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聚优范文网>幼师资源>幼儿教案>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

时间:2024-11-08 19:59:57 幼儿教案 我要投稿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锦集六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6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锦集六篇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激发科学探究的兴趣。

  2、进一步感知鼻子的作用。

  3、能认真倾听他人的发言。

  活动准备

  气味比较浓的东西(醋、芳香剂、香水等等)、课件。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在上次活动中,大家认识了我们的鼻子,知道了鼻子有不同的种类,你还记得有哪些吗?

  ——师:大家的鼻子都很漂亮,那请问我们的鼻子有什么作用呢?

  二、感知体验。

  ——请幼儿捏住自己的鼻子,过10—20秒后请幼儿说说感觉,并说说为什么?

  ——教师小结:鼻子可以帮助我们呼吸,也就是说可以帮助我们把新鲜空气吸进身体,再把身体里的废气呼出来。如果堵住了鼻子,就会很难受。时间长了,还会有生命危险,所以,小朋友玩的时候千万不要堵住鼻子,例如,用枕头捂住头就是非常危险的,那会让鼻子无法呼吸。

  ——教师出示气味比较浓的东西,请幼儿闻一闻,并说一说闻到的气味。

  ——请幼儿先闻一闻醋,再闻一闻香水。让幼儿说一说喜欢哪一种气味,为什么?

  ——教师小结:鼻子的主要作用是呼吸,不过鼻子还有一个特殊功能,它能闻气味。

  三、故事分享。

  ——教师利用课件《用鼻子闻一闻》与幼儿分享故事。

  ——请幼儿说一说,故事中的`小猴都闻到了哪些味道?

  ——小猴后来为什么闻不到味道了?它心里是怎么想的?

  ——教师小结:鼻子可以帮助我们呼吸,还可以闻到各种气味,我们要好好保护我们的鼻子。

  四、快乐游戏。

  ——请幼儿到幼儿园周围闻一闻,说说闻到了什么气味,喜欢哪种气味。

  活动应变

  教师在引导幼儿回答问题时,可以边复述故事,边让幼儿回答。

  活动延伸

  请幼儿回家闻一闻,说说闻到了什么气味,喜欢哪种气味。

  区角活动

  科学区:用透明塑料小瓶装一些酱油、醋、可乐、白酒、水等放在区域内,引导幼儿去闻一闻,锻炼幼儿的嗅觉。

  环境创设

  在种植区种植一些清香的花卉。例如:桂花等。

  家园同步

  家长可以让幼儿闻一闻食物的味道,并让幼儿说一说这些味道,自己喜欢哪一个,不喜欢哪一个。

  随机教育

  提示幼儿注意鼻子的安全。

  附录:《用鼻子闻一闻》

  小猴的鼻子特别的灵敏,它能闻到很多的气味,早上上学路上它要路过一个公园,公园里的花草散发出来的香气让它心旷神怡。走一会儿要路过一个垃圾处理房,那里的味道臭臭的,它可不喜欢,大踏步地往前走,赶紧离开这里。路边遇到一个人抽烟,浓浓的烟味把小猴呛得直咳嗽。终于来到了幼儿园,幼儿园的环境真是舒服。突然小猴闻到了一股非常浓郁的香味,小猴顺着香味找去,原来是厨房的阿姨们在准备午餐,哇,好香的饭菜啊,馋得小猴直流口水。小猴心想,有鼻子可真好啊,可以闻到这么香的香味。可是,有一天,小猴突然闻不到一点的味道了,还不停地打喷嚏。它着急地问妈妈:妈妈我的鼻子是怎么了?妈妈告诉它:你感冒了,鼻塞了,自然闻不到味道了,等你感冒好了又能闻到了。小猴长舒了一口气,哦,原来是这样。小猴说:我要好好锻炼身体,保护好鼻子,不再让自己感冒。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学念儿歌《什么鸟》。

  2、了解不同的鸟。

  活动准备:

  1、教学挂图《各种各样的鸟》

  2、介绍各种鸟的本领的`图书或录象。

  活动过程:

  一、了解不同的鸟

  教师出示教学挂图,让幼儿了解世界上有各种不同的鸟,重点介绍蜂鸟,鸵鸟,鹦鹉等。

  1)师:看,图片上画了很多什么啊?(鸟),这些鸟长的一样吗?

