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聚优范文网>幼师资源>幼儿教案>幼儿园小班艺术教案

幼儿园小班艺术教案

时间:2024-06-09 15:23:31 幼儿教案 我要投稿

(精)幼儿园小班艺术教案15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幼儿园小班艺术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精)幼儿园小班艺术教案15篇

幼儿园小班艺术教案1

  学习目标:

  1.喜欢唱歌曲, 享受唱歌的乐趣。

  2.积极参与集体游戏,遵守游 戏规则。

  活动准备:

  1.歌曲《信号灯》(歌曲及音乐欣赏cd或磁带)。

  2.红灯和绿灯纸牌。

  活动过程:

  1. 播放歌曲《信号灯》,请幼儿仔细听。

  2. 先跟随节奏读歌词,然后唱歌曲。

  3. 幼儿熟悉歌曲后玩游戏。先由老师介绍并示范,游戏规则与传统游戏“123 红绿灯”相同。老师站在活动室一边的“指挥站”,负责指挥交通,其他幼儿则站在另一边。

  4. 游戏开始时,老师拿着红灯和绿灯纸牌指挥交通。其他幼儿边唱歌,边慢慢走。当老师举起红灯纸牌,幼儿便停止唱歌,并立即停止动作。身体仍在移动的.幼儿,需停止游戏一次。每当老师举起绿灯纸牌,便继续游戏。

  活动评价:

  1. 能唱歌曲《信号灯》。

  2.乐于参与集体游戏,能遵守游戏规则。

幼儿园小班艺术教案2

  一、活动目标:

  1、激发宝宝爱乌龟的情感。引导幼儿沿着线条画出乌龟的主要特征。

  2、引导宝宝布局,打扮画面,添一些水草、泡泡等。

  二、活动准备:

  1、第一课时,宝宝听故事《聪明的乌龟》,告诉宝宝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要动脑筋去克服困难。

  2、第二课时,情景模仿《聪明的乌龟》,让宝宝回忆故事情节,认识动物的外形特征,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并会用简单的词语复述。

  3、乌龟描画图若干,油画棒,故事录音带、活动乌龟教具。

  三、活动过程:

  1、出示乌龟活动教具,指着乌龟背问:宝宝这是谁呀?(聪明的'乌龟)那这儿圆圆硬硬的是乌龟的什么?(乌龟背)它的脚在哪儿?有几只?我们一起数数看……能缩回去,又能伸出来的是什么?(乌龟的头)

  2、出示描画图。宝宝,小乌龟喜欢穿绿色花边的衣服,今天早上它忘记穿外套了,请宝宝帮帮它好吗?找出绿色的油画棒,帮它添上绿色的花边。教师边讲边示范。

  狐狸狐狸耍花招,乌龟乌龟动脑筋。

  狐狸气得呼呼呼,乌龟乌龟真聪明,

  我要学你动脑筋。

  3、宝宝描画,教师放录音,伴音乐儿歌《聪明的乌龟》。

  4、教师鼓励描得整洁的宝宝,并引导宝宝与妈妈一起打扮画面为聪明的乌龟添画水草、泡泡等它爱吃的食物。

  5、评价作品。让宝宝拿着作品一起跟着音乐磁带念儿歌及讲讲对聪明乌龟的情感体验。

幼儿园小班艺术教案3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仔细观察,激发对绘画活动的兴趣。

  2、学习用圆形连接的方法画毛毛虫,提高大胆绘画的能力。

  活动准备

  1、ppt课件:照片—毛毛虫2、教师范画,幼儿用纸和水彩笔。

  活动过程

  一、导入出示照片教师:(好奇的口吻)哎呦,这是什么呀?奥!是毛毛虫呀。

  小朋友,快给毛毛虫打个招呼吧!

  二、展开1.出示照片—幼虫请幼儿仔细观察,了解毛毛虫的外形特征。

  提问:

  (1) 毛毛虫的头和身体是什么形状的?

  (2) 毛毛虫的头上有什么?

  观看毛毛虫(3) 毛毛虫的身上长满了什么?

  (4) 毛毛虫是怎样走路的?

  2.教师示范画法。

  (1)先画圆圆的.头,在头上画出眼睛、鼻子、嘴巴和触角。

  (2)在头的后面,依次画出4、5个圆形。

  (3)给毛毛虫涂上好看的颜色。

  (4) 画完后适当的添画太阳、小草等。

  3.幼儿绘画,教师指导。

  三、 结束教师讲评:对小朋友画画的情况进行小结,表扬画的好的小朋友,鼓励画的不好小朋友!

幼儿园小班艺术教案4

  教学准备:

  1、音乐磁带《我爱洗澡》、《江南sty》、洗澡录像。

  2、各类洗澡用品。

  教学过程:

  一、引起幼儿洗澡兴趣。

  1、幼儿随《喜唰唰》音乐做律动。跳一跳。

  2、热了怎样才会舒服?

  3、看一看妈妈是怎么给宝宝洗澡的。哗啦啦,哗啦啦……水龙头快活地唱起歌。妈妈说:宝宝,该洗澡了!” 妈妈把宝宝放进浴盆。“嚓嚓嚓,嚓嚓嚓。”搓搓脖子搓搓背,滑溜溜的泡泡满身跑。“嚓嚓嚓,嚓嚓嚓。”搓搓胳膊搓搓脚,亮晶晶的泡泡满屋飞。“扑腾扑腾!”宝宝乐得玩起水来了。

  二、介绍洗澡的步骤。

  娃娃是怎样洗澡的?请幼儿用语言或动作来表达。教师引导幼儿洗澡的步骤和方法:

  第一步:打开水龙头,试试水温。

  第二步:用水冲冲身,湿润身体。

  第三步:打上肥皂,洗洗身体,洗洗头,搓一搓。 提示:洗澡的时候注意不要让泡泡水流到眼睛里,耳朵里和嘴巴里哦!

  第四步:冲干净,用毛巾擦身体,换上干净衣服。

  师:洗好之后,还可以抹上香香,这样就更加舒服啦!

  三、听音乐表演。

  1、教师边喊:“宝宝们,洗澡啦”,一边做拧水龙头的动作,然后给每个幼儿“抹香皂”, 幼儿跟音乐做洗澡,教师观察,及时给予肯定。

  2、幼儿跟着音乐有节奏地扭动,用引导语带动幼儿。

  3、注意洗澡时保护好眼睛、耳朵、嘴巴不让脏水进入。

  四、跟音乐做律动,并总结。

  1、洗澡都会用到什么?(幼儿自由发言“毛巾、浴花、沐浴露、洗头膏、肥皂”后老师分别出示实物)

  2、为每个小朋友准备礼物。看!是浴花,那我们跟着音乐一起来洗洗澡吧!

  3、表演结束,教师给幼儿“抹爽身粉”,闻一闻,告诉幼儿“香极了”。

  4、教师总结:天气热了,容易出汗。我们要勤洗澡、勤换衣,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小朋友都要做一个爱干净的好孩子。

  教学反思:

  洗澡是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整个活动以游戏贯穿,引导幼儿结合生活经验创编各种洗澡的动作,幼儿参与性高,对音乐的行进和停止掌握得很好,达到了预设目标。但有部分幼儿不能较好的跟着节奏做洗澡的动作,在节奏把握上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可以采用趣味节奏语言来帮助孩子更好地压准节奏。活动中,应以幼儿为主体,教师适时引导与提示,让幼儿在活动中保持积极主动的状态,形成良好的`师幼互动,让幼儿在活动中大胆的表现自我。

  总之,在小班韵律活动的组织中应以培养完整儿童为目标,在发展幼儿音乐能力的同时,注重幼儿情感能力的培养,鼓励幼儿大胆、创造的表演,充分感受韵律的美和快乐。通过此活动使幼儿喜欢洗澡,养成讲卫生的良好习惯。

幼儿园小班艺术教案5

  设计意图:

  《我是一个粉刷匠》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儿童歌曲,歌词较少,曲调简单轻快,非常适合小中班幼儿。希望这首歌能够让小朋友们愉快的进入音乐气氛,感受音乐中不同乐器的节奏,培养幼儿亲自参加音乐表演,感受其中的快乐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熟悉歌曲旋律,能用欢快、活泼的歌声和动作来表达歌曲的情感。

  2.初步学唱歌曲,体验粉刷匠劳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音乐:《粉刷匠》、旧报纸做的帽子

  活动过程:

  一、猜谜语导入

  1.师:小朋友们喜欢猜谜语吗?我说一个谜语你们猜一猜,仔细听好了“两棵树,十个叉,不长叶,不开花,吃饭劳动全靠它”。(手)

  2.说说你们的小手能干什么?

