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幼儿园小班教案10篇(精华)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幼儿园小班教案10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有初步的节奏意识,能随音乐一拍一拍地拍手、点头。
2、能根据教师的.语言提示,伴随音乐节奏初步合拍做小鸭叫、小鸡叫等动作。
活动准备:
事先学过小鸭叫、小鸡叫等动作,布置场地。
活动过程:
1、随音乐示范表演,幼儿观察。
(1)引导幼儿坐成半圆形,教师示范表演第一段音乐。
教师提问:老师做了哪几个动作?拍了几次手?点了几次头?
(2)教师再次示范表演。请幼儿认真观察细节,注意音乐的节奏:看看老师的动作是怎么配合 音乐的节奏?
2、引导幼儿练习。
(1)引导幼儿随音乐做动作,教师用有节奏的语言就行提示。
(2)放慢琴速,引导幼儿独立随音乐动作。
(3)按照正常速度弹琴,鼓励幼儿随音乐有节奏地做动作。
3、引导幼儿学习有节奏地拍肩、叉腰等动作。
(1)引导幼儿学习有节奏地拍肩,并随音乐律动。
教师:小肩膀听到好听的音乐,也要和音乐一起玩了。大家用两只小手拍拍肩、拍拍肩。
(2)引导幼儿学习叉腰动作,并随音乐律动。
4、引导幼儿初步学习有节奏地做小鸭叫、小鸡叫等动作。
5、组织幼儿交流、评价,结束活动。
活动延伸:
利用自由活动,组织幼儿继续进行,《拍手点头》的律动。
户外活动:
1、体育游戏: 小猫轻轻走 见领域p6。
2、分组活动:(见周计划表)
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对点数的兴趣和爱好
2、引导幼儿正确点数7以内的物品的数量。
活动准备:多种玩具充当饼干
重点难点:对掉下的饼干不多数。
活动地点:活动室
活动形式:集体活动
活动过程:
1、幼儿扮演小动物,小动物饿了,需要找食物吃。
2、小动物去找好心的婆婆要吃的,好心的婆婆有要求,每个小动物一次只能够拿5块饼干,幼儿到婆婆那里取饼干。
3、小动物还是很饿,又去找糕点店的`阿姨寻找吃的。阿姨也有要求,每个小动物一次只能够拿6块糕点。
4、小动物没有吃饱,又去超市买了每人7个草莓,他们吃得好开心啊。
5、小动物吃完了,感觉特别高兴,一起出去到草地上玩捉迷藏。
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用喜欢的颜色装饰自己的家。
2、学习在规定的`范围内涂色,提高手眼协调能力。
活动准备:
幼儿用书《我家的房子》、售楼的广告纸、房型图纸一张。
活动过程:
1、引出命题:
(1)幼儿分组观察、欣赏教师提供的售楼的广告纸,看看说说自己的家。
(2)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寻找这些房子有哪些颜色。
2、讲解示范:
(1)出示房型图纸一张,用短线连接的方法演示涂色。
(2)请部分幼儿尝试用短线连接的方法涂色。
3、幼儿练习:
(1)鼓励幼儿用自己喜欢、认识的颜色涂色。
(2)幼儿相互交流自己的作品。
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 分辨几种经常接触的不同气味,体验鼻子真有用。
2. 愿意说说自己闻到的气味。
3. 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4. 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重点难点
重点:分辨几种经常接触的不同气味,体验鼻子真有用。
难点:愿意说说自己闻到的气味。
活动准备
1. 一次性杯子(分别装有白开水、白醋、果汁、中药);2. 护手霜;3. 每位幼儿一个笑脸。
活动过程
一、闻一闻、找一找
1. 出示瓶子,引起幼儿兴趣
提问:
①你们看到了什么?
②杯子里装了什么?
2. 找一找,学习闻气味的正确方法(幼儿闻气味)
提问:
①你们都闻到了什么气味?
②我们用什么方法找到了白醋和白开水?
小结:我们的鼻子真有用,可以呼吸还可以闻气味,所以我们要好好保护它。
二、闻一闻、说一说
1. 闻气味贴笑脸(出示笑脸)
提问:
①这是什么?