  你们知道这是什么鸟吗?这只鸟的名字叫“蜂鸟”它的身体很小,就只有蜜蜂这么大,所以叫蜂鸟。

  2)师:再来看看这只鸟,这只鸟的身体看上去怎么样啊?(很大),它的名字叫鸵鸟,那你们知道鸵鸟会不会飞啊?为什么?(因为他身体太大了,所以飞不起来。

  3)师:再来看看这只什么鸟?它的名字叫鹦鹉,你看它身上的毛漂亮吗?都有些什么颜色?鹦鹉有一个很大的本领就是会跟人一样说话,你教它什么话,它就会跟你一起说。。。。

  二、讨论

  1、师:谁来告诉我什么鸟最小?什么鸟最大?什么鸟会唱歌?

  三、学念儿歌

  1、教师念儿歌《什么鸟》。

  师:老师把刚才的话连起来编成了一首儿歌我们一起来听听看。

  2、幼儿跟随教师念儿歌《什么鸟》

  师:现在我们一起来念念看。

  四、小结

  1)师:你还知道鸟都什么本领?

  2)师:世界上有许多不同的鸟,它们都是我们的好朋友,我们要爱护它们。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品尝月饼,学会分享,体验分享的快乐。

  2。知道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是中秋节,是全家人团圆的好日子。

  3。初步萌发对民族文化的兴趣,了解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

  活动准备

  1。ppt课件:月饼的制作方法

  2。月饼及切月饼的塑料小刀

  3。音乐歌曲《八月十五月儿圆》

  幼儿园课件

  活动过程

  一、听音乐,跟唱歌曲《八月十五月儿圆》。

  1。教师:歌曲里唱了什么?八月十五是什么日子?

  这一天人们一般怎样庆祝?

  2。教师引导幼儿归纳我国过中秋的习俗。

  二、观察并了解月饼。

  1。请幼儿将各自的月饼拿出来,看一看、说一说,月饼是什么形状的?闻一闻,月饼是什么味道?

  2。幼儿自由交流并讨论:

  你吃过的`月饼是什么味道?月饼馅里都放些什么?

  3。课件—月饼的制作方法

  让幼儿观看月饼是怎样制作的。

  三、分享月饼。

  1。请每组推选四名幼儿尝试将月饼分成四等分或二等分。

  2。教师鼓励幼儿与同伴交换不同口味的月饼,学习与同伴分享食物。

  活动延伸

  建议家长在中秋节的晚上带孩子赏月、吃月饼,让孩子体验与家人团圆的温馨与快乐。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喜欢通过动手操作来探究生活中的问题。

  2、知道生活中有些东西是容易吸水的。

  3、发展合作探究与用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

  4、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进行探索的兴趣。

  活动准备:

  1、水盆若干、教师表演魔术用的水杯两个(两个水杯外观要一样,下半部分要有杯套,一个水杯下半部分塞有干毛巾,一个不用塞),幼儿实验用水杯人手一个(底盖能打开,并做成红色底盖),酸奶盒人手一个、实验记录卡人手一份、水彩笔每组一盒、擦桌布每桌两块,将幼儿分成四组。

  2、干毛巾、塑料花片、泡沫块、海绵块、石块、豆子、棉花,以上物品每组若干。

  活动过程:

  (一)通过变魔术让幼儿产生兴趣

  1、猜谜语:(水)

  有样东西用途大,无色、无味、透明的,鱼儿爱在里面游,人们口渴喝个够。

  2、师:你们真聪明,一下子就猜到了是水。那好,今天赵老师要给你们表演一个关于水的魔术,你门想不想看?

