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精品15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1
目标:
1.体验绘画的乐趣,能对画菊花产生兴趣。
2.了解菊花的基本结构,知道花瓣是长在花心上的。
3.观察菊花的外形,会用长线条和短线条表现菊花
4.乐意大胆地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大家。
准备:
经验准备:认识菊花,了解菊花的基本结构
物质准备:
1.彩色的小棒,没有花瓣的菊花白纸
2.弯弯的花瓣的菊花和卷卷的花瓣的菊花的范画
3.蜡笔、绘画的纸
过程:
一、迁移已有经验,观察菊花的基本结构(出示菊花的欣赏图片):看,这是什么花呀(菊花)昨天我们已经认识了菊花,谁来说说看美丽的菊花中间圆圆的是什么呀?(花心)除了花心还有什么?(花瓣、叶子、花茎)。仔细瞧一瞧,菊花的花瓣长在哪里?(花瓣长在花心上,他们2个好朋友,手拉手儿不分开)。这些菊花可真漂亮!
二、摆一摆、说一说
1.那我们来动手把菊花摆出来吧,在我们的桌上有一张白纸,看,这张纸上有什么?(圆圈)这是菊花的什么?(是菊花的花心)还缺了什么?我们用箩筐里的小棒做花瓣,动手来摆一摆,摆出一朵漂亮的菊花。摆的时候注意了,花心花瓣好朋友,手拉手儿不分开。
指导:花心花瓣手拉手不分开,说一说是长花瓣还是短花瓣,还是有长有短。
2.摆好后①请短花瓣的小朋友说一说,你摆的菊花,菊花的花瓣是什么样的?什么颜色的?
总结:(边说边画)你摆的是短花瓣的菊花,花心花瓣好朋友手拉手不分开,花瓣还是五颜六色的呢,真漂亮。
②请长花瓣的小朋友说一说③请有长有短的花瓣的小朋友说一说
3.出示范画弯花瓣和卷花瓣的菊花看,这2多菊花的花瓣是什么样的?
总结:原来菊花有这么多种,有的'花瓣长长的,有的花瓣短短的,有长花瓣短花瓣一起的,还要卷卷的、弯弯的花瓣,可真美啊!
4.这么美的菊花,我们来画一画吧,请你们用长线和短线把漂亮的菊花画下来。
三、幼儿作画
1.指导孩子花心花瓣手拉手
2.勤换色
3.指导能力强的孩子尝试绘画弯花瓣和卷花瓣
四、评价
请你说一说你画的菊花是什么样的?
目标:
1.愿意参与观察活动,观察时专心、认真。
2.初步了解菊花的主要外形特征,能叫出名称。
3.学会关心、爱护幼儿园里的花。
准备:
白板课件。
过程:
一、开始部分
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秋天)秋天是一个丰收、硕果累累的季节,有许多水果、蔬菜、庄稼都是在秋天成熟的。那你们知道老师最喜欢秋天的什么吗?(幼儿随意回答)告诉你们吧,老师最喜欢秋天的花儿。你们看,秋天到了,许多的花儿都开放了,这里的花漂亮吗?是什么颜色的?
二、基本部分,感知菊花外形特征。
师:这是什么花?
师:这些漂亮的花儿,就是秋天里开的时间最长、最漂亮的一种花儿,它的名字叫什么?你知道吗?(幼儿自由回答)老师告诉你们,是菊花。
师:菊花的花是什么颜色的?花瓣像什么?菊花的叶子是什么颜色的?像什么?
师:这些菊花的样子都一样吗?有几种颜色?它们的花瓣是什么样子?像什么?
三、欣赏儿歌《美丽的菊花》,引发爱护花的情感。
师:我们的菊花可真漂亮,老师帮小朋友把它编成了一首儿歌。我们来念一念。
师:花儿真美丽,我们应该怎样保护它呢?幼:看到花只好看看,不好摘。幼2:花是用来欣赏的。幼3:看到别人采花,要说不能采。
四、游戏:蝴蝶飞舞。
师:今天菊花姐姐来到我们的小三班很开心,现在请我们小朋友变成小蝴蝶跟着缪老师飞回小三班找菊花姐姐玩游戏好不好?
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活动的开展,我还发现在活动中幼儿似乎被教师牢牢地控制着,未能体现出学习的主体性。我们不禁要问,为何总是教师在提问?为何不鼓励幼儿发现菊花其他的秘密?如果我们能给幼儿提供几盆真实的菊花供幼儿尽情的观察,是否就可以鼓励他们在看一看中自己提出问题,并根据这些问题整理出有价值、能促进发展的兴趣点,从而教师再引导他们进一步探究、发现、交流、讨论,这样就可以让他们在开放和充满质疑的情境中学习,在不断体验探索中感受成功和乐趣。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2
一、导入部分(以谜语的形式引出鼻子先生)
师:老师今天有一个谜语想请小朋友猜一猜,请仔细听。“左边一个孔,右边一个孔,是香还是臭,问它它就懂”
师:对了,是鼻子,鼻子有什么作用?
小结:鼻子能问出各种各样的味道,有一位鼻子先生喜欢一边散步,一边闻不同的味道,我们跟着它,一起去散步好吗?