②笑脸表示什么?
(幼儿闻气味,把笑脸贴在喜欢的气味前)
2. 说一说闻到的气味
3. 提问:
①小朋友,哪里的笑脸比较多?
②你为什么喜欢这种气味?它闻起来怎么样?
③小朋友想一想,你以前还闻到过什么东西也有这种气味?
④为什么喜欢这种气味的小朋友不多呢?
小结:我们的'鼻子可以分辨两种不同的气味。
三、闻一闻、抹一抹
提问:
①你们闻到了什么气味?
②你们知道是什么吗?
③冬天为什么要涂护手霜?(请幼儿洗手涂护手霜)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的目标是结合我班对于气味的已有生活经验,以及小班幼儿的年龄特征而制定的。目标既有科常方面的认知经验、方法能力,也有情感态度,但不缺乏领域特质。整个活动环节清晰,在找一找、闻一闻中,让幼儿初步感知鼻子可以闻气味;在闻一闻、说一说环节中,让幼儿在探索中知道鼻子可以分辨不同的气味;在最后一环节涂一涂、闻一闻中,知道保护自己的小手。因是小班幼儿,所以在设计教案中,融入了较多生活元素,既有预防甲流的知识,也有冬季保护小手的方法。在提问上,考虑到年龄特征,大多数体访问设计成了封闭式和半封闭式,有二个是开放式提问,有利于幼儿的回答。在整个活动中,也考虑到动静交替,请幼儿把笑脸贴在喜欢的气味下,加入了他们的互动。幼儿的参与性很高。但若在下次活动中,能完善材料的选择,更贴近幼儿的生活经验会更好。
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理解二只小熊比赛的经历,知道样样东西都爱吃身体才会棒。
2、愿意听着提示翻看小图书,学着仔细观察并说说自己的发现。
3、理解故事内容,记清主要情节,初步学习人物的简单对话。
4、通过教师大声读,幼儿动情读、参与演,让幼儿感知故事。
活动准备:
人手一本小图书、故事图片一幅、故事录音、小熊一家插入图片、PPT。
活动过程:
一、认识熊一家
价值取向:幼儿观察熊大大熊小小的区别,了解他俩长得不一样的原因。
1、出示房子,观察并猜测是谁的家。
师:这是谁的家?你是怎么知道的?
2、介绍小熊一家,观察比较两只熊的不同。
师:熊爸爸有两个孩子,一个叫大大,一个叫小小,大大和小小是一对双胞胎,可是他们长的一样吗?哪里长的`不一样?为什么他们长的差别这么大啊?(幼儿自由讨论)
小结:熊大大样样都爱吃,所以长的又高又壮,力气也大。熊小小样样都不吃,所以长的又矮又瘦,一点力气也没有。
3、样样不爱吃的小小
师:熊爸爸的心理真着急啊,今天熊爸爸为熊宝宝准备了一桌子好吃的,闻闻香不香啊,看看准备了什么呀?熊爸爸请小小吃,看看小小熊吃了吗?
小结:熊爸爸为他们准备了一桌子的好吃的,我们来当熊爸爸请大大还有小小来吃饭吧。(引导幼儿用粗粗的声音)
4、想办法,引出小图书。
关键提问:熊爸爸心里真着急啊,怎么才能让熊小小样样都爱吃呢?小朋友,你有办法好吗?