  幼:……

  ⑴教师边表演边讲解:A:老师这有一个空杯子(没有塞毛巾的杯子),请小朋友们看一看(证实杯子确实是空的),我用酸奶盒舀满满一盒水倒进杯中,然后把杯子倒过来(哦,水有流回到酸奶盒里了。)

  B:用一块红布遮住,换另外一个塞有毛巾的杯子,再倒一盒水进这个杯中:“现在赵老师要把水变没,我变!我变!我变变变!(边摇晃杯子边说)。然后把杯子倒过来,(咦?水呢?到那里去了呢?谁知道?)

  幼:……

  师:你们说出了这么多答案,那那个是正确的呢?还是让我来揭开秘密吧,闭上眼睛大声数一、二、三,(幼儿数到三的.同时把两个杯子都拿出来,并把杯套取下来,让幼儿看到原来是两个杯子,发现不同,一个有毛巾一个没有。)

  幼:……

  师:有的小朋友说,水跑到毛巾里去了,是不是真的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把毛巾从杯中取出,拧一下,确实能拧出水来)

  师:你们真聪明,猜对了,水果然是被干毛巾吸走了,那请你想一想还有什么东西也是容易吸水的呢?

  幼:……

  (二)让幼儿自己进行实验来验证自己的想法

  师:你们想出了这么多东西,真不错。今天老师也为你们准备了一些材料,有棉花、石头子、豆子、海绵等,你们可以用这些材料试试看到底谁能吸水。每个小朋友都有一个水杯,杯子红色的底盖是能打开的,打开后你可以把你要做实验的物品放进去,比如说毛巾(边说边作示范操作)把毛巾塞进去后再把红色底盖盖上,舀一盒水从杯口倒进杯里,再把杯子倒过来,看一看水是流回来还是被吸走?做完实验后把结果记录到你的实验记录卡上。(幼儿进行实验,教师提醒幼儿实验后记录实验结果)

  (三)交流实验结果,教师进行总结

  师:XX用太阳来表示干毛巾能吸水;用月亮来表示石块不能吸水,XX用“V”来表示棉花能吸水;用“X”来表示塑料花片不能吸水,老师也有自己的记录方法,我用“”来表示XX能吸水,用“”来表示XX不能吸水。(在黑板的大记录表上进行总结)

  (四)活动延伸:

  生活中还有很多能够吸水的东西,比如你们刚才说的土壤、布、等我们还可以回家后试一试,然后自己做记录卡,把实验结果记录下来。

  (当然在实验过程中,也许幼儿将会发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如:为什么毛巾能吸水,石头不能吸水?为什么往塞满了毛巾的杯子里倒一盒水进去就能被毛巾吸掉,而再倒一盒进去,把杯子倒过来水就能流回一点来?等等,如果发现问题,我将引导幼儿继续对他们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探究,准备作为延伸活动或继续组织下一次活动。)

  教学反思: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通过多让学生活动,培养学生对事物的观察能力,以及对相关资料的收集、分析、整理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进一步唤起学生对生活的亲近感,使他们更加热爱科学。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探究纸片下落时的不同状态和速度,乐意交流观察到的现象。

  2.感知纸的形状、厚度改变会使下落速度发生变化,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

  活动准备

  一样长度、不同颜色、不同厚薄的纸片人手各一张,记录纸和笔一份。

  活动过程

  (一)纸片落下来

  1.幼儿猜测纸片落下的样子(可以用动作表示,教师图示记录)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张纸片,请小朋友们看看老师手里的`这个纸片,如果我现在放手,它会怎么样?你们猜它是怎么落下来的呢?

