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聚优范文网>幼师资源>幼儿教案>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

时间:2024-08-30 16:36:31 幼儿教案 我要投稿

关于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范文集合6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6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关于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范文集合6篇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体验在数学活动中找规律快乐。

  2、能认真观察物体的颜色排列规律,并按规律进行排列。

  3、学习用多种方式探索和寻找物体的排列规律。

  4、能与同伴合作,并尝试记录结果。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

  1、按红、黄、黄规律穿成的花瓣项链,盒子,记录纸,水彩笔。

  2、幼儿分组练习操作材料。

  活动过程

  一、出示直线型花瓣项链,引导幼儿观察项链的颜色排列规律。

  1、请幼儿讨论花瓣颜色的排列顺序。

  2、教师将幼儿的讲述内容用颜色标记做记录。

  二、出示环形花瓣项链,感知环形项链的'颜色排列规律。

  1、将直线形项链连接,引导幼儿观察其颜色排列规律。

  2、教师根据幼儿讲述内容用颜色标记做记录。

  3、教师引导幼儿沿相反方向观察项链颜色排列顺序,并记录排列规律。

  4、让幼儿观察、比较不同方向花瓣排列的顺序。

  三、游戏:“猜一猜”。

  1、将项链中的一部分藏在盒子里,请幼儿猜猜盒子里藏的是什么颜色的花瓣。

  2、教师记录幼儿的猜测,再打开盒子,进行验证。

  3、根据幼儿掌握情况,隐藏不同数量的花瓣再次进行游戏。

  四、幼儿分组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1、教师简单介绍操作内容、操作方法。

  2、幼儿操作。

  第一、二组:画一画。

  方法:请幼儿从串珠卡片中抽出一张,根据卡片上的提示在白纸上画出一串项链。

  第三、四组:猜一猜。

  请幼儿猜一猜山洞和大树后面藏着什么样的动物和娃娃?

  五、活动评价。

  活动延伸

  引导幼儿观察、感知生活中一些物体上的花纹排列规律,如地垫、餐桌布、床单、衣服等,丰富幼儿有关排序的经验。

  活动反思:

  活动中幼儿兴趣很高,参与的欲望较强。幼儿通过观察去寻找规律,用动手操作去发现规律,用动作去体现规律,用各种感官去变现规律。幼儿在看、说、动、做中思维十分活跃。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通过有趣的游戏操作,感知8以内的数量。

  2、体验数学活动的愉快情感。

  活动准备:

  1.教具:“小兔子开铺子”的材料、8筐水果、大果篮3个。

  2.学具:果篮(数量与幼儿人数相等)、幼儿自制的水果、小火车(写有2–4数字的车厢3节)

  活动过程:

  1.儿歌《小兔子开铺子》。

  (1)师:小朋友们,还记得上一次,小兔子的铺子里进了哪些货物吗?

  (2)师:铺子里的东西是怎么摆放的?

  (3)师:东西全卖完了,怎么办?

  2.进货。

  (1)师:小兔子想在它的铺子里进一些新鲜的水果,你们最近吃过哪些水果呢?

  (2)幼儿回忆生活经验,教师依次出示8篮水果。

  (3)师:小兔子在买水果的时,还买了一批水果篮,你们看……

  3.装水果。

  (1)幼儿观察水果篮,发现每个果篮上的卡片都不一样。

  (2)幼儿根据果篮上的卡片装一篮水果。

  (3)幼儿介绍自己的装的一篮水果。

  (4)幼儿间互相检查一篮水果的数量。

  4.运果篮。

  (1)幼儿把果篮送到对应的.火车车厢里。

  (2)清点每节车厢的果篮。

  本活动的目标制定较合理、可行性强,能在小朋友的已有经验基础上,注重孩子的最近发展区,将已有经验进一步提升。环节的设置生动有趣,能将枯燥的数学活动融入到生动有趣的情景中,使孩子充分体验到了数学活动的愉快情感。教师的教态十分亲切,要问我本次活动中什么让你印象深刻,我想,应该是老师的笑容吧。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 篇3

  活动背景:

  幼儿园数学是一门抽象性、逻辑性、零碎性很强的学科,只有联系幼儿的生活,结合幼儿生活实践和知识经验来设计数学活动,才能激发幼儿的情感体验,激发学习的兴趣。

  活动重点难点

  重点:温习巩固5、6、7这3个数。

  难点:引导幼儿逐渐可以不受物体的大小和陈列方式的影响正确感知和判别7以内的数量。

  活动目的:

  1、正确感知和判断7以内的数量。

  2、巩固5、6、7这3个数及其实际意义。

  3、引导幼儿逐渐建立数的观念。

  4、引导幼儿懂得分享与助人的快乐。

  5、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活动预备:

  PPT课件、操作图片(打印)、幼儿操作学具(打印)、笔。

  活动进程:

  中班数学上学期教案及反思《摘果子》含PPT课件

  (二)给水果排队

  1、果园里的水果都成熟了,小猴把它们一个一个摘下来,摘了三盆水果。(出示PPT2)

  师:第一盆是什么水果?(桃子)第二盆是什么水果?(苹果)第三盆是什么水果?(梨)

  师:第一盆有几个桃子?(5个)五个桃子可以用数字几表示?(出示5)

  师:第二盆有几个苹果?(6个)六个苹果可以用数字几表示?(出示6)