连接语:熊爸爸也想出了一个办法,他要让熊大大和熊小小比赛。可是比什么呢?接下来的故事就藏在这本书宝宝里面。
二、阅读小图书,理解画面
价值取向:愿意听着提示翻书,理解故事中两只小熊比赛的经历。
1、介绍封面和翻书的办法
(1)介绍小图书(封面、翻书标记)
师:你们看,在书的封面上看到了什么?(小熊在吃东西)
小结:原来,有的时候看一看书的封面就可以知道书里面讲了什么事情。
(2)引导幼儿如何翻书
师:在我们和鼠宝宝做朋友之前,看看,书宝宝伸出了一只亮闪闪的小手哦,我们来跟这只小手握握手,摸一摸,等会看书的时候,我们小耳朵听着小精灵说话,小手轻轻捏住书宝宝的小手。
2、听着提示,翻看小图书
连接语:听,故事书中的小精灵要说话啦。(播放录音,引导幼儿边听边看图书)
三、交流发现,肢体表演
价值取向:幼儿在仔细观察后,说说自己在阅读之后的发现,并能用肢体表现。
1、学做小熊摘果子
提问:刚刚他们比赛了什么呀?(出示大图书)我们来学熊大大和熊小小摘果子吧。
2、学做小熊举杠铃
提问:还比了什么?我们一起来学学大大和小小举杠铃。
3、观察比赛后两只小熊的表情
提问:比赛后,两只熊的表情一样吗?让我们一起来安慰小小吧。(学说:样样都爱吃,身体才会棒。)
小结:小小明白了,样样都爱吃,身体才会变的强壮。从那天起,小小变了个样,只要是有营养的食物,小小都愿意尝一尝,因为他想和大大一样,长的又高又壮。
四、活动延伸
师:你们是不是样样都爱吃呀?告诉你们哦,有的东西不仅要爱吃,而且要多吃,因为他们很有营养,看看熊爸爸给小小准备的午餐,帮助孩子了解今天午餐的食物。
师:你看到有什么好吃的?你喜欢吃什么?
小结:不管是喜欢吃的菜还是不喜欢的菜,要样样都爱吃,身体才会棒。
活动反思:
活动重点是培养孩子们读书的良好习惯。从今天的活动情况来看,我觉得孩子们能在教师的引导下一页一页地读书,安静翻阅图书,活动目标是达成的。
活动不足:
今天的活动准备时间比较短,导致听课老师都过来了,我还在准备中,课前等待时间有点长,活动中,也是由于课前细节思考及准备不充分,如活动中我教具小熊的家及大图书不能更好的呈现及摆放,辛亏叶老师及时帮办法解决了这样细节的问题,细节决定成败,不是叶老师,今天的活动肯定会受影响的。
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通过欣赏故事,感受理解小蛇吃水果的有趣情景。
2、理解"吞"的含义,懂得好吃的东西不能吃的太多太快。
活动准备:
1、幼儿人手一只长筒袜,实物苹果、香蕉、葡萄、菠萝各一个。
2、好饿的小蛇一份,故事mp3录音。
活动过程:
(一)采用倒叙的手法引出故事,吸引幼儿的倾听兴趣。
1、前几天老师看到一个很有趣的故事,故事里讲——有一条小蛇肚子好饿好饿呀,它就出门去找东西吃,扭呀扭扭呀扭,看到了一棵长满苹果的树,你们猜一猜,小蛇会怎么做呢?
2、我把故事从头开始讲给你们听,故事的题目叫《好饿的小蛇》。
(二)运用边表演故事边提问的方式,初步理解故事的内容。
引:教师带上袜子扮演小蛇:有一条小蛇肚子好饿好饿啊,它就出门去找东西吃。
1、幼儿通过外形、颜色,猜测故事中的水果。
师:第一天,好饿的小蛇扭来扭去,它看到地上有一个红颜色圆圆的水果,猜猜看是什么水果呢?
2、通过提问、模仿,学说短句。
师:咦,地上真的是一个又红又圆的苹果,它张大嘴巴"啊呜"一口、咕嘟、咕嘟,真好吃。小蛇怎么做?(幼儿学习短句"啊呜——咕嘟、咕嘟,真好吃")师(将水果藏入袜子表示被小蛇吃了):小蛇说:我吃了一个苹果,变成了一条苹果蛇。
3、用同样的方法,引导幼儿观看故事,感受小蛇吃水果的情景。
师:第二天,好饿的小蛇扭来扭去,它看到一根黄颜色长长的水果,猜猜看是什么水果呢?
师:让我瞧一瞧,咦!真的是一根黄黄的香蕉呀。小蛇马上就:啊呜——咕嘟、咕嘟,啊,真好吃。它怎么吃的?水果吃到肚子里发出什么声音?(幼儿模仿)小蛇会怎么说呢?(学习短句:我吃了一根香蕉,变成了一条香蕉蛇。)
师:第三天,好饿的小蛇扭来扭去,它看到一个浑身长满刺的水果,猜猜看是什么水果呢?