  3.下面看看老师的手能干什么?(拍手、扫地、洗衣服、刷牙、洗脸、粉刷)

  二、做一做

  师:小朋友们一看就知道老师的手在做什么,我们一起来坐一坐,看谁的`小手最能干。

  三、初识儿歌

  师:小朋友,老师把刚才粉刷墙壁的动作编成了一首小儿歌,你们仔细听(边念边拍语词节奏)

  1.我是一个粉刷匠,粉刷本领强。我要把那新房子,刷的很漂亮。

  2.刷了房顶又刷墙,刷子飞一样。哎呀我的小鼻子,变呀变了样。

  3.认识语词节奏,××××︱×××︱××××︱×-‖

  4.“今天我们就把这首好听的小儿歌配上音乐唱出来。”

  四、学习歌曲(清唱、伴奏)

  1.幼儿欣赏歌曲。

  2.幼儿学唱歌曲。

  五、配合歌曲,幼儿边唱边进行表演。

  1.启发幼儿用动作来表现歌曲。

  2.启发幼儿想象,用不一样的动作来进行表演。

幼儿园小班艺术教案6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认识红黄蓝绿四种颜色。

  2、初步了解蜡笔的使用方法。

  3、大胆尝试绘画,并用对称的方法进行装饰。

  4、在创作时体验色彩和图案对称带来的均衡美感。

  环境创设:

  蜡笔盒

  重点与难点:

  认识红黄蓝绿四种颜色。

  活动过程:

  一、引发兴趣

  1、 老师看到我们小3班的宝宝今天穿的衣服可真漂亮,谁来告诉我们今天穿的是什么颜色的衣服。

  2、 幼儿介绍衣服,认识颜色。

  二、创设情景,引出主题

  看到我们小3班的宝宝穿的这么漂亮,许多的.小客人都来我们班了,看看他们是谁啊。(小蜡笔)

  小蜡笔有好多的颜色,你们认识他们是什么颜色的小蜡笔吗?

  红色——找找看周围有什么红色的东西?

  绿色——还有什么东西是绿色的?

  黄色——和香蕉一样的颜色

  蓝色——有什么东西是蓝色的?

  三、找找蜡笔宝宝在哪里?

  蜡笔宝宝躲到蜡笔的家里去了,我们找找看蜡笔宝宝在哪里

  老师说颜色,请小朋友上来把老师说的颜色从蜡笔盒里取出来。

  四、蜡笔宝宝的本领

  蜡笔宝宝可以给空白的东西穿上漂亮颜色的衣服,一起来看看蜡笔宝宝是怎么用的?

  老师示范蜡笔的使用方法,引发幼儿对涂色的兴趣。

幼儿园小班艺术教案7

  一、活动目标:

  1、在照照、看看、玩玩中认识自己和同伴,并愿意在集体中交流。

  2、有编唱歌的兴趣。

  3、学唱歌曲,感知歌曲的节奏形式。

  重难点分析:学唱歌曲,感知歌曲的节奏形式。有编唱歌的兴趣。

  活动准备:镜子一面 电钢琴活动过程:

  1、导入

  2、展开

  3、结束一、导入部分:

  组织幼儿一起唱对唱,老师问小朋友答。"好宝宝,我问你,你的鼻子在哪里,李老师我的鼻子在这里。"用唱歌对答的形式做五官游戏,引入课题。

  二、展开部分

  1、照镜子认识自己。

  1)请幼儿照镜子,观看自己的笑脸。--"你觉得自己的脸上哪些地方长的.最有趣。"

  2)引导幼儿在镜中做各种可爱滑稽的表情。--"有的小朋友的眼睛大大的,有的小朋友的鼻子高高的,你能让它们变一变,做一些有趣的怪脸吗?"(幼儿做鬼脸时,教师及时的拍摄下来。)

  2、看看录像认识同伴。

  1)教师逐一在电视上放出孩子的脸,并将画面定格引发讨论。"这是谁他叫什么名字?他的脸上怎么样?"(请录像中的本人也说说自己。)

  2)教师根据幼儿的介绍及集体讨论情况,即兴编唱歌曲,"这是我的嘴巴小小的,这是我的眼睛圆圆的,这是我的头发长长的,这是我呀,我叫xxx"3)根据录像中不同幼儿的脸部特征,师生共同演唱和编唱歌曲,熟悉同伴的名字。

  3、编唱歌曲。在音乐伴奏下,幼儿根据镜子中自己的小脸,编唱"我自己"的歌。"我们小朋友都有一张可爱的小脸,每张小脸都有和别人不一样的地方,请你把自己最有趣的地方编进歌里唱唱吧。"三、结束部分:在愉悦的氛围中,幼儿将自编的"我自己" 的歌,唱给好朋友听。

幼儿园小班艺术教案8

  【教材分析】

  歌曲《我的小花园》短小精练、旋律活泼欢快,内容形象生动、浅显易懂,非常适合小班的幼儿演唱。歌曲通过对春天里花的描写, 巧妙描述了春天小花园的美丽情景。小班幼儿的思维方式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对音乐形象与情绪的感知必须借助于多种感官进行感知。因此,活动中采用多种感知方式,幼儿通过观察图片、学唱歌曲、动作表演等方式,理解歌词、熟悉旋律,进一步加深对小花园的熟悉和喜爱。

  【活动目标】

  1.学习用欢快的情绪演唱歌曲。

  2.能倾听同伴的`歌声、协调一致地演唱歌曲。

  3.感受春天的美丽,萌发爱护花草的意识。

  【活动准备】

  1.课件《春天的小花园》

  2.活动前带孩子参观小花园,观察认识各种花

  【活动建议】

  一、欣赏歌曲,初步感知音乐欢快的情绪

  1.提问:春天来了,你们从哪里找到了春天?

  2.出示春天的小花园课件图片,并欣赏歌曲。

  3.提问:你听到了些什么?在小花园里心情怎么样?

  小结:春天的小花园,种满了鲜花,这里有白花,那里有红花。茉莉和玫瑰,开放得多美丽。在这么漂亮的花园里,很快乐,我们要用欢快的情绪去唱这首歌。

  二、再次欣赏歌曲,熟悉音乐的旋律和歌词

  1.播放歌曲,教师出示图谱,对照图谱演唱歌曲。

  2.教师放慢速度清唱,幼儿轻轻哼唱。

  3.播放歌曲音乐,幼儿跟唱。

  三、幼儿演唱歌曲,进一步熟悉歌曲

  1.提问:你喜欢什么花。能不能把你喜欢的花唱进歌曲里?

  2.请幼儿蹲下做花园里的花,教师做花园的主人,便唱歌曲,边做动作。

  3.引导幼儿讨论:怎样唱才能让人觉得花园里的花很美丽?怎样唱才能表现出花园的主人很高兴?

  4.幼儿做花园的主人,其他幼儿做花园里的花,再次表演。老师在旁捕捉幼儿最美的动作。

幼儿园小班艺术教案9

  制作意图

  1、锻炼幼儿手指灵活性;

  2、练习拉拉链。

  教育价值

  1、渗透计算知识,了解1和许多的关系;

  2、认识颜色。

  选用材料:红色棉布、内衬布、橡皮筋、海面、小拉链、扣子、白色涂改液、彩色球。

  制作方法:

  1、将红色海面剪成鱼形;(身体、鱼鳍、鱼尾)

  2、将内衬布剪成鱼肚型连嘴形,做时将嘴部呈圈状放入橡皮筋(收缩)并于外形缝在一起(留出鱼背)将海面放入红布与内衬布中间(做鱼背);

  3、将拉链缝在鱼肚处;

  4、在鱼上缝上鱼鳍、鱼尾、眼睛;

  5、用涂改液画出鱼鳞。

  适合年龄:小班、托班幼儿。

  地点:活动区游戏时

  操作方法:

  1、将拉链拉开,放入彩色球;

  2、将拉链拉好,用手从鱼肚处向鱼嘴方向挤压,小球即从鱼嘴吐出。

幼儿园小班艺术教案10

  教学目的及要求:

  1、通过教学让幼儿认识彩笔,并学习使用彩笔。

  2、教育幼儿不乱涂乱画,爱护画笔、画纸、保持画面的干净整洁。

  教学重点:

  认识彩笔。

  教学难点:

  培养幼儿良好的绘画习惯。

  教学准备:

  彩笔、纸张。

  教学方法:

  尝试教学法、观察法

  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

  1、组织幼儿坐端,师幼相互问好。

  2、教师谈话,引出课题。认识油画棒

  不错的二、基本部分

  1、介绍彩笔

  小朋友们,看这就是彩笔,它可以画出美丽的'图画,教师使用画笔画线条、简笔画图案,让幼儿观察。

  2、认识常见的颜色

  教师出示红、黄、蓝、绿色 让幼儿观察认识。

  3、使用彩笔

  (1)让幼儿将黄色的彩笔找出来在纸上画线团和小豆豆,教师指导。

  (2)教育幼儿爱护彩笔,爱护桌面,不在桌面上乱画,不撕纸张。

  三、结束部分

  1、小朋友们这节课认识了画画的彩笔,还认识了几种颜色并用它画了太阳和小草,小朋友表现的非常好,希望以后我们用它画出更多、更美的图画。

  2、下课休息

幼儿园小班艺术教案11

  一、设计意图:

  设计意图:一天我在给孩子们上《小蓝和小黄》这节语言课,故事中“小蓝和小黄是一对好朋友,有一天,他们在一起玩捉迷藏的游戏,找到对方时,小蓝和小黄来了个热情的拥抱,小蓝和小黄突然都变成了绿色,小蓝和小黄顿时惊呆了”,讲到这时班里的孩子们也都非常惊奇,有的说:“老师,他俩一拥抱就变颜色吗?”;“老师,他俩为什么会变成绿色啊”。看到孩子们对颜色的变化充满好奇,我就有了上这节艺术活动《花花布》的想法。本活动通过幼儿亲自操作、亲自感知,了解简单的两色交叠产生的颜色变化的过程,从而认识蓝色和黄色交替会变成绿色;黄色和红色交替会变成桔红色;红色和蓝色交替会变成紫色的变化过程,进一步发展幼儿的想象能力、感知能力、探索能力。

  二、活动目标:

  1.尝试用红、黄、蓝颜料制作“花花布”。

  2.感受两种颜色交叠产生的不一样的美,发展想象力。

  3.锻炼幼儿双手的协调能力。

  三、重、难点:

  重点:幼儿尝试用红、黄、蓝颜料制作“花花布”

  难点:幼儿对白布的折叠方法

  四、活动准备:

  1、红、黄、蓝海绵颜色宝宝若干(将调好的红、黄、蓝三种颜料倒到海绵宝宝上)

  2、晾干的湿巾纸(代替白布)若干。

  3、染好颜色的花花布一块。

  4、PPT

  5、展板三块

  6、抹布若干

  7、轻音乐

  五、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开始)

  1.以表演魔术的形式,变出染好的花花布。

  师:孩子们,想不想看黄老师给你们表演魔术啊?(想)

  师:表演魔术。变出花花布(提前染好颜色的花花布)。孩子们,看我变出什么来了?

  幼:手绢、布、花布

  师:这是黄老师自己染的一块小花布,漂不漂亮?(漂亮)咱们一起看看这块花布上面都有那些颜色?(红色、黄色、桔红色)

  2. 出示PPT,让幼儿了解花布的用途。

  师:播放PPT,展示各种画布,进一步展示花布做成的成品衣服。

  (二)展开部分

  1.出示白手绢,认识红、黄、蓝三种海绵颜色宝宝,引发幼儿兴趣

  师:孩子们,看我左手中有一块白布和一块花布,你们看是白布好看还是花布好看?(花布)你们觉得怎样才能让这块白布变得像这块花布一样漂亮呢?(画上画、贴上小粘贴、印上图案……)你们知道这么多让手帕变漂亮的方法呢!

  师:你们想不想像黄老师一样变个小魔术,成为一名小魔术师,让白布变得更漂亮啊?(想)

  师:要想成为小魔术师之前,咱们一起认识一下颜色宝宝吧。

  师:将红、黄、蓝三种海绵颜色宝宝逐一放在展台上,让幼儿认识红色的海绵宝宝、黄色的海绵宝宝和蓝色的海绵宝宝。

  2.教师示范白布的基本折法(根据孩子的掌握情况决定示范次数)

  师:要想变出漂亮的花花布,就要学习白布的基本折叠方法。小朋友们可要看仔细了!

  师:孩子们,你们看这快白布是什么形状的?(方的)现在我先折第一步:先将布平放在桌上,一个角朝上,将最下面的一个角和上面的角对折。第二步:现在变成了三角形,找到三角形最长的一条边,最长边的两端各有一个角,将这两个角对折。第三步:现在变成了又小一点的三角形了,和刚才的步骤一样,再找到三角形最长的一条边,两端的角再对折。现在又变成了一个更小一点的三角形了,用左手拿紧了。下面就开始变魔术了。

  3.教师示范染色。

  师:将刚才折叠好的`小三角形白布用左手紧紧拿好其中的一个角,让其他的两个角和黄色的海绵宝宝握握手、亲一亲,如果没有染上颜色或者染的颜色比较少,就用右手食指轻轻按几下,现在这两个角就变成了黄色的了,刚才左手捏住的角换一个没有颜色的地方捏紧,将这个角同样也和黄色的海绵宝宝握握手、亲一亲,现在三角形的三个角都变成了黄色的了;好,左手换一个没有颜色的地方捏紧,将刚才染过黄色的三个角和红色的海绵宝宝依次握握手、亲一亲,如果没有染上颜色,或者染的颜色比较少就用右手食指轻轻按几下,孩子们,奇迹发生了,看,刚才的黄色和红色交替后,现在白布变成了什么颜色呢?(桔红色)将布展开,白布变成了很漂亮的图案,它们有的地方是黄色;有的地方是红色;有的地方是桔黄、桔红的颜色,非常漂亮而且还有很多的颜色变化。

  4.幼儿动手操作,制作“花花布”(教师边巡视、边讲解)

  师:孩子们,你们的桌子上现在都有两种颜色宝宝,有的桌上是黄色和红色,有的桌上是黄色和蓝色,有的桌上是蓝色和红色。现在我发给你们一人一块方方的白布,你们亲自尝试一下,成为一个小魔术师吧,咱们进行比赛,看看哪位小魔术师变出的花布最好看。

  (三)结束部分

  教师将幼儿做好的“花花布”用大头针分别别在1号、2号和3号展板上,供幼儿欣赏,想象图案像什么,发展幼儿的想象力。(1号展板摆放红色海绵宝宝和黄色海绵宝宝交叠染出的花布;2号展板摆放红色海绵宝宝和蓝色海绵宝宝交叠染出的花布;3号展板摆放蓝色色海绵宝宝和黄色海绵宝宝交叠染出的花布,以便让幼儿更清楚地了解哪两种颜色交替产生的颜色变化)

  1. 总结:孩子们,你们今天都很棒,都成为了一名出色的小魔术师,染出了这么多漂亮的小花布,咱们一起来看看展板上的花布吧。先看1号展板上的花布,是由红色和黄色交叠染出的花布,红色和黄色交叠会出现桔红、桔黄色;2号展板是由红色和蓝色交叠染出的花布,红色和蓝色交叠会出现紫色(淡紫色、深紫色);3号展板是由蓝色和黄色交叠染出的花布,蓝色和黄色交叠会出现绿色(淡绿色或、深绿色)。看你们染出的图案有很多、很多种(教师有意激发幼儿的想象力),看一看染出的图案都像什么呀?有的像蝴蝶,有的像小花,有的像小鱼、有的像乌龟、有的像小草、有的像。

  2. 延伸:让幼儿尝试用各种不同的颜色制作“花花布”,感受其它颜色交替产生的颜色变化。

  3. 反思:在教学过程中示范布的折叠方法环节中,没有让个别理解能力差、动手能力欠缺的幼儿完全地领会,导致在幼儿动手操作环节中很盲然,需要老师进行个别指导和帮助,从而没能完全克服本活动的难点。以后我会在课前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在活动中争取让全部幼儿都能得到最大发展。

幼儿园小班艺术教案12

  一、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学习穿珠子的正确方法,体验动手操作的乐趣。

  2、提高手部灵活性和手眼协调的能力。

  二、活动准备

  1、儿歌《穿珠子》

  2、穿好的珠子若干串

  3、一端打结成绳头的绳子

  4、带孔的彩色塑料珠子若干

  三、活动过程

  1、教师带领幼儿朗读儿歌《穿珠子》,调动幼儿情绪的同时,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2、教师将幼儿分组,并出示穿好的珠子,请幼儿认真观察和触摸。

  3、教师启发幼儿根据小组观察的结果,说一说穿珠子所需要的材料。

  你知道穿珠子需要哪些材料吗?

  4、鼓励幼儿大胆猜测穿珠子的.方法。

  猜一猜,利用这些材料,我们可以怎样穿珠子呢?

  5、教师讲解穿珠子的方法,幼儿逐步跟随,进行操作。

  (1)右手拿起绳子的一端,左手拿珠子,将绳子对准孔眼穿过去。

  (2)用左手的食指和拇指捏住珠子,右手拉住绳尖将绳子拉出来。

  (3)从左到右,将珠子一粒一粒从绳子上穿过去。

  6、幼儿开始动手穿珠子,教师巡回指导。

  7、教师帮助穿完珠子的幼儿在绳子的另一端打结,并请幼儿互相欣赏和评价各自的作品。

  8、教师引导幼儿从颜色、珠子排列的整齐度、美观程度等方面进行评价。

  四、活动延伸

  教师鼓励幼儿将穿好的珠子送给自己喜欢的伙伴或者家人。

  五、资料库

  穿珠子

  穿珠子,穿珠子,

  拿起小绳子,拿颗小珠子。

  大家一起来,穿穿小珠子。

  红珠子、黄珠子、绿珠子、蓝珠子,

  串成一串长珠子。

  六、活动总结

  孩子们不仅学习穿珠子的正确方法,还体验了动手操作的乐趣。提高手部灵活性和手眼协调的能力。活动开始之前,驾驶需要教育幼儿不要将塑料珠子放进自己的鼻子,嘴巴,耳朵里面,讲清楚这些做法的危险性,在活动中也要时刻提醒幼儿,制止这样的行为。

幼儿园小班艺术教案13

  设计意图

  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这是幼儿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所决定的,同时也是幼儿教育的专业性的体现。为了让音乐活动轻松有趣,我以故事为主线,让直观的故事情节帮助幼儿理解掌握音乐的结构、节奏特点,多重游戏环节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学习,在快乐中积累经验。孩子在音乐活动中感受着音乐带来的快乐与愉悦,非常喜欢参加音乐欣赏活动,也愿意大胆的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培养了孩子活

