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聚优范文网>幼师资源>幼儿教案>幼儿园大班艺术活动教案

幼儿园大班艺术活动教案

时间:2024-09-12 16:25:56 幼儿教案 我要投稿

幼儿园大班艺术活动教案通用15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时常需要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幼儿园大班艺术活动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幼儿园大班艺术活动教案通用15篇

幼儿园大班艺术活动教案1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了解提线木偶的人文背景,

  2、能力目标:①掌握提线纸偶的制作方法;

  ②能够熟练操作控制提线纸偶进行表演

  3、情感目标:通过利用废旧物品自制提线纸偶,体会到提线纸偶创作的乐趣和完成后的喜悦,提高其动手能力及兴趣,养成热爱生活的态度和观察生活的'习惯。

  教学重点:提线木偶的人文背景。

  教学难点:提线纸偶的制作方法及操作。

  教学:

  过程揭示课题:“变废为宝之提线纸偶的制作”

  一、介绍传统提线木偶的人文背景

  提线木偶,古称“悬丝傀儡”,是中国传统木偶戏的类型之一。它始于秦汉,兴于唐宋,有“戏曲鼻祖”称谓,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是我们中华民族祖先留下的极为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二、出示提线纸偶

  用提线纸偶“呱呱”来介绍提线纸偶的材料来自生活中的废旧物品

  三、讲解并演示提线纸偶的制作过程

  1、介绍制作材料和用具

  2、制作步骤

  (1)第一步:制作模板

  将需要制作的人物或动物的头部形象画在卡纸上,如有手和尾巴也可一并画出。

  (2)第二步:剪裁并粘贴

  将卡纸上的造型依次剪下进行组合粘贴,并用相应颜色的卡纸将纸筒覆盖。

  (3)第三步:制作纸偶

  首先,在纸筒上端用螺丝刀打上对称的两个洞,接着将剪好的绳子(约20cm)从洞中穿过并打结,此为纸偶的手臂;再准备两条绳子(约10公分)穿上瓶盖并打结,然后将绳子另一端粘在纸筒下端,此为纸偶的双腿;最后将纸偶的头和尾巴粘在纸筒上。

  (4)第四步:连线

  将一次性筷子十字交叉固定在一起(可以用线绳固定,也可以用热熔胶固定),确定好绑线位置,再将提线(细鱼线)与偶头,四肢依次连接起来(注意连接的顺序)。有了这些连接,纸偶就有了生命。

  四、演示提线纸偶的玩法

幼儿园大班艺术活动教案2

  活动目标:

  1、认识几种常见树的叶子(银杏树、棕树、杉树)2、能将树叶用直接粘贴或剪的方式完成一幅简单的作品3、喜欢参加手工活动,激发幼儿的创造想象力活动准备:1、已制作好的几幅树叶粘贴画。

  2、树叶若干,幼儿每人一支固体胶,一把剪刀,一张白纸。

  3、幼儿以往的关于粘贴,用剪刀的经验准备。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寻找神秘礼物,引发幼儿兴趣事先将树叶藏在某位小朋友的身上,请一位幼儿在老师的指令下去把它找出来二、认识几种常见树的叶子1、打开礼物(银杏叶),提问:这是什么树的叶子?这片叶子像我们生活中的`哪些东西?

  :

  银杏树的叶子像把扇2、认识棕树的叶子。提问:这是什么树的叶子?平时在哪里见到过它?这片叶子像什么?

  2、用相同的树叶做成一幅范画,边做边讲解粘贴的注意事项3、提问:没有与物体相似的树叶时,应该怎么办?用剪刀剪出我们想要的形状。用这种方法再制作一幅相同的范画。

  :

  我们既可以将树叶直接粘上去,也可以将树叶剪贴成我们所需要的形状粘贴上去。

  四、幼儿自己动手制作树叶粘贴画,教师巡回指导。

  五、幼儿互相展示自己的作品,交流经验,将好的作品粘贴到艺术角活动反思:本次活动在技能目标上达成度不是很好,幼儿受到了讲解范画的影响,大都做的是讲的范画,其他几幅范画对幼儿的启发不是很明显,在对其他几幅范画的讲解过程也是一带而过,没有从根本上启发幼儿的思维。所以,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少使用范画,尽量让幼儿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先自己做,然后老师再引导,这样更能体现幼儿的主体性。

  另一方面,对幼儿的了解度不是很够,大多数幼儿都不太会用剪刀剪出想要的形状,这种方式对幼儿来说太难,如果去掉这个方式,让幼儿直接按照树叶的形状粘贴成画可能幼儿的表现要好一些。

幼儿园大班艺术活动教案3

  一、活动名称:

  《什么动物你猜猜》

  二、活动目标:

  1、尝试创编歌词,体验合作交流的快乐。

  2、尝试探索山歌对唱的形式,能主动大胆地参与活动。

  3、培养幼儿善于思考,勇于接受挑战的品质。

  三、活动内容及重点,难点分析

  《什么动物你猜猜》这个活动,是一首创编歌,模仿《对歌》的形式,具有我国少数民族山歌的特点,曲调优美,琅琅上口,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供幼儿创作歌词。本节歌曲创编存在着许多重点和难点,比如说,创编动物谜面,设计图谱,创编歌词等。

  四、活动对象的分析

  大班幼儿年龄在5――6之间,具有较强的模仿能力,他们探索欲望极强,善于思考,喜欢接受挑战。幼儿通过这种形式的歌曲创编,尝试自己填词,尝试自己将猜谜匹配到已经熟悉的歌曲旋律之中,深受孩子的喜爱。

  五、活动策略与活动设计

  在《什么动物你猜猜》这一创编活动中,我运用猜谜游戏,创编动物谜面,观看电脑课件等丰富幼儿创编内容。采用“抛绣球”游戏,创作画方式以调动幼儿的积极性,锻炼幼儿,丰富幼儿情感。

  六、活动媒体设计

  本次活动中,我所采用的媒体包括电脑、课件,在活动中,让幼儿观看电脑课件,“可爱的动物”丰富幼儿的创编内容。

  七、活动过程设计与分析

  1、出示图谱,师幼合作复习演唱歌曲《对歌》。

  2、出示动物图片,森林中要开“动物音乐会”,动物们想请大家把它们也编到歌曲中,让小动物们也有自己的歌。

  设计思路分析:幼儿通过观看动物图片,为幼儿下步创编动物谜面打基础。

  3、教师创编一个动物谜面。例:哎,什么鼻子长又长咧?嗨长又长?请幼儿尝试直接与教师对唱,唱出谜底。

  4、强调第一段应编出四种有关动物特征的谜面,第二段要唱出是什么动物的谜底。

  5、观看电脑课件“可爱的动物” 丰富创编内容,请幼儿分组讨论,尝试按乐曲创编出四种有关动物特征的谜面。

  多媒体应用分析

  经验证明:幼儿在活动进行中,对所创编的.动物形象已有所枯竭,为了丰富幼儿的创编内容我采用了放电脑课件,来调动幼儿的创编积极性。

  6、请个别幼儿示范唱出所编的歌曲谜面,其余的幼儿直接接唱出谜底,教师及时出示相应的动物图片帮助幼儿记忆歌词。

  幼儿创编热情十分高涨,教师采用对唱等多种名作形式,让幼儿抛绣球唱歌,从而能使幼儿主动大胆地参与活动。7、尝试多种合作形式演唱歌曲,并引导幼儿运用体态动作来表达歌词。

  8、游戏“抛绣球”。向主动参与对歌活动的幼儿抛发纸绣球以调动积极性。

  9、分组活动

  (1)创作画《什么动物你猜猜》,以绘画形式创作歌词,与好朋友互相对唱。

  (2)选择自己喜欢的动物图片,创编歌词,再与好朋友互相对唱。

  (3)小组合作设计图谱,并开展对歌游戏。

  在创编活动结束时,我采用如:创作画等多种活动,让幼儿对活动内容进行巩固,从而体验幼儿之间合作交流的快乐。

幼儿园大班艺术活动教案4

  【活动目标】

  1、欣赏歌曲柔美的旋律和美妙的童声。

  2、通过语言描述、倾听音乐以及身体动作的参与,体验歌曲和谐、舒缓的意境。

  3、乐意参与音乐欣赏活动,感受想象的愉悦。

  【活动准备】

  音乐、课件

  【活动过程】

  1、师生共同欣赏歌曲,萌发对歌曲的第一印象。提问:“听了这首歌,你有什么样的感觉?”“这首歌是大人唱的还是小朋友唱的`?它的情绪是欢快的、还是柔和的?”

  2、分段欣赏。

  (1)欣赏第一段。

  “歌里唱到了什么?你现在有什么感觉?”“在这样一个漆黑的夜晚,天上的星星一闪一闪,你们觉得小虫儿会思念谁?”“谁来做个思念的样子?”

  (2)欣赏第二段。

  “这次又唱到了什么?听了这段你有什么感觉?小虫儿会想谁来陪它?”“谁来做一做星星

  流泪和玫瑰枯萎的样子?陪伴怎么做呢?”

  (3)欣赏第三段。

  “听到这里,你又有什么样的感觉?小虫儿怎么样了?花儿又怎么样了?”“天这么黑,风这么吹,小虫儿还在继续飞吗?它在寻找什么?你觉得他勇敢吗?”“谁来学一学现在的小虫儿?”