师:啊,小蛇仔细一看,是个带刺的菠萝也。小蛇怎么做呢?小蛇怎么说?
师:第四天,好饿的小蛇扭来扭去,它看到一串紫色的一粒一粒的水果,猜猜看是什么水果呢?
师:对了,是一串葡萄,那小蛇会怎么做呢?小蛇怎么说?
4、你们猜一猜,小蛇还会吃什么东西?(幼儿自由发言)
(三)观看《好饿的小蛇》PPT,完整欣赏故事。
引:老师的电脑里也有这个故事,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教师完整讲述故事,在每个段落之间请幼儿学习短句:啊呜——咕嘟、咕嘟,真好吃。我吃了×××,变成了一条××蛇。)
1、小蛇最后吃了什么?小蛇是怎么吃的?(幼儿模仿小蛇吃水果的声音。)
2、它有没有用牙齿咬?没有用牙齿咬叫"吞",小蛇把水果一口吞到肚子里了。我们小朋友能不能和小蛇一样吞东西吃?为什么?
3、好吃的.东西不能吃的太多太快,否则肚子会涨的。
(四)请幼儿跟着电脑flash一起表演小蛇,在游戏中练习故事短句。
1、想不想一起来当一条有趣的小蛇?老师给每个孩子带来一只袜子,你想一想怎么变成小蛇?(引导幼儿将袜子变成小蛇的窍门。)
2、表演小蛇的动作:它怎么走路?我们试一试。(幼儿用手臂模仿小蛇扭的动作)小蛇的嘴巴在哪里?怎么吃东西?说话怎么说?
3、现在我们跟着音乐一起来表演小蛇好吗,学一学小蛇走路、说话、吃东西,比一比哪条小蛇表演的最好。
4、老师和幼儿坐在一起,跟着FLASH表演故事。
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细心观察,初步区分出男孩女孩的明显特征。
2、知道自己是男孩还是女孩,培养幼儿的性别意识。
活动准备:《男孩女孩》课件
活动过程:
一、猜一猜,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出示课件第一张图片:"这是谁?今天巧虎家来了两位小客人,请你看一看他们是谁?"
二、讨论男孩女孩的区别。
1、引导幼儿从外貌特征进行比较。
出示第二张图片,提问:谁是男孩谁是女孩?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幼儿边说边出示第三张图片,列成表格式进行比较2、生理特征"除了头发、衣服不一样,男孩女孩还有哪里是不一样的呢?""其实男孩女孩还有不一样的地方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出示男孩女孩入厕图片,引导幼儿进一步了解男孩女孩的不同。
小结:你们都说得很对,男孩是短头发,穿裤子;女孩有的长头发,穿裙子,有的`也和男小朋友一样是短头发,穿裤子的。但是,男孩是站着小便的,而女孩是蹲着小便的。
3、游戏:点兵点将"你是男孩还是女孩?你们家里谁是男的谁是女的?"