  泼开朗的性格的同时促进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纲要》指出:“幼儿艺术活动的能力是在大胆表现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教师的作用应主要在于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丰富他们的审美经验,使之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为提高幼儿感受、表现音乐的能力,我选择了《库企企》这首乐曲,在活动之前做了充分准备,首先自己对音乐作品进行分析、理解,了解它的性质、掌握它的结构、把握它的特点。《库企企》这首乐曲有三段音乐出现,A段音乐就像在寻宝的路途中爬过了四座山,接着是B段音乐共4拍,这是走到了藏有宝藏的山脚下,需要登上四级台阶,最后的C段音乐,念出咒语获得宝物,这一音乐欣赏与故事情节完整无缺,幼儿在学习过程中一定会乐此不疲。但寻找宝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宝物不会轻易找到,需要我们有坚强的毅力,因此,乐曲连续进行了5次反复,最后终于找到了宝物。这样借助故事情节就能帮助幼儿轻松掌握整个乐曲的结构、节奏特点,为大胆表现音乐形象做好准备。

  中班幼儿,年龄都在四岁以上,他们对音乐活动有非常强烈的兴趣,经过小班的学习,已经建立了较好的倾听习惯,节奏感较强,愿意表达对音乐的感受,因此,结合中班幼儿特点和他们的实际经验水平,我设计了这个活动。

  活动目标

  1、情感目标:体验乐曲《库企企》欢快跳跃的情绪。

  2、知识目标:欣赏音乐,了解音乐ABC曲式结构。

  3、能力目标:能根据音乐创编动作。

  重点难点

  重点:欣赏音乐,了解音乐ABC曲式结构。难点:能根据音乐创编动作。

  活动准备

  教师的充分准备是完成教学的关键。

  (一)知识经验准备:对活动的音乐作品进行分析、理解。了解它的性质、掌握它的结构、把握它的特点,选择符合音乐特色的乐器,为进行教学做好准备。

  (二)活动材料准备:

  1.《库企企》音乐图谱。

  2.音乐《库企企》。

  3.宝物。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感受音乐。

  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段好听的音乐,我们一起来听一听。(欣赏音乐第一遍)

  师:听完这首音乐你有什么感受?音乐的节奏是怎么样的?(欢快、开心)

  二、基本部分

  1.欣赏音乐第二遍。

  师:这首音乐是讲了小朋友鲁鲁寻找宝物的故事。你们觉得他在寻找宝物的路上发生了什么事?可以自由的表现出来。(欣赏音乐第二遍)

  2.请个别小朋友说说听音乐时怎么表现的?

  3.欣赏音乐第三遍

  (1)听音乐,讲故事,画图谱。

  (教师边画图谱,边讲,边和孩子一起听音乐一次)

  故事: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个小孩名叫鲁鲁,整天不爱学习,可是他又想自己变得更聪明,于是他就问他的爸爸:爸爸,世界上有没有什么宝贝让我吃了以后就会变得很聪明的呢?”爸爸说:“哪有这样的宝贝啊?”有一天,他碰到了一位白胡子老爷爷,老爷爷告诉他当然有这样的宝贝拉,不过他在很远很远的地方,得翻过好几座山,爬上几层的台阶,你就会看到一个山洞,然后你就对着洞口大声的念出咒语说:“库,库,库企企”,门就打开了,里面就有你想要的宝贝了。鲁鲁听了高兴极了,立刻就想要去找宝贝。

  (2)教师出示音乐图谱,并告诉孩子这是一张“寻宝图”。引导幼儿边欣赏音乐边变换肢体动作(爬山、上台阶、念咒语)表现音乐不同的乐句,熟悉音乐的结构。4.分析ABC曲式结构。

  5.创编动作。

  提问:鲁鲁是怎样上山的?我们一起来做做。

  提问:鲁鲁爬过四座山,到山洞了吗?还要上几级台阶楼梯?上台阶的动作是什么样的?

  终于到山洞门口了,要想进入山洞必须要说一句咒语。这句咒语是什么呢?(库库库企企)

  6.我们现在来完整地听一次音乐,和老师一起去找宝物吧!

  师:不知道鲁鲁最后找到这个宝物没有,你们想不想去那个山洞看看?(想)可是去那里要爬过四坐山,上四层台阶,还要说一句咒语,你们想去吗?

  7.师幼一起游戏。

  师:看来大家已经能熟练掌握“寻宝”的本领了,那让我们现在就出发,去寻找山洞里的大宝藏吧!

  三、结束部分

  1.师:宝物终于找到了(书本)为什么宝物是书本呢?

  2.教师小结:书是世界上最珍贵的宝物,书中有很多的知识,能让我们学到很多的本领。小朋友以后要多读书,做个爱学习的好孩子。

  活动总结

  “库企企”是一节音乐欣赏活动,其目标是通过图谱的帮助,感受乐曲ABC的结构及风格特点。整个活动下来,我认为这节音乐非常有趣互动性强,活动适合中班的孩子。环节设计处理到位,环节层层递进,课堂氛围也非常欢快和谐,在重难点处理上设计巧妙让孩子轻松欢快地突破。活动中让每个孩子都参与到了游戏中每个孩子在不同程度上得到了发展。

幼儿园小班艺术教案14

  一、魔术导入活动。(手指箱子)

  1、教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什么?

  老师告诉你们,这个箱子和一般的箱子不一样,这是个魔术箱,它会变魔术。

  今天这个魔术箱给小朋友变出什么呢?我们来看一看,箱子里有东西吗?

  2、老师盖上盖子,我们一起来说"变变变"看老师变出了什么?

  丝巾漂亮吗?是什么颜色的?这么漂亮的丝巾有什么用呢?漂亮的丝巾戴在脖子上,怎么样?

  你想不想戴漂亮的丝巾,没有了怎么办?我们一起说"丝巾丝巾快出来。"

  二、了解丝巾的各种特征

  1、丝巾的颜色:

  教师:你们手里的丝巾是什么颜色的?

  请拿红色丝巾的小朋友到前面来,我们一起数数红色丝巾有几条?

  (继续引导幼儿给其他颜色的丝巾分类)

  教师总结:丝巾有这么多漂亮的颜色,我们可以用什么词来形容它多种的颜色。

  (引导幼儿说出五颜六色)

  2、丝巾的柔软、光滑

  教师:小朋友用手摸摸你手上的丝巾,摸在手上有什么感觉?

  教师和幼儿一起总结:丝巾摸在手上软软的,滑滑的。

  3、丝巾的透明与不透明

  4、游戏"躲猫猫"

  教师:你们想不想用丝巾玩"躲猫猫"的游戏,我们一起说"躲猫猫,躲猫猫,快快躲好,谁也找不到。"

  (教师和幼儿一起躲到自己的丝巾下)都躲好了吗?

  怎么有的小朋友我可以看见,有的看不见啊?

  教师总结:看得见的是透明的',看不见的是不透明的。

  5、丝巾的大、小

  教师:想不想再玩"躲猫猫"的游戏?

  老师要和一个小朋友躲在一起,谁愿意和老师躲在一起的?

  为什么这条丝巾遮得住老师,就遮不住小朋友,遮得住小朋友就遮不住老师?

  原来是丝巾太小的缘故,谁的丝巾大?

  三、结束活动

  教师:这些丝巾真漂亮,我们一起来戴一戴。(幼儿相互帮助扎丝巾)

幼儿园小班艺术教案15

  活动目标

  乐意学习歌曲,体验歌曲的旋律之美。

  尝试用好听的声音演唱歌曲,在音乐与表演中感受春天的`美。

  理解歌词内容,在教师引导下初步学会表演歌曲。

  活动准备

  课件准备:《春来了》儿歌音频;春天景色插图;《春天》歌曲、伴奏音频。

  活动过程

  播放儿歌音频《春来了》导入活动。

  ——一年有几个季节?现在是什么季节?哪里看起来特别有春天的感觉?

  引导幼儿欣赏春天的景色插图,根据插图请幼儿说一说。

  ——你看到的春天有哪些景色?

  播放歌曲,引导幼儿倾听,了解歌曲内容并学唱。

  1.播放《春天》歌曲音频,根据歌曲音频依次出示图谱,熟悉歌词内容。

  ——你们听到了什么?歌里是怎么唱的?