  师:第三盆有几只梨?(7个)七个梨可以用数字几表示?(出示7)

  2、小猴请小朋友帮他把这三盆水果按数量顺序从少到多排好队,应该怎样排呢?(幼儿操作图片)(幼儿操作5、6、7的排序很熟练)

  (评析:这一部分主要让幼儿能数物匹配,明白每个数可以表示相同数量的物体,并且能依据数量的多少把物体按顺序排队。这一环节我设计成让幼儿操作图片而不是利用课件操作,更有利于巩固幼儿点数和排序的能力,让幼儿体会数物匹配)

  (三)分水果

  1、小猴是一个非常喜欢交朋友和分享的人,他想把这些水果分给他的好朋友们吃,让大家一起来尝一尝。(渗透德育)

  看!小猴先来到小兔家,他想把水果分给小兔吃。

  师:看看小兔家有几只小兔?

  该把哪一种水果分给小兔,才是正好每只小兔分一只,不多也不少呢?谁愿意帮小猴分一分。(PPT出示5只小兔)

  (请幼儿用一一对应的方法让水果与小兔匹配,动手操作是幼儿学习的一种非常直观的方法。)

  师:为什么把桃子分给小兔呢?

  幼:因为桃子和小兔一样多,把桃子分给小兔正好一人一个。

  2、看!小猴又来到谁家?(小猫家)他想把水果分给小猫吃。小朋友看看有几只小猫?

  师:小猴该把哪一种水果分给小猫,才是正好每只小猫分一只,不多也不少呢?(PPT出示6只小猫)

  (请幼儿用一一对应的方法让水果与小猫匹配,让幼儿逐步感知数物匹配。并讲一讲为什么把苹果分给小猫?已经有分桃子时的经验,所以表述起来很完整。)

  师:你分的很好,小猫和小猴都要谢谢你呢!(及时的鼓励和表扬让幼儿很有成就感,也有利于调动其他幼儿的学习积极性。)

  3、瞧!小猴又来到谁家了?(小狗家)他想把水果分给小狗吃。有几只小狗?

  师:小猴该把哪一种水果分给小狗,才是正好每只小狗分一个,不多也不少呢?

  (同以上操作)

  师:为什么把梨分给小狗?

  幼:因为把梨分给小狗正好一人一个不多也不少,它们一样多。

  师:你真棒!

  (评析:这一部分让幼儿在进一步正确的感知数群的基础上,能将相应数量的物体逐个对应起来。这一环节我设计成让幼儿用一一对应的方法使相同数量的物体对应起来并用语言表述出来,不仅让幼儿体会到动手操作的乐趣而且提高了孩子的口头表达能力,帮助孩子理清自己的思绪同时也增强了成就感。)

  (四)分组练习:

  1、小猴非常感谢小朋友帮他分水果,他觉得我们小朋友太聪明了,所以他还又很多难题想要请教你们呢,你们愿意帮小猴吗?(幼:愿意)看来我们的孩子都是乐于助人的好孩子,(听到老师的表扬,孩子的兴趣大增,都要急着做题)。

  第一组:我是小裁判。

  依照横线上给的数字添圆点或去圆点(点上画斜线)。

  第二组:按顺序填空格。

  依照横线中圆点多少的顺序,在方框中画上相应数量的圆点。

  第三组:给动物连线。

  按圆圈中给的数字和对应数量的动物逐个连接起来。

  2、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评析:这一部分以小组为单位合作解题,不仅可以培养孩子们的合作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孩子们的集体荣誉感。通过直接动手点数解答可以使幼儿加深对7以内数的认识。)

  (五)作业评价

  (教师及时对幼儿的作业情况给予评价和鼓励,对有困难的幼儿给予适当的指点,极大得调动了他们的自信心和解答的兴趣。)

  (六)活动完毕:

  师:这是小猴送给大家的礼物,感谢大家对他的.帮助。(孩子们拿到大头贴显得很自豪,很有成就感。)

  现在难题都解决了,就让我们和客人小猴到外面一起跳舞一起游戏吧!师幼一起排队退出教室。

  活动反思:

  《摘果子》这一活动以小猴与小朋友做游戏的形式展开并贯穿始终,让孩子们在游戏的情境中进行思考和学习,在活动中运用了我自行设计制作的多媒体课件和操作贴画辅助教学为幼儿创设了极佳的教学环境。在展开过程中,主要使幼儿能进行数物匹配,明白每个数可以表示相同数量的物体,并且能根据数量的多少把物体按顺序排队。让幼儿在进一步正确的感知数群的基础上,能将相同数量的物体一一对应起来。本节活动也可结合按数取物,按物取数的知识点,让幼儿运用智慧盒进行动手操作,也能取得更佳效果。

  在本次活动中采用的的教学方法有启发式谈话法(如在小猴给朋友们送水果环节,教师利用谈话引导孩子们进行观察比较从而达到数物匹配。)、观察法、对比法、操作法、比较法(如教师让幼儿给水果排队环节,通过幼儿亲手操作感知5、6、7这三个数的实际意义,了解他们的多少关系和排列顺序,为后面的分水果做准备。)等。无论采用什么教学方法,都是为了提高幼儿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轻松自如,饶有兴趣的学习,取得最佳教学效果。