  2.幼儿实践。

  3.提问:你的纸片是怎样落下来的?幼儿画图示。

  4.教师小结:纸片落下来的时候是摇摇摆摆的、转着圈圈的。

  (二)快纸片慢纸片

  1.两张厚度不同的纸比快慢

  我这里还有一张绿纸片,两张纸片来比一比谁会落得快?你去试一试。

  2.幼儿比较两张纸片下落的快慢,并交流发现。

  3.教师小结:纸片的厚度不一样,下落的速度会不一样。

  (三)变形后的快慢比较

  1.想办法让红纸片变快

  (1)红纸片说:刚才绿纸片都比我快,我想比它落得快。”谁来帮红纸片想个办法?

  (2)鼓励幼儿和同伴一起探索使纸片变快的方法,比一比谁最快。

  2.了解变身的方法

  问:你的红纸片变快了吗?你是怎样变的?

  3.变形后的快慢比较。

  (四) 小结延伸。

  原来,把纸折一折、揉一揉,变小了,变紧了,变厚了,都会让它的下落速度发生变化。你们肯定还有很多不一样的方法,我们放在科学区域里,下次可以再去试一试。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 篇6

  目标:

  1.观察并快速记忆正方体积木的数量及其颜色序列,提高有意注意和记忆能力。

  2.体验对垒游戏的快乐。

  准备:

  1.废旧纸筒(也可用PVC圆管替代)若干个,纸筒高约30厘米、直径约6厘米,外面分别包上红纸和金纸。

  2.正方体积木24块,边长为3.5~4厘米,其大小要恰好能放到纸筒内使之竖立。每个正方体积木的六个面贴上相同颜色的纸。

  玩法:

  1.幼儿三人结伴游戏,游戏前先协商,一名幼儿做裁判员,两名幼儿做对垒赛手。裁判员取一红色纸筒,将各色正方体积木放置在桌子中央。两名赛手各取一个金色纸筒,准备游戏。

  2.游戏开始,裁判员先报出一个数字(比如"4",根据纸筒高度,筒内最多放不超过8块的积木,所以所报数字要控制在8以内),然后取相应数量的积木(颜色可任选)投入红色纸筒内。

  3.裁判员在桌子上摇动已放入积木的红色纸筒,使积木在纸筒内堆叠成柱,接着轻轻提起纸筒,呈现堆叠的彩色积木柱。两名幼儿迅速记忆积木的数量及其颜色序列,稍后,裁判员重新用红色纸筒套住这个彩色积木柱。

  4.裁判员发出"开始"口令,两位赛手根据自己的记忆,按裁判员堆叠的'积木数量及其颜色序列迅速在各自的金色纸筒内有序放置积木,然后三人各自同时在桌子上轻轻摇动纸筒。

  5.三人同时提起纸筒,看看两位赛手各自的金色纸筒内的积木数量及其颜色序列是否与红色纸筒内的一致。

  规则:

  1.游戏也可有多名幼儿同时参与,红色纸简内的积木既可由裁判员放入,也可由赛手放入,以增加趣味性和挑战性。

  2.金色纸筒内的积木数量及其颜色序列与红色纸简内的相同者为胜,否则为输。

  3.提纸筒时要注意控制手腕的力量,注意不要让纸筒碰倒彩色积木柱,若积木倒塌则重新游戏。

  4.该游戏也可变换花样,比如,在积木的六个面贴上不同的几何图形、数字,让幼儿玩"图形记忆""数字记忆"等游戏。

  评析:

  "摇摇筒"游戏设计的亮点有二:一是取材简便,教师巧妙利用了纸筒封闭的特点,让幼儿观察和记忆正方体积木的数量及其颜色序列,从而训练了幼儿的有意记忆能力。二是玩法和规则独特,游戏既可以双人对垒,也可以多人参与。游戏中,幼儿需自主商议分配角色。本游戏虽然以发展幼儿有意记忆为主要目的,但在游戏过程中我们也看到了幼儿之间的积极互动。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锦集六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幼儿园科学教案中班10-21

科学教案幼儿园中班06-10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09-04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01-14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精选)02-24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10-10

幼儿园中班《中班各种各样的梯子》科学教案05-30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推荐】08-15

【精】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08-11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热】10-24

文章代写服务

资深写手 · 帮您写文章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锦集六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6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锦集六篇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激发科学探究的兴趣。

  2、进一步感知鼻子的作用。

  3、能认真倾听他人的发言。

  活动准备

  气味比较浓的东西(醋、芳香剂、香水等等)、课件。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在上次活动中,大家认识了我们的鼻子,知道了鼻子有不同的种类,你还记得有哪些吗?