4、游戏:送礼物。(引导幼儿从男孩女孩的喜好来进步一了解男女的区别。
"巧虎还准备了好多玩具呢!他请我们来帮帮忙,把礼物分别送给男孩女孩。" 幼儿边操作边讲述。
小结:男孩女孩喜欢的玩具也有些不一样,男孩喜欢玩枪、汽车、剑,女孩喜欢玩芭比娃娃、毛绒玩具,但有的玩具男孩女孩都喜欢。
给爸爸妈妈送礼物"巧虎还给爸爸妈妈带来了一些礼物,请宝宝们来送一送。"小结:宝宝们把领带、剃须刀、公文包送给了爸爸,把化妆品、裙子、小皮包送给了妈妈,原来我们男的和女的在生活中用的物品也不太一样。
5、小结:排排队、比一比"宝宝们真棒,把礼物都送好了!巧虎非常感谢你们,也给你们准备了一些小礼物,男孩们请到蒋老师这里来,女孩子请到陈老师那里!"引导幼儿按男孩女孩分别排成两队,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出谁多谁少。
小班幼儿好奇心强,好模仿,在平时带班过程中常常发现幼儿对异性入厕方式十分好奇,有的还模仿异性同伴小便。这说明幼儿对自己与异性同伴的不同已产生好奇,活动中通过男孩女孩的图片对比观察和愉快的游戏让幼儿直观形象的了结了男孩女孩的外貌特征;通过观察男孩女孩入厕场景视频,强化了幼儿的性别意识;最后通过操作游戏"送礼物"丰富了幼儿的生活经验,进一步了解自我,巩固了幼儿对性别意识的感知。活动内容贴近幼儿生活,环节清晰层层递进,又比较有趣味性,所以孩子参与活动的兴致较高,目标完成较好。
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8
一、活动目标
1、欣赏乐曲,学习按音乐的旋律变换动作。
2、在游戏中感受音乐的重拍,会躲闪,懂得遵守游戏规则。
3、能愉快地进行音乐游戏活动。
二、活动准备
CD碟,图谱一份,大锤子一个,小鼹鼠手偶一个
三、活动过程
1、入室:完整放音乐,幼儿随音乐跟老师做小鼹鼠的模仿动作。
师:春天来了,鼹鼠宝宝睡醒了,觉得肚子饿了,想去找东西吃,请跟妈妈一起出发吧。
2、完整欣赏乐曲一遍,出示图谱,操作并讲述《鼹鼠宝宝》的故事。
3、引导幼儿模仿小鼹鼠的动作,重点学习躲过农夫敲打的动态。
①老师扮鼹鼠妈妈,有节奏的.向孩子们演示小鼹鼠躲闪农夫的动作,在重音上躲闪。(老师边讲边做躲闪的动作)。
②教师哼唱乐谱,帮助幼儿重点练习躲闪的动作,并用声势提示幼儿在重拍的地方进行躲闪。
4、集体听音乐用动作表现乐曲。
5、游戏《小心农夫》。
游戏规则:请一位老师当农夫,其余幼儿跟着鼹鼠妈妈当鼹鼠宝宝,按照音乐进行动作,当农夫要打小鼹鼠的时候,会躲闪,若能躲闪不被农夫打到则小鼹鼠赢,若给农夫打到则打到的小鼹鼠就要到农夫的家(老师指定的地方)休息。
6、出室:听着音乐出室。
师:我们战胜了农夫真高兴,我们一起把小土豆拿回去分给其他的小鼹鼠吃吧。
四、活动结束
1、
2、
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根据圆形的特征,想象圆形的实物,并进行儿歌创编。
2、鼓励幼儿大胆想象,体验创编活动带来的快乐。
活动准备:
1、魔术工具一套:魔术棒、魔术箱、请一教师配教做魔术师。
2、儿歌图片一套:太阳、气球、苹果、蚂蚁。以及相应的汉字:红通通、飞上天、甜又甜、慢慢爬。
3、幼儿创编用图片,人手一份。开汽车的音乐。
活动过程:
1、出示圆形,初步想象。
教师:“小朋友,看,这是什么?”(圆形)圆形象什么?(幼儿充分想象)
2、以变魔术的游戏引出儿歌内容。
(1)教师:“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区看魔术表演,想去吗?”(想)“我们开着汽车去吧!”(开汽车的音乐起)“魔术城到了,下车吧!”“看,魔术师来了!”扮魔术师的老师介绍:“我是魔术师,这是我的魔术棒、魔术箱。我只要用魔术棒对着小圆形说‘小圆形,变变变’小圆形就会变出很多漂亮的东西来。