  经过这一活动的展开,我发现多媒体的运用是幼儿园数学教学打破传统的教学方法、处理难点的有效途径,再加之动手操作的配合使个活动节奏紧凑但不单一死板,使幼儿在动眼、入手、动脑与动口的进程中掌握知识,稳固记忆,发扬了幼儿在学习中的主体位置。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 篇4

  一活动目标

  1,让孩子们不受物体的形状,大小等干扰,会用各种方法数排列不规则的物体。

  2,让孩子们能正确判断10以内物体的数量。

  二活动准备

  1,10以内的物体若干,物体要求有同类的和不同类的。数字卡片若干。

  2,不干胶,纸等若干。

  三活动过程

  一,通过操作活动让幼儿积累数不规则排列物体的经验。

  1,物体和数对应。

  提供给幼儿实物若干,如:豆豆,积木,等。教师说出数字,让幼儿按数字数出相应的实物与数字想对应。

  2,数字卡若干,按数归类。

  提供给幼儿数字卡,让幼儿按数归类。

  同类的不同类的都可以按数归类,不受影响。不同类的物体只要数的数和卡片相对应就可以了。如:不同的若干个玩具,只要按数字

  卡上的数数清楚,并和卡片上的数字对应即可。

  3,幼儿操作。

  提供给幼儿数字卡若干,实物若干,让幼儿动手操作,自己按数取物,按物取数。如:拿出相应的实物,找到相应的数字卡;拿出随

  便一个数字卡,找到相应的实物。

  小结:通过操作,让幼儿积累数不规则排列物体的经验。

  二,通过讨论活动,帮幼儿归纳出数不规则物体数量的基本方法。

  1,幼儿数出不干胶贴上的动物数量,然后贴在相应的数字卡下面。

  让幼儿通过操作能进行按物取数,学习数不规则排列数的基本方法。数数时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如:点数法。仍幼儿一个一个点数实

  物。还有标记法,让幼儿对实物进行做标记,避免漏掉。这些都是帮幼儿学习数不规则数的最基本的也是最易掌握的数数方法。

  2,让幼儿分析讨论不同的方法与物体排列间的关系。

  通过让幼儿动手操作,让他们知道了不同的数数法都不受实物的排列的`影响。如:同类的物体和不同类的物体的不规则摆放,只要让

  孩子们明白把物体点数清楚就好,别受位置影响数数。让孩子们明白数数与实物的形状大小排列没有关系。

  三,通过练习使幼儿加深对各种数数类型的理解。

  提供给幼儿更多的实物,数字卡片供幼儿练习,以便幼儿对所学数数方法得到进一步的巩固。

  1,可以把相同数量的物体和卡片归纳在一起。

  如:让幼儿把相同数量的物体如:相同的布娃娃,相同的积木给找出来,和相应的数字卡放一起。

  2,用玩具或不干胶编出数数的题目让幼儿练习。

  教师编出题目让幼儿练习,一巩固所学知识。如;按数取物,按卡片数子找出实物;按物取数,按物体数量找到相应的数字。

  活动反思:

  通过听取学习专家讲座,让我茅塞顿开,思想转变,使我受益匪浅。专家们的好多教学经验值得我借鉴学习。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设计了这一活动,希望和大家一起交流学习。首先根据幼儿年龄特征,社会生活经验和接受能力方面进行研究。课前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如:查阅资料库,对活动中相关的难点,重点进行研究,把知识重点定位在哪里,确定知识点,便于幼儿理解接受。其次,在制订目标时还要注意孩子们的兴趣爱好,调动幼儿的学习兴趣,让幼儿主动地参与和从事活动,从中央到地获得经验和乐趣。幼儿有着很大的好奇心,本着这一特点,教师积极引导,激发幼儿园兴趣,满足他们的求知欲望,让孩子们在学中玩,玩中学,给孩子们一个宽松快乐的学习环境。通过这次听取专家讲座,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吸取专家的经验,取长补短,本着对孩子们负责的态度,继续加强,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为孩子们服务。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认识梯形、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等图形的颜色、大小、形状等基本特征。能找出两个图形之间相同的特征。

  2、进一步认识、熟悉多种梯形,掌握梯形的基本特征。

  3、能用语言清楚的介绍图形的相同特征。

  活动准备:

  1、教具:画有蛤蟆和青蛙的信封一个、图形一张(上面画有两组图形,一组有有红圆和红的梯形)、彩色笔一支。

  2、学具:幼儿用书29页、蜡笔每人一份、正方形纸若干、剪刀若干。

  活动过程:

  1、找图形的相同点⑴教师:蛤蟆收到一封信,上面都是图形。幼儿观察并说说有哪些图形,讲述它们的颜色和大小。

  ⑵教师:原来是一道智力题,青蛙让蛤蟆找一找每排中的两个图形,有几个地方是相同的,就用几条线来表示,蛤蟆觉得有点难,请小朋友来帮忙。

  ⑶引导幼儿观察红的小圆形和红的'小梯形,找出它们的相同引导幼儿画一条线把它们连起来,表示它们有一个相同特征。

  2、幼儿操作活动⑴找相同: 请幼儿观察每个方框里的图形,说说图形的颜色和形状特征,比较有哪些特征是相同的,然后画几条线表示。

  ⑵变梯形: 鼓励幼儿用多种方法把正方形变成不同的梯形。

  ⑶按要求涂色: 请幼儿看看说说画面上有什么图形并很具标记提示,给梯形涂成绿色,个长方形涂成蓝色。

  3、活动评价展示幼儿找相同的操作情况,请幼儿教师每条线表示那哪个特征相同。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 篇6