  ——师:大家的鼻子都很漂亮,那请问我们的鼻子有什么作用呢?

  二、感知体验。

  ——请幼儿捏住自己的鼻子,过10—20秒后请幼儿说说感觉,并说说为什么?

  ——教师小结:鼻子可以帮助我们呼吸,也就是说可以帮助我们把新鲜空气吸进身体,再把身体里的废气呼出来。如果堵住了鼻子,就会很难受。时间长了,还会有生命危险,所以,小朋友玩的时候千万不要堵住鼻子,例如,用枕头捂住头就是非常危险的,那会让鼻子无法呼吸。

  ——教师出示气味比较浓的东西,请幼儿闻一闻,并说一说闻到的气味。

  ——请幼儿先闻一闻醋,再闻一闻香水。让幼儿说一说喜欢哪一种气味,为什么?

  ——教师小结:鼻子的主要作用是呼吸,不过鼻子还有一个特殊功能,它能闻气味。

  三、故事分享。

  ——教师利用课件《用鼻子闻一闻》与幼儿分享故事。

  ——请幼儿说一说,故事中的`小猴都闻到了哪些味道?

  ——小猴后来为什么闻不到味道了?它心里是怎么想的?

  ——教师小结:鼻子可以帮助我们呼吸,还可以闻到各种气味,我们要好好保护我们的鼻子。

  四、快乐游戏。

  ——请幼儿到幼儿园周围闻一闻,说说闻到了什么气味,喜欢哪种气味。

  活动应变

  教师在引导幼儿回答问题时,可以边复述故事,边让幼儿回答。

  活动延伸

  请幼儿回家闻一闻,说说闻到了什么气味,喜欢哪种气味。

  区角活动

  科学区:用透明塑料小瓶装一些酱油、醋、可乐、白酒、水等放在区域内,引导幼儿去闻一闻,锻炼幼儿的嗅觉。

  环境创设

  在种植区种植一些清香的花卉。例如:桂花等。

  家园同步

  家长可以让幼儿闻一闻食物的味道,并让幼儿说一说这些味道,自己喜欢哪一个,不喜欢哪一个。

  随机教育

  提示幼儿注意鼻子的安全。

  附录:《用鼻子闻一闻》

  小猴的鼻子特别的灵敏,它能闻到很多的气味,早上上学路上它要路过一个公园,公园里的花草散发出来的香气让它心旷神怡。走一会儿要路过一个垃圾处理房,那里的味道臭臭的,它可不喜欢,大踏步地往前走,赶紧离开这里。路边遇到一个人抽烟,浓浓的烟味把小猴呛得直咳嗽。终于来到了幼儿园,幼儿园的环境真是舒服。突然小猴闻到了一股非常浓郁的香味,小猴顺着香味找去,原来是厨房的阿姨们在准备午餐,哇,好香的饭菜啊,馋得小猴直流口水。小猴心想,有鼻子可真好啊,可以闻到这么香的香味。可是,有一天,小猴突然闻不到一点的味道了,还不停地打喷嚏。它着急地问妈妈:妈妈我的鼻子是怎么了?妈妈告诉它:你感冒了,鼻塞了,自然闻不到味道了,等你感冒好了又能闻到了。小猴长舒了一口气,哦,原来是这样。小猴说:我要好好锻炼身体,保护好鼻子,不再让自己感冒。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学念儿歌《什么鸟》。

  2、了解不同的鸟。

  活动准备:

  1、教学挂图《各种各样的鸟》

  2、介绍各种鸟的本领的`图书或录象。

  活动过程:

  一、了解不同的鸟

  教师出示教学挂图,让幼儿了解世界上有各种不同的鸟,重点介绍蜂鸟,鸵鸟,鹦鹉等。

  1)师:看,图片上画了很多什么啊?(鸟),这些鸟长的一样吗?

