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聚优范文网>幼师资源>幼儿教案>幼儿园小班教案

幼儿园小班教案

时间:2023-07-15 08:54:54 幼儿教案 我要投稿

【必备】幼儿园小班教案模板汇编五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幼儿园小班教案5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必备】幼儿园小班教案模板汇编五篇

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1

  一、积累引入,以旧带新。

  1、师:初夏时节,池塘里的荷花已露出粉嘟嘟的笑脸,让人想起诗人杨万里的名作《小池》:“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说到池塘、荷花,你们还想到哪些诗句呢?

  2、学生交流自己积累的关于池塘或荷花的诗句。

  3、师:今天我们要学的一首古诗也是讲的夏日池塘里发生的事,它的题目就叫《池上》。(板书诗题:池上)理解题目含义。

  4、简介作者白居易。

  (1)学生汇报自己知道的关于白居易的生平、诗作、诗风。

  (2)教师小结: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从小生活清贫,生逢战乱,对黑暗社会和人民疾苦有较深的了解,他写了很多诗,揭露统治者的奢侈腐化,即有名的“讽喻诗”。他热爱大自然,写了不少描写山水景物的小诗。他的诗质朴自然,通俗易懂,老少能读。白居易一生写诗3600多首,是唐朝写诗最多的诗人。

  二、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池上》。要求:读准字音,把诗句读通顺。

  2、检查初读情况。

  (1)指名读古诗,集体正音。

  ①读准后鼻音:撑、艇、萍;指导“艇”字的写法及结构。

  ②学习新词:浮萍,白莲,踪迹,理解词义,练习书写。

  (2)齐读古诗。

  (3)学生简单说说池塘上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儿。

  (一个小孩偷采白莲。)

  3、学生再次自由读古诗。要求:边读边想诗句的意思,画出不理解的词句。

  4、小组合作学习,弄懂诗意。

  (1)学生结合前后句和插图,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自己理解诗句含义。

  (2)小组内逐句交流自己的理解,互相启发、补充。

  5、集体交流,了解《池上》大意。(指名说自己对诗句的理解)

  设计意图:

  课标要求第二学段的学生要“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 本环节的设计通过学生借助工具书理解“艇、浮萍、踪、不解”的含义,联系上下文理解古诗的意思,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三、吟诗炼字,体会意境。

  (一)前两行——小娃偷采莲。

  1、学生自由轻声诵读古诗,边读边想象画面。

  2、学生交流“看”到的画面。

  (1)怎样的荷塘,怎样的白莲?

  (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想象到的'“莲叶何田田”的美好画面,唤起学生对荷花池和娇嫩莲蓬的向往之情。)

  (2)小孩如何偷采白莲的?

  ① 学生畅谈自己想象到的小娃偷采白莲图。因太想吃那嫩滑、甜美的莲蓬,而不经大人同意就小心翼翼、偷偷撑船去采池中莲蓬。

  ②让学生为“小娃偷采白莲图”起个题目。

  ③看图,指导学生读出小娃天真、调皮的感觉。

  ④朗读前两句,思考:你最欣赏其中哪个字?

  (“偷”,结合自己小时侯“偷偷”做的一些小恶作剧和顽皮之事,和诗中的小娃产生共鸣,体会孩子的无邪、可爱、纯真与童年的快乐、无忧、自由。) ⑤配乐再次有韵味地诵读前两行诗句。

  (二)后两行——景美童心纯

  1、提问:小娃“偷采白莲”不会被发现吗?

  2、学生默读后两行诗,谈理解。(小娃哪里知道,小船一路划开的一道浮萍已经暴露了他的“偷采”之事。)

  3、抓住“不解”体会小娃纯真、质朴,练习读出情趣。

  设计意图:

  “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通过学生亲身想象“偷采白莲”儿童的心里,使作者情,学生情,诗中激发共鸣。

  四、回归整体,拓展延伸。

  1、学生带着理解,再次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2、《池上》赏诗会——各小组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表演式诵读古诗。

  3、熟读成诵。

  设计意图:

  课标要求第二学段的学生要能“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通过熟读成诵,增加学生的语言积累。

  五、布置作业 ,巩固练习。

  1、背诵课文。

  2、默写《池上》。

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欣赏各种各样的香包,了解民间香包图案的寓意,知道香包的用途。

  2、愿意用语言表达自己所观察到的香包样式、形状等。

  3、通过欣赏萌发对民间美术制品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各式形态不同的民间香包图片

  (2)颜色不同的民间香包图片

  (3)各式有内在寓意图案的香包图片

  (4)实物香包若干

  (5)民间音乐《欢沁》、《步步高》

  活动过程

  一、通过参观民间美术工艺品展会,引发幼儿兴趣。

  1、教师以参观的形式导入活动:

  师:“孩子们,听说开展了一个民间手工艺品的展览会,里面有好多好玩的、漂亮的手工艺品,你们想不想参观一下?

  (随民间音乐《欢沁》观赏一张图片)。这个手工艺品漂亮吗?你知道它是什么吗?

  教师小结:孩子们啊,这个叫做香包,它的形状有很多,造型很美观。香包是我们国家的传统工艺品。

  二、通过倾听故事,了解香包的传说和用途。

  师:传说,每年五月五日午时,这个时辰是所有妖魔鬼怪都出来活动。古人很难避过这个时辰,如果能避过就能平安,不然就会给鬼怪害死。这时救苦救难的观世音菩萨托梦给人们,说妖魔鬼怪最怕金属、香气,只要你带上金属和香气之类,就能避过妖魔鬼怪之害。人们一传十,十传百,很快传开了观世音菩萨托梦救人的`事,他们就在这一天午时,身上佩带各种各样的金属与香气之类来避邪,这种做法,俗称“压午”,结果,平安无事。从此,人们每年在这天佩带金属、香气之类的东西,时间久了,就渐渐地发展为今天的香包。

  三、通过闻一闻,感知香包的香气四溢。

  师:今天我也带来了神奇的香包,请小朋友闻一闻你桌上的香包,你闻到了什么味道?你感觉怎么样?

  教师小结:哦,原来香包真的有很多种香香的味道呢!

  四、通过欣赏,感知香包的造型美。

  师:孩子们,老师今天带来了许多的香包,你们看,它们是什么?它们长得什么样?我们也来学学它们的样子,好吗?

  (出示造型突出的香包)

  五、通过观察,感知香包颜色的千变万化。

  师:再看看这些香包都用了哪些颜色?它们看上去感觉怎样?你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从哪里看出来?

  六、通过图案,感知香包的内在寓意美。

  师:那我们再来看看这个是什么图案的香包啊?你觉得这个图案漂亮吗?

  教师小结:莲花、牡丹这些花代表我们女孩子一样漂亮;登梅的喜鹊代表我们神气的男孩子;蝙蝠和福念起来同音等表示你很有福气呢!每个图案都有他的意思。

  七、游戏:香包在哪里。

  师:小朋友欣赏了好看的香包,朱老师在教室里也藏了好看的香包,请朋友用你们灵巧的小鼻子闻一闻找一找吧!(游戏离场)

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3

  活动准备:

  1、能大胆地使用剪刀,敢于克服困难。

  2、学习正确地自评与他评。

  活动准备:

  1、画好小红花轮廓线的红纸两张。

  2、剪刀每人一把。

  3、盛放剪下的碎纸的小筐若干。

  4、征集家长来信,来信内容是关于幼儿勇敢的事迹

  基本过程:

  一、 导入活动

  通过念家长来信,引出关于“勇敢事迹”的话题

  二、 关键步骤

  1、提问:“你身边的小朋友都有哪些勇敢事变?”“你做过什么表现勇敢的事情?”

  2、出示“小红花”,激发幼儿制作“小红花”的愿望

  老师:“小朋友,想不想剪些小红花,并把它送给你边勇敢的人?不要忘记也送一朵给勇敢的自己的`哦!

  3、示范正确拿握剪刀和剪小红花的方法

  4、分发材料,幼儿尝试自己剪小红花

  5、教师巡回指导

  结束活动:

  1、区域活动

  美劳区:提供其他图形,供幼儿练习剪。教师个别指导,鼓励剪纸能力较弱的幼儿,勇于克服困难,加强练习。

  2、家庭活动

  1)家长在家指导幼儿制作有一定难度的美工作品,增强幼儿动手能力和信心

  2)请家长继续观察幼儿在家中的行为表现,收集“勇敢”的事迹,写成信给老师。

  课后反思:

  1、孩子对活动的哪一环节最感兴趣,为什么?