二、基本部分
1、阅读小书,猜想“鼻子先生”闻到了哪些味道
2、进一步了解“鼻子先生”会闻到哪些味道
①“鼻子先生”走呀走,闻到了好多闻到,有什么味道?
②你能说说花儿是什么味道?(依次请幼儿说出饭菜、面包、食醋、草、婴儿大便的味道是怎样的?)
3、师幼一起在幼儿园散步,引导幼儿闻一闻周围的.味道。
①你们想不想带着自己的“鼻子先生”去走一走,闻一闻幼儿园里有哪些味道?
②(依次走到食堂边、花坛边、厕所门口)
师:你的“鼻子先生”闻到了什么味道?有什么感觉?
师:请你的“鼻子先生”深呼吸,你发现了什么气味?(厕所)你的“鼻子先生”喜欢这里吗?为什么呢?
③我们下次再和“鼻子先生”一起散步吧!
4、师幼回教室,共同讨论保护鼻子的方法。
①鼻子先生让我们闻到了好多不同的味道,你喜欢它吗?
②那我们应该怎样保护它呢?
5、出示记录单,幼儿独立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①请你仔细看看图中哪些做法是正确的。
②那我们应该怎样保护它呢?
三、结束部分
师:我们要好好的爱护我们的鼻子,不能乱挖鼻子,不要把东西往鼻子里塞,这样鼻子才会高高兴兴的,才不会生病。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3
活动目标:
1.能根据声音辨别乐器,并能找到相应的摆放位置。
2.能仔细聆听声音,按规则操作。
活动准备:
1.铃鼓、三角铁等乐器
2.活动材料第6页
活动过程:
一、什么乐器在唱歌。
1.教师一次介绍乐器的名称并演奏,幼儿根据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指认“__(乐器名)在哪里”。
2.请幼儿闭上眼睛听乐器发出的声音,辨别是什么乐器在唱歌。
3.请个别幼儿蒙上眼睛,听听什么乐器在哪个位置唱歌。
二、乐器在哪里
1.出示格子底板,将铃鼓、三角铁、圆舞板、双向筒、鼓的图片贴在相应的格子里。
2.请幼儿闭上眼睛,教师(或幼儿)一次演奏五种乐器。幼儿睁开眼睛,根据听觉辩论“十字格”中相应的乐器。
三、乐器位置在哪里
1.翻到幼儿操作材料第6页
2.请幼儿先用手指做连线动作,确定之后再把乐器和十字格中相应位置的“▲“连上线。
3.巡回观察,给需要帮助的幼儿提供指导。
四、活动延伸:,可以将乐器投放到区域角进一步加以巩固,使幼儿知道乐器的名字。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4
【活动目标】
1、能运用各种感官感知肥皂的主要特征,初步了解其用途是去污。
2、在游戏活动中,巩固数数,能按特征标记归类,体验参与游戏活动的快乐。
3、幼儿可以用完整的普通话进行交流。
4、喜欢参与游戏,体验。
【活动准备】
1、形状、颜色、气味不同的肥皂若干。(用布包好肥皂,每人一块。)
2、货架二个,贴好颜色标记。
3、盛水脸盆(每组一盆),擦手毛巾每组一块。
【活动重难点】
运用各种感官感知肥皂的主要特征,初步了解其用途是去污。
能感知肥皂上的线条、图案等,了解肥皂的特性。
措施:启发幼儿观察和鼓励幼儿动手感知。
【活动过程】
一、出示货架,导入活动,了解肥皂的外形特征。
1、告诉幼儿这是宝宝超市。
2、以宝宝超市,进了一批货,请我们小朋友猜猜是什么,让幼儿通过摸摸、闻闻活动,引出肥皂话题,并引导观察它的外形特征。
方法:
①出示一块用布包好的肥皂,让幼儿闻一闻并猜一猜是什么,然后展示出来。
②提问:你的肥皂是什么样的?(启发幼儿从颜色、形状、肥皂上的图案等方面来讲。)
③小结:肥皂有各种形状、各种颜色,有的还有条纹图案,闻起来有的香,有的有药味。
二、了解肥皂的特性。
方法:
①让幼儿摸一摸肥皂,什么感觉。(启发幼儿说出滑的、硬的。)
②引导幼儿将手沾水后摸肥皂,并搓一搓。
③提问:手沾水后摸肥皂有什么感觉?与没沾水摸哪个滑?搓一搓会发现什么?
④小结:肥皂摸起来硬硬的,滑滑的,沾水后更滑,搓搓就有许多泡沫。
三、初步了解肥皂的用途。
①你们知道肥皂有什么用吗?
②小结:洗衣、洗手、洗头、洗澡等,就是去污用的。
四、把肥皂送到货架上,按颜色标记进行归类。
方法:
①请小朋友把这些肥皂送到货架上来,让顾客来买,但要看清上面的标记。(引导幼儿认清各种标记,按标记摆放归类。)
②幼儿送货上架。(分组送)
③集体数数有几种颜色,说出总数。
④选择某种颜色较多的肥皂,请幼儿上来进行数数,说出总数。
五、吹泡泡游戏。(作为延伸活动)
1、各种各样的'肥皂,不但可以洗手、洗澡、洗衣、洗头、洗脸,还可以和我们小朋友做游戏,你们知道它可以和我们做什么游戏吗?告诉幼儿,肥皂水,我们可玩吹泡泡游戏。你们想不想玩?