  活动背景

  在一次看图拼画的数学活动中,我给孩子提供了图样,要求孩子照样去拼图。由于是操作活动,孩子们都很感兴趣,也都能按要求去拼,拼好后我请幼儿说一说,是怎么拼的,每种图形片都用了几个,然后再记录下来。这时班上一位叫王志鹏的小朋友问:“老师,我拼的小人和图上的不一样,行不行呀?”原来他拼的小人的脚用的是长方形,而图样上是用三角形拼的。当时我想:是呀,为什么一定要用三角形呢?于是我就有了下面的活动。

  活动准备:各种图形片,记录纸、笔。

  活动过程: 1、 找图形(把各种颜色、形状不同、大小不同的图形片放在一起)

  (1) 一组拿红色正方形,第二组拿绿色长方形,第三组黄

  色三角形,第四组蓝色圆形,第五组红色梯形,第六组绿半圆形,看看哪组拿得又对又快?

  (2) 请每组幼儿分别拿5个红圆,6个黄正方形,8个绿梯形、7个蓝三角、4个红半圆。每组一个幼儿在按要求拿的时候,其他幼儿在该幼儿拿好后要帮他数一数,看他数得对不对?(幼儿积极性很高,动作较快,也有一个组总是在最后,可组里的成员都在帮忙,帮着找图片,帮着数图片。)

  (这样的安排主要是考虑本班有这学期新来的幼儿,有的幼儿照着图形会找出同样的图形来,但如果老师叫他自己拿一个图形来,可能要找半天,特别是长方形和正方形会混洧,梯形也不能很快找出来。通过这两个操作活动,一是帮助幼儿复习图形,二是帮助幼儿复习正确地数实物。)

  2、 拼一拼,说一说,记一记。

  教师为幼儿提供图形片,老师说一个东西,让幼儿来拼,拼好后说一说你是怎么拼的?每种图形用了几个,记录下来。

  (1) 请幼儿拼一个小人。 我在巡视的时候,有个叫王志鹏的孩子对我说:“老师我拼了一个女的。”我当时只是看了一下,随口说了一声“不错”,但心想:为什么是女的?随后又去看其他幼儿拼的情况,这时由于受王志鹏小朋友的启发,我注意看其他孩子的,发现了孩子们拼的小人各有不同,全班只有几个孩子和别人拼的是一样的,其他都不相同。 拼好后,我就先请王志鹏说一说,他是怎么拼的?王志鹏说:“我用圆形拼了这个女孩子的头,用正方形拼了她的身体,用长方形拼了她的手,用梯形拼了她的裙子……”张洁说:“我也拼了一个女孩子,是圆形拼了她的头,三角形拼了她的手和身体,梯形拼了她的裙子,腿被裙子挡住了。”也有好多是拼的女孩子,但他们不是体现在裙子上,而是体现在头上,如赵磊用两个半圆拼女孩子的辫子,冠晔是用两个圆拼了辫子……

  (就拼一个小人,幼儿就用不同的图形拼出了不同的女孩子而且每个孩子都能把自己拼的过程,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来。如果孩子不说给你听,你可能粗看一下还不能明白,但经孩子这么一讲解,当时真是恍然大悟,正如瑞吉欧所说:孩子有一百种语言,一百双手,一百个念头,一百种思考、游戏、说话的方式。)

  (2) 拼一个房子 幼儿有的拼了三角形的房顶,有的.拼了梯形的房顶,有的拼了长方形有房顶……有一个窗子的,有两个的窗子的;有单扇门的,有两扇门的……各式各样的房子呈现在你眼前。

  (这时我并没有告诉幼儿拼房子该用什么图形来拼,而随幼儿用什么来拼,正因为这样,才会有这样的结果,幼儿都好像是建筑师,造出了各式各样很美的房子,幼儿的想像力、创造力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延伸活动

  小组合作拼一个“我们的幼儿园”,拼好后各小组可进行交流。

  活动后的反思:

  1、 我真正体会到瑞吉欧的《其实有一百》,儿童有一百种 语言,一百双手,一百个念头……我们要给幼儿足够时间和空间,给幼儿充分展示的机会,

  2、 在数学活动也应多给幼儿交往合作的机会。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操作活动,为幼儿创造了合作的机会,能力较强的幼儿可以帮助能力较差的 幼儿,如第六组的殷涛小朋友是本学期来的,各方面的能力都较差,不会数数,各种图形的名称也搞不清,通过小组活动,其他小朋友帮他数数、认图形。

  3、 数学活动中也注重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拼完让幼儿说一说自己拼的过程,因为是幼儿真正亲手操作的,孩子都会说,而且都抢着要说,说得都非常好,很有条理。

  4、 通过幼儿动手操作,可培养幼儿的想像力和创造力。 拼一个小人,有的用三角形来做他的身体,有的用长方形,有的用正方形……为了拼一个女孩子,有的用梯形来做裙子;有的用半圆来做辫子,而有的用圆形来做辫子……拼房子有的拼成了尖顶的,有圆顶的,有梯形顶的……

《关于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范文集合6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幼儿园中班的数学教案12-21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09-09