  3、完整地欣赏歌曲,鼓励幼儿自由地加入身体动作。

  4、欣赏课件。

  讨论:“这部动画片里还有一个小客人叫东东。他在思念谁?他有什么愿望?你觉得他的愿望会实现吗?他需要怎么做呢?”“当你很孤独的时候,你会怎么样?你会想到谁?你会做什么让对方感受到你在思念他?”

  5、再次完整地欣赏歌曲,结束活动。

幼儿园大班艺术活动教案5

  【材料】

  1.原开牛皮纸、红纸、白纸

  2.中性笔

  【玩法与建议】

  1.快乐勾边。

  ○1将纸铺平,幼儿躺在纸上摆任意造型,另一名幼儿用中性笔将整个人物在纸上勾边。

  ○2延边将整个人物剪下,在剪下的人物造型上创意剪贴出眼睛、鼻、嘴巴,服装的花纹等。

  ○3剪好后贴在原开纸上。

  要求:将贴出穴的纸沿卡纸剪掉。

  2.借形想象。

  ○1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想象。

  ○2剩下的纸借形想象剪出各种小动物。

  ○3剪好小动物后,贴在人物形象旁边,丰富背景。

  ☆活动三:海洋动物借形想象(小型剪纸)☆

  【材料】

  a4纸大小的.牛皮纸、红纸、白纸、剪刀

  【玩法与建议】

  1.快乐剪纸

  ○1将a4白纸剪掉光边,任意剪出不同造型。

  ○2在剪下的造型上展开借型想象海洋动物,创意剪贴出眼睛、鼻、嘴巴,花纹等

  ○3剪好后贴在a4的红纸上,剩下的纸用来剪出大小不同的形状丰富背景。要求:将贴出穴的纸剪掉。

  2.交流。

  ○1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想象。

  ○2讲一讲自己的作品。

幼儿园大班艺术活动教案6

  活动目标:

  1、能根据音乐结构初步掌握舞蹈动作。

  2、尝试在集体舞知道交换舞伴的技巧。

  3、体舞的乐趣,体验合作的快乐。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已有集体舞经验。

  2、手腕花2种颜色各17个。

  活动过程:

  一、律动进场。

  师:小朋友们伸出我们带魔法手环的手,跟客人老师问好吧。今天请小朋友带着魔法手环跟黄老师一起去参加舞会吧。

  二、感受音乐结构并学习魔法语。

  1、倾听音乐,初步感知节奏。

  师:舞会开始前,我们要先来听一段音乐,让我们认真的来听一听。

  师:听到这首音乐你想做什么动作呢?

  2、第二遍:欣赏教师配上魔法词的音乐,感受音乐的节奏。

  师:老师还为这首好听的音乐,配上了魔法咒语,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3、第三遍:边欣赏音乐,边看教师示范动作。

  师:老师不仅为这首音乐配上的了好听的词,还配上了好看的动作,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吧。欣赏完,小朋友要告诉胡老师,我是先伸出那只手去邀请小朋友的。

  4、学习魔法语词及动作"找找,找朋友,找到一个好朋友,好朋友,你好,好朋友,你好,握手吧,准备出发"。

  (1)幼儿边念变练习。

  师:小朋友们一起跟老师来学一学吧!

  (2)配上音乐边念边练习动作。

  师:我们把魔法咒语放在心里念,跟着音乐来练习。

  三、邀请游戏。

  1、教师示范邀请朋友。

  师:学会了魔法语,让我们用魔法咒语来邀请舞伴吧。黄老师先来示范一下,小朋友们认真看。

  2、学习邀请朋友。

  师:现在粉色手环的小朋友,去邀请绿色手环的小朋友。

  师:找到好朋友的时候我们的心情是什么样的呀!(引导幼儿面对自己的好朋友要面带微笑)

  四、学习双圈集体舞。

  (1)教师示范依次换舞伴的方法。

  师:让我们去参加舞会吧,请绿色手环的小朋友站在绿色的点上。请粉色手环的小朋友,找一个绿色手环的小朋友面前站好。当念到:"准备出发"师问:小朋友们我们要往哪出发?

  指导要点:一次只能一个舞伴,朝着魔法花环的方向走。

  师:我们在念到哪句魔法咒语就应该找到好朋友呢!

  (2)指导外圈幼儿交换舞伴。

  指导要点一:里圈的幼儿明确位置不变,外圈的幼儿明确运动的方向。

  指导要点二:注意与应邀朋友的交流。

  师:在邀请好朋友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呢!带着我们刚才发现的问题再来一遍,看看这一遍能不能成功。

  (3)指导里圈幼儿交换舞伴。

  指导要点一:里圈的'幼儿明确运动的方向,外圈的幼儿明确位置不变。

  (4)全体幼儿配乐进行游戏,感知换舞伴的技巧。

  师:现在舞会的国王要求参加舞会的朋友都要换舞伴,小朋友们记住自己交换舞伴的方向了吗?舞会开始啦!

  指导要点一:绿色手环的小朋友朝逆时针方向走,粉色手环的小朋友朝顺时针方向走。

  指导要点二:里外圈交换位置,粉色手环的小朋友朝逆时针方向走,绿色手环的小朋友朝顺时针方向走。

  (5)完整跳集体舞体验成功的乐趣。

  活动延伸:小朋友们舞会结束了,跟着老师去参加下一个舞会吧,自然结束活动。

幼儿园大班艺术活动教案7

  设计意图:

  我们的生活中到处充满了奇妙而有用的线。幼儿对什么是“线”,哪里有“线”,抽象的“线条”概念有浓厚的兴趣,探索两点之间可以形成哪些千变万化的线条,这些线条又可以构成什么样的图案。

  通过此次活动,孩子们学习古代传统手工艺——十字编的基本方法,感受中华文化中的编织工艺。孩子们张开好奇的眼睛,展开想象的翅膀,用敏锐的心去感受,用细腻的心灵去创作,在“线”的千变万化中尽情享受探索、发现和创造的乐趣。

  活动目标:

  1.学习十字编的基本方法。

  2.能够掌握十字编的基本方法,并进行创造编织(米字编)。

  3.感受编织工艺——十字编的规律美。

  活动准备:各色毛线绳若干、树枝或木棒等。

  活动重点:学习十字编的基本方法。

  活动难点:掌握十字编的`基本方法。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1.PPT出示蜘蛛先生,导入情境。

  师:亲爱的小朋友们,你们好。我是蜘蛛先生。我是一个天生的艺术家。瞧,这就是我的艺术品。它是我吐丝织的网。请你仔细观察,我织的网是有规律的哦。(PPT演示有规律的网)

  2.设置情境,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师:小朋友们,你们想不想编织一个我这样有规律的网呢?我国地大物博,物产丰富,在我们传统的手工艺中,有一种叫做十字编的方法。千百年来,古代的人们用他们的巧手制造了许许多多的工艺性很强的生产、生活用具或装饰用品。

  (二)基本活动

  1.欣赏各种十字编的艺术作品。

  师: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十字编的艺术作品吧。

  2.视频演示十字编的基本方法。

  (1)介绍准备的材料。(视频演示材料准备)

  师:我们一起来学一学十字编的编织方法吧。我们需要准备的材料有——各色的线绳、木棍或树枝、数字标号、彩穗等。

  (视频演示制作方法)

  制作方法:

  (1)用毛线将两根木棍交叉绑好。

  (2)将木条翻过来,把线拉到A下方开始编。

  (3)把毛线从A拉到B,绕木条一圈。

  (4)依此方式,把线接着从B绕到C,从C绕到D,再从D回到A。绕的时候要拉紧。

  (5)可以换接不同颜色的毛线,继续按照原来的方式缠绕,编织出不同的花色。

  (6)完成后,在顶端多绕几圈固定。

  (7)最后在顶端编个小圈,再把多余的线剪掉,就可以当挂饰。

  (三)结束活动

  欣赏作品,教师小结。

  师:亲爱的小朋友们,今天我们学习了传统手工艺——十字编的方法。我们也可以像蜘蛛先生一样,编织出五彩的艺术作品,做一个小小艺术家。

幼儿园大班艺术活动教案8

  活动目标:

  1、学习集体舞,初步掌握固定的动作模式,初步学习跳集体舞。

  2、能根据尾音的变化,及时准确交换舞伴,享受交换舞伴并与同伴共舞的快乐。

  3、努力尝试在交换舞伴处独立做出即兴动作,体验集体舞的快乐。

  活动准备:

  1、了解幼儿对集体舞的经验。

  关键概念:单圈、双圈、面向圈上、面向圆心。

  2、初步听音乐,了解音乐的结构。

  3、了解幼儿的游戏经验:组织幼儿玩“听铃鼓摇奏声音的长短变化及时交换同伴”的游戏

  4、乐曲——《问候舞》。

  5、手腕花若干,分两种颜色(红色与蓝色)

  6、红苹果贴纸若干

  活动过程:

  一、歌曲《幸福拍手歌》:唱出欢乐的情绪,并在空拍处按节拍做出合拍的动作(如拍手、跺脚、拍肩等)。

  二、学跳集体舞《问候舞》

  1、单圈玩“照镜子”游戏,了解固定的动作模式。

  (1)教师提议玩“照镜子”游戏。

  教师:小朋友,你们照过镜子吗?今天,我们来玩一个照镜子的游戏。

  教师与一个幼儿玩游戏,提醒两个人的动作是一样的。

  (2)教师先引导幼儿提议用一个动作替换的前一个动作,再带领全体幼儿练习。

  教师:谁来想一个好看的动作,我们一起来学一学。

  (3)邀请几名幼儿轮流做领头人,和全体幼儿玩“照镜子”游戏。(跟钢琴)

  教师:现在请几个小朋友轮流来做好看的动作,我们一起学。

  3、双圈玩“照镜子”游戏,尝试两人的配合。

  (1)提取幼儿最喜欢的两个动作,集体操练。

  教师:请手戴蓝色花的男小朋友举手,向前一步走,(放下)

  请手戴红色花的`女小朋友找到好朋友,男小朋友向后转。

  找到好朋友了吗?