  2、你认为这个活动的成功之处在哪里?

  3、你认为还有哪些地方需要改进?该如何改进?

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学习攀爬动作,发展手脚协调能力;

  2.学会躲闪(人、物),培养敏捷和自我保护能力;

  3.喜欢参加体育活动。

  【活动准备】:

  场地:户外大型玩具、人手一个软性皮球、“小老鼠”若干、录音机、录音带。

  【活动过程】:

  1. 引起活动兴趣。

  教师:“今天,妈妈要和小猫一起去买西瓜,买到西瓜以后要想办法把西瓜拿回家,但不能把西瓜掉到地上。”

  2.鼓励幼儿想出各种不同方法,持球听音乐沿场地四周做动作。如:夹球跳、单手举球走、坐地夹球走……

  3.小猫学习“抓老鼠”的本领。

  出示“小老鼠”引起幼儿学习的兴趣。

  练习一:钻过小小老鼠洞。

  要求:匍匐钻爬过高为20厘米的滑梯底部。

  提示:身体尽量放低,屁股不撅起来。

  练习二:追抓小老鼠。

  配班老师扮小老鼠突然出现在大玩具的支柱下,幼儿发现了就在器械的支柱和滑梯中穿梭追赶抓小老鼠。

  提示:要弯腰钻过,学会躲闪,不碰到柱子,也不碰到别人。

  练习三:倒爬上四面的滑梯,走过绳网去捉高处的老鼠。

  提示:

  (1)倒上滑梯注意手脚协调,抓稳用力爬上去。

  (2)攀网时不拥挤,一个跟着一个横攀或走过绳网,爬到最高一层网攀过去。

  (3)抓到老鼠后用最快的速度拿回家来。幼儿可从四面滑梯滑下来,可从消防柱滑下来等。

  (4)可把老鼠按大小或衣服颜色分类放。

  4.游戏:“送西瓜”,练习持球倒上滑梯的本领。

  教师:“小猫真聪明,我们刚才都学了许多捉老鼠的本领,现在妈妈要让你们把这些西瓜送到山那边奶奶的家里,你们行吗?你们想一想,一只手要拿着西瓜,一只手要扶着滑梯,倒上滑梯行不行?试一试,不行怎么办?”启发幼儿自己想办法(如把球塞到衣服里包着)。

  提示:(1)倒上滑梯后可用各种动作把西瓜带过绳网,然后自由选择下来的路口,下来把西瓜送到奶奶家(放在框里)。

  (2)注意既不能把西瓜摔坏(掉球),自己又能安全地下山。

  5.小结表扬:今天小猫都很能干,是最勇敢、最聪明的小猫。

  6.整理活动:舞蹈“小猫咪”结束。

  评析:

  刘老师执教的这节小班体育活动课上得非常好,可以说是一节高效、质优的活动。具体我们从这几方面看到:

  1.教师对户外大型玩具的特点、功能非常了解,能根据小班的动作发展水平,利用大型玩具自身的特性,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游戏,改变了过去组织孩子大型玩具时出现的目的不清、计划不强、孩子蜂拥而上的现象。

  2,把握好游戏情节的安排,在“变”字上下功夫。

  幼儿玩游戏“常玩常新,百玩不厌”这句话,道出的实质意思是一个“变”字,只要不断变化(情节、角色、甚至内容等)、创新,才能深深吸引幼儿进入角色,参与活动过程。如活动开始时,“小猫与妈妈去买西瓜,买到瓜在返家途中不能把瓜掉到地上”(幼儿手拿球当西瓜,跟老师一起在欢快的音乐声中做各种新颖有趣的夹球跳、夹球走)。活动结束时,自己想办法将“西瓜”送到奶奶家(必须要倒上滑梯,通过绳网才能滑下来)。又如,在“小猫学习抓老鼠”游戏中,特别设计钻进小鼠洞(滑梯底部离地25厘米高),在大型活动玩具的.

  绳网区挂上各种颜色的小老鼠,幼儿想办法去捉到老鼠,然后尽快选择捷径回家,这一来,将以往的“要我学”变成了“我要学、我要练”,整个活动中不断听到孩子们呼喊声、笑声。

  3.教学语言表达能力强,能结合小班幼儿的特点,运用得法。

  整节活动,刘老师教学语言的运用和小班幼儿对语言的感知接受程度把握准确,如:有时需要大声一些(如勇敢些、大胆些、滑下来),有时轻声一些(如“老鼠从洞里出来了,不要出声”)等等,幼儿从教师的语言中得到了肯定的信息,非常有利于教与学的互动过程的开展,这是上好课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5

  主题的生成:

  孩子们到大班去作客,活动结束时已经快吃午饭了,保育员阿姨忙着将餐具准备好,芸怡象突然发现了什么,惊讶地对萱凝说:"你看,筷子!哥哥姐姐用的筷子!"萱凝不以为然:"我家里也用筷子!妈妈也教我的!"一下子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议论开了,气氛热闹极了。

  师:你们试过用筷子吃饭吗?

  振宇:没试过,奶奶说大人才用筷子吃东西。

  诤卓:我会用筷子的!

  竹儿:筷子这样夹菜的。(用手比划)

  阳阳:夹得慢,用勺子吃得很快的!

  (一下子,孩子们围绕着"用筷子吃东西快还是用勺子吃东西快"这个问题争论起来。同时,孩子们对"筷子"这一餐具的兴趣也极大地激发出来。教育与生活是密不可分的,立足于生活的活动才是孩子们所需要的。)

  晟晟:我夹肉圆夹不住,可以用筷子一戳的。

  师:用的什么样的筷子吗?

  晟晟:有一种头上尖尖的那种。

  芸怡:我妈妈有一种红红的筷子的,放着不让我碰的!

  师:你们还看见过哪些漂亮的筷子呢?

  旭阳:爸爸以前带我去南禅寺,有个店卖筷子。有许多,还有亮晶晶的。

  (孩子们对筷子有一些经验,并且对于尝试使用筷子跃跃欲试。虽然小班的孩子对某种事物的兴趣很难持久,但他们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会十分投入。筷子已经成为幼儿关注讨论对象,在孩子们无数个问题中形成了初步的活动方案。因此,我们逐渐产生了将"筷子总动员"形成一系列活动的设想。)

  典型活动过程

  活动一:筷子自助餐

  活动来源:

  孩子们看见大班的哥哥姐姐都用筷子进餐,十分羡慕,七嘴八舌地议论,气氛热闹极了。

  师:你们想试试用筷子吃东西吗?想用筷子夹什么吃?

  诤卓:夹饼干!

  好儿:夹饼干!还有火腿肠!

  一鸣:我会夹豆子呢。

  萱凝:还可以夹水果。

  阳阳:妈妈还会夹鹌鹑蛋。

  师:你们想夹这么多种东西啊!那么明天我们一起来用筷子吃自助餐,好吗?你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准备一双你喜欢的筷子,带到幼儿园里来。

  活动目标:

  1、能尝试探索筷子的使用方法。

  2、体验品尝美味食物带来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条形、方形、圆形的食物若干。

  2、筷子、小碗若干。

  3、小猪手偶一只。

  活动过程:

  一、导入情景,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

  师:(教师出示手偶)小猪邀请我们去他家做客呢!准备了好多食物,我们去看看有些什么好吃的?

  (孩子门在自由观察中发现了食物形状的不同,有长条形的、方形的和圆形的三种食物。)

  二、引导幼儿尝试用筷子夹起不同形状的食物,探索筷子的使用方法。

  1、幼儿尝试使用筷子。

  (以下是活动现场实录)

  师:阳阳你用筷子夹什么好的东西?

  阳阳:小蕃茄!

  师:你是怎样夹住的?

  阳阳:我是这样夹的。(一边说,一边用筷子示范。)

  师:振宇你会用筷子吗?(发现振宇正在努力地夹起鹌鹑蛋,可是

  不错的试了几次都没能夹起来,最后是把碗凑着盆子,用筷子把鹌鹑蛋拨入碗内)

  振宇:我……会。(回答有些犹豫。)

  师:那请你用筷子夹一个鹌鹑蛋给小猪瞧瞧!振宇用筷子使劲去夹鹌鹑蛋,可是鹌鹑蛋老是从他的筷子中溜走,原因是他的握筷子手势不对。)

  师:你先去夹夹长条形的食物,然后再来试试夹鹌鹑蛋好吗?