幼儿园中班优秀数学教案03-09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01-15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10-14

【热门】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05-27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热门】08-29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推荐】08-08

【热】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09-15

【精】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09-30

文章代写服务

资深写手 · 帮您写文章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关于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范文集合6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6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关于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范文集合6篇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体验在数学活动中找规律快乐。

  2、能认真观察物体的颜色排列规律,并按规律进行排列。

  3、学习用多种方式探索和寻找物体的排列规律。

  4、能与同伴合作,并尝试记录结果。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

  1、按红、黄、黄规律穿成的花瓣项链,盒子,记录纸,水彩笔。

  2、幼儿分组练习操作材料。

  活动过程

  一、出示直线型花瓣项链,引导幼儿观察项链的颜色排列规律。

  1、请幼儿讨论花瓣颜色的排列顺序。

  2、教师将幼儿的讲述内容用颜色标记做记录。

  二、出示环形花瓣项链,感知环形项链的'颜色排列规律。

  1、将直线形项链连接,引导幼儿观察其颜色排列规律。

  2、教师根据幼儿讲述内容用颜色标记做记录。

  3、教师引导幼儿沿相反方向观察项链颜色排列顺序,并记录排列规律。

  4、让幼儿观察、比较不同方向花瓣排列的顺序。

  三、游戏:“猜一猜”。

  1、将项链中的一部分藏在盒子里,请幼儿猜猜盒子里藏的是什么颜色的花瓣。

  2、教师记录幼儿的猜测,再打开盒子,进行验证。

  3、根据幼儿掌握情况,隐藏不同数量的花瓣再次进行游戏。

  四、幼儿分组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1、教师简单介绍操作内容、操作方法。

  2、幼儿操作。

  第一、二组:画一画。

  方法:请幼儿从串珠卡片中抽出一张,根据卡片上的提示在白纸上画出一串项链。

  第三、四组:猜一猜。

  请幼儿猜一猜山洞和大树后面藏着什么样的动物和娃娃?

  五、活动评价。

  活动延伸

  引导幼儿观察、感知生活中一些物体上的花纹排列规律,如地垫、餐桌布、床单、衣服等,丰富幼儿有关排序的经验。

  活动反思:

  活动中幼儿兴趣很高,参与的欲望较强。幼儿通过观察去寻找规律,用动手操作去发现规律,用动作去体现规律,用各种感官去变现规律。幼儿在看、说、动、做中思维十分活跃。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通过有趣的游戏操作,感知8以内的数量。

  2、体验数学活动的愉快情感。

  活动准备:

  1.教具:“小兔子开铺子”的材料、8筐水果、大果篮3个。

  2.学具:果篮(数量与幼儿人数相等)、幼儿自制的水果、小火车(写有2–4数字的车厢3节)

  活动过程:

  1.儿歌《小兔子开铺子》。

  (1)师:小朋友们,还记得上一次,小兔子的铺子里进了哪些货物吗?

  (2)师:铺子里的东西是怎么摆放的?

  (3)师:东西全卖完了,怎么办?

  2.进货。

  (1)师:小兔子想在它的铺子里进一些新鲜的水果,你们最近吃过哪些水果呢?

  (2)幼儿回忆生活经验,教师依次出示8篮水果。

  (3)师:小兔子在买水果的时,还买了一批水果篮,你们看……

  3.装水果。

  (1)幼儿观察水果篮,发现每个果篮上的卡片都不一样。

  (2)幼儿根据果篮上的卡片装一篮水果。

  (3)幼儿介绍自己的装的一篮水果。

  (4)幼儿间互相检查一篮水果的数量。

  4.运果篮。

  (1)幼儿把果篮送到对应的.火车车厢里。

  (2)清点每节车厢的果篮。

  本活动的目标制定较合理、可行性强,能在小朋友的已有经验基础上,注重孩子的最近发展区,将已有经验进一步提升。环节的设置生动有趣,能将枯燥的数学活动融入到生动有趣的情景中,使孩子充分体验到了数学活动的愉快情感。教师的教态十分亲切,要问我本次活动中什么让你印象深刻,我想,应该是老师的笑容吧。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 篇3

  活动背景:

  幼儿园数学是一门抽象性、逻辑性、零碎性很强的学科,只有联系幼儿的生活,结合幼儿生活实践和知识经验来设计数学活动,才能激发幼儿的情感体验,激发学习的兴趣。

  活动重点难点

  重点:温习巩固5、6、7这3个数。

  难点:引导幼儿逐渐可以不受物体的大小和陈列方式的影响正确感知和判别7以内的数量。

  活动目的:

  1、正确感知和判断7以内的数量。

  2、巩固5、6、7这3个数及其实际意义。

  3、引导幼儿逐渐建立数的观念。

  4、引导幼儿懂得分享与助人的快乐。

  5、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活动预备:

  PPT课件、操作图片(打印)、幼儿操作学具(打印)、笔。

  活动进程:

  中班数学上学期教案及反思《摘果子》含PPT课件

  (二)给水果排队

  1、果园里的水果都成熟了,小猴把它们一个一个摘下来,摘了三盆水果。(出示PPT2)

  师:第一盆是什么水果?(桃子)第二盆是什么水果?(苹果)第三盆是什么水果?(梨)

  师:第一盆有几个桃子?(5个)五个桃子可以用数字几表示?(出示5)