  (2)站双圈,面对面随乐玩照镜子的游戏。(跟钢琴)

  4、学习交换舞伴。

  (1)以游戏形式,听语言指令,外圈移动交换舞伴。

  教师:你见到了好朋友是怎样和他打招呼的呀

  请个别幼儿说说并做动作。(握手、挥手、拥抱等)

  (2)听音乐换舞伴。(跟钢琴)

  5、完整随音乐跳双圈集体舞。

  (1)师生共同迁移已有经验梳理舞蹈结构。

  教师:刚才我们玩了几个游戏?我们把这几个游戏连在一起就是一个好看的舞蹈。

  (2)教师邀请舞伴演示。

  教师:我请一个好朋友和我一起跳。(跟着钢琴声跳一遍)

  (3)幼儿站双圈尝试,了解舞蹈结构。

  师:听着音乐,我们照镜子时做什么动作?

  (4)幼儿随乐完整舞蹈。(一遍)

  (5)再次随乐完整舞蹈。(跟着磁带音乐)(一到两遍)

  教师:小朋友跳得真好看,这一次我们要加大难度了,跟着录音机里面的音乐来跳一跳。

  6、结束活动

  幼儿从双圈回到单圈,坐下。

  教师:今天小朋友们玩得开心吗?下次我们再想一些更好看的动作加到舞蹈中去。

幼儿园大班艺术活动教案9

  活动目的:

  1、引导幼儿利用折、剪等多种技能大胆想象设计出造型新颖的手提袋。

  2、引导幼儿用学过的花纹或自身创作花纹装饰手提袋,要求花纹匀称、色彩鲜艳

  3、培养幼儿的发散性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

  活动准备:

  物质:长方形白纸每人一张,彩笔,剪刀,胶棒,范样。

  知识:幼儿能够掌握几种装饰性花纹,能够使用剪刀。

  活动重点:

  引导幼儿发挥自身的想象力,设计出与众不同的手提袋。

  难点:幼儿裁剪的花纹要均匀,装饰花纹要有连贯性。

  活动方式:

  集体、个别

  活动过程:

  一、导入出示范样引起幼儿的兴趣。

  教师出示范样请幼儿观察。老师做的手提袋有那几种?它是怎么制作出来的?

  二、展开

  1、教师讲解立体型手提袋的制作方法。

  将正方形纸短边对折两次,在不开口的一方剪出一排花纹。将纸打开至短边对折一次的状态。将剪开的小三角形向下翻折,涂上颜色。将对折的两面粘贴起来,粘贴上把手。一个手提袋制作完。将制作好的手提袋再装饰上漂亮的.花纹。

  2、幼儿园里要举行手提袋制作大赛,你们想参与吗?刚才陈老师教给小朋友们制作了一个立体的手提袋,你们也可也发挥想象力制作其他形式的手提袋。最后我们来评出射击竞赛的一、二、三等奖。

  3、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指导幼儿:(1)剪刀的平安使用。

  (2)用剪刀剪的方向。

  (3)提包两面的粘贴和把手地粘贴。

  4、作品将评。

  将幼儿的作品展示到白板上。

  (1)提包制作的完整性。

  (2)美观性。

  对选出的设计师颁发奖品。

  三、结束

  1、幼儿收拾资料。

  2、教师将优秀作品放到美术区展示。

幼儿园大班艺术活动教案10

  活动目标

  1、欣赏各种月饼外形的美。

  2、尝试制作月饼,体验创作的乐趣。

  3、引导幼儿能用辅助材料丰富作品,培养他们大胆创新能力。

  4、尝试通过动作和色彩来感知美、创造美。

  活动准备

  1、课件准备:奇奇月饼店图片;各种月饼图片。

  2、纸面教具:月饼店字样。

  3、材料准备:(1)师幼共同收集各种月饼盒。(2)橡皮泥、美工板、牙签、小纸盒、彩带、彩纸、剪刀等材料和工具。

  活动指导

  1、自由欣赏。

  ★引导语:奇奇的月饼店就要开张了。今天,它送来了许多月饼,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吧。

  ★引导幼儿自由欣赏,看一看月饼上有什么图案,议一议为什么要设计这样的图案,比比哪

  一种图案最美、最有特色。

  ★小结:月饼的图案精美、造型独特,体现了我们国家的文化特色。

  2、制作月饼。

  ★引导语:买月饼的人实在是太多了,奇奇忙不过来,让我们一起帮奇奇做月饼吧!

  ★鼓励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设计、制作各式各样的月饼。例如:以黏土做面,以不同颜色的黏土做馅料,包在面皮里做成月饼;用黏土在月饼上做各种花纹的装饰……

  ★引导幼儿与同伴交流分享自己制作的月饼作品。

  3、月饼店。

  ★引导语:小朋友们做了这么多的月饼,让我们一起帮奇奇卖月饼吧!

  ★鼓励幼儿分角色,运用自制的月饼作品玩“月饼店”游戏。

  活动延伸

  1、在美术区提供相关的美工材料,引导幼儿继续制作月饼。

  2、引导幼儿在角色游戏中增加“月饼加工厂”“月饼店”等游戏主题(资源包中提供字样供老师打印)。

  教学反思:

  孩子们学习积极性高。但在开始作画时,相当一部分孩子不敢下笔,在老师的`鼓励和引领后才纷纷动笔画。分析原因,平时锻炼机会不足,缺乏自信心所致,大家认为,活动时间太长,在这次活动中,教师的活动程序清晰有序,过程生动、有趣,方法得当。富于启发性、探究性,更重要的是教师的教态、语言、语气始终充满感染力,深深吸引着孩子们情绪愉快地积极、主动参与到活动中,因此,整个活动过程气氛活跃,效果理想。

幼儿园大班艺术活动教案11

  设计意图

  京剧是我国特有的剧种,京剧脸谱、服饰、唱腔都非常有特点,其鲜艳的色彩,夸张的形象、有一定功夫的动作,都深深地吸引着孩子们。此活动旨在从京剧脸谱入手,让幼儿欣赏京剧的特点,培养幼儿热爱民族文化的情感。

  活动目标

  1、欣赏京剧脸谱鲜艳的.色彩和夸张的形象。

  2、初步了解京剧的特点,知道京剧是我国特有的剧种;激发幼儿对京剧艺术的兴趣,激发幼儿热爱民族文化的情感。

  活动准备

  1、京剧脸谱照片和有鲜明个性的脸谱图画若干。

  2、京剧音乐磁带、电视录像带。

  过程建议

  1、听京剧片断,说说自己的感受及想像的人物形象。

  2、欣赏京剧脸谱的色彩。

  了解脸谱色彩与人物个性之间的关系:黑色脸谱代表个性刚直(如包公),红色脸谱代表忠勇(如关羽),白色脸谱代表奸邪(如曹操),金色脸谱代表神话人物(如:财神、金钱豹、二郎神)。

  3、感受脸谱对称和夸张的图案。

  脸谱上所画的五官都是对称的,比普通人的五官大,眉毛是粗粗的、长长的。眼睛又大又圆,嘴巴又红又大,这就是夸张,目的是让看戏的人一看就知道台上有谁。

  4 、欣赏有趣的图案。

  包公的额头上画有月牙印,财神脸上画有铜钱和便服,二郎神的脑门上睁着第三支眼,孙悟空的脸画得象猴子等。

  5 、听京剧,表演动作。

  延伸提示

  1、制作京剧脸谱。

  2、学唱京剧:《都有一颗红亮的心》。

  3、举行京剧脸谱化妆会。

  4、认识京剧服饰特点。

  5、认识京剧演出时用的乐器:锣、鼓、钹、京胡、板鼓等

幼儿园大班艺术活动教案12

  【活动目标】

  1、仔细观察七星瓢虫的主要特点,大胆设计美丽的外衣和舞台。

  2、尝试运用深浅颜色表现空间的同时能用黑线流畅勾线。

  3、学习用欣赏的眼光评价同伴的作品。

  【活动准备】

  七星瓢虫PPT、教师范画、蜡笔、画纸、知识准备熟悉儿歌《大老虎照相》

  【活动过程】

  1、谈话猜谜语引入。

  谜语:身体半球形,背上七颗星。蚜虫怕见它,棉花最欢迎。

  2、欣赏图片,认识七星瓢虫。教师引导幼儿有序观察,并用语言描述。

  (1)头是什么形状?头上有什么?

  (2)身体是什么形状?身体上有些什么?

  (3)仔细观察,七星瓢虫的翅膀有几个花纹?是什么形状?

  教师小结:七星瓢虫由头、胸、腹三部分组成,头上有一对触角;胸部有六只脚和两对翅膀;翅膀覆盖下的腹部成节状,这样的小虫子就是一只小昆虫。

  3、教师示范绘画,学习用黑线流畅勾线。

  (1)教师示范画七星瓢虫的样子;(先画椭圆形的身体、再画半圆形的头,头两侧有一对半圆形的眼睛,头顶有一对触角。身体用一根横线分成胸部和腹部,两侧共六只脚)

  (2)教师请幼儿大胆想象设计七星瓢虫的外衣并用语言描述;

  (1)提问:你想给它设计什么图案的外衣?

