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聚优范文网>幼师资源>幼儿教案>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

时间:2024-08-04 01:52:46 幼儿教案 我要投稿

精选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范文锦集5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精选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范文锦集5篇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探索水的基本特性。

  2、初步知道水的重要性和缺水造成的恶果。

  3、有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教学准备:

  1、物质准备:水,牛奶,醋,玩水的玩具及制作好幻灯片。

  2、幼儿经验:了解水从哪里来及水的用途。

  教学过程:

  一、探索水的基本特性

  1、动用多种感官感知水无味的特性

  (1)给每组幼儿桌上提供一杯水,一杯牛奶,一杯醋。师:知道杯子里面是什么东西吗?你是怎么知道的`?醋是什么味道?牛奶是什么味道?水是什么味道?

  (2)教师小结:水是没有味的。

  2、感知水无色的特性

  (1)引导幼儿观察三种东西的颜色。师:醋是什么颜色?牛奶是什么颜色?水是什么颜色?

  (2)小实验:透明的水。方法:将三颗纽扣分别放进三个杯子,让幼儿分别观察。师:能看见醋和牛奶杯子里面的纽扣吗?为什么?能看见水杯里的扣子吗?为什么?

  (3)教师小结:因为醋和牛奶有颜色,所以,杯子内的东西看不见,因为,水是没有颜色的、透明的,所以,能看见杯子里面的东西。

  3、出示水盆和玩具,感知水能流动和具有浮力。师:水还有一些秘密藏在水盆里,只要小朋友仔细观察,开动脑筋,就会发现其中的秘密。

  (1)幼儿玩水,老师参与幼儿的教学,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玩具浮在水上、用手指把玩具向下按,有什么感受?水能从这个杯子流进另一个杯子)。

  (2)集体交流自己的所见、所感。师:刚才,你发现了什么秘密?

  (3)教师边演示边小结:水可以流动,水有浮力。

  二、观看幻灯片,了解水的来源

  1、谈话教学:水是从哪里来的?(幼儿自由表达自己的已知经验)

  2、观看幻灯片,了解水的来源。

  3、教师小结:天山下雨,雨水汇集到河里、水库里,就形成了很多的水。

  三、观看幻灯片,了解水的用途

  1、谈话教学:水有什么用处?(幼儿自由表达自己的已知经验)

  2、观看幻灯片,了解水的广泛运用。

  3、教师小结:(省略)

  四、观看幻灯片,了解缺水给人类造成的恶果

  1、谈话教学:没有水会怎么样?(幼儿自由表达自己的已知经验)

  2、观看幻灯片,了解缺水的严重后果。

  3、教师小结:(省略)

  五、延伸教学:环保小卫士

  1、谈话教学:怎样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幼儿自由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

  2、宣传教学——环保小卫士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在操作、探索活动中,发现转动的很多有趣现象。

  2.积累有关转动的经验,了解转动是运动的一种方式。

  3.为自己和同伴的成功而高兴,在活动中获得成功的喜悦。

  活动准备

  1.轮子、塑料玩具、陀螺、小棒、积木、圆纸片、吸管等

  2.音乐

  活动过程

  一、通过操作,让幼儿初步获得有关转动的经验。

  1.教师:小朋友,今天老师请你们来猜一个谜语,猜猜是什么?

  说它是辆车,可它不是车,风儿一吹来,脑袋随风转。(风车)

  教师:你是怎么猜出来的?

  2.幼儿探索操作,鼓励幼儿发现转动的各种有趣现象。

  教师:那除了风车能转,你觉得还有哪些东西是可以转的?

  今天,老师给大家准备了很多东西,我们一起来看看有什么:

  风车、陀螺、电动汽车、纸片、吸管,它们能转吗?

  我们来试一试!

  3.幼儿交流,鼓励幼儿将自己的发现大胆地告诉同伴,鼓励幼儿为同伴的成功而高兴。

  4.请幼儿说一说自己玩的是什么?是怎样让它转起来的?

  5.小结:用嘴吹,用手转,用手拨,有手推,还可以借助辅助材料吸管穿过纸片,用手一转,纸片就转起来了等等。

  6.讨论:这个东西到底能不能转?