2、师生一起玩吹泡泡游戏,结束。
活动反思
此次活动幼儿对“各种各样的肥皂”极感兴趣,通过自主的探索,发现了肥皂好多小秘密,能溶在水里,有的有香味,有的有药味,搓在手上会起很多的小泡沫,能除菌……玩玩乐乐中了解了肥皂的用途,并学会了如何正确地用肥皂洗手。其次,活动中,要引导幼儿尽量不要把水弄到衣服上,洒到地面上,培养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5
活动目标:
1、能运用多种感官感知棒棒糖、棉花糖和跳跳糖的颜色、形状、味道、软硬等特征。
2、乐意交流自己的发现,体验与同伴品尝糖果的快乐情感。
活动准备:
1、棒棒糖、棉花糖、跳跳糖。
2、已消毒的碗、勺子活动过程:
一、欣赏各种各样的糖果导入(出示三个放糖果的礼盒)师:宝宝们好,我是糖果姐姐,今天我给宝宝们带来和多糖果礼物。
(出示第一个盒子)
师:听,是谁在敲盒子呀,敲得这么响,他想跑出来和宝宝们做朋友了。
(打开盒子,取出糖果)哦!原来是棒棒糖!
师:棒棒糖长什么样的呀?
(幼儿回答)师:它有一个圆圆的头,还有一根棒,所以我们叫他棒棒糖!
师:这些棒棒糖漂亮吗?这个棒棒糖是什么颜色的?是什么味道的呢?
(幼儿回答)
师:真的吗?我们打开糖纸来看看是不是红色的,草莓味道的.?
师:哦,原来真的是像草莓一样红红的,红红的是草莓味道的。(棒棒糖插在盒子上面)
(教师取出第二个棒棒糖)
师:那这一个呢?什么颜色的?什么味道的呢?(幼儿猜)(打开糖纸)
师:原来是和苹果一样绿绿的,绿绿的是苹果味的。(棒棒糖插在盒子上面)
教师总结:糖纸是什么颜色的,里面的棒棒糖也是什么颜色的。
师:继续和幼儿说说其他的棒棒糖的颜色和味道,并且将棒棒糖插在盒子上面。
教师总结:棒棒糖呢在它们圆圆的糖下面都有一根棒,而且有很多种颜色,都很漂亮。
2、师:糖果姐姐还给宝宝们带来了一份糖果礼物出示第二个礼盒师“里面会藏着什么糖呢?
“师:想和糖果宝宝做朋友吗?请宝宝在盒子里面找一个好朋友,把它放在你的手里面,捧好,不要让糖宝宝从袋子里面跑出来。
师:请宝宝来捏捏,糖宝宝是软软的还是硬硬的?(幼儿说说)
师:原来是软软的,就像软软的棉花糖一样,所以它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就棉花糖。
师:棉花糖的袋子上面还藏了一个秘密呢!请你猜猜是什么味道的?(幼儿说说)
师:你怎么知道的?原来棉花糖的袋子上面有一个水果的标记,如果是葡萄,就是葡萄味道的,如果是橘子,就是橘子味道的。现在棉花糖宝宝要回家了(出示两个有水果标记的篮子)请宝宝看看哪一个橘子味道棉花糖宝宝的家呀?哪一个是葡萄味棉花糖宝宝的家?谁的是橘子味道的?请你把它送回家。谁的是葡萄味的?请你也把它送回家。(幼儿送糖回家)
教师总结,原来棉花糖是软软的,还有很多的味道,只要你找找袋子上面的水果标记就知道了。
3、神秘请出跳跳糖。
师:糖果姐姐还给宝宝带来了糖果礼物,他很调皮,我们一起来把它喊出来吧!“糖果宝宝,快出来,糖果宝宝,快出来“(打开盒子,取出糖果)是什么呀?(跳跳糖)
师:跳跳糖特别喜欢和小朋友做游戏,想不想和他来做游戏?请宝宝拿好一把勺子舀一点点你喜欢的糖放在嘴巴里,然后闭上嘴巴,回到座位上,糖宝宝就会和你一起做游戏了(提醒幼儿一定要把嘴巴闭好了)
师:宝宝们,刚才盘子里的糖在你的小嘴巴里是怎么样做游戏的?(引导幼儿说出“跳“)
教师总结:这种在嘴巴里会跳的糖就叫跳跳糖,师“宝宝们,我们也来做一粒跳跳糖吧!“那我们也来学学跳跳糖跳一跳吧!(带领幼儿跟着音乐一起跳一跳)(音乐结束)
“跳跳糖们,跳回你的小椅子上,看看哪一个跳跳糖跳得最快!
三、活动总结认识生活中各种各样的糖
1、师:小朋友今天咱认识了棒棒糖、棉花糖和跳跳糖,那小朋友你还吃过什么糖?
看视频:巧克力、牛奶糖、彩虹糖、瑞士糖。
五、结束部分
1、师:糖呀都很好吃,但是,我们不能多吃,因为糖吃多了会长蛀牙的,会疼的!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6
活动目标
1、认识各种各样的轮子。
2、提供各种有轮子的玩具,感知轮子的作用。
3、体验轮子转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准备各种有轮子的玩具。
2、图片或实物:溜冰鞋、自行车、摩托车、火车。
3、大圈人手一个。
活动过程
一、幼儿操作活动:好玩的轮子玩具车
1、教师:小朋友,你看见桌子上有什么玩具?你想玩玩具吗?