  (3)教师请幼儿大胆想象自己画的七星瓢虫生活在哪里,添加背景并用语言描述;

  (4)教师出示范画,幼儿仔细观察教师作品:(鲜艳的'外衣、彩色的舞台、浅色的背景、黑色勾线)。

  4、幼儿作画,教师指导,提出作业要求。

  绘画的时候注意物体的位置大小是否合适、添画的图案是否有创意、画面是否干净、自己的坐姿是否端正。孩子们,赶快设计吧!

  5、评价活动:用合适的语言描述自己的看法。

幼儿园大班艺术活动教案13

  活动目标:

  1.感知物体振幅的大小与频率的关系。

  2.尝试用强弱的变化来演唱并用肢体动作表现。

  活动准备:

  1.小鼓 2.米粒 3.图片一套

  活动过程:

  一、在实验中感知音的产生及振幅与频率的关系。

  (一)感知音的产生。

  1.出示鼓。这是什么?它会唱歌吗?歌声会是怎么样的?仔细听一听。教师用鼓槌敲击小鼓,请幼儿说一说:“小鼓发出什么声音?”(咚咚咚)集体说一说:“咚咚咚,咚咚咚,小鼓在歌唱”。

  3. 教师再次敲鼓,辨别声音的大小。“小鼓发出的声音一样吗?”什么地方不一样?(一会儿响,一会儿轻)

  4.讨论:鼓的声音哪里来的?(鼓的声音是鼓面振动起来才发出来的)我们怎样才能看到鼓在振动呢?

  (二)感知振幅的大小与米粒跳动的关系。

  1.出示米粒。谁来了?怎样让米粒跳起来?他是怎么跳的?(蹦蹦跳跳)集体学说:“鼓上的小米粒蹦蹦跳跳。”

  2.如果小鼓敲的响,米粒就跳的'怎么样?如果小鼓敲的轻,米粒就跳的低?(教师演示)集体学说:“小鼓敲的响米粒跳的高,小鼓敲的轻米粒跳的低。”

  3.鼓上的小米粒在干什么?集体学说:“鼓上的小米粒蹦蹦跳跳。”

  二、学习歌曲

  1.结合图谱学习歌词。

  2.告诉幼儿歌名,欣赏歌曲。

  3.分句练习,跟随琴声学习有节奏地朗诵歌词。

  4.幼儿随琴声演唱。

  5.尝试用强弱的变化来演唱。(1)讨论:小鼓敲的响,米粒跳的高,应该怎样来演唱?(重一点)小鼓敲的轻,米粒跳的低?应该怎样来演唱?(轻一点)(2)幼儿尝试练习。(3)集体演唱。

  三、学习用肢体动作表演歌词内容。

  1.集体边唱边表演。

  2.自由结对表演。

  四、活动小结:

  今天不但学会了歌曲,还学到了很多知识,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声音的大小与用力有关,用力大,声音响,用力小,声音轻。

幼儿园大班艺术活动教案14

  活动目标

  1.欣赏彩带的不同姿态,感知线条的变化与美丽,对线条进行联想并大胆表述。

  2.能运用图谱记录彩带舞动的轨迹,并根据记录进行身体动作创编,体验自由表现的快乐。

  活动准备

  彩带、勾线笔、图画纸若干,《采茶》音乐。

  活动过程

  一、出示彩带,引导幼儿观察、想象并表述

  1.幼儿观察静止不动时的彩带,发挥想象力,说说它们像什么。

  (1)教师让彩带处于垂直状态,引导幼儿观察,这像什么?(像数字“1”,像海带,像钓鱼竿,像棍子,像蛇……)

  (2)教师手拿彩带的两端,使彩带处于水平状态,让幼儿观察、想象。

  师:现在请小朋友们再看看,这样彩带又像什么?(像独木桥,像减号,像绳子……)

  (3)将彩带放成弧形,继续引导幼儿观察:这又像什么呢?(像笑起来的嘴巴,像天上的月亮,像宝宝的摇篮……)

  2.在音乐伴奏下,幼儿舞动彩带,感受舞动过程中彩带变化出的线条。

  (1)师:今天老师为每个小朋友准备了一条美丽的彩带,让我们跟着音乐变换各种动作舞动彩带,注意看看彩带是怎么跳舞的.。(教师注意收集幼儿的创意,为下一环节的交流做准备。)

  (2)幼儿交流:请幼儿个别演示,教师引导幼儿一同观察、联想,说说彩带舞动出的线条像什么。(像蛇,像陀螺,像毛线团,像龙卷风,像妈妈的卷发……)

  (3)教师在幼儿表达的基础上舞动出与幼儿不同的线条,丰富幼儿的联想。(幼儿想象:像电话线,像波浪,像山峰……)

  二、引导幼儿尝试用图标记录线条,并根据线条进行身体动作的创编

  1.引导幼儿记录自己喜欢的线条:让我们用笔把自己喜欢的线条画下来吧!

  2.展示、欣赏记录的线条。

  3.教师挑选便于用身体动作表现的线条,启发幼儿进行创编:你们记录的线条真漂亮!我们能不能用自己的身体来学这些线条跳舞呢?(启发幼儿根据记录的线条做出不同的身体动作。)

  4.幼儿在优美的音乐中自由表演自己创编的动作。(幼儿用身体的各部分表现,如:手臂不同方位的舞动、躯干的扭动及同伴之间身体上下起伏;手臂在胸前舞出横8字形及用秧歌十字步等表现;用手在不同部位划圈、身体转圈等。)

  5.教师与幼儿协商整理创编的动作,初步形成完整的律动,并共同表演。

幼儿园大班艺术活动教案15

  活动目标

  1、初步探索毛笔是我国古代时发明的书写工具。

  2、轻松愉快地氛围中感受书法的美,激发幼儿对书法的兴趣。

  重点难点

  新接触书法,感受握笔,感受书法之美。

  活动准备

  1、图片、视频、音乐CD、书法作品、黑板、宣纸、毛笔、砚台、墨汁。

  2、新毛笔、笔搁、墨汁、水桶、毛边纸、旧报纸、抹布、盘子。

  活动过程

  一、 听音乐,参观书画展。

  小朋友, 老师今天带你们去参观书画展,好吗?(提前在教室里展出若干书法作品)

  二、 认识毛笔。

  1、小朋友刚才看了许多毛笔,这些毛笔有什么相同的地方?(都有笔杆、笔头)那它们有什么不同呢?(有大小、粗细、长短)

  2、小朋友知道毛笔为什么叫毛笔呢?(笔头是毛做成的)那是什么毛呢?(羊毛、黄鼠狼毛)

  三、观看视频。

  让幼儿知道书法是中国特有的文化,并认识毛笔的种类。

  四、引入故事《墨池》。

  (王羲之是1600年前我国晋朝的一位大书法家,被人们誉为“书圣”,绍兴市西街戒珠寺内有个墨池,传说就是当年王羲之洗笔的地方。王羲之7岁练习书法,勤奋好学。17岁时他把父亲秘藏的前代书法论著偷来阅读,看熟了就练着写,他每天坐在池子边练字,送走黄昏,迎来黎明,写完了多多少少的墨水,写烂了很多的笔头,每天练完字就在池水里洗笔,天长日久竟将一池水都洗成了墨色,这就是人们今天在绍兴看到的传说中的墨池)

  五、 幼儿自由尝试书写。

  1、让幼儿自由探索毛笔的使用方法,并且用清水在毛边纸上写写画画。(请个别小朋友示范一下是怎样握毛笔的?)

  2、请幼儿观看视频,了解握笔的正确书写方式。

  六、 再次尝试书写。

  1、教师做“山”、“力”字的示范。

  2、幼儿进行蘸墨,尝试书写。

  3、作品分享,教师小结。

  4、请幼儿将作品送给客人老师,请客人老师点评。

  七、活动延伸,观看图片。

  提问:毛笔除了写字还可以做什么呢?(画画)

  让幼儿欣赏中国水墨画,认识毛笔出了写字还可以作画。

  八、活动结束。

  快把写好的'书法作品拿出去给隔壁班的小朋友也欣赏欣赏吧…

  活动总结

  书法教学活动需要教师和孩子共同来完成,需要双方互相协作,发挥各自的积极性。因此,孩子们不应只是消极被动地接受,而应积极主动地参与和投入。在本次活动中,孩子们都是初次接触书法知识,对笔墨纸砚等并不了解,作为教师要把握住活动节奏,要分清楚活动中的重难点,要有突出性,让孩子们有清晰的切入点,由易到难。我的课间中有两个视频,活动开展中,我发现视频内容太多,孩子们消化不了,重难点没有突出,不得要领,之后我又重新反思和思考。一个好的教学活动是要以孩子出发,要适于孩子的需要和发展。于是,我调整了活动环节,预留了更多地时间让孩子们去交流、尝试、体验。书法是一种国粹,是我国传统的文化,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我将把这一系列活动继续延伸,培养孩子们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自制力,养成做事耐心、专心、持之以恒的良好习惯。

《幼儿园大班艺术活动教案通用1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幼儿园大班艺术活动教案】相关文章:

【精选】幼儿园大班艺术活动教案07-21

幼儿园大班艺术活动教案【经典】07-21

幼儿园大班艺术活动教案12-07

幼儿园大班艺术活动教案07-21

(热门)幼儿园大班艺术活动教案07-21

幼儿园大班艺术活动教案(15篇)03-12

幼儿园大班艺术活动教案(精选15篇)03-13

幼儿园大班艺术活动教案《数高楼》03-27

幼儿园大班艺术活动教案15篇12-22

幼儿园大班艺术活动教案 15篇12-11

文章代写服务

资深写手 · 帮您写文章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幼儿园大班艺术活动教案通用15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时常需要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幼儿园大班艺术活动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幼儿园大班艺术活动教案通用15篇

幼儿园大班艺术活动教案1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了解提线木偶的人文背景,

  2、能力目标:①掌握提线纸偶的制作方法;

  ②能够熟练操作控制提线纸偶进行表演

  3、情感目标:通过利用废旧物品自制提线纸偶,体会到提线纸偶创作的乐趣和完成后的喜悦,提高其动手能力及兴趣,养成热爱生活的态度和观察生活的'习惯。

  教学重点:提线木偶的人文背景。

  教学难点:提线纸偶的制作方法及操作。

  教学:

  过程揭示课题:“变废为宝之提线纸偶的制作”

  一、介绍传统提线木偶的人文背景

  提线木偶,古称“悬丝傀儡”,是中国传统木偶戏的类型之一。它始于秦汉,兴于唐宋,有“戏曲鼻祖”称谓,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是我们中华民族祖先留下的极为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二、出示提线纸偶

  用提线纸偶“呱呱”来介绍提线纸偶的材料来自生活中的废旧物品

  三、讲解并演示提线纸偶的制作过程

  1、介绍制作材料和用具

  2、制作步骤

  (1)第一步:制作模板

  将需要制作的人物或动物的头部形象画在卡纸上,如有手和尾巴也可一并画出。

  (2)第二步:剪裁并粘贴

  将卡纸上的造型依次剪下进行组合粘贴,并用相应颜色的卡纸将纸筒覆盖。

  (3)第三步:制作纸偶

  首先,在纸筒上端用螺丝刀打上对称的两个洞,接着将剪好的绳子(约20cm)从洞中穿过并打结,此为纸偶的手臂;再准备两条绳子(约10公分)穿上瓶盖并打结,然后将绳子另一端粘在纸筒下端,此为纸偶的双腿;最后将纸偶的头和尾巴粘在纸筒上。

  (4)第四步:连线

  将一次性筷子十字交叉固定在一起(可以用线绳固定,也可以用热熔胶固定),确定好绑线位置,再将提线(细鱼线)与偶头,四肢依次连接起来(注意连接的顺序)。有了这些连接,纸偶就有了生命。

  四、演示提线纸偶的玩法

幼儿园大班艺术活动教案2

  活动目标:

  1、认识几种常见树的叶子(银杏树、棕树、杉树)2、能将树叶用直接粘贴或剪的方式完成一幅简单的作品3、喜欢参加手工活动,激发幼儿的创造想象力活动准备:1、已制作好的几幅树叶粘贴画。

  2、树叶若干,幼儿每人一支固体胶,一把剪刀,一张白纸。

  3、幼儿以往的关于粘贴,用剪刀的经验准备。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寻找神秘礼物,引发幼儿兴趣事先将树叶藏在某位小朋友的身上,请一位幼儿在老师的指令下去把它找出来二、认识几种常见树的叶子1、打开礼物(银杏叶),提问:这是什么树的叶子?这片叶子像我们生活中的`哪些东西?

  :

  银杏树的叶子像把扇2、认识棕树的叶子。提问:这是什么树的叶子?平时在哪里见到过它?这片叶子像什么?

  2、用相同的树叶做成一幅范画,边做边讲解粘贴的注意事项3、提问:没有与物体相似的树叶时,应该怎么办?用剪刀剪出我们想要的形状。用这种方法再制作一幅相同的范画。

  :

  我们既可以将树叶直接粘上去,也可以将树叶剪贴成我们所需要的形状粘贴上去。

  四、幼儿自己动手制作树叶粘贴画,教师巡回指导。

  五、幼儿互相展示自己的作品,交流经验,将好的作品粘贴到艺术角活动反思:本次活动在技能目标上达成度不是很好,幼儿受到了讲解范画的影响,大都做的是讲的范画,其他几幅范画对幼儿的启发不是很明显,在对其他几幅范画的讲解过程也是一带而过,没有从根本上启发幼儿的思维。所以,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少使用范画,尽量让幼儿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先自己做,然后老师再引导,这样更能体现幼儿的主体性。

  另一方面,对幼儿的了解度不是很够,大多数幼儿都不太会用剪刀剪出想要的形状,这种方式对幼儿来说太难,如果去掉这个方式,让幼儿直接按照树叶的形状粘贴成画可能幼儿的表现要好一些。

幼儿园大班艺术活动教案3

  一、活动名称:

  《什么动物你猜猜》

  二、活动目标:

  1、尝试创编歌词,体验合作交流的快乐。

  2、尝试探索山歌对唱的形式,能主动大胆地参与活动。

  3、培养幼儿善于思考,勇于接受挑战的品质。

  三、活动内容及重点,难点分析

  《什么动物你猜猜》这个活动,是一首创编歌,模仿《对歌》的形式,具有我国少数民族山歌的特点,曲调优美,琅琅上口,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供幼儿创作歌词。本节歌曲创编存在着许多重点和难点,比如说,创编动物谜面,设计图谱,创编歌词等。

  四、活动对象的分析

  大班幼儿年龄在5――6之间,具有较强的模仿能力,他们探索欲望极强,善于思考,喜欢接受挑战。幼儿通过这种形式的歌曲创编,尝试自己填词,尝试自己将猜谜匹配到已经熟悉的歌曲旋律之中,深受孩子的喜爱。

  五、活动策略与活动设计

  在《什么动物你猜猜》这一创编活动中,我运用猜谜游戏,创编动物谜面,观看电脑课件等丰富幼儿创编内容。采用“抛绣球”游戏,创作画方式以调动幼儿的积极性,锻炼幼儿,丰富幼儿情感。

  六、活动媒体设计

  本次活动中,我所采用的媒体包括电脑、课件,在活动中,让幼儿观看电脑课件,“可爱的动物”丰富幼儿的创编内容。

  七、活动过程设计与分析

  1、出示图谱,师幼合作复习演唱歌曲《对歌》。

  2、出示动物图片,森林中要开“动物音乐会”,动物们想请大家把它们也编到歌曲中,让小动物们也有自己的歌。

  设计思路分析:幼儿通过观看动物图片,为幼儿下步创编动物谜面打基础。

  3、教师创编一个动物谜面。例:哎,什么鼻子长又长咧?嗨长又长?请幼儿尝试直接与教师对唱,唱出谜底。

  4、强调第一段应编出四种有关动物特征的谜面,第二段要唱出是什么动物的谜底。

  5、观看电脑课件“可爱的动物” 丰富创编内容,请幼儿分组讨论,尝试按乐曲创编出四种有关动物特征的谜面。

  多媒体应用分析

  经验证明:幼儿在活动进行中,对所创编的.动物形象已有所枯竭,为了丰富幼儿的创编内容我采用了放电脑课件,来调动幼儿的创编积极性。

  6、请个别幼儿示范唱出所编的歌曲谜面,其余的幼儿直接接唱出谜底,教师及时出示相应的动物图片帮助幼儿记忆歌词。

  幼儿创编热情十分高涨,教师采用对唱等多种名作形式,让幼儿抛绣球唱歌,从而能使幼儿主动大胆地参与活动。7、尝试多种合作形式演唱歌曲,并引导幼儿运用体态动作来表达歌词。

  8、游戏“抛绣球”。向主动参与对歌活动的幼儿抛发纸绣球以调动积极性。

  9、分组活动

  (1)创作画《什么动物你猜猜》,以绘画形式创作歌词,与好朋友互相对唱。

  (2)选择自己喜欢的动物图片,创编歌词,再与好朋友互相对唱。

  (3)小组合作设计图谱,并开展对歌游戏。

  在创编活动结束时,我采用如:创作画等多种活动,让幼儿对活动内容进行巩固,从而体验幼儿之间合作交流的快乐。

幼儿园大班艺术活动教案4

  【活动目标】

  1、欣赏歌曲柔美的旋律和美妙的童声。

  2、通过语言描述、倾听音乐以及身体动作的参与,体验歌曲和谐、舒缓的意境。

  3、乐意参与音乐欣赏活动,感受想象的愉悦。

  【活动准备】

  音乐、课件

  【活动过程】

  1、师生共同欣赏歌曲,萌发对歌曲的第一印象。提问:“听了这首歌,你有什么样的感觉?”“这首歌是大人唱的还是小朋友唱的`?它的情绪是欢快的、还是柔和的?”

  2、分段欣赏。

  (1)欣赏第一段。

  “歌里唱到了什么?你现在有什么感觉?”“在这样一个漆黑的夜晚,天上的星星一闪一闪,你们觉得小虫儿会思念谁?”“谁来做个思念的样子?”

  (2)欣赏第二段。

  “这次又唱到了什么?听了这段你有什么感觉?小虫儿会想谁来陪它?”“谁来做一做星星

  流泪和玫瑰枯萎的样子?陪伴怎么做呢?”

  (3)欣赏第三段。

  “听到这里,你又有什么样的感觉?小虫儿怎么样了?花儿又怎么样了?”“天这么黑,风这么吹,小虫儿还在继续飞吗?它在寻找什么?你觉得他勇敢吗?”“谁来学一学现在的小虫儿?”