  师:第二盆有几个苹果?(6个)六个苹果可以用数字几表示?(出示6)

  师:第三盆有几只梨?(7个)七个梨可以用数字几表示?(出示7)

  2、小猴请小朋友帮他把这三盆水果按数量顺序从少到多排好队,应该怎样排呢?(幼儿操作图片)(幼儿操作5、6、7的排序很熟练)

  (评析:这一部分主要让幼儿能数物匹配,明白每个数可以表示相同数量的物体,并且能依据数量的多少把物体按顺序排队。这一环节我设计成让幼儿操作图片而不是利用课件操作,更有利于巩固幼儿点数和排序的能力,让幼儿体会数物匹配)

  (三)分水果

  1、小猴是一个非常喜欢交朋友和分享的人,他想把这些水果分给他的好朋友们吃,让大家一起来尝一尝。(渗透德育)

  看!小猴先来到小兔家,他想把水果分给小兔吃。

  师:看看小兔家有几只小兔?

  该把哪一种水果分给小兔,才是正好每只小兔分一只,不多也不少呢?谁愿意帮小猴分一分。(PPT出示5只小兔)

  (请幼儿用一一对应的方法让水果与小兔匹配,动手操作是幼儿学习的一种非常直观的方法。)

  师:为什么把桃子分给小兔呢?

  幼:因为桃子和小兔一样多,把桃子分给小兔正好一人一个。

  2、看!小猴又来到谁家?(小猫家)他想把水果分给小猫吃。小朋友看看有几只小猫?

  师:小猴该把哪一种水果分给小猫,才是正好每只小猫分一只,不多也不少呢?(PPT出示6只小猫)

  (请幼儿用一一对应的方法让水果与小猫匹配,让幼儿逐步感知数物匹配。并讲一讲为什么把苹果分给小猫?已经有分桃子时的经验,所以表述起来很完整。)

  师:你分的很好,小猫和小猴都要谢谢你呢!(及时的鼓励和表扬让幼儿很有成就感,也有利于调动其他幼儿的学习积极性。)

  3、瞧!小猴又来到谁家了?(小狗家)他想把水果分给小狗吃。有几只小狗?

  师:小猴该把哪一种水果分给小狗,才是正好每只小狗分一个,不多也不少呢?

  (同以上操作)

  师:为什么把梨分给小狗?

  幼:因为把梨分给小狗正好一人一个不多也不少,它们一样多。

  师:你真棒!

  (评析:这一部分让幼儿在进一步正确的感知数群的基础上,能将相应数量的物体逐个对应起来。这一环节我设计成让幼儿用一一对应的方法使相同数量的物体对应起来并用语言表述出来,不仅让幼儿体会到动手操作的乐趣而且提高了孩子的口头表达能力,帮助孩子理清自己的思绪同时也增强了成就感。)

  (四)分组练习:

  1、小猴非常感谢小朋友帮他分水果,他觉得我们小朋友太聪明了,所以他还又很多难题想要请教你们呢,你们愿意帮小猴吗?(幼:愿意)看来我们的孩子都是乐于助人的好孩子,(听到老师的表扬,孩子的兴趣大增,都要急着做题)。

  第一组:我是小裁判。

  依照横线上给的数字添圆点或去圆点(点上画斜线)。

  第二组:按顺序填空格。

  依照横线中圆点多少的顺序,在方框中画上相应数量的圆点。

  第三组:给动物连线。

  按圆圈中给的数字和对应数量的动物逐个连接起来。

  2、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评析:这一部分以小组为单位合作解题,不仅可以培养孩子们的合作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孩子们的集体荣誉感。通过直接动手点数解答可以使幼儿加深对7以内数的认识。)

  (五)作业评价

  (教师及时对幼儿的作业情况给予评价和鼓励,对有困难的幼儿给予适当的指点,极大得调动了他们的自信心和解答的兴趣。)

  (六)活动完毕:

  师:这是小猴送给大家的礼物,感谢大家对他的.帮助。(孩子们拿到大头贴显得很自豪,很有成就感。)

  现在难题都解决了,就让我们和客人小猴到外面一起跳舞一起游戏吧!师幼一起排队退出教室。

  活动反思:

  《摘果子》这一活动以小猴与小朋友做游戏的形式展开并贯穿始终,让孩子们在游戏的情境中进行思考和学习,在活动中运用了我自行设计制作的多媒体课件和操作贴画辅助教学为幼儿创设了极佳的教学环境。在展开过程中,主要使幼儿能进行数物匹配,明白每个数可以表示相同数量的物体,并且能根据数量的多少把物体按顺序排队。让幼儿在进一步正确的感知数群的基础上,能将相同数量的物体一一对应起来。本节活动也可结合按数取物,按物取数的知识点,让幼儿运用智慧盒进行动手操作,也能取得更佳效果。

  在本次活动中采用的的教学方法有启发式谈话法(如在小猴给朋友们送水果环节,教师利用谈话引导孩子们进行观察比较从而达到数物匹配。)、观察法、对比法、操作法、比较法(如教师让幼儿给水果排队环节,通过幼儿亲手操作感知5、6、7这三个数的实际意义,了解他们的多少关系和排列顺序,为后面的分水果做准备。)等。无论采用什么教学方法,都是为了提高幼儿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轻松自如,饶有兴趣的学习,取得最佳教学效果。