2、让幼儿人手一个玩具,在桌子上或空地方玩一玩。
3、教师:你玩的是什么玩具?你是怎么玩玩具的?玩具是怎么前进的?
二、观察认识各种轮子,了解轮子的作用
1、引导幼儿观察玩具车上的.大轮子,教师:你的玩具车下面有什么?轮子是什么样子的?轮子有什么用?
2、教师边出示实物或图片,边以轮子的身份介绍轮子。
我是了不起的轮子。你瞧,玩具车上有圆圆的轮子,溜冰鞋上有圆圆的轮子,自行车上有圆圆的轮子,摩托车上有圆圆的轮子。它们都是因为有了我而跑得很快很快!火车的轮子很多很多,“轰隆轰隆”地转着,把大家带到想去的地方。
3、教师:除了刚才说过的轮子,你还知道哪些东西也有了不起的轮子?
4、教师:有一只小蜗牛走得很慢很慢,有一只小乌龟也走得很慢很慢,你有什么办法能帮它们走得快一点吗?
5、教师启发幼儿想象用带轮子的工具,让它们能走得快一些,例如:滑板、溜冰鞋、玩具小车等。
三、引导幼儿开车仿编儿歌。
1、教师:汽车上有轮子吗?我们一起来当小司机,念儿歌《小汽车》好吗?
2、教师:你还想开什么车?到哪里去?
3、教师引导幼儿一边念仿编的儿歌,例如:拖拉机呀嘟嘟叫,……一直转到麦田里;警车笛笛叫,……。一直转到公安局。
四、尾声
教师带领幼儿手拿大圈,边念仿编儿歌,边将小车子开到活动室的外面。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7
活动目标:
1、喜欢和老师、伙伴一起看看、猜猜、说说各种有趣的盒子,愿意聆听盒子的秘密。
2、理解故事内容、会说:圆形的、三角形的、椭圆形的。
活动准备:
幼儿准备
1,收集各种形状的盒子。
2、幼儿用书盒子里有什么。
教师准备
1、盒子一层层叠放,小猫的头饰,老鼠的布偶。
2、 教学挂图。
活动过程:
一、 活动引入,引起活动的兴趣
1、提问:师,小朋友,你们看见过哪些小动物?你最喜欢哪种动物?
幼:我最喜欢小猫。
2、用盒子和布偶做道具讲述故事,不说出结果,让幼儿产生悬念,将幼儿带入情境。
二、师幼互动,激发幼儿的好奇心
1、教师扮演小猫,带着猫的头饰装着悠闲散步的样子,忽然听见盒子里有老鼠的叫声,小猫这时很神秘地一层层打开盒子,让孩子感受盒子里面老鼠的神秘和惊喜。
2、让孩子猜猜盒子里最终会有什么;小猫不断的打开盒子,当最后一个盒子出现的时候,请一个孩子上来帮忙打开盒子,并说说发现里面有什么?小猫看见了老鼠会怎样?
3、让幼儿猜猜这时小猫做什么去了?(美美的一餐),丢下来的是一些什么形状的.盒子?教师引导幼儿看每个盒子的面,在给每个盒子取名儿,让幼儿说出大盒子、方盒子、圆盒子、椭圆形盒子、三角形盒子。
三、展示挂图,巩固活动内容
1、将盒子依次摆开,引导幼儿根据挂图回忆盒子在故事中出现的顺序,并说出其形状。
2、让小朋友在一起说说自己最喜欢什么形状?
3、说说这些形状的盒子里装的是什么?
4、请幼儿打开幼儿丛书《盒子里有什么》,说说这些盒子的形状,并将盒子分类。
活动小结:
小朋友,我们在日常生产、生活中,常常看见各种各样的盒子,太有趣了;我们回家以后和爸爸、妈妈一起认一认盒子。
活动资源:
磁带听故事:盒子里有什么。
一只猫儿在散步。
它看见了一个大盒子。
里面是什么?打开看清楚。
是个方盒子!
里面是什么?打开看清楚。
是个圆盒子!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8
学习目标:
1、通过探究活动知道有些物体会沉,有些物 体会浮,初步 感知沉浮现象。
2、制作简单的能够漂浮的小船,交流制作的体会。
活动准备:大水盆、水。大大小小的玩具船、玩具车、塑料杯、没有盖的盒、石头、笔等。
硬纸盒、泡沫板、三角形彩色纸、牙签,以及不同的美工材料。
活动形式:集体/小组
活动过程:
1。 出示玩具车,请幼儿放在水中,观察玩具车在水中的情况。(下沉。)
2。 出示玩具船,请幼儿放在水中,观察玩具船在水中的情况。(飘浮。)
3。 向幼儿提问:
把玩具车和玩具船放在水中,你观察到了什么?
车和船的外形有什么不一样?
船像什么?