  3、完整地欣赏歌曲,鼓励幼儿自由地加入身体动作。

  4、欣赏课件。

  讨论:“这部动画片里还有一个小客人叫东东。他在思念谁?他有什么愿望?你觉得他的愿望会实现吗?他需要怎么做呢?”“当你很孤独的时候,你会怎么样?你会想到谁?你会做什么让对方感受到你在思念他?”

  5、再次完整地欣赏歌曲,结束活动。

幼儿园大班艺术活动教案5

  【材料】

  1.原开牛皮纸、红纸、白纸

  2.中性笔

  【玩法与建议】

  1.快乐勾边。

  ○1将纸铺平,幼儿躺在纸上摆任意造型,另一名幼儿用中性笔将整个人物在纸上勾边。

  ○2延边将整个人物剪下,在剪下的人物造型上创意剪贴出眼睛、鼻、嘴巴,服装的花纹等。

  ○3剪好后贴在原开纸上。

  要求:将贴出穴的纸沿卡纸剪掉。

  2.借形想象。

  ○1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想象。

  ○2剩下的纸借形想象剪出各种小动物。

  ○3剪好小动物后,贴在人物形象旁边,丰富背景。

  ☆活动三:海洋动物借形想象(小型剪纸)☆

  【材料】

  a4纸大小的.牛皮纸、红纸、白纸、剪刀

  【玩法与建议】

  1.快乐剪纸

  ○1将a4白纸剪掉光边,任意剪出不同造型。

  ○2在剪下的造型上展开借型想象海洋动物,创意剪贴出眼睛、鼻、嘴巴,花纹等

  ○3剪好后贴在a4的红纸上,剩下的纸用来剪出大小不同的形状丰富背景。要求:将贴出穴的纸剪掉。

  2.交流。

  ○1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想象。

  ○2讲一讲自己的作品。

幼儿园大班艺术活动教案6

  活动目标:

  1、能根据音乐结构初步掌握舞蹈动作。

  2、尝试在集体舞知道交换舞伴的技巧。

  3、体舞的乐趣,体验合作的快乐。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已有集体舞经验。

  2、手腕花2种颜色各17个。

  活动过程:

  一、律动进场。

  师:小朋友们伸出我们带魔法手环的手,跟客人老师问好吧。今天请小朋友带着魔法手环跟黄老师一起去参加舞会吧。

  二、感受音乐结构并学习魔法语。

  1、倾听音乐,初步感知节奏。

  师:舞会开始前,我们要先来听一段音乐,让我们认真的来听一听。

  师:听到这首音乐你想做什么动作呢?

  2、第二遍:欣赏教师配上魔法词的音乐,感受音乐的节奏。

  师:老师还为这首好听的音乐,配上了魔法咒语,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3、第三遍:边欣赏音乐,边看教师示范动作。

  师:老师不仅为这首音乐配上的了好听的词,还配上了好看的动作,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吧。欣赏完,小朋友要告诉胡老师,我是先伸出那只手去邀请小朋友的。

  4、学习魔法语词及动作"找找,找朋友,找到一个好朋友,好朋友,你好,好朋友,你好,握手吧,准备出发"。

  (1)幼儿边念变练习。

  师:小朋友们一起跟老师来学一学吧!

  (2)配上音乐边念边练习动作。

  师:我们把魔法咒语放在心里念,跟着音乐来练习。

  三、邀请游戏。

  1、教师示范邀请朋友。

  师:学会了魔法语,让我们用魔法咒语来邀请舞伴吧。黄老师先来示范一下,小朋友们认真看。

  2、学习邀请朋友。

  师:现在粉色手环的小朋友,去邀请绿色手环的小朋友。

  师:找到好朋友的时候我们的心情是什么样的呀!(引导幼儿面对自己的好朋友要面带微笑)

  四、学习双圈集体舞。

  (1)教师示范依次换舞伴的方法。

  师:让我们去参加舞会吧,请绿色手环的小朋友站在绿色的点上。请粉色手环的小朋友,找一个绿色手环的小朋友面前站好。当念到:"准备出发"师问:小朋友们我们要往哪出发?

  指导要点:一次只能一个舞伴,朝着魔法花环的方向走。

  师:我们在念到哪句魔法咒语就应该找到好朋友呢!

  (2)指导外圈幼儿交换舞伴。

  指导要点一:里圈的幼儿明确位置不变,外圈的幼儿明确运动的方向。

  指导要点二:注意与应邀朋友的交流。

  师:在邀请好朋友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呢!带着我们刚才发现的问题再来一遍,看看这一遍能不能成功。

  (3)指导里圈幼儿交换舞伴。

  指导要点一:里圈的'幼儿明确运动的方向,外圈的幼儿明确位置不变。

  (4)全体幼儿配乐进行游戏,感知换舞伴的技巧。

  师:现在舞会的国王要求参加舞会的朋友都要换舞伴,小朋友们记住自己交换舞伴的方向了吗?舞会开始啦!

  指导要点一:绿色手环的小朋友朝逆时针方向走,粉色手环的小朋友朝顺时针方向走。

  指导要点二:里外圈交换位置,粉色手环的小朋友朝逆时针方向走,绿色手环的小朋友朝顺时针方向走。

  (5)完整跳集体舞体验成功的乐趣。

  活动延伸:小朋友们舞会结束了,跟着老师去参加下一个舞会吧,自然结束活动。

幼儿园大班艺术活动教案7

  设计意图:

  我们的生活中到处充满了奇妙而有用的线。幼儿对什么是“线”,哪里有“线”,抽象的“线条”概念有浓厚的兴趣,探索两点之间可以形成哪些千变万化的线条,这些线条又可以构成什么样的图案。

  通过此次活动,孩子们学习古代传统手工艺——十字编的基本方法,感受中华文化中的编织工艺。孩子们张开好奇的眼睛,展开想象的翅膀,用敏锐的心去感受,用细腻的心灵去创作,在“线”的千变万化中尽情享受探索、发现和创造的乐趣。

  活动目标:

  1.学习十字编的基本方法。

  2.能够掌握十字编的基本方法,并进行创造编织(米字编)。

  3.感受编织工艺——十字编的规律美。

  活动准备:各色毛线绳若干、树枝或木棒等。

  活动重点:学习十字编的基本方法。

  活动难点:掌握十字编的`基本方法。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1.PPT出示蜘蛛先生,导入情境。

  师:亲爱的小朋友们,你们好。我是蜘蛛先生。我是一个天生的艺术家。瞧,这就是我的艺术品。它是我吐丝织的网。请你仔细观察,我织的网是有规律的哦。(PPT演示有规律的网)

  2.设置情境,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师:小朋友们,你们想不想编织一个我这样有规律的网呢?我国地大物博,物产丰富,在我们传统的手工艺中,有一种叫做十字编的方法。千百年来,古代的人们用他们的巧手制造了许许多多的工艺性很强的生产、生活用具或装饰用品。

  (二)基本活动

  1.欣赏各种十字编的艺术作品。

  师: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十字编的艺术作品吧。

  2.视频演示十字编的基本方法。

  (1)介绍准备的材料。(视频演示材料准备)

  师:我们一起来学一学十字编的编织方法吧。我们需要准备的材料有——各色的线绳、木棍或树枝、数字标号、彩穗等。

  (视频演示制作方法)

  制作方法:

  (1)用毛线将两根木棍交叉绑好。

  (2)将木条翻过来,把线拉到A下方开始编。

  (3)把毛线从A拉到B,绕木条一圈。

  (4)依此方式,把线接着从B绕到C,从C绕到D,再从D回到A。绕的时候要拉紧。

  (5)可以换接不同颜色的毛线,继续按照原来的方式缠绕,编织出不同的花色。

  (6)完成后,在顶端多绕几圈固定。

  (7)最后在顶端编个小圈,再把多余的线剪掉,就可以当挂饰。

  (三)结束活动

  欣赏作品,教师小结。

  师:亲爱的小朋友们,今天我们学习了传统手工艺——十字编的方法。我们也可以像蜘蛛先生一样,编织出五彩的艺术作品,做一个小小艺术家。

幼儿园大班艺术活动教案8

  活动目标:

  1、学习集体舞,初步掌握固定的动作模式,初步学习跳集体舞。

  2、能根据尾音的变化,及时准确交换舞伴,享受交换舞伴并与同伴共舞的快乐。

  3、努力尝试在交换舞伴处独立做出即兴动作,体验集体舞的快乐。

  活动准备:

  1、了解幼儿对集体舞的经验。

  关键概念:单圈、双圈、面向圈上、面向圆心。

  2、初步听音乐,了解音乐的结构。

  3、了解幼儿的游戏经验:组织幼儿玩“听铃鼓摇奏声音的长短变化及时交换同伴”的游戏

  4、乐曲——《问候舞》。

  5、手腕花若干,分两种颜色(红色与蓝色)

  6、红苹果贴纸若干

  活动过程:

  一、歌曲《幸福拍手歌》:唱出欢乐的情绪,并在空拍处按节拍做出合拍的动作(如拍手、跺脚、拍肩等)。

  二、学跳集体舞《问候舞》

  1、单圈玩“照镜子”游戏,了解固定的动作模式。

  (1)教师提议玩“照镜子”游戏。

  教师:小朋友,你们照过镜子吗?今天,我们来玩一个照镜子的游戏。

  教师与一个幼儿玩游戏,提醒两个人的动作是一样的。

  (2)教师先引导幼儿提议用一个动作替换的前一个动作,再带领全体幼儿练习。

  教师:谁来想一个好看的动作,我们一起来学一学。

  (3)邀请几名幼儿轮流做领头人,和全体幼儿玩“照镜子”游戏。(跟钢琴)

  教师:现在请几个小朋友轮流来做好看的动作,我们一起学。

  3、双圈玩“照镜子”游戏,尝试两人的配合。

  (1)提取幼儿最喜欢的两个动作,集体操练。

  教师:请手戴蓝色花的男小朋友举手,向前一步走,(放下)

  请手戴红色花的`女小朋友找到好朋友,男小朋友向后转。

  找到好朋友了吗?