  你们知道这是什么鸟吗?这只鸟的名字叫“蜂鸟”它的身体很小,就只有蜜蜂这么大,所以叫蜂鸟。

  2)师:再来看看这只鸟,这只鸟的身体看上去怎么样啊?(很大),它的名字叫鸵鸟,那你们知道鸵鸟会不会飞啊?为什么?(因为他身体太大了,所以飞不起来。

  3)师:再来看看这只什么鸟?它的名字叫鹦鹉,你看它身上的毛漂亮吗?都有些什么颜色?鹦鹉有一个很大的本领就是会跟人一样说话,你教它什么话,它就会跟你一起说。。。。

  二、讨论

  1、师:谁来告诉我什么鸟最小?什么鸟最大?什么鸟会唱歌?

  三、学念儿歌

  1、教师念儿歌《什么鸟》。

  师:老师把刚才的话连起来编成了一首儿歌我们一起来听听看。

  2、幼儿跟随教师念儿歌《什么鸟》

  师:现在我们一起来念念看。

  四、小结

  1)师:你还知道鸟都什么本领?

  2)师:世界上有许多不同的鸟,它们都是我们的好朋友,我们要爱护它们。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品尝月饼,学会分享,体验分享的快乐。

  2。知道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是中秋节,是全家人团圆的好日子。

  3。初步萌发对民族文化的兴趣,了解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

  活动准备

  1。ppt课件:月饼的制作方法

  2。月饼及切月饼的塑料小刀

  3。音乐歌曲《八月十五月儿圆》

  幼儿园课件

  活动过程

  一、听音乐,跟唱歌曲《八月十五月儿圆》。

  1。教师:歌曲里唱了什么?八月十五是什么日子?

  这一天人们一般怎样庆祝?

  2。教师引导幼儿归纳我国过中秋的习俗。

  二、观察并了解月饼。

  1。请幼儿将各自的月饼拿出来,看一看、说一说,月饼是什么形状的?闻一闻,月饼是什么味道?

  2。幼儿自由交流并讨论:

  你吃过的`月饼是什么味道?月饼馅里都放些什么?

  3。课件—月饼的制作方法

  让幼儿观看月饼是怎样制作的。

  三、分享月饼。

  1。请每组推选四名幼儿尝试将月饼分成四等分或二等分。

  2。教师鼓励幼儿与同伴交换不同口味的月饼,学习与同伴分享食物。

  活动延伸

  建议家长在中秋节的晚上带孩子赏月、吃月饼,让孩子体验与家人团圆的温馨与快乐。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喜欢通过动手操作来探究生活中的问题。

  2、知道生活中有些东西是容易吸水的。

  3、发展合作探究与用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

  4、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进行探索的兴趣。

  活动准备:

  1、水盆若干、教师表演魔术用的水杯两个(两个水杯外观要一样,下半部分要有杯套,一个水杯下半部分塞有干毛巾,一个不用塞),幼儿实验用水杯人手一个(底盖能打开,并做成红色底盖),酸奶盒人手一个、实验记录卡人手一份、水彩笔每组一盒、擦桌布每桌两块,将幼儿分成四组。

  2、干毛巾、塑料花片、泡沫块、海绵块、石块、豆子、棉花,以上物品每组若干。

  活动过程:

  (一)通过变魔术让幼儿产生兴趣

  1、猜谜语:(水)

  有样东西用途大,无色、无味、透明的,鱼儿爱在里面游,人们口渴喝个够。

  2、师:你们真聪明,一下子就猜到了是水。那好,今天赵老师要给你们表演一个关于水的魔术,你门想不想看?