4。 出示塑料杯、没有盖的盒、石头、笔等,请幼儿放在水中,看看哪些东西像船一样浮在水面。
5。 老师示范利用纸盒等材料做玩具船:
在纸盒中央贴一小块泡沫板;
用牙签穿过彩色纸;
把牙签插在泡沫板上。
6。 请幼儿尝试自己做小船。
7。 请幼儿尝试放小船,看看小船能否浮起来。
活动评价
能初步判断哪些物体可以浮上来或沉下去。
能制作简单的.能够漂浮的玩具船。
活动建议:
教师在组织本活动时尽量更多地给孩子自由探索的空间,随时捕捉孩子的新信息,以便生成新的活动。
将此活动延伸到家庭中,开展亲子游戏,鼓励幼儿探索家中各种物品的沉浮情况,并把新发现带到幼儿园,和同伴、老师分享。
活动适合在暖和的时间或地方进行。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9
设计意图:
根据孩子们的兴趣,我们开展了“蔬果舞会”的主题活动。随着活动的展开,孩子们带来了各种各样的蔬果。一次,不知是谁把葡萄和西红柿放进了金鱼缸里,引来了许多孩子的围观与议论。经了解得知,原来他们是想给金鱼喂食,结果发现蔬果有的浮在水面上,有的沉在水下面。孩子们对此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于是我们生成了这一活动。
目标:
1.观察蔬果在水中的沉浮现象,初步获得有关物体沉浮的经验。
2.学习用简单的方法记录蔬果在水中的沉浮状态。
准备:
每张桌上放有苹果、香蕉、葡萄、西红柿、土豆等蔬果,一盆水,记录卡(卡上画有大水杯,水杯上有水位线)和各种蔬果小图片若干。
过程:
一、想一想,猜一猜。
师:这里有许多水果、蔬菜,小朋友快来看呀!
孩子们饶有兴趣地指点着,议论着。有的描述着它们的形状,有的回味着它们的味道,有的掂量着它们的重量……
师:你们有没有想过把它们放到水里会怎么样?苹果放到水里会怎么样呢?葡萄、西红柿、土豆呢?
孩子们争论起来,有的说会沉到水底,有的说会浮在水面上,也有的说会在水的中间。
师:大家各有各的想法,请把你们的猜想记录下来。可以使用蔬果小图片和记录卡,按自己的猜想分别把小图片摆放在水面、水底或水中间。
[在实验操作前,考虑到小班孩子的能力水平,教师准备了直观形象的记录卡和蔬果图片。不作任何提示,让孩子运用已有经验进行猜想和判断,并作记录,为他们主动建构知识经验奠定了基础。〕
二、玩一玩,比一比。
师:这些蔬菜、水果放在水里到底会怎么样呢?请你们把它们放到水里试一试。
孩子们把它们一一放进水里,仔细观察它们在水中的情况,然后在另外一张记录卡上验证记录。教师则巡回观察,适时指导,引导幼儿将实验结果与预想的`结果进行比较,同时帮助他们在观察沉浮现象时,正确运用“沉”和“浮”来表述。
[孩子们在活动过程中按自己的想法作用于物体,真实地感受、记录实验的结果,验证自己的解释和猜想是否正确,从而不断调整自己的认识,并初步懂得了要得出结论必须以客观事实为依据。]
三、讲一讲,议一议。
师:现在谁愿意把你的发现讲给大家听听?
幼:我发现苹果是浮在水面上的,香蕉是沉在水底的,西红柿是浮在水面上的,土豆是沉在水底的。
师:它们有的沉下去,有的浮起来,真有趣。
师:你们有没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
幼:为什么大的西红柿能浮起来,而小小的葡萄却沉下去了呢?
师:这个问题要留给小朋友们去动动脑筋,找找答案。另外,还有一个问题也要请小朋友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想想办法,那就是怎么样才能让西红柿沉到水底去,让葡萄浮到水面来?
(孩子们在玩耍中获得了蔬果沉浮的经验,他们自己提出的问题更引发了进一步探索沉浮现象的兴趣。事实上,这一活动仅仅是一个系列探究活动的开端,以后的活动可以根据幼儿探索中不断生成的新问题进行延伸。)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10
【活动目标】
1、能初步学唱歌曲,听音乐合拍地跳。
2、引导幼儿了解身体各个部位名称。
3、乐意认识新朋友,有与人合作的兴趣。
【活动准备】
好朋友图片、音乐《我爱洗澡》
【活动过程】
一、热身运动《我爱洗澡》
利用简单的舞蹈提高幼儿兴趣,并提问引出将要学习的`内容。
二、出示好朋友图片,引导幼儿对图片进行观察。
1、教师提问:图上的小朋友都在干什么?他们的表情怎么样?
2、教师小结:我们的身体除了跟老师做运动,还能帮我们认识新朋友。
三、学习歌曲《碰一碰》
1、教师示范歌曲,请幼儿仔细观察老师是怎样认识新朋友的?
2、请个别幼儿跟随音乐寻找自己的新朋友,其他小朋友同老师一起为他们拍手唱歌。
3、引导幼儿说出还能用身体哪些部位来做动作。教师用简单的符号来记录,帮助幼儿对身体各部位名称的记忆。
4、请全体幼儿随音乐邀请客人老师一起做游戏。
四、延伸活动
今天我们认识了这么多新朋友,让我们到外面去寻找更多的新朋友吧!