  (2)站双圈,面对面随乐玩照镜子的游戏。(跟钢琴)

  4、学习交换舞伴。

  (1)以游戏形式,听语言指令,外圈移动交换舞伴。

  教师:你见到了好朋友是怎样和他打招呼的呀

  请个别幼儿说说并做动作。(握手、挥手、拥抱等)

  (2)听音乐换舞伴。(跟钢琴)

  5、完整随音乐跳双圈集体舞。

  (1)师生共同迁移已有经验梳理舞蹈结构。

  教师:刚才我们玩了几个游戏?我们把这几个游戏连在一起就是一个好看的舞蹈。

  (2)教师邀请舞伴演示。

  教师:我请一个好朋友和我一起跳。(跟着钢琴声跳一遍)

  (3)幼儿站双圈尝试,了解舞蹈结构。

  师:听着音乐,我们照镜子时做什么动作?

  (4)幼儿随乐完整舞蹈。(一遍)

  (5)再次随乐完整舞蹈。(跟着磁带音乐)(一到两遍)

  教师:小朋友跳得真好看,这一次我们要加大难度了,跟着录音机里面的音乐来跳一跳。

  6、结束活动

  幼儿从双圈回到单圈,坐下。

  教师:今天小朋友们玩得开心吗?下次我们再想一些更好看的动作加到舞蹈中去。

幼儿园大班艺术活动教案9

  活动目的:

  1、引导幼儿利用折、剪等多种技能大胆想象设计出造型新颖的手提袋。

  2、引导幼儿用学过的花纹或自身创作花纹装饰手提袋,要求花纹匀称、色彩鲜艳

  3、培养幼儿的发散性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

  活动准备:

  物质:长方形白纸每人一张,彩笔,剪刀,胶棒,范样。

  知识:幼儿能够掌握几种装饰性花纹,能够使用剪刀。

  活动重点:

  引导幼儿发挥自身的想象力,设计出与众不同的手提袋。

  难点:幼儿裁剪的花纹要均匀,装饰花纹要有连贯性。

  活动方式:

  集体、个别

  活动过程:

  一、导入出示范样引起幼儿的兴趣。

  教师出示范样请幼儿观察。老师做的手提袋有那几种?它是怎么制作出来的?

  二、展开

  1、教师讲解立体型手提袋的制作方法。

  将正方形纸短边对折两次,在不开口的一方剪出一排花纹。将纸打开至短边对折一次的状态。将剪开的小三角形向下翻折,涂上颜色。将对折的两面粘贴起来,粘贴上把手。一个手提袋制作完。将制作好的手提袋再装饰上漂亮的.花纹。

  2、幼儿园里要举行手提袋制作大赛,你们想参与吗?刚才陈老师教给小朋友们制作了一个立体的手提袋,你们也可也发挥想象力制作其他形式的手提袋。最后我们来评出射击竞赛的一、二、三等奖。

  3、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指导幼儿:(1)剪刀的平安使用。

  (2)用剪刀剪的方向。

  (3)提包两面的粘贴和把手地粘贴。

  4、作品将评。

  将幼儿的作品展示到白板上。

  (1)提包制作的完整性。

  (2)美观性。

  对选出的设计师颁发奖品。

  三、结束

  1、幼儿收拾资料。

  2、教师将优秀作品放到美术区展示。

幼儿园大班艺术活动教案10

  活动目标

  1、欣赏各种月饼外形的美。

  2、尝试制作月饼,体验创作的乐趣。

  3、引导幼儿能用辅助材料丰富作品,培养他们大胆创新能力。

  4、尝试通过动作和色彩来感知美、创造美。

  活动准备

  1、课件准备:奇奇月饼店图片;各种月饼图片。

  2、纸面教具:月饼店字样。

  3、材料准备:(1)师幼共同收集各种月饼盒。(2)橡皮泥、美工板、牙签、小纸盒、彩带、彩纸、剪刀等材料和工具。

  活动指导

  1、自由欣赏。

  ★引导语:奇奇的月饼店就要开张了。今天,它送来了许多月饼,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吧。

  ★引导幼儿自由欣赏,看一看月饼上有什么图案,议一议为什么要设计这样的图案,比比哪

  一种图案最美、最有特色。

  ★小结:月饼的图案精美、造型独特,体现了我们国家的文化特色。

  2、制作月饼。

  ★引导语:买月饼的人实在是太多了,奇奇忙不过来,让我们一起帮奇奇做月饼吧!

  ★鼓励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设计、制作各式各样的月饼。例如:以黏土做面,以不同颜色的黏土做馅料,包在面皮里做成月饼;用黏土在月饼上做各种花纹的装饰……

  ★引导幼儿与同伴交流分享自己制作的月饼作品。

  3、月饼店。

  ★引导语:小朋友们做了这么多的月饼,让我们一起帮奇奇卖月饼吧!

  ★鼓励幼儿分角色,运用自制的月饼作品玩“月饼店”游戏。

  活动延伸

  1、在美术区提供相关的美工材料,引导幼儿继续制作月饼。

  2、引导幼儿在角色游戏中增加“月饼加工厂”“月饼店”等游戏主题(资源包中提供字样供老师打印)。

  教学反思:

  孩子们学习积极性高。但在开始作画时,相当一部分孩子不敢下笔,在老师的`鼓励和引领后才纷纷动笔画。分析原因,平时锻炼机会不足,缺乏自信心所致,大家认为,活动时间太长,在这次活动中,教师的活动程序清晰有序,过程生动、有趣,方法得当。富于启发性、探究性,更重要的是教师的教态、语言、语气始终充满感染力,深深吸引着孩子们情绪愉快地积极、主动参与到活动中,因此,整个活动过程气氛活跃,效果理想。

幼儿园大班艺术活动教案11

  设计意图

  京剧是我国特有的剧种,京剧脸谱、服饰、唱腔都非常有特点,其鲜艳的色彩,夸张的形象、有一定功夫的动作,都深深地吸引着孩子们。此活动旨在从京剧脸谱入手,让幼儿欣赏京剧的特点,培养幼儿热爱民族文化的情感。

  活动目标

  1、欣赏京剧脸谱鲜艳的.色彩和夸张的形象。

  2、初步了解京剧的特点,知道京剧是我国特有的剧种;激发幼儿对京剧艺术的兴趣,激发幼儿热爱民族文化的情感。

  活动准备

  1、京剧脸谱照片和有鲜明个性的脸谱图画若干。

  2、京剧音乐磁带、电视录像带。

  过程建议

  1、听京剧片断,说说自己的感受及想像的人物形象。

  2、欣赏京剧脸谱的色彩。

  了解脸谱色彩与人物个性之间的关系:黑色脸谱代表个性刚直(如包公),红色脸谱代表忠勇(如关羽),白色脸谱代表奸邪(如曹操),金色脸谱代表神话人物(如:财神、金钱豹、二郎神)。

  3、感受脸谱对称和夸张的图案。

  脸谱上所画的五官都是对称的,比普通人的五官大,眉毛是粗粗的、长长的。眼睛又大又圆,嘴巴又红又大,这就是夸张,目的是让看戏的人一看就知道台上有谁。

  4 、欣赏有趣的图案。

  包公的额头上画有月牙印,财神脸上画有铜钱和便服,二郎神的脑门上睁着第三支眼,孙悟空的脸画得象猴子等。

  5 、听京剧,表演动作。

  延伸提示

  1、制作京剧脸谱。

  2、学唱京剧:《都有一颗红亮的心》。

  3、举行京剧脸谱化妆会。

  4、认识京剧服饰特点。

  5、认识京剧演出时用的乐器:锣、鼓、钹、京胡、板鼓等

幼儿园大班艺术活动教案12

  【活动目标】

  1、仔细观察七星瓢虫的主要特点,大胆设计美丽的外衣和舞台。

  2、尝试运用深浅颜色表现空间的同时能用黑线流畅勾线。

  3、学习用欣赏的眼光评价同伴的作品。

  【活动准备】

  七星瓢虫PPT、教师范画、蜡笔、画纸、知识准备熟悉儿歌《大老虎照相》

  【活动过程】

  1、谈话猜谜语引入。

  谜语:身体半球形,背上七颗星。蚜虫怕见它,棉花最欢迎。

  2、欣赏图片,认识七星瓢虫。教师引导幼儿有序观察,并用语言描述。

  (1)头是什么形状?头上有什么?

  (2)身体是什么形状?身体上有些什么?

  (3)仔细观察,七星瓢虫的翅膀有几个花纹?是什么形状?

