解和认识。
教师引导幼儿观察蝴蝶的主要特征:对称的翅膀、细小的身体、触须等。
教师:蝴蝶什么地方最美丽?(引导幼儿观察翅膀对称的`花纹)。
教师:你们还见过哪种蝴蝶?
3.在教师与幼儿交流中引导引导幼儿了解蝴蝶的生活习性。
如:教师:蝴蝶最喜欢在哪里飞来飞去?为什么?
教师引导幼儿围绕蝴蝶自由提问和交流自己的认识。(幼儿可以讲有关于蝴蝶的故事或儿歌,教师讲述好饿的毛毛虫,帮助幼儿了解蝴蝶的由来)
4.教师引导幼儿用身体动作来表现蝴蝶。
如教师:蝴蝶是怎么飞的?
教师:蝴蝶停在花朵上时,翅膀是什么姿态?
教师和孩子一起跟音乐模仿蝴蝶飞。
5.教师带领幼儿一起做游戏《蝴蝶找朋友》。
如:小朋友们,让我们把自己变成美丽的蝴蝶吧,去美丽的花丛中去寻找自己的小伙伴吧,看谁的朋友最多,谁的朋友多,谁就可以得到老师的奖励噢!(幼儿相互找朋友)
教师总结:蝴蝶非常美丽,但它的寿命很短,所以我们不要去伤害蝴蝶,我们应该好好地保护它们,好朋友似的爱惜它们,我们也要像蝴蝶一样,对他人多做贡献,多做好事。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科学教案幼儿园中班06-10
幼儿园科学教案中班10-21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01-14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10-10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09-04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精选)02-24
中班科学教案幼儿园里的蚂蚁05-02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马铃薯》02-06
【热】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10-07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推荐】08-15
文章代写服务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