【附歌曲】
碰一碰
1=C2/4
134|53|64|2---|134|53|42|1---|
找一个朋友碰一碰,找一个朋友碰一碰,
44|6---|XXXX|XO|OO‖
碰哪里?鼻子碰鼻子真好玩!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11
科学:动物的尾巴
活动目标:1、知道不同的动物尾巴形状不同,并初步感知尾巴的功能。
2、在活动过程中能培养幼儿仔细观察和谈论的能力。
3、激发幼儿对尾巴的兴趣。
活动准备:物质准备:课件,背景图,动物图片若干。
经验准备:有去动物园参观小动物的'经历。
活动过程:
一.设置情景、激发兴趣。
师:今天呀,老师想带你们去树林里玩一玩,你们愿意吗?看,真漂亮呀,树林里有些什么呀?
二.观察尾巴、感知不同。
1、捉迷藏:感知金鱼、马尾巴形状的不同。
2、用分别先出示松鼠、孔雀身体的方法说说尾巴形状。
3、小结:尾巴长在身体的后面,不同的动物尾巴不同。
三.操作游戏、巩固知识。
1、操作要求:看一看,说一说,贴一贴。
2、幼儿操作。
3、小结:你们真棒,帮这些小动物们都找到了尾巴,小动物说要谢谢你们,小朋友,谢谢你们!
四.儿歌渗透、了解作用。
1、让幼儿试述4种动物的尾巴的功能。
2、老师通过儿歌的形式来说一说这4种动物尾巴的功能。
3、小结:原来小动物不仅长着漂亮的尾巴,而且这些尾巴用处还真不小啊!
4、通过儿歌《尾巴的用处》加深幼儿对尾巴作用的了解。
五.延伸活动、拓展经验。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12
材料准备:
地球仪、地球宇宙图、地球内部构造模型
制作方法:
成品
实验操作:
让幼儿通过观察、操作,了解有关地球的简单知识。
教师指导建议:
1、引导幼儿观察地球内部构造模型,初步了解地球内部的结构。
2、引导幼儿观察地球宇宙图,了解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以及地球的`卫星——月球。
3、指导幼儿自由转动地球仪,简单了解地球表面的知识,寻找中国在地球仪上的位置。
拓展与替代:
提供地球拼图,供幼儿操作。
科学小知识
人类生活的地球是宇宙中的一个天体,是太阳系由内到外的第三颗行星,其形状为不规則的旋转椭球体,年龄约40亿~50亿年。此外,它还有一颗天然卫星——月球,在绕着它旋转。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0千米,地球的内部结构由内到外依次是地核、地幔和地壳,其中地壳的平均厚度是33千米,地幔的平均厚度是2800多千米。地球表面约71%是海洋(在地球宇宙图或地球仪上的蓝色区域),29%为陆地。陆地分为七大洲: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欧洲、大洋洲和南极洲;海洋则包括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和北冰洋4个大洋及附属海域。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13
设计意图:
橘子吃起来比较简单,是一次让孩子自己动手的好机会,并且在活动中渗透了很多内容,通过孩子多种感官的运用,来了解橘子。
本次活动分为三个环节:第一环节猜橘子——孩子通过摸一摸、闻一闻、看一看,认识橘子的外部特征;第二环节剥橘子——了解橘子内部的特点并找到剥桔子的方法,为第三环节打下基础;第三环节尝橘子——每个孩子尝试自己动手剥橘子,并且和同伴一起分享。
教学目标:
1.在看看、摸摸、闻闻、尝尝、说说中,感知橘子的基本特征。
2.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增强自己动手的能力。
教学准备:
橘子若干,盒子一个
教学过程:
一、猜橘子——运用多种感官,了解橘子的特点
1.教师把橘子放在盒子里:今天,老师收到了一件礼物,就在这个盒子里,会是什么呢?(摇一摇盒子)。
2.请小朋友上来摸一摸,是什么形状的?摸上去是什么感觉?
出示橘子:闻闻橘子什么味道的?(酸酸的有点香)
谁来说说橘子长得什么样子?(圆圆的)
3.小结:橘子是圆圆的,颜色橘色的,摸上去不是那么滑的,闻起来酸酸香香的。
二、剥橘子——进一步感知橘子的特征
1.橘子应该怎么吃呢?
(可以把橘子皮剥下来吃)
2.闻闻橘子皮的`味道,橘子里面是什么样子的呀?
小结:一个圆圆的橘子里面住着很多橘子宝宝,一瓣瓣的橘子手拉手围成圈。
三、尝橘子——尝试自己动手剥橘子并品尝
1.这么香的橘子,好想尝尝看,吃东西以前先要做什么?
老师先示范洗手、剥橘子、分橘子。
2.幼儿品尝橘子
教师鼓励幼儿自己动手剥橘子,并和同伴分享,说说橘子的味道。
课后反思:
橘子是孩子们随处可见的水果,也经常吃橘子,橘子对孩子来讲最平常不过了,这么平常的水果,孩子们未必认真观察过,因此,就产生了剥桔子这个活动。
大大小小、黄黄的桔子摆放在孩子们面前,孩子们的兴趣大大的提了起来,我没有直接让孩子剥橘子,而是先让孩子应用视觉来感知橘子,看一看橘子是什么颜色的?橘子的特征是什么,接着让孩子们应用嗅觉来感知橘子,闻一闻还没有剥开的橘子是什么气味?再接着让孩子们应用触摸觉来感知桔子,摸一摸桔子的表面摸起来是什么感觉?