  振宇:好的。

  (指导策略:活动中发现有个别幼儿不能轻松地使用筷子,我引导他们先去试试夹长条形和方形的食物,因为这些食物是比较容易夹住的,让他们有一个循序渐进地练习过程。)

  2、引导幼儿学习"筷子歌"。

  师:振宇小朋友刚才出现了困难,他想吃鹌鹑蛋,可是怎么也夹不起来,你们能帮帮他吗?诤卓来夹一个给振宇看看。(引导幼儿观察陈芸怡用筷子夹食物吃。诤卓用筷子成功的夹了一个鹌鹑蛋送入了振宇碗内。)

  师:噢!原来是这样用筷子夹食物的!"小小筷子两根棒,手握中间对对齐,张开嘴巴夹夹紧,阿唔阿唔吃个饱!"

  师:我们一起来试试!(引导幼儿随教师一边念儿歌,一边用筷子演示练习。)

  (幼儿再次尝试探索,重点观察振宇的操作活动,并示意幼儿可以边念儿歌边夹食物。)

  三、引导幼儿谈谈用筷子吃东西的感受,鼓励幼儿能大胆参与讨论。

  师:你们会用筷子夹什么?

  (以下幼儿语言实录)

  萱凝:我会用筷子夹火腿肉、小豆子!

  好儿:我会夹小蕃茄和汉堡球。

  晟晟:我都能夹起来的!(说的很骄傲)

  师:大家觉得筷子用起来方便吗?

  阳阳:我会用筷子了,挺方便的!

  小婧:我也会用了,筷子能夹好多东西吃!

  振宇:圆圆的东西筷子难夹住,筷子不好用!

  (从孩子们的交谈中,我体会到了孩子们获得成功的喜悦之情。并且在操作过程中,孩子们发现和体会到食物形状的不同会对筷子操作有影响。)

  师:筷子其实是一个非常好的小帮手,它能使我们的小手变得很灵巧。

  教师反思:

  通过自助餐的形式,幼儿尝试探索了筷子的使用方法。活动中我提供了不同层次的操作材料、三种形状的食物,让幼儿在自由选择中感受到有的食物是容易夹住的,有的是比较难夹住的,目的是即满足不同层次的幼儿,又让幼儿获得成功,又给个别幼儿提供一个循序渐进的练习过程。活动中"筷子儿歌"的运用为像振宇这样能力较弱的幼儿搭建了一个"脚手架",通过间接引导的方式让幼儿掌握用筷子的正确方法。活动之前在生活区中也相应的提供了一些筷子游戏材料,让幼儿有初步用筷子的经验。

  活动二:筷子派对

  活动来源:

  "筷子自助餐"活动之前我们让幼儿带一双自己喜欢的筷子。幼儿的参与性很高,所带筷子的式样五花八门、色彩缤纷,"茶余饭后"他们会与同伴相互交流自己的筷子。在观察中发现幼儿交流的话题始终是围绕筷子的颜色和花纹等,而且他们的讨论很热烈。所以我们想为幼儿提供一个交流的舞台,满足幼儿的欲望,进行"筷子派对"这一活动。

  活动目标:

  1、了解筷子以"双"为单位的特点,初步了解不同材质的筷子名称。

  2、能从材质、图案、颜色等角度简单描述自己和筷子。

  3、尝试以筷子的长短、花色等为线索进行配对。

  活动准备:

  1、幼儿收集的各种材质、图案的筷子。

  2、邀请舞磁带。

  活动过程:

  一、幼儿人手一只筷子,以材质、图案、颜色等,请幼儿介绍自己带来参加派对的筷子。

  师:我们的派对要开始了!你带来的"客人"是什么样的?给大家介绍一下吧!

  (以下是幼儿语言实录)

  诤卓:我的筷子有红色和黄色的道道!是木头的。

  不错的婧儿:我的蓝色上有小鱼,还有泡泡!

  阳阳:看,有许多星星在上面,它是竹子的。

  晟晟:我的下面是尖尖的,它是金色,亮晶晶的,还有大象呢!

  超男:这个是木头的,绿的,有金鱼。

  萱凝:我喜欢这个筷子,是红的,妈妈说是塑料的。

  二、听音乐自由尝试为筷子配对。

  师:听,客人们要跳舞了!帮它的好朋友一起跳舞吧!(幼儿自由为筷子配对)

  三、讨论配对方法。

  师:我们来找找,哪一对客人最亲热?(寻找配对成功的幼儿)你们是怎么帮客人找朋友的?

  (以下幼儿语言实录)

  诚诚:先看看,找的时候看颜色,还有花纹也一样。……再要一样长的。

  阳阳:筷子的好朋友和它一模一样,是一个颜色的。

  瑜欣: 它的朋友上面也有一个唐老鸭!

  蕴仪:我一看也是红色的,还有金的字。

  师:筷子都是两只两只一起行动的,所以我们说一双筷子。每一双筷子都是长短一样的,还有同样漂亮的颜色和图案。

  晟晟:我上次戳肉圆只用一只筷子就够了!

  蕴仪:妈妈冲牛奶,也只要用一个筷搅一搅。

  凌鋆:不是的,打ji蛋用两只筷搅的。

  子逸:还可以用筷子包馄饨,(用手比画)要这样拌馅的。

  瑜欣:还用来把馅夹过来,或者涂涂水……

  (孩子们突然对筷子的更多用途感兴趣了,七嘴八舌地发表自己的意见。)

  师:哇,原来筷子还有这么多用处!我们回去想想,和爸爸妈妈讨论筷子还能用来做哪些事,明天再来告诉大家,好吗?

  教师反思:

  小班的孩子在自由地尝试、探索的过程中能够发现一些简单的方法,这是出乎我们预料的。但在语言表达上并不能很清楚的表述出来,我们可以根据幼儿的需要,设计一些简单的便于记录的表格来他们将自己的这些方法记录下来。这将是比"语言"更适合小班幼儿的表达"语言"。对幼儿中出现的"筷子的用法",我们让幼儿主动地去收集信息,再来反馈信息。在交流的过程中幼儿操作的欲望引发了"筷子来帮忙"这一活动内容。

  活动三 区域活动:筷子来帮忙

  活动来源:

  "筷子派对"活动中,老师在小结时谈到:"筷子都是两只两只一起行动的,所以我们说一双筷子。每一双筷子都是长短一样的,还有同样漂亮的颜色和图案。"幼儿提出了不同看法:"我上次戳肉圆只用一只筷子就够了!""妈妈冲牛奶,也只要用一个筷搅一搅。"……由此又引出了其他议论:"打ji蛋用两只筷搅的。""还可以用筷子包馄饨,(用手比画)要这样拌馅的。""还用来把馅夹过来,或者涂涂水"……孩子们突然对筷子的更多用途感兴趣了,七嘴八舌地发表自己的意见。

  对幼儿中出现的对"筷子的用法"的关注,我们让幼儿主动地去收集信息,再来反馈信息。在交流的过程中,幼儿产生了强烈的操作的欲望。我们觉得有必要提供操作的机会,让孩子们在动手的过程中自己去探索,发现"筷子"这一工具更多的用处。

  活动目标:

  自由选择区域,并能在活动中大胆使用筷子这一工具。

  活动准备:

  准备美工、音乐、生活、益智个区域活动材料。放满筷子的架子。

  活动提示:

  师:如果你在活动时需要筷子帮忙,架子上有许多筷子愿意去帮助你们。

  (以下是幼儿活动实录)

  场景一:美工活动--包饺子

  活动准备:橡皮泥、面泥、豆子、果子(坚果)、泥工板、白面泥、颜料。

  教师观察发现:

  1、有的幼儿选用了筷子擀面皮,又快又好。有的幼儿用手压泥片做饺子皮。

  不错的2、幼儿间在相互模仿,许多幼儿都选用了筷子。

  3、有个别幼儿用筷子捣出了一小块颜料加进了面泥,想揉成彩色面泥。

  场景二:音乐活动--敲敲乐

  活动准备:录音机、磁带《惊愕交响曲》、双响筒、鼓、铃鼓、杯子、碗、盘子等,少量配套小棍。

  教师观察发现:

  1、几个幼儿用筷子敲击杯子等为乐曲伴奏,并尝试将几种容器结合起来。

  2、有的幼儿用小棍或筷子敲击乐器,后来索性拿着乐器围坐在一起为乐曲伴奏。

  场景三:生活活动--喂动物

  活动准备:纸盒制成开口动物、装有豆子、花生、绳子小段、花片等的瓶子,小勺少量。

  教师观察发现:

  1、有的幼儿用勺子到瓶子里舀东西很困难;有的幼儿选择了筷子从瓶里夹东西较方便。

  2、幼儿在交谈,讨论哪一种东西比较好夹。

  场景四:科学活动--小小筷子走天下、筷子休息室

  活动准备:记录纸、分类盒(按材料分、按长短分)、蜡笔、粉笔。

  教师观察发现:

  1、有的幼儿研究记录纸,尝试用筷子测量后记录,有的幼儿遇到困难互相询问,并请求老师的帮助。

  部分幼儿在尝试用筷子测量时遇到了困难,在量桌面时不会用筷子量好一段再量一段。

  (以下过程实录)

  师:你量的哪一条边?