  教师小结:七星瓢虫由头、胸、腹三部分组成,头上有一对触角;胸部有六只脚和两对翅膀;翅膀覆盖下的腹部成节状,这样的小虫子就是一只小昆虫。

  3、教师示范绘画,学习用黑线流畅勾线。

  (1)教师示范画七星瓢虫的样子;(先画椭圆形的身体、再画半圆形的头,头两侧有一对半圆形的眼睛,头顶有一对触角。身体用一根横线分成胸部和腹部,两侧共六只脚)

  (2)教师请幼儿大胆想象设计七星瓢虫的外衣并用语言描述;

  (1)提问:你想给它设计什么图案的外衣?

  (3)教师请幼儿大胆想象自己画的七星瓢虫生活在哪里,添加背景并用语言描述;

  (4)教师出示范画,幼儿仔细观察教师作品:(鲜艳的'外衣、彩色的舞台、浅色的背景、黑色勾线)。

  4、幼儿作画,教师指导,提出作业要求。

  绘画的时候注意物体的位置大小是否合适、添画的图案是否有创意、画面是否干净、自己的坐姿是否端正。孩子们,赶快设计吧!

  5、评价活动:用合适的语言描述自己的看法。

幼儿园大班艺术活动教案13

  活动目标:

  1.感知物体振幅的大小与频率的关系。

  2.尝试用强弱的变化来演唱并用肢体动作表现。

  活动准备:

  1.小鼓 2.米粒 3.图片一套

  活动过程:

  一、在实验中感知音的产生及振幅与频率的关系。

  (一)感知音的产生。

  1.出示鼓。这是什么?它会唱歌吗?歌声会是怎么样的?仔细听一听。教师用鼓槌敲击小鼓,请幼儿说一说:“小鼓发出什么声音?”(咚咚咚)集体说一说:“咚咚咚,咚咚咚,小鼓在歌唱”。

  3. 教师再次敲鼓,辨别声音的大小。“小鼓发出的声音一样吗?”什么地方不一样?(一会儿响,一会儿轻)

  4.讨论:鼓的声音哪里来的?(鼓的声音是鼓面振动起来才发出来的)我们怎样才能看到鼓在振动呢?

  (二)感知振幅的大小与米粒跳动的关系。

  1.出示米粒。谁来了?怎样让米粒跳起来?他是怎么跳的?(蹦蹦跳跳)集体学说:“鼓上的小米粒蹦蹦跳跳。”

  2.如果小鼓敲的响,米粒就跳的'怎么样?如果小鼓敲的轻,米粒就跳的低?(教师演示)集体学说:“小鼓敲的响米粒跳的高,小鼓敲的轻米粒跳的低。”

  3.鼓上的小米粒在干什么?集体学说:“鼓上的小米粒蹦蹦跳跳。”

  二、学习歌曲

  1.结合图谱学习歌词。

  2.告诉幼儿歌名,欣赏歌曲。

  3.分句练习,跟随琴声学习有节奏地朗诵歌词。

  4.幼儿随琴声演唱。

  5.尝试用强弱的变化来演唱。(1)讨论:小鼓敲的响,米粒跳的高,应该怎样来演唱?(重一点)小鼓敲的轻,米粒跳的低?应该怎样来演唱?(轻一点)(2)幼儿尝试练习。(3)集体演唱。

  三、学习用肢体动作表演歌词内容。

  1.集体边唱边表演。

  2.自由结对表演。

  四、活动小结:

  今天不但学会了歌曲,还学到了很多知识,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声音的大小与用力有关,用力大,声音响,用力小,声音轻。

幼儿园大班艺术活动教案14

  活动目标

  1.欣赏彩带的不同姿态,感知线条的变化与美丽,对线条进行联想并大胆表述。

  2.能运用图谱记录彩带舞动的轨迹,并根据记录进行身体动作创编,体验自由表现的快乐。

  活动准备

  彩带、勾线笔、图画纸若干,《采茶》音乐。

  活动过程

  一、出示彩带,引导幼儿观察、想象并表述

  1.幼儿观察静止不动时的彩带,发挥想象力,说说它们像什么。

  (1)教师让彩带处于垂直状态,引导幼儿观察,这像什么?(像数字“1”,像海带,像钓鱼竿,像棍子,像蛇……)

  (2)教师手拿彩带的两端,使彩带处于水平状态,让幼儿观察、想象。

  师:现在请小朋友们再看看,这样彩带又像什么?(像独木桥,像减号,像绳子……)

  (3)将彩带放成弧形,继续引导幼儿观察:这又像什么呢?(像笑起来的嘴巴,像天上的月亮,像宝宝的摇篮……)

  2.在音乐伴奏下,幼儿舞动彩带,感受舞动过程中彩带变化出的线条。

  (1)师:今天老师为每个小朋友准备了一条美丽的彩带,让我们跟着音乐变换各种动作舞动彩带,注意看看彩带是怎么跳舞的.。(教师注意收集幼儿的创意,为下一环节的交流做准备。)

  (2)幼儿交流:请幼儿个别演示,教师引导幼儿一同观察、联想,说说彩带舞动出的线条像什么。(像蛇,像陀螺,像毛线团,像龙卷风,像妈妈的卷发……)

  (3)教师在幼儿表达的基础上舞动出与幼儿不同的线条,丰富幼儿的联想。(幼儿想象:像电话线,像波浪,像山峰……)

  二、引导幼儿尝试用图标记录线条,并根据线条进行身体动作的创编

  1.引导幼儿记录自己喜欢的线条:让我们用笔把自己喜欢的线条画下来吧!

  2.展示、欣赏记录的线条。

  3.教师挑选便于用身体动作表现的线条,启发幼儿进行创编:你们记录的线条真漂亮!我们能不能用自己的身体来学这些线条跳舞呢?(启发幼儿根据记录的线条做出不同的身体动作。)

  4.幼儿在优美的音乐中自由表演自己创编的动作。(幼儿用身体的各部分表现,如:手臂不同方位的舞动、躯干的扭动及同伴之间身体上下起伏;手臂在胸前舞出横8字形及用秧歌十字步等表现;用手在不同部位划圈、身体转圈等。)

  5.教师与幼儿协商整理创编的动作,初步形成完整的律动,并共同表演。

幼儿园大班艺术活动教案15

  活动目标

  1、初步探索毛笔是我国古代时发明的书写工具。

  2、轻松愉快地氛围中感受书法的美,激发幼儿对书法的兴趣。

  重点难点

  新接触书法,感受握笔,感受书法之美。

  活动准备

  1、图片、视频、音乐CD、书法作品、黑板、宣纸、毛笔、砚台、墨汁。

  2、新毛笔、笔搁、墨汁、水桶、毛边纸、旧报纸、抹布、盘子。

  活动过程

  一、 听音乐,参观书画展。

  小朋友, 老师今天带你们去参观书画展,好吗?(提前在教室里展出若干书法作品)

  二、 认识毛笔。

  1、小朋友刚才看了许多毛笔,这些毛笔有什么相同的地方?(都有笔杆、笔头)那它们有什么不同呢?(有大小、粗细、长短)

  2、小朋友知道毛笔为什么叫毛笔呢?(笔头是毛做成的)那是什么毛呢?(羊毛、黄鼠狼毛)

  三、观看视频。

  让幼儿知道书法是中国特有的文化,并认识毛笔的种类。

  四、引入故事《墨池》。

  (王羲之是1600年前我国晋朝的一位大书法家,被人们誉为“书圣”,绍兴市西街戒珠寺内有个墨池,传说就是当年王羲之洗笔的地方。王羲之7岁练习书法,勤奋好学。17岁时他把父亲秘藏的前代书法论著偷来阅读,看熟了就练着写,他每天坐在池子边练字,送走黄昏,迎来黎明,写完了多多少少的墨水,写烂了很多的笔头,每天练完字就在池水里洗笔,天长日久竟将一池水都洗成了墨色,这就是人们今天在绍兴看到的传说中的墨池)

  五、 幼儿自由尝试书写。

  1、让幼儿自由探索毛笔的使用方法,并且用清水在毛边纸上写写画画。(请个别小朋友示范一下是怎样握毛笔的?)

  2、请幼儿观看视频,了解握笔的正确书写方式。

  六、 再次尝试书写。

  1、教师做“山”、“力”字的示范。

  2、幼儿进行蘸墨,尝试书写。

  3、作品分享,教师小结。

  4、请幼儿将作品送给客人老师,请客人老师点评。

  七、活动延伸,观看图片。

  提问:毛笔除了写字还可以做什么呢?(画画)

  让幼儿欣赏中国水墨画,认识毛笔出了写字还可以作画。

  八、活动结束。

  快把写好的'书法作品拿出去给隔壁班的小朋友也欣赏欣赏吧…

  活动总结

  书法教学活动需要教师和孩子共同来完成,需要双方互相协作,发挥各自的积极性。因此,孩子们不应只是消极被动地接受,而应积极主动地参与和投入。在本次活动中,孩子们都是初次接触书法知识,对笔墨纸砚等并不了解,作为教师要把握住活动节奏,要分清楚活动中的重难点,要有突出性,让孩子们有清晰的切入点,由易到难。我的课间中有两个视频,活动开展中,我发现视频内容太多,孩子们消化不了,重难点没有突出,不得要领,之后我又重新反思和思考。一个好的教学活动是要以孩子出发,要适于孩子的需要和发展。于是,我调整了活动环节,预留了更多地时间让孩子们去交流、尝试、体验。书法是一种国粹,是我国传统的文化,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我将把这一系列活动继续延伸,培养孩子们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自制力,养成做事耐心、专心、持之以恒的良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