以上的活动进行过后,真正剥桔子的时候到了,孩子们个个迫不及待的进行剥橘子活动,大部分孩子都剥的很好,不需要老师的帮忙,小部分孩子还是有点不会,当把橘子剥好了小朋友自己会闻闻橘子,在把橘子一瓣一瓣地掰开来数。然后孩子们最喜欢的环节到了——吃桔子,一瓣一瓣地吃桔子,边吃边说一说桔子的味道,是最美的生活。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14
一、教学目标:
1、培养幼儿对摩擦起电的兴趣,了解关于静电的简单知识。
2、启发幼儿发散思维,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和操作能力。
二、教学准备:
幼儿每组放两个小筐,一个筐内装有塑料尺、塑料笔、铅笔、竹筷、铁棒、绸布、碎纸屑、线手套、手帕;一个筐内装有剪刀、彩纸。
幼儿每组放有与幼儿人数相同的有机玻璃板(用积木垫起来一点)若干,电吹风一个,画纸一张。
三、教学进程
(一)擦一擦、吸一吸
1、今天,看看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什么?
(向幼儿介绍放有各种材料的小筐内的物品)我们一起来玩一玩!
(幼儿操作、自由探索)
2、根据幼儿在操作中的发现,引导幼儿想一想、试一试怎么做才能让小棒把纸屑吸起来?
(幼儿有目的的操作、探索)
3、提问:请小朋友说说哪些小棒可以把碎纸屑吸起来,你是怎么做的?
(请几名幼儿演示并讲解自己的做法,再让家都试一试)
4、为什么塑料尺、塑料笔和绸布摩擦后可以吸起碎纸屑?(幼儿思考、讨论)
告诉幼儿:两个物体在一起摩擦会产生静电,叫做“摩擦起电”。塑料尺、塑料笔和绸布摩擦产生静电,因此吸起了碎纸屑,塑料的物品容易产生静电。
5、请小朋友再试一试,塑料笔和尺还可以和哪些别的东西摩擦产生静电,吸起碎纸屑。
让幼儿探索发现:用丝绸、手帕、手套、衣服、头发来摩擦塑料尺和笔都可以产生静电,将纸屑吸起来。
(二)做一做:彩碟飞舞
1、老师还给每组小朋友准备了有机玻璃板,现在请每个小朋友用老师给你们准备的彩纸剪两个蝴蝶,放在有机玻璃板下面,然后想一想,怎么让这些蝴蝶飞舞起来?
(幼儿操作探索)
2、幼儿上台演示自己操作的方法,家看看哪种方法会让蝴蝶飞舞的更好(双手戴上手套快速地摩擦有机玻璃板,因为摩擦起电,使蝴蝶飞舞)。
(三)墙上贴画
1、老师这儿有一张美丽的画,请小朋友想一想,怎样不用胶水和糨糊把这张画粘到墙上?
(请幼儿想办法并上台试一试)
2、老师演示并讲解
用电吹风把这张画吹一吹,再放到墙上抹几下,画就能粘到墙上保持一段时间。
3、为什么画纸吹一吹、再摩一摩就可以粘到墙上呢?
幼儿讨论、发言。老师引导幼儿发现被吹过的纸变干燥了。再让小朋友做一做。
4、请小朋友仔细听录音:静电的'自述
我的名字叫静电,自然里到处都有我的存在。从一粒灰尘在空中飘荡,到震天动地的电闪雷鸣,都有我静电的作用,平时我很安静,人们不容易注意到我,可是当两个物体摩擦的时候,人们就会发现我了,科学家把这种现象叫做“摩擦起电”。除了塑料小棒摩擦绸布可以吸起纸屑、手套摩擦有机玻璃板可以让蝴蝶飞舞,平时小朋友梳头的时候有时会感到头发跟着梳子飘了起来,那也是我在和小朋友开玩笑,另外,我喜欢干燥的环境。在空气干燥的冬天,有时小朋友的手和别人猛的一碰,会感到被电了一下,还有小朋友晚上脱毛衣的时候会听到“滋拉滋拉”的声音,关了灯还能看到亮光,那也是我。现在你们认识我了吧!
(四)总结:
原来是这样。今天我们小朋友认识了神奇的静电,知道了静电是怎么产生的、哪些东西容易产生静电,还懂得了有关静电的许多知识,自然里蕴藏着无穷的奥秘,等着小朋友去发现、去探索。老师在科学区里还为小朋友准备了许多材料,小朋友可以在活动时继续玩产生静电的游戏。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15
活动目标
1。感知5以内的数量,能按点卡匹配相应数量食物的图片。
2。乐意参与活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胸前有兜兜的绿色围裙,供幼儿系上扮毛毛虫,与故事内容相应数量的食物小图片若干,根据故事(附后)制作的大图书一本,1~5点卡、毛毛虫贴画、纱巾各若干条,欢快的音乐伴奏带。
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激趣
师:今天天气真好,毛毛虫们快到草地上来玩吧!