  蕴仪:这条最长的。怎么用筷子量?

  师:你刚刚量的椅子边是怎么量的?

  婧儿:对齐这一头,再看看超过筷子一点点。

  师:那有没有办法让筷子变得更长,和桌子边差不多长?

  阳阳:筷子怎么变长?要么把它们粘在一起!(摆弄两只筷子)

  师:真是个好主意,那我们能不能把筷子连起来呢?

  婧儿:和刚才一样,把筷子排在桌子的边上,一头对齐。

  幼儿开始尝试,在几个人的合作下获得了成功。

  (测量经常是作为中大班幼儿的活动内容。这一次,我们大胆地尝试在小班开展这项活动。在以前进行的"大脚王"等活动中,孩子们已经了解了一些比较的方法,如"要一头对齐进行比较"等。这些规则的掌握,有助于帮助幼儿理解测量的方法。同时,对于小班幼儿,我们没有强调提出"测量"这一概念,而是提出"比一比,几只筷子连起来和X条边一样长"这一任务,孩子们能用"比较"的方法来理解。标准的测量方法是用筷子量好一段后作记号在继续量,但对于小班幼儿来说有一定的'难度,且在记录时,数标记不容易数清。因此,在幼儿提出"怎么用筷子量"时,我并没有直接将方法灌输给幼儿,而是以"让筷子变得和桌子一样长"这一逆向思考的方法启发幼儿,从而帮助幼儿找到了便于操作的方法。)

  附:筷子测量记录表格

  物体 数量

  (注:" "表示筷子的数量。)

  2、幼儿分类时能注意分类盒上的标志。按长短分时会将筷子直竖在桌面进行比较。

  教师反思:

  区域活动为孩子们的相互学习提供了机会,他们喜欢在这样宽松的氛围中自己选择工具、尝试方法,在遇到困难时再寻求帮助,这比我们直接传授方法有效得多。

  活动四 筷子专卖店

  活动来源:

  在"筷子来帮忙"活动中,我们把许多筷子放在架子上。

  (幼儿语言实录)

  阳阳:老师,那么多筷子放在架子上象开店了!

  不错的阳:是有筷子店的,我去过。

  诚诚:这么多筷子,真的开店吧!

  许多幼儿听了都附和进来:"把筷子放放好,排到架子上就好了。""还要有个大招牌呢!"……

  我们的"筷子专卖店"就这样在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中逐渐成

  形了。

  师:好,我们一起开"筷子专卖店"!

  活动目标:

  1、能大胆选择各种绘画工具及材料装饰筷子,尝试为筷子包装。

  2、能用简单的语言描述某一双筷子的外形特征,学习买卖商品的交谈语。

  活动准备:

  1、布置专卖店:共同制作店招牌,将收集的一些筷子布置在柜台上。

  2、颜料、各色不干胶小片、皱纹纸条等;包装纸袋、透明胶带、色卡纸、蜡笔、记号笔、水彩笔。

  活动过程:

  一、参观"专卖店":店里货物太少,要进货啦!

  二、讨论商品的要求。

  师:"筷子专卖店"需要什么样的筷子商品呢?

  (以下为幼儿现场实录)

  瑜欣:可以卖五颜六色的筷子。

  萱凝:客人喜欢漂亮的筷子。

  旭阳:我去过的那个店,筷子都装在盒子里。

  蕴仪:吃喜酒的筷子装在漂亮的袋袋里的。

  师:那么我们先把筷子装饰漂亮,再包好,好吗?

  晟晟:专卖店卖的是名牌!

  师:是个不错的提议,我们再给筷子设计个牌子吧!

  晟晟:就叫"名牌"!

  一鸣:叫"小鱼牌"!

  竹儿:我知道"清嘴小麻子"的,叫"清嘴"牌。

  诤卓:不可以和别人一样的。

  师:那么我们举手表决吧。(同意叫"小鱼牌"的比较多一些。)

  师:还要设计一个商标,让人家一看就知道这是"小鱼牌"筷子。

  晟晟:画条小鱼吧!

  (大多数幼儿都同意以一条小鱼表示。)

  师:好吧。我们分成设计师、包装师和店员吧。设计师负责装饰筷子,包装师负责包好、画上商标,店员把它们摆放到货柜上,还要接待客人,好吗?那么喜欢哪一组自己选!

  三、幼儿自由选择、操作。

  教师观察发现:

  1、选择当设计师的较多。有的幼儿用颜料涂色;有的给筷子贴上各色不干胶;一个幼儿在用皱纹纸条缠绕。

  2、包装组的幼儿很有创意,有的在纸袋上装饰后装进筷子;有的用透明胶带将筷子贴在色卡纸上;还有的干脆只用包装带将两只筷子系在一起。

  3、店员组的人很少,但忙着运货、摆放,很兴奋。

  (指导策略:大多数幼儿对于装饰、包装的过程比较赶兴趣,因此愿意选择当设计师、包装师,我们尊重幼儿的自主选择,事先在位置的准备上就提供了超过幼儿人数150%的位置,以满足幼儿的选择需要。对于幼儿选择较少的店员活动,我们则以"店长"的身份参与进入,通过与店员一同"进货"、"布置柜台"、"接待顾客"等活动丰富游戏的情节。)

  四、买卖游戏。

  店员请客人说清楚是一双什么样子的筷子,才会给他。

  教师反思:

  孩子们在这个活动中兴趣一直十分浓厚,不管是活动目的--开店,还是

  不错的装饰、包装的过程,因为是大家想出来的,所以都足以引起幼儿的热情。他们根据以往的经验将筷子进行装饰,也有个别幼儿将筷子做成了小玩具。由于过于关注装饰的过程,致使"开张营业"的时间过短,幼儿未能充分地交流。在以后的区域游戏中,我们将继续"筷子专卖店"的活动。

  主要相关活动:

  活动名称

  活动过程

  资源

  筷子的自白

  1、自由观察各种筷子寻找自己喜欢的一种。

  2、你喜欢的筷子是什么样的?

  3、这些筷子是用什么做的?

  4、你还知道哪些特别的筷子?

  1、幼儿收集各种各样的筷子。

  2、幼儿通过家庭等途径了解了一些筷子。

  仿编儿歌《逗蚂蚁》

  1、回忆儿歌《逗蚂蚁》

  2、你知道了哪些筷子?

  3、把你喜欢的筷子编进儿歌

  4、记录幼儿仿编的儿歌。

  1、学过儿歌《逗蚂蚁》。

  2、陈列幼儿收集的各种筷子。

  筷子动动舞

  1、筷子可以用来做什么?

  2、你想用筷子来跳舞吗?能用筷子做什么动作。

  3、集体学习编得好的动作。

  1、欣赏过“碟子舞”等录像。

  2、筷子。

  3、音乐磁带。

  筷子玩具秀

  1、筷子可以用来做玩具吗?还需要些什么材料?