  2.播放《春天》歌曲伴奏音频,学唱歌曲3~4遍。

  再次播放歌曲伴奏,根据歌词创编动作进行表演。

  1.引导幼儿根据歌词内容来做动作。

  2.请幼儿分组进行表演。

  3.引导幼儿分角色表演,带着动作进行表演歌唱。

  活动延伸

  区域活动

  将音乐投放至表演区,幼儿可继续表演歌曲,可引导幼儿创编不同的动作。

《(精)幼儿园小班艺术教案1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幼儿园小班艺术教案】相关文章:

幼儿园小班艺术教案05-29

幼儿园小班艺术教案07-20

幼儿园小班艺术教案【热门】05-29

幼儿园小班艺术领域教案03-21

幼儿园小班艺术活动教案09-11

幼儿园小班艺术教案15篇11-15

幼儿园小班艺术教案14篇07-21

幼儿园小班艺术活动教案【精】02-14

【推荐】幼儿园小班艺术活动教案02-14

幼儿园小班艺术活动教案【热】02-14

文章代写服务

资深写手 · 帮您写文章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精)幼儿园小班艺术教案15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幼儿园小班艺术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精)幼儿园小班艺术教案15篇

幼儿园小班艺术教案1

  学习目标:

  1.喜欢唱歌曲, 享受唱歌的乐趣。

  2.积极参与集体游戏,遵守游 戏规则。

  活动准备:

  1.歌曲《信号灯》(歌曲及音乐欣赏cd或磁带)。

  2.红灯和绿灯纸牌。

  活动过程:

  1. 播放歌曲《信号灯》,请幼儿仔细听。

  2. 先跟随节奏读歌词,然后唱歌曲。

  3. 幼儿熟悉歌曲后玩游戏。先由老师介绍并示范,游戏规则与传统游戏“123 红绿灯”相同。老师站在活动室一边的“指挥站”,负责指挥交通,其他幼儿则站在另一边。

  4. 游戏开始时,老师拿着红灯和绿灯纸牌指挥交通。其他幼儿边唱歌,边慢慢走。当老师举起红灯纸牌,幼儿便停止唱歌,并立即停止动作。身体仍在移动的.幼儿,需停止游戏一次。每当老师举起绿灯纸牌,便继续游戏。

  活动评价:

  1. 能唱歌曲《信号灯》。

  2.乐于参与集体游戏,能遵守游戏规则。

幼儿园小班艺术教案2

  一、活动目标:

  1、激发宝宝爱乌龟的情感。引导幼儿沿着线条画出乌龟的主要特征。

  2、引导宝宝布局,打扮画面,添一些水草、泡泡等。

  二、活动准备:

  1、第一课时,宝宝听故事《聪明的乌龟》,告诉宝宝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要动脑筋去克服困难。

  2、第二课时,情景模仿《聪明的乌龟》,让宝宝回忆故事情节,认识动物的外形特征,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并会用简单的词语复述。

  3、乌龟描画图若干,油画棒,故事录音带、活动乌龟教具。

  三、活动过程:

  1、出示乌龟活动教具,指着乌龟背问:宝宝这是谁呀?(聪明的'乌龟)那这儿圆圆硬硬的是乌龟的什么?(乌龟背)它的脚在哪儿?有几只?我们一起数数看……能缩回去,又能伸出来的是什么?(乌龟的头)

  2、出示描画图。宝宝,小乌龟喜欢穿绿色花边的衣服,今天早上它忘记穿外套了,请宝宝帮帮它好吗?找出绿色的油画棒,帮它添上绿色的花边。教师边讲边示范。

  狐狸狐狸耍花招,乌龟乌龟动脑筋。

  狐狸气得呼呼呼,乌龟乌龟真聪明,

  我要学你动脑筋。

  3、宝宝描画,教师放录音,伴音乐儿歌《聪明的乌龟》。

  4、教师鼓励描得整洁的宝宝,并引导宝宝与妈妈一起打扮画面为聪明的乌龟添画水草、泡泡等它爱吃的食物。

  5、评价作品。让宝宝拿着作品一起跟着音乐磁带念儿歌及讲讲对聪明乌龟的情感体验。

幼儿园小班艺术教案3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仔细观察,激发对绘画活动的兴趣。

  2、学习用圆形连接的方法画毛毛虫,提高大胆绘画的能力。

  活动准备

  1、ppt课件:照片—毛毛虫2、教师范画,幼儿用纸和水彩笔。

  活动过程

  一、导入出示照片教师:(好奇的口吻)哎呦,这是什么呀?奥!是毛毛虫呀。

  小朋友,快给毛毛虫打个招呼吧!

  二、展开1.出示照片—幼虫请幼儿仔细观察,了解毛毛虫的外形特征。

  提问:

  (1) 毛毛虫的头和身体是什么形状的?

  (2) 毛毛虫的头上有什么?

  观看毛毛虫(3) 毛毛虫的身上长满了什么?

  (4) 毛毛虫是怎样走路的?

  2.教师示范画法。

  (1)先画圆圆的.头,在头上画出眼睛、鼻子、嘴巴和触角。

  (2)在头的后面,依次画出4、5个圆形。

  (3)给毛毛虫涂上好看的颜色。

  (4) 画完后适当的添画太阳、小草等。

  3.幼儿绘画,教师指导。

  三、 结束教师讲评:对小朋友画画的情况进行小结,表扬画的好的小朋友,鼓励画的不好小朋友!

幼儿园小班艺术教案4

  教学准备:

  1、音乐磁带《我爱洗澡》、《江南sty》、洗澡录像。

  2、各类洗澡用品。

  教学过程:

  一、引起幼儿洗澡兴趣。

  1、幼儿随《喜唰唰》音乐做律动。跳一跳。

  2、热了怎样才会舒服?

  3、看一看妈妈是怎么给宝宝洗澡的。哗啦啦,哗啦啦……水龙头快活地唱起歌。妈妈说:宝宝,该洗澡了!” 妈妈把宝宝放进浴盆。“嚓嚓嚓,嚓嚓嚓。”搓搓脖子搓搓背,滑溜溜的泡泡满身跑。“嚓嚓嚓,嚓嚓嚓。”搓搓胳膊搓搓脚,亮晶晶的泡泡满屋飞。“扑腾扑腾!”宝宝乐得玩起水来了。

  二、介绍洗澡的步骤。

  娃娃是怎样洗澡的?请幼儿用语言或动作来表达。教师引导幼儿洗澡的步骤和方法:

  第一步:打开水龙头,试试水温。

  第二步:用水冲冲身,湿润身体。

  第三步:打上肥皂,洗洗身体,洗洗头,搓一搓。 提示:洗澡的时候注意不要让泡泡水流到眼睛里,耳朵里和嘴巴里哦!

  第四步:冲干净,用毛巾擦身体,换上干净衣服。

  师:洗好之后,还可以抹上香香,这样就更加舒服啦!

  三、听音乐表演。

  1、教师边喊:“宝宝们,洗澡啦”,一边做拧水龙头的动作,然后给每个幼儿“抹香皂”, 幼儿跟音乐做洗澡,教师观察,及时给予肯定。

  2、幼儿跟着音乐有节奏地扭动,用引导语带动幼儿。

  3、注意洗澡时保护好眼睛、耳朵、嘴巴不让脏水进入。

  四、跟音乐做律动,并总结。

  1、洗澡都会用到什么?(幼儿自由发言“毛巾、浴花、沐浴露、洗头膏、肥皂”后老师分别出示实物)

  2、为每个小朋友准备礼物。看!是浴花,那我们跟着音乐一起来洗洗澡吧!

  3、表演结束,教师给幼儿“抹爽身粉”,闻一闻,告诉幼儿“香极了”。

  4、教师总结:天气热了,容易出汗。我们要勤洗澡、勤换衣,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小朋友都要做一个爱干净的好孩子。

  教学反思:

  洗澡是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整个活动以游戏贯穿,引导幼儿结合生活经验创编各种洗澡的动作,幼儿参与性高,对音乐的行进和停止掌握得很好,达到了预设目标。但有部分幼儿不能较好的跟着节奏做洗澡的动作,在节奏把握上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可以采用趣味节奏语言来帮助孩子更好地压准节奏。活动中,应以幼儿为主体,教师适时引导与提示,让幼儿在活动中保持积极主动的状态,形成良好的`师幼互动,让幼儿在活动中大胆的表现自我。

  总之,在小班韵律活动的组织中应以培养完整儿童为目标,在发展幼儿音乐能力的同时,注重幼儿情感能力的培养,鼓励幼儿大胆、创造的表演,充分感受韵律的美和快乐。通过此活动使幼儿喜欢洗澡,养成讲卫生的良好习惯。

幼儿园小班艺术教案5

  设计意图:

  《我是一个粉刷匠》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儿童歌曲,歌词较少,曲调简单轻快,非常适合小中班幼儿。希望这首歌能够让小朋友们愉快的进入音乐气氛,感受音乐中不同乐器的节奏,培养幼儿亲自参加音乐表演,感受其中的快乐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熟悉歌曲旋律,能用欢快、活泼的歌声和动作来表达歌曲的情感。

  2.初步学唱歌曲,体验粉刷匠劳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音乐:《粉刷匠》、旧报纸做的帽子

  活动过程:

  一、猜谜语导入

  1.师:小朋友们喜欢猜谜语吗?我说一个谜语你们猜一猜,仔细听好了“两棵树,十个叉,不长叶,不开花,吃饭劳动全靠它”。(手)

  2.说说你们的小手能干什么?