  经过这一活动的展开,我发现多媒体的运用是幼儿园数学教学打破传统的教学方法、处理难点的有效途径,再加之动手操作的配合使个活动节奏紧凑但不单一死板,使幼儿在动眼、入手、动脑与动口的进程中掌握知识,稳固记忆,发扬了幼儿在学习中的主体位置。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 篇4

  一活动目标

  1,让孩子们不受物体的形状,大小等干扰,会用各种方法数排列不规则的物体。

  2,让孩子们能正确判断10以内物体的数量。

  二活动准备

  1,10以内的物体若干,物体要求有同类的和不同类的。数字卡片若干。

  2,不干胶,纸等若干。

  三活动过程

  一,通过操作活动让幼儿积累数不规则排列物体的经验。

  1,物体和数对应。

  提供给幼儿实物若干,如:豆豆,积木,等。教师说出数字,让幼儿按数字数出相应的实物与数字想对应。

  2,数字卡若干,按数归类。

  提供给幼儿数字卡,让幼儿按数归类。

  同类的不同类的都可以按数归类,不受影响。不同类的物体只要数的数和卡片相对应就可以了。如:不同的若干个玩具,只要按数字

  卡上的数数清楚,并和卡片上的数字对应即可。

  3,幼儿操作。

  提供给幼儿数字卡若干,实物若干,让幼儿动手操作,自己按数取物,按物取数。如:拿出相应的实物,找到相应的数字卡;拿出随

  便一个数字卡,找到相应的实物。

  小结:通过操作,让幼儿积累数不规则排列物体的经验。

  二,通过讨论活动,帮幼儿归纳出数不规则物体数量的基本方法。

  1,幼儿数出不干胶贴上的动物数量,然后贴在相应的数字卡下面。

  让幼儿通过操作能进行按物取数,学习数不规则排列数的基本方法。数数时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如:点数法。仍幼儿一个一个点数实

  物。还有标记法,让幼儿对实物进行做标记,避免漏掉。这些都是帮幼儿学习数不规则数的最基本的也是最易掌握的数数方法。

  2,让幼儿分析讨论不同的方法与物体排列间的关系。

  通过让幼儿动手操作,让他们知道了不同的数数法都不受实物的排列的`影响。如:同类的物体和不同类的物体的不规则摆放,只要让

  孩子们明白把物体点数清楚就好,别受位置影响数数。让孩子们明白数数与实物的形状大小排列没有关系。

  三,通过练习使幼儿加深对各种数数类型的理解。

  提供给幼儿更多的实物,数字卡片供幼儿练习,以便幼儿对所学数数方法得到进一步的巩固。

  1,可以把相同数量的物体和卡片归纳在一起。

  如:让幼儿把相同数量的物体如:相同的布娃娃,相同的积木给找出来,和相应的数字卡放一起。

  2,用玩具或不干胶编出数数的题目让幼儿练习。

  教师编出题目让幼儿练习,一巩固所学知识。如;按数取物,按卡片数子找出实物;按物取数,按物体数量找到相应的数字。

  活动反思:

  通过听取学习专家讲座,让我茅塞顿开,思想转变,使我受益匪浅。专家们的好多教学经验值得我借鉴学习。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设计了这一活动,希望和大家一起交流学习。首先根据幼儿年龄特征,社会生活经验和接受能力方面进行研究。课前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如:查阅资料库,对活动中相关的难点,重点进行研究,把知识重点定位在哪里,确定知识点,便于幼儿理解接受。其次,在制订目标时还要注意孩子们的兴趣爱好,调动幼儿的学习兴趣,让幼儿主动地参与和从事活动,从中央到地获得经验和乐趣。幼儿有着很大的好奇心,本着这一特点,教师积极引导,激发幼儿园兴趣,满足他们的求知欲望,让孩子们在学中玩,玩中学,给孩子们一个宽松快乐的学习环境。通过这次听取专家讲座,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吸取专家的经验,取长补短,本着对孩子们负责的态度,继续加强,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为孩子们服务。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认识梯形、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等图形的颜色、大小、形状等基本特征。能找出两个图形之间相同的特征。

  2、进一步认识、熟悉多种梯形,掌握梯形的基本特征。

  3、能用语言清楚的介绍图形的相同特征。

  活动准备:

  1、教具:画有蛤蟆和青蛙的信封一个、图形一张(上面画有两组图形,一组有有红圆和红的梯形)、彩色笔一支。

  2、学具:幼儿用书29页、蜡笔每人一份、正方形纸若干、剪刀若干。

  活动过程:

  1、找图形的相同点⑴教师:蛤蟆收到一封信,上面都是图形。幼儿观察并说说有哪些图形,讲述它们的颜色和大小。

  ⑵教师:原来是一道智力题,青蛙让蛤蟆找一找每排中的两个图形,有几个地方是相同的,就用几条线来表示,蛤蟆觉得有点难,请小朋友来帮忙。

  ⑶引导幼儿观察红的小圆形和红的'小梯形,找出它们的相同引导幼儿画一条线把它们连起来,表示它们有一个相同特征。

  2、幼儿操作活动⑴找相同: 请幼儿观察每个方框里的图形,说说图形的颜色和形状特征,比较有哪些特征是相同的,然后画几条线表示。

  ⑵变梯形: 鼓励幼儿用多种方法把正方形变成不同的梯形。

  ⑶按要求涂色: 请幼儿看看说说画面上有什么图形并很具标记提示,给梯形涂成绿色,个长方形涂成蓝色。

  3、活动评价展示幼儿找相同的操作情况,请幼儿教师每条线表示那哪个特征相同。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 篇6