  2、幼儿自由选择材料制作。

  3、展示活动。

  1、陈列一些筷子制成的玩具。

  2、各种纸张、一次性纸杯等,绳子、图钉、胶水。

  活动名称

  活动过程

  资源

  筷子迷宫

  1、介绍迷宫的特别处:用筷子做成小路。

  2、讨论要求:沿小路走,不可越线。

  3、幼儿自由练习走小路。

  用筷子排成较弯曲的路。

《【必备】幼儿园小班教案模板汇编五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幼儿园小班教案】相关文章:

小班教案幼儿园小班教案01-18

小班教案幼儿园小班教案15篇01-18

小班美术教案_幼儿园小班美术教案01-13

幼儿园小班教案精选07-21

幼儿园小班经典的教案08-27

小班幼儿园教案12-09

幼儿园小班教案06-03

幼儿园小班教案01-17

幼儿园小班教案精选01-19

幼儿园小班教案06-12

文章代写服务

资深写手 · 帮您写文章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必备】幼儿园小班教案模板汇编五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幼儿园小班教案5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必备】幼儿园小班教案模板汇编五篇

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1

  一、积累引入,以旧带新。

  1、师:初夏时节,池塘里的荷花已露出粉嘟嘟的笑脸,让人想起诗人杨万里的名作《小池》:“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说到池塘、荷花,你们还想到哪些诗句呢?

  2、学生交流自己积累的关于池塘或荷花的诗句。

  3、师:今天我们要学的一首古诗也是讲的夏日池塘里发生的事,它的题目就叫《池上》。(板书诗题:池上)理解题目含义。

  4、简介作者白居易。

  (1)学生汇报自己知道的关于白居易的生平、诗作、诗风。

  (2)教师小结: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从小生活清贫,生逢战乱,对黑暗社会和人民疾苦有较深的了解,他写了很多诗,揭露统治者的奢侈腐化,即有名的“讽喻诗”。他热爱大自然,写了不少描写山水景物的小诗。他的诗质朴自然,通俗易懂,老少能读。白居易一生写诗3600多首,是唐朝写诗最多的诗人。

  二、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池上》。要求:读准字音,把诗句读通顺。

  2、检查初读情况。

  (1)指名读古诗,集体正音。

  ①读准后鼻音:撑、艇、萍;指导“艇”字的写法及结构。

  ②学习新词:浮萍,白莲,踪迹,理解词义,练习书写。

  (2)齐读古诗。

  (3)学生简单说说池塘上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儿。

  (一个小孩偷采白莲。)

  3、学生再次自由读古诗。要求:边读边想诗句的意思,画出不理解的词句。

  4、小组合作学习,弄懂诗意。

  (1)学生结合前后句和插图,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自己理解诗句含义。

  (2)小组内逐句交流自己的理解,互相启发、补充。

  5、集体交流,了解《池上》大意。(指名说自己对诗句的理解)

  设计意图:

  课标要求第二学段的学生要“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 本环节的设计通过学生借助工具书理解“艇、浮萍、踪、不解”的含义,联系上下文理解古诗的意思,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三、吟诗炼字,体会意境。

  (一)前两行——小娃偷采莲。

  1、学生自由轻声诵读古诗,边读边想象画面。

  2、学生交流“看”到的画面。

  (1)怎样的荷塘,怎样的白莲?

  (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想象到的'“莲叶何田田”的美好画面,唤起学生对荷花池和娇嫩莲蓬的向往之情。)

  (2)小孩如何偷采白莲的?

  ① 学生畅谈自己想象到的小娃偷采白莲图。因太想吃那嫩滑、甜美的莲蓬,而不经大人同意就小心翼翼、偷偷撑船去采池中莲蓬。

  ②让学生为“小娃偷采白莲图”起个题目。

  ③看图,指导学生读出小娃天真、调皮的感觉。

  ④朗读前两句,思考:你最欣赏其中哪个字?

  (“偷”,结合自己小时侯“偷偷”做的一些小恶作剧和顽皮之事,和诗中的小娃产生共鸣,体会孩子的无邪、可爱、纯真与童年的快乐、无忧、自由。) ⑤配乐再次有韵味地诵读前两行诗句。

  (二)后两行——景美童心纯

  1、提问:小娃“偷采白莲”不会被发现吗?

  2、学生默读后两行诗,谈理解。(小娃哪里知道,小船一路划开的一道浮萍已经暴露了他的“偷采”之事。)

  3、抓住“不解”体会小娃纯真、质朴,练习读出情趣。

  设计意图:

  “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通过学生亲身想象“偷采白莲”儿童的心里,使作者情,学生情,诗中激发共鸣。

  四、回归整体,拓展延伸。

  1、学生带着理解,再次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2、《池上》赏诗会——各小组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表演式诵读古诗。

  3、熟读成诵。

  设计意图:

  课标要求第二学段的学生要能“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通过熟读成诵,增加学生的语言积累。

  五、布置作业 ,巩固练习。

  1、背诵课文。

  2、默写《池上》。

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欣赏各种各样的香包,了解民间香包图案的寓意,知道香包的用途。

  2、愿意用语言表达自己所观察到的香包样式、形状等。

  3、通过欣赏萌发对民间美术制品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各式形态不同的民间香包图片

  (2)颜色不同的民间香包图片

  (3)各式有内在寓意图案的香包图片

  (4)实物香包若干

  (5)民间音乐《欢沁》、《步步高》

  活动过程

  一、通过参观民间美术工艺品展会,引发幼儿兴趣。

  1、教师以参观的形式导入活动:

  师:“孩子们,听说开展了一个民间手工艺品的展览会,里面有好多好玩的、漂亮的手工艺品,你们想不想参观一下?

  (随民间音乐《欢沁》观赏一张图片)。这个手工艺品漂亮吗?你知道它是什么吗?

  教师小结:孩子们啊,这个叫做香包,它的形状有很多,造型很美观。香包是我们国家的传统工艺品。

  二、通过倾听故事,了解香包的传说和用途。

  师:传说,每年五月五日午时,这个时辰是所有妖魔鬼怪都出来活动。古人很难避过这个时辰,如果能避过就能平安,不然就会给鬼怪害死。这时救苦救难的观世音菩萨托梦给人们,说妖魔鬼怪最怕金属、香气,只要你带上金属和香气之类,就能避过妖魔鬼怪之害。人们一传十,十传百,很快传开了观世音菩萨托梦救人的`事,他们就在这一天午时,身上佩带各种各样的金属与香气之类来避邪,这种做法,俗称“压午”,结果,平安无事。从此,人们每年在这天佩带金属、香气之类的东西,时间久了,就渐渐地发展为今天的香包。

  三、通过闻一闻,感知香包的香气四溢。

  师:今天我也带来了神奇的香包,请小朋友闻一闻你桌上的香包,你闻到了什么味道?你感觉怎么样?

  教师小结:哦,原来香包真的有很多种香香的味道呢!

  四、通过欣赏,感知香包的造型美。

  师:孩子们,老师今天带来了许多的香包,你们看,它们是什么?它们长得什么样?我们也来学学它们的样子,好吗?

  (出示造型突出的香包)

  五、通过观察,感知香包颜色的千变万化。

  师:再看看这些香包都用了哪些颜色?它们看上去感觉怎样?你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从哪里看出来?

  六、通过图案,感知香包的内在寓意美。

  师:那我们再来看看这个是什么图案的香包啊?你觉得这个图案漂亮吗?

  教师小结:莲花、牡丹这些花代表我们女孩子一样漂亮;登梅的喜鹊代表我们神气的男孩子;蝙蝠和福念起来同音等表示你很有福气呢!每个图案都有他的意思。

  七、游戏:香包在哪里。

  师:小朋友欣赏了好看的香包,朱老师在教室里也藏了好看的香包,请朋友用你们灵巧的小鼻子闻一闻找一找吧!(游戏离场)

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3

  活动准备:

  1、能大胆地使用剪刀,敢于克服困难。

  2、学习正确地自评与他评。

  活动准备:

  1、画好小红花轮廓线的红纸两张。

  2、剪刀每人一把。

  3、盛放剪下的碎纸的小筐若干。

  4、征集家长来信,来信内容是关于幼儿勇敢的事迹

  基本过程:

  一、 导入活动

  通过念家长来信,引出关于“勇敢事迹”的话题

  二、 关键步骤

  1、提问:“你身边的小朋友都有哪些勇敢事变?”“你做过什么表现勇敢的事情?”

  2、出示“小红花”,激发幼儿制作“小红花”的愿望

  老师:“小朋友,想不想剪些小红花,并把它送给你边勇敢的人?不要忘记也送一朵给勇敢的自己的`哦!

  3、示范正确拿握剪刀和剪小红花的方法

  4、分发材料,幼儿尝试自己剪小红花

  5、教师巡回指导

  结束活动:

  1、区域活动

  美劳区:提供其他图形,供幼儿练习剪。教师个别指导,鼓励剪纸能力较弱的幼儿,勇于克服困难,加强练习。

  2、家庭活动

  1)家长在家指导幼儿制作有一定难度的美工作品,增强幼儿动手能力和信心

  2)请家长继续观察幼儿在家中的行为表现,收集“勇敢”的事迹,写成信给老师。

  课后反思:

  1、孩子对活动的哪一环节最感兴趣,为什么?