  3.下面看看老师的手能干什么?(拍手、扫地、洗衣服、刷牙、洗脸、粉刷)

  二、做一做

  师:小朋友们一看就知道老师的手在做什么,我们一起来坐一坐,看谁的`小手最能干。

  三、初识儿歌

  师:小朋友,老师把刚才粉刷墙壁的动作编成了一首小儿歌,你们仔细听(边念边拍语词节奏)

  1.我是一个粉刷匠,粉刷本领强。我要把那新房子,刷的很漂亮。

  2.刷了房顶又刷墙,刷子飞一样。哎呀我的小鼻子,变呀变了样。

  3.认识语词节奏,××××︱×××︱××××︱×-‖

  4.“今天我们就把这首好听的小儿歌配上音乐唱出来。”

  四、学习歌曲(清唱、伴奏)

  1.幼儿欣赏歌曲。

  2.幼儿学唱歌曲。

  五、配合歌曲,幼儿边唱边进行表演。

  1.启发幼儿用动作来表现歌曲。

  2.启发幼儿想象,用不一样的动作来进行表演。

幼儿园小班艺术教案6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认识红黄蓝绿四种颜色。

  2、初步了解蜡笔的使用方法。

  3、大胆尝试绘画,并用对称的方法进行装饰。

  4、在创作时体验色彩和图案对称带来的均衡美感。

  环境创设:

  蜡笔盒

  重点与难点:

  认识红黄蓝绿四种颜色。

  活动过程:

  一、引发兴趣

  1、 老师看到我们小3班的宝宝今天穿的衣服可真漂亮,谁来告诉我们今天穿的是什么颜色的衣服。

  2、 幼儿介绍衣服,认识颜色。

  二、创设情景,引出主题

  看到我们小3班的宝宝穿的这么漂亮,许多的.小客人都来我们班了,看看他们是谁啊。(小蜡笔)

  小蜡笔有好多的颜色,你们认识他们是什么颜色的小蜡笔吗?

  红色——找找看周围有什么红色的东西?

  绿色——还有什么东西是绿色的?

  黄色——和香蕉一样的颜色

  蓝色——有什么东西是蓝色的?

  三、找找蜡笔宝宝在哪里?

  蜡笔宝宝躲到蜡笔的家里去了,我们找找看蜡笔宝宝在哪里

  老师说颜色,请小朋友上来把老师说的颜色从蜡笔盒里取出来。

  四、蜡笔宝宝的本领

  蜡笔宝宝可以给空白的东西穿上漂亮颜色的衣服,一起来看看蜡笔宝宝是怎么用的?

  老师示范蜡笔的使用方法,引发幼儿对涂色的兴趣。

幼儿园小班艺术教案7

  一、活动目标:

  1、在照照、看看、玩玩中认识自己和同伴,并愿意在集体中交流。

  2、有编唱歌的兴趣。

  3、学唱歌曲,感知歌曲的节奏形式。

  重难点分析:学唱歌曲,感知歌曲的节奏形式。有编唱歌的兴趣。

  活动准备:镜子一面 电钢琴活动过程:

  1、导入

  2、展开

  3、结束一、导入部分:

  组织幼儿一起唱对唱,老师问小朋友答。"好宝宝,我问你,你的鼻子在哪里,李老师我的鼻子在这里。"用唱歌对答的形式做五官游戏,引入课题。

  二、展开部分

  1、照镜子认识自己。

  1)请幼儿照镜子,观看自己的笑脸。--"你觉得自己的脸上哪些地方长的.最有趣。"

  2)引导幼儿在镜中做各种可爱滑稽的表情。--"有的小朋友的眼睛大大的,有的小朋友的鼻子高高的,你能让它们变一变,做一些有趣的怪脸吗?"(幼儿做鬼脸时,教师及时的拍摄下来。)

  2、看看录像认识同伴。

  1)教师逐一在电视上放出孩子的脸,并将画面定格引发讨论。"这是谁他叫什么名字?他的脸上怎么样?"(请录像中的本人也说说自己。)

  2)教师根据幼儿的介绍及集体讨论情况,即兴编唱歌曲,"这是我的嘴巴小小的,这是我的眼睛圆圆的,这是我的头发长长的,这是我呀,我叫xxx"3)根据录像中不同幼儿的脸部特征,师生共同演唱和编唱歌曲,熟悉同伴的名字。

  3、编唱歌曲。在音乐伴奏下,幼儿根据镜子中自己的小脸,编唱"我自己"的歌。"我们小朋友都有一张可爱的小脸,每张小脸都有和别人不一样的地方,请你把自己最有趣的地方编进歌里唱唱吧。"三、结束部分:在愉悦的氛围中,幼儿将自编的"我自己" 的歌,唱给好朋友听。

幼儿园小班艺术教案8

  【教材分析】

  歌曲《我的小花园》短小精练、旋律活泼欢快,内容形象生动、浅显易懂,非常适合小班的幼儿演唱。歌曲通过对春天里花的描写, 巧妙描述了春天小花园的美丽情景。小班幼儿的思维方式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对音乐形象与情绪的感知必须借助于多种感官进行感知。因此,活动中采用多种感知方式,幼儿通过观察图片、学唱歌曲、动作表演等方式,理解歌词、熟悉旋律,进一步加深对小花园的熟悉和喜爱。

  【活动目标】

  1.学习用欢快的情绪演唱歌曲。

  2.能倾听同伴的`歌声、协调一致地演唱歌曲。

  3.感受春天的美丽,萌发爱护花草的意识。

  【活动准备】

  1.课件《春天的小花园》

  2.活动前带孩子参观小花园,观察认识各种花

  【活动建议】

  一、欣赏歌曲,初步感知音乐欢快的情绪

  1.提问:春天来了,你们从哪里找到了春天?

  2.出示春天的小花园课件图片,并欣赏歌曲。

  3.提问:你听到了些什么?在小花园里心情怎么样?

  小结:春天的小花园,种满了鲜花,这里有白花,那里有红花。茉莉和玫瑰,开放得多美丽。在这么漂亮的花园里,很快乐,我们要用欢快的情绪去唱这首歌。

  二、再次欣赏歌曲,熟悉音乐的旋律和歌词

  1.播放歌曲,教师出示图谱,对照图谱演唱歌曲。

  2.教师放慢速度清唱,幼儿轻轻哼唱。

  3.播放歌曲音乐,幼儿跟唱。

  三、幼儿演唱歌曲,进一步熟悉歌曲

  1.提问:你喜欢什么花。能不能把你喜欢的花唱进歌曲里?

  2.请幼儿蹲下做花园里的花,教师做花园的主人,便唱歌曲,边做动作。

  3.引导幼儿讨论:怎样唱才能让人觉得花园里的花很美丽?怎样唱才能表现出花园的主人很高兴?

  4.幼儿做花园的主人,其他幼儿做花园里的花,再次表演。老师在旁捕捉幼儿最美的动作。

幼儿园小班艺术教案9

  制作意图

  1、锻炼幼儿手指灵活性;

  2、练习拉拉链。

  教育价值

  1、渗透计算知识,了解1和许多的关系;

  2、认识颜色。

  选用材料:红色棉布、内衬布、橡皮筋、海面、小拉链、扣子、白色涂改液、彩色球。

  制作方法:

  1、将红色海面剪成鱼形;(身体、鱼鳍、鱼尾)

  2、将内衬布剪成鱼肚型连嘴形,做时将嘴部呈圈状放入橡皮筋(收缩)并于外形缝在一起(留出鱼背)将海面放入红布与内衬布中间(做鱼背);

  3、将拉链缝在鱼肚处;

  4、在鱼上缝上鱼鳍、鱼尾、眼睛;

  5、用涂改液画出鱼鳞。

  适合年龄:小班、托班幼儿。

  地点:活动区游戏时

  操作方法:

  1、将拉链拉开,放入彩色球;

  2、将拉链拉好,用手从鱼肚处向鱼嘴方向挤压,小球即从鱼嘴吐出。

幼儿园小班艺术教案10

  教学目的及要求:

  1、通过教学让幼儿认识彩笔,并学习使用彩笔。

  2、教育幼儿不乱涂乱画,爱护画笔、画纸、保持画面的干净整洁。

  教学重点:

  认识彩笔。

  教学难点:

  培养幼儿良好的绘画习惯。

  教学准备:

  彩笔、纸张。

  教学方法:

  尝试教学法、观察法

  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

  1、组织幼儿坐端,师幼相互问好。

  2、教师谈话,引出课题。认识油画棒

  不错的二、基本部分

  1、介绍彩笔

  小朋友们,看这就是彩笔,它可以画出美丽的'图画,教师使用画笔画线条、简笔画图案,让幼儿观察。

  2、认识常见的颜色

  教师出示红、黄、蓝、绿色 让幼儿观察认识。

  3、使用彩笔

  (1)让幼儿将黄色的彩笔找出来在纸上画线团和小豆豆,教师指导。

  (2)教育幼儿爱护彩笔,爱护桌面,不在桌面上乱画,不撕纸张。

  三、结束部分

  1、小朋友们这节课认识了画画的彩笔,还认识了几种颜色并用它画了太阳和小草,小朋友表现的非常好,希望以后我们用它画出更多、更美的图画。

  2、下课休息

幼儿园小班艺术教案11

  一、设计意图:

  设计意图:一天我在给孩子们上《小蓝和小黄》这节语言课,故事中“小蓝和小黄是一对好朋友,有一天,他们在一起玩捉迷藏的游戏,找到对方时,小蓝和小黄来了个热情的拥抱,小蓝和小黄突然都变成了绿色,小蓝和小黄顿时惊呆了”,讲到这时班里的孩子们也都非常惊奇,有的说:“老师,他俩一拥抱就变颜色吗?”;“老师,他俩为什么会变成绿色啊”。看到孩子们对颜色的变化充满好奇,我就有了上这节艺术活动《花花布》的想法。本活动通过幼儿亲自操作、亲自感知,了解简单的两色交叠产生的颜色变化的过程,从而认识蓝色和黄色交替会变成绿色;黄色和红色交替会变成桔红色;红色和蓝色交替会变成紫色的变化过程,进一步发展幼儿的想象能力、感知能力、探索能力。

  二、活动目标:

  1.尝试用红、黄、蓝颜料制作“花花布”。

  2.感受两种颜色交叠产生的不一样的美,发展想象力。

  3.锻炼幼儿双手的协调能力。

  三、重、难点:

  重点:幼儿尝试用红、黄、蓝颜料制作“花花布”

  难点:幼儿对白布的折叠方法

  四、活动准备:

  1、红、黄、蓝海绵颜色宝宝若干(将调好的红、黄、蓝三种颜料倒到海绵宝宝上)

  2、晾干的湿巾纸(代替白布)若干。

  3、染好颜色的花花布一块。

  4、PPT

  5、展板三块

  6、抹布若干

  7、轻音乐

  五、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开始)

  1.以表演魔术的形式,变出染好的花花布。

  师:孩子们,想不想看黄老师给你们表演魔术啊?(想)

  师:表演魔术。变出花花布(提前染好颜色的花花布)。孩子们,看我变出什么来了?

  幼:手绢、布、花布

  师:这是黄老师自己染的一块小花布,漂不漂亮?(漂亮)咱们一起看看这块花布上面都有那些颜色?(红色、黄色、桔红色)

  2. 出示PPT,让幼儿了解花布的用途。

  师:播放PPT,展示各种画布,进一步展示花布做成的成品衣服。

  (二)展开部分

  1.出示白手绢,认识红、黄、蓝三种海绵颜色宝宝,引发幼儿兴趣

  师:孩子们,看我左手中有一块白布和一块花布,你们看是白布好看还是花布好看?(花布)你们觉得怎样才能让这块白布变得像这块花布一样漂亮呢?(画上画、贴上小粘贴、印上图案……)你们知道这么多让手帕变漂亮的方法呢!

  师:你们想不想像黄老师一样变个小魔术,成为一名小魔术师,让白布变得更漂亮啊?(想)

  师:要想成为小魔术师之前,咱们一起认识一下颜色宝宝吧。

  师:将红、黄、蓝三种海绵颜色宝宝逐一放在展台上,让幼儿认识红色的海绵宝宝、黄色的海绵宝宝和蓝色的海绵宝宝。

  2.教师示范白布的基本折法(根据孩子的掌握情况决定示范次数)

  师:要想变出漂亮的花花布,就要学习白布的基本折叠方法。小朋友们可要看仔细了!

  师:孩子们,你们看这快白布是什么形状的?(方的)现在我先折第一步:先将布平放在桌上,一个角朝上,将最下面的一个角和上面的角对折。第二步:现在变成了三角形,找到三角形最长的一条边,最长边的两端各有一个角,将这两个角对折。第三步:现在变成了又小一点的三角形了,和刚才的步骤一样,再找到三角形最长的一条边,两端的角再对折。现在又变成了一个更小一点的三角形了,用左手拿紧了。下面就开始变魔术了。

  3.教师示范染色。

  师:将刚才折叠好的`小三角形白布用左手紧紧拿好其中的一个角,让其他的两个角和黄色的海绵宝宝握握手、亲一亲,如果没有染上颜色或者染的颜色比较少,就用右手食指轻轻按几下,现在这两个角就变成了黄色的了,刚才左手捏住的角换一个没有颜色的地方捏紧,将这个角同样也和黄色的海绵宝宝握握手、亲一亲,现在三角形的三个角都变成了黄色的了;好,左手换一个没有颜色的地方捏紧,将刚才染过黄色的三个角和红色的海绵宝宝依次握握手、亲一亲,如果没有染上颜色,或者染的颜色比较少就用右手食指轻轻按几下,孩子们,奇迹发生了,看,刚才的黄色和红色交替后,现在白布变成了什么颜色呢?(桔红色)将布展开,白布变成了很漂亮的图案,它们有的地方是黄色;有的地方是红色;有的地方是桔黄、桔红的颜色,非常漂亮而且还有很多的颜色变化。

  4.幼儿动手操作,制作“花花布”(教师边巡视、边讲解)

  师:孩子们,你们的桌子上现在都有两种颜色宝宝,有的桌上是黄色和红色,有的桌上是黄色和蓝色,有的桌上是蓝色和红色。现在我发给你们一人一块方方的白布,你们亲自尝试一下,成为一个小魔术师吧,咱们进行比赛,看看哪位小魔术师变出的花布最好看。

  (三)结束部分

  教师将幼儿做好的“花花布”用大头针分别别在1号、2号和3号展板上,供幼儿欣赏,想象图案像什么,发展幼儿的想象力。(1号展板摆放红色海绵宝宝和黄色海绵宝宝交叠染出的花布;2号展板摆放红色海绵宝宝和蓝色海绵宝宝交叠染出的花布;3号展板摆放蓝色色海绵宝宝和黄色海绵宝宝交叠染出的花布,以便让幼儿更清楚地了解哪两种颜色交替产生的颜色变化)

  1. 总结:孩子们,你们今天都很棒,都成为了一名出色的小魔术师,染出了这么多漂亮的小花布,咱们一起来看看展板上的花布吧。先看1号展板上的花布,是由红色和黄色交叠染出的花布,红色和黄色交叠会出现桔红、桔黄色;2号展板是由红色和蓝色交叠染出的花布,红色和蓝色交叠会出现紫色(淡紫色、深紫色);3号展板是由蓝色和黄色交叠染出的花布,蓝色和黄色交叠会出现绿色(淡绿色或、深绿色)。看你们染出的图案有很多、很多种(教师有意激发幼儿的想象力),看一看染出的图案都像什么呀?有的像蝴蝶,有的像小花,有的像小鱼、有的像乌龟、有的像小草、有的像。

  2. 延伸:让幼儿尝试用各种不同的颜色制作“花花布”,感受其它颜色交替产生的颜色变化。

  3. 反思:在教学过程中示范布的折叠方法环节中,没有让个别理解能力差、动手能力欠缺的幼儿完全地领会,导致在幼儿动手操作环节中很盲然,需要老师进行个别指导和帮助,从而没能完全克服本活动的难点。以后我会在课前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在活动中争取让全部幼儿都能得到最大发展。

幼儿园小班艺术教案12

  一、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学习穿珠子的正确方法,体验动手操作的乐趣。

  2、提高手部灵活性和手眼协调的能力。

  二、活动准备

  1、儿歌《穿珠子》

  2、穿好的珠子若干串

  3、一端打结成绳头的绳子

  4、带孔的彩色塑料珠子若干

  三、活动过程

  1、教师带领幼儿朗读儿歌《穿珠子》,调动幼儿情绪的同时,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2、教师将幼儿分组,并出示穿好的珠子,请幼儿认真观察和触摸。

  3、教师启发幼儿根据小组观察的结果,说一说穿珠子所需要的材料。

  你知道穿珠子需要哪些材料吗?

  4、鼓励幼儿大胆猜测穿珠子的.方法。

  猜一猜,利用这些材料,我们可以怎样穿珠子呢?

  5、教师讲解穿珠子的方法,幼儿逐步跟随,进行操作。

  (1)右手拿起绳子的一端,左手拿珠子,将绳子对准孔眼穿过去。

  (2)用左手的食指和拇指捏住珠子,右手拉住绳尖将绳子拉出来。

  (3)从左到右,将珠子一粒一粒从绳子上穿过去。

  6、幼儿开始动手穿珠子,教师巡回指导。

  7、教师帮助穿完珠子的幼儿在绳子的另一端打结,并请幼儿互相欣赏和评价各自的作品。

  8、教师引导幼儿从颜色、珠子排列的整齐度、美观程度等方面进行评价。

  四、活动延伸

  教师鼓励幼儿将穿好的珠子送给自己喜欢的伙伴或者家人。

  五、资料库

  穿珠子

  穿珠子,穿珠子,

  拿起小绳子,拿颗小珠子。

  大家一起来,穿穿小珠子。

  红珠子、黄珠子、绿珠子、蓝珠子,

  串成一串长珠子。

  六、活动总结

  孩子们不仅学习穿珠子的正确方法,还体验了动手操作的乐趣。提高手部灵活性和手眼协调的能力。活动开始之前,驾驶需要教育幼儿不要将塑料珠子放进自己的鼻子,嘴巴,耳朵里面,讲清楚这些做法的危险性,在活动中也要时刻提醒幼儿,制止这样的行为。