  活动背景

  在一次看图拼画的数学活动中,我给孩子提供了图样,要求孩子照样去拼图。由于是操作活动,孩子们都很感兴趣,也都能按要求去拼,拼好后我请幼儿说一说,是怎么拼的,每种图形片都用了几个,然后再记录下来。这时班上一位叫王志鹏的小朋友问:“老师,我拼的小人和图上的不一样,行不行呀?”原来他拼的小人的脚用的是长方形,而图样上是用三角形拼的。当时我想:是呀,为什么一定要用三角形呢?于是我就有了下面的活动。

  活动准备:各种图形片,记录纸、笔。

  活动过程: 1、 找图形(把各种颜色、形状不同、大小不同的图形片放在一起)

  (1) 一组拿红色正方形,第二组拿绿色长方形,第三组黄

  色三角形,第四组蓝色圆形,第五组红色梯形,第六组绿半圆形,看看哪组拿得又对又快?

  (2) 请每组幼儿分别拿5个红圆,6个黄正方形,8个绿梯形、7个蓝三角、4个红半圆。每组一个幼儿在按要求拿的时候,其他幼儿在该幼儿拿好后要帮他数一数,看他数得对不对?(幼儿积极性很高,动作较快,也有一个组总是在最后,可组里的成员都在帮忙,帮着找图片,帮着数图片。)

  (这样的安排主要是考虑本班有这学期新来的幼儿,有的幼儿照着图形会找出同样的图形来,但如果老师叫他自己拿一个图形来,可能要找半天,特别是长方形和正方形会混洧,梯形也不能很快找出来。通过这两个操作活动,一是帮助幼儿复习图形,二是帮助幼儿复习正确地数实物。)

  2、 拼一拼,说一说,记一记。

  教师为幼儿提供图形片,老师说一个东西,让幼儿来拼,拼好后说一说你是怎么拼的?每种图形用了几个,记录下来。

  (1) 请幼儿拼一个小人。 我在巡视的时候,有个叫王志鹏的孩子对我说:“老师我拼了一个女的。”我当时只是看了一下,随口说了一声“不错”,但心想:为什么是女的?随后又去看其他幼儿拼的情况,这时由于受王志鹏小朋友的启发,我注意看其他孩子的,发现了孩子们拼的小人各有不同,全班只有几个孩子和别人拼的是一样的,其他都不相同。 拼好后,我就先请王志鹏说一说,他是怎么拼的?王志鹏说:“我用圆形拼了这个女孩子的头,用正方形拼了她的身体,用长方形拼了她的手,用梯形拼了她的裙子……”张洁说:“我也拼了一个女孩子,是圆形拼了她的头,三角形拼了她的手和身体,梯形拼了她的裙子,腿被裙子挡住了。”也有好多是拼的女孩子,但他们不是体现在裙子上,而是体现在头上,如赵磊用两个半圆拼女孩子的辫子,冠晔是用两个圆拼了辫子……

  (就拼一个小人,幼儿就用不同的图形拼出了不同的女孩子而且每个孩子都能把自己拼的过程,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来。如果孩子不说给你听,你可能粗看一下还不能明白,但经孩子这么一讲解,当时真是恍然大悟,正如瑞吉欧所说:孩子有一百种语言,一百双手,一百个念头,一百种思考、游戏、说话的方式。)

  (2) 拼一个房子 幼儿有的拼了三角形的房顶,有的.拼了梯形的房顶,有的拼了长方形有房顶……有一个窗子的,有两个的窗子的;有单扇门的,有两扇门的……各式各样的房子呈现在你眼前。

  (这时我并没有告诉幼儿拼房子该用什么图形来拼,而随幼儿用什么来拼,正因为这样,才会有这样的结果,幼儿都好像是建筑师,造出了各式各样很美的房子,幼儿的想像力、创造力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延伸活动

  小组合作拼一个“我们的幼儿园”,拼好后各小组可进行交流。

  活动后的反思:

  1、 我真正体会到瑞吉欧的《其实有一百》,儿童有一百种 语言,一百双手,一百个念头……我们要给幼儿足够时间和空间,给幼儿充分展示的机会,

  2、 在数学活动也应多给幼儿交往合作的机会。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操作活动,为幼儿创造了合作的机会,能力较强的幼儿可以帮助能力较差的 幼儿,如第六组的殷涛小朋友是本学期来的,各方面的能力都较差,不会数数,各种图形的名称也搞不清,通过小组活动,其他小朋友帮他数数、认图形。

  3、 数学活动中也注重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拼完让幼儿说一说自己拼的过程,因为是幼儿真正亲手操作的,孩子都会说,而且都抢着要说,说得都非常好,很有条理。

  4、 通过幼儿动手操作,可培养幼儿的想像力和创造力。 拼一个小人,有的用三角形来做他的身体,有的用长方形,有的用正方形……为了拼一个女孩子,有的用梯形来做裙子;有的用半圆来做辫子,而有的用圆形来做辫子……拼房子有的拼成了尖顶的,有圆顶的,有梯形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