  教师小结:小朋友真动脑筋,想出来各种各样的办法让篮子里的东西转动起来了,而且发现了许多有趣的现象,你们真棒。

  二、借助绸带引出身体的转动

  1.出示绸带(或丝巾)

  2.幼儿在音乐中自由的玩绸带转动,教师巡回看。

  3.提问:谁来说说你是怎样让你的绸带转起来的?

  (用手臂带着转,用身体带着转)

  4.教师:我的.绸带怎么没有转动呢?这是怎么回事啊?谁来告诉我?

  小结:我们都发现了,绸带本身不会转动,是我们的身体转动带着它转动起来的,

  原来我们的身体也会转动,真神奇!

  5.教师:请小朋友和老师一起来跳一个绸带舞!

  三、运用肢体动作感知转动

  1.师:那我们的身体还有那些地方,哪些部位会转动起来,

  请小朋友找一找,转一转你的身体部位!(幼儿探索)

  2.请幼儿交流:谁来说一说,你让什么转动了起来?

  请你上前面来试一试。

  (舌头转、手臂转、辫子转、屁股转等等)

  小结:我们的身体真了不起,有那么多的部位都能转动起来,让我们做事、运动更灵活了。

  四、了解旋转的秘密

  幼儿操作,探索,通过观察交流,了解旋转的秘密。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能不受大小、颜色和摆放位置的影响,正确辨认和命名图形。

  2.产生对图形学习的`兴趣。

  3.引导幼儿做,进一步巩固幼儿不受大小、颜色和摆放位置的影响,正确辨认和命名图形的能力。

  活动材料

  各种颜色、大小、形状不同的几何图形卡片1套(幼儿活动资源包),记录表。

  活动过程

  1.游戏——找朋友,能不受大小、颜色和摆放位置的影响,正确辨认和命名同类图形。

  出示各种图形图片,请幼儿分别找出三角形、长方形、圆形、半圆、椭圆形,并鼓励说一说这些图形的基本特征。

  2.游戏——拼图形。

  (1)幼儿自由用各种图形拼摆成不同图案,引导幼儿不受大小、颜色、空间摆放位置的影响,说出图形名称和数量并做好记录。

  (2)说一说同类图形之间什么相同,什么不同,为什么这些图形都成为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圆形、半圆形、椭圆形。

  小结:

  虽然大小、颜色、摆放位置不一样,但是只要有三条边三个角的都是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圆形、半圆形、椭圆形以此类推)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 篇4

  目标:

  1.发现沾了水的“小船”会吸附在塑料板上的现象。

  2.探索让“小船”转动的方法,发现塑料板倾斜时“小船”会出现转动等现象。

  准备:

  1.将乒乓球对半剪开成半球形,可将边缘修饰成花瓣的形状。

  2.塑料垫板,装有水的容器,抹布。

  玩法说明:

  幼儿将乒乓球剪成的“小船”底部沾一点水,放在塑料垫板上。只要倾斜垫板,“小船”就会旋转着向低处移动。

  指导要点:

  1.在材料投放初期介绍操作步骤,引导幼儿猜测可能出现的'现象,激发幼儿操作的兴趣。

  2.观察幼儿不同的操作方法,如果幼儿不能让“小船”动起来,可引导其观察学习同伴的操作方法,借鉴经验。

  3.引导幼儿观察“小船”的移动方式,鼓励幼儿用语言描述观察到的现象。在所有幼儿都尝试过后,可用开放式问题如“你有什么发现”引导幼儿在集体中表达、交流自己的发现。

  延伸活动:

  在塑料垫板上用即时贴贴出“迷宫”图案,引导幼儿控制“小船”方向,使之走出“迷宫”。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 让幼儿初步感知滚动。

  2. 激发幼儿探索事物的兴趣。

  3. 培养幼儿能在集体面前大胆讲述操作过程。

  活动准备:

  1.常规至关重要,要能收能放。

  2. 幼儿已善于在玩中发现、玩中学习

  3.各种形状的玩具数个。

  4.纸板、搓板数个。

  5.大筐三个。

  活动过程:

  第一部份:设置情景,请幼儿自主操作玩具,引入课题。

  “今天,我给你们带来了一些玩具,想不想玩?”

  (第一次散花)

  1.玩后提问:“你玩的是什么玩具,是怎么玩的?”