  2、你认为这个活动的成功之处在哪里?

  3、你认为还有哪些地方需要改进?该如何改进?

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学习攀爬动作,发展手脚协调能力;

  2.学会躲闪(人、物),培养敏捷和自我保护能力;

  3.喜欢参加体育活动。

  【活动准备】:

  场地:户外大型玩具、人手一个软性皮球、“小老鼠”若干、录音机、录音带。

  【活动过程】:

  1. 引起活动兴趣。

  教师:“今天,妈妈要和小猫一起去买西瓜,买到西瓜以后要想办法把西瓜拿回家,但不能把西瓜掉到地上。”

  2.鼓励幼儿想出各种不同方法,持球听音乐沿场地四周做动作。如:夹球跳、单手举球走、坐地夹球走……

  3.小猫学习“抓老鼠”的本领。

  出示“小老鼠”引起幼儿学习的兴趣。

  练习一:钻过小小老鼠洞。

  要求:匍匐钻爬过高为20厘米的滑梯底部。

  提示:身体尽量放低,屁股不撅起来。

  练习二:追抓小老鼠。

  配班老师扮小老鼠突然出现在大玩具的支柱下,幼儿发现了就在器械的支柱和滑梯中穿梭追赶抓小老鼠。

  提示:要弯腰钻过,学会躲闪,不碰到柱子,也不碰到别人。

  练习三:倒爬上四面的滑梯,走过绳网去捉高处的老鼠。

  提示:

  (1)倒上滑梯注意手脚协调,抓稳用力爬上去。

  (2)攀网时不拥挤,一个跟着一个横攀或走过绳网,爬到最高一层网攀过去。

  (3)抓到老鼠后用最快的速度拿回家来。幼儿可从四面滑梯滑下来,可从消防柱滑下来等。

  (4)可把老鼠按大小或衣服颜色分类放。

  4.游戏:“送西瓜”,练习持球倒上滑梯的本领。

  教师:“小猫真聪明,我们刚才都学了许多捉老鼠的本领,现在妈妈要让你们把这些西瓜送到山那边奶奶的家里,你们行吗?你们想一想,一只手要拿着西瓜,一只手要扶着滑梯,倒上滑梯行不行?试一试,不行怎么办?”启发幼儿自己想办法(如把球塞到衣服里包着)。

  提示:(1)倒上滑梯后可用各种动作把西瓜带过绳网,然后自由选择下来的路口,下来把西瓜送到奶奶家(放在框里)。

  (2)注意既不能把西瓜摔坏(掉球),自己又能安全地下山。

  5.小结表扬:今天小猫都很能干,是最勇敢、最聪明的小猫。

  6.整理活动:舞蹈“小猫咪”结束。

  评析:

  刘老师执教的这节小班体育活动课上得非常好,可以说是一节高效、质优的活动。具体我们从这几方面看到:

  1.教师对户外大型玩具的特点、功能非常了解,能根据小班的动作发展水平,利用大型玩具自身的特性,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游戏,改变了过去组织孩子大型玩具时出现的目的不清、计划不强、孩子蜂拥而上的现象。

  2,把握好游戏情节的安排,在“变”字上下功夫。

  幼儿玩游戏“常玩常新,百玩不厌”这句话,道出的实质意思是一个“变”字,只要不断变化(情节、角色、甚至内容等)、创新,才能深深吸引幼儿进入角色,参与活动过程。如活动开始时,“小猫与妈妈去买西瓜,买到瓜在返家途中不能把瓜掉到地上”(幼儿手拿球当西瓜,跟老师一起在欢快的音乐声中做各种新颖有趣的夹球跳、夹球走)。活动结束时,自己想办法将“西瓜”送到奶奶家(必须要倒上滑梯,通过绳网才能滑下来)。又如,在“小猫学习抓老鼠”游戏中,特别设计钻进小鼠洞(滑梯底部离地25厘米高),在大型活动玩具的.

  绳网区挂上各种颜色的小老鼠,幼儿想办法去捉到老鼠,然后尽快选择捷径回家,这一来,将以往的“要我学”变成了“我要学、我要练”,整个活动中不断听到孩子们呼喊声、笑声。

  3.教学语言表达能力强,能结合小班幼儿的特点,运用得法。

  整节活动,刘老师教学语言的运用和小班幼儿对语言的感知接受程度把握准确,如:有时需要大声一些(如勇敢些、大胆些、滑下来),有时轻声一些(如“老鼠从洞里出来了,不要出声”)等等,幼儿从教师的语言中得到了肯定的信息,非常有利于教与学的互动过程的开展,这是上好课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5

  主题的生成:

  孩子们到大班去作客,活动结束时已经快吃午饭了,保育员阿姨忙着将餐具准备好,芸怡象突然发现了什么,惊讶地对萱凝说:"你看,筷子!哥哥姐姐用的筷子!"萱凝不以为然:"我家里也用筷子!妈妈也教我的!"一下子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议论开了,气氛热闹极了。

  师:你们试过用筷子吃饭吗?

  振宇:没试过,奶奶说大人才用筷子吃东西。

  诤卓:我会用筷子的!

  竹儿:筷子这样夹菜的。(用手比划)

  阳阳:夹得慢,用勺子吃得很快的!

  (一下子,孩子们围绕着"用筷子吃东西快还是用勺子吃东西快"这个问题争论起来。同时,孩子们对"筷子"这一餐具的兴趣也极大地激发出来。教育与生活是密不可分的,立足于生活的活动才是孩子们所需要的。)

  晟晟:我夹肉圆夹不住,可以用筷子一戳的。

  师:用的什么样的筷子吗?

  晟晟:有一种头上尖尖的那种。

  芸怡:我妈妈有一种红红的筷子的,放着不让我碰的!

  师:你们还看见过哪些漂亮的筷子呢?

  旭阳:爸爸以前带我去南禅寺,有个店卖筷子。有许多,还有亮晶晶的。

  (孩子们对筷子有一些经验,并且对于尝试使用筷子跃跃欲试。虽然小班的孩子对某种事物的兴趣很难持久,但他们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会十分投入。筷子已经成为幼儿关注讨论对象,在孩子们无数个问题中形成了初步的活动方案。因此,我们逐渐产生了将"筷子总动员"形成一系列活动的设想。)

  典型活动过程

  活动一:筷子自助餐

  活动来源:

  孩子们看见大班的哥哥姐姐都用筷子进餐,十分羡慕,七嘴八舌地议论,气氛热闹极了。

  师:你们想试试用筷子吃东西吗?想用筷子夹什么吃?

  诤卓:夹饼干!

  好儿:夹饼干!还有火腿肠!

  一鸣:我会夹豆子呢。

  萱凝:还可以夹水果。

  阳阳:妈妈还会夹鹌鹑蛋。

  师:你们想夹这么多种东西啊!那么明天我们一起来用筷子吃自助餐,好吗?你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准备一双你喜欢的筷子,带到幼儿园里来。

  活动目标:

  1、能尝试探索筷子的使用方法。

  2、体验品尝美味食物带来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条形、方形、圆形的食物若干。

  2、筷子、小碗若干。

  3、小猪手偶一只。

  活动过程:

  一、导入情景,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

  师:(教师出示手偶)小猪邀请我们去他家做客呢!准备了好多食物,我们去看看有些什么好吃的?

  (孩子门在自由观察中发现了食物形状的不同,有长条形的、方形的和圆形的三种食物。)

  二、引导幼儿尝试用筷子夹起不同形状的食物,探索筷子的使用方法。

  1、幼儿尝试使用筷子。

  (以下是活动现场实录)

  师:阳阳你用筷子夹什么好的东西?

  阳阳:小蕃茄!

  师:你是怎样夹住的?

  阳阳:我是这样夹的。(一边说,一边用筷子示范。)

  师:振宇你会用筷子吗?(发现振宇正在努力地夹起鹌鹑蛋,可是

  不错的试了几次都没能夹起来,最后是把碗凑着盆子,用筷子把鹌鹑蛋拨入碗内)

  振宇:我……会。(回答有些犹豫。)

  师:那请你用筷子夹一个鹌鹑蛋给小猪瞧瞧!振宇用筷子使劲去夹鹌鹑蛋,可是鹌鹑蛋老是从他的筷子中溜走,原因是他的握筷子手势不对。)

  师:你先去夹夹长条形的食物,然后再来试试夹鹌鹑蛋好吗?