  幼:……

  ⑴教师边表演边讲解:A:老师这有一个空杯子(没有塞毛巾的杯子),请小朋友们看一看(证实杯子确实是空的),我用酸奶盒舀满满一盒水倒进杯中,然后把杯子倒过来(哦,水有流回到酸奶盒里了。)

  B:用一块红布遮住,换另外一个塞有毛巾的杯子,再倒一盒水进这个杯中:“现在赵老师要把水变没,我变!我变!我变变变!(边摇晃杯子边说)。然后把杯子倒过来,(咦?水呢?到那里去了呢?谁知道?)

  幼:……

  师:你们说出了这么多答案,那那个是正确的呢?还是让我来揭开秘密吧,闭上眼睛大声数一、二、三,(幼儿数到三的.同时把两个杯子都拿出来,并把杯套取下来,让幼儿看到原来是两个杯子,发现不同,一个有毛巾一个没有。)

  幼:……

  师:有的小朋友说,水跑到毛巾里去了,是不是真的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把毛巾从杯中取出,拧一下,确实能拧出水来)

  师:你们真聪明,猜对了,水果然是被干毛巾吸走了,那请你想一想还有什么东西也是容易吸水的呢?

  幼:……

  (二)让幼儿自己进行实验来验证自己的想法

  师:你们想出了这么多东西,真不错。今天老师也为你们准备了一些材料,有棉花、石头子、豆子、海绵等,你们可以用这些材料试试看到底谁能吸水。每个小朋友都有一个水杯,杯子红色的底盖是能打开的,打开后你可以把你要做实验的物品放进去,比如说毛巾(边说边作示范操作)把毛巾塞进去后再把红色底盖盖上,舀一盒水从杯口倒进杯里,再把杯子倒过来,看一看水是流回来还是被吸走?做完实验后把结果记录到你的实验记录卡上。(幼儿进行实验,教师提醒幼儿实验后记录实验结果)

  (三)交流实验结果,教师进行总结

  师:XX用太阳来表示干毛巾能吸水;用月亮来表示石块不能吸水,XX用“V”来表示棉花能吸水;用“X”来表示塑料花片不能吸水,老师也有自己的记录方法,我用“”来表示XX能吸水,用“”来表示XX不能吸水。(在黑板的大记录表上进行总结)

  (四)活动延伸:

  生活中还有很多能够吸水的东西,比如你们刚才说的土壤、布、等我们还可以回家后试一试,然后自己做记录卡,把实验结果记录下来。

  (当然在实验过程中,也许幼儿将会发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如:为什么毛巾能吸水,石头不能吸水?为什么往塞满了毛巾的杯子里倒一盒水进去就能被毛巾吸掉,而再倒一盒进去,把杯子倒过来水就能流回一点来?等等,如果发现问题,我将引导幼儿继续对他们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探究,准备作为延伸活动或继续组织下一次活动。)

  教学反思: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通过多让学生活动,培养学生对事物的观察能力,以及对相关资料的收集、分析、整理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进一步唤起学生对生活的亲近感,使他们更加热爱科学。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探究纸片下落时的不同状态和速度,乐意交流观察到的现象。

  2.感知纸的形状、厚度改变会使下落速度发生变化,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

  活动准备

  一样长度、不同颜色、不同厚薄的纸片人手各一张,记录纸和笔一份。

  活动过程

  (一)纸片落下来

  1.幼儿猜测纸片落下的样子(可以用动作表示,教师图示记录)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张纸片,请小朋友们看看老师手里的`这个纸片,如果我现在放手,它会怎么样?你们猜它是怎么落下来的呢?