  2.找出重点:“滚动”。

  (从回答中找出)“滚着玩”。“小皮球、易拉罐都能滚着玩”。

  3.教师讲解操作皮球、易拉罐条件一样下的滚动,介绍新词汇:“滚动”。

  集体总结:“我们刚才玩小皮球、易拉罐时,发现了什么?它们会干吗?”

  小皮球、易拉罐会——滚动。 (用好听的词)

  第二部分:教师提问,请幼儿带着问题, 第二次撒花,玩玩教具。

  A问题:“请你们找找哪些物体能滚动,哪些物体不能滚动?为什么?”

  1.提问(1)“所有的玩具都会——滚动吗?”

  (2)“哪些能滚动,哪些不能呢?为什么呢?”

  2.集体

  总结:有角的玩具不能滚动,没角的玩具能滚动。

  B 进行分类。

  1.一次分类:“现在请你们把能滚动的放一起,不能滚的放一起”。

  过程框架:

  第一,撒花操作,发现滚动,学习新词“滚动”。

  第二,(1)撒花操作,发现滚动的条件;(2)进行滚与不滚动的初浅分类;

  (3)发现滚动物体的特殊情况,总结不同之处,并与二次分类。

  第三,(1)球体大小、路面质量、外力一样,高滚快,低滚慢。纪录。

  (2)球体大小、高度一样,外力一样,路面平的快,坑洼的慢。纪录。

  提问结束:高度一样、路面质量、外力一样,而球体大小不一,哪个快?

  活动准备:

  1.球体、圆柱体的玩具占多数;搓板、纸板数个,支架数个。玩具筐三个 。

  (操作玩教具不宜过多,与幼儿人数要成比例,且要考虑到幼儿的收放速)

  2.常规至关重要,要能收能放,会听开始与停止口令词。幼儿已善于在玩中发现玩中学习。(尽量避免幼儿对教学环境、听课老师的改变增减的敏感度)

  过程剖析:

  第一部份:集体分散玩教具。找出“滚动”,学习词汇“滚动”。

  玩前:设置情景,引入课题。

  ; 玩中:首要,保证玩中不乱;其次,幼儿已有善于在玩中发现的意识习惯;最后,教师参与其中,重在观察、引导。

  玩后:提问:“你玩的是什么玩具,是怎么玩的?”

  (并请回答问题的幼儿师范玩法)

  发现:球体、圆柱体它们会——滚。

  总结:球体、圆柱体它们会——“滚动”。

  第二部分:集体分散,找出滚动物体,归纳滚动条件,并进行分类

  (1)滚动与不滚动物体

  (2)随意与不能随意滚动的物体。

  玩前:教师提问,请幼儿带着问题,去集体分散游戏

  玩中:首要,保证玩中不乱;其次,幼儿已有善于在玩中发现的.意识

  习惯;最后,教师参与其中,重在观察、引导。

  玩后:重复提问:所有的物体都能滚动吗?哪些能,哪些不能,为什么?

  集体总结:滚动的条件—有角的物体不能滚动,没角的物体能滚动。

  (1)请两位幼儿来检查。

  (2)找出、发现易拉罐与球的不同之处。

  提问:“为什么易拉罐它不能像皮球一样随意滚动呢?”

  总结:因为球都是圆溜溜的,而易拉罐有平的地方。

  (提问:“两个东西都能滚动,那碰到墙后会如何?”

  教师操作,解答问题。总结:易拉罐碰墙后会停住,而球会往别处跑。)

  2.二次分类:“请你们把像小球一样可随意滚动的放在一起,像易拉罐一样

  不能随意滚动的放在一起。”集体检查。

  第三部分:操作实验——

  1.不同高度,滚落速度不同。

  提问:“我这里还有一些纸板,想跟小球一

  起玩。请你们认真看,看

  你们能从中发现什么?”

  请幼儿操作撒花,并纪录结果,教师巡回指导。

  总结:不同高度的滚动速度不同。高架纸板上的球先滚动下来,低架纸板上的球后滚动下来。

  2.不同平面条件,滚动速度不同。

  提问:“我这有两块板,你们看看有什么不同?”

  “你们觉的球会在哪块板上滚的快?”

  请幼儿操作撒花,并纪录结果,教师巡回指导。

  总结:平面的快,不平面的慢。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幼儿园科学教案中班10-21

科学教案幼儿园中班06-10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09-04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01-14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精选)02-24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10-10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推荐】08-15

【精】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08-11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热】10-24

【推荐】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