  振宇:好的。

  (指导策略:活动中发现有个别幼儿不能轻松地使用筷子,我引导他们先去试试夹长条形和方形的食物,因为这些食物是比较容易夹住的,让他们有一个循序渐进地练习过程。)

  2、引导幼儿学习"筷子歌"。

  师:振宇小朋友刚才出现了困难,他想吃鹌鹑蛋,可是怎么也夹不起来,你们能帮帮他吗?诤卓来夹一个给振宇看看。(引导幼儿观察陈芸怡用筷子夹食物吃。诤卓用筷子成功的夹了一个鹌鹑蛋送入了振宇碗内。)

  师:噢!原来是这样用筷子夹食物的!"小小筷子两根棒,手握中间对对齐,张开嘴巴夹夹紧,阿唔阿唔吃个饱!"

  师:我们一起来试试!(引导幼儿随教师一边念儿歌,一边用筷子演示练习。)

  (幼儿再次尝试探索,重点观察振宇的操作活动,并示意幼儿可以边念儿歌边夹食物。)

  三、引导幼儿谈谈用筷子吃东西的感受,鼓励幼儿能大胆参与讨论。

  师:你们会用筷子夹什么?

  (以下幼儿语言实录)

  萱凝:我会用筷子夹火腿肉、小豆子!

  好儿:我会夹小蕃茄和汉堡球。

  晟晟:我都能夹起来的!(说的很骄傲)

  师:大家觉得筷子用起来方便吗?

  阳阳:我会用筷子了,挺方便的!

  小婧:我也会用了,筷子能夹好多东西吃!

  振宇:圆圆的东西筷子难夹住,筷子不好用!

  (从孩子们的交谈中,我体会到了孩子们获得成功的喜悦之情。并且在操作过程中,孩子们发现和体会到食物形状的不同会对筷子操作有影响。)

  师:筷子其实是一个非常好的小帮手,它能使我们的小手变得很灵巧。

  教师反思:

  通过自助餐的形式,幼儿尝试探索了筷子的使用方法。活动中我提供了不同层次的操作材料、三种形状的食物,让幼儿在自由选择中感受到有的食物是容易夹住的,有的是比较难夹住的,目的是即满足不同层次的幼儿,又让幼儿获得成功,又给个别幼儿提供一个循序渐进的练习过程。活动中"筷子儿歌"的运用为像振宇这样能力较弱的幼儿搭建了一个"脚手架",通过间接引导的方式让幼儿掌握用筷子的正确方法。活动之前在生活区中也相应的提供了一些筷子游戏材料,让幼儿有初步用筷子的经验。

  活动二:筷子派对

  活动来源:

  "筷子自助餐"活动之前我们让幼儿带一双自己喜欢的筷子。幼儿的参与性很高,所带筷子的式样五花八门、色彩缤纷,"茶余饭后"他们会与同伴相互交流自己的筷子。在观察中发现幼儿交流的话题始终是围绕筷子的颜色和花纹等,而且他们的讨论很热烈。所以我们想为幼儿提供一个交流的舞台,满足幼儿的欲望,进行"筷子派对"这一活动。

  活动目标:

  1、了解筷子以"双"为单位的特点,初步了解不同材质的筷子名称。

  2、能从材质、图案、颜色等角度简单描述自己和筷子。

  3、尝试以筷子的长短、花色等为线索进行配对。

  活动准备:

  1、幼儿收集的各种材质、图案的筷子。

  2、邀请舞磁带。

  活动过程:

  一、幼儿人手一只筷子,以材质、图案、颜色等,请幼儿介绍自己带来参加派对的筷子。

  师:我们的派对要开始了!你带来的"客人"是什么样的?给大家介绍一下吧!

  (以下是幼儿语言实录)

  诤卓:我的筷子有红色和黄色的道道!是木头的。

  不错的婧儿:我的蓝色上有小鱼,还有泡泡!

  阳阳:看,有许多星星在上面,它是竹子的。

  晟晟:我的下面是尖尖的,它是金色,亮晶晶的,还有大象呢!

  超男:这个是木头的,绿的,有金鱼。

  萱凝:我喜欢这个筷子,是红的,妈妈说是塑料的。

  二、听音乐自由尝试为筷子配对。

  师:听,客人们要跳舞了!帮它的好朋友一起跳舞吧!(幼儿自由为筷子配对)

  三、讨论配对方法。

  师:我们来找找,哪一对客人最亲热?(寻找配对成功的幼儿)你们是怎么帮客人找朋友的?

  (以下幼儿语言实录)

  诚诚:先看看,找的时候看颜色,还有花纹也一样。……再要一样长的。

  阳阳:筷子的好朋友和它一模一样,是一个颜色的。

  瑜欣: 它的朋友上面也有一个唐老鸭!

  蕴仪:我一看也是红色的,还有金的字。

  师:筷子都是两只两只一起行动的,所以我们说一双筷子。每一双筷子都是长短一样的,还有同样漂亮的颜色和图案。

  晟晟:我上次戳肉圆只用一只筷子就够了!

  蕴仪:妈妈冲牛奶,也只要用一个筷搅一搅。

  凌鋆:不是的,打ji蛋用两只筷搅的。

  子逸:还可以用筷子包馄饨,(用手比画)要这样拌馅的。

  瑜欣:还用来把馅夹过来,或者涂涂水……

  (孩子们突然对筷子的更多用途感兴趣了,七嘴八舌地发表自己的意见。)

  师:哇,原来筷子还有这么多用处!我们回去想想,和爸爸妈妈讨论筷子还能用来做哪些事,明天再来告诉大家,好吗?

  教师反思:

  小班的孩子在自由地尝试、探索的过程中能够发现一些简单的方法,这是出乎我们预料的。但在语言表达上并不能很清楚的表述出来,我们可以根据幼儿的需要,设计一些简单的便于记录的表格来他们将自己的这些方法记录下来。这将是比"语言"更适合小班幼儿的表达"语言"。对幼儿中出现的"筷子的用法",我们让幼儿主动地去收集信息,再来反馈信息。在交流的过程中幼儿操作的欲望引发了"筷子来帮忙"这一活动内容。

  活动三 区域活动:筷子来帮忙

  活动来源:

  "筷子派对"活动中,老师在小结时谈到:"筷子都是两只两只一起行动的,所以我们说一双筷子。每一双筷子都是长短一样的,还有同样漂亮的颜色和图案。"幼儿提出了不同看法:"我上次戳肉圆只用一只筷子就够了!""妈妈冲牛奶,也只要用一个筷搅一搅。"……由此又引出了其他议论:"打ji蛋用两只筷搅的。""还可以用筷子包馄饨,(用手比画)要这样拌馅的。""还用来把馅夹过来,或者涂涂水"……孩子们突然对筷子的更多用途感兴趣了,七嘴八舌地发表自己的意见。

  对幼儿中出现的对"筷子的用法"的关注,我们让幼儿主动地去收集信息,再来反馈信息。在交流的过程中,幼儿产生了强烈的操作的欲望。我们觉得有必要提供操作的机会,让孩子们在动手的过程中自己去探索,发现"筷子"这一工具更多的用处。

  活动目标:

  自由选择区域,并能在活动中大胆使用筷子这一工具。

  活动准备:

  准备美工、音乐、生活、益智个区域活动材料。放满筷子的架子。

  活动提示:

  师:如果你在活动时需要筷子帮忙,架子上有许多筷子愿意去帮助你们。

  (以下是幼儿活动实录)

  场景一:美工活动--包饺子

  活动准备:橡皮泥、面泥、豆子、果子(坚果)、泥工板、白面泥、颜料。

  教师观察发现:

  1、有的幼儿选用了筷子擀面皮,又快又好。有的幼儿用手压泥片做饺子皮。

  不错的2、幼儿间在相互模仿,许多幼儿都选用了筷子。

  3、有个别幼儿用筷子捣出了一小块颜料加进了面泥,想揉成彩色面泥。

  场景二:音乐活动--敲敲乐

  活动准备:录音机、磁带《惊愕交响曲》、双响筒、鼓、铃鼓、杯子、碗、盘子等,少量配套小棍。

  教师观察发现:

  1、几个幼儿用筷子敲击杯子等为乐曲伴奏,并尝试将几种容器结合起来。

  2、有的幼儿用小棍或筷子敲击乐器,后来索性拿着乐器围坐在一起为乐曲伴奏。

  场景三:生活活动--喂动物

  活动准备:纸盒制成开口动物、装有豆子、花生、绳子小段、花片等的瓶子,小勺少量。

  教师观察发现:

  1、有的幼儿用勺子到瓶子里舀东西很困难;有的幼儿选择了筷子从瓶里夹东西较方便。

  2、幼儿在交谈,讨论哪一种东西比较好夹。

  场景四:科学活动--小小筷子走天下、筷子休息室

  活动准备:记录纸、分类盒(按材料分、按长短分)、蜡笔、粉笔。

  教师观察发现:

  1、有的幼儿研究记录纸,尝试用筷子测量后记录,有的幼儿遇到困难互相询问,并请求老师的帮助。

  部分幼儿在尝试用筷子测量时遇到了困难,在量桌面时不会用筷子量好一段再量一段。

  (以下过程实录)

  师:你量的哪一条边?