幼儿园小班艺术教案13

  设计意图

  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这是幼儿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所决定的,同时也是幼儿教育的专业性的体现。为了让音乐活动轻松有趣,我以故事为主线,让直观的故事情节帮助幼儿理解掌握音乐的结构、节奏特点,多重游戏环节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学习,在快乐中积累经验。孩子在音乐活动中感受着音乐带来的快乐与愉悦,非常喜欢参加音乐欣赏活动,也愿意大胆的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培养了孩子活

  泼开朗的性格的同时促进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纲要》指出:“幼儿艺术活动的能力是在大胆表现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教师的作用应主要在于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丰富他们的审美经验,使之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为提高幼儿感受、表现音乐的能力,我选择了《库企企》这首乐曲,在活动之前做了充分准备,首先自己对音乐作品进行分析、理解,了解它的性质、掌握它的结构、把握它的特点。《库企企》这首乐曲有三段音乐出现,A段音乐就像在寻宝的路途中爬过了四座山,接着是B段音乐共4拍,这是走到了藏有宝藏的山脚下,需要登上四级台阶,最后的C段音乐,念出咒语获得宝物,这一音乐欣赏与故事情节完整无缺,幼儿在学习过程中一定会乐此不疲。但寻找宝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宝物不会轻易找到,需要我们有坚强的毅力,因此,乐曲连续进行了5次反复,最后终于找到了宝物。这样借助故事情节就能帮助幼儿轻松掌握整个乐曲的结构、节奏特点,为大胆表现音乐形象做好准备。

  中班幼儿,年龄都在四岁以上,他们对音乐活动有非常强烈的兴趣,经过小班的学习,已经建立了较好的倾听习惯,节奏感较强,愿意表达对音乐的感受,因此,结合中班幼儿特点和他们的实际经验水平,我设计了这个活动。

  活动目标

  1、情感目标:体验乐曲《库企企》欢快跳跃的情绪。

  2、知识目标:欣赏音乐,了解音乐ABC曲式结构。

  3、能力目标:能根据音乐创编动作。

  重点难点

  重点:欣赏音乐,了解音乐ABC曲式结构。难点:能根据音乐创编动作。

  活动准备

  教师的充分准备是完成教学的关键。

  (一)知识经验准备:对活动的音乐作品进行分析、理解。了解它的性质、掌握它的结构、把握它的特点,选择符合音乐特色的乐器,为进行教学做好准备。

  (二)活动材料准备:

  1.《库企企》音乐图谱。

  2.音乐《库企企》。

  3.宝物。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感受音乐。

  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段好听的音乐,我们一起来听一听。(欣赏音乐第一遍)

  师:听完这首音乐你有什么感受?音乐的节奏是怎么样的?(欢快、开心)

  二、基本部分

  1.欣赏音乐第二遍。

  师:这首音乐是讲了小朋友鲁鲁寻找宝物的故事。你们觉得他在寻找宝物的路上发生了什么事?可以自由的表现出来。(欣赏音乐第二遍)

  2.请个别小朋友说说听音乐时怎么表现的?

  3.欣赏音乐第三遍

  (1)听音乐,讲故事,画图谱。

  (教师边画图谱,边讲,边和孩子一起听音乐一次)

  故事: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个小孩名叫鲁鲁,整天不爱学习,可是他又想自己变得更聪明,于是他就问他的爸爸:爸爸,世界上有没有什么宝贝让我吃了以后就会变得很聪明的呢?”爸爸说:“哪有这样的宝贝啊?”有一天,他碰到了一位白胡子老爷爷,老爷爷告诉他当然有这样的宝贝拉,不过他在很远很远的地方,得翻过好几座山,爬上几层的台阶,你就会看到一个山洞,然后你就对着洞口大声的念出咒语说:“库,库,库企企”,门就打开了,里面就有你想要的宝贝了。鲁鲁听了高兴极了,立刻就想要去找宝贝。

  (2)教师出示音乐图谱,并告诉孩子这是一张“寻宝图”。引导幼儿边欣赏音乐边变换肢体动作(爬山、上台阶、念咒语)表现音乐不同的乐句,熟悉音乐的结构。4.分析ABC曲式结构。

  5.创编动作。

  提问:鲁鲁是怎样上山的?我们一起来做做。

  提问:鲁鲁爬过四座山,到山洞了吗?还要上几级台阶楼梯?上台阶的动作是什么样的?

  终于到山洞门口了,要想进入山洞必须要说一句咒语。这句咒语是什么呢?(库库库企企)

  6.我们现在来完整地听一次音乐,和老师一起去找宝物吧!

  师:不知道鲁鲁最后找到这个宝物没有,你们想不想去那个山洞看看?(想)可是去那里要爬过四坐山,上四层台阶,还要说一句咒语,你们想去吗?

  7.师幼一起游戏。

  师:看来大家已经能熟练掌握“寻宝”的本领了,那让我们现在就出发,去寻找山洞里的大宝藏吧!

  三、结束部分

  1.师:宝物终于找到了(书本)为什么宝物是书本呢?

  2.教师小结:书是世界上最珍贵的宝物,书中有很多的知识,能让我们学到很多的本领。小朋友以后要多读书,做个爱学习的好孩子。

  活动总结

  “库企企”是一节音乐欣赏活动,其目标是通过图谱的帮助,感受乐曲ABC的结构及风格特点。整个活动下来,我认为这节音乐非常有趣互动性强,活动适合中班的孩子。环节设计处理到位,环节层层递进,课堂氛围也非常欢快和谐,在重难点处理上设计巧妙让孩子轻松欢快地突破。活动中让每个孩子都参与到了游戏中每个孩子在不同程度上得到了发展。

幼儿园小班艺术教案14

  一、魔术导入活动。(手指箱子)

  1、教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什么?

  老师告诉你们,这个箱子和一般的箱子不一样,这是个魔术箱,它会变魔术。

  今天这个魔术箱给小朋友变出什么呢?我们来看一看,箱子里有东西吗?

  2、老师盖上盖子,我们一起来说"变变变"看老师变出了什么?

  丝巾漂亮吗?是什么颜色的?这么漂亮的丝巾有什么用呢?漂亮的丝巾戴在脖子上,怎么样?

  你想不想戴漂亮的丝巾,没有了怎么办?我们一起说"丝巾丝巾快出来。"

  二、了解丝巾的各种特征

  1、丝巾的颜色:

  教师:你们手里的丝巾是什么颜色的?

  请拿红色丝巾的小朋友到前面来,我们一起数数红色丝巾有几条?

  (继续引导幼儿给其他颜色的丝巾分类)

  教师总结:丝巾有这么多漂亮的颜色,我们可以用什么词来形容它多种的颜色。

  (引导幼儿说出五颜六色)

  2、丝巾的柔软、光滑

  教师:小朋友用手摸摸你手上的丝巾,摸在手上有什么感觉?

  教师和幼儿一起总结:丝巾摸在手上软软的,滑滑的。

  3、丝巾的透明与不透明

  4、游戏"躲猫猫"

  教师:你们想不想用丝巾玩"躲猫猫"的游戏,我们一起说"躲猫猫,躲猫猫,快快躲好,谁也找不到。"

  (教师和幼儿一起躲到自己的丝巾下)都躲好了吗?

  怎么有的小朋友我可以看见,有的看不见啊?

  教师总结:看得见的是透明的',看不见的是不透明的。

  5、丝巾的大、小

  教师:想不想再玩"躲猫猫"的游戏?

  老师要和一个小朋友躲在一起,谁愿意和老师躲在一起的?

  为什么这条丝巾遮得住老师,就遮不住小朋友,遮得住小朋友就遮不住老师?

  原来是丝巾太小的缘故,谁的丝巾大?

  三、结束活动

  教师:这些丝巾真漂亮,我们一起来戴一戴。(幼儿相互帮助扎丝巾)

幼儿园小班艺术教案15

  活动目标

  乐意学习歌曲,体验歌曲的旋律之美。

  尝试用好听的声音演唱歌曲,在音乐与表演中感受春天的`美。

  理解歌词内容,在教师引导下初步学会表演歌曲。

  活动准备

  课件准备:《春来了》儿歌音频;春天景色插图;《春天》歌曲、伴奏音频。

  活动过程

  播放儿歌音频《春来了》导入活动。

  ——一年有几个季节?现在是什么季节?哪里看起来特别有春天的感觉?

  引导幼儿欣赏春天的景色插图,根据插图请幼儿说一说。

  ——你看到的春天有哪些景色?

  播放歌曲,引导幼儿倾听,了解歌曲内容并学唱。

  1.播放《春天》歌曲音频,根据歌曲音频依次出示图谱,熟悉歌词内容。

  ——你们听到了什么?歌里是怎么唱的?

  2.播放《春天》歌曲伴奏音频,学唱歌曲3~4遍。

  再次播放歌曲伴奏,根据歌词创编动作进行表演。

  1.引导幼儿根据歌词内容来做动作。

  2.请幼儿分组进行表演。

  3.引导幼儿分角色表演,带着动作进行表演歌唱。

  活动延伸

  区域活动

  将音乐投放至表演区,幼儿可继续表演歌曲,可引导幼儿创编不同的动作。