  2.幼儿实践。

  3.提问:你的纸片是怎样落下来的?幼儿画图示。

  4.教师小结:纸片落下来的时候是摇摇摆摆的、转着圈圈的。

  (二)快纸片慢纸片

  1.两张厚度不同的纸比快慢

  我这里还有一张绿纸片,两张纸片来比一比谁会落得快?你去试一试。

  2.幼儿比较两张纸片下落的快慢,并交流发现。

  3.教师小结:纸片的厚度不一样,下落的速度会不一样。

  (三)变形后的快慢比较

  1.想办法让红纸片变快

  (1)红纸片说:刚才绿纸片都比我快,我想比它落得快。”谁来帮红纸片想个办法?

  (2)鼓励幼儿和同伴一起探索使纸片变快的方法,比一比谁最快。

  2.了解变身的方法

  问:你的红纸片变快了吗?你是怎样变的?

  3.变形后的快慢比较。

  (四) 小结延伸。

  原来,把纸折一折、揉一揉,变小了,变紧了,变厚了,都会让它的下落速度发生变化。你们肯定还有很多不一样的方法,我们放在科学区域里,下次可以再去试一试。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 篇6

  目标:

  1.观察并快速记忆正方体积木的数量及其颜色序列,提高有意注意和记忆能力。

  2.体验对垒游戏的快乐。

  准备:

  1.废旧纸筒(也可用PVC圆管替代)若干个,纸筒高约30厘米、直径约6厘米,外面分别包上红纸和金纸。

  2.正方体积木24块,边长为3.5~4厘米,其大小要恰好能放到纸筒内使之竖立。每个正方体积木的六个面贴上相同颜色的纸。

  玩法:

  1.幼儿三人结伴游戏,游戏前先协商,一名幼儿做裁判员,两名幼儿做对垒赛手。裁判员取一红色纸筒,将各色正方体积木放置在桌子中央。两名赛手各取一个金色纸筒,准备游戏。

  2.游戏开始,裁判员先报出一个数字(比如"4",根据纸筒高度,筒内最多放不超过8块的积木,所以所报数字要控制在8以内),然后取相应数量的积木(颜色可任选)投入红色纸筒内。

  3.裁判员在桌子上摇动已放入积木的红色纸筒,使积木在纸筒内堆叠成柱,接着轻轻提起纸筒,呈现堆叠的彩色积木柱。两名幼儿迅速记忆积木的数量及其颜色序列,稍后,裁判员重新用红色纸筒套住这个彩色积木柱。

  4.裁判员发出"开始"口令,两位赛手根据自己的记忆,按裁判员堆叠的'积木数量及其颜色序列迅速在各自的金色纸筒内有序放置积木,然后三人各自同时在桌子上轻轻摇动纸筒。

  5.三人同时提起纸筒,看看两位赛手各自的金色纸筒内的积木数量及其颜色序列是否与红色纸筒内的一致。

  规则:

  1.游戏也可有多名幼儿同时参与,红色纸简内的积木既可由裁判员放入,也可由赛手放入,以增加趣味性和挑战性。

  2.金色纸筒内的积木数量及其颜色序列与红色纸简内的相同者为胜,否则为输。

  3.提纸筒时要注意控制手腕的力量,注意不要让纸筒碰倒彩色积木柱,若积木倒塌则重新游戏。

  4.该游戏也可变换花样,比如,在积木的六个面贴上不同的几何图形、数字,让幼儿玩"图形记忆""数字记忆"等游戏。

  评析:

  "摇摇筒"游戏设计的亮点有二:一是取材简便,教师巧妙利用了纸筒封闭的特点,让幼儿观察和记忆正方体积木的数量及其颜色序列,从而训练了幼儿的有意记忆能力。二是玩法和规则独特,游戏既可以双人对垒,也可以多人参与。游戏中,幼儿需自主商议分配角色。本游戏虽然以发展幼儿有意记忆为主要目的,但在游戏过程中我们也看到了幼儿之间的积极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