①魔术师用魔术棒对着小圆形说:“小圆形,变变变!”拿出图片:太阳。教师:“呀,魔术师变出什么来了?”(太阳)太阳是什么样子的?教师把幼儿说的按照儿歌的格式归纳:“变太阳,挂天空”“变太阳,放光芒。”引导幼儿说:“太阳是什么颜色的?”(红色)我们用好听的词语来说:“变太阳,红通通。”幼儿跟念一遍。
②我们请魔术师再来变一个吧。魔术师:“请小朋友和我一起来念:小圆形,变变变。”教师:“这回,魔术师变出什么了?”(气球)“气球是什么样子的?”教师帮助幼儿归纳后问:“气球飞到哪里去了?”(天上)“我们就说:变气球,飞上天。”幼儿跟念一遍。
③接下来苹果和蚂蚁的方法同上,不同的是可以请幼儿来做魔术师,变魔术,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2)教师:“老师把魔术师变出来的儿歌变成了一首好听的儿歌,我们一起来听。”教师完整朗诵儿歌。幼儿学习儿歌两三遍,可以加上动作来朗诵。
3、引导幼儿进行儿歌创编。
教师:“小朋友,还有什么东西也是圆圆的,它是什么样子的呢?你会用儿歌里的话来说吗?”幼儿自由创编,教师在黑板上及时记录,并帮助幼儿用儿歌的.格式进行归纳。最后,把幼儿创编的儿歌完整朗诵。
4、看图创编。
教师:“魔术师还留下了许多漂亮的图片,这些图片都是用圆形的东西变出来的,请小朋友也把它编成一首儿歌,好吗?你可以先和同伴说说。
幼儿集中交流:请小朋友把你编的儿歌念给大家听。
5、小节,结束。
教师:“今天,小朋友学会了用圆形编好听的儿歌,真棒。我们一起到外面去找找,还有哪些东西是圆圆的,它是什么样子的,好吗?”
开汽车出活动室。
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10
【活动目标】
1、了解多吃糖会蛀牙,知道吃完甜食及进餐后要漱口。
2、愉快地参与活动,学习用捏、压的方法制作“牙齿”。
【活动准备】
面粉团(两杯面粉、一杯水、一勺油揉捏制成)。
【活动过程】
一、听咚咚的故事。
咚咚和许多小朋友一样,很喜欢吃糖,每天要吃很多很多的糖。今天吃点心时,咚咚才咬了一口冰淇淋,牙齿就痛起来了,“哎哟!我不能吃冰淇淋了!”咚咚一边捧着脸,一边看着冰淇淋一点点地融化,难过地哭了。妈妈带他去医院检查,原来咚咚的嘴里有好多颗蛀牙。
二、讨论咚咚蛀牙的原因。
咚咚为什么会长满蛀牙?
你的牙齿会痛吗?怎么样使自己的牙齿健健康康?(少吃糖,吃完甜食和饭后要漱口,每天要刷牙)
三、给咚咚装一口健康的牙。
观察同伴的牙齿,互相看看牙齿在嘴巴里是怎么排列的。(一颗颗牙齿在嘴巴里像好朋友一样,手拉手排着队)
将小颗面粉团揉捏成圆小球,再用手指轻轻压扁,制成“牙齿”。然后将“牙齿”粘到“咚咚”的“大嘴巴”里,上面一排,下面一排,整整齐齐地排好队。
四、健康牙齿展览会。
将每个幼儿的作品放置在活动室一角的桌面上。
请幼儿观察、比较,说说谁装的牙齿看上去最健康。
建议:
1、为了制作“牙齿”,幼儿会自发产生观察牙齿的愿望。这种情景化、生活化的活动适合幼儿主动学习。
2、向幼儿讲述咚咚的经历,将多吃糖会蛀牙的'生活常识自然地渗透在其中。
3、由于小班幼儿生活经验的缺乏,讨论蛀牙的原因会比较困难,教师可通过“医生告诉我们……”的口吻让幼儿明白如何使自己的牙齿健康。
4、幼儿制作的“牙齿”会大小不一、形状各异,对他们来说制作整齐的“牙齿”难度很大,教师可不作要求。这个活动的关键是让幼儿自发产生观察牙齿的需要,并体验制作“牙齿”的快乐。
【幼儿园小班教案】相关文章:
小班教案幼儿园小班教案01-18
小班美术教案_幼儿园小班美术教案01-13
小班教案幼儿园小班教案15篇01-18
幼儿园小班教案01-17
幼儿园小班教案精选01-19
【精选】幼儿园小班教案07-08
(精选)幼儿园小班教案07-08
(精选)幼儿园小班教案07-10
幼儿园小班教案06-12
【经典】幼儿园小班教案07-20
文章代写服务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