  蕴仪:这条最长的。怎么用筷子量?

  师:你刚刚量的椅子边是怎么量的?

  婧儿:对齐这一头,再看看超过筷子一点点。

  师:那有没有办法让筷子变得更长,和桌子边差不多长?

  阳阳:筷子怎么变长?要么把它们粘在一起!(摆弄两只筷子)

  师:真是个好主意,那我们能不能把筷子连起来呢?

  婧儿:和刚才一样,把筷子排在桌子的边上,一头对齐。

  幼儿开始尝试,在几个人的合作下获得了成功。

  (测量经常是作为中大班幼儿的活动内容。这一次,我们大胆地尝试在小班开展这项活动。在以前进行的"大脚王"等活动中,孩子们已经了解了一些比较的方法,如"要一头对齐进行比较"等。这些规则的掌握,有助于帮助幼儿理解测量的方法。同时,对于小班幼儿,我们没有强调提出"测量"这一概念,而是提出"比一比,几只筷子连起来和X条边一样长"这一任务,孩子们能用"比较"的方法来理解。标准的测量方法是用筷子量好一段后作记号在继续量,但对于小班幼儿来说有一定的'难度,且在记录时,数标记不容易数清。因此,在幼儿提出"怎么用筷子量"时,我并没有直接将方法灌输给幼儿,而是以"让筷子变得和桌子一样长"这一逆向思考的方法启发幼儿,从而帮助幼儿找到了便于操作的方法。)

  附:筷子测量记录表格

  物体 数量

  (注:" "表示筷子的数量。)

  2、幼儿分类时能注意分类盒上的标志。按长短分时会将筷子直竖在桌面进行比较。

  教师反思:

  区域活动为孩子们的相互学习提供了机会,他们喜欢在这样宽松的氛围中自己选择工具、尝试方法,在遇到困难时再寻求帮助,这比我们直接传授方法有效得多。

  活动四 筷子专卖店

  活动来源:

  在"筷子来帮忙"活动中,我们把许多筷子放在架子上。

  (幼儿语言实录)

  阳阳:老师,那么多筷子放在架子上象开店了!

  不错的阳:是有筷子店的,我去过。

  诚诚:这么多筷子,真的开店吧!

  许多幼儿听了都附和进来:"把筷子放放好,排到架子上就好了。""还要有个大招牌呢!"……

  我们的"筷子专卖店"就这样在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中逐渐成

  形了。

  师:好,我们一起开"筷子专卖店"!

  活动目标:

  1、能大胆选择各种绘画工具及材料装饰筷子,尝试为筷子包装。

  2、能用简单的语言描述某一双筷子的外形特征,学习买卖商品的交谈语。

  活动准备:

  1、布置专卖店:共同制作店招牌,将收集的一些筷子布置在柜台上。

  2、颜料、各色不干胶小片、皱纹纸条等;包装纸袋、透明胶带、色卡纸、蜡笔、记号笔、水彩笔。

  活动过程:

  一、参观"专卖店":店里货物太少,要进货啦!

  二、讨论商品的要求。

  师:"筷子专卖店"需要什么样的筷子商品呢?

  (以下为幼儿现场实录)

  瑜欣:可以卖五颜六色的筷子。

  萱凝:客人喜欢漂亮的筷子。

  旭阳:我去过的那个店,筷子都装在盒子里。

  蕴仪:吃喜酒的筷子装在漂亮的袋袋里的。

  师:那么我们先把筷子装饰漂亮,再包好,好吗?

  晟晟:专卖店卖的是名牌!

  师:是个不错的提议,我们再给筷子设计个牌子吧!

  晟晟:就叫"名牌"!

  一鸣:叫"小鱼牌"!

  竹儿:我知道"清嘴小麻子"的,叫"清嘴"牌。

  诤卓:不可以和别人一样的。

  师:那么我们举手表决吧。(同意叫"小鱼牌"的比较多一些。)

  师:还要设计一个商标,让人家一看就知道这是"小鱼牌"筷子。

  晟晟:画条小鱼吧!

  (大多数幼儿都同意以一条小鱼表示。)

  师:好吧。我们分成设计师、包装师和店员吧。设计师负责装饰筷子,包装师负责包好、画上商标,店员把它们摆放到货柜上,还要接待客人,好吗?那么喜欢哪一组自己选!

  三、幼儿自由选择、操作。

  教师观察发现:

  1、选择当设计师的较多。有的幼儿用颜料涂色;有的给筷子贴上各色不干胶;一个幼儿在用皱纹纸条缠绕。

  2、包装组的幼儿很有创意,有的在纸袋上装饰后装进筷子;有的用透明胶带将筷子贴在色卡纸上;还有的干脆只用包装带将两只筷子系在一起。

  3、店员组的人很少,但忙着运货、摆放,很兴奋。

  (指导策略:大多数幼儿对于装饰、包装的过程比较赶兴趣,因此愿意选择当设计师、包装师,我们尊重幼儿的自主选择,事先在位置的准备上就提供了超过幼儿人数150%的位置,以满足幼儿的选择需要。对于幼儿选择较少的店员活动,我们则以"店长"的身份参与进入,通过与店员一同"进货"、"布置柜台"、"接待顾客"等活动丰富游戏的情节。)

  四、买卖游戏。

  店员请客人说清楚是一双什么样子的筷子,才会给他。

  教师反思:

  孩子们在这个活动中兴趣一直十分浓厚,不管是活动目的--开店,还是

  不错的装饰、包装的过程,因为是大家想出来的,所以都足以引起幼儿的热情。他们根据以往的经验将筷子进行装饰,也有个别幼儿将筷子做成了小玩具。由于过于关注装饰的过程,致使"开张营业"的时间过短,幼儿未能充分地交流。在以后的区域游戏中,我们将继续"筷子专卖店"的活动。

  主要相关活动:

  活动名称

  活动过程

  资源

  筷子的自白

  1、自由观察各种筷子寻找自己喜欢的一种。

  2、你喜欢的筷子是什么样的?

  3、这些筷子是用什么做的?

  4、你还知道哪些特别的筷子?

  1、幼儿收集各种各样的筷子。

  2、幼儿通过家庭等途径了解了一些筷子。

  仿编儿歌《逗蚂蚁》

  1、回忆儿歌《逗蚂蚁》

  2、你知道了哪些筷子?

  3、把你喜欢的筷子编进儿歌

  4、记录幼儿仿编的儿歌。

  1、学过儿歌《逗蚂蚁》。

  2、陈列幼儿收集的各种筷子。

  筷子动动舞

  1、筷子可以用来做什么?

  2、你想用筷子来跳舞吗?能用筷子做什么动作。

  3、集体学习编得好的动作。

  1、欣赏过“碟子舞”等录像。

  2、筷子。

  3、音乐磁带。

  筷子玩具秀

  1、筷子可以用来做玩具吗?还需要些什么材料?

  2、幼儿自由选择材料制作。

  3、展示活动。

  1、陈列一些筷子制成的玩具。

  2、各种纸张、一次性纸杯等,绳子、图钉、胶水。

  活动名称

  活动过程

  资源

  筷子迷宫

  1、介绍迷宫的特别处:用筷子做成小路。

  2、讨论要求:沿小路走,不可越线。

  3、幼儿自由练习走小路。

  用筷子排成较弯曲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