(在欢快的音乐伴奏下,师生一起模仿毛毛虫快乐地在草地――绿地毯上爬行、嬉戏,教师不时地用头轻轻触碰幼儿的头或用脸轻轻地贴近幼儿的脸,并大声地招呼:“你好!”“你真可爱!”……在教师的感染下,幼儿也快乐地相互碰碰头、贴贴脸,整个气氛轻松、快乐而友好。)
二、寻找食物――感知5以内的数量
1。师:宝宝们肚子有点饿了吧?我们去找些东西吃。
师生在草地上边爬边寻找食物,教师依次向场地撒小图片(一个苹果→两只梨→三根香蕉→四颗葡萄→五片树叶)。根据幼儿在场地上聚集的情况,可不断变换着方向向空处撒小图片,保证幼儿有足够的活动空间。
2。提问:你找到了什么?数数有几个?
师:赶快把这些好吃的食物吃掉吧。――幼儿“啊呜啊呜”,将图片放进胸前的兜兜里。
(教师通过集体、个别提问的形式,引导幼儿观察并手口一致地点数图片中的食物数量,鼓励幼儿大胆表述。此环节中,教师关注的重点是能力较弱的幼儿,让他们也能准确点数出图片中的食物数量,获得成功的体验。)
三、欣赏故事――拓展对数量的.认知
1。师:宝宝们坐下来休息一会儿吧!(幼儿围坐在老师身边)有一只有趣的毛毛虫,它也出来找东西吃,它找到了哪些好吃的东西呢?
2。师生共同阅读大图书,让幼儿在看看、说说、数数、猜猜中,巩固对数量的认知。
(色彩鲜明、富有童趣的画面深深吸引着幼儿,教师适时的提问――“毛毛虫找到了什么”“有几个”“一起来数一数”不断引导着幼儿去观察和思考,让幼儿的注意力始终追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
四、点卡找朋友――匹配相应数量的食物
1。师(出示点卡,点子数代表第×天),提问:毛毛虫第一天吃了什么?第二天又吃了什么?第三天……
2。操作活动。幼儿每人取一张点卡,将兜兜中的小图片,按数量匹配到卡片中相应点子下面的空格里。(图片的反面贴有双面胶,操作时,幼儿只需撕去面纸,即可将图片贴在卡纸上。)
3。活动评价。操作正确的小朋友在其额角上贴上毛毛虫贴画以示奖励,在同伴和教师帮助下完成的幼儿同样在其额角上贴上毛毛虫贴画以示鼓励。
五、毛毛虫变蝴蝶――感受快乐
1。师:毛毛虫吃饱了,它找到了一片树叶,趴在上面睡着了。醒来的时候,毛毛虫的脚不见了,长出了一对美丽的翅膀,毛毛虫变成了一只美丽的蝴蝶。
2。师:你们想变蝴蝶吗?让我们也趴在草地上睡一觉吧。(主、配班老师悄悄地在幼儿背后粘贴上翅膀――纱巾,解开围裙。)
3。币:宝宝们,醒来吧!看看你们长出翅膀了吗?
(幼儿惊奇地发现自己真的长出了“翅膀”,音乐声中,师生一起挥舞着“翅膀”飞出活动室。)
活动点评
本节活动充分发掘并利用故事中的数学元素,让幼儿在故事的情境中学习和感知5以内的数量,避免了数学学习的单调和枯燥,增强了活动的愉悦性和趣味性,激发了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中使用的教具十分简单,但很实用。活动前给每个幼儿系上绿色围裙,不仅是毛毛虫角色的标志,围裙上的兜兜也成了毛毛虫的小肚肚,装下了毛毛虫“吃”的各种食物(图片)。操作环节中,给予幼儿贴画奖励,满足了小班幼儿的心理需求和特点,极大地调动了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为了增强幼儿对毛毛虫变蝴蝶这一现象的兴趣,借助纱巾,模拟蝴蝶的翅膀,让幼儿体验舞动“翅膀”的乐趣,给幼儿留下深刻的印象。
活动中,让每一个幼儿都有表现的机会,努力建构有效的师生、生生互动。而且,特别关注能力较弱幼儿的表现,让他们在老师、同伴的帮助下,也能获得成功的体验,保证每一个幼儿能快乐地在活动中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
附录:
故事:毛毛虫
一条绿色的毛毛虫,爬呀爬呀,它的肚子饿了,想找一些东西吃。
第一天, 它看见了一个红苹果,“啊呜、啊呜”大口吃掉了。
第二天, 第二天,它发现两只黄梨子,“啊呜、啊呜”大口吃掉了。
第三天, 第三天,它找到三颗紫葡萄,“啊呜、啊呜”大口吃掉了。
第四天, 第四天,它又发现了四块咖啡色的巧克力,“啊呜、啊呜”大口吃掉了。
第五天, 第五天,它找到五片绿树叶,又“啊呜、啊呜”大口吃掉了。
毛毛虫的肚子不再“咕噜咕噜”叫了,它快乐地趴在叶子上说:“我要结一个茧,把自己包起来,好好睡一觉。”
过了几天,毛毛虫醒来了。它的脚不见了,长出了一对美丽的翅膀。它说:“我变成一只美丽的蝴蝶啦!”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01-10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04-30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精】01-09
幼儿园小班有趣的静电科学教案06-14
(实用)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06-18
(荐)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06-13
(必备)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05-15
[热]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06-17
《蒲公英》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11-21
【荐】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06-23